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語文知識 >説課稿 >

關於二年級數學説課稿模板錦集十篇

關於二年級數學説課稿模板錦集十篇

作為一位傑出的教職工,很有必要精心設計一份説課稿,寫説課稿能有效幫助我們總結和提升講課技巧。那麼問題來了,説課稿應該怎麼寫?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二年級數學説課稿10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關於二年級數學説課稿模板錦集十篇

二年級數學説課稿 篇1

一、 説教材:

1.教材分析 :

這部分內容是九年義務教育小學數學第三冊(北師大版)第六單元第一課時。在學生一年級初步認識鐘錶上的整時、半時的基礎上進一步認識鐘面上的時、分。分是非常重要的時間單位,也是進一步學習年、月、日的基礎。時間單位不像長度、質量單位那樣容易用具體的物體表現出來,比較抽象,學生不容易接受。並且,《新課程標準》不僅要求學生能認識鐘錶,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體驗時間的長短。而且還要求數學教學,要緊密聯繫學生的生活實際。所以本節課的教學我特別注重創設與學生生活密切相關的情境和生活實際,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的知識出發進行教學。

2.教學重點和難點:

讀寫幾時幾分的時刻。

二、説教學目標 :

依照《新課程標準》的教學要求,結合教材和學生的特點,從知識、能力、德育四個方面制定以下教學目標。

1、認知目標:進一步學習有關鐘面上的知識,在實際生活中認識時、分,初步體會時、分的實際意義,掌握時、分的進率,能夠準確認、讀、寫出鐘面上的時間。

2、能力目標:通過撥一撥、説一説、做一做等活動,培養觀察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形成良好的時間觀念,學會合理地按排時間。

3、德育 目標:滲透愛國主義教育,引導學生關注社會,關心時事.

三、説教法學法:

本課知識比較抽象,結合低年級 學生的年齡特點,我以愉快式教學方法為主,激情導入,設計動畫課件,在課件所創設的情境中學習;動手操作、親身體驗;分層遞進、逐步深入;突出重點、分散難度;利用舊知、探索新知;自主探究、合作學習;運用遊戲,貫穿練習;質疑反思、總結方法。

四、説教學準備:課件、每人一個鐘錶

五、説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激情導入

以申奧背景導入, 在開課時讓學生欣賞《我們贏了》影片的片斷。激發學生的愛國熱情。然後教師説:沒有時間就不會記住這光輝的時刻,這節課我們就來學習和時間有關的知識。板書數學及文字課題。

(二) 操作體驗,自主學習

1.認識鐘面

(1)知覺感知:

因為有一年級的基礎所以我先放手讓學生觀察鐘面,直觀感知 。過渡語:“同學們還記得嗎?我們以前 學過了一些有關鐘錶的知識,現在請大家觀察自己手中的鐘表的鐘面,看一看都有些什麼?”教師把學生説的話重點板書:大格,小格,時針、分針、秒針。

(2)重點引導:

引導學生説出整個鐘面上一共有12個數字,也就有12個大格。

每個大格里有幾個小格呢?一共有幾個小格呢?想,撥自己的鐘面,個別説。

(3)説數法:

你是怎樣數的?還有別的數法嗎?同桌互説、個別説。並補充板書為12個大格,60個小格。

如果數小格在這裏理解的好,下面的試一試就容易的多了。

2、認識時、分

(1)動手操作,提出問題

要把學習的主動權教給孩子,學生們通過直覺感知有了這麼多的發現,這是鼓舞他們繼續學習的良機,“同學們很聰明,除了你們發現的鐘面上寫的數字、大格、小格、時針、分針外,你們還知道哪些關於鐘面的知識呢?”

讓學生拿出鐘錶,撥一撥(時針、分針順時轉動),然後,看能提出那些問題,從中選擇一部分,如果不全面我再補充,打在大屏幕上,暨課本上的“填一填”。這樣問題是他們自己提出的,他們感到親切。自然在解決問題時他們也會覺的是自己的事兒。首先從情感上孩子們已經接受了知識,再次能提出問題説明他已經注意到這部分知識,從理解的層次上要比直接接受教師給的問題要強的多。

(2) 小組彙報,交流、解決問題:

1、鐘面上有 個大格, 個小格

2、時針走1大格是 時

3、分針走1小格是 分,走1大格是 分

4、時針走1大格,分針正好走 圈

1時= 分

前3個問題,我引導學生從舊知過渡,重視學生的獨立探索、合作交流、小組展示的有機結合,調動起學生動手熱情,最後看動畫課件演示1分、5分比較容易解決。

3.認識時、分的關係

從一開始上課到現在學生大量的進行了操作活動,應該説有些學生已經有了一定的認識 ,並且如果再一直撥表認識,學生的注意力會降低,所以我改變了方法。

(1)講童話故事:老師發現同學們真會學習,為此老師給大家講個故事作為獎勵。你們都聽説過龜兔賽跑的故事吧,上一次小白兔輸得非常不服氣,於是它又約了小烏龜到周圍種着12棵樹的圓形運動上來比賽,大家猜一猜,這一次誰贏了?好,讓我們一起到比賽現場看一看。(課件演示在相同時間裏,小白兔跑了一圈,小烏龜只跑到第二棵樹下。)其實,在我們今天認識的鐘面上,時針和分針也一直在進行着這樣的龜兔賽跑。(龜兔賽跑場景變成一個鐘面)

(2)小組合作:撥動鬧鐘的分針走一圈,認真觀察時針的變化,探究1時和60分的關係。

(3)課件動態演示分針走一圈時針走一大格的過程,驗證學生的結論。

這樣一來用龜兔賽跑的故事再次燃起學生探究的熱情,學生迫切希望能揭開鐘面上“龜兔賽跑”的祕密,通過動手撥一撥終於發現了1時=60分,而課件的生動演示,既驗證了學生的發現,又使學生興趣盎然。

4.讀寫鐘面上的時刻

“同學們讓我們再來感受一遍1時=60分”從旋轉的過程中定格出“試一試”中5個時刻。

(1)分類

可以分為兩類:整時,整時半和幾時幾分。學生自主分類,並説理由。

通過分類 知道有9時、9時半、10時是一年級學過的;9時45分是分針指到大格刻度的情況,剛才練習數小格時已有了印象;主要是9時08分。

(2)讀寫幾時幾分時刻

重點引導學生進行觀察,區別時針、分針,得出如果分針指到大格刻度時可用口決計算最快捷,也可5個5個的數出是幾分。如果分針還沒指到10分,應該一小格一小格地數,是幾小格就是幾分,讀時別忘了寫“零”字,寫時別忘了寫“0”。

(3)方法總結

“我們學習了什麼?你學會了什麼?你想提醒大家注意什麼?”

這是我最喜歡用的方法,及時反思有利於學生形成自己的知識體系。

三、遊戲練習,拓展應用

“讓我們走進遊戲王國,體會有關時間的樂趣!”在這一環節中寓教於樂,溶練習於遊戲中,讓學生玩樂中鞏固知識,在這裏我主要設計了三大板塊:

1.表演遊戲。65頁“讀一讀”出示四個時刻先讀出,再用動作表演,然後説方法,最後進行按時作息的教育。

2.找朋友。65頁“連一連”找到朋友後要讀出來,並説一下方法。

3.擊鼓傳花。鼓響花傳時間跑,鼓停花停時間停,執花學生讀出課件上鐘面表示的時間。

二年級數學説課稿 篇2

一、情景引入

1、計算比賽

(1)男生和女生比賽,比一比哪隊算的又對又快.

(2)小組內交流.

2、看圖列式(12頁練習1題)

(1)學生獨立完成.

(2)與小組交流你是怎麼想的?為什麼這樣填寫.

3、完成13頁練習3題)

(1)都有哪些人來買票,你還知道什麼?(説圖意)

(2)你想幫助笑笑買給誰票?應收多少錢?你是怎麼想的?

(3)與小組同學交流.

4、全班彙報.

5、完成課本13頁練習4題。

6、揭示課題

二、探究新知

1、介紹乘法口訣的歷史:學生讀收集的資料.

2、教學 例題

看圖用乘法口訣計算葉子的總數.

3、學習例2.小熊數圖形個數是5個5個數的,你能幫它用一個乘法口訣算出圖形的總個數嗎?

4、二年一班老師帶領8名同學去公園遊玩,每張門票6元,超過6人每張門票5元,你能老師用一個乘法口訣算出一共要付多少錢嗎?

5、學生自學例4.明明家住在五樓,他每上一層樓要上8個台階,你知道明明從一樓到家要走多少個台階嗎?

6、全班交流彙報。

三、鞏固練習

1、每支鉛筆5角錢,紅紅要買4支鉛筆要用多少錢?買9支呢?用乘法口訣計算.

2、判斷題:

(1)每公斤蘋果5元,買3公斤蘋果用的錢數為5×3=15(元) ( )

(2)5個5的和是20.( )

(3)2個5加上7個5的和是55.( )

(4)6個5減去1個5是5個5,用乘法表示是:5×5.( )

四、全課總結

1、這節課你學會了什麼?

2、你還有什麼問題嗎?

二年級數學説課稿 篇3

教材解讀:

這部分內容是在學生初步認識了乘法的基礎上學習的,是學生編寫乘法口訣的開端,也是今後學習表內除法和多位數乘、除法的基礎,其地位尤為重要。在小學階段,課程標準要求讓學生能熟練地口算表內乘除法。本節課的教學重難點是經歷歸納5的乘法口訣的過程,理解5的乘法口訣的意義。熟記5的乘法口訣,並能運用口訣熟練地進行計算。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理解5的乘法口訣的來源及意義。熟記5的乘法口訣,並會運用口訣熟練地進行計算。通過擺小棒、編口訣、找規律等實踐活動,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抽象概括能力以及遷移類推能力。

過程與方法

經歷編寫5的乘法口訣的過程,引導學生找到編寫口訣的方法,發現口訣的規律,尋找最佳的記憶方法。體會一句口訣解決兩道乘法算式,感受學習乘法口訣的好處。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初步學會利用5的乘法口訣解決生活中的數學問題,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讓學生進一步體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繫,增強學生應用數學的意識以及學好數學的信心。

這個目標既符合兒童認知發展的特點,又符合課程標準的目標。體現了新課程的過程中,讓學生進一步體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繫,增強學生應用數學的意識以及學好數以學生髮展為本的理念。

學情分析:

在學習本課前,學生已經已初步瞭解了乘法的意義,掌握了連加的計算方法,他們已能根據情境列出的乘法算式,並結合情境用數數或連加的方法算出乘法算式的得數,這些知識儲備都為學生在本課進行自主編制口訣奠定了一定的基礎。大多數學生雖然沒有接觸過乘法口訣,但因為暑假提前預習過相關知識,所以對口訣也的記憶並不陌生,有的甚至可以背出部分的乘法口訣。針對這一情況,課上我注重引導學生歸納總結5的乘法口訣,運用具體情境理解5的乘法口訣所表示的意義。依據新課程標準,本節課在學生學習方法上力求體現以下幾點。

1.課前利用動態的視頻激發學生的興趣,然後很自然的引導學生在觀察圖片的過程中,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和初步解決問題,體驗探索的成功。

2.在充分尊重學生個性化學習的基礎上,開展同桌合作交流活動。

3.通過趣味性的變式練習,鞏固計算方法,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學方法:

教學有法,教無定法,貴在得法,行之有效的教法是取得良好教學效果的保證。根據教材及學生年齡特點,在推導5的乘法口訣時,我讓學生從編兒歌開始,找到編口訣的竅門,然後順理成章的列出算式歸納出乘法口訣,學生在不知不覺的活動中學習到新知識。

另外,《數學新課程標準》指出:要讓學生經歷知識發生發展的全過程,努力為學生創設一個輕鬆愉快的學習環境。在具體的教學中我注意用讚許、激勵、表揚,創設情境等方式,加強師生之間的情感交流。採取了先扶後放、扶放結合的教學方式,讓學生在思考、交流、操作中充分享受到學習的樂趣。合理採用多媒體教學手段,運用直觀的畫面、形象的圖片進一步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

教學過程:

(一) 創設情境激趣導入

孩子學習,興趣為先。課前,首先利用多媒體播放了一段雜技視頻,吸引學生眼球,接着引導學生觀看雜技圖片,再以雜技圖片為情境圖呈現數學信息,進而讓學生髮現信息,提出數學問題,自然順暢,較好的激發了學生主動參與、主動思考、主動提出問題、自主探究的願望,並使學生保持較高的學習興趣,將學生的思維調節到最佳狀態,自主參與課堂學習的主動性提高了。

(二)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教師要讓學生在具體的操作活動中進行獨立的思考,鼓勵學生髮表自己的意見,並與同伴交流。可見,合作交流在數學教學中也相當重要。本課很好體現這一理念,給予學生自主探索的時間和空間,精心設計了一些能讓學生動手操作、動口表達、發展思維的活動,玩中學,樂中悟,在自主探索中親身經歷知識形成過程,促使學生主動進行觀察、實驗、交流,進而有序地推進學生對新知的體驗、感悟、建構。

根據二年級學生的年齡及認知特點,課堂上我主要遵循了直觀性、知識性相結合的教學原則,更多的關注情境與知識的連接點,促進學生已有知識與經驗的遷移,主動進行新知的建構。由於《5的乘法口訣》是學習編寫口訣的開端,其地位極為重要。因此我採用層層遞進、步步深入的教學策略,逐步讓學生經歷並掌握口訣的形成過程,體現了知識的序列。先是利用編兒歌,引導學生髮現規律;二是利用51與 15的乘法口訣,由老師編給學生看。三是編52與 25的乘法口訣,老師指導學生來編。四是放手學生自己編口訣。五是讓學生觀察口訣,發現乘法口訣的規律。在這樣由扶到放的過程中,遵循低年級學生的認識規律:由具體到抽象,由感性到理性。此環節我還特別注重對學生進行學法指導,在關注結果的同時,更重視學生的學習方式及學習過程。體現了新課標中的理念,引導學生運用自己的智慧,獨立思考,利用已知探究未知, 教師只在關鍵處啟發,點撥,留給學生更充分的時間和空間,積極主動的參與到知識探究的全過程。這樣學生在編乘法口訣的過程中,不但較好的理解了口訣的來源和意義,而且培養了學生的歸納概括能力和遷移類推的能力。

在記口訣環節,引導學生利用喜歡的方法來記憶。通過交流與提問,豐富記憶的方法,引導學生多角度理解口訣的含義,弄清楚乘法意義、算式、口訣三者之間的聯繫。根據學生掌握的情況適時有效的提問、比賽又使課堂錦上添花,更好地提升學生的數學素養。

此環節的設計也體現了新課標新理念動手實踐、自主探究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因為數學學習活動應當是一個生動活潑的、主動的和富有個性的過程。

(三) 趣味練習鞏固新知

數學知識來源於生活又應用於生活。為了使學生的學習既掌握知識和技能又能創造性地運用,本節課將枯燥的練習都賦予了學生感興趣的情境,注重了練習形式的多樣性、練習內容的趣味性。 用猴子兄弟的煩惱,小豬的難題,身邊的數學等學生喜聞樂見的形式吸引學生的練習熱情,讓學生在實際運用中理解口訣、記憶口訣。雖然都是5句口訣不斷地重複,卻讓學生學而不厭,熟而不倦,讓原本枯燥機械的練習變得鮮活靈動起來。這樣的練習設計既能強化已學的知識,又可以培養應用的技能,更給了學生一個思維拓展的空間。

(四)回顧整理暢談收穫

結合課堂學習的過程,讓學生整體回顧整理本節課所學知識,用自己的語言清晰的表達出來,理順知識脈絡。

(五)課堂檢測檢驗效果

課堂檢測是對學生過程性學習的一種綜合評價。主要考察落實學生是否真正做到理解5的乘法口訣的意義,並熟練運用其解決問題。

總之,本節課的教學策略是以激發學生興趣為主,尊重學生的已有的知識經驗,找準學生的學習起點,通過競賽、操作、遊戲等方式引導學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親身經歷由未知到已知的學習過程,經歷編口訣記口訣用口訣的學習過程,在反覆實踐中知其然而再知其所以然,同時滲透了數形結合、有序等數學思想方法。這樣的教學設想目的是讓不同的學生獲得不同的感受,不同的人在數學上獲得不同的發展。

二年級數學説課稿 篇4

教學設計

本課的教學重點是指導學生認識動物及其運動方式的多樣性。通過播放動物運動的片斷,引導學生認識動物及其運動方式,為活動3做鋪墊,運用遊戲性較強的活動方式,可幫助學生把已有的零散的認識梳理總結,上升為理性認識。

教學目標:

(一)科學探究目標

1.能夠從多種途徑觀察到動物的運動方式。

2.能夠通過感官和全身的活動,感知並模仿某種動物運動的主要方式。

3.能用圖和文字的形式記錄並觀察結果。

4.能夠歸納出動物的多種運動方式,並能按不同的標準對動物進行分類。

(二)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1.對觀察,模仿動物的各種運動方式感興趣。

2.能夠感受到動物世界的紛繁複雜。

(三)科學知識目標

1.能説出周圍常見動物的名稱。

2.能找出運動方式相似的動物的共同特徵。

(四)科學,技術,社會,環境目標

1.開始意識到自然界的物質都在不同的運動和變化。

2.能發現動物的身體某些結構與其功能相適應,並與生活環境有着密切的關係。

教學重點:

1.指導學生認識動物及其運動方式的多樣性。

2.引導學生總結運動方式相似的動物的共同特徵。

教學方法:

教師講授與課堂討論交流的互動學習相結合的方法。

教學媒體:

多媒體設備

教學過程:

一、導課

教師:同學們,今天我們去動物王國看一看,請大家張開想像的翅膀,閉上眼睛,飛呀飛,大家飛過浩瀚的大海,飛過巍巍的羣山,飛過茫茫的田野,飛過綠綠的草地,來到了動物王國。請大家看大屏幕。

播放動物運動的課件。

教師:同學們,請大家根據所播放的視頻想一想,那些動物天上飛 那些動物地上爬 那些動物路上跑 那些動物水中游

教師指名讓學生回答。

教師:大家回答得非常好,今天這節課我們一起來學習動物的運動。

二、新課教學

活動1:觀察,模仿動物的運動

1.觀察動物運動教師:同學們,自然界中有各種各樣的動物,你知道動物怎樣運動嗎舉例説説,誰能説説書上的動物是怎樣運動的學生討論,舉手彙報討論結果。

教師:通過哪些途徑可以觀察到動物的運動請在書上第四頁寫出你的做法學生記錄並且回答。

2.模仿動物運動

教師:大家説得非常好,那麼請你選擇自己感興趣的動物,模仿一下他們是怎樣運動的。這裏我提示一下:在模仿時,注意感覺自己身體哪個部位用力大學生開始模仿表演,教師適當評價。

3.【分組活動】比一比,誰模仿得更準確

教師:現在我們分成幾個小組,小組內再模仿一下你所感興趣的動物是怎樣運動的,請小組成員把每個同學的模仿情況記錄在書上第五頁下表中,評出你們小組的超級模仿秀。

小組活動,評出超級模仿秀。

全班交流討論,統計出全班同學模仿動物的數量,發現動物有多少種不同的運動方式,將結果記錄到第六頁上面的方格中。

活動2:報名參加運動會

1.填寫學生運動會報名表

教師:讓我們回憶一下校運會的情景,想一想,運動會上都有哪些運動項目呀學生舉手回答。

教師:大家回答得很好,下面我們來填一下第六頁學生運動會報名表。學生填寫運動會報名表。

2.填寫動物運動會報名表

教師:大家都有參加運動會的經驗,現在一年一度的動物運動會就要開始了,讓我們幫助它們報名吧。首先各小組討論確定一下動物運動會的比賽項目。小組討論,確定動物運動會的比賽項目。

教師:請同學們按照動物的運動方式,分析動物適合參加的比賽項目,填寫動物運動會報名表。提示:有的動物擅長2項,不要忘記填寫!

教師巡視並指導學生填寫動物運動會報名表。

3.課後查詢:每項參賽動物的運動速度,最長運動距離。

板書設計:

動物運動會

活動1:觀察,模仿動物的運動

1.觀察動物運動

2.模仿動物運動

3.【分組活動】比一比,誰模仿得更準確

活動2:報名參加運動會

1.填寫學生運動會報名表

2.填寫動物運動會報名表

3.課後查詢

二年級數學説課稿 篇5

一、教材分析

《小熊請客》選自北師大出版社二年上冊第二單元乘法口訣(一)的第六課時.4的乘法口訣。他是在學生學習了5、2、3的乘法口訣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教材在這裏用“小熊串紅果串請客”這一情境入手,引導學生自覺經歷用4連加的過程,為編4的口訣做準備。在推導4的乘法口訣時,採用實踐探索法,讓學生感知知識的形成過程,讓學生學得有親切感。在交流總結時,引導學生總結出口決特點。

根據本冊教材的編寫意圖和特色,確立本節課的教學目標為:

知識目標:1、讓學生利用4的連加和已學過的乘法口訣得出,經歷4的乘法口訣的編制過程,理解和掌握4的乘法口訣,並理解每句口訣的含義。

2、能運用所學口訣,完成表內乘法的計算,並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能力目標:引導學生探索規律,初步培養學生分析、綜合能力;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

情感目標:1、在數學遊戲中讓學生體會數學存在於生活中,從而強化學習數學的興趣。

2、“乘法口訣”他是中華文明的一個瑰寶,可以説是中華民族聰明才智的結晶,他可以培養學生愛國之心及自豪感。

二、説教法、學法

根據教學內容特點和學生的認識規律,創設“小熊請客”的情境,通過觀察發現信息,表達信息,並藉助乘法意義編制口訣,而且通過“開火車”和“對口令”等多種形式,觀察學生記憶口訣的流暢性和了解口訣記憶的準確程度。同時在教學中,注意獨立思考,小組交流的學習形式的交互運用,達到發展智力,培養學生有條理地思考問題的習慣和初步的推力能力的目標。

教學準備:小熊玩具、“小熊請客”主題圖,試題卡、幻燈片、氣球……

三、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

我首先拿一隻玩具小熊讓大家猜,並用小熊過生日用紅果招待朋友的故事情境導入,使學生一開始就有快樂的心情步入課堂,然後我用大屏幕出示主題圖,主題圖色彩鮮明, 一定會讓學生們興趣盎然,並在以往的基礎上,他們會很快去找主題圖上的數學信息,並展示給同學們。他們肯定會説:小熊串的紅果串,每串4個,他已經穿了2串,他還要串也一定是4個4個串的,當然在這裏也有可能有的同學會把老師剛才所説的小熊過生日用紅果招待朋友,小熊自己在家裏串紅果串等等,説得很完整,這時老師也不要怕耽誤時間,讓他説沒關係的,這也是在培養學生的語文表達能力,這樣做不正做到了各學科之間的整合嘛。此時,老師適時點播,小熊串一串需要4個紅果,那麼2串、3串……9串呢?這時教者可出示“9串需要多少個紅果”的問題。

(二)合作探究,構建新知,編制4的乘法口訣。

1 用你自己喜歡的方式數一數9串需要多少個紅果?

在這裏學生可能會用很多的方法,如:(1)4個4個的數(連加)

(2)學生可能會運用學過的口訣把9串紅果分“堆”計算:如:5串一堆(有20個紅果),2串的2堆(每堆8個,2堆有16個)所以一共需要紅果36個;也可以3串3串分成3堆,每堆12個紅果,3堆一共有36(12+12+12)個紅果。 只要學生説出理由,教者都要給以肯定,讓學生從中得到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快樂,從而樂學、愛學,這正是新課程標準所要求達到的。另外這種方法,也讓學生體驗算法多樣化,也能體會到運用已知去探索未知的思考方法。

2 自己完成填一填。同桌交流所填的結果的正確性。並試着編制口訣。教者可巡視及時發現問題,並對口訣編制有困難的同學及時提示,使他們利用已有的知識正確編制口訣。

3 彙報過程。説説你是怎樣推導4的乘法口訣的。並填上結果及口訣。找出已學過的口訣,檢驗口訣編制的正確性。

4 怎樣記住4的口訣,共同探討方法,尋找捷徑。在這裏我會出一個問題:老師在做4×6時忘記口訣了,不知道得多少怎麼辦呢?讓同學們幫忙解決,同學們一聽,老師不會,讓我們幫忙解決,多麼榮耀!他會躍躍欲試,積極思考,他們會告訴你很多方法,如:(1)可以用連加法就能算出;(2)4×5得20,20+4不就是4×6的結果嘛?(3)可以4個3加4個3……最後老師可以小結:同學們真聰明,想出這麼多好辦法讓老師做出4×6的結果,但是老師還要説,如果你記住了口訣會更快的做出來是不是?向上面的4×6,知道四六二十四一下子就寫出4×6的結果了,所以我們一定要熟記乘法口訣,這樣提高我們的計算速度和計算的準確性。下面我們用已學過的方式記口訣,(1)開火車記憶口訣(2)師生對口令(3)同桌對口令,而後教者可以出幾道乘法題卡,以檢驗學生對口訣的掌握情況,教者在提問的過程中一定要做到心中有數,看哪個孩子問題較大,並在適當的時機給以彌補。

(三)隨堂練習,鞏固新知,提高口訣的應用能力。

1 組織學生分小組活動練習“説一説”數桌腿的活動,這個可以讓學生親自摸摸、數數強化對口訣的記憶。也讓學生感受數學就在我們身邊,生活中處處有數學。

2 完成21頁的習題。

可以這樣銜接:為了慶祝小熊的生日,小兔、松鼠、小狗和刺蝟還拿來了好多各色的氣球要送給小熊呢!他們都送了多少隻呢?這時找到四名同學分別去這四個小動物,讓他們找到自己送給小熊的氣球。其他同學檢驗結果的正確性,讓他們感受發現的喜悦。

而下面的2題是單純的計算題,直接讓學生做就不能激發學生的興趣,可以設計讓同學們進行奪氣球比賽,3題是看圖題,用大屏幕展示出來,要求學生不但説出算式,而且還要説出意義。從而培養學生説話的完整性及條理性。這道題可以設計成搶答題,哪一組的哪一個人搶答的最快就獎勵哪一組兩個氣球,最後評選出氣球最多的為優勝組,每人獎本一個。為了讓1、2、3題銜接緊密可以這樣説:氣球終於都準確無誤地送給了小熊,小熊非常感謝大家,他希望把氣球送給其他的小動物們,於是,他提議,進行上面兩項比賽。這個比賽不但激發學生的競爭意識,而且也培養人與人之間的合作意識。

21頁下面的數學遊戲,可以這樣進入。 比賽結束,大家玩得正起勁,忽然發現主人公小熊不見了,只看見桌子上留了紙條,上面寫道:走過迷宮,你就

二年級數學説課稿 篇6

一、説教材

教學內容:本節課的教學內容是蘇教版二年級上冊第20-22頁 教材分析:在學習本節課之前學生已經學習過百以內的加減法,也為今天的學習奠定了基礎,當然本節課的學習也是為了後面進一步學習乘法做鋪墊 教學目標:

1. 在認識幾個幾的基礎上學習乘法的含義,知道乘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稱,會讀、寫乘法算式。

2. 能初步用乘法概念觀察現象,在與加法的比較中體會用乘法寫比較簡便。

3. 培養學生的觀察推理能力和學習數學的興趣及合作意識。 教學重點: 在認識幾個幾的基礎上學習乘法的含義

教學難點:知道乘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稱,會讀、寫乘法算式。 教學準備:準備交互式多媒體課件、卡片、實物等,生準備20根小棒。

二、説教法與學法

根據二年級學生的年齡、心裏、認知規律特點,我採用創設情境,引導探究的方法,同時注重運用觀察法和討論法進行教學。 在學法上準備採用“小組合作”“自主探究”的學習方法。

三、説教學過程

1.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同學們,今天老師帶你們一起去看一看歡樂牧場好嗎?出示例1圖片,提問:(1)圖中幾處有小白兔?每處有幾隻?一共有幾個2只?求一共有多少隻小白兔怎樣算? 板書:2+2+2=6(只)

(2)圖中幾處有小雞?每處有幾隻?一共有幾個3只?求一共有多少隻小雞,怎樣算? 板書:3+3+3+3+=12(只) (3)老師指着算式提問:

這兩個算式里加數分別都是幾?是幾個幾相加?是多少?

(4)小結:求小白兔一共有多少隻?就是求3個2只一共是多少,可以用連加來算。求小雞一共有多少隻,就是4個3只一共是多少,可以用4個3連加來算。 2.教學“試一試”出示例1圖

提問:大家看一看橫放的小棒是一組一組放的,大家看看每組有幾根?一共多少組?求一共有多少根?怎樣算? 學生填書,完成“試一試”,集中交流。 3、教學 “試一試”出示例2圖

(1)你能求出一共有多少台電腦嗎? (板書:2+2+2+2=8) 2+2+2+2=8,表示幾個幾相加,得幾?

(2)老師説明:4個2相加得8,還可以用乘法計算,寫成2×4=8,像2×4=8這樣的算式,是乘法算式,這個符號(“指×”)叫乘號(板書:乘號),可以這樣寫(示範寫“×”)。

(4)4個2相加得8,不僅可以寫成2×4=8,還可以寫成4×2=8,誰會讀這個算式? 乘法算式和加法算式一樣,各部分都是有名稱的,誰先來説説加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稱?

學生答老師板書:2 + 2 + 2 + 2 = 8 (加數)(加數)(加數)(加數)(和)

老師説明:在乘法算式中,等號前面的數叫乘數,等號後面的數叫積。 板書:4 × 2 = 8 (乘數)(乘數)(積)

同桌同學互説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稱。 誰能説説2×4=8這一道乘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稱?

(5)老師小結:求一共有多少台電腦,就是4個2相加是多少,不僅可以用加法計算,而且可以用乘法計算,可以寫成“2×4=8”或“4×2=8”,讀作:“2乘4”,“4乘2”,等號前面的叫乘數,等號後面的叫積。

4.教學“試一試”出示例3圖 (1)出示例圖,自己先説説圖意。

(2)提問:圖中有幾組小雞?每組有幾隻雞?求一共有多少隻,是求幾個幾相加? (3)學生填書,並寫出一道加法和兩道乘法算式,集體交流。 (4)討論;求5個4的和是多少,哪種寫法比較簡便? 5.鞏固練習

1、完成“想想做做”第1題 2.完成“想想做做”第2題

1)用圓片擺一擺,每堆擺3個,擺4堆,指名回答,擺了幾個幾? 學生獨立寫出一道加法算式和兩道乘法算式,集體交流。

(2)用圓片擺一擺,每堆擺4個,擺3堆,指名回答:擺了幾個幾? 學生獨立寫出加法和乘法算式,集體交流。 四.小結、佈置作業

二年級數學説課稿 篇7

今天上午有幸聽了劉爽老師的講課,講了一節二年級數學上冊關於“乘法的初步認識”。不論是課的設計,還是教師引導參與學習活動的過程,還練習的方式,都給我了較多的啟示。

從聽課中可以總結出以下幾點:

1、生動的情境不但可以調動學生學習的興趣,而且為學生學習乘法提供了豐富的現實情境模型,並讓學生認識到,同數連加的情境在生活中是廣泛存在的。劉老師充分挖掘的課本的情景導圖,從圖中引出本節的數學知識內容,一方面鍛鍊學生觀察的能力,另一方面培養學生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在課堂設計上為後面引出乘法做了充分的鋪墊。

2、本節課的重點是理解乘法的意義,並會根據加法算式寫乘法算式和讀乘法算式。難點是由加法算式寫乘法算式的方法。

那麼,在新知識的學習中劉老師不斷重複連加的特點,反覆讓學生數加數的個數,採取逐步開放的形式,讓學生將“求幾個相同加數的和的情境與算式用“幾個幾”的形式表徵出來”。突出強調了乘法意義的.本質。一是加法算式與乘法算式到底有什麼聯繫?即如何去確定乘法算式中的兩個因數(初步領會乘法的意義)二是什麼樣的加法算式才能寫成乘法算式(深入領會乘法的意義——只有相同的數連加才能寫成加法的簡便計算形式,即乘法算式)。

劉老師一次次在數中提示學生的一個作用是防止學生在書寫乘法算式中避免寫錯乘數,另一個作用就是讓學生反覆鞏固乘法算式中的兩個乘數是如何得來的,幫助學生理解和掌握。細微之處講的非常到位。

3、整堂課的設計安排比較合理,層次清晰,設計體現學生逐層深入的認知規律和知識發展的規律。每一個教學環節都能體現出重點知識,教學策略應用相對熟練,很自然的從加法過渡到乘法,乘法的書寫、意義和演練、提升訓練,每個銜接都充分發揮了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課堂中處理學生的問題及時到位,遇到學生不會的又返回頭從加法中尋找,一直圍繞着主題解決問題。這也是提高數學學習有效性的重要舉措。

4、注重了思維過程的展示。數學的本質是發展學生的思維。怎樣發展其思維?在哪裏發展思維?在哪裏培養思維能力?課中給了我們很多答案。老師在提問後,比較關注學生的答案,如一個學生答到了3+3還可以寫成2×3,老師趕緊追問:“你是怎麼知道的?”6個3相加學生説可以寫成6×3,老師認真問到了:“你是怎麼想的?為什麼可以寫成這個樣子?”等等。我認為,只有學生將自己對新知的理解用自己的話表達出來了,才説明他是真正的對所學知識理解透了,否則就是一知半解,久而久之,就是不知不解。老師對這個細節的重視,也是關注數學學習有效性的願望之一。

5、練習上也不斷出花樣,從不同的角度讓學生反覆訓練和做題,從小組中的進行比賽演練,活躍氣氛,很大程度上提升了學生的參與度,結合實際操作練習,動手做一做,從做中學,豐富了課堂的內容,讓學生體會到乘法算式的意義,練習創新能力。

對本節課的意見和建議:

1、對於回答錯的學生可以多説説為什麼,讓其他學生幫助解決問題後再讓他説説看,充分發揮開始時反覆強調的方法,改正學生的錯誤觀點,掌握本課的內容。

2、在乘法算式中老師可以舉一些相同結果的式子,如3個4相加是3×4=12,而4個3相加是4×3=12,兩個意義是不同的,可以讓學生對比體會,從而再起強調的本課的重點,瞭解到兩個乘數的意義,或者給出一個乘法算式讓學生自己編一編這個算式代表的意義和問題,反過來考學生。

3、動手操作更應重視對數學問題的思考。課中教師雖講明瞭要求後再做,這是對動手有效性的關注,值得我們去借鑑。但你的要求中唯一缺少就是“擺後想一想怎樣求一共用了多少根小棒?”這一數學問題。好像使操作活動顯得有些多餘,價值有些欠佳。

4、“相同數連加”這一重要條件在改寫成乘法算式中的重要作用突顯得不夠,也就是加法算式到底與乘法算式之間有什麼樣千絲萬縷的聯繫,學生尚不明確。教師剛好做了一件本末倒

二年級數學説課稿 篇8

一、 説教材 《分香蕉》是北師大第三冊第四單元的第4節新課,通過前面3節“分桃子”、“分蘋果”、“分糖果”內容的學習,學生已經進行了大量的等分活動,積累了一定的經驗。這三節平均分的活動,是在學生還不知道除法的情況下,從已有的生活經驗出發,在操作水平上解決除法問題的過程。這節課是在學生已經積累了一些平均分的經驗基礎上開始認識除法的,從學生熟悉的“分香蕉”的具體情境,抽象出除法算式,從而理解除法與平均分的聯繫,體會除法運算的意義。同時,介紹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稱,進一步用除法算式表示並解釋平均分的具體過程。

二、 説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 本節課的教學目標有以下四點:

1、使學生從“分香蕉”的具體情景中,抽象出除法算式,並理解除法與平均分的聯繫,體會除法運算的意義;

2、掌握除法算式的讀法、寫法,並認識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稱;

3、學會用除法算式表示並解釋平均分的具體過程和結果;

4、培養學生動手操作能力和初步抽象概括能力。 教學重點:理解除法算式的意義,會將分的過程用除法算式表示。 教學難點:理解除法算式的意義,建立除法算式與平均分之間的聯繫。 課前準備:小棒20根、投影儀、課件等。

三、 説教學設計思路 “課標”指出: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學生是數學學習的主人,教師是數學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基於這樣的認識和本課學習內容的特點,首先要考慮的就是如何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使他們成為課堂的主角,主動投入地學習。在設計教學時我主要突出兩點

1、通過讓學生動手擺一擺、填一填、分一分、圈一圈、畫一畫等,幫助學生通過大量的感知,形成表象,在此基礎上進行抽象概括,初步建立等分活動與除法的聯繫,達到教學目標,突破教學的重難點;

2、課前瞭解到學生對這部分知識在生活中已經知道了一點,但有不全面,根據學生的個人知識和直接經驗,所以在教學除法算式的意義、讀法等,我決定大膽放手讓學生來説出新課的內容,教師只是適當的指導、點撥。這樣既可以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又能很好地發揮學生的智慧,學生的興趣就很濃厚。

四、説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故事引入 (課件出示情境主題圖) 師:你們瞧,這兩隻小猴皺着眉頭正在發愁呢!猜猜它們是為什麼事發愁?(學生自由猜一下)對啊,它們正在為分面前的香蕉發愁呢。猴哥哥和猴弟弟誰也不肯吃虧,想分的公平一些,你們説怎麼分才好呢?(引出平均分)

[設計意圖]:利用學生喜歡的動物故事引入新課,學生有了生活經驗,既喜歡,又能很好地發揮自己的智慧,學生的興趣就很濃厚。 (二)、動手操作,探索新知:

1、平均分12根香蕉 (1)、分一分: A、用12根小棒代替香蕉平均分成2份,請你分一分。 B、你能用一句簡單的話把剛才分的過程和結果説一説嗎? (把12根香蕉平均分成2份,每份6根)

(2)、如果又來了一隻猴子,你怎麼把這些香蕉平均分呢?分的過程和結果又怎麼説呢?獨立分——同桌互相説。 (3)、你還會把這12根香蕉平均分成幾份?獨立分——自己輕輕説——全班交流

2、認識新朋友

(1)、師:像這樣“把12根香蕉平均分成2份,每份6根”可以用除法算式來表示。你知道怎麼寫嗎? 12÷2=6(根),12、2、6分別表示什麼?÷表示什麼意思?這個算式表示什麼? 這個算式你會讀嗎?

(2)、那麼“把12根香蕉平均分成3份,每份4根”的除法算式怎麼列呢?你能説説它各部分的含義嗎? 下面的幾種平均份又怎麼列除法算式?請你寫在本子上。

(3)、觀察這幾個除法算式,你發現了什麼?

(4)、每個小朋友都有自己的名字,除法算式這幾部分也有它自己的名字,誰能來當小老師説一説?

[設計意圖] 通過幫猴子分香焦把學生吸引到數學的活動中來,然後通過學生自己動手分一分,説一説等活動,使學生進一步理解了除法的意義,掌握了平均分與除法算式的關係,並會讀、寫除法算式,整個活動過程教師充分讓學生自己去探索,尊重和信任學生,為學生充分參與到學習活動中提供了時間和空間。

(三)、遊戲:闖關 師:你們幫小猴解決了煩惱,他們非常感謝你們呢!想邀請你們和它們一起去闖智力關,你們願意去嗎? 1、看圖列式(課件)。 2、説一説,分一分。(看課件説,在練習紙上分一分) 看算式分一分。 10÷5=( ) 15÷3=( ) 20÷4=( ) [設計意圖]:創設了“闖關”這個遊戲,讓學生在競賽的氣氛中對學習的知識進行鞏固練習應用。説一説、分一分這題是看算式讓孩子分圖,是個逆向思維,有一定的難度,激起孩子的挑戰慾望,使學生進一步理解除法算式和平均分的聯繫。

(四)、課堂總結:

1、今天你有什麼收穫?和大家分享一下。 (機動)

2、排座位:馬上就要召開校運動會了,準備邀請18位二年級的家長來觀看,校長把安排座位的工作交給我們班去完成,你認為座位怎麼排比較合適?説説你的理由。

 板書設計 分香蕉

把12根香蕉平均分成2份,每份6根12 ÷ 2 =6(根)

把12根香蕉平均分成3份,每份4根12 ÷ 3 =4(根)

把12根香蕉平均分成12份,每份1根 12 ÷ 12 = 1(根)

… …被除數 除號 除數商

二年級數學説課稿 篇9

一、説教材:

1、説課內容:

《猜一猜》是義務教育課程實驗教材小學數學第三冊《數學廣角》的第二例題和第三例題內容。

2、教材分析:

《猜一猜》這一教學內容是繼排列、組合之後的又一堂滲透數學思想方法的新增課程,是學生接觸邏輯推理的第一堂課。邏輯推理是進一步學習數學的基礎,同時也是發展學生邏輯推理能力的良好素材。整個小學階段學生的邏輯思維只能是初步的,需要讓學生通過觀察、操作、實驗、猜測、推理與交流等活動,初步感受數學思想方法的奇妙與作用,受到數學思維的訓練,逐步形成有順序地、全面地思考問題的意識,同時培養他們探索數學問題的興趣與慾望。

3、教學目標的確定:

根據教材的編寫特點以及第一學段學生的認知水平,為了更好的體現三維目標,我從以下幾個方面制定了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通過猜測、實驗等活動,使學生感受簡單推理的過程,初步獲得簡單推理的經驗。

(2)能力目標:培養學生初步的觀察、分析及推理能力。

(3)情感目標:體會數學思想方法在生活中的用途,激發學生學好數學的信心和探索數學的興趣。

4、教學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培養學生初步的觀察、分析及推理能力。

教學難點:培養學生初步有序地、全面思考問題的能力。

二、説教法

在教學過程中,我首先以遊戲的方式導入,再根據二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適當的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讓學生在玩中學,玩中思。通過兩個活動使學生感受簡單推理的過程,初步獲得一些簡單推理的經驗,很好的掌握了簡單推理的思維方法。接着由兩樣物品到三樣物品,使學生都再次體驗推理的過程,重在讓學生感受、體驗推理的過程。

三、説學法

《猜一猜》這種類型的課對於學生來説是一節感興趣的課,新鮮的課,為了能更好的在一節課當中幫助學生認識簡單推理的邏輯性,在本節課當中,我採取了找一找、看一看、説一説、想一想等方法,使學生在大量的活動內容中掌握知識形成的能力。

四、説教學過程:

第一層次:激趣引入

據學生的年齡特點,用兩個小遊戲激起學生學習的興趣。使學生對這節課產生了濃厚的興趣,情緒高漲,為接下去的學習打好了感情基礎。

詼層次:在遊戲中猜測,在猜測中習得動是孩子的天性,遊戲是孩子的最愛。遊戲教學以其內在的趣味性誘發兒童潛在的學習動機,啟動和調節兒童參與活動的積極性,使學生感到學習的輕鬆與愉悦。因此在這一層次中為了讓學生能夠很好地掌握猜地方法,我設計了兩次猜的遊戲,使學生在循序漸進的猜之中掌握猜的技巧:

我設計猜書的情境,讓學生從瞎猜——給出一個條件的猜,從而讓學生明白猜也不是亂猜的,要有依據的猜,才能一次性猜對。

猜,是在第一次猜的基礎上,讓學生通過給出兩個條件的猜測遊戲明瞭猜測時一定要有明確和完整的提示語。

同時在學生講清兩種猜的思路之後,在這一層次中最後還對猜兩樣和三樣進行了比較,我再和學生一起進行總結,使學生從比較中知道這兩種猜的聯繫,從而在做題時能夠將猜三樣轉化為猜兩樣來做。

充分發揮了學生的主體作用,讓學生置身於一定的情境中,調用各種感官去體驗、感受;只有注重實踐,多創設貼近學生生活實際的、具體形象的問題情境,才能填補學生經驗的不足,從而促進學生的體驗學習獲得成功。

層次:鞏固拓展

一些學生比較喜歡的題目幫助學生進行鞏固,同時在鞏固中加以拓展和提升。

總之,在設計的過程中我試圖通過遊戲使學生能夠學得一種思考方法,但是在實際操作中,我對學生得語言訓練卻做的不是很好,如何指導訓練學生能夠完整説出推理過程還是我今後要注意得地方。

二年級數學説課稿 篇10

我説課的題目是 《認識線段》。

一、教材及學情分析

《認識線段》是蘇教版二年級數學上冊第六單元第一課時內容。此前,學生已經學習了比較物體長短,在生活中也經常接觸到此類的內容,有較豐富的生活經驗,這些都為這節課的學習作了很好的鋪墊。但二年級學生年齡小,還不能用完整的語言表達出事物的本質特徵,他們的理解往往是表面的,零碎的,要使他們對線段的概念提升到一個概括的、抽象的認識,有一定難度。同時他們喜歡動手,有極強的好奇心和求知慾,這些又是學習的有利因素。

二、教學目標及教學重難點 :

依據新課標,結合教材內容和學生年齡特點,制定以下教學目標:

1、要求學生認識線段,會用自己的語言描述線段的特徵,會數線段,能用直尺畫出不定長的線段。

2、使學生經歷觀察、操作的過程,培養學生初步的觀察能力、操作實踐能力,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3、通過觀察、操作、討論等學習活動,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

教學重點:認識線段的特徵,學會畫線段。

教學難點:畫線段、數線段。

三、教具和學具:

教具準備:課件、棉線、長方形紙片,直尺

學具準備:棉線、長方形紙片、直尺

四、教法和學法:

課堂教學主要採取直觀演示法和操作實踐法,配合引導發現、講練結合等其它教學方法進行教學。教學中注重指導學生如何觀察操作,指導學生在自主探究的基礎上進行合作交流。

五、教學程序的設計

結合以上分析,和本節課的內容特點,我設計的教學流程分為六個部分:

流程一、曲直對比,情境導入:(2分鐘)

課件出示情境圖:小明家和學校兩點之間很多條路,只有中間一條路是直的,用紅色的線段表示;其它路線都是曲線。

啟發學生思考:小明從學校回家,走那條路最近?為什麼?

這一環節充分地利用了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引導學生髮現,這條路因為直,所以近。使學生直的概念有了更清晰地認識。同時,在情境中滲透,兩點之間線段最短這一知識點,為後續學習打下基礎。

流程二:反覆體驗,認識線段(8分鐘)

這個流程分三個層次教學。

首先是直觀感知:請學生把桌上的棉線拉直,觀察棉線的形狀。

第二層次,通過講解和變式練習,使學生對線段的認識由直觀形象到抽象概括。

先講解:像剛才的那條路,和我們兩手之間的這樣直直的一段線就是線段。手捏住的棉線的兩頭,在數學上叫做線段的端點。

在講解的基礎上,引導學生觀察、發現:線段有幾個端點?你認為線段的特徵主要有哪些?線段的端點是怎樣表示的?

改變棉線的方向和形狀:這樣是線段嗎?為什麼?

通過變式訓練,強化學生對線段的認識,幫助學生進一步把握線段的本質特徵。

第三個層次:迴歸具體,找線段。

請學生在身邊找一找有哪些線段?摸一摸線段的特徵,和同桌説一説線段在哪兒,端點在哪兒?

這一環節的教學中,通過曲直對比和變曲為直,使學生經歷從直觀到抽象的過程,通過感知實物,再由抽象回到具體,學生通過不斷的感知、體驗、實踐和交流反思,從而對線段形成清晰的理性認識。

這個環節的最後,我設計了一個辨認線段的練習,檢測學生的學習效果。課件出示練習:下面哪些是線段?為什麼?

這個環節的最後,我設計了一個辨認線段的練習,檢測學生的學習效果。課件出示練習:下面哪些是線段?為什麼?(圖略)

流程三:動手摺紙,深化認識:(6分鐘)

首先,出示長方形紙片,激勵學生:你能折出一條線段嗎?

啟發學生思考,有多少種不同的折法?

讓學生先獨立動手摺一折,再小組合作交流不同的折法,最後展示各小組不同的折法,比比那個組的折法多。

在這一環節的教學中,通過比較不同摺痕,引導學生認識到線段有長有短;通過小組比賽,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通過小組合作交流,使學生認識到折出的線段有很多條,適當滲透無限的概念。

流程四:自主探究,學畫線段。(10分鐘)

畫線段是本節課的一個難點,分三步教學:

第一步,先讓學生運用剛剛獲得的對線段的認識,嘗試畫線段。

在此基礎上,給出兩個方面的議題,學生分小組討論:

第一個議題:你是用什麼工具畫的?為什麼?通常用什麼工具畫線段最多?

第二個議題:你是怎麼畫的,畫線段需要注意什麼?

分小組彙報討論結果,在此基礎上教師展示學生畫線段可能出現的錯誤:缺少端點,線段不直。針對錯誤進行評講。

這裏的難點是,二年級的孩子,雙手協調能力還不太強,常常因為左手尺子沒壓緊,右手握筆用力太大,導致尺子移動,線段不直。通過學生討論和教師引導,幫助學生掌握正確的畫圖方法。

第二步,總結畫法。針對孩子畫圖的難點,我自編了一首兒歌:左手壓尺用點力,右手握筆輕輕移,畫上端點別忘記。

第三步,教師示範,學生模仿,再畫線段,進一步體驗線段的畫法。

流程五:練習鞏固,深化拓展(10分鐘)

考慮到學生個體差異,我設計了兩個層次的練習:基本練習和拓展練習。

(一)基本練習:

第一題:連一連

先後出示兩個點,三個點,問:你能畫出幾條線段?

第二題:數一數

課件出示:下面的圖形分別由幾條線段圍成?(圖略)

基礎練習要求學生獨立完成,統計錯誤人數和錯誤原因,並集體訂正。

(二)拓展練習:

出示四個不在同一條直線上的點,問:每兩點畫一條線段,可以畫幾條呢?

學生先在書上獨立試畫,再展示做好的作業,學生互評。在學生互評的基礎上,教師再進行講評。

教師主要講解兩種畫線段的方法,在講解中配合課件演示,幫助學生更好的理解:

第一種畫法,分類畫線段:先順次連接四點圍成四邊形,再完成四邊形裏面的線段。

第二種畫法,先畫出過一個點的所有三條線段,再畫出過第二個點兩條線段,再畫出最後一條線段。向學生滲透有序思想,為高年級進一步學習排列組合的知識做好鋪墊。

流程六:全課小結(4分鐘)

1、這節課我們學習了什麼?

2、對今天的學習還有什麼疑問嗎?

3、自我評價:這節課學得怎樣,用什麼方法學習,印象最深的內容是什麼?

總體評價:

本節課,通過比較去學校的路的長短,緊密聯繫生活實際,充分利用學生的已有經驗,在生動的情境中,使學生初步感知線段表象,和“直”這一本質特徵。通過找一找,折一折,畫一畫,讓學生以動手操作和自主探究的方式,經歷認識線段的過程,培養了學生觀察能力,實踐能力和概括能力。學生通過自主探究和小組合作,順利掌握線段的畫法和數法,獲得了成功的體驗,感受到學習的樂趣,增強了與同伴合作的意識。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yuwenzhishi/shuokegao/vj82wl.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