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語文知識 >説課稿 >

《論語十則》説課稿

《論語十則》説課稿

篇一:論語説課稿

《論語十則》説課稿

尊敬的各位評委、老師,你們好,今天我要説課的內容是《論語十則》,下面我將從教材分析、學生情況分析、教學構思、教學目標、教學方法、教學程序等幾個方面對本課的教學設計進行説明:

教材分析

《論語》是語錄體散文,大多是簡短的談話和問答,是古代兒童啟蒙學讀物。文章篇幅短小,內容淺顯,適合當代兒童學習。朗讀起來朗朗上口,節奏分明,適合於口傳相授。所選的章節都是孔子思想的精華部分,意義深遠,發人深省。這十則精選語錄主要是談學習態度、學習方法和修身做人的,具有普通的教育意義。

學生情況分析:初一學生剛接觸文言文,缺乏古文功底,學習積極性有待提高。所以,教學時應注重培養學生學古文的興趣,並要求他們能通過學習,自主地發現問題並解決問題,掌握一些淺顯的文言文基礎知識,打好紮實基礎,從而也為今後的文言文學習奠定基礎。

教學構思

要求學生利用課文註釋和工具書,弄清實詞含義,理解每則語錄的意藴。在理解基礎上引導學生反覆誦讀,要求讀準字音,注重節奏與語氣,並在誦讀中加以體會其內在含義,加深理解形成自我認識與自我建構,並且要求學生當堂背誦。在教學過程中讓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地完成教學任務,用競賽的方式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使學生不感到枯燥乏味,能順利地背誦下來。

為更好地理解《論語》藴含的精華思想,讓學生結合自身的生活經歷暢談對它的感悟與啟示。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1、掌握“罔、殆、矣、誨、”等字音、字形。

2、積累、理解重點詞、句的含義。

3、能準確流暢地朗讀並熟練背誦課文。

4、理解、運用《論語》中關於學習的名言警句。

過程和方法:

誦讀理解、質疑交流、積累拓展。

情感態度的價值目標;

1、 感受孔子光輝人格魅力,提高自身的思想修養。

2、 聯繫自身學習經歷,體會課文豐富精彩的內藴,端正學習態度,改進學習方法。

教學重點:

朗讀、背誦、評點《論語》十則內容。

教學難點:

深層理解《論語》十則內藴

教學方法

1、誦讀法。反覆誦讀,體會文章內藴,在讀中理解、領悟每一語錄的主旨,力爭當堂背誦。

2、質疑、合作、探究法。可就章節的內容提出問題,並共同解決。在教學過程中採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組織教學,並形成自己的認識。

3.要充分藉助課文註釋和工具書,弄清實詞的含義,理解每一則語錄的意思。

4、充分利用語文課文中生動、豐富的德育材料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課文所選各則都藴含深刻的道理,應聯繫自己的學習和生活經歷來加深理解

5.採用電教平台等電教手段,擴大教學容量。

教學準備:

多媒體幻燈片

教學課時:2課時 《論語》十則一文的教學安排,主要分兩課時,前一課時學習前五則。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激發興趣。

1、(放幻燈片)同學們,你們知道這是誰嗎?對,這就是孔子。中國是一個有着五千年文明史的禮儀之邦,在它源遠流長的歷史長河中,曾出現過不少光耀千古的文化巨人,為我們留下了極寶貴的文化遺產,如《論語》、《老子》、《孟子》、《莊子》、《荀子》等。這些著述對中華文化曾產生過深遠影響,直至今天,仍光

芒四射。今天,我們就一起穿越千年的時空,與先賢們一起暢談求學做人,感受先賢們偉大的光輝思想。下面我們就來共同探究學習孔子所著的《〈論語〉十則》。

一、 導語:(放幻燈片)同學們,你們知道這是誰嗎?對,這就是孔子。中國是一個有着五千年文明史的禮儀之邦,在它源遠流長的歷史長河中,曾出現過不少光耀千古的文化巨人,為我們留下了極寶貴的文化遺產,如《論語》、《老子》、《孟子》、《莊子》、《荀子》等。這些著述對中華文化曾產生過深遠影響,直至今天,仍光芒四射。今天,我們就一起穿越千年的時空,與先賢們一起暢談求學做人,感受先賢們偉大的光輝思想。下面我們就來共同探究學習孔子所著的《〈論語〉十則》。

二、 人物簡介與作品簡介:(見幻燈片)

交流有關孔子、《論語》的知識

①學生在四人小組內交流。

②班上交流:每個知識點由一個同學介紹,其他同學作必要的修正、補充。 ③師生交流:教師用多媒體展示自己蒐集整理的資料。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時期魯國陬邑(今山東曲阜)人,是我國曆史上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學派的創始人,被尊稱為“大成至聖”。他對我國古代文化的整理、研究和傳播,他的思想和學説,為中國文化乃至世界文明做出了不朽的貢獻,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把他列為世界十大名人之一。

《論語》是“語言的論纂”,也就是語錄的意思,是記錄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的一部書,共20篇,是儒家經典著作之一。體例主要是語錄體、對話體、敍事體。內容上以教育為主,包括哲學、歷史、政治、經濟、藝術、宗教等方面。從中可以看出許多當時社會的政治生活情況,看出孔子和他的弟子們的人格修養、治學態度和處世方法。

三、認讀課文,整體感知

1、齊讀全文,整體感知

教學一開始就通過整體感知,讓學生初步把握《論語》的內容、結構、表述的特色,喚起學生的有意注意,調動學生的求知慾望。對《論語》及孔子地位的瞭解有助於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他們在課外主動深入地研讀《論語》。

2、教師引導,學法探討。

引導學生探討學習文言文的方法,把握文言文學習的要點,整理歸納。學

習要點包括(1)讀準字音;(2)注意句讀;(3)把握句意;(4)提出疑問;(5)朗讀背誦;(6)聯繫實際,把握主題。

這一環節的設計主要是讓學生明確學習文言文應從哪些方面入手,該怎麼學。

3、學生討論,合作探究。

學生慢讀前五則,藉助註釋和工具書,完成生字、詞的音義,並疏通文意。在明確學習要點的基礎上,教師提出明確要求,然後學生分四人小組,逐一討論,合作探究,互相質疑釋疑。教師適時點撥。

這一環節設計主要是為了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激發學生主動探究的精神。

4、由學生通譯一下,圈出疑難之處,對問題進行彙總,老師點撥,師生共同完成,尤其是有些重點詞句落實下來。

、 5、概述每段段意。

四、研討與思考

A、談學習方法的:(學而時習之,温故知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B、 談學習態度的:(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

C、 談修身做人的:(吾日三省吾身)

D、課堂練習:要求學生課堂上完成下面題目,展開競賽

用來表達對朋友來臨而喜悦的句子:

講知識繼承和創新的`句子:

論述學習與思考之間辯證關係的句子:

強調學習中要有實事求是態度的句子:

五、 課堂延伸

1、聯繫學生學習和生活的實際情況,使學生更深刻地理解《論語》所藴含的人生道理。 此環節是本課的另一個教學重點,有意識地通過本節課所藴含的道理,旁敲側擊的對同學進行指導教育,通過他們自己的思考討論,理解、認識到自己的不足,同時更為深刻地理解課文含義,加深記憶,並能學以致用。

例一:有位同學每天回家都急着把作業寫完,但老師發現他的作業質量不高,好像都沒有經過思考,不會的就空着交上來;還有一位,覺得自己都會了,可以

自己思考問題了,上課都不注意聽,你們覺得這樣做對不對?我們該怎麼教育他們呢?為什麼?

討論之後,回答“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並解釋意思。

2、找出本課中出現的成語、格言或警句。

六.總結延伸

我們學習完《論語十則》這門課,接觸到了中華民族的優秀的文化傳統,對 課文中的語言精華和思想精髓有了初步的理解與掌握,希望同學們在以後的學習生活過程中,把今天學到的東西運用到實踐當中去,做到學以致用。

七、 嘗試當堂背誦,進行抽查。

八、 要求學生回家複習並預習,佈置作業。

篇二:論語六則説課稿

一、説教材

1.課文所處的地位及作用

《論語十則》是七年級上冊第六單元的第1篇課文。它選自於我國儒家經典著作《論語》,是一本記錄孔子及其弟子言論的語錄體古藉。

《論語》是我國古代文獻中的一部鉅著,是中華民族優秀的文化遺產,對我國幾千年的封建政治、思想、文化產生了巨大的影響。即使在今天,其精華部分依然為你們所效法。課文中所選的《論語六則》,着重敍述了求知態度、學習方法兩方面內容。其豐富的語言精華和深刻的思想精髓,對於心理髮展正處於萌芽狀態的初中生,具有十分重要的教育意義。

2.教學目的

(1)知識目標:

a.瞭解《論語》的有關知識,明確其在歷史上的價值

b.瞭解文言文的一般常識,能掌握重點字詞的讀音、含義及一些虛詞的用法 c.能熟練背誦、默寫全文,必説出句意。

(2)能力目標:

a.掌握“分類式筆記”的整理方法,培養學生對語言材料進行整理歸納的能力及習慣

b.理解課文所藴含的深刻哲理,並培養學生把所學知識、道理付之於實踐的意識

(3)德育目標:

a.理解課文思想內容,讓學生對照反省自己

b.汲取課文的語言精華和思想精髓,在傳統文化的薰陶中樹立正確的人生觀

3.教學的重點、難點

理解、掌握重點詞語的讀音、解釋;背誦、翻譯、理解課文內容;掌握整理歸納的學習方法;理解課文中所藴含的深刻哲理,並懂得聯繫實際、指導自己的言行。

二、説教法

1.分類整理歸納法

這是一種整理性的課堂學習活動,也稱作“理讀”。而同時這也是一種帶有理性色彩的課堂學習活動,它所養成的是一種分類整理的能力及習慣。這種:能力及習慣訓練得越早,學生對語言材料歸類的意識就越強。而“歸類”是“研究性學習”的重要技能之一。在課堂上指導學生學用“分類式學習筆記”,同時也

是在依循新修訂的初中語文教學大綱的要求的課堂實踐活動。學生實踐活動的問題,是新大綱最為着重強調的內容之一。大綱在“教學中要重視的問題”中這樣陳述道:“教學過程應突出學生的實踐活動,指導學生主動地獲取知識,科學地訓練技能,全面提高語文能力。”

2.情景教學法(德育方式)

古人云:“道非文不著,文非道不生”,“文以載道”。據此,語文教學研究者總結出一條語文教學原則,即文道不可分割的原則,即充分利用語文課文中生動、豐富的德育材料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從學生的心理需求出發點撥學生。初中學生已逐漸產生了豐富的精神需求,他們渴望知識,追求真善美,思考人生的價值,希望得到理解和尊重。要用學生的切身體會喚醒學生;用民族自尊、愛國主義的信仰激發學生。

3.誦讀法

《教學中要重視的問題》指出:“語文教學中,??要重視積累、感悟、薰陶和培養語感。”初中生剛接觸文言文不久,通過反覆地讀、大聲地讀、氣韻暢達地讀,讀出古味,熟讀成誦,培養學生古文的語感。注音朗讀的語氣、語調和停頓等。

三.説學法

1.這是同學們進入七年級後第一次學習文言文,要充分藉助課文註釋和工具書,弄清實詞的含義,理解每一則語錄的意思

2.運用誦讀法學習課文,做到熟讀成誦。

3.課文所選各則都藴含深刻的道理,應聯繫自己的學習和生活經歷來加深理解

四.教學設想

本文是一篇重要的講讀課文,知識具體,內容充實,需要掌握的東西比較多。因此我在教學上安排兩節課的時間:

第一課時,我用論語中的道理接合學生們的生活實際進行導入,激起學生興趣,接下來分學習小組,讀課文,説註釋,説譯文;同學們雙向交流,互相提出或解答自己不懂的詞句,老師進行補充。由於學案上已有各個句子的解釋,所以,教學上以學生為主、教師為輔,有利於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

第二課時,略。

五.總結延伸

我們學習完《論語十則》這門課,接觸到了中華民族的優秀的文化傳統,對 課文中的語言精華和思想精髓有了初步的理解與掌握,希望同學們在以後的學習生活過程中,把今天學到的東西運用到實踐當中去,做到學以致用。

標籤: 説課稿 論語 十則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yuwenzhishi/shuokegao/xkdqk.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