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佛學經文 >金剛經 >

金剛經札記

金剛經札記

《金剛經》字字真言,是佛入紅塵修行的心得,也是由佛的一段入世行乞引發,應當説它是從紅塵中來。下面是金剛經札記,和小編一起看看吧。

(一)

那是2007年夏天,在北京通縣出差,住在玉帶河附近的一個小區。一個週末的傍晚 ,和兩個同事出來閒逛,走進一家商店,看到角落裏有一個書架,上面放着一些佛教的書籍,其中一本就是《金剛經》。

《金剛經》是我所知道的第一本佛經,但是從來沒有看過。今天有幸看到了,就有點愛不釋手。問了一下店老闆多少錢可以買。老闆説是她姐姐放在這兒的,有緣人可以拿去看,看完再送回來,不要錢的。我心裏甚是欣喜,就拿了《金剛經》去看。

我至今總感覺我欠下一個債,就是我回來的時候,忘了去歸還那本《金剛經》,而我那時也沒有隨緣佈施,所以心裏總感覺過意不去。在以後的日子裏,凡我去過的寺院,我都會隨緣佈施一點心意,算是彌補我那時的缺憾和虧欠。

(二)

我第一次讀《金剛經》只是感興趣,其實根本沒讀懂,只不過是看了一些名詞,諸如“肉眼”、“天眼”、“慧眼”、“法眼”、“佛眼”,還有“舍衞國”、“大比丘”、“衣缽”、"菩提“、“大乘正宗”、“三千大千世界”等等。

那時,只不過是感覺到我們日常生活中的用到的很多詞彙原來是來源於佛教。我們今天常説的中國文化源於儒釋道,其實是有很深的淵源。佛教自漢代傳入中國,興於南北朝,盛於唐代,連大詩人王維的字都取自《維摩經》,世人稱他為“詩佛”,佛教在中國的影響可見一斑。

(三)

我最近一次看《金剛經》,感覺自己開悟了,終於能明白《金剛經》在講什麼,就像佛祖和長老須菩提説的“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所謂“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就是“無上正等正覺”,是佛教最高的智慧覺悟。而所謂“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就是佛的心,就是大徹大悟人生、自然和宇宙的大智慧心。佛祖在《金剛經》中説法,就是向大比丘眾及諸菩薩傳授佛祖參透的這種最高智慧覺悟,而諸菩薩修行的也就是成就此等覺悟。

在《金剛經》中,佛祖不止一次的説,“如來所説身相,即非身相”,“諸微塵,如來説非微塵,是名微塵”,“如來説世界,非世界,是名世界”,“如來説三十二相,即非相,是名三十二相”,“如來説一切諸相,即是非相。又説一切眾生,即非眾生”,“如菩薩有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則非菩薩。所以者何?須菩提!實無有法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者”。

佛祖一次次的舉例,一次次的説明,一次次的論述,就是想告訴大比丘眾及諸菩薩,我們通常所説的“世界”只是一個名字而已,並不是真正的世界。我們通常所説的一切諸相,都不過是名字而已,只是為了方便我們認識這個客觀世界,而不是世界本身,所以説“非世界”、“非相”,就連菩薩,如果沒有辦法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沒有開啟無上正等正覺,也是“非菩薩”。

佛祖説的好,“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若見諸相非相,則見如來”。凡是看到的,都是虛妄的,只有“見諸相非相”的時候,才能見如來“。所謂”見如來者,即諸法如義“。在這裏“如來”就是佛祖所傳道的真理,也是大比丘眾及諸菩薩索要領悟的智慧。所以,佛祖進一步説:“須菩提!如有人言:如來若來若去、若坐若卧,是人不解我所説義。何以故?如來者,無所從來,亦無所去,故名如來。”

“如來佛”、“如來佛”,醍醐灌頂,恍然大悟,原來我們平常説口口相傳的佛祖名號還藴含着佛祖無上的禪機。

(四)

領悟至此,就不能不提神秀和慧能。神秀和慧能是禪宗五祖弘忍的弟子。弘忍晚年想物色一個弟子做自己的衣缽傳人。他要求弟子們每人寫一個偈子,想根據偈子觀察弟子們的開悟程度,從而好傳授禪宗的正宗衣缽。

神秀是弘忍的掌門大弟子,他知道這個偈子對他的重要性,經過反覆斟酌才題寫在牆上:“身是菩提樹,心如明鏡台,時時勤拂拭,勿使惹塵埃”。身體要像菩提樹一樣的正直,心靈要像鏡台一樣明亮,雖然就是這樣,也還要時常拂拭,不要招惹世俗的塵埃。神秀的偈子一出,寺院震動了,大家都認為神秀的偈子寫的很好,連弘忍大師也認同神秀的這種想法。

寺院裏的動靜驚動了慧能。他不認識字,讓別人念給他聽,聽後覺得很不以為然。於是,慧能當即口述一個偈子,讓一個和尚幫他寫在牆上:“菩提本非樹,明鏡亦非台,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 慧能的偈子顯示了他見性成佛的悟性。偈子一出,驚動了弘忍,弘忍看後大吃一驚,但假裝沒事一樣,用鞋子將慧能的偈子擦掉,並説寫的很一般。但是,在晚上弘忍卻將金剛經的真髓講解給慧能聽,並將禪宗正宗的'衣缽傳授給了慧能。後來,慧能成了禪宗的第六代宗師。

很明顯,從神秀和慧能的偈子,我們可以看出慧能的悟性要高出神秀許多。慧能的偈子不落“實”處,而於“空”中尋求解悟。而這種領悟正是佛祖所傳道的,是大徹大悟的大智慧。正如佛祖所説:“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佛祖所傳揚的是道,是法,是根本。這就比如我們日常所見的行星繞着太陽轉,這是實相。牛頓通過萬有引力定律對實相進行解答,這個定律是名相。而所闡述的規律就是虛相,是如來相。

而禪宗從五祖弘忍之後分南北兩派。神秀在弘忍大師死後,離開湖北黃梅東山寺,北上玉泉寺弘法,成為樑朝的護國法師,創立了禪宗的北宗。六祖慧能南下,在廣東韶關南華寺定居傳法,之後在莆田少林寺創立了禪宗的南宗。按後z對神秀和慧能作出評論,認為神秀是“漸悟”,慧能是“頓悟”;“漸悟”的需要勤奮修為,“頓悟”的可以突然開悟,這是兩人思想的不同,明心見性,各自從自己角度弘揚如來的佛法。

(五)

《金剛經》,全稱《金剛般若波羅蜜經》,是一部智慧的經典。熟讀《金剛經》可以啟迪智慧,啟發覺悟,解脱煩惱,修行福德,修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從而達到徹底覺悟的無上正等正覺的境界。

瞭解《金剛經》,可以從南懷瑾先生的《金剛經説什麼》看起。在書中,南先生逐品作了講解,每一品均以一首偈頌作總結,以闡發南先生的研究心得,是《金剛經》登堂入室的不二法門。

標籤: 金剛經 札記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foxuejingwen/jingangjing/2ywrq4.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