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教師之家 >教學設計 >

《滑輪》課程教學設計

《滑輪》課程教學設計

作為一名專為他人授業解惑的人民教師,時常需要用到教學設計,教學設計以計劃和佈局安排的形式,對怎樣才能達到教學目標進行創造性的決策,以解決怎樣教的問題。寫教學設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滑輪》課程教學設計,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滑輪》課程教學設計

《滑輪》課程教學設計1

一、教學目的

1、通過本課教學,使學生認識滑輪,知道滑輪的作用及在實際中的應用。

2、培養學生的實驗能力和分析綜合能力。

3、使學生體會到自然事物是有規律的,只有掌握了自然規律,才能更好地利用自然和改造自然。

二、教學準備

分組實驗材料:滑輪二個、鐵架台、細繩、鈎碼、測力計。

演示材料:同分組材料一套。大滑輪一個、粗麻繩二根(組裝動滑輪、拔河用)。掛圖或幻燈片三張(旗杆上定滑輪圖;吊車上定滑輪、動滑輪圖;滑輪組示意圖)。

三、教學過程

(一)教學引入

談話:你知道旗杆上有個什麼裝置,能幫我們比較容易地把旗子升上去?

(二)學習新課

1、指導學生認識滑輪的構造及種類

(1)講解:

安裝在旗杆頂上的這種邊緣有槽,能圍繞軸轉動的輪子叫滑輪。

(出示滑輪、講解)

滑輪也是一種簡單機械。(板書課題)

滑輪有二種,(出示滑輪組示意圖)固定在支架上的滑輪叫定滑輪。

不固定被套在槽裏的繩子拉着,與重物上下移動的滑輪叫動滑輪。

(2)提問,你還在什麼地方看到過滑輪?

2、指導學生認識定滑輪的作用

(1)討論:你認為旗杆頂上的定滑輪有什麼作用?

(2)實驗1(定滑輪不省力)。

①演示介紹實驗裝置及實驗方法。

②學生分組實驗(繩子兩端各掛鈎碼)

③學生裝彙報實驗結果。(繩子兩端各掛1個鈎碼,保持平衡)

④討論:説明什麼?(説明不省力,也不費力)

(3)討論

談話:既然定滑輪沒有省力的作用,那麼高高的旗杆頂上安裝它必然會有其它作用,你知道什麼?(分組討論,後彙報)向下用力,旗子向上升。工作方便。

(4)教師小結:

通過以上的實驗和討論,我們知道定滑輪雖然沒有省力的作用,但它可以必變用力的方向,使工作方便。

3、指導學生認識動滑輪的作用

(1)討論:動滑輪有什麼作用?(教師希望學生能提出動滑輪工作不方便,動滑輪能省力。)

(2)演示實驗(遊戲:拔河)。

(在牆上固定繩子的一端,組裝動滑輪讓一名弱小同學,利用動滑輪作用與一名有力同學拔河,弱小同學勝。)

(去掉動滑輪裝置拔河弱小同學敗)

遊戲後教師質疑:這是為什麼呢?

(3)實驗2(動滑輪省力)。

①分組測量提起一個鈎碼和一個滑輪時所用的力。

測量後學生彙報,教師板書記錄下來。

②分組實驗。(要求學生獨立組裝獨立操作。)

③彙報實驗結果,教師板書記錄下來。

④討論:通過以上研究你認為動滑輪有哪些作用?(動滑輪有省力的作用)

4、指導學生認識滑輪組的作用

(1)通過以上研究我們知道了定滑輪和動滑輪的作用(填出課本P48結論)。

(2)討論:定滑輪、動滑輪各有什麼優點?各有什麼缺點?

怎樣使用才能把兩種滑輪的優點結合起來既省力又方便?

(3)分組實驗:學生獨立組裝滑輪組實驗。

(用鈎碼實驗時教師 要注意動滑

(4)教師小結:把定滑輪及動滑輪組合起來使用的裝置叫滑輪組。滑輪組就可以發揮定滑輪和動滑輪各自的優點。

(學生填寫P49結論)

(三)鞏固

提問:吊車上都用了哪種滑輪?它有什麼作用?(出示吊車圖)

(四)佈置作業

觀察你的周圍哪些地方應用了滑輪?

《滑輪》課程教學設計2

《滑輪》一節是物理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蘇科版)九年級下冊第十一章第二節的內容,該節是本章的一個重點和難點,綜合考察學生對該章各知識點的掌握。我是這樣設計教學目標的:

知識與技能:

1、知道滑輪分兩類,能根據滑輪軸位置是否移動判斷其是動滑輪還是定滑輪。

2、知道使用定滑輪和動滑輪的好處,能根據槓桿原理對滑輪的工作進行理論分析,知道定滑輪和動滑輪的工作特點。

3、知道滑輪組,會組裝簡單的滑輪組。

過程與方法:

1、通過實驗探究明確定滑輪和動滑輪的作用。

2、組織學生討論、分析得出動、定滑輪的實質。

3、組織學生分析對比總結得出滑輪組繞繩方法。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通過活動,提升學生自由學習的能力,培養相互協作和交流的精神。

2、通過了解簡單機械的應用,初步認識科學技術對人類社會發展的作用。

教學重點:

知道定滑輪不省力,但能改變用力的方向,知道動滑輪省力一半,但不能改變用力的方向和滑輪組的組裝以及滑輪組中的F、G、S、n之間的關係。

教學重點:

滑輪特點的探究和滑輪組的組裝。

教學用具:

滑輪2個、細線、50克鈎碼一盒、彈簧測力計、鐵架台、米尺。

教學設計:

一、創設情景,導入新課:

請同學們考慮一下星期一早晨國旗是如何升上去的?

工廠中或一些建築工地上往往有一種機械,有了它只需一個人就可以緩緩吊起或移動很重的物體,人們形象地稱它為“神仙葫蘆”,它是如何工作的呢?這一節課我們就來學習關於它的知識。

二、合作交流,解讀探究

引導學生閲讀課本上的活動,能有哪些辦法幫他把木料運上樓?

由於學生在小學時就已經接觸過滑輪,所以在這兒我沒有過多的導入,這樣就為下面的學生探究節約了更多時間。另外讓學生思考,可以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好奇心,使學生帶着“滑輪到底有什麼作用”這樣的興趣開始學習本節內容。

1、認識定滑輪和動滑輪

出示實驗器材,提出問題:你能利用我手上的滑輪把鈎碼提起來嗎?你怎樣設計呢?

(1)學生在討論後舉手來講台上按照自己的想法進行組裝,並把設計的方法畫到黑板上。

(2)學生利用彈簧測力計觀察定滑輪、動滑輪拉鈎碼勻速上升時的示數,和鈎碼的重力進行對比。

學生在研究動滑輪時會看到彈簧測力計的示數並不剛好是鈎碼重力的二分之一,這時我啟發學生觀察在提起鈎碼的同時把動滑輪也提了起來,從而為引入理想情況下拉力和實際情況下拉力為什麼不同做了很好的鋪墊。

(3)學生利用米尺來觀察定、動滑輪拉鈎碼勻速上升時鈎碼移動的`距離和拉力移動距離之間的關係。

2、認識滑輪組

提出問題:誰能把這兩個滑輪組合起來再把鈎碼提起來呢?

要求學生到講台上進行演示,注意觀察、記錄彈簧測力計的示數,並在黑板上畫出繞線方法。

提出問題:兩次示數不同的原因是什麼?

學生觀察、討論後回答:拉動鈎碼的繩子段數不同。

提出問題:你能數出有幾段繩子吊着鈎碼嗎?

學生觀察、討論後進行回答。進一步引導學生總結出數繩子段數的方法是:數繞在動滑輪上和固定在動滑輪上的繩子段數。有幾段繩子吊着物體,拉力就是鈎碼重的幾分之一。但是在實際情況中動滑輪的重力不能忽略,所以在實驗中得出的拉力並不是鈎碼重的幾分之一,而是稍大於這個值。

如何判斷滑輪組的省力情況

在黑板上畫出段數分別是2、3、4、5的滑輪組的繞法圖,讓學生數數是幾段繩子吊着物體。

學生觀察四個不同的繞法圖,找出其中的規律,得出關於繩子繞法的結論:奇動偶定。並且進一步總結出拉力移動距離和物體移動距離之間的關係。

4、本節內容小結

小結本節內容,再讓學生利用課外時間閲讀生活、物理、社會的內容。

三、佈置作業

觀察生活、生產中有什麼地方用到什麼樣的滑輪、滑輪組。

課本P13頁1、2題。

教學反思

這節課按照新的設計方案實施後收到了很好的效果。不少同學覺得這種學習方法很好,他們不僅動手進行了實驗,並且自己通過探究得出的規律更容易理解和記憶。但是課堂中也存在有一定的不足之處。例如課堂時間不容易把握,在第一個班上課時我沒有預見到學生想象能力不夠,學生很容易想到定滑輪的繞線方法,但是在設計動滑輪繞線時,我接連找了幾個學生上來,設計的方法都還是定滑輪,這樣就浪費了一些時間,幸好最後叫的一個學生設計出了動滑輪的拉法,這樣才避免了冷場。第二個不足是隻有個別學生上台動手操作,大部分學生還不能親自探究,如果把這個實驗搬到實驗室中我想課堂效果應該更好,但是由於受其他因素的限制,沒能讓所有的學生都參與實驗。

標籤: 教學 滑輪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jiaoshizhijia/jiaoxuesheji/8qwwyw.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