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教師之家 >教學設計 >

我為什麼而活着優秀教學設計

我為什麼而活着優秀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我為什麼而活着優秀教學設計

知識與能力

理解文中的句子,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過程與方法

引導學生探討“我為什麼而活着”,啟迪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

情感態度價值觀

指導學生朗讀法:培養學生的朗讀能力。

教學重點:

總體把握作者的思想傾向,引導學生對“我為什麼而活着”進行探討。

教學難點:

體會作者思想感情,從中發現他的人格魅力。

課時安排: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

我為什麼而活着? 古往今來,人們曾經不止一次地這樣追問過自己。有人碌碌一生,未及思考就已經成為人間的匆匆過客;有人搜古尋今,苦思冥想,終其一生也未能參透其中奧妙。今天就讓我們來聆聽羅素的聲音,看看他是怎麼解答這個問題的。

二、重點講析

1,作者簡介:

伯特蘭·羅素(1872—1970),出生於英國,2歲喪母,4歲喪父,由他曾出任過兩次英國首相的祖父把他撫養,後來成長為一位集眾家於一身的偉人,代表作有《幸福之路》、《自由之 路》《婚姻與道德》等。他被稱為:1,20世紀最知名、最有影響力的哲學家2,未來時代的先知3,富有鼓動天才的辯論家4,百科全書式文學家

三、設疑討論

1.作者一生有幾種追求?分別是什麼?

愛情的渴望、對知識的追求,對人類苦難的不可遏止的同情心。

2,具體分析這三個方面的原因分別是什麼?(能從課本上找到答案,先讓學生起來回答,然後老師進行總結)

3,作者把這三種激情聯繫在一起,由此你看出羅素是怎樣的一個人?

(羅素為了這三個原因而活着,那麼這三個原因是不是彼此孤立的呢?其實他們是彼此聯繫的,那麼是通過什麼聯繫的呢?又能從中看出羅素是怎樣的一個人呢?讓學生討論,慢慢引導出來,比如“有愛心,有責任心,敢於奉獻自己,對自己的生命負責,胸懷寬廣,精神崇高等”)

4,問題:把你認為比較重要的比較好的句子從文中找出來,説明理由。

(1) 這三種激情,就像颶風一樣,在深深的苦海上,肆意的把我吹來吹去,吹到瀕

臨絕望的邊緣。“像颶風一樣”説明激情的無比強烈,“深深的苦海”指的是人生的苦難,“瀕臨絕望的邊緣”指的是作者渴望減輕這些苦難但是無能為力,而且自己也深受其害。作者把自己的感情溶入形象的比喻中,使的文章的語言含蓄生動,充滿激情,富於理性色彩.

(2)因為愛情可以解除孤寂——那是一顆震撼的心,在世界的邊緣,俯瞰那冰冷死寂、

深不可測的深淵。句中的破折號表示解釋説明,後邊的語句解釋前邊的“孤寂”的感覺。其意思是説,沒有愛情滋潤的感覺就象親身經歷過可怕孤寂而產生的戰慄的感覺。處於這種可怕孤寂中的人,有時會感覺到除了自己,這世界好象再也沒有其他的生命,自己也似乎走到生命的`盡頭,沉在沒有情感,沒有温暖的無底深淵之中。作者的語言運用得含蓄、深刻。

(3)愛情和知識,盡其可能地把我引上天堂,但是同情心卻總把我帶回塵世。這句話點明瞭愛情、知識和同情心的內在聯繫。在這裏,作者用含蓄的,充滿理性的話語表明了這三者之間的關係:“對人類苦難不可遏制的同情”是追求愛情、知識的真正動力,這體現了一個偉大思想家拯救人類苦難的良知。他追求愛情,是因為那裏有人類所夢想的天堂的縮影;追求知識,是因為他願意把自己所有的智慧、力量奉獻給人類,這一切都源於他心中一個輝煌的夢:關愛人類,救民於水火之中。

四、典題拓展

師:通過學習這篇文章,我們知道羅素是一個有愛心,有責任心,崇高而具有博大胸懷的人。知道人活着就要有一個目標,現在我們就來一個實話實説的節目,現在正處於青年時期的你們,應該為什麼而活着呢?

,(1)人最寶貴的是生命,生命屬於我們只有一次。人的一生應該這樣度過:當他回首往事時,不因虛度年華而悔恨,也不因碌碌無為而羞愧,這樣,當他臨終的時候就可以驕傲的説,我已將我的全部精力和生命都獻給了人類最偉大的事業----為人類的解放 而鬥爭”。

——《鋼鐵是怎樣煉成的

(2)忘掉自身!

也就是忘我!

找一件事情寄託所有的注意力!

只有這樣人類才有可能平靜自己不安的心靈,

才可能獲得真正的快樂。

——葛優《活着》

(3)因為生命短暫

因為未來不能假設

因為活着,一切就有可能

活着就是要去感覺去改變

就要表現的與死不同

人生就是活個過程

五、小結

每個人的人生追求是有區別的,人生的每一階段也是有所不同的。同學們,好好設計一下你的人生藍圖,讓我們朝着夢想中的那個目標去努力奮鬥,讓自己活得更有意義、更有價值!

六、作業佈置

完成相應的課後練習

標籤: 教學 活着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jiaoshizhijia/jiaoxuesheji/7ro80e.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