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佛學經文 >金剛經 >

也談《金剛經》

也談《金剛經》

《金剛經》的威德力不可思議,千萬不要小看這部《金剛經》。下面是小編整理的也談《金剛經》,一起看看吧。

《金剛經》是《金剛般若波羅蜜經》的略稱,也稱《金剛般若經》,後秦鳩摩羅什譯,一卷,屬於《大般若經》的第九會。異譯本主要有北魏菩提流支和南朝真諦的同名譯本、唐玄奘譯的《能斷金剛般若波羅蜜多經》、唐義淨譯的《佛説能斷金剛般若波羅蜜多經》等。此經也可看成是般若的一個略本,因為根本般若的重要思想它都有了。《金剛經》雖然只有一卷,但言簡意賅,內涵豐富,在漢地佛教中流傳廣泛,影響深遠。例如,禪宗六祖惠能就對此經十分推崇,認為“若欲入甚深法界、人般若三昧者,直修般若波羅蜜行,但持《金剛般若波羅蜜經》一卷,即得見性,入般若三昧”。

《金剛經》全文約五千四百多字,經梁武帝昭明太子分為三十二章(分)。通過佛陀與“解空第一”的弟子須菩提的問答,闡述了般若性空的道理。全篇沒有出現一個“空”字,但通篇討論的都是空的智慧。在《金剛經》中,佛陀用非此非彼、有無雙遣的重重否定,指出“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而“實相者皆是非相”;世界萬法本質上都是“性空幻有”,人們將“如夢幻泡影”的有為法執為實有,才生出種種煩惱;為了破除煩惱就應該掃相破執,這樣才能認識到諸法實相。為了使人們真正做到掃相破執、無相無住,它還舉了很多例子用以指導人們的修行實踐。

如,佛陀使一切眾生都得到解脱而進人涅架,卻“無一眾生實解脱者”,因為眾生之相皆為各種因緣和合而成,無實實在在之眾生可得,是名眾生。再如,佛陀的身體有三十二種相好,但不能根據這三十二相來認識如來,因為這不過是外在的虛妄之相,但又不能不以三十二相來認識如來,因為這樣又會陷入另一個極端。《金剛經》對“相”的破斥是十分徹底的,指出對佛法也不能執著。“佛法者,即非佛法。”佛法只是破除煩惱,證悟真理的手段,並不是真理本身。經中以舟筏作喻,説明佛法只是方便施設,不應拘泥死守,“汝等比丘知我説法如筏喻者,法尚應舍,何況非法”。《金剛經》另一個要點是“應無所住而生其心”,相傳六祖惠能聽人誦經至此處言下大悟。

住,意為住著之所,無住,則指無固定之實體,或指心不執著於一定對象。因萬法無常住不變之自性,人之認識也不應以固定概念當作事物的固有本質。《金剛經》最後強調,般若法門是佛法修行解脱的最高智慧,説“一切諸佛及諸佛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法,皆從此經出”,承諾如果有人信持此經,併為他人解説,能“成就第一希有功德”,“果報不可思議”。該經末尾,佛以一首偈頌作為全經思想的總結:“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

《金剛經》在佛教史上影響極大,被認為是諸佛之智母,菩薩之慧父,眾聖之所依。其建立的性空幻有、掃相破執的認知和思維方式,是獲取佛法正見的基礎,也是建立佛教信仰和開展修行實踐的前提。般若性空的理論,就佛教的信與解來説,主要解決了解的問題;就佛門的知與行來説,主要解決了知的問題,自然成為諸佛之母。對大乘佛教而言,《金剛經》及其思想有着無可替代的學術價值。

《金剛經》作為譯介最早、流傳最廣的經典之一,對中國佛學乃至整個中國傳統文化都產生過重大影響。在中國傳統文化中,人們把《金剛經》與儒家的《論語》,道家的《道德經》、《南華經》並視為釋、儒、道三家的宗經寶典。就中國佛教宗派內部而言,隋唐以後天台、三論、法相、華嚴諸宗都十分崇奉《金剛經》,各宗大家都結合宗義寫下了不少有關《金剛經》的註疏。直至近現代,寺院僧人日常課頌和講經説法,都依此經。在民間,《金剛經》對中國社會文化的影響也隨處可見,連目不識丁的婦孺都有可能隨意背出一段或一句《金剛經》。在佛教扶世助化的過程中,各種各樣的《金剛經》應驗、感應故事成為中國民間社會勸善化導的重要形式。而以《金剛經》為題材的各種文化藝術創作則説明了該經在文人士大夫階層的影響和地位。《金剛經》與中國佛教、中國文化的關係如此密切,故要了解中國佛學與傳統文化的精髓,瞭解一下《金剛經》是十分必要的。

拓展閲讀:讀《金剛經》的建議

最近在紐約大覺寺講了兩次‘如何讀《金剛經》’,著重於字音及如何讀斷句子,好像頗得聽眾的'歡迎。特別是初讀《金剛經》的,發覺有許多地方,和他原先以為是對的並不相同。事後有人建議我應該將它寫出來,也許有很多人會得到好處。其實,只要誠心誦經,唸錯幾個字也沒多大關係,各地方言就有許多不同,頂要緊的是掌握住經中的意義。又何況我所知有限,所謂對,也是主觀的見解,不過能夠滿足幾位同修的願望,也是應該,所以就寫出來,拋磚引玉,望能多得讀者的指正,歡迎有新的意見

中國的文字很美,包容性極大,古文不用標點,所以往往有各種不同的讀法和解釋。千餘年來,因為抄寫及印刷校對的不夠精確,差異錯誤,在所難免。《金剛經》版本極多,各種版本有不同出入的地方,恐怕比任何經典都多,於是許多大德的註解,因為依據不同版本的經文,也可能頗有出入,有的地方,使讀者莫知適從!譬如須菩提第一次所問的‘應云何住’,許多近代版本印成‘云何應住’,一字易位,影響極大。又如‘不’字,可有三種不同的讀音及意義,也容易為人忽略。

依據我看了近二十種不同版本的結論,認為台灣大乘精舍印行的江味農居士的《金剛經校正本》為最合理,他參考了十一種版本的經文、注、疏、贊述,有敦煌石室發現的一千多年前唐朝書法家柳公權書寫的《金剛經》(石刻)文,有九百多年前東傳到日本再傳回來中國的《金剛經注》,以及清朝乾隆時的《金剛經疏記彙編》等等,江居士的校正嚴謹,是值得介紹的。

這次即採用這本校正本作為藍本,經文與目前的流通本,有多處不同。我建議讀經大德參考大乘精舍所印江居士的校正本內的校勘記。另外,我依照下列二個原則,加以注音及簡單的標點。

(一)一個字如有多種讀音及意義的,則根據《辭海》加以註釋。

(二)加入簡單標點符號,並不採用校正本原有的標點。

有趣的是,《金剛經》的前半部,似乎讀音、句讀等的問題比較多,後半部則很少。現在請各位逐字逐句的研讀下去。如果覺得太長,不妨中途休息。如果能有一字一句合您的意的,就很不錯了。

標籤: 金剛經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foxuejingwen/jingangjing/wz3vqn.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