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教師之家 >教案模板 >

丹柯教案範文

丹柯教案範文

作為一名專為他人授業解惑的人民教師,通常會被要求編寫教案,藉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我們該怎麼去寫教案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丹柯教案範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丹柯教案範文

丹柯教案1

教學目的要求:

1、知識目標:通過對比認識丹柯這一人物形象,探究小説的主題;學習課文通過一波三折的故事情節和浪漫主義手法來實現主題的方法。

2、能力目標:通過比較閲讀認識如何通過更好地選材、塑造人物等途徑來表現主題並學會運用。

3、思想感情和價值觀目標:學習主人公歌頌的勇於實踐,不計個人得失的獻身精神以及這種精神所具有的時代意義。

教學重點與難點

1、小説主題的認識以及實現的途徑。

2、如何更好地通過選材、塑造人物等途徑來表現主題。

教學方法和學法指導:

教學上需要充分發揮學生的自主精神和合作精神,首先教師通過提問在兩組對比(丹柯與惡劣的環境、丹柯與族人)中認識丹柯的英雄形象,再通過一波三折的情節認識英雄身上所具有的悲劇意味。

教學過程

一、導入:

還記得“讓暴風雨來得更猛烈些吧”這句話嗎?這是高爾基筆下的海燕,這隻與暴風雨搏擊的海燕鼓舞了無數的人,今天我們再來欣賞他筆下的另一位英雄——丹柯。

二、介紹作者高爾基。

高爾基:蘇聯作家。社會主義、現實主義文學的奠基人,列寧稱他為“無產階級藝術最傑出的代表”。代表作品:《童年》、《在人間》、《我的大學》,《母親》等。

高爾基不僅是語言藝術家,同時還是評論家、政論家和學者。高爾基的文學論文是對馬克思主義美學的重大貢獻。此外高爾基還從事大量的社會活動,他曾擔任《紅色處女地》雜誌的編輯工作,組織“世界文學出版社”,領導1934年第一次蘇聯作家代表大會工作,同時他還是國內戰爭史和工廠史寫作的倡導者和組織者。在他的關懷下,培養出整整一代的優秀蘇聯作家。

小説是一個叫伊澤吉爾的老太婆向我講述了她的故事。她述説了年輕人怎樣變成了老人,勇敢的人怎樣怯弱了,自由的人怎樣成了奴隸。小説幻想了一個美好的世界,抨擊了日益艱難,日益腐朽的十九世紀末的俄國。表達了高爾基早年的創作傾向與創作方法。

《丹柯的故事》帶給我們的故事是震撼的,人們總是渴望完美的結局,希望善良的人都有好的結局,正是這種心理促使我們更容易為被摧毀的事物震撼和哀傷。勇士丹柯的故事帶給我們的就是這種震撼的力量。

三、在預習的基礎上快速閲讀課文

思考1:丹柯是一個怎樣的人?

明確:丹柯是一個英勇的人。

2、丹柯是一個英雄,為什麼丹柯能成為英雄?往往説“時世造英雄”請找一找在丹柯面前有哪幾個方面的困難。

討論明確:在丹柯面前有兩重困難,一是自然環境,二是人為因素。

四、請學生畫出描寫惡劣的自然環境的句子自讀,品味一下作者是怎樣來表現環境的惡劣的。

明確:①那兒很陰暗而且多泥沼,因為林子太古老了,樹枝密密層層纏結在一塊兒,遮蓋了天空,太陽光也不容易穿過濃密的樹葉,射到沼地上。然而要是太陽光落在泥沼的水面上,就會有一股惡臭升起來,人們就會因此接連地死去。

②另一條路是朝前走,可是那兒又有巨人一樣的大樹擋着路,那些有力的椏枝緊緊地抱在一塊兒,糾曲的樹根牢牢地生在沼地的粘泥裏。這些石頭一樣的大樹白天不響也不動地立在灰暗中,夜晚人們燃起營火的時候,它們更緊地擠在人們的四周。不論是白天或夜晚,在那些人的周圍總有一個堅固的黑暗的圈子,它好像就想壓碎他們似的。

③更可怕的時候是風吹過樹梢、整個林子發出低沉的響聲、好像在威脅那些人、並且給他們唱葬歌。

④四周是一片黑暗,他們每一步都碰見泥沼張開它那齷齪的、貪吃的大口,把人吞下去,樹木像一面牢固的牆攔住他們的路,樹枝糾纏在一塊兒;樹根像蛇一樣地朝四面八方伸出去。

⑤可是有一會兒在林子的上空來了大雷雨,樹木兇惡地、威脅地低聲講起話來。林子顯得非常黑,好像自從它長出來以後世界上所有過的黑夜全集中在這兒了。

⑥樹林一直不停地發出低沉的聲音,來響應他們的叫嚷,電光把黑暗撕成了碎片。

明確:作者採用鋪飾、想象、誇張、比喻、擬人等手法來描寫環境,與一般的對環境的描寫不同之處在於作者採用了浪漫主義的手法極力渲染了環境的惡劣,預示着擺在主人公面前的困難極其強大,困難越大人物的性格越鮮明。

五、人為方面的困難,在他面前是一羣自私自利、膽小怕事、毫無責任感可言的族人。

要把這樣一羣人帶出森林是一帆風順的嗎?作者是如何設計情節的,請生篩選出變化過程中重要詞語。

討論明確:“快樂,強壯、勇敢”——“衰弱、恐怖”——“和諧、相信”——“抱怨、圍攻”——“踐踏”

六、面對這樣的一波三折,丹柯有沒有動搖?從丹柯的話中挑選出自己感觸最深的一至兩句,並加於體會。

明確:

①“你們不能夠用思想移開路上的石頭。什麼事都不做的人不會得到什麼結果的。為什麼我們要把我們的氣力浪費在思想上、悲傷上呢?起來,我們到林子裏去,林子是有盡頭的,世界上的一切都是有盡頭的!我們走!喂!嘿!”

體會:(首先丹柯的這句話體現了這羣族人膽小、懦弱的本質,其次體現了人物本身勇於實踐的精神,他堅信森林一定有盡頭。)

②“我有領導的勇氣,所以我來領導你們!可是你們呢?你們做了什麼對你們自己有益的事情呢?你們只是走,你們卻不能保持你們的氣力走更長的路!你們只是走,走,像一羣綿羊一樣!”

體會:(對於這羣族人丹柯“哀其不幸,怒其不爭”,通過丹柯對族人的批評認識到實踐和合作精神的可貴。)

七、最後丹柯用自己的燃燒的心照亮了這一羣自私自利的族人前進的道路,他的舉動得到理解了嗎?從文章中篩選出信息。

明確:充滿了希望的快樂的人們並沒有注意到他的死,也沒有看到丹柯的勇敢的心還在他的屍首旁邊燃燒。只有一個仔細的人注意到這個,有點害怕,那腳踏在那顆驕傲的心上。……

對於人們的表現請問同學們有何感受?

明確:丹柯把生命獻給了大家,可是卻不被理解,作品批判了這一羣無知的族人的同時也給丹柯這一個英雄身上蒙上了一層悲劇意味。

八、比較閲讀

1、丹柯這一個形象不禁使我們想起了魯迅筆下的另一個人物——夏瑜。

2、藥的故事梗概:老栓的兒子得了肺癆,現在話就是肺結核,那個時代裏是治不好的絕症,當時人們流傳人血饅頭可以治好,所以老栓花了大錢買下了從判黨(共產黨)斬首時染好的血饅頭,回去蒸給小栓吃,可惜他的努力只起到了安慰作用,小栓最終還是死了.和他的墳臨近的地方是那個被斬首的革命黨(夏家的小兒子)的墓,他的墓上有一圈鮮豔的小花,但小栓的卻什麼也沒有……

《藥》是一個比喻。救國的重任,在魯迅看來,絕不是小資產階級發動的革命所能勝任的。因為其脱離工農的固有缺陷,使他們在國家政治力量對比中始終軟弱無力。儘管那些內心有着真誠的為救國不惜付出生命的熱情的人,到死也得不到普通羣眾的理解,更得不到多數人的支持,最終為國捐軀,身首異處,自己的鮮血卻被沒覺悟的老百姓當作治肺癆的迷信藥物吃掉。

《藥》的明線是描寫羣眾愚昧;其暗線歌頌了革命者的獻身。用人血饅頭將明暗兩條線索連結起來,就更加突出了羣眾的愚昧,但卻又使獻身的革命者感到了一種難以忍耐的悲哀和孤寂。作者所揭示的不是夏瑜有什麼錯誤和缺點,而是羣眾身上的弱點。並且不是一般的揭示,而是把這種弱點和革命、革命者聯結起來,更加深刻地加以揭示。誠然夏瑜是孤寂和悲哀的,但作者並沒有剖析他這孤寂和悲哀的主觀原因,比如“脱離羣眾”之類,而是着重在揭示造成這種悲哀和孤寂的客觀原因。就在剖析客觀原因的'時候,作者也不是着重在揭示反動統治者的兇殘和狡猾,而是側重描繪羣眾的麻木和愚昧。這就是説,革命者的悲哀和孤寂是因為深味了羣眾的愚昧和麻木之故。魯迅曾經與友人談及這篇作品,他説:“《藥》描寫羣眾的愚昧,和革命者的悲哀;或者因羣眾的愚昧而來的革命者的悲哀;更直捷地説,革命者為愚昧的羣眾奮鬥而犧牲了,愚昧的羣眾並不知道這犧牲為的是誰,卻還要因了愚昧的見解,以為這犧牲可以享用……”我們認為魯迅的這一段話已經清楚地説明他所要表達的中心思想是什麼。如果需要我們做出概括的話,《藥》的主題就是:羣眾現在還很愚昧,他們對於革命本是迫切需要的,然而他們卻毫不覺悟,甚至敵視革命。要革命,就必須用科學的、民主的思想,把他們從孔孟之道和封建迷信的長期統治下解放出來,否則,革命的成功就沒有希望。

3、請大家就作品在情節安排、主題表現、人物刻畫等方面的異同點討論。

明確:

《藥》通過茶客的交談來側面體現夏瑜的性格特徵以及他的悲劇意味。因為夏瑜在小説中是一條暗線,小説主要反映的是民眾的愚昧應引起療救的注意。而《丹柯》是正面塑造英雄形象來宣揚一種獻身精神。

《藥》夏瑜為了革命獻出了生命,但是革命沒有成功,這與作品要表現資產階級民主革命的軟弱性相一致。而丹柯經過努力終於帶領族人迎來了勝利,因為這與作品宣揚的英雄主義一致。

兩人都為人民獻身都得不到人民的理解,所以兩人身上都有悲劇意味,所不同的是夏瑜是一個現實主義的悲劇英雄形象,而丹柯是一個浪漫主義的悲劇英雄形象。

後夏瑜的墳頭出現了花環,丹柯的心成了火星,都預示着革命之火沒有熄滅。

教師總結:通過比較我們發現兩位大師為了表現相同的主題,在人物的塑造、情節的安排以及運用手法上卻是不同的。這對於我們的寫作是很有啟發的。請生談談自己的感受。

明確:小説的敍述角度、結構和語言,都與主題有着密切的關係,分析主題時也應予以足夠的重視。相同的題材,採用不同的結構、語言和敍述角度,主題也會有所不同。

九、作業佈置

本文是巴金先生翻譯的,他曾經講過“我仰慕高爾基的英雄‘勇士丹柯’,他掏出燃燒的心,給人們帶路,我把這幅圖畫作為寫作的最高境界……”巴金老人又何嘗不是一個丹柯呢?他説過:“生命在於付出。我的心裏懷有一個願望,這是沒有人知道的:我願每個人都有住房,每張口都有飽飯,每個心都得到温暖。我想擦乾每個人的眼淚,不再讓任何人拉掉別人的一根頭髮。”請就對巴金老人的這一句話的結合現實談一談自己的認識,寫一篇400字左右的短文。

丹柯教案2

一、教學目標

1、領會作品的內容和主旨。

2、瞭解小説的主題、主題形成的途徑和主題的實現效果。

3、分析小説內容和主題的關係、不同藝術手法對主題的呈現作用。

二、教學重點與難點

1、運用不同藝術手法表現主題的途徑。

2、浪漫主義、寓言、象徵等手法的賞析。

三、教學時間1課時

四、教學過程

(一)導入

介紹高爾基及《伊則吉爾老婆子》。

(二)指名請學生複述《丹柯》的故事。共同去收集故事的要點。

1、外敵的強大,森林環繞的艱險,在困難面前族人畏縮。

2、美少年丹柯帶領大家在森林裏尋找出路,黑森林的陰森恐怖,雷電暴雨的襲擊,人們對出路產生疑慮,並要對丹柯進行報復。

3、丹柯抓開自己的胸膛,高擎自己燃燒的心照亮了大家前進的路,他帶領大家終於走出了黑森林,丹柯為此付出了生命的代價。

(三)形象分析

1、請找一找丹柯面臨哪幾個方面的困難。

討論明確:在丹柯面前有兩重困難,一是自然環境,二是人為因素。

畫出描寫惡劣的自然環境的句子自讀,品味一下作者是怎樣來表現環境的惡劣的。

明確:作者採用鋪飾、想象、誇張、比喻、擬人等手法來描寫環境,與一般的對環境的描寫不同之處在於作者採用了浪漫主義的手法極力渲染了環境的惡劣,預示着擺在主人公面前的困難極其強大,困難越大人物的性格越鮮明。

人為方面的困難,在他面前是一羣自私自利、膽小怕事、毫無責任感可言的族人。

篩選出族人變化過程中重要詞語。

討論明確:“快樂,強壯、勇敢”——“衰弱、恐怖”——“和諧、相信”——“抱怨、圍攻”——“踐踏”

2、面對這樣的一波三折,丹柯有沒有動搖?從丹柯的話中挑選出自己感觸最深的一至兩句,討論交流。

①“你們不能夠用思想移開路上的石頭。什麼事都不做的人不會得到什麼結果的。為什麼我們要把我們的氣力浪費在思想上、悲傷上呢?起來,我們到林子裏去,林子是有盡頭的,世界上的一切都是有盡頭的!我們走!喂!嘿!”

(首先這句話體現了這羣族人膽小、懦弱的本質,其次體現了人物本身勇於實踐的精神,他堅信森林一定有盡頭。“林子”,特指困難,可以理解為人生旅途中的挫折,也可以理解成整個民族遭遇的災難和困境。而“盡頭”是“有限”的意思。整句話的意思是困難和挫折都是有限的,並非無窮無盡的,只要我們咬緊牙關,堅持下去,總有一天能夠走出烏雲,走出困境,取得勝利。)

②“我有領導的勇氣,所以我來領導你們!可是你們呢?你們做了什麼對你們自己有益的事情呢?你們只是走,你們卻不能保持你們的氣力走更長的路!你們只是走,走,像一羣綿羊一樣!”

(對於這羣族人丹柯“哀其不幸,怒其不爭”,通過丹柯對族人的批評認識到實踐和合作精神的可貴,進一步感受丹柯身上的實踐精神和獻身精神。)

3、丹柯用自己的燃燒的心照亮了前進的道路,最後他們走出了森林,“樹林忽然在他們前面分開了,分開了,等到他們走過以後,它又合攏起來,還是又密又靜的;丹柯和所有的人都浸在雨水洗乾淨了的新鮮空氣和陽光的海洋裏。在那邊,在他們的後面,在林子的上空,還有雷雨,可是在這兒,太陽發出了燦爛的光輝,草原一起一伏,好像在呼吸一樣,草葉帶着一顆一顆鑽石一樣的雨珠在閃亮,河面上泛着金光……”如何理解這段景物描寫的特點、意義和作用?

這段景物描寫,以浪漫主義的誇張和想象,擬人化的手法,生動形象地展示了丹柯的英雄壯舉所產生的強烈的震撼效果及其勝利帶領族人抵達草原後的那種安寧、自由、和平與美好的景象,含蓄地表達了作者對英雄及其英雄精神、英雄業績的熱情謳歌和真誠讚美。

4、丹柯用自己的燃燒的心照亮了這一羣自私自利的族人前進的道路,他的舉動得到理解了嗎?

明確:充滿了希望的快樂的人們並沒有注意到他的死,也沒有看到丹柯的勇敢的心還在他的屍首旁邊燃燒。只有一個仔細的人注意到這個,有點害怕,用腳踏在那顆驕傲的心上。……

5、對於人們的表現請問同學有何感受?

明確:丹柯把生命獻給了大家,可是卻不被理解,作品批判了這一羣無知的族人的同時也給丹柯這一個英雄身上蒙上了一層悲劇意味。

(四)分析小説的主題,體會浪漫主義手法:

美醜對比----丹柯眼睛明亮如火,族人則惡如野獸

想象誇張----抓出心,心燃燒,拿在自己手裏,給人們照亮。

丹柯教案3

一、教學目標

1、領會作品的內容和主旨

2、理解“一波三折”的故事情節的表現主題作用

3、把握丹柯這一人物形象

二、教學重點與難點

運用不同藝術手法表現主題的途徑

把握丹柯這一人物形象

三、課時安排

1課時  

四、教學過程

(一)、導入

還記得“讓暴風雨來得更猛烈些吧”這句話嗎?這是高爾基筆下的海燕,這隻與暴風雨搏擊的海燕鼓舞了無數的人,今天我們再來欣賞他筆下的另一個英雄——丹柯。

(二)、文本研習

1、俗話説“時勢造英雄”讓我們齊讀第一段,丹柯面前有哪些困境?

明確:

(1)外敵入侵,這些別的種族的人把他們趕到林子的深處

(2)險惡環境,林子密密層層,陰暗潮濕、惡臭沖天

(3)族人膽小怕事,毫無責任感

2、文章一開頭沒有馬上寫丹柯,而是先寫一羣生活在草原上的人被趕到不宜生存的林子深處,這樣寫有什麼好處?

明確:為丹柯出場拉開序幕,用人們在困難面前的懦弱和恐懼襯托丹柯的勇敢與堅強,抑此揚彼的手法,烘托丹柯的精神面貌

3、族人膽小、猶豫、退縮,甚至一度放棄自由,可是在文章開頭卻寫這是一羣快樂的、強壯的、勇敢的人?

明確:極力描寫森林給落難人的恐懼和壓迫感,以致曾經享有自由、夢想的快樂的人,不再畏懼失去自由,這些人並非身體孱弱、膽怯,看起來也很勇敢,但在關鍵時刻缺乏挑戰困難、拯救族羣的勇氣

4、要把這樣的族人帶出森林是一帆風順嗎?找出相關的句子並用一兩個詞語歸納概括

明確:族人丹柯

猶豫、退縮挺身而去

抱怨快樂、安詳

審問、責難辯駁

圍攻、遷怒苦惱、憐憫

歡呼、踐踏犧牲、快樂

丹柯與他們的不同之處,勇於實踐,只有付諸行動才能成功,儘管前進的道路會出現各種困難,但只要前進總有希望,正是這種堅定不移的信念使他拯救了族羣

6、丹柯燃燒的心照亮了族人前進的道路,他得到理解了嗎?

明確:沒有,丹柯把生命獻給了大家,可是卻不被理解,作品批評了這一羣無知的族人的同時,也給丹柯這一英雄蒙上了一層悲劇色彩

(三)、小説主題的討論

沒有偉大的人物出現的民族,是世界上最可憐的生物之羣;有了偉大的人物,而不知擁護,愛戴,崇仰的國家,是沒有希望的奴隸之邦。因魯迅的一死,使人自覺出了民族的尚可以有為,也因魯迅之一死,使人家看出了中國還是奴隸性很濃厚的半絕望的國家。

——郁達夫論魯迅

(四)、分析小説的主題是怎樣表現出來的

1、一抑一揚,對比映襯。

a人羣平靜生活在草原----和快樂、強壯、勇敢

威脅面前,關鍵時刻----恐懼、妥協,願意去做奴隸

對比:貌似勇敢,實則怯懦。缺乏挑戰困難、拯救自己的勇氣

b丹柯起來,到林子裏去世界上的一切都是由於盡頭的勇當領路人,挑戰困難,拯救族羣。

2、悲劇的力量震撼心靈遇到密林—丹柯遭抱怨、詆譭、責難

丹柯掏出自己燃燒的心

人們走出黑森林歡呼

丹柯被遺忘了,

丹柯悄然死去

小結:丹柯----悲劇英雄羣眾----怯懦自私、麻木作者----哀其不幸,怒其不爭

3、浪漫主義手法

美醜對比----丹柯眼睛明亮如火,族人則惡如野獸

想象誇張----抓出心,心燃燒,拿在自己手裏,給人們照亮。

破碎的心化為草地上藍色的火星

4、英雄形象顯示主題

丹柯樂觀勇敢勇於實踐永不言敗無所畏懼無私奉獻是開創者領路人的形象

(五)作業

完成《世紀金榜》

標籤: 丹柯 教案 範文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jiaoshizhijia/jiaoanmuban/np8xyv.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