當前位置:文書都 >

教師之家 >教學設計 >

一年級數學《11~20各數的認識》教學設計(精選6篇)

一年級數學《11~20各數的認識》教學設計(精選6篇)

作為一位無私奉獻的人民教師,常常要寫一份優秀的教學設計,藉助教學設計可以提高教學質量,收到預期的教學效果。那麼大家知道規範的教學設計是怎麼寫的嗎?下面是小編整理的一年級數學《11~20各數的認識》教學設計(精選6篇),歡迎大家分享。

一年級數學《11~20各數的認識》教學設計(精選6篇)

一年級數學《11~20各數的認識》教學設計1

教學目標

1、讓學生認識計數單位“十”,知道10個一是1個十,初步感受十進制計數法;學會正確地數出11~20各數,瞭解這些數的數值,能正確地讀數,掌握20以內數的順序。

2、讓學生體會數學與現實生活的聯繫,初步學習估計物品的數量,培養初步的數感。

教學重點

認識計數單位“十”,能正確地數出11~20各數,並正確地讀數。教學難點初步建立計數單位“十”的概念,知道10個一是1個十。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課件播放三個小朋友在教室前的對話——甲説:“我們班門前種了6棵大樹。”乙説:“我已經得了9顆五角星啦。”丙説:“我們小組有8個人。”談話:聽到三個小朋友剛才説什麼了嗎?小朋友,你也能像他們一樣用學過的數説一句話嗎?學生説到我有幾根小棒時,出示1捆小棒圖,提問:小明也有一些小棒,你知道這些小棒有幾根嗎?如果學生知道是10根,則進入下一環節;如果學生不知道這裏一捆小棒是10根,則將一捆小棒展開,數一數,強調有10根小棒,可以捆成一捆,一捆小棒有10根。

[説明:由“用學過的數説一句話”引入,能有效地激活學生已有的對數的認識,引起學生認數的興趣。同時,也有利於教師瞭解學生的認數水平,使教學更貼近學生的實際。]

二、認識計數單位“十”談話:請大家數出10根小棒,捆成1捆。反饋:你是怎樣做的?(指名到實物投影前操作:先數出10根小棒,再捆成一捆)展開一捆小棒:這裏有多少根小棒?(指1根小棒)這是1根小棒,是1個一,(指10根小棒)那麼10根小棒是幾個一?(板書:10個一)把10根小棒捆成一捆,提問:現在這裏有多少小棒?(可能有的學生回答是10根小棒,有的學生回答是1捆小棒)談話:10根小棒也就是1捆小棒。(指1捆小棒)像這樣的1捆小棒有10根,也就是1個十。(板書:1個十)請大家想一想,10個一和1個十有什麼關係?(板書:10個一是1個十)讓學生指着自己的小棒説一説:幾個一是1個十?談話:“十”在生活中的應用可廣泛了。比如,1包鉛筆有10枝,是1個十;一盒鋼筆有10枝,也是1個十……你還能舉出這樣的例子嗎?[説明:認識計數單位“十”是本課的教學重點。觀察、操作、交流等活動的設計,有利於學生理解“10個一是1個十”的含義,正確建立計數單位“十”的表象。舉例説明生活中的“十”,不僅能豐富學生的感知,加深對10個一是1個十的理解,而且密切了數學與生活的聯繫。]

三、認識11~20各數

1、擺一擺,數一數。談話:你能擺出12根小棒嗎?怎樣擺能清楚地看出是12根?學生擺小棒,教師巡視。展示學生的擺法,並交流是怎樣擺的。(板書:12)小結:我們擺12根小棒的時候,可以先擺1捆,再擺2根。也就是先擺1個十,再擺2個一,1個十和2個一合起來是12。

2、擺一擺,説一説。談話:你能擺出11根小棒嗎?學生活動後,反饋:你是怎樣擺的?幾個十和幾個一合起來是11?談話:你還想像這樣擺出十幾根小棒嗎?自己擺一擺,再和同桌説一説你是怎樣擺的。反饋到19時,提問:19根小棒再添上1根是多少根?(是20根)怎樣擺出20根小棒?(學生把旁邊的10根小棒捆成一捆)指兩捆小棒,提問:2捆就是幾個十?2個十是多少?(板書:2個十是20)[説明:擺一擺、數一數、讀一讀、説一説等活動,既有利於學生在活動中體會十幾的組成,又有利於學生感受十幾的大小和順序。讓學生思考“19根小棒再添上1根是多少根”,“怎樣擺出20根小棒”,有利於學生進一步體會十進制計數法,加深對“10個一是1個十”的理解,為以後認識更大的數打下紮實的基礎。]

四、鞏固練習,拓展延伸

1、看圖説一説。

(1)出示下圖。(13本書,17粒珠子,20塊積木)讓學生數一數、讀一讀,並説一説是怎樣數的。

(2)讀出直線上的數。讓學生輕聲地讀一讀直線上的數。提問:13前面的數是幾?後面的數是幾?15和17中間的一個數是幾?17和20中間是哪兩個數?18這個數是接近20,還是接近10?

[説明:藉助實物圖,讓學生數一數、説一説,有利於突出計數單位“十”,使學生進一步感受數的實際大小。讓學生讀出直線上的數,並通過交流,幫助學生從不同的角度體會數的意義和順序,有效地發展了數感。]

2、讀一讀,數一數。

(1)17、14、20、12、15、6、16。(2)從6數到16。

(3)“想想做做”第5題。學生按要求練習後,再由同桌合作,一個人説翻到課本哪一頁,另一個人在課本上很快找到相應的頁碼。

3、估一估。(“想想做做”第4題)課件出示左邊的草莓圖。

(1)先不數,估一估一共有幾個草莓?(板書學生估計的數)數後一起評價學生的估計。怎樣能很快知道有幾個草莓呢?(演示把10個草莓圈起來)

(2)照樣子在書上先估一估,再數出有多少把雨傘。

4、抓一抓,數一數。要求:抓一把糖果,估一估有多少顆,再數一數。提問:你能一把抓出十幾顆糖果嗎?學生操作後反饋,並説一説抓糖果時要注意什麼。

5、“想想做做”第6題。在數學書上數出10張紙,用手捏一捏,看看有多厚;再數出20張紙,用手捏一捏,看看有多厚。兩次的感覺一樣嗎?有什麼不同?

6、連一連。用水彩筆把11到20按順序連起來,看會是什麼?

[説明:教師注意讓學生運用多種感官參與形式多樣的學習活動。從估計草莓的數量,到估計雨傘的數量;從抓一把糖果,估一估、數一數有多少顆,到一把抓出十幾顆糖果;從數出數學書的10張,捏一捏有多厚,到數出20張再捏一捏有多厚,學生在這些活動中不斷地體驗和感受11到20各數的大小,發展了數感。]

五、全課總結提問:這節課你認識了哪些數?學到了哪些本領?還有什麼問題?

一年級數學《11~20各數的認識》教學設計2

教學內容

課本74頁例1、例2及相關知識。

教學目標

1、使學生正確地數出11~20之間物體的個數,知道這些數是由1個十和幾個一組成的。掌握20以內數的順序和大小。能夠正確、迅速地讀出11~20各數。

2、初步培養學生的操作能力和語表達能力。

3、體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繫,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教學重點

數11~20各數及讀法。

教學難點

理解11~20各數的組成。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小棒、橡皮筋。

多媒體課件、小棒、橡皮筋。

師準備:10根小磁棒

學生準備:20~~25根小棒(散放在盒子裏),2根橡皮筋。

一、新課導入:

(一)師:之前我們認識了0到10的數,今天我們接着認識一些新的數(板書11~~20各數的認識),會認這些字嗎?齊聲讀一遍。

(二)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課顯)師:看看屏幕上堆放的小棒,猜猜有多少根?(生猜,老師提示多了還是少了,直到猜到為止。)

二、操作探究,學習新知:

1、擺小棒,感知十

師:現在請同學們擺出11根小棒,誰願意上來擺?(找一學生擺,其餘學生自擺,教師巡視)

設計意圖:創設“猜出後襬小棒”的情境,讓學生積極參與這節課的第一次操作活動,“哪種擺法最容易看出是11”,當他們將“10個放在一起”時,已經在不知不覺中完成了對計數單位“十”的建構:10個一就是1個十。同時對11的組成有了初步的印象。緊接着我又安排了第二步。

師:你們和**擺的一樣嗎?再找一名學生説一説,有三個同學也和你們一樣有不同的擺放,他們還發生了爭論,我們去看一看。

(課顯三種擺法)師:到底誰的擺法能讓我們一眼看出有多少根,為什麼這樣擺就能一眼看出呢?(生:10根小棒放一起,另1根小棒單獨放,這種擺法最容易看出是11根小棒)師:大家聽明白嗎?

師:是的,10根小棒放在一起的數數方法是比較方便。

師:同學們能用這種方法再擺一擺你們的小棒(擺好後坐端正看黑板)

設計意圖:這是學生的第二次操作,讓他們在具體的操作中親自體驗“10個一就是1個十”,還知道了1個十和1個一合起來是11.這樣學生就完成了對11的認識。在此基礎上進行第二部分的教學,探究其餘各數。

2、讀一讀捆一捆

(師貼小棒)師:1根小棒是1個一,2根小棒是2個一。一起來數3根呢?·····直到10根,那10根小棒就是10個一(板書10個一)。再看老師手,2個一是——210個一是——10

(課顯10根小棒)看屏幕,數一數這是幾根小棒,(生:10根)夠10根就可以把它們捆成一捆,這一捆就代表1個十,(課顯板書:1個十)

師:10個一是10一個十也是10所以説10個一就是1個十(課顯板書:齊聲讀一讀這句話)。

師:同學們動手捆一捆,在動手前先要數出10根小棒,再用皮筋捆在一起。(師巡視,幫不會的)師:困好了嗎?捆好後放在桌子上。

師:其實生活中有很多物品在包裝時候也是數量是10為一個包裝的(課顯包裝)

設計意圖:讓學生通過觀察生活中有很多物品在包裝時候也是數量是10為一個包裝的,體會數學與生活的緊密聯繫。

3、認識11,學習數的組成

師:我們把10根小棒捆成一捆,數的時候還要不要把它拆開來重新數

(課顯)師:這一捆就有幾根?(生:10根)是幾個十?(又出現1根)1根小棒是一個一,一共幾根小棒?(11根板書)請問同學們:11是由幾個十和幾個一組成的?也可以説(板書11裏面有1個十和1個一)

4、認識15

(1)下面我們做一次那小棒的比賽,比一比誰拿的快,拿出來後襬在桌子上,看清楚拿多少根。(板書15)

(2)你能像剛才説11那樣説一説15的組成嗎?生彙報,師板書15裏面有1個十和5個一。

5、認識20

(1)再添一根小棒是多少?16再添一根呢?······一直到20根看看你們擺的和屏幕上一樣嗎?

(2)師:20根小棒用哪個數表示?(生説師板書20),觀察擺的小棒你發現了什麼?(20裏面由2個十)師:這是1個十,還有一個十在哪裏?把它們也捆起來。師:2個十合起來是20(板書20裏面有2個十)。

設計意圖:這是學生的第三次操作,通過全體學生的自主探究,擺出了15,一直到19,它們各是由幾個十和幾個一組成的,完成各數的認識。當擺到19時,讓學生再添1根就是20根,將單獨的10個1根動手捆成一捆,2捆就是2個十,2個十就是20.在“擺一擺,説一説”的過程中,掌握了它們的組成,從而完成本節課的教學重點。

6認識數序

師:我們今天的課題是11~~20各數的認識,11~~20中除了11.15.20還有哪些數?(12.13·····19)這些數字寶寶可真淘氣,你能給他們按順序排好隊嗎?

根據你們排的順序來完成這個尺子圖(課顯)

1尺子圖填空

接下來老師要考考你的聽力和觀察力,就尺子圖隨機提問。

7、生活中找數

師:在我們的生活中,這些數很常見,你們在哪裏見過它們?

三、鞏固練習:

1、圈一圈(數鴨子)

同學們表現真不錯,老師要獎勵你們,聽一首歌曲來放鬆下(播放兒歌)播放的“數不清到底多少鴨”師:同學們,他們數不清有多少鴨,你們能數清嗎?生:12只。師:你們都數的是12只嗎?師:如果我想一眼看出是12只,誰能出個好主意?

設計意圖:引導孩子以“十”為單位圈一圈,為後面學習“100以內數的認識”數學方法鋪墊。

2、數小棒

3、數小正方體。

4、數珠子。

本節課課後作業:在日常生活中找一找11~~20各數!

板書設計:

11~20各數的認識

(貼10根磁棒)

10個一是1個十。

11裏面有1個十和1個一。

15裏面有1個十和5個一。

2個十是20。

一年級數學《11~20各數的認識》教學設計3

一、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認識11~20各數,能正確數出數量在11~20之間的物體的個數,知道這些數是由1個十和幾個一組成的,掌握20以內數的順序和大小;使學生知道10加幾的加法及相應的減法的口算道理,並能熟練地口算10加幾的加法及相應的減法。

2、過程與方法:通過教學使學生體驗數學與生活的聯繫,滲透用數學的意識。在學習活動中,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體會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在活動中體會數學與實際生活的聯繫,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教學重難點

二、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

認識11~20各數,能準確數數、讀數,掌握20以內數的順序並能比較數的大小。10加幾的加法及相應的減法的口算道理,並能熟練地口算10加幾的加法及相應的減法。

教學難點:

理解11~20各數是由1個十和幾個一組成的。11~20各數的組成,由以“一”為計數單位,到以“十”和“一”為計數單位的連用,是學生認知上的飛躍,也是學生認知的難點,10加幾的加法及相應的減法的口算道理。

三、教學用具:課件、小棒等。

四、教學過程

(一)藉助生活,引出新知

1、學生數出自己開學以來獲得“紅花”的數量。

2、指名彙報,教師利用板書簡單記錄學生彙報的數(9,18,12,20……)。

3、揭示課題。生活中經常會遇到比10大的數,今天就來認識這樣的數。

(二)探索新知

1、【電腦出示教科書P73的主題圖】

教師:圖上哪些物體的數量比10多?小棒有多少根呢?

讓學生隨着電腦演示,一根一根地數。

問:如果10根分一堆,這20根小棒可以分幾堆?(兩堆)把每一堆捆成一捆,這20根小棒可以捆成幾捆?每一捆就是一個十,捆成2捆,就是幾個十?一捆裏有幾根小棒?(10根)。

10根就捆一捆,説明一捆就是一個十,一捆裏有10根小棒。一個十就是10各一,10個一就是一個十。

20裏面有幾個十?

老師説出(111520),學生用小棒表示,同桌互相説説所擺的數是由幾個十和幾個一組成的。

2、數的組成

手擺小棒

每個學生擺出10根小棒,再把10根捆成一捆,最後再擺出1根。

問:1捆小棒表示什麼?1根呢?現在桌上小棒有幾個十和幾個?你知道桌上一共是多少根小棒嗎?

教師:1個十和1個一合起來是11,全班齊讀:“11”。

12裏面有幾個十和幾個一?1個十和2個一合起來是多少?

15是由幾個十和幾個一組成的?

2捆小棒表示幾個幾?2個十是多少?

教師:2個十是20,左邊的“2”表示2個十,右邊一個1也沒有,就寫0,這個數讀作二十。全班齊讀:20。

拍手歌。

1個十,1個一,合起來是11;1個十,2個一,合起來是12;

1個十,3個一,合起來是13;1個十,4個一,合起來是14;

1個十,5個一,合起來是15;……2個十,0個一,合起來是20。

提問:14是由幾個十和幾個一組成的?

3、電腦出示直尺圖

(1)出示標有0~10各數的直尺,請同學們讀一讀,説説發現了什麼規律。(預設)

①從左往右,數越來越大;從右往左,數越來越小。

②相鄰的兩個數之間相差1。

(2)出示直尺11~20的刻度,讓學生幫助11~20各數找到相應的位置。

(3)從小到大讀一讀0到20之間各數,再從大到小讀一讀。

(4)10後面的一個數是多少?

15前面的一個數是多少?

13比15大還是小?

14和16中間的一個數是幾?

比10大又比15小的數是哪幾個?

4、出示計數器

(1)分清個位和十位

出示個位1個珠子,十位1個珠子,問:用數怎麼表示?是多少?

出示個位6個珠子,十位1個珠子,問:用數怎麼表示?是多少?

出示個位沒有珠子,十位2個珠子,問:用數怎麼表示?是多少?

(2)小結:

從右邊起第一位是個位,第二位是十位。

有1個十在十位上寫1,有2個十在十位上寫2。有幾個一在個位上寫幾。

5、教學十幾加幾的加法及相應的減法

教師拿出計數器,先撥出12,再在個位添上3顆珠子,讓學生根據撥珠的過程説出一道加法算式。

學生回答,教師板書:12+3=

學生正確説出這道題的結果並不難,但要清楚説明算理,還有一定的困難,所以要求學生帶着問題去討論。

①誰知道12+3等於多少?

②你是怎樣想出來的?

(12是1個十和2個一,3是3個一,合起來是1個十和5個一,所以得15。或用個位上的2和3相加,再加十位上的1,也得15。)教師説明,第一種想法是道理,第二種想法是算法,口算時怎麼想都可以。

請你們試着算一算17-4=□。同學間相互説説怎樣想的?(從1個十和7個一中去掉4個一,還剩1個十和3個一,也就是13,所以17-4=13。)

6、學習加減法各部分的名稱

在12+3=15這個算式中,我們把加號前的12和加號後面的3都叫加數,等號後面的得數15叫和。在17-4=13這個算式中,我們把減號前面的17叫被減數,減號後面的4叫減數,等號後面的得數13叫差。教師一邊講,一邊板書如下:

小結:這節課學習的十幾加幾的加法和相應的減法,口算時,可以用數的`組成來進行計算,也可以用個位上的數相加減進行計算。

(三)實踐應用

1、基礎應用

(1)數數

學生獨立數出教材第73頁“主題圖”中不同學具的個數。並説説用什麼方法做到不重複、不遺漏。

(2)按要求數數

同桌互相檢查完成教材第74頁“做一做”第2題。

(3)按要求讀數

完成教材第74頁“做一做”第3題。

2、鞏固延伸

(1)比比誰的卡片舉得快

學生拿出寫有0~20各數的數字卡片,教師或學生依次提出問題,其他學生思考出答案後將相應數字卡片舉起來,速度快且正確者獲勝。

①1個十和6個一組成的數是什麼?

②在16和19之間的數有哪些?15前面的數是什麼?

③學生像老師一樣提問,學生按要求舉數字卡片。

(2)向生活延伸

説一説在實際生活中,在哪裏見到過11~20各數。

(四)課後小結

這節課我們學習的內容是:能夠正確地數出數量在11—20之間物體的個數,並且知道這些數是由1個十和幾個一組成的;掌握了20以內數的順序和大小,並能夠正確地、迅速地讀出11—20各數和相關的加減法。數學問題是從生活中來,又回到生活中去的。課後同學們結合生活實際用11—20各數説一句話,通過進行有關數的表述,來加深同學們對數的概念的理解,讓同學們體會到身邊處處有數學這個道理。

一年級數學《11~20各數的認識》教學設計4

一、教材分析

本節課主要教學11~20各數的認識,它是在學生已經認識了10以內數的基礎上進行的,為後面20以內的進位加法做好鋪墊,也為下學期100以內乃至更大數的認識打下基礎。在教學中先通過數出10根小棒捆成一捆的操作活動,讓學生體會10根小棒可以看做10個一,1捆小棒可以看做1個十,進而理解“10個一就是1個十”。接着讓孩子擺12根小棒,突出把十作為一個計數單位。最後藉助擺小棒的活動數數、讀數,初步學會認、讀11~19各數,掌握“十幾”所表示的含義和順序。在此基礎上完成“19添上1根是多少根”這個問題,解決“2個十是20”這個關鍵問題。

二、學生分析

10~20各數學生能數出來,但是對於它們的組成不了解。還有就是10根捆成一捆的簡便性更是一片空白,怎樣能讓學生感知10個的數的簡便性,是本節課的重點,讓學生通過操作活動來理解和建立數位的概念,但是一年級學生自我約束能力差,注意力易分散,怎樣實效地組織活動也是本節課所要考慮的重點。

三、教學目標

1、能正確數出11-20之間物體的個數,會讀寫11—20各數,會比較20以內數的大小。

2、認識計數單位“一”和“十”,認識數位“個位”和“十位”,知道11-20各數的組成。

3、在建立數概念的過程中,讓學生充分藉助學具操作直觀進行抽象概括,形成初步的抽象概括能力,培養學生的數感。

四、教學環境

∨簡易多媒體教學環境□交互式多媒體教學環境□網絡多媒體環境教學環境□移動學習□其他

五、信息技術應用思路(突出三個方面:使用哪些技術?在哪些教學環節如何使用這些技術?使用這些技術的預期效果是?)200字

本課教學使用了powerpoint幻燈片技術支持。主要運用在學習新知的兩個片斷的學習中。片斷一:在矛盾衝突中揭示記數法。片斷二:在遷移學習中建構以新的認識。

片斷一中,運用幻燈片的圖片展示功能和動態演示功能展示同學們數笑臉的過程及10個笑臉轉換成1個大拇指的動態變化。片斷二中,同樣運用動畫演示功能展示10根小棒變成1捆的過程。還有展示11——19各數的小棒擺法全景圖,讓學生比較觀察,發現規律。

幻燈片的運用,用虛擬的圖片代替了實物圖片,省去了老師製作教具的麻煩,幻燈片的播放功能代替了老師的操作,同時它的靈活性是老師操作無法相比的。既節省了資源和勞動力,又能幫助孩子深刻理解11~20各數的組成,突破了教學的難點。

六、教學流程設計

教學環節

(如:導入、講授、複習、訓練、實驗、研討、探究、評價、建構)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信息技術支持(資源、方法、手段等)

導入:片斷一

師:1班的教室裏有個評比欄,誰表現的好老師就會給他貼一個笑臉,小朋友們天天都要去數。今天咱們一起來幫他們數一數。

1、先看小美的。(課件)

師:小美的這一欄貼滿了。再貼怎麼辦呢?

他們老師想了個辦法,誰有了10個笑臉就可以換一個大拇指。(課件)

2、再來數小東的。(課件)默數,可以換時提醒老師。

3、接着看小西的。(課件)可以換嗎?

4、小波得了多少個?(課件)

5、小濤得了多少個?(課件)看誰數得又對又快。

師:原來小濤跟小波一樣都是13個,為什麼小濤的笑臉數得沒小波快?

師小結:1個大拇指表示10個笑臉,這10個就不用數了。這種方法不但便於記數,還便於數數。(介紹古代的祖先用石子記數,並且用較大的石子代替10個小石子的記數方法)

生:數小美的笑臉數。(從1,一個一個地數到14。)

生:數小東的笑臉數。(從1數到18)

生:數小西的笑臉數。(8個)

生:數小波的笑臉數。(13個)

生:數小濤的笑臉數。(13個)

生:交流數得快的原因。

課件出示小美的笑臉圖。

課件10個笑臉圈起來,閃爍,換成大拇指。

課件出示小東的笑臉圖。(1到18,數夠10個換成1個大拇指)

課件出示小波的笑臉圖。(1個大拇指,3個笑臉)

課件出示小濤的笑臉圖。(13個笑臉)

講授:片斷二

師:(出示11根小棒)

數一數,一共有多少根?

師:有沒有辦法很快數出11根?

師介紹:數學上我們一般把這10根小棒捆成一捆。(課件)

師引導:這是1根小棒,是1個一,那麼10根小棒是幾個一?

1捆小棒有10根,也就是1個十。想一想,10個一,和1個十有什麼關係?

師:那11根小棒怎麼擺,就能很快數出來?

生交流擺法:先擺1捆,再擺1根。

師:拿12根小棒,比比誰快?擺後交流。

師:快速拿14根,15根,16根,18根小棒。

師:(課件)仔細觀察,有什麼相同的地方?

生:一根一根地數。

生:交流很快數出11根的方法。

生操作:很快數出11根小棒的擺法,並交流。

生操作:快速拿12根,14根,15根,16根,18根小棒。

生:比較觀察,感知規律。

課件演示10根小棒捆成一捆的過程。

課件出示11、12、14、15、16、18根小棒的擺法圖。

七、教學特色

(如為個性化教學所做的調整,為自主學習所做的支持、對學生能力的培養的設計,教與學方式的創新等)200字左右

對於一年級的學生,一個一個地數到20,是有這種能力的。所以在出示笑臉時教師就讓學生練習數出20以內的數,滲透自然界數的基本單位“1”的觀念。實際生活中10個笑臉換1個大拇指的事例不僅調動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更是讓學生初步直觀體會把“10個一”變成“1個十”是實際生活的需要,數學文化在學生的活動中得到了有機浸潤。

讓學生嘗試將11根小棒擺成1捆帶1根是對先前“笑臉”經驗的激活和利用,學生動手操作將10根小棒捆成1捆,是對“10個一是1個十“的強化。在學生明確了11的擺法後,讓學生充分感知12、14、15、16、18的擺法,通過對擺法、數的特點的觀察,以及與小棒擺法關係的比較,認識到十幾裏都有1個十。體會擺十幾根小棒都是擺一捆帶幾根,直觀感知十幾是一個十和幾個一組成的,讓學生對十幾有一個整體性的認識。

一年級數學《11~20各數的認識》教學設計5

教學內容:

一年級數學上冊《11~20各數的認識》例1、例2,第74頁。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目標:能正確地數出11~20個物體的個數;知道這些數是由一個十和幾個一組成的;掌握20以內數的順序和大小。

過程與方法目標:通過動手操作充分感知10個一是1個十,初步感受十進制;讓學生積極主動探索,參與數學學習活動,培養學生認真觀察、積極動手操作和樂於思考的好習慣。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使學生初步體會數學知識與日常生活的緊密聯繫,初步培養數感。

教學重點:

1學生通過實踐操作,探索交流,掌握一個十和幾個一表示十幾,能正確讀出11~20各數。

2、掌握20以內數的順序,會比較數的大小。

教學難點:體驗計數單位“十”。

教學準備:課件,小棒,鉛筆,卡片等。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

老師給同學們帶來了一些禮物,你們看是什麼?(鉛筆)

請你猜一猜老師手中有多少支鉛筆?(學生猜想)

同學們猜的都不一樣,想要知道到底有多少支鉛筆怎麼辦?(數一數)

師生共同數一數鉛筆的支數,得到答案12支。

二、動手操作,經歷探究過程

1、擺一擺:

用數一數的方法同學們知道老師帶來了12支鉛筆,可是每次都這樣數多麻煩呀!怎樣讓大家一眼就看出有12支鉛筆呢!請同學們數出12根小棒代替鉛筆在桌子上擺一擺。

(學生實踐活動)

2、説一説:

學生彙報,説一説自己是怎樣擺的。

(根據學生的回答,大屏幕逐一出示各種情況)

你覺得哪種擺法最好,一眼就能看出是12呢?為什麼呢?

3、認識10個一是1個十

(1)在數學中,1根小棒就是1個一,2根小棒就是2個一……10根小棒就是10個一。

(2)為了便於一眼就看出是10根小棒,在數學中就把10根小棒捆成一捆。這一捆小棒有幾根呀?(10根)所以在數學上給它一個名字叫十。10根小棒捆成一捆就是1個十。

(3)10個一是幾根,1個十是幾根,所以10個一是1個十。(板書:10個一是1個十)

(4)在數學上只要是10根小棒就把它們捆成一捆,就是1個十,這樣更容易看。

(讓學生把10根小棒用皮筋捆起來表示1個十)

4、掌握11~20各數的組成

(1)引導學生用1捆小棒和2根小棒擺出12,並説出1個十和2個一合起來是12。

(2)出示數字11,12,13,14,15,16,17,18,19,讓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數字,用小棒擺一擺,並説説這個數字是由幾個十和幾個一組成的。

(3)出示19根小棒

設疑:19根小棒再添上一根是多少呢?你發現了什麼?

(這時又滿了一個十,只要是1個十就要捆成一捆。)

現在有幾個十了呢?(2個十是20)(板書:2個十是20)

5、生活中,你在哪裏見到過10個物體在一起的情況呢?(一盒鉛筆,一板藥片,一包濕巾,一盒巧克力,一套書等)

出示課本第77頁第7題,指導學生完成。

6、今天我們又認識了哪些數字朋友呢?(出示課題:11~20各數的認識)

三、認識20以內數的順序和大小

1,讀一讀:

從直尺上讀一讀各數。你發現了什麼?

2、數一數:

從7數到13;從9數到20;從19數到10;從15數到8

3、找一找:

比12多1的數是幾?10和12的中間是幾?與18相鄰的數是幾?

15在那兩個數的中間?

四、實際應用:

1、數一數,畫一畫:P76,1

師生共同邊數邊畫,感受先找到10,再接着數比較容易數清楚。

2、數一數:P76,3、4

啟發學生2個2個的數,5個5個的數,初步建立起數感。

四、總結收穫:

今天的數學課你有什麼收穫呢?説一説生活中你在哪裏還見到過11~20各數呢?

五、作業佈置:

在回家的路上,家裏,電視裏找一找哪裏有我們今天認識的11~20各數,並把它們的組成説給爸爸媽媽聽。

一年級數學《11~20各數的認識》教學設計6

學習目標:

1、能正確地數出11—20各數,認識11—20各數並能正確地讀數。掌握20以內數的順序和大小。

2、初步體會11—20的數的組成,知道這些數是由一個十和幾個一組成的。

3、通過實例認識計數單位“十”,初步瞭解十進制,體會數與生活的聯繫,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

4、參與實踐過程,在活動中獲得成功的體驗。培養初步的數感。

學習重點:

11—20各數的認識以及組成。

學習難點:

知道11—20各數的組成。

教學過程:

一、新課導入

1、談話引入

師:老師這裏有一幅圖片,你們看看,認識嗎?

演示教師帶着學生過馬路圖

生1:是我們在過馬路。

生2:放學了,老師帶我們過馬路。

師:對,就是你們。隊伍排得可真整齊。我們學校的門口就是一條馬路,車來車往,小朋友們上學時也要和老師帶着時一樣,過馬路要走人行道,並做到一停,二望,三通過。既遵守了交通規則又安全。

2、觀察:圖中有什麼?有多少?

3、導入新課:生活中常常會碰到物體個數超過十,今天我們就來學習11—20各數的認識。

二、新課展開

1、數數

①老師這裏有一些小棒,請你猜一猜多少根?

②指名來數一數,

③你猜對了嗎?

④、探索有什麼好主意可以讓自己和別人一下子看出小棒有多少根?

⑤、集體交流:總結出好方法。

⑥、數出10根小棒,十個一是(),捆成一捆,一個十是()。

接着數到20根,同桌互數,指名數。

⑥、怎樣才能一眼就看出下面物體有多少。

2、數的組成

擺小棒,説説是十幾,這個數裏有幾個十和幾個一

①指名説11

②、添上1根,同桌互説後交流。

③、13-18各數任選一個跟同桌説一説,再交流。

④擺19説一説再添一根有幾個十是幾根。

3、數的順序

①看直尺上的數,從0讀到10,再從10讀到20

②提問:13的後面是多少?16的前面是多少?11比13大還是小?17比14大還是小?你發現了什麼?

③指名數數,從七數到十三,從十二數到二十,從十八倒數到九。

④P87練習十四,連一連,看看會有什麼驚喜?

三、鞏固延伸

1、在我們的身邊有哪些東西可以用十幾來表示?

2、比一比誰翻得快

找出數學書第8、12、17、20頁。介紹好方法,現在往前翻還是往後翻,再翻幾張,為什麼?數出10張,看看有多厚,再數20張,看看有多厚。

四、總結:今天這節課,我們又認識了哪些新朋友?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jiaoshizhijia/jiaoxuesheji/gor3my.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