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教師之家 >教案模板 >

《丹柯》教學設計(人教版高二選修) 教案教學設計

《丹柯》教學設計(人教版高二選修) 教案教學設計

            《丹柯》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領會《丹柯》的主要內容,體會文中藴含着的悲壯感情;      2、通過分析故事情節、人物形象來體會小説主題;

3、分析小説主題與內容的關係、不同藝術手法對主題呈現的意義。

【教學重難點】 

感悟《丹柯》的多元化主題;運用不同藝術手法表現主題的途徑:浪漫主義、寓言、象徵等手法的賞析。

【課時安排】   兩課時

【課前預習】 

1、讀課文,正音正字,掃清文字障礙;提出疑難問題,並自己試着解答。

2、認真閲讀課本p45-48知識短文《話題:主題》的相關內容,瞭解有關主題的知識。

【教學過程】

一、導入話題:

      很多同學都喜歡讀小説,一部好的小説給予我們的往往不只是一個精彩的故事,有的甚至能讓我們受益終身。難怪有人會這樣説:“讀偉大作家的偉大的小説,捧起前與放下後你已判若兩人!”為什麼小説有如此大的作用?主要是因為偉大的小説有着博大深邃的思想內涵、深刻的主題,它能豐富我們的思想情感,提升我們的人生境界。今天我們學一篇富有激情的小説:高爾基的《丹柯》,學習的話題是“小説的主題”。

二、高爾基簡介:   (由學生介紹高爾基。教師歸納,幫助學生形成系統認識。)

我們先來了解作家高爾基。

    高爾基:(1868~1936)前蘇聯無產階級作家,社會主義現實主義文學的奠基人。

   【附】高爾基簡介:高爾基(1868.3.28―1936.6.18)。1868年出生在伏爾加河畔一個木匠家庭。由於父母早亡,他十歲時便出外謀生,到處流浪。他當過鞋店學徒,在輪船上洗過碗碟,在碼頭上搬過貨物,給富農扛過活。他還幹過鐵路工人、麪包工人、看門人、園丁……。

     在飢寒交迫的生活中,高爾基通過頑強自學,掌握了歐洲古典文學、哲學和自然科學等方面的知識。只上過兩年小學的高爾基在24歲那年發表了他的第一篇作品,那是刊登在《高加索日報》上的短篇小説《馬卡爾楚德拉》。小説反映了吉卜賽人的生活,情節曲折生動,人物性格鮮明。報紙編輯見到這篇來稿十分滿意,於是通知作者到報館去。當編輯見到高爾基時大為驚異,他沒想到,寫出這樣出色作品的人竟是個衣着襤褸的流浪漢。編輯對高爾基説:“我們決定發表你的小説,但稿子應當署個名才行。”高爾基沉思了一下説道:“那就這樣署名吧:馬克西姆高爾基。”在俄語裏,“高爾基”的意思是“痛苦”,“馬克西姆”的意思是“最大的”。從此,他就以“最大的痛苦”作為筆名,開始了自己的創作生涯,而他的原名是阿列克塞馬克西莫維奇彼希可夫。

    青少年時期漂泊流浪的生活,使高爾基親眼看到並親身體驗到俄羅斯勞苦大眾在沙皇統治下的艱難生活。高爾基對腐朽的舊制度充滿厭惡和憎恨。他在作品中抨擊了沙皇制度的黑暗,揭露了資本主義社會的階級剝削和壓迫。他的作品受到廣大讀者的歡迎,但沙皇政府對此十分害怕,曾幾次監視、拘禁和逮捕高爾基,並將他流放。鎮壓不但沒有使他屈服,反而更加堅定了他鬥爭的意志和決心。

    1906年,高爾基的代表作、長篇小説《母親》完成。它描繪了無產階級波瀾壯闊的革命鬥爭,塑造了工人黨員巴維爾和革命母親尼洛芙娜的感人形象。這部小説極大地鼓舞了工人羣眾,使沙俄統治者十分驚恐。《母親》被公認為世界文學史上嶄新的、社會主義現實主義奠基作品。

    革命導師列寧是高爾基的良師益友。列寧不斷地在思想、工作和生活上關懷、幫助高爾基。在列寧的建議、鼓勵之下,高爾基創作了自傳三部曲:《童年》、《在人間》和《我的大學》。自傳三部曲不僅反映了作家本人的生活經歷以及他接受馬克思主義以前艱苦的思想探求過程,而且廣泛概括了19世紀70-80年代的俄國社會生活,描寫了勞動人民的悲慘生活和遭遇,歌頌了他們的優秀品質。

    高爾基的最後一部作品是長篇小説《克里姆薩姆金的一生》。他一生創作了大量各種體裁的作品,為無產階級文學寶庫留下了一筆巨大的財富。

    高爾基的作品有:長篇小説:《童年》《在人間》《我的大學》(自傳體三部曲)《母親》(這是高爾基唯一一部主人公是一個無產階級工人的作品)。中短篇小説:《譯序》《馬卡爾丘德拉的故事》《伊澤吉爾老太婆》《聖誕節的故事》《加那瓦洛夫》《在草原上》《奧爾洛夫夫婦》《滄落的人們》《春天的旋律》《戈爾特瓦的集市》《一本令人不安的書》。散文詩:《海燕之歌》;話劇:《小市民》《底層》等。

三、梳理情節,探究主題

(一)先提一個問題,是不是所有小説都有主題?(閲讀p45--p46)

①不是。因為有一類小説是以故事為目的的。②這一類小説應該也有主題的,只不過它的主題意識是“不自覺也不明確的”。

    師:對,這是知識短文中的話。應該説所有小説都有主題,但有的是以故事為目的的,像現在許多流行小説、網絡小説就屬於這一類,它的主題是在故事中不自覺地表現出來的,這一類小説多適於娛樂;相比較而言,以表現思想為目的的小説更值得我們關注,它們讓你邊娛樂邊思考,豐富和充實了我們的思想,陶冶了我們的情操,昇華了我們的人生境界。《丹柯》就是其中具有代表性的一篇。

(二)那麼,小説的主題哪裏去找呢?--通過故事情節、人物形象和環境的分析來發現。

(三)説得很好,下面我們就按照這個思路來解讀這篇小説的主題。

1、閲讀全文,抓住故事的要點      2、指名簡要複述小説故事情節

  (故事的要點:外敵的強大, 森林環繞的艱險 ,困難面前族人畏縮; 美少年丹柯帶領大家在森林裏尋找出路 ,森林的陰森恐怖,雷電暴雨的襲擊,人們對出路產生疑慮, 並要對丹柯進行報復 ;丹柯抓開自己的胸膛,高擎自己燃燒的心照亮了大家前進的路 ,帶領大家終於走出了黑森林, 丹柯為此付出了生命的代價。) 

3、這是一篇關於英雄的悲劇的小説,“英雄”是小説一個重要的母題,母題就是指反覆在小説中出現的人類的精神現象和基本行為,如大家熟悉的《老人與海》,中國的《西遊記》等等都是以“英雄”為母題的小説。(1)讀這類小説我們首先要關注的是:英雄遭遇了怎樣的困境?可以説沒有困境就沒有英雄。(武松打虎)

    我們先來分析一下族人的困境。

    --族人現在生活在林子深處,那裏陰暗多泥沼,泥沼中的惡臭會薰死人。要想出去,前面是陰森恐怖、看不到光明的森林,後面是強大的敵人,他們已處於進退兩難的境地。

    師:分析得好。後面是一條坦途,但等待他們的是奴隸的命運;前面是一條自由之路。但是卻令人畏懼。我們再來看丹柯的困境。(敵人 森林 部落   社會矛盾)

    --丹柯不但有與族人一樣的困境,更有族人們忘恩負義的指責和死的威脅。

(2)很好。那麼,面對這樣的困境,族人們和丹柯又將何去何從呢?我們來關注人物的言行。在這裏老師要送給大家第二句話:於反常處見精神!英雄之所以是英雄,是因為他面對困境時異乎常人。小説的看點、看小説的樂趣全在反常之處,咀嚼這些地方往往會有意外的收穫,咀嚼之下,小説的主題也會呼之欲出了。

請大家探尋主要人物丹柯在困境下的不同尋常之處,看看其中藴含着怎樣的內涵。

    ①一個是當族人們在森林陰森恐懼的壓迫下,開始猶豫、退縮甚至想回去當奴隸的時候,丹柯站出來,呼籲“林子是有盡頭的”,並勇敢地挺身而出,站出來説:你們不能夠用思想移開路上的石頭。什麼事都不做的人不會得到什麼好結果的。他成了全族的領路人。表現了他的果敢、勇於實踐。

    ②丹柯領着大家向前走的時候,族人們開始抱怨丹柯,但他“還在他們面前走着,他快樂而安詳”,在族人們怯懦的對比下,更表現了丹柯的自信、堅毅。

      ③當大雷雨降臨,族人們疲乏透頂、勇氣全失,遷怒於丹柯,抱怨、指責,甚至要弄死他,面對自然界和族人的雙重“大雷雨”,丹柯卻沒有對走出森林的信念產生動搖,而且仍舊“願意搭救他們,把他們領到一條容易走的路上去”,表現了他堅定不移的信念和無私博大的愛。

    ④丹柯掏出心的那一段,掏出自己真誠的燃燒着的心,振奮了族人們的精神,引領他們走出困境,表現了他那種為理想獻身、不計較個人得失的精神。

(3)(插話):在這裏高爾基運用了浪漫主義的手法,極盡想象和誇張,能給讀者帶來強烈的震撼,相信讀了這篇小説後,這一幕將會久久地留在大家的心中。老師把這一段來朗讀一下,請大家閉上眼--這樣才能更好的感受丹柯給自己的心靈帶來的衝擊和震撼。

      (教師範讀丹柯掏出心來片段,學生閉上眼感受。)

師:請大家慢慢張開眼,告訴我,你看到了怎樣一個丹柯?--他自信勇敢、具有犧牲精神。

師:族人們也是勇敢的,但他們的勇敢是為自己,而丹柯的勇敢是為了集體,是一心為公。

到這裏小説主題也呼之欲出了。高爾基借丹柯的形象在歌頌怎樣一種精神?--歌頌了丹柯一心為公的品格,自信勇敢、敢於犧牲的精神。

四、主題的多元解讀與個體化感悟

    師:到這裏我們似乎已經完成了對主題的解讀,而通常我們的閲讀也就結束了。但是問題沒那麼簡單,大家思考一個問題:作者為什麼不把主題直接説出來,而要編這樣一個故事,讓我們費神來解讀?下面請同學們看46頁的“主題的實現”。哪位同學用知識短文的相關知識來回答。

    --形象大於思想,寓思想於故事,一方面增加了閲讀趣味,另一方面更大大豐富了小説的內涵,使得小説模糊多義,充滿各種解釋的可能性。

    師:在這裏老師要送給大家的第三句話就是:作品主題是由作者和讀者共同創造的!剛剛我們僅僅是從丹柯的品格精神的角度解讀的。作品主題是多元的!我們應當再進一步深入,從多元的角度和個性化感悟的角度來欣賞領悟。

    有人説,丹柯在處理自己和族人的關係上也有問題,族人抱怨丹柯,可見他沒有作深入細緻的思想工作,讓更多的人看到希望和光明,從而理解自己,齊心協力把大家帶出森林。小説末尾,人們走出黑暗後,忘記了他們的先驅者和帶領者,請同學們朗讀倒數第二段,説説這又説明了什麼?

    --説明先驅者的孤立和不被理解,也批判了長期處在黑暗中的人們的麻木。

    從丹柯和族人的關係上我們又看到了小説的另一個主題就是領導者對羣眾要做深入細緻的思想工作。這就是多元化解讀小説主題。

    剛才我們是從主人公丹柯身上理解小説的主題的,那麼換一個角度,我們從族人身上來看一看,作品又傳達出了怎樣的思想呢?

    比如:如何對待英雄?如何保持人的尊嚴?--①對英雄應當理解、尊重、感恩、愛護。

    ②無論境遇怎樣惡劣,都要保持人的尊嚴,否則人就會變成小説所描寫的“野獸”和“狼”了。

    記住:“沒有偉大的人物出現的民族,是世界上最可憐的生物之羣;有了偉大的人物,而不知擁護,愛戴,崇仰的國家,是沒有希望的奴隸之邦。因魯迅的一死,使人自覺出了民族的尚可以有為,也因魯迅之一死,使人家看出了中國還是奴隸性很濃厚的半絕望的國家。”             --郁達夫論魯迅 

    師:剛才大家都説得很好,多元化解讀固然有意思,但是僅僅停留在分析理解上,還不是我們讀小説的目的,讀小説,探尋小説主題的目的是為了形成個體化的感悟,這樣才能使我們在閲讀小説中獲得有益的人生營養。

    生活閲歷、價值觀念的不同,每個人感悟到的東西也會不同,這就是小説主題的個性化感悟。巴金説,我仰慕高爾基的英雄“勇士丹柯”,他掏出燃燒的心,給人們帶路,我把這幅圖畫作為寫作的最高境界。這就是一個作家的感悟。

    下面大家從下面兩個角度任選一個,談談你讀了小説的感悟(小黑板):

    1、從丹柯想到自己:我若遇到像他一樣的困境?    2、從族人想到自己:應該如何對待丹柯那樣的人?

    給大家三分鐘準備。(學生準備)好,大家自由地來談談自己的感悟。--學生可能説的答案:

      ①從丹柯面對困境和委屈無怨無悔、不惜犧牲,我想到無論在生活上還是學習上,不管如何困難,都不能喪失信心,要相信“一切都是有盡頭的”!

      ②我喜歡打籃球,拿到球特別喜歡個人表演,但從丹柯的故事中我感到一個團隊需要有一個核心,打球不能各自為政,要多向主力隊員提供好的傳球,而且要積極掩護他們,保護他們不受對方的傷害。

      ③丹柯的悲劇告訴我們,如果一個團隊的領導不懂得發動羣眾,讓別人理解你、支持你,那麼很可能只會落得個孤軍奮戰的悲劇。

      師:因為時間關係我們先交流到這裏,課外大家可以專門開一個班會,深入談談學了小説後的個人感悟。

      小説主題的解讀和感悟有着一個巨大的精神空間,這才有了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萊特,也正是這樣,偉大的小説才會有恆久的生命力。

      今天我們就學到這裏,希望大家多讀好的小説,讓作品深刻的主題不斷提升我們,引領我們走向更高的人生境界!

五、分析小説的主題是怎樣表現出來的 

1、品味浪漫主義的創作手法

    《丹柯》是一部浪漫主義作品,小説中的哪些手法體現了浪漫主義這一特徵?

    --①運用想象,虛構了現實中沒有的人物、情節和環境。

    與現實主義忠於客觀事實不同,浪漫主義為了表現主題往往極盡想象誇張之能事。《丹柯》的浪漫主義色彩非常明顯,人物形象對比鮮明,在緊急關頭,年少而俊美的丹柯眼睛明亮如火,族人則惡如野獸,美醜對比中飽含了作者強烈的愛憎之情。另外,森林的恐怖固然可以看做是寫實,但對其險惡環境描寫的誇張鋪飾也完全可以看作是困難的寓言,而丹柯高舉燃燒的心為眾人引路,以及破碎的心化為草地上藍色的火星等情節顯然不可能存在於現實之中。小説濃郁的浪漫主義風格既暗合了草原民間傳説的神祕,又有助於小説在較短的篇幅內有力地傳達主題意識。

    ②文章為了渲染氣氛、塑造人物,多處運用了比喻、擬人、誇張等修辭手法來增強文章的表現力。

    比喻:“巨人一樣的大樹擋着路”,突出了樹的高大,堅固。

    擬人:“樹木兇惡地、威脅地低聲講起話來”,揭示環境的陰森恐怖。

    誇張:丹柯剖心,並且熊熊燃燒帶來光明,樹林分開又合攏等情節,給人一種神奇的力量,增添了文章的浪漫主義色彩。抓出心,心燃燒,拿在自己手裏,給人們照亮。破碎的心化為草地上藍色的火星。 

2、一抑一揚,對比映襯。 

A人羣   平靜生活在草原----和快樂、強壯、勇敢   威脅面前,關鍵時刻----恐懼、妥協,願意去做奴隸 

對比: 貌似勇敢,實則怯懦。缺乏挑戰困難、拯救自己的勇氣 

B丹柯   起來,到林子裏去    世界上的一切都是由於盡頭的   勇當領路人,挑戰困難,拯救族羣。

3、悲劇的力量震撼心靈   遇到密林-丹柯遭抱怨、詆譭、責難    丹柯掏出自己燃燒的心   人們走出黑森林歡呼   丹柯被遺忘了, 丹柯悄然死去 

4、 英雄形象顯示主題:  

丹柯樂觀勇敢   勇於實踐   永不言敗   無所畏懼   無私奉獻   是開創者領路人的形象 

    小結:丹柯----悲劇英雄   羣眾----怯懦自私、麻木    作者----哀其不幸,怒其不爭 

六、理解文章的象徵義

    高爾基善於運用象徵手法來隱晦地表達文章主題,寄託自己的理想。如散文詩《海燕》通篇運用象徵手法,“海燕”象徵無產階級革命先驅,在風起雲湧的大革命前夕勇敢地搏擊風浪,呼喚暴風雨的到來。

    小説《丹柯》整體上也運用象徵手法構思創作其中各個要素均有其深刻的象徵意義。①丹柯帶領人們走出黑暗的森林,走向廣闊的草原,象徵人們渴望走出黑暗、走向光明的願望。②文中高大堅固的樹構成黑暗的森林,象徵俄國大革命前夕社會的黑暗;③廣闊的草原讓人豁然開朗,象徵着人們從黑暗走向光明;④文中的主人公丹柯,則象徵着堅定地追求自由光明的領導者和先驅者;其他的人們則象徵着在革命到來之前動搖猶疑的人民大眾。

 七、作業:拓展延伸   師:佈置兩個富有挑戰性的作業:

    (一)馬克西姆高爾基是筆名,俄語中的意思是“最大的痛苦”。有人説,從《丹柯》中可以窺視到高爾基的“最大的痛苦”是什麼,你同意嗎?

    (二)在原作中,作者借伊則吉爾老婆子説了這樣一段話:“這是從丹科熾燃的心裏迸發出來的火星。在世界上曾經有一顆心,某一次這顆心冒出火來……這也是一個古老的故事啦……古老的,完全是古老的!你瞧瞧,在古時候有着多少故事?……可是現在,再沒有這樣的東西了,無論是事情,無論是人,無論是故事,都沒有跟古時候一樣的……為什麼呢?……現在我看見各式各樣的人,但卻沒有強有力的人!他們到哪兒去了呢?……美麗的人是愈來愈少啦。”讀了這段話,聯繫實際,談談你的感受。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jiaoshizhijia/jiaoanmuban/lp83mj.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