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知識文庫 >實用文檔 >

風的形成教案設計參考

風的形成教案設計參考

風的形成教案設計參考

風的形成教案設計參考

【理論指導

學生通過學習,可以建構新的科學概念,糾正錯誤的前概念,豐富有待完善的概念。在建構科學概念的同時,思維發展也是非常重要的任務,理想的狀態是:在教學中,學生的科學探究能力(思維)與科學概念的建構協調發展。

【教學內容】

《風的形成》選自河北版小學五年級上冊科學教材。本課的教學是在三年級認識空氣和風的基礎,通過探究自然界風的形成,瞭解熱傳遞的另一方式——對流。這節課從生活現象入手,啟發學生提出有關風的成因的問題;進而通過 “觀察上升的空氣” 活動來引導學生認識熱空氣的性質。“風的形成”活動通過對比實驗,引導學生觀察、分析實驗現象,認識風的成因。最後引導學生運用對流知識解釋暖氣片使室內變熱的原因和對空調安裝位置的思考,嘗試用科學知識去解釋身邊的現象。

【學情分析】

三年級的孩子已經知道了風是空氣流動形成的。通過本課的學習,目的是要讓學生們明白空氣受熱後會上升,周圍的冷空氣會補充過來的原理。本堂課就是讓學生們利用自己已有的知識和生活經驗大膽地進行猜測、驗證風的形成。

【教學目標】

1.能從已有的知識、生活經驗和實驗現象出發,提出要研究的問題。

2.能用簡單易得的器材做風的成因模擬實驗,並通過演示實驗、對比模擬實驗,運用觀察、分析、比較、討論等方法,歸納風的成因。

3.運用知識遷移,理解自然界中風的成因。

【教學重難點】

引導學生自己設計風的成因模擬實驗;嘗試探究自然界中風的成因。

【教學思路】

觀察——質疑——猜想——設計實驗——驗證——小結——運用

【教學準備】

1.課前收集有關風的圖片及文字資料。

2.實驗材料:鐵架台、細線、羽毛、硬質透明塑料罐(風箱)、蠟燭、打火機、檀香、等。

【教學過程】

課前談話:引發孩子們對科學實驗的嚮往。(略)

一、導入

(一)師出示紙風車

1.邊撥動風車葉片邊説,我可以這樣讓它轉起來。

2.你們還可以怎樣讓它轉動起來?(生上台演示)

3.誰能讓它轉動得更快一些呢? (生上台演示)

師質疑:沒有接觸到風車,怎麼就讓風車轉動了呢?

生明確紙風車在有風的情況下就能轉動起來。(師相機板書“風”)

風是怎樣形成的?指名用所學的科學知識解釋。(生明確由於空氣的流動形成)(師板書“空氣”)

(二)出示風箏圖片

談話:我們能用嘴把風箏給吹上飛上天嗎?那怎樣的風可以做到?(自然風) 自然界的風到底是怎樣形成的呢?又是什麼原因讓空氣流動起來呢?今天,老師就和大家一起探究自然風形成的奧祕。(PPT出示課題“風的形成”)

【設計意圖】

摒棄了教材中的問題導入,改了用孩子們熟悉的“風車”作為本課切入點。易於調出學生之前學過的經驗與知識——空氣流動形成了風。通過“風箏”和“風車”的對比,讓學生找到兩者的區別與聯繫,易於學生對“人造風”“自然風”概念的構建。

二、探究

(一)設疑

過渡:要想知原因,仔細看視頻(關於放飛孔明燈的一段視頻)

1.視頻中,你觀察到了什麼?(學生説明視頻裏的人幹什麼,大致説清孔明燈點火前後的狀態)

2.看了這段視頻,你想提出什麼問題?

(二)猜測

誰能試着解釋一下?(生嘗試解釋)

(三)演示

1.師出示鐵架台,用細繩的一端繫上一片羽毛,另一端綁在鐵架台上。下面放着蠟燭。

師問:你觀察到了什麼?並讓學生大膽猜測,如果把蠟燭點燃會發生什麼現象?

2.點燃蠟燭,指導學生觀察。

3.師問:你觀察到了什麼現象?

過渡:想把答案找,趕緊動動腦

4.學生思考,組內討論、交流,完成實驗報告單的“探究一”部分。

5.彙報、展示,全班交流。

6.PPT出示科學在線:孔明燈小知識

相傳在1700年前的三國時期,諸葛亮用竹篾紮了一盞紙燈,在燈的下面燃着一團松脂,燈便浮升起來,懸在空中,用它來傳遞作戰信息。後來人們稱它為孔明燈。這可比熱氣球的出現早了近1500年。

7.現在你能解釋孔明燈升空的原理嗎?(生嘗試説明理由)

【設計意圖】

用質輕易得的羽毛代替教材中的紙螺旋圈,更能體現空氣受熱後“向上”運動的方向。邊演示邊詳細地講解,為之後的學生分組實驗作出示範。“科學在線”的呈現讓學生體會到科學知識在生活中的運用,並能感受到我國古代人民的智慧,增強了民族自豪感。

(二)探究二(分組實驗)

過渡:利用剛才的發現,讓我們繼續探究。

1.師:加熱後的空氣會上升,周圍的冷空氣會產生流動嗎?

2.引導學生科學地猜測是要有依據的。

3.聯繫生活去嘗試理解。

【設計意圖】

讓學生經歷結論得出的全過程,親身參與到實驗器材的選取與改進。讓孩子們體驗到科學實驗離我們並不遙遠,實驗器材的獲取也是可以用身邊的物品加以改造形成。

過渡:想要探究竟,動手來驗證。可是空氣,看不見也摸不着。要是能給空氣“抹上顏色”就好了。從而引出檀香在實驗中的作用。

4.出示實驗要求和注意事項。(特別提出使用打火機點燃檀香的方法及熄滅檀香藉助濕紙巾)

5.分組實驗,完成報告單。

6.彙報交流。

7.形成結論。

【設計意圖】

對實驗器材做了一些小的調整。如:實驗箱用廢棄透明的塑料瓶代替。雖然相比玻璃而言,熔點較低,但這對於具備一定實驗操作能力的五年級孩子們來説問題不大。在老師之前演示實驗的提醒和示範下,更能提高孩子們的動手操作能力。濕毛巾改用濕紙巾,便捷的同時也方便檀香的熄滅。具體詳實的實驗要求和温馨提醒保證了分組實驗的成功率和安全性。

過渡:實驗室裏,我們用小小的蠟燭製造出了風,自然界中誰來替代蠟燭呢?(太陽)

師出示一段微課視頻講解:在太陽的照射下,由於地理環境的不同,這就出現有的地方氣温高,有的地方温度低。温度高的地方,熱空氣上升;温度低的冷空氣過來補充,空氣不停地流動,風便形成了。

三、知識運用

解釋暖氣片的安裝位置。

【設計意圖】

嘗試用學過的科學知識解釋生活中常見的現象,有利於讓孩子體會到科學就在我們身邊。增強他們學科學、用科學的意識。

四、知識小結

暢談收穫

五、知識拓展

猜測風的大小與什麼有關?指導學生課外驗證。

【板書設計】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zhishiwenku/shiyongwendang/lrqmk77.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