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教師之家 >教案模板 >

《半張紙》教學設計(人教版高二選修) 教案教學設計

《半張紙》教學設計(人教版高二選修) 教案教學設計

一、導入

由《牆上的斑點》導入。

二、閲讀話題內容:

要求學生結合學過的小説來分析結構的內容。

三、分析小説:

1、主題:

寫一位剛剛失去妻子和孩子的丈夫在搬離過去的住所之前對生活的一些追憶,表達了對人世無常、幸福易逝的感歎,但同時又積極地表達了幸福對人的意義,肯定了人在命運無常之中對幸福的指著追求。

這篇小説雖短, 主題卻比較複雜和微妙。半張紙在作品中, 不僅是年輕房客兩分鐘內情緒發生轉換的契機, 也對主題的深化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當主人公未注意到電話機旁牆上的半張紙以前, 面對空空的房間, 想到就要離開這裏, 一種人去樓空的失落感襲上心頭, 他徘徊着, 顧盼着, 尋覓着, 給作品蒙上了一層淡淡的哀愁, 這種哀愁使主人公決心再也不去回想他在這寓所中所遭遇的一切, 他決心要忘卻這一切。但是, 當他發現了這張紙條 , 取下紙條, 只用了兩分鐘就讀完半張紙上的十幾個電話號碼一一重又度過他一生中的兩年之後, 作家筆鋒陡轉, 作了這樣的描述他拿起這淡黃色的小紙, 吻了吻, 仔細地將它摺好, 放進胸前的衣袋裏。此時這張險些丟棄的半張紙, 竟成了年輕房客彌足珍重的紀念物。他吻着這淡黃的小紙, 實際上是吻着他的愛人和嬰兒; 是吻着逝去的生活。半張紙給了他那麼多的人生歡樂, 給了他那麼多精神慰藉, 他不能拋棄它, 不能忘卻它, 他要把它深藏在心底。他將帶着半張紙給他的人生啟迪, 去開拓新的人生之路。正因為這一個原因, 他才能在離開公寓時, 不垂頭喪氣, 不徘徊惆悵, 而是高高地抬起了頭, 像是個驕傲的快樂的人。因為他知道他已經嚐到一些生活所能賜予人的最大的幸福。有很多人, 可惜, 連這一點也沒有得到過。這精妙的結尾, 不但與開頭呼應,而且一掃兩分鐘前的哀愁, 半張紙使得主人公以一種更為積極的人生態度, 奮然前行。

2、結構分析:

1)學生分析,師生共同討論。

2)明確:小説《半張紙》結構藝術的絕妙之處就在於作家緊緊圍繞半張紙進行佈局選材。作品先以半張紙引出主人公對往事的回憶, 接着又以半張紙連綴起回憶中一個個生活片段, 最後又通過半張紙表現主人公情緒的變化, 深化作品的主題。半張紙成了小説中貫穿始終的結構線索, 成了小説的靈魂。

作品採用倒敍的手法, 通過半張紙被注意, 引出了主人公對以往兩年間全部悲歡離合的回憶, 使得小説的佈局別具一格, 饒有新意。小説開始於搬家車輛的離去, 男主人公被獨立留在曾經的家裏, 作最後的一瞥。作家以哀婉平緩的筆調, 描寫主人公即將離開這居住兩年的房間時的複雜心情:哀婉留戀, 若有所失。它給讀者造成一個懸念。男主人公看看是否有什麼東西遺漏了--僅僅是如此嗎? 也許更深的, 還是對這裏的眷戀, 故意找個藉口再待一會兒; 馬上一轉, 説沒有, 沒有什麼東西遺漏, 沒有什麼了--連續重複, 暗示主人公的故作鎮定, 這是寫淺層心理;接下去, 敍述他決定再也不去回想在這裏的往事決定一詞, 更是顯露出他心理上的脆弱, 如果真的可以不去回想, 還需要如此鄭重其事地決定嗎? 往事就像元孔不入的空氣, 又豈是一個所謂決定能夠阻擋得了的; 下面, 用一個但是, 把鏡頭轉向我們更本質的主人公那半張記錄電話的紙條。這樣簡單的幾句話, 表面上波瀾不驚 , 而內裏卻意義搖曳, 語言非常有層次感。

在只有一千多字的小説中, 作家卻不惜筆墨, 精細地描繪了半張紙的大小、形狀、顏色、質地, 甚至連紙上的字跡也一一作了説明, 這樣, 半張紙便凸現出來, 像電影特寫鏡頭似的強烈地吸引着讀者。 而主人公也被這小小的紙頭強烈剌激着, 他決心要忘卻的一切都記錄在這張紙上半張小紙上的一段人生事蹟。因為那上面濃縮了他一生中兩年裏的最美好的時光。然而愛之愈切, 痛之愈深, 竟然使他決定要忘卻。

3、討論練習三:

《半張紙》所記述的故事持續了多長時間? 這種安排有什麼意義 ?

引導學生理解半張紙作為結構的要點, 使得小説的敍述時間和主人公的記憶閃回時間發生較大的交錯, 從而得到很好的藝術效果。

《半張紙》所記述的故事從外部而言只持續了幾分鐘的時間, 但是從內部深層而言, 持續了兩年的時間。這使得人生如夢、人世無常的主題得到有效表達。

四、作業:

1、試用 100--300 字描述自己最喜愛的一部中長篇小説的結構。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jiaoshizhijia/jiaoanmuban/z7xk7o.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