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教師之家 >教案模板 >

《丹柯》學案(人教版高二選修學案設計)

《丹柯》學案(人教版高二選修學案設計)

 【學習目標】 

1、通過對比認識丹柯這一人物形象,把握小説主題 。

2、 體會小説藴含的悲壯情感 。

3、學習課文通過一波三折的故事情節和浪漫主義手法來實現主題的方法。 

4、學習主人公歌頌的勇於實踐,不計個人得失的獻身精神以及這種精神所具有的時代意義。 

【學習重難點】體會情節的一波三折對主題表現的作用 

【課時安排】1課時

教學過程:

一、課前預習

1、高爾基是    著名作家,              文學的奠基人,1892年發表處女作《馬卡爾楚德拉》,登上文壇。1901年創作了著名的散文詩           ,受到列寧的熱情稱讚。代表作有《母親》,自轉體三部曲        、         、         。

2、字音辨識

1)虯曲(   )  2)椏枝(    )  3)丹柯(    )   4)篝火(    )    5)泥沼(     )

6)齷齪(   )(    )   7)黏泥(    )   8)合攏(    )        9)和諧(    )

3、字形辨識

1)寒xuān(    )   2)蜻tínɡ(    )   3)zhàng(    )篷    4)付zhàng(    )

5)威xié(    )    6)xié(    )助   7)lèi(    )骨

4、詞語辨析

1)警戒  警醒

辨析:“警戒”是指:告戒人使改正錯誤;軍隊為防備敵人的偵察和突然襲擊採取的保障措施。

“警醒”是指:警戒醒悟;睡眠時易醒、睡不熟;使警戒醒悟

2)宿願  宿怨

辨析:“宿願”是指一向懷着的願望,也作夙願。

“宿怨”是指舊有的怨恨,也作夙怨。

二、明確本單元話題內容

小説的靈魂是主題。指小説家在作品中通過描繪現實生活圖畫、塑造藝術形象顯示出來的,貫穿一部小説始終的基本思想,又稱主題思想或中心思想。小説主題要能突出的展現出作者的寫作環境和寫作用意,對於分析小説有很大的幫助。往往體現在小説中的主題不是單一的,具有複雜性和矛盾性的特點。小説主題的形成依賴於兩種方式,即以思想為目的的小説和以故事為目的的小説。

三、小説主題探討  

小説的主題哪裏去找呢?通過環境、故事情節、人物形象的分析來發現。.這是一篇關於英雄的悲劇,“英雄”是小説一個重要的母題,像大家熟悉的《老人與海》、中國的《西遊記》等等都是。

1、讀這類小説我們首先要關注的是:英雄遭遇了怎樣的困境?可以説沒有困境就沒有英雄。首先分析族人的困境。

2、結合全文,第一段中“這是一些快樂的、強壯的、勇敢的人”,既然是這樣一羣人卻為什麼生活在黑暗與困境中?

3、文章一開頭並沒有馬上寫丹柯,而是先寫一羣生活在草原上的人被趕到不宜生存的林子深處的情景。這樣寫有什麼好處?

4、我們再來看丹柯的困境。丹柯不但有與族人一樣的困境,更有族人們忘恩負義的指責和死的威脅。分析丹柯所處的困境,就從文章一波三折的情節來分析。

5、 英雄形象顯示主題

6、高爾基借丹柯的形象揭示了什麼樣的主題?

四、 閲讀延伸 

1、 課外整部小説《伊則吉爾老婆子》的閲讀 

伊則吉爾老婆子-- 

牐 “這是從丹科熾燃的心裏迸發出來的火星。在世界上曾經有一顆心,某一次這   顆心冒出火來……這也是一個古老的故事啦……古老的,完全是古老的!你瞧    瞧,在古時候有着多少故事?……可是現在,再沒有這樣的東西了,無論是事情,無論是人,無論是故事,都沒有跟古時候一樣的……為什麼呢?……現在我看見各式各樣的人,但卻沒有強有力的人!他們到哪兒去了呢?……美麗的人是愈來愈少啦。” 

2、聯繫社會現實談開拓者的形象

知識鏈接

作者簡介

瑪克西姆高爾基(1868.3.28~1936.6.18)前蘇聯無產階級作家,社會主義現實主義文學的奠基人。高爾基刻苦自學文化知識,並積極投身革命活動,探求改造現實的途徑。1892年發表處女作《馬卡爾楚德拉》,登上文壇,他的早期作品,雜存着現實主義與浪漫主義兩種風格,這是他無產階級世界觀形成前必然經歷的階段。浪漫主義作品如《馬卡爾楚德拉》、《伊則吉爾老婆子》(1895)、《鷹之歌》(1895)等,讚美了熱愛自由、嚮往光明與英雄業績的堅強個性,表現了渴望戰鬥的激情;現實主義作品如《契爾卡什》、《淪落的人們》、《柯諾瓦洛夫》等,描寫了人民的苦難生活及他們的崇高品德,表達了他們的激憤與抗爭。這些作品的主人公大多是努力探求新的生活道路、思考生活的意義並充滿激烈內心衝突的人物。1901年他親自參加彼得堡的示威遊行,並創作了著名的散文詩《海燕之歌》,塑造了象徵大智大勇革命者搏風擊浪的勇敢的海燕形象,預告革命風暴即將到來,鼓舞人們去迎接偉大的戰鬥,這是一篇無產階級革命戰鬥的檄文與頌歌,受到列寧的熱情稱讚。

1905年革命前夕,高爾基的創作轉向了戲劇,1901~1905年,他先後寫出了《小市民》、《底層》、《避暑客》、《太陽的孩子們》和《野蠻人》等劇本。特別是《小市民》、《底層》展現了現實生活中工人的新形象與新的精神面貌,表現了他們為自己權利而鬥爭的決心與樂觀情緒,它們的上演,在當時俄國的劇壇上引起了轟動。 

1906年高爾基寫成長篇小説《母親》和劇本《敵人》兩部最重要的作品--標誌着其創作達到了新的高峯。《母親》塑造了世界文學史上第一批自覺為社會主義而鬥爭的無產階級革命者的英雄形象,是社會主義現實主義文學的奠基作。列寧肯定了它的現實意義。 

1905年革命失敗後,高爾基赴美國及意大利寫了一系列政論文章,抨擊西方資本主義制度和充斥于思想、文學界的形形色色反動思潮。1908年創作的中篇小説《懺悔》流露出唯心主義的造神論思想,受到列寧的嚴肅批評,並得到他的熱情幫助。儘管如此,高爾基的主導傾向仍然是積極的,富於革命的戰鬥精神。對新的無產階級文學創作方法的特徵從理論上進行了許多探索,提出現實主義與浪漫主義相結合的觀點。他在兩次革命之間的創作成果頗豐,如《奧古洛夫鎮》(1909)、《夏天》(1909)、《馬特維柯熱米亞金的一生》(1910~1911)、《意大利童話》(1911~1913)、《俄羅斯童話》(1912~1917),以及稍後完成的自傳體長篇小説三部曲的前兩部《童年》和《人間》(1913~1916)。

 

李志方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jiaoshizhijia/jiaoanmuban/pwx407.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