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教師之家 >教案模板 >

《洛陽牡丹記》教案

《洛陽牡丹記》教案

作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常常需要準備教案,編寫教案有利於我們弄通教材內容,進而選擇科學、恰當的教學方法。那麼大家知道正規的教案是怎麼寫的嗎?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洛陽牡丹記》教案,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閲讀。

《洛陽牡丹記》教案

一、教學目標及重點難點

1、知識與技能

⑴、瞭解作者歐陽修、瞭解積累素有“國花”之譽的牡丹及與之相關的文化知識。

⑵、認識文言説明性文字的寫作特點。

⑶、引導學生梳理文本中文言詞語的知識。

2、方法與過程

⑴、通過誦讀、疏通文意使學生對文章內容有初步瞭解。

⑵、精讀文本主體部分,進而感悟文章中滲透着的深刻理趣、情趣。

⑶、品讀文章簡明流暢的説明性文字,鑑賞文本涉筆成趣、折光現實的獨具一格的大家手筆。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⑴、領悟作者對生活中各類事物是何等關注,從而培養學生思考生活的意識。

⑵、瞭解作者對待知識性問題是何等嚴謹,從而培養學生嚴謹的治學態度。

4、教學重點:精讀文本主體部分,感悟、鑑賞作者對洛陽牡丹知識多方面的翔實記述。

5、教學難點:在總體感受文本基礎上,啟發學生對文本深刻的理趣、生活情趣的思考。

二、教學過程

1、預習階段

⑴、讀課文,藉助註解和工具書,疏通文意。有不能獨立解決的疑點(如:意思無法疏通的地方),可在小組內研討。如還不能解決,可以把問題彙總,留待課上解決。在閲讀中,如有所感,可加註旁批。

⑵、佈置學生準備一份2-3分鐘的發言。

題目:《我眼中的歐陽修》、《北宋文壇領袖歐陽修》、《醉翁亭與歐陽修》

⑶、分組收集整理有關牡丹的資料。利用報刊雜誌、網絡,收集圖片、文章(包括詩詞等)。此項工作可分組進行。

2、課堂活動

⑴、學生展示預習成果

①學生介紹歐陽修及相關材料,並梳理整合。使學生對歐陽修生平及思想有一個較全面的瞭解。

②用ppt形式展示收集整理的有關牡丹的資料。

⑵、逐段誦讀課文,質疑段內無法理解之處,由學生做出旁批。

⑶、老師和學生一道解決疑難問題,疏通整合文章中應重點掌握的實詞、虛詞。

以下這些可作為重點。

實詞:備、第、見、齒、名、乖、有常、假、旌、斫、鬻、直

虛詞:者、而、其、以、乃

⑷、研讀、討論

課文一共有11個自然段,這11個自然段分別寫了什麼內容?

設置問題:

①為什麼洛陽牡丹是牡丹之王?

②洛陽牡丹被譽為牡丹之王是緣於個性,你認為它的個性表現在什麼地方?

③“魏紫”、“姚黃”在洛陽牡丹中的地位以及它們的特點?

④歷代詠贊牡丹的詩很多,何以歐陽修言“未聞有以名著者”?

⑤作者從哪幾個方面説明洛陽牡丹給洛陽人帶來的特殊生活內容?

參考答案:

1—3段,主要寫牡丹的品種,突出洛陽牡丹是牡丹之王,並進一步説明在洛陽牡丹是花中之王。

第4—7段,主要寫牡丹的名稱,突出“魏紫”、“姚黃”,説明其“王中之王”與“王后”的特殊地位。

第8段,説明洛陽牡丹從什麼時候開始興盛——始盛於唐,然未有若今之盛。回答了洛陽牡丹何時取得特殊地位的問題。

9—11段,從習俗等方面説明洛陽牡丹給洛陽人帶來的特殊生活內容。從插牡丹、賞牡丹、進貢牡丹,到接種牡丹,牡丹花牽動着洛陽各個階層人士的生活,形形色色的故事不一而足,但全都點到而止——善鋪陳者,大約據此演繹出厚厚的一部“牡丹傳奇”也不太費事了。

⑸、整合研讀成果

11個段落彼此有什麼聯繫?

對11段內容作過以上一番揣摩、討論後,對什麼是洛陽牡丹?大概不會簡單地認為“洛陽牡丹就是洛陽那個地方的牡丹花”吧。

誠然,這篇文章説明對象十分明確,但作者並不是着眼於事物的表面特徵和一般的分類説明,而是用被説明事物最為鮮明的特徵——即“洛陽牡丹”的特殊性,作為立意之本。作者在對事物本身及與其相關的方方面面材料充分把握的基礎上,緊扣洛陽牡丹特殊性這個中心,融匯宏觀與微觀、歷史與現實、形象與抽象、花卉與文學、花卉與生活、種花與賞花、此花與彼花等豐富素材於一爐,寫成了這篇絕妙的説明文字。因此,文章雖短小,但在時間與空間上開拓出的想象空間極為廣闊,在研究學問與寫作文章上給人的啟發也極為豐富。這就是所謂的言有盡而意無窮。

(6)品讀3、4段,並討論

設置問題:

①“説者”認為洛陽牡丹之美緣於什麼?歐陽修怎麼看待“説者”的觀點?

參考答案:

説者認為“草木之華得中氣之和者多,故獨與它方異。”而歐陽修甚以為不然。歐陽修以為,物之常者不甚美,亦不甚惡,即元氣之病也,美惡鬲並而不相和入,故物有極美與極惡者,皆得於氣之偏也。意思是説,洛陽牡丹的特別好不是因為洛陽這個地方特別,而是由洛陽牡丹內在原因決定的,正如旁批所説的,絕世之美緣於其個性,得到非同尋常的表現。

②你同意誰的觀點?

參考答案:

強調物種內在原因是對的。限於當時科技水平,對內在原因是什麼,作者當然不可能做出生物學上的説明。旁批認為這裏喻指對個性發展的`肯定,對於文學家的作品做這樣的解釋,是合理的,符合“接受美學”原理。就歐陽修這篇文章而言,可能對“得於氣之偏也”還會有進一步闡發。

③作為北宋文壇領袖,歐陽修與洛陽牡丹絕世之美的氣質有哪些相合之處?

答案略

④在現實生活中,你發現了哪些這種氣質的折光?答案略

⑺拓展

①討論“思考練習”二:以“至牡丹則不名,直曰花”為引子,説説你對“名氣”的看法。

思路提示:這個引子,就是要求在“名氣”與“人們的喜愛、推崇”的關係上,在怎樣看待一個人(或自己)的名氣,名氣屬於個人的還是大家的,大家一旦討厭了、名氣還存在不存在等一系列問題上,聯繫實際,進行思考。

②現實生活中你認為的“極品”個性體現在哪些方面?

3、課下作業。

⑴以“中正平和”與“個性”為題,寫一篇心得體會。

⑵喜歡詩詞的同學,可以積累關於牡丹的詩詞,編輯起來,並附上自己的鑑賞文字,並配以相關的圖片。

⑶在現實生活中,你有沒有自己喜歡的花卉,它的哪些個性吸引了你,模仿本文的第三個段落,寫一篇文章,傳到班級論壇上,以供交流。

標籤: 洛陽 教案 牡丹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jiaoshizhijia/jiaoanmuban/zkqyww.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