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語文知識 >説課稿 >

教師的説課稿

教師的説課稿

作為一名人民教師,時常需要用到説課稿,編寫説課稿助於積累教學經驗,不斷提高教學質量。那麼優秀的説課稿是什麼樣的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教師的説課稿,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教師的説課稿

教師的説課稿 篇1

一、説教材

《小鳥,小鳥》是人民音樂出版社小學音樂第十冊第一課的教學內容。這是一首優秀的兒童歌曲,6/8拍,短小的樂句使歌曲很有生氣,它以小鳥為題,抒發了少年兒童“愛春天,愛陽光、愛樹木、愛花香”的心情。

根據新課標和我對教材的理解,結合學生的實際水平,我將本課的目標定為以下三個:

1、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學生感受歌曲中小鳥雀躍和展翅高飛的形象,激發學生樂觀向上的生活態度。

2、過程與方法目標:通過聆聽、小組合作的形式,提升音樂審美能力。

3、知識與技能目標:學生用富有彈性的、優美舒展的歌聲唱好這首歌。

根據學生特點和學生的認知程度,我認為學生學習本課的重點是學生能較熟練、有感情的演唱歌曲。教學難點是6/8拍弱起小節的節奏練習及旋律演唱。

二、説學情

五年級的學生已經具有初步的音樂審美感知能力,對音樂的學習大多建立在興趣的基礎上。

三、説教法

在這節課中,我會運用到一些教具,有鋼琴,多媒體,以及一些裝飾教室的東西輔助教學,以便更好的達到教學效果。而我所用到的教學方主要有創設情境法、欣賞教學法、討論教學法、視聽結合法等。我使用這些教學方法,讓學生更加形象直觀地感受氣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儘可能使課堂更加生動有趣,讓他們自主的參與到學習中來,同時可以使教師與學生以及學生與學生之間都有好的交流。

四、説學法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本節課我會引導學生用“欣賞、感受、討論、表演、合作”等多種方式學習,讓學生去感知,去演唱,去表現,使他們在愛學、樂意學的基礎上獲得知識。

五、教學過程

我將本節課分為四個部分:激趣導入、新課講授、音樂活動、課堂小結。

(一)激趣導入

蘇霍姆林基説過:“兒童是用色彩、形象、聲音來思維的。”針對這一特點,我創設“大自然”這一情景,給學生提供具體生動可聯想的環境,因此,我首先在教室裏進行場景佈置,將能代表大自然的各種景觀,如樹、小草、小花等等貼在教室四周的牆面上,地面上,讓學生一走進教室就被這種氣氛所吸引,讓學生有身臨其境的感覺,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讓學生自主參與其中,也使這個課堂的氣氛更加活躍。上課開始時,我會聲情並茂地説:“同學們,我想,大家都猜到了,今天啊,老師要帶你們去野外走走,你們看,草地多漂亮啊,朵朵鮮花也在競相開放,還有小樹,這一切是多麼美啊,但是,老師總覺得好象少了點什麼,一下子又想不出來,請同學們幫幫我好嗎?”學生互相討論,提出大自然中該有的一些東西,然後我會説:“恩,同學們説的都很好,老師終於知道了少了點什麼了,沒有小鳥的大自然,是不是好象少了點生氣呢?大家快看,他們唱着歌來了。”這樣學生幫老師解決了問題,學習的積極性肯定就更高了,在這個時候就可以自然的過度到下一個教唱環節了。

(二)新課講授

用多媒體播放《小鳥,小鳥》的課件,課件中的景色是根據歌詞來製作的,裏面包括美麗的大自然以及自由飛翔的小鳥,以動畫的形式來向學生展示,並在旁邊配上歌詞,這種視聽結合的手段,使歌曲內容更加直觀並且生動形象的展示在學生面前,使學生的學習興趣更加高漲,也使課堂氣氛更加活躍。這時我會説,“同學們,小鳥邀請大家跟它們一起唱歌呢,讓我們一起來學習這首愉快的歌曲吧。”

根據大綱要求,5年級學生要求識譜,所以我先帶領學生一起學習歌譜,在學唱前幫助學生在譜子上標上換氣記號,在唱的時候,要求學生按照換氣記號來換氣,中間的休止符要做到“聲斷氣不斷”,這樣就可以避免學生在唱第一、三句的時候將樂句唱的支離破碎,喪失美感了,同時也解決了本節課的難點,在學會樂譜後,接着代入歌詞,要注意的是最後的“啦”字很多,很密,學生唱歌譜時,因為每個相鄰的音符是不一樣的,所以不會出先不清楚的情況,而這時就不一樣了,我會先帶領學生跟着琴把速度放慢了唱,等唱清楚後,再回到原來的速度。

在學生學會歌曲後,便讓學生自己討論,這首歌曲分幾個樂段,我們又該用什麼樣的感覺去唱,學生會説,分兩個樂段,我們該用輕快地,活潑地,愉快的,等等,讓學生自己去尋找歌曲的感覺,然後我在中間加以引導和提示,如“前面小鳥在草地上歡快的跳躍,所以我們唱的時候聲音也要富有彈性,後面的“啦”抒發了愉快的心情,所以要優美舒暢”等,幫助他們正確地分析出歌曲的感覺,充分體現新課標中以學生為主體的理念。這樣也就解決了本節課的重點。接着我會説:“同學們,讓我們和小鳥一起歌唱吧。”播放多媒體課件,讓學生鞏固歌曲,並在重複中不覺得枯燥。接着,以一句話過度到下一個環節:“同學們,小鳥今天太高興了,他們不但想跟大家一起唱歌,還想邀請大家一起跳舞呢。”

(三)音樂活動

請同學們幾個人一組來創編動作,然後伴着《小鳥,小鳥》的音樂向全班同學展示,再由同學們來説説,哪組編好,為什麼好,也可以向別人提出自己的意見。這個過程可以鍛鍊學生的創新能力,表演能力,欣賞和評價的能力以及同學之間的協作能力。

(四)課堂小結

課堂的最後我會問:“同學們,我想請大家來説説,這節課我們學到了什麼?”學生各抒己見,我再加以總結,“同學們説的很好,老師還想再補充一點,小花,小草,大樹,小鳥,這一切美好的東西都是需要我們大家一起來保護的,大自然給了我們這麼美的享受,這麼愉快的心情,我們能給他們的,也就只有好好保護他們了,讓我們拿出實際行動,維護我們美好的大自然吧。請大家回去都想想,我們到底應該怎麼做,下節課來和大家一起討論。”這樣做不但讓學生回憶了今天多學的內容,還強調了德育方面的內容,充分體現了新課標準中學學科整和的特點,也將內容延伸到了下節課。

我的説課到此結束,感謝各位老師。

教師的説課稿 篇2

教學目標:

1、藉助詞典、聯繫上下文,理解不懂的詞語。

2、瞭解課文主要內容,學習作者留心生活、善於觀察、勤于思考,從 司空見慣的事物中得到啟示的習慣。

3、有感情的朗讀課文,瞭解五個手指的各自特點,體會到任何事物都各有所長,各有所短的道理。

教學重、難點:

體會作者寫出了五根手指的什麼特點,用了什麼表達方法,帶給我們什麼啟示。

教學時間安排: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激發興趣,導入新課

1、猜謎語

兩棵小樹十個杈,不長葉子不開花,能寫會算還會畫,天天勞動不説話。(手)

2、同學們,我們都有一雙手,十個手指,這一雙手,十個手指,讓我們學會了許多事,幹了許多活。現在我們來想一想,説一説你用這雙手做過哪些事情,在做這些事情時,這十個手指是怎麼分工合作的?

3、學生回憶生活,想一想,説一説。

4、過渡導入:關於手指,同學們想説的還真不少。是啊,手長在每個人手上,時時看到,常常用到。著名作家、漫畫家豐子愷曾經寫過一篇有趣而意味深長的文章——《手指》,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分享這篇文章吧!

二、初讀課文

1、簡介作者。

2、默讀閲讀提示,標出閲讀要求並指名回答。

3、自由讀課文,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4、指名朗讀課文,糾正字音。

5、 快速瀏覽課文,思考:課文主要寫了什麼內容?

6、 速度課文,口頭完成填空:課文先總寫一隻手上的五根手指( ),然後分別具體寫( ),最後總結寫( )。

7、 請學生根據填空的內容,給課文分段,在此基礎上體會本文的寫作順序和方法。

三、自讀課文,理解內容

1、默讀課文,標畫出本文的中心句。(一隻手上的五根手指,各有不同的姿態,各具不同的性格,各有所長,各有所短。)

2、學生自主學習,思考問題:五根手指各有什麼特點?讀書標畫相關語句。

3、根據課文內容完成表格,彙報交流。

手指名稱優點缺點

大拇指最肯吃苦。姿態不美

食指工作不如大拇指吃力,卻比大拇指複雜、機敏姿態不如其他三指窈窕,都是直直落落的強硬的曲線;

中指地位最優,身體最高、相貌最堂皇,左右有屏障,曲線優美。養尊處優,做事名義上參加,實際並不出力

無名指風光無限能力薄弱

小指小巧玲瓏能力薄弱

4、感受作者通過描寫五根手指的特點,所運用的表達方法。

四、聯繫實際,感悟道理。

1、準備一支筆,一塊磚,指名學生上台配合做遊戲。

用任何一根手指去拿這隻筆,看能不能拿起來,拿不起來找其手指幫忙,用兩根、三根、四根、五根手指去拿,你會有什麼發現?再分別用同樣的方法去拿這塊磚,你有什麼感受?

(團結就是力量)

2、做了這個遊戲後,你認為和文中哪段文字相符找出來讀一讀。

3、指名朗讀課文最後一個自然段,明確課文告訴我們的道理。

五、作業

小練筆:你願意做哪根手指呢?為什麼?試着寫一寫。

教師的説課稿 篇3

尊敬的各位評委老師: 

 我是…號考生,今天我説課的課題是《……》,下面我將從教材、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教法與學法、教學過程、板書設計、作業設計七個方面來進行我的説課。

一、説教材

《……》是人教版……

……階段的學生邏輯思維能力、抽象思維能力進一步發展,認知水平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這就為學生有效學習本課節奠定了認知能力的基礎,但是學生對生活的觀察與解讀較多停留在感性認知的層面,存在較多的認知侷限,通過本課時的有效探究與學習,有助於學生完成從感性認識到理性認識的飛躍。

二、説教學目標

依據新課程標準和學生的認知發展水平,為有效實現政治教學對個人和社會的發展功能,設置如下三維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過程與方法: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三、説教學重難點

為有效實現以上教學目標,實現教學行為的有的放矢,依據學生現有的認知水平,設置如下教學重難點。

重點:

難點:

四、説教法與學法

依據新課程改革精神與學生認知發展現狀,為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有效實現知識的鞏固與遷移,我採用了多媒體教學法,講授法,問答法等常用的教學方法,並在教學過程中有意識的培養學生的合作探究能力,自主學習能力,使之在真正意義上成為學會學習的人。

五、説教學過程

創設情境,導入新課——共同探究,突破重難點——歸納總結,思想昇華為有效提升學生的學習動機,喚醒學生的認知注意,激發學生對新知的探索求知慾,我採用……進行新課的有效導入……導出課題,並板書黑板為突破學生的認知瓶頸,我採用多種教學方法實現師生有效互動,在互動中實現重難點的各個擊破……最後,以"……"作為小節,在對學生的認知、情感,態度、思想等方面的昇華中,完成對全課的解讀。

六、説板書設計

為突出重難點,便於學生識記,我採用了結構式的板書1~~~~~

2~~~~~

3~~~~~~

七、説作業設計

為實現以上教學目標,提升學生知行合一的能力,使政治教學真正的走進生活,生活更好的融入政治教學,我設計了開放式的作業。

1~~~~~

我的説課完畢,謝謝大家!

教師的説課稿 篇4

尊敬的各位評委:

大家好!我今天説課的內容是:角的表示。

下面,我就教材分析,教學目標,教法和學法,教學過程,四個方面來向大家介紹我的設計與構思。

一、教材分析

角是最基本的幾何圖形之一,本節內容是學生在學習了點、直線、射線、線段的內容的基礎上進一步認識角。也是後面要學習的三角形、四邊形、圓、鋭角三角函數等數學知識的必備基礎。因此學習本節內容對後續學習是至關重要的。

教材的重點、難點、關鍵

初中數學教學標準中明確指出,學生應掌握角的兩種定義、四種表示方法。因此我設計的教學重點是:正確理解角的兩種定義,四種表示方法。難點是正確理解角的概念。教學關鍵是通過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正確理解角的兩種定義。

二、教學目標分析

國家新的課程標準規定,學生的學習目標應將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融為一體,根據學生的認知規律和知識基礎,我將這節課的教學目標制定如下:

1、知識與技能:通過豐富的實例,幫助學生理解角的形成,建立幾何中的角的概念,掌握角的兩種描述以及四種表示方法。

2、過程與方法:通過觀察、探索、類比、轉化、猜想等數學思想,初步培養學生利用運動變化的觀點,揭示事物間的相互聯繫以及把實際問題概括為數學問題的能力。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通過學生的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培養學生敢於實踐的能力,思維能力與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拓展能力。

目標制定的依據:

這樣制定的教學目標,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符合本節課的教學實際,能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基本能力,為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提供了空間和時間。

三、教法與學法分析

在本節課教學設計中,我注重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變接受式學習為自主探索式學習、合作學習,採用以學定教,當堂達標,讓學生在具體的情境之中,把抽象的數學知識形象化。從以下兩方面得到體現:

1、通過讓學生觀察、演示、嘗試、分組討論等形式,讓學生在探究活動中,體驗知識形成的過程,進而達到了教師的教法與學生的學法的有機統一。

2、本節課我的指導思想是:體現自主性,不強制灌輸,重在引導點悟;體現針對性,不主觀臆想,根據學情有的放矢;體現操作性,不籠統抽象,儘量具體直觀;體現鞏固性,不一蹴而就,而是梯度練習,反覆強化,進而達到培養學生數學思維能力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的目的.。

根據學生的年齡特徵和本節課的內容特點,在課堂組織形式上採取以小組合作學習為主要形式。構建合理的多渠道的學習互動平台,生生互動,師生互動,組內互動。個體探究與小組討論相結合,達到獨立思考與適當交流的統一;教師講授與學生自學相結合,達到教師講與學生思、學生練的有機統一;課堂練習與課外拓展相結合,達到學法於課內,提高在課外的有機統一;數學問題與實際問題相結合,達到數學與生活的有機統一。

另外,在教學過程中,採用多媒體輔助教學,直觀教學素材,從而更好地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增大教學容量,提高教學效率。

四、教學過程分析

在我們的數學課堂中,應該以學生的發展為主線,以學生的活動為主體,讓學生充分參與到課堂活動中來。為了落實這幾點,我採用“以學定教、當堂達標”的教學模式,安排了以下教學環節:

第一:創設情境,迎接挑戰。出示一組實物圖片,讓學生觀察這些圖片給我們的共同形象是什麼?從而引出了這節課的學習內容:角。那麼角有哪些最基本的圖形組成呢?試着給角下定義,讓學生相互交流,説一説怎樣給角下定義。

教師巡迴檢查,看看學習參與活動的情況,鼓勵學生大膽説出自己的想法。在學生髮言的基礎上,歸納出角的第一種定義。此時,給學生分析角的組成元素,組成角的兩邊是兩條射線,公共的端點是角的頂點,並介紹角的表示符號。通過學生的活動,就突破了角的第一種定義這個難點。然後,投影出示一組圖片,讓學生辨別圖形中,哪些是角?如果不是,請説出錯誤的理由。既加深了學生對定義的理解,又滲透了數形結合思想,讓學生在輕鬆快樂的學習氛圍中理解了角的第一定義。

第二:啟發探究,啟迪思維。

教師出示了由一個端點引發的三條射線組成的圖形,讓學生通過數角,進而探究角的四種表示方法:

(1)用三個大寫英文字母表示任一個 角, 表示頂點的字母要寫在中間;

(2)用一個大寫英文字母表示單獨一個角;

(3)用小寫希臘字母表示一個角;

(4)用數字表示一個角。

並分析這四種表示方法的易錯點。在例題的處理中,強化了學生對角的表示方法的理解運用能力,檢測出了學生的課堂的學習效果。

在這一探究活動中,我設計了一組動畫,演示了鋭角、直角、平角、周角是怎樣由一條射線沿其端點旋轉形成的過程。這樣,從運動變化的觀點,給角下第二種定義就水到渠成了。

通過動畫演示,學生形象的理解了角的第二種定義,也體現了多媒體對課堂教學帶來的獨特魅力。

第三:強化訓練

幾道例題及練習題由淺入深、由易到難,各有側重。其中例1體現新課標提出的讓不同的學生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發展的教學理念,這一環節的設計意圖是反饋教學,內化知識。

第四:當堂達標

教師通過出示一組檢測題,將本節課的知識點進行變式訓練,一是檢測每位學生是否當堂達到了教學目標,做到“堂堂清”;二是通過訓練引導學生把知識轉化為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在這組習題中,後兩道訓練角的表示方法的習題,這是針對學生的易錯點設計的。

第五:小結深化,建構認知。

通過對學生的做題及發言情況進行點評,由此小結出本節課的重點、難點和易錯點,促進學生的能力提高。

第六:佈置作業,實踐創新。

在課外拓展練習中,我設計了一道必做題,一道選做題,一個數角的課外探索題,鼓勵學習探索數角的規律。這樣設計,讓不同層次的學生都得到共同的提高。

以上是我這節課的設計意圖和構思,請各位領導和老師給予指導。

謝謝大家,再見!

標籤: 説課稿 教師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yuwenzhishi/shuokegao/xpr0y4.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