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教師之家 >教學反思 >

《十幾減九》的課後教學反思範文(精選9篇)

《十幾減九》的課後教學反思範文(精選9篇)

作為一名人民教師,我們要在課堂教學中快速成長,寫教學反思能總結我們的教學經驗,我們該怎麼去寫教學反思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十幾減九》的課後教學反思範文,歡迎閲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十幾減九》的課後教學反思範文(精選9篇)

《十幾減九》的課後教學反思 篇1

《十幾減九》是小學一年級退位減法的起始課,教學的重、難點在於學習“十幾減9”的計算方法。

我採取了讓學生同桌合作,擺小棒,全班交流的方式,在教學中我組織學生探究15—9=?你是怎麼想的,再動手擺一擺小棒,讓同桌兩人説説自己的想法,有的説我是想9+()=15,因為9+6=15所以是6,還有學生説是數出來的,有的學生説是10—9=1,1+5=6,我教給學生這種方法叫“破十法”,我看已經有學生説出來了“破十法”,也沒再讓學生再多擺幾次小棒,多説説用“破十法”計算的過程,就忙着開始做練習題了,做題時我讓學生説計算過程,有的學生説得根本不對,有的學生是用想加算減的方法做的,對於本節課剛教的“破十法”學生真正掌握的不多,我反思了一下自己的教法,我只注重了計算方法的多樣化,沒有及時引導學生比較各種算法的合理性,也忽視了培養學生的優化意識,我明白了,在教學中,當學生探索出多種方法時,教師的作用應是引導學生對多種算法進行整理,引導學生選出最優的計算方法,培養學生的優化意識,從而提高計算的準確性。

《十幾減九》的課後教學反思 篇2

《十幾減9》這一節課的主要教學目標是:

1、在具體情境中自主探索十幾減9的計算方法,自己得出計算“十幾減9”的各種方法,經歷十幾減9退位減法的思維過程。

2、通過對問題情境的探索,學生經歷收集信息的過程,能發現並提出數學問題並解決問題。

3、選擇自己所喜歡的方法,能正確列式計算。在學習本課前,學生已經學過10以內的減法,會正確地口算十以內的減法以及求加法中的未知數和9的分與合。學生經過20以內進位加法的學習,不但掌握了這些加法的計算方法,而且積累了通過實物操作探索算法的經驗,這就為主動學習退位減法創造了條件。

教材把十幾減9的教學設計成四個層次。例題和練習第一題,主要是通過操作進行計算,重點讓學生掌握3種方法;練習第2、3兩題主要引導學生利用“想家算減”的方法去解答。;最後兩題幫助學生鞏固練習,發現一些規律。

新學期第一節課,有學生沒有能夠很好地進入學習的狀態,課堂上回答問題積極性不高,表述不完整,特別是有學生知道解題的方法,但自己不能用規範、完成整的語言表述出來。練習最後一題,從“11—9”一直到“19—9”,先請學生算出得數再引導他們觀察被減數的個位上的數與得數的關係,許多孩子發現了得數比被減數個位數多1,這是個能很快説出答案的祕訣,只要把被減數個位上的數加1就得到答案了,發現這個規律,孩子們的計算速度非常快。但是在做練習的時候學生混淆了個位數字加1還是減1,在接下來“十幾減8、7”的新課中要加強講解。

《十幾減九》的課後教學反思 篇3

一、靈活處理教材,創設生活情境。

想到小學一年級的學生注意力集中時間短,所以以動畫角色貫穿全課,用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比如:在選擇例題時,我感覺風車、猜字謎在我們的孩子心中沒有太大印象,所以選擇了學生喜愛的動畫片中角色懶羊羊、灰太狼以買蘋果,付錢為例題,讓學生帶着自己的生活經驗,走進數學課堂感受生活,讓學生明白數學就在身邊。但課件中的蘋果圖是從網上下載的13個蘋果所以例題就改變了。練習第1個,智慧棒開火車多遍口算,再總結算法,讓學生體驗到有的方法更簡便。

二、關注學習過程,注重學習方法的引導。

新課程的核心理念是“一切為了每一個學生的發展”課堂上我能做到關注每一個學生,特別是差生,趙靜夷是班裏的落後生,從口算到做題,我時時關注她,因為沒有預設到她接受知識太慢,所以導致託堂。在例題出示後我讓同桌説算法,鼓勵學生用自己的方法計算,像崔雲博説的算法是我沒有想到的。這樣做讓學生的創造力得到了發展。

三、習題設計。

計算是比較枯燥的所以我設計了智慧圈、智慧棒、幫鳥兒回家、小小智慧星等題目,讓學生在玩中學,變枯燥為有趣

當然,這節課還有許多值得改進的地方。

一是課堂預設與實際偏差比較大,導致壓堂。

二是教學評價不夠多樣,以後要注意。

三是課件演示不夠熟練,在教學過程中幾次出錯。

以上是我對這節課的一些淺薄的想法,不當之處請指正。

《十幾減九》的課後教學反思 篇4

1、每個學生的生活背景和思考角度都是不同的,所以使用的方法一定是多樣性的,教師應該鼓勵學生獨立思考,培養學生計算方法的多樣化”。

十幾減九是在學生學習了20以內的進位加法,初步感知加減法之間的關係的基礎上進行的。

2、教師通過讓學生從生活情境中提出數學問題,在列式計算。創設相應的情境:

一是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使他們感受到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繫。

二是初步培養學生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同時也順利地引入新課。

3、要讓學生理解十幾減九的計算方法,必須要學生在實際操作中親自去體驗、去發現。在探究十幾減九的算式的規律時,教師可以運用小組合作的方法。

學生熱烈地討論、質疑、交流,真正投入到了學習中,在合作中領悟、發現規律。在學習中,學生的積極情感得到了發展,合作交流能力得到了培養,主體地位得到了體現。

《十幾減九》的課後教學反思 篇5

《十幾減九》是小學一年級退位減法的起始課,教學的重、難點在於學習“十幾減9”的計算方法。《數學課程標準》中指出:“由於學生生活背景和思考角度不同,所使用的方法必然是多種的,教師應尊重學生的想法,鼓勵學生獨立思考,提倡計算方法的多樣化。”基於這一理念,我採取了讓學生小組合作,全班交流的方式,使學生知道“十幾減9”的計算方法是多樣的,並在多種方法中選擇自己喜歡的算法。而我作為教師則重在關注學生主動探索計算方法的過程。

通過這課教學實踐和老教師的指導評課,讓我感觸頗深,首先最直接的是我知道了在學生的交流中教師應怎樣適時介入引導,怎樣引導學生進行有效的'交流,如引導的語言有:“誰聽懂了他的想法?能給大家解釋一下嗎?”“你的算法與他不同在哪裏?”“和他的方法一樣的有哪些同學?”“誰再來解釋一下?”“有道理,有與他們不一樣的方法嗎?”“為什麼要把小棒分成10和5呢?”“大家認為他的方法怎麼樣?”我想如果我適時加入以上適當的引導,學生不僅很容易瞭解算法的多樣性,還能理解算法的合理性、培養優化意識。通過比較,學生的思維會不斷深入,在熱烈的交流中知已知彼,智慧的火花才能不斷地閃現,碰撞。其次,我覺得這一做法不僅僅適用於計算部分的教學,它還適用於整個數學學科的教學,更重要的是:當前新課程標準理念下的各個學科都要求讓學生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因此,我認為這樣的做法適用於所有學科的教學。要認認真真、仔仔細細地品讀各類教育教學理論,絕不能停留在對新課程理念的泛泛理解上,在教學新方法上不僅要掌握形式,更要注重實效和本質。

《十幾減九》這一課是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一年級下冊內容。它是在學生學習了20以內進位加法的的基礎上進行的。學生在學習之前教師應提前將20以內的進位加法複習到位,為學習新知做好準備尤其個別學生更能增強學習的自信。教學新知時結合主題圖讓孩子用自己的語言描述,吸引學生“入場”從整題到部分,用數學的眼光去觀察、去思考。以培養學生收集數學信息,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最後集中在小丑手中的氣球上,引出課題,十幾減九。讓學生開動腦筋、用多種方法計算,孩子們用了破十法,連減法、想加算減法。都是在教師的引領下一一呈現出來。通過教學反思如下:

1.對於一年級學生的特點,情景教學是非常重要的,利用主題圖讓學生真正感受數學來源於生活,是與生活有密切聯繫的,同時學生自己提出數學問題並解決問題,不但能培養其問題意識與解決問題的能力。還有利於對學生進行了思想教育。

2.在研究《十幾減九》方法時多做文章。而且能夠運用“破十法”、“算加想減”的方法清楚明白地講清自己的思考過程。通過獨立思考、合作探究的方式對算法進行強化。

3.加強練習,提高運算能力。針對一年級學生注意力容易分散的情況,我設計了形式多樣的練習題:“你能做幾題就做幾題”、“同桌相互出題計算”、“遊戲中計算”等,既加強了訓練,又不失趣味性。要達到熟練計算的要求,難度很大。我們應通過鼓勵性的評價,學生之間的讚賞,進一步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同時關注個別生加強輔導。

《十幾減九》的課後教學反思 篇6

在十幾減九的教學中,力求方法多樣,“想加做減”或“破十法”中選擇一種,在交流這兩種方法的時候需要適當的強調;體會計算方法的多樣化,掌握其中的一種方法。

本節課在教法上力求體現以下幾點:

1、注重創設生動具體的教學情境,使學生在愉悦的情景中學習數學知識。

創設“賣氣球”、“賣風車”、“猜字謎”、“套圈遊戲”等問題情景。讓學生在發現問題、提出問題的過程中感受20以內退位減法與生活的密切聯繫,同時放手讓學生自己提出問題,然後獨立解決問題。

2、注意鼓勵學生獨立思考、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

讓學生合作,擺小棒,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讓他們在具體的操作活動中進行獨立思考,並與同伴交流,親身經歷問題提出、問題解決的過程,體驗學習成功的樂趣。

3、注重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滿足多樣化的學習需求。

由於學生生活背景和思考角度的不同,所使用的計算方法必然是多樣的,教學中應尊重學生的想法,鼓勵他們用不同的方法解決問題,提倡算法多樣化,使每個學生找到適合自己的方法,同時要求他們對這些方法進行反思,根據自己的情況進行比較,談談自己最喜歡哪種方法?你是怎樣想的?有什麼好辦法記住它?你最不喜歡的方法是哪種?為什麼不喜歡,你覺得它令你不喜歡的原因在哪裏?通過交流,引導學生去理解、去領會,學生對不同的算法就會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然後讓學生進行鞏固練。多種方法中肯定有比較簡便的方法,但是並不是每個同學都能很快接受快捷方便的方法,因此教師只能夠引導學生進行比較,千萬不要強加給學生。

不足之處:

針對課堂上出現的問題,覺得在這些方面沒有處理好。

1、沒有充分了解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和知識基礎。

2、對教材的理解不透,以至於出現給計算方法的錯誤命名。

還有的學生確實不會,有的學生不敢説,有的學生是不能正確地表述。

《十幾減九》的課後教學反思 篇7

這是一節課計算教學課程,結合具體生活情境,引導學生自主提出十幾減9的問題,並通過操作、思考和交流,探索十幾減9的計算方法,能正確地進行口算。學生若理解和掌握了十幾減9的計算方法,學習後面的十幾減8、7等內容就比較輕鬆了。因此,這部分內容既是本單元教學的重點,也是能否掌握好本單元知識的關鍵。

依據新的《數學課程標準》要求:“由於學生生活背景和思考角度不同,所使用的方法必然是多樣的,教師應尊重學生的想法,鼓勵學生獨立思考,提倡計算方法的多樣化。”我備課過程中力求體現以下幾點:

1、創設生動具體的教學情境,使學生在愉悦的情景中學習數學知識。

2、鼓勵學生獨立思考、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

3、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滿足多樣化的學習需求。

新授課時,為了引出多樣化的算法,我在課前設計了一些相關的複習題,為可能出現的算法作鋪墊。在口算“13-9”時,只有個別孩子想到了先算“13-10=3”,再算“1+3=4”,這是一種很好的算法,但能感受到並不是每個孩子都理解了。值得關注的是,在我問及答案是多少時,學生幾乎是異口同聲的説:“4”。再問他們是怎樣想的,一個個不知所言。於是,我讓孩子們擺小棒,讓他們自己動手、動腦,充分感受自己的解題方法,激發了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和積極性,讓抽象的計算過程有了具體形象的支撐。在交流擺小棒的過程中,我再幫助學生抽象出口算方法,這樣,孩子們的口算方法漸漸豐富起來,有些甚至是教科書上沒有出現的,有的孩子也用珠心算來算題……

儘管有些學生把簡單的問題複雜化,但只要正確,我都給與肯定。畢竟孩子動腦筋思考了,保護他們主動學習的積極性,是很有必要的。一節課下來,我發現,這些孩子們的內心世界有多豐富多彩,只是由於年齡的因素,孩子不能很清楚地表達出來,但不能因此而限制他們的思維模式。教學中應充分考慮學生生活背景和思考角度的不同,尊重學生的想法,鼓勵他們用不同的方法解決問題,使每個學生找到適合自己的方法。至於多種方法中哪一種比較簡便,老師的引導和孩子的積累想結合,答案一定會水落石出。老師需要給學生留出消化吸收的空間,千萬不要強加給學生,應讓他們在逐步的體驗中自然而然的接受,從而選取更優的方法。

當然,在課堂教學過程中,也會有小部分學生不能充分地展開自己的思維,用自己的方法解決問題,達到有效的學習效果,這就要靠老師耐心地引導以及學生持久性地學習,逐步使學生基本都學會如何去展現自己的有效的學習方式。

《十幾減九》的課後教學反思 篇8

一、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根據一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創設生動具體的教學情境是極為重要的,讓學生在愉悦的情景中學習數學知識。設計這個有趣而熟悉的體育活動,讓學生在不知不覺中進入新知的學習,並貫穿全課,使乏味的運算與學生熟悉的生活、喜歡的活動聯成一體。使學生體會到數學不只寫在紙上的算式,而是藴藏在生活中的一個個的問題,激發了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和動機。

二、引導學生獨立思考、動手操作與合作交流

在低年級教學中,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獨立思考是小組合作的前提,只有經過了獨立思考的合作才是有效的合作。本節課中在探討“15-9”算理時,就先讓學生自己通過獨立思考,並借用小棒來幫助和驗證,再和小組同學進行交流學習“15-9”的算法,最後全班反饋與交流,從這些算法中選擇自己最喜歡的方法正確計算。給他們足夠的時間和空間,在動手、動口、動腦中參與學習的全過程,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並且同時體驗到了同伴合作學習成功的樂趣。

三、鼓勵算法多樣,並注重算法最優化

提倡算法多樣化是新課標關於計算教學的基本理念之一,新課標認為:“由於學生生活背景和思考角度不同,所使用的方法必然是多樣化的,教師應該尊重學生的想法,鼓勵學生獨立思考,提倡算法多樣化。”所以在彙報交流“15-9”的算理時,先充分尊重學生自己發現的方法和他們的選擇,只要思維的方法和過程合理、合乎邏輯,就應加以肯定。然後在眾多的方法中,比較和感受出哪種方法最好,算法最優化的過程成了學生自己體驗的過程、感受的過程,使二者得以完美的統一。

《十幾減九》的課後教學反思 篇9

小學數學《十幾減9》教學反思20以內的退位減法對進一步學習多位數計算和其他數學知識,與20以內的進位加法同等重要,都是最基礎的知識,十幾減9是20以內退位減法的起始課,它是學習十幾減幾的基礎,因此學好它非常重要,但計算課比較枯燥,學生不感興趣,特別是一年級小朋友。基於這一思考,在教學設計中,我努力創設現實的、有意義的、學生感興趣的生活情境,將計算教學融入到具體情境中,促使學生主動參與學習。通過教學,現將這節課的反思如下:

整堂課以學生感興趣的情境(賣氣球、套圈、猜字謎等)為主線展開教學,而這些情境又是學生所熟悉的,他們能在已有知識水平和生活經驗基礎之上,根據信息輕鬆地提出數學問題和解決問題。

而在計算思路上也做好了鋪墊。教學例1時以扶為主,出示了書上第10頁的主題圖,孩子們認真觀察並提出數學問題,列出了算式15-9,15-9=?,然後讓學生在自主探索的基礎上進行合作交流,讓學生親歷新知的形成過程,接着讓孩子們同桌討論,你是怎麼計算的?孩子們討論開了,接下來讓孩子們交流彙報,體現學生是學習的主人,同時培養了學生的交流能力和合作意識。這節課主要體現以下幾個特點:

1、尊重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讓學生在現實的有吸引力的活動背景中學習十幾減9的減法。這節課,我充分利用書上的主題圖,使乏味的運算與學生熟悉的生活實際連成一體,並留給學生充分的時間自主思考,讓他們利用自己已有的經驗來計算算式的結果。

因為不同生活經歷、不同知識能力水平的學生有着不同的解決問題的方法。即使有的解法不是很簡單,不一定是最佳答案,但畢竟是在學生已有經驗的基礎上自己動腦筋想出來的,它閃耀着創新的火花。尊重學生的選擇,讓學生主動參與算法的優化過程。

2、既鼓勵學生算法多樣化,又不忘教給學生一般的優化的計算方法。

班上的學生數學思維水平參差不齊,因此,在計算15-9時,所用的計算方法在思維水平上也是有差異的。王鑫:9+6=15,15-9=6;雷鳴:10-9=1,1+5=6;有的同學通過觀察與思考説出15-9=6,多種方法呈現後,我不急於評價,為學生提供了兩次比較、交流的機會。讓學生在討論、分析、比較中,使學生充分體驗想加算減方法的優越性,使學生在自願選擇方法的前提下,自覺主動地選擇想加算減的方法。促進了低層次思維學生的發展,在練習中有的同學對破十法還是對新知僅知其然,還是不知其所以然,如14-9= ? 10-9=1 1 + 9=10。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jiaoshizhijia/jiaoxuefansi/gwwrwx.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