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教師之家 >教案模板 >

《沙之書》教學設計(人教版高二選修) 教案教學設計

《沙之書》教學設計(人教版高二選修) 教案教學設計

主備:董傳雙

學習目標:

1、 領會《沙之書》的內容與題旨

2、 理解“虛構”對於小説表達的重要性,以及真實與虛構的關係。

學習重點:如何理解小説的核心意象“沙之書”。

學習難點:小説中真實與虛構的關係。

課時安排:兩課時

一、導課並瞭解“沙之書”的 特性

1、“能夠徹底改變一個人一生的書籍,或許幾十年才出現一次,您所面對的正是這樣的一本書”大家還記得這段話我們在哪見過?美國版的英文版《煉金術士》封面介紹的文字。“沙之書”這樣奇妙的書籍,我相信肯定有很多人從沒接觸過。下面請大家在預習的基礎上,再次瀏覽課文,為《沙之書》寫一段推薦文字。

2、小結“沙之書”奇妙的特性:像沙一樣,變幻不定,無始無終,無窮無盡,不斷“生長”。(最好聯繫文中有關的情節) 

3、如果讓你用一個詞來形容它,除了“奇妙”你還會用哪些詞?理由?

二、探討核心意象“沙之書”

1、 小説主人公“我”對待“沙之書”的態度變化經歷了一個怎樣的過程?這一變化過程説明了什麼?請找出有關的詞句具體説説。

(好奇-鑽研-渺小-敬畏-恐懼---逃避/堅持)

起初好奇,然後設法得到,接着是鑽研,但發現對它瞭解越多,不瞭解的部分也更多,於是意識到自己的渺小無奈,緊接着迷失於無法自拔的敬畏,隨之而來的是恐懼,最終選擇逃避、放棄,讓沙之書淹沒在圖書館的書海之中。

   

這一變化過程既形象地説明沙之書的奇妙而神祕的特性,又表現了“我”乃至人類在無限強大的異己之物前不勝渺小、恐懼的心理。

2、“沙之書”給你什麼啟示了嗎?

如:人處在時間與空間的交叉點上,作為瞬息和有限的存在物,卻嚮往永恆和無限。

    

3.你認為“沙之書”可能象徵什麼?

無限之物:如無止境的慾望,無窮大的世界,瑣碎繁雜的生活、強大的異己力量、神祕的未知世界、不知其數的金錢、無法挽留的時間、變化無常的命運、浩瀚無窮的知識、讓人身心俱疲的愛情等等。 (1941年,博爾赫斯就曾經寫過一個名為《巴別圖書館》的短篇。在那個短篇裏,作者把宇宙想像為“一個數目不明確的,也許是無限數的六面體迴廊所構成的圖書館”這同樣是一個無限之物。)

在博爾赫斯的《沙之書》中,他講述了一本可怕的書,書頁每翻一次,就會消失不見,如手中之沙,變化無窮。《沙之書》來源於博爾赫斯的讀書觀。他認為,人是比流水還要變化快的東西,沒有人能踏入同一條河流,因為流水在變化,而人也在變。於是,書就變成了隨時會改變的產物。每一次閲讀,書就變化一次,何況你閲讀一次,又增加了一層消逝的記憶。

正因為書籍時時改變,才擁有了可能會產生的幸福。因為幸福本身就是通過珍惜和崇敬而意義非凡。

4、走近博爾赫斯--迷宮的製造者: 

一個晚年雙目失明的老人   一個與母親相依為命的老人  

影響了中國八九十年代眾多的知名作家

博爾赫斯(1899~1986)阿根廷詩人、小説家兼翻譯家。生於布宜諾斯艾利斯一個有英國血統的律師家庭。1950年至1953年間任阿根廷作家協會主席。1955年任國立圖書館館長、布宜諾斯艾利斯大學哲學文學系教授。1950年獲阿根廷國家文學獎,1961年獲西班牙的福門託獎,1979年獲西班牙的塞萬提斯獎。

      詩歌、散文和短篇小説是博爾赫斯三大創作成果,而且各有千秋,相互輝映。有一種很生動的説法是:“他的散文讀起來像小説;他的小説是詩;他的詩歌又往往使人覺得像散文。溝通三者的橋樑是他的思想。”他是與帕斯、聶魯達齊名的拉美三大詩人之一,他的詩歌語言質樸,風格純淨,意境悠遠。他的散文大多非常短小,但構思新穎,結構巧妙,法國作家安德烈莫洛亞評價説:“博爾赫斯是一位只寫小文章的大作家。小文章而成大氣候,在於其智慧的光芒、設想的豐富和文筆的簡潔--像數學一樣簡潔的文筆。” 

讀書是博爾赫斯生活中一項具有壓倒性優勢的活動,而且對於他的寫作意義重大。他曾説:“我是一個作家,但更是一個好讀者。”他的最初和主要的知識來源可能是他父親的藏書室,到了開始真正作家生涯時,他已經是一個學貫東西、富有真知灼見的青年學者了。

      晚年雙目失明,卻被任命為國立圖書館館長,他不無苦澀地寫了一首詩向上帝致敬:“他以如此妙的諷刺/同時給了我書籍和失明……”但他仍以口授的方式繼續創作,成就驚人。

      他的婚姻生活並不如意。他長期獨身,由母親照料生活,直至68歲才與孀居的阿斯泰特米連結婚,3年後即離異。母親辭世後,他終於認定追隨他多年的日裔女祕書瑪麗亞兒玉為終身伴侶。他們1986年在日內瓦結婚。同年,一代文學大師博爾赫斯在日內瓦逝世。

小説特色:敍述乾淨利落,文字精煉,構思奇特,結構精巧,小説情節常在東方異國情調的背景中展開,荒誕離奇且充滿幻想,帶有濃重的神祕色彩。 

三、感受文章的獨特之處,探討小説的真實與虛構

沙之書是否也具有博爾赫斯小説的這個共性呢?請結合具體內容談談你的發現。(或運用我們本學期學的有關小説知識,任選一個角度談談《沙之書》的特點。如第一人稱敍述 ;設置真實細節    ……)

參考資料: 

1.小説主要敍述了一個什麼故事? 

一個退休的圖書館員從陌生的《聖經》推銷員手裏買下了一本“沙之書”,沉迷於它的神祕並陷入了對不可知的恐懼,最終把這本書藏在了圖書館的陰暗角落。

陌生人上門推銷《聖經》(開端)--奇妙的 “沙之書”(發展1)--:我設法得到了“沙之書”(發展2)-- “沙之書”使我煩惱不堪(高潮)--我把“沙之書”藏進了圖書館(結局)

2、 你認為小説哪幾處情節設計最為巧妙?

    小説最出人意料的情節有兩處:一是“沙之書”奇妙特性的逐漸顯現;一是“我”將“沙之書”藏在了圖書館。在“沙之書”出現之前,我們根本想不到會有這樣一本奇書,而當我們讀到“我”買下這本書時,也根本想不到它的最終歸宿竟然是圖書館。

3、.小説的情節有何特色?

   情節荒誕離奇得近乎一個個迷宮 ,情節的發展懸念叢生,引人入勝,結尾奇峯突起,出人意料之外。

4.小説開篇為什麼要來一串幾何學概念?

既極力讓讀者以為“我”的小説是真實可信的,又為下文“沙之書”的奇妙特性作暗示與鋪墊。

5.小説前半部分為什麼要介紹那麼多的《聖經》版本?

既極力讓讀者以為小説的故事是真實可信的,又為下文“我”用《聖經》來換取“沙之書”作了伏筆。

6.“隱藏一片樹葉的最好的地點是樹林”一句的內在的哲理是什麼?你能仿造一句嗎?

內在的哲理:無限之物是由無數個有限之物組成,每一個有限的個體因為無限的同類數量而得以永存,也因為無限的同類而容易被忽略。

(仿造示例:①隱藏一粒沙子最好的地點是沙漠;②保留一顆水珠最好的辦法是放入大海;③隱藏一個人最好的地點是人羣。)

7、在《沙之書》中,作者虛構了一本現實中並不存在的“沙之書”體現了博爾赫斯作為一名“玄想型”作家的特點。那麼小説中有讓你感覺到真實可信的情節嗎?(除了這本“沙之書”是非現實的之外,其他的都是現實生活場景,它們讓“沙之書”也顯得像一個現實之物一樣合情合理)

博爾赫斯對待虛構與幻想的態度:他想努力抹去幻想與現實的界線,讓虛構嵌入現實之中,與現實渾然一體。他説“一件虛假的事可能本質上是實在的”。對他而言,虛構是藝術創造的根本點,是抵達更高實在的方式;通過虛構,寫作這門活動往往可以最大限度地接近心靈的複雜活動。

真實---虛構---真實

(看似) (發現) (更高)

虛構與真實:彷彿水消失在水中

(儘管我們在現實中誰也沒有見過這樣的一本書,但我們都曾經被無限的星空所震撼,被無窮盡的人類歷史捲入沉思。〈沙之書〉所表達的正是人類面對無限之物時心靈的真實深度。)

四、作業

1、延伸閲讀:《小徑分岔的花園》和單元話題“虛構”

2、作業本

3、預讀《騎桶者》,並做好質疑工作。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jiaoshizhijia/jiaoanmuban/j8z08z.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