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語文知識 >説課稿 >

《〈論語〉十則》説課稿

《〈論語〉十則》説課稿

《論語》是孔子及其弟子的語錄結集,由孔子弟子及再傳弟子編寫而成,至戰國前期成書。下面是小編整理的説課稿,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論語〉十則》説課稿

《〈論語〉十則》説課稿1

大家下午好!今天我説課的題目是《<論語>十則》。

《<論語>十則》是人教版七年級上冊第二單元的第5篇課文。本單元所選課文側重於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而編者所選的十則語錄,則是從求知態度、學習方法、品德修養三個方面指導學生學習和處事,引導學生提高自身修養,塑造理想人格。其簡潔的語言精華和深刻的思想精髓,對於心理髮展正處於萌芽狀態的初中生,具有十分重要的教育意義。

因為時代的發展,語言的變革,學生對文言文的學習抱有不解、不屑的消極心態。但作為語錄體典範的《論語》,淺顯易懂,樸素的道理一直以來都影響着中國人的思想,潛移默化地浸透着我們的意識。

即使現在,仍然有着很重要的現實意義。《新課程標準》中指出:語文課程還應通過優秀文化的薰陶感染,促進學生和諧發展,使他們提高思想道德修養和審美情趣,逐步形成良好的個性和健全的人格。所以我備課的出發點就是聯繫學生生活,喚起學生對祖國傳統文化的認同感、自豪感,積累經典,為己所用。“誦讀古代詩詞,閲讀淺易文言文,注重積累、感悟和運用,提高自己的欣賞品位。”“各個學段的閲讀教學都要重視朗讀和默讀。”基於此,我認為教、學的重點是“積累”,教、學的最有效方法就是“誦讀”。

積累

積累包括對孔子及《論語》地位、影響的瞭解;結合註釋對文意的理解;對重點文言實詞、虛詞的整理歸納;對文中的成語、名言警句的記憶;語錄體的特點及運用。

佈置學生課前查找資料或圖片,瞭解孔子及《論語》。學生會找到很多資料,比如:1988年,75位諾貝爾獎獲得者曾宣稱“人類如果要在21世紀生存下去,就必須回首2500年前,去孔子那裏汲取智慧。”教師需要強調的是無論何時、何地,孔子的思想是影響了古今中外的智慧,以此喚起學生的民族文化自豪感。引導學生了解孔子兒時的聰明好學、勤奮努力。比如:孔子兒時學母親教的字,因為字多,怕第二日母親檢查時出錯,他反覆練寫。直到熟練地不寫錯一字才放心睡覺。這樣的故事讓孔子走下聖壇,學生對孔子產生一種親近感,從而激發學生學習本文的興趣。

當然,結合註釋理解文意也是《新課程標準》對文言文教學的基本要求:閲讀淺易文言文,能借助註釋和工具書理解基本內容。

誦讀

學生如何學,如何積累,如何將祖國優秀的文化內化為自己的精神動力哪?我想,就是在教師引導下,在多重對話中開展誦讀。可以分為四個層次:背景誦讀,舉行【故事會】,引領學生走近孔子,激趣導入;理解誦讀,舉行【背誦比賽】,引領學生在疏通文意的基礎上以競賽的形式背誦,記憶是深入理解的基礎;探究誦讀,預設問題情境,聯繫學生生活,在合作探究中完成與文本的深入對話;感悟誦讀,寫【凡人名言】,記下心得體會,在語文實踐中將所學內化為精神力量。

背景誦讀、理解誦讀環節,學生活動以比賽形式展開,容易激發學生興趣。那如何引導學生探究誦讀和感悟誦讀哪?《新課程標準》明確指出:閲讀是運用語言文字獲取信息、認識世界、發展思維、獲得審美體驗的重要途徑。閲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教科書編者、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

一、師生對話。師生對話能充分暴露學生理解上的誤區,以便確定教學的重難點。

在理解語錄的基礎上,我預設了一個話題:你從《<論語>十則》中找到了哪些學習方法?哪些語句告訴了你求知的態度和為人處事的原則?

二、生生對話。《新課程標準》要求學生:能運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討、分析、解決疑難問題。生生對話定在了學生有疑問之處,通過集思廣益,找到問題答案。

三、與文本對話。生生對話中仍會有一些問題是同學們都解決不了的,這時要引導學生深入文本,與文本對話,找到答案所在。

1、抓住句眼,與文本對話。

比如第一則,“學而時習之,不亦説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這兩句話,有同學認為是談求知態度,有同學認為是談學習方法。如果斷章取義,“學而時習之”講的就是學習方法。“有朋自遠方來”是交友。有個難點,“朋”是誰?註釋中解釋為“志同道合的人”。那麼自遠方來幹什麼?來吃飯?酒足飯飽的愉悦而已。來閒談?東家長西家短,八卦娛樂,消磨時光,彼此無增益,收穫不大。來探討交流思想、互相提高境界?切磋生活和事業,探討人生,不虛度時光,才是讀書人快樂的追求。引導學生抓住句眼,反覆讀。學生髮現:單從字面看這既有方法也有態度。

但孔子是從求知的態度來講的,學習並去實踐是快樂的,有志同道合的.人一起研討問題是快樂的,他這兩句話重點放在“不亦説乎”和“不亦樂乎”上了。這是告訴我們學習時抱着虛心、勤勉、實踐、合作探討的求知態度既會有所得,也會收穫快樂,這是一種積極的學習態度。如同今日,各位專家老師為着新課程改革齊聚一堂,談經論道,收穫很多,不亦樂乎啊!

2、聯繫生活,與文本對話。

有生活,才會永久。《論語》中的道理雖樸素,但不免抽象,需要預設一些問題情境,有意識地引領學生聯繫實際加深理解。

情境問題:你是不是經常會因得不到他人理解而痛苦,會在與人交往中孤獨無助,會在遭遇困境的時候手足無措?《論語十則》中有沒有值得你可取之處?

問題中假設了一些情境,引導學生聯繫生活,在《論語》中找尋方向。為一道題爭得面紅耳赤,意見相左時有同學會被氣哭。其實,我們應該“人不知而不愠”。數學課後“強不知以為知”,給自己帶來了“一無所獲”的惡果。“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才是正確的學習態度。不喜歡別人開他的玩笑,自己卻喜歡捉弄同學,真是“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啊。在與生活的聯繫中,學生對語錄的理解就會更深刻。

四、與心靈對話。《新課程標準》中説:對課文的內容和表達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

感悟誦讀這個環節要求學生放聲朗誦全文,掩卷思考:你想用哪些句子作為你的座右銘?你從中積累了哪些成語?工工整整寫下來,然後聯繫自己的獨特感受和生活體驗記下你的心得體會。

學生在感悟中強化了認識,用這些名言警句來警醒、反思自己,積累在腦海中,終身受益。

總之,整篇文章的教學基本上是本着誦讀文本和聯繫生活這樣兩個原則,意圖達到積累語言,健全人格,熱愛祖國文化的目標。有不當之處敬請各位專家老師批評指正!

謝謝大家!

《〈論語〉十則》説課稿2

尊敬的各位評委、老師,你們好,今天我要説課的內容是《論語十則》,下面我將從教材、教法、學法、教學設想、教學程序等五個方面對本課的教學設計進行説明:

一、教材分析

1.課文所處的地位及作用

《論語十則》是七年級上冊第二單元的第5篇課文。它選自於我國儒家經典著作《論語》,是一本記錄孔子及其弟子言論的語錄體古藉。

第二單元仍然繼續着第一單元所談論的“人生”這個話題,所選課文側重於寫對人生的理解和選擇,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其中,《論語》是我國古代文獻中的一部鉅著,是中華民族優秀的文化遺產,對我國幾千年的封建政治、思想、文化產生了巨大的影響。即使在今天,其精華部分依然為你們所效法。課文中所選的《論語十則》,着重敍述了求知態度、學習方法、修身做人三方面內容。其豐富的語言精華和深刻的思想精髓,對於心理髮展正處於萌芽狀態的初中生,具有十分重要的教育意義。

2.教學目的

(1)知識目標:

a.瞭解《論語》的有關知識,明確其在歷史上的價值

b.瞭解文言文的一般常識,能掌握重點字詞的讀音、含義及一些虛詞的用法

c.能熟練背誦、默寫全文,必説出句意。

(2)能力目標:

a.掌握“分類式筆記”的整理方法,培養學生對語言材料進行整理歸納的能力及習慣

b.理解課文所藴含的深刻哲理,並培養學生把所學知識、道理付之於實踐的意識

(3)德育目標:

a.理解課文思想內容,讓學生對照反省自己

b.汲取課文的語言精華和思想精髓,在傳統文化的薰陶中樹立正確的人生觀

3.教學的重點、難點

理解、掌握重點詞語的讀音、解釋;背誦、翻譯、理解課文內容;掌握整理歸納的學習方法;理解課文中所藴含的深刻哲理,並懂得聯繫實際、指導自己的言行。

二、教學方法

1.分類整理歸納法

這是一種整理性的課堂學習活動,也稱作“理讀”。而同時這也是一種帶有理性色彩的課堂學習活動,它所養成的是一種分類整理的能力及習慣。這種:能力及習慣訓練得越早,學生對語言材料歸類的意識就越強。

而“歸類”是“研究性學習”的重要技能之一。在課堂上指導學生學用“分類式學習筆記”,同時也是在依循新修訂的初中語文教學大綱的要求的課堂實踐活動。學生實踐活動的問題,是新大綱最為着重強調的內容之一。大綱在“教學中要重視的問題”中這樣陳述道:“教學過程應突出學生的實踐活動,指導學生主動地獲取知識,科學地訓練技能,全面提高語文能力。”

2.情景教學法(德育方式)

古人云:“道非文不著,文非道不生”,“文以載道”。據此,語文教學研究者總結出一條語文教學原則,即文道不可分割的原則,即充分利用語文課文中生動、豐富的德育材料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從學生的心理需求出發點撥學生。初中學生已逐漸產生了豐富的精神需求,他們渴望知識,追求真善美,思考人生的價值,希望得到理解和尊重。要用學生的切身體會喚醒學生;用民族自尊、愛國主義的信仰激發學生。

3.誦讀法

《教學中要重視的問題》指出:“語文教學中,……要重視積累、感悟、薰陶和培養語感。”初中生剛接觸文言文不久,通過反覆地讀、大聲地讀、氣韻暢達地讀,讀出古味,熟讀成誦,培養學生古文的語感。注音朗讀的語氣、語調和停頓等。

4.採用電教平台等電教手段,擴大教學容量。

在教學中,採用電教平台等電教手段來豐富教學手段,擴大了教學容量;這樣既吸引學生注意,激發學習熱情,又通過直接感知,促進知識的理解和鞏固,符合教育學中的自覺性、直觀性原則。

三.學法指導

1.這是同進入七年級後第二次學習文言文,要充分藉助課文註釋和工具書,弄清實詞的含義,理解每一則語錄的意思

2.運用誦讀法學習課文,做到熟讀成誦。

3.課文所選各則都藴含深刻的道理,應聯繫自己的學習和生活經歷來加深理解。

四.教學設想

本文是一篇重要的講讀課文,知識具體,內容充實,需要掌握的東西比較多。因此我在教學上安排二至三節課的時間:

第一課時,我用論語中的道理接合學生們的生活實際進行導入,激起學生興趣,接下來分學習小組,讀課文,説註釋,説譯文;同學們雙向交流,互相提出或解答自己不懂的詞句,老師進行補充。由於學案上已有各個句子的解釋,所以,教學上以學生為主、教師為輔,有利於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

本説案只詳細説明第二課時:

教學步驟

這節課我是按“複習課文句意——歸納整理重點知識點——聯繫學生學習和生活實際——總結延伸”四個步驟進行教學

1.複習課文句意,鞏固學生上節課討論、探究的成果

先請同學大聲地朗讀課文,接着通過課件展示各個句子,請同學們發言,逐一回答,接着再出示各句的解釋。由於上節課,重點已讓同學掌握這塊內容,所以可以以學生為主,教師只稍加點撥即可,從而達到鞏固、複習、加深印象的效果。

2.歸納整理重點知識點

此環節是本課時的教學重點之一,不僅讓學生理解鞏固課文的主要知識點,而且在此基礎上,能讓學生了解掌握“歸納整理知識點”的學習方法,有意識地培養學生養成良好的複習習慣。可以分為四個部分:

“多音字”、“通假字”、“古今異義”、“成語歸納”(附課件)

教學方法:先展示課件,請同學舉手發言,回答各個部分的問題,老師適當加以解釋。然後,在學生掌握課內知識點的基礎上,教師延伸説明這種學習方法——“歸納整理法”的好處:

a.有利於理清課文知識點,便於積累、複習

b.有利於訓練自己收集整理資料的能力

c.有利於培養自己的閲讀能力]

3.聯繫學生學習和生活的實際情況,使學生更深刻地理解《論語》所藴含的人生道理

此環節是本課的另一個教學重點,針對我班學生這幾個月時間所出現的學習及人際交往等方面所遇到的問題,有意識地通過本節課所藴含的道理,旁敲側擊的對同學進行指導教育,通過他們自己的思考討論,理解、認識到自己的不足,同時更為深刻地理解課文含義,加深記憶,並能學以致用。

教學方法:老師舉例,設置情景,請同學們討論,面對這種情況,應該用我們所學的課文中的哪一則來教育他們。

例一:有位同學每天回家都急着把作業寫完,但老師發現他的作業質量不高,好像都沒有經過思考,不會的就空着交上來;還有一位,覺得自己都會了,可以自己思考問題了,上課都不注意聽,你們覺得這樣做對不對?我們該怎麼教育他們呢?為什麼?

討論之後,回答“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並解釋意思。

例二:有位同學當有人在課堂上回答錯問題或被老師點名批評時,就興災樂禍,取笑別人,也沒有思考自己有沒有犯過類似的錯誤。

討論之後,回答“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並解釋。

例三:還有位同學不喜歡別人開他的玩笑,自己卻喜歡捉弄同學,甚至對同學動手動腳的,面對這種情況,你們覺得他應該怎麼要求自己呢?

討論之後,回答“已所不欲,勿施於人”解釋。

4.總結延伸

我們學習完《論語十則》這門課,接觸到了中華民族的優秀的文化傳統,對課文中的語言精華和思想精髓有了初步的理解與掌握,希望同學們在以後的學習生活過程中,把今天學到的東西運用到實踐當中去,做到學以致用。你們“任重而道遠”啊!

5.佈置作業

標籤: 十則 説課稿 論語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yuwenzhishi/shuokegao/jjzjnk.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