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語文知識 >説課稿 >

關於五年級數學説課稿模板錦集七篇

關於五年級數學説課稿模板錦集七篇

作為一位優秀的人民教師,可能需要進行説課稿編寫工作,説課稿有助於提高教師的語言表達能力。那麼應當如何寫説課稿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五年級數學説課稿7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關於五年級數學説課稿模板錦集七篇

五年級數學説課稿 篇1

今天我説課的內容是蘇教版教材上冊《認識體積和容積》。下面我將從教材分析、教學目標、教學思想與方法以及教學過程與設計意圖幾方面説一説自己的想法。

一、教材分析

認識體積和容積的意義是在認識長方體和正方體的基本特徵、展開圖以及探索掌握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表面積計算方法的基礎上學習的內容,它也是認識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等常用體積(容積)單位的基礎,由此可見,學好本課知識尤為重要。

本節課教學安排了兩個例題。例6通過三個層次的操作活動引導學生初步認識體積的意義。第一層次讓學生感知物體佔有一定的空間;第二層次讓學生通過觀察倒進兩個杯裏水的多少,感知物體所佔的空間是有大有小的;第三層次通過判斷哪個杯裏水佔的空間大,來推理驗證對三個水果所佔空間大小的判斷。通過此活動,學生不僅能體會到物體總是佔有一定的空間,而且能夠體會到物體所佔的空間是有大有小,物體所佔空間的大小是可以比較。接着揭示體積的概念。

例7及隨後的“試一試”教學容積的意義。教材先讓學生比較兩個大小不同的書盒中所裝的書的體積,形象直觀揭示了容積的概念。“試一試”讓學生想辦法比較兩個玻璃杯的容積,引導學生實際操作,逐步感受玻璃杯的容積。

二、教學目標

立體圖形中體積與容積的學習,對於學生來説是一個抽象的知識,只有結合生活實際,聯繫生活,才能使之成為具體的,可接受的知識,因此針對教材內容,我制定了以下教學目標:

1、在操作、交流中理解體積和容積的意義。

2、在學習情境中經歷猜想、操作、驗證、歸納等數學過程,增強空間觀念,發展數學思考。

3、感受數學的樂趣,體驗數學的價值,增強學習數學的信心。

教學重點:理解體積和容積的意義

教學難點:體會體積和容積的區別

三、教學思想與方法

1、從學生的生活實際出發,結合具體的實物(桃、荔枝、蘋果等),利用學生的已有經驗展開教學活動。如:對於體積和容積這樣抽象的概念,精心設計在透明的玻璃杯中放大小不同的水果等操作活動,促進學生對概念的理解。

2、在實際的操作活動中,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提升數學思考的水平。操作是學生認識圖形、探索與圖形有關知識的一個重要方法和途徑。如:在探究中比較幾種水果以及水杯中的水所佔空間的大小。再如:例7教學採用了小組合作探究,通過操作,學生真正體會到了容積的大小。

3、通過有層次地操作,為學生留下適當的探索空間,讓學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提升認識,獲得新知。如:例6中三個不同層次的操作及意圖,讓學生在頭腦中深刻地留下了體積的印象,化抽象為形象。

4、將所學體積(容積)應用於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加深對所學知識的理解,引導學生感受學習的價值。如:“練一練”及“練習五”中的題目就有所體現。

四、教學過程與設計意圖

(一)情境導入,引入新課。

利用烏鴉喝水的故事引入新課,這個通俗易懂的故事既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致,促進師生之間的默契,又能為學習體積作一個鋪墊。

(二)實際操作,感知體積。

教學例6,按三個層次逐步進行操作。第一層次讓學生感知桃佔去了杯中的一些空間;第二層次讓學生通過觀察倒進兩個杯裏水的多少,感知桃和荔枝這兩個水果所佔的空間是有大有小的;第三層次通過判斷哪個杯裏水佔的空間大,來推理驗證對三個水果所佔空間大小的判斷。

小學生的思維以具體形象為主,通過此活動,充分讓學生觀察比較,並進行推想,師生互動,生生互動。學生不僅能體會到物體總是佔有一定的空間,而且能夠體會到物體所佔的空間是有大有小,物體所佔空間的大小是可以比較。接着揭示體積的概念。

(三)合作學習,探究容積。

六年級學生已經具備了較強的閲讀和理解能力,已經能夠自學一些描述性的知識了,加之學生有了體積意義的認知,例7則採取了學生自學的教學方式,最後再通過交流反饋來及時檢查自學效果,從中理解容積的意義。

(四)全課總結,課後延伸。

通過學生找出有體積(容積)的物體,鞏固了體積和容積的意義,也使得課堂總結更顯活潑更加生動。

五年級數學説課稿 篇2

教材分析:

本節課我教學的內容是北師大版小學五年級數學第九冊第三單元《數學與交通》第3節《看圖找關係》。本課教學屬於實踐與綜合應用領域,它既是一個全新的課例,又承接了“折線統計圖和數對”的相關知識,學習它能使學生深刻的體會到數學源於生活、高於生活,最後又服務於生活的辯證關係。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能讀懂一些用來表示數量關係的圖表,能從圖表中獲取有關信息,體會圖表的直觀性。

(2)結合實際問題情境,學會分析量與量之間的關係。

(3)瞭解圖表在生活中的應用,能看懂用圖來描述的事件或行為。

2、過程與方法

經歷運用圖表描述事件行為的過程,提高學生的現象分析能力。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感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繫,體會數學圖形語言簡潔明瞭的特點,增強數學的應用意識。

教法學法:

1、“引導—探索”是本節課我採用的主要教學方法。在每一個教學環節中教師只是適當的點撥引領,而把足夠的時間和空間交給學生,讓每一個學生都能夠積極主動地參與到學習活動中,在獨立思考、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解決問題,提高能力。

2、為學生提供具有應用性的實例。《數學課程標準》提出:“數學教學應該是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知識背景出發,向他們提供充分參與數學活動和交流的機會。要運用學生關注和感興趣的實例作為認知的背景,激發學生的求知慾,使得學生感受到數學就在自己的身邊,與現實世界密切聯繫。”

3、讓學生親身經歷建構知識的過程。《數學課程標準》指出:學生學習數學知識的過程,就是數學知識在學生頭腦中的建構過程。學生的數學學習不僅要考慮數學自身的特點,更應遵循學生學習數學的心理規律,讓學生親身經歷將實際問題抽象成數學模型並進行解釋與應用的過程。本課採取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學習形式,引導學生髮現問題、獨立思考、小組合作、解決問題、交流探究、發現新方法。在與他人交流,豐富自己數學活動經驗的過程中,學會觀察、分析、比較、歸納、綜合應用,經歷數學知識的產生與發展,體驗主動參與合作探究,獲得新知識的愉悦。獲得數學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不同程度發展。

教學過程:

一、欣賞激趣,引入課題。

1、 欣賞生活中常見的一些圖表。

2、 引出課題。

二、 探究新知,建構模型。

(一)創設情境,獲取信息。

1、多媒體課件呈現情境圖,學生看圖找信息。

2、引導學生整理有價值的信息,滲透觀察圖表的方法。

(二)及時反饋,解決問題。

3、利用瞭解到的信息,完成教材中的填空。

(三)聯繫實際,深化理解。

4、用語言描述:請一位小司機來介紹一下這次公共汽車的運行情況。

三、實踐應用,鞏固新知。

1、教材試一試1。

2、教材試一試2。

3、教材試一試3。

四、全課總結,課後拓展。

在設計這節課的時候,我主要思考了以下兩個問題:第一,本節課的知識學生掌握並不難,如何讓更多的學生參與學習,對學習活動充滿熱情?第二,如何將教材中零散的圖表設計在大的情境中,既能把所有的知識串連起來,又使問題情境相對完整?帶着對這兩個問題的思考,我將教材內容進行了調整和重組,通過“淘氣坐公交車去商場” “淘氣與同學去上課”,、“淘氣與父母去散步”,等情境將課堂內容串連起來,全課以淘氣的學習、生活為主線,以理解實踐、自主探索、獨立思考與合作交流相結合為主要學習方式,引導學生生動活潑地參與對數學圖表的認識、解釋活動中,喚發了數學的生機和活力。充分體現了“數學源於生活而用於生活”的理念。

板書設計:

看圖找關係

軸 折線

橫 軸

簡潔 明瞭

五年級數學説課稿 篇3

一、説教材

1、教材分析:

“梯形面積的計算”,是在學生掌握認識梯形特徵,學會平行四邊形、三角形面積的計算,並形成一定空間觀念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因此,教材的編排不同於平行四邊形和三角形,沒有安排用數方格的方法求梯形的面積,而直接給出一個梯形,引導學生想,怎樣仿照求三角形面積的方法把梯形轉化為已學過的圖形來計算它的面積,使學生進一步學習用轉化的方法思考。教材中的插圖給出了轉化的操作過程,同時繼續滲透旋轉和平移的思想,以便於學生理解。在操作的基礎上,引導學生自己來總結梯形面積的計算公式,通過概括總結,提高學生的思維水平。進而再利用字母表述出新學的計算公式,以提高學生的抽象概括能力。最後通過例題進一步説明怎樣應用梯形面積的計算公式來解決實際問題,並進行相應的練習。

2、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使學生理解並掌握梯形面積的計算公式。

能正確地應用公式進行計算。

2).能力目標:

通過操作,培養學生的遷移類推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

3).情感目標:

培養學生善於動腦的良好學習習慣和對數學的學習興趣。

3、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理解並掌握梯形的面積計算公式

教學難點:梯形面積公式的推導過程。

二、教法和學法:

教法:我採用了“活動探究”、“小組合作”“猜測—驗證”等教學方法。使學生在數學學習活動中相互合作,主動探索,通過猜測,驗證的方法,讓學生通過實踐操作來推導出梯形的面積計算公式並運用公式進行計算。

學法:與教法相結合,主要通過複習舊知——提出猜想——檢驗猜想——抽象概括——鞏固提高——概括小結過程,使新知識轉化為舊知,新知、舊知有機的融為一體,讓學生把新知納入已有的知識結構中去。

事實説話

三、教學過程

1、複習舊知,鋪墊誘導

複習求平行四邊形和三角形的面積。要求學生回憶三角形面積計算公式的推導過程。通過複習提問,從而喚起學生的回憶,為溝通新舊知識的聯繫,奠定基礎。

複習梯形的特徵。拿出梯形的圖形,回憶梯形的特徵(上底,下底,高,面積)。

2、誘發猜想,主動探索

啟發學生運用已學的知識,大膽提出猜測,激發學生的探索新知的慾望。給出一般梯形(上底,下底,高),老師提出疑問:你們如何去求梯形面積。精心設計好這個開端,很自然地把學生帶入新知的學習環節。這樣既激發了學生探索新知的慾望,又使學生明確了探索目標與方向。

生:打算仿照求三角形面積的辦法,把梯形轉化成已學過的圖形,再計算梯形的面積。

生:仿照求三角形面積的辦法,用兩個相同的梯形合成一個平行四邊形,再計算梯形的面積。

3、驗證猜想,體驗成功

根據猜想,給出多個相同或不同的梯形模具和記錄表,小組合作動手操作,並讓不同的驗證方法在實物投影儀上加以演示,使學生感受“兩個完全一樣的梯形都可以拼成一個平行四邊形”,同時並敍述梯形與轉化後圖形之間的關係。

平行四邊形的底=梯形的

平行四邊形的高=梯形的

4、抽象概括,總結提高

學生經過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有的感悟出了梯形面積公式,但不一定講得清道理,有的學生在公式的理解上存在障礙,基本處於“悱”、“憤”狀態。這時應抓住時機,引導學生梳理思路找出最簡便的解題方法,接着就重點演示兩個完全一樣的梯形拼成一個平行四邊形,讓學生觀察原梯形和所拼圖形之間有什麼關係?師生共同推導出梯形面積的計算公式,並用字母表示出來,這時候計算公式的得出,也就水到渠成了

根據平行四邊形面積=&nbs

p;

所以兩個相等梯形面積=

因此一個梯形面積=

字母表示:

5、加深感受,完善結構

學生對一般梯形的面積推導已經有了深刻認識,但對梯形的知識結構還不夠完善。這時老師就應繼續引導學生對知識的深化。提出問題:是否任意梯形面積都可用這個公式計算呢?出示不同的等腰梯形,直角梯形的模具,讓學生小組動手實驗,自己研究,分析,記錄。感知“任意兩個完全一樣的梯形都可以拼成一個平行四邊形,並且任意的梯形面積=(上底+下底)×高÷2。”

6、鞏固應用,強化提高

1)出示例3,理解題旨,學生嘗試。

2)、練習p89做一做

設計意圖:通過練習讓學生更進一步掌握梯形的面積公式,同時運用梯形的面積公式解決一些實際問題。

7、總觀全課,找到收穫

利用2分鐘時間小組內交流本堂課自己的收穫,全班交流,教師及時補充。這節課在同學們自己的努力下有了這麼多的收穫,你們快樂嗎?

同學們只要我們留意生活中很多地方都用到了梯形的知識,因此我們今天學習的內容在生活中是非常有用的,願同學們都能用所學的知識來解釋生活現象。

五年級數學説課稿 篇4

本節是小學五年級數學上冊第一單元第一節的知識,使學生理解小數乘小數的算理,掌握小數乘整數的計算方法會比較熟練的進行筆算。小數的乘法在實際生活和數學學習中都有着廣泛的應用是小學生應該掌握和形成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剛才我説了第一單元知識在教材中地位。

一、説教學目標

通過學習教科書第二頁和第三頁例1和例2及做一做、練習一中1~3題達到以下三個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使學生理解小數乘整數的意義,掌握小數乘整數的計算法則。

2、過程與方法:應用積的變化規律進行小數乘整數的計算。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培養學生認真仔細的好習慣,感受小數乘法在生活中的應用。

二、説教學重點

正確的進行小數乘整數的筆算,通過利用圓角分之間的關係將小數乘整數轉化為整數乘整數來計算,還可以運用積的變化規律進行小數乘整數的計算。

三、説教學難點

1、理解一個小數乘整數的意義。

2、積的小數位數和因數中小數的位數關係,掌握小數乘整數的計算方法。

3、在理解小數乘法的算理和算法的基礎上,掌握確定小數乘法中積的小數點位置。

四、學情分析

1、在學習今天的內容之前,學生已經掌握了整數的乘法和計算方法,但因班額大,教師未能及時輔導學困生,學生學過的知識掌握不夠,因此將本節課時,設計了複習整數乘法這一環節。

2、五年級的學生求知的慾望和能力,好奇心都有所增強,對新鮮事物開始思考、追求、探索。但是形象思維占主導地位,需要動手操作,理解知識需要具體的實物作支持。

五、説教法、學法

根據本節課的教學內容和學生的思維特點,以及新課程理念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我準備採用以下幾種教法和學法:

1、教學中,我將通過賣風箏的生活情境的創設,引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和積極思維的動機,引導學生主動地探索。

2、動手實踐、主動探索、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通過動手操作,討論了小數乘整數與整數的乘法有什麼不同?教學中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給學生較大的空間,開展探究性學習,讓他們在具體的練習中進行獨立思考,掌握所學內容。

3、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求知慾,體現因材施教的原則。通過“做一做”,鞏固平小數乘整數的計算方法,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

4、聯繫生活實際解決身邊的問題,讓學生初步感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繫,體驗數學的應用,促進學生的發展。

五年級數學説課稿 篇5

我説課的內容是新世紀版數學五年級上冊中的《平行四邊形的面積》,我從以下幾方面來説明:

一、教材分析、學生分析

教材分析

幾何知識的初步認識貫穿在整個小學數學教學中,是按由易到難的順序呈現的。平行四邊行面積的計算是在學生已經掌握並能靈活運用長方行面積計算公式,理解平行四邊行特徵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而且,這部分知識的學習運用會為學生學習後面的三角形,梯形等平面圖形的面積奠定良好的基礎。由此可見,本節課是促進學生空間觀念發展,紮實其幾何知識學習的重要環節。

學生分析

新課程沐浴下成長的五年級學生,在市級實驗校的靈活開放的課堂中,學生們善於獨立思考,樂於合作交流,課上表現極為活躍,語言表達能力較強,十分願意發表獨立見解,有較好的學習數學的能力。本單元前幾節內容中,學生已經對數格子法、平移重合法、剪割拼補法有了一定的瞭解,但是,讓學生切實理解由平行四邊形剪拼成長方形後,長方形的長和寬與平行四邊形底和高的關係是一個難點,需要學生在探索活動中,循序漸進、由淺入深地進行操作與觀察,從而使學生進一步理解平面圖形之間的變換關係,發展空間觀念。

教材處理

依據新課程對圖形與空間的教學要突出探究性活動的要求,體現《數學課程》的“過程性”目標,同時根據學生憶有的知識水平,我確立了本節課教學的重難點:

重點:平行四邊形面積計算公式的推導。

難點:使學生切實理解由平行四邊形剪拼成長方形後,長方形的長和寬與平行四邊形底和高的關係。

二、教學目標

根據新課標的要求及教材的特點,以“學生的全域發展”作為標準,從“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三個維度確定如下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使學生在理解的基礎上掌握平行四邊形面積的計算公式,能正確計算平行四邊形面積。

能力目標:通過對圖形的觀察,比較和動手操作,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滲透轉化和平移的思想,並培養學生的分析,綜合,抽象概括和動手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情感目標:通過活動,激發學習興趣,培養探索的.精神,感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繫。

三、教學方式、學習方式及評價方式

教學方式:標準中指出:有效的數學活動不能單純地靠模仿與記憶,動手操作、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本節課,採用了情境教學法和引導探究法,組織學生開展豐富多彩的數學活動。在活動中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為他們創建一個發現、探索的思維空間,使學生更好地去發現、去創造。

學習方式:數學學習活動充滿着觀察、操作、推理、比較、交流、實驗、模擬等探索性與挑戰性的活動,本課多次鼓勵學生自主探究、合作實踐,組織學生認真觀察、分析和討論,在解決生活實際問題的過程中,通過動手實踐、合作梳理來完成探究任務。

評價方式

1、恰當評價學生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

2、注重對學生數學學習過程、學習狀況、學習態度的評價。

3、重視對學生探究能力、解決問題能力的評價。

4、評價主體多元化,採用自評、互評、師評相結合的方式。

四、教學手段

為了再現生活情境和展示知識的形成過程,使抽象的數學知識更直觀形象地展現在學生眼前,採用多媒體課件來幫助學生理解知識形成過程與內在聯繫。

五、教學流程

為了能更好地凸顯“自主探究”的教學理念,高效完成教學目標,結合本班學生特點,設計如下環節。

(一)結合生活設疑 激發情趣導入

為了跳出陳舊的數學課單純講知傳道的框架,讓學生體會到數學生活的快樂。在新課伊始,我結合生活實際設疑導入,讓學生在一個生動的教學中開始探究活動。

上課前,我問孩子們,你們知道現在網絡上最受歡迎的是什麼遊戲嗎?因為多數孩子的家裏有電腦並已上網,所以多數孩子説:“我知道,我爸爸媽媽天天吃完晚飯後都搶着鬥地主,所以一定是鬥地主。”聽了孩子們的回答,我説:“是啊,人們都喜歡和地主鬥一鬥智商,有的地主很狡詐,有的地主呢,也很笨,(課件)以前,有這樣一個笨地主,他給兩個成年兒子分地。長方形的這塊分給了大兒子,平行四邊形的這塊分給了二兒子。但是,兩個兒子都認為分給自己的那塊地小,都説老財主偏心。這可把老財主氣壞了,可他又説不明白。所以,老財主就想找一個聰明人幫助他解決這個問題。同學們,你們能幫幫他嗎?學生會躍躍欲試,議論紛紛。

通過這樣一個有趣的故事,自然引出本課所要研究的重點內容,並使學生在不知不覺中開始對主題的思考。在這樣一個濃厚的探究氛圍中,就為學生動腦加大了馬力,在學習新知豐富了情趣。巧妙的為後面的教學埋下伏筆。

(二)組織動手實踐 多維嘗試探究

依據學生對上述故事中的生活實際問題,感興趣這一可貴資源,我將以故事的問題為主線,進一步引導組織學生動手實踐,幫助老財主想辦法。

我首先引導學生想辦法證明這兩塊地是一樣大的。“假設這兩塊地就是大家手中的學具卡片,你們將怎麼辦?”問題提出後,有的學生有了困難,這時我及時引導學生有問題可以到組內交流,討論。小組學習中,學生不受任何束縛,開動腦筋,各自想盡一切辦法來證明這兩塊地是一樣大的,這樣不但達到大家參與,共同提高的學習效果,而且激活了學生的思維,激發了學生的創新意識,培養他們的自主合作、探究的精神。

彙報交流時,找準切入點,突破難點。利用從小組彙報中得來的信息,引導學生確定辦法的可行性。學生想出了很多辦法,如:數格子(學生有計算長方形面積的能力)、重疊卡片對比法,剪割拼補法等等。不論哪一種方法都是寶貴的,因為,這不是教師強加給他們的,而是學生自己研究討論的結果,是課堂中生成的收穫。

引導學生分析、驗證是發展學生思維的重要的方法。所以,在學生彙報出多種答案時,我組織學生分組實踐各種辦法,並要求説明實踐過程,要88情合理E3學生在認真、細緻的操作中認知到長方形與平行四邊形之間的聯繫,即:(課件)長方形的長和平行四邊形的底相等,長方形的寬和平行四邊形的高相等,並得出兩塊地面積相同的答案。

這一組實踐操作,看上去是幫助老財主證明分地公平,實際上是組織學生從感性到理性認識長方形的長與平行四邊形的底、寬與高相同的內在聯繫。學生在充足的時間裏進行合作探究,他們學習的主動性和學習的潛能得到充分的發揮,學生的個性得到彰顯。彙報交流時,他們爭先恐後發表自己的見解,課堂氣氛異常活躍,民主、寬鬆、和諧、愉悦的氛圍自然形成,學生獲得積極的情感體驗,同時,也為下一步推導平行四邊面積計算公式做好充分的準備。

(三)抓住重點環節,深入推導梳理

學生認知是由淺入深的,通過動手實踐,他們已經知道:兩個卡片面積相等,長方形的和平行四邊形底相等,寬和高也相等。但這三個結論之間並沒有在學生思維中產生聯繫,而這個聯繫正是本節課的重難點,於是,我組織學生深入推導:利用實踐割補法小組的彙報,引導學生思考:(課件)長方形的面積=長﹡寬,那麼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又怎樣求呢?順勢學生就梳理出了(課件)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底﹡高的文字公式及(課件)字母公式s=ah。公式的順利推導,都源於上一環節學生的實踐操作。這樣水到渠成,突破教學重難點,完成了本節課的教學目標。到此,我並沒停住,仍然藉助老財主分地的情境,(課件)給出兩個圖形的個體數據,讓學生利用公式計算,從而得出面積相等的確切答案,為老財主徹底解決問題,老財主開心的笑了。在鞏固平行四邊形面積計算的同時,學生也獲得了成功的喜悦。

(四)分層運用新知,逐步理解內化

對於新知需要及時組織學生鞏固運用,才能得到理解內化效果。我本着“重基礎、驗能力、拓思維”的原則,設計如下幾道練習題:(課件)

1 、基礎練習:算出下面每個平行四邊形的面積。

出示的幾個圖形底和高的數值都很簡單,但圖形位置各不相同,這樣可使學生加深對圖形的認識,正確分清平行四邊形底和高。

2 、提升練習:量出平行四邊形的底和高的長度,並分別算出它們的面積。

在第一題的基礎上,增加了讓學生自己動手測量的要求。使這兩道題也體現了“重實踐”這一理念。

3 、發散練習:下圖兩個平行四邊形的面積相等嗎?為什麼?在這條平行線之間,還可以畫出幾種形狀不一樣而面積相等的平行四邊形。

此題需要學生綜合運用知識,進行邏輯推理,使學生明白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只與底和高有關,與相鄰的兩邊組成的角度大小無關。

整個習題設計部分,雖然題量不大,但卻涵蓋了本節課的所有知識點,題目呈現方式的多樣,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使學生面對挑戰充滿信心,激發了學生興趣、引發了思考、發展了思維。同時練習題排列遵循由易到難的原則,層層深入,也有效的培養了學生創新意識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六、教學預測

本節課中,給學生充足的眼看,手做,耳聽,嘴説,腦想的時間與空間,學生都能積極地參與教學活動,從而牢固地掌握知識的要點。與此同時,他們發現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動手操作能力都得到了提高。在整個活動中,大部分學生都有發表自己意見的機會。

七、教學反思

本節課的教學實踐中,完成了既定的教學目標,在努力創設有利於學生主動探索的學習環境中,讓學生帶着濃厚的興趣學到了知識。反思本節課,我有這樣幾點感悟:

1、 興趣比學會更重要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樂知者”,一語道出了興趣的重要性,這足以説明興趣是學生求知慾的強大動力。本節課伊始,我以“誰來幫地主分地”的故事導入,學生的學習興趣被激發出來,課堂氣氛一下子活躍起來。學生們在興趣的引導下,積極投入到學習活動中來,大家在學習過程中猜想,發現,驗證,在快樂中學習,在學習中得到了快樂。有的孩子在課即將結束時説:數學真有趣!我願意學數學!看,這不正是興趣的魅力所在嗎?

2、 過程比結果更精彩

整個活動過程,我本着“授人以魚 ,不如授人以漁”的思想,給學生提供了充分的數學活動機會,充分發揮了學生的主體作用,通過老師引導,學生動手操作,遷移轉化,自己探索解決問題的方法,不僅掌握了知識,發展了能力,同時又體驗了數學活動充滿着探索與創造,學生在數學活動中獲得成功的體驗。當孩子們一聲聲興奮地呼喊着:“老師,我發現了”的時候,他們的臉上溢滿了驚喜,我知道這正是課標中所倡導的:過程比結果更重要。

3、 恰當鼓勵比超值嘉獎更有效

本節課教學中,我能注重發揮評價的作用,注重對學生學習狀態及過程的評價。教學中,我與學生同處一個平台,真誠與學生交流,認真地傾聽,相互地接納和分享,及時地鼓勵學生,對於學生的某些正確回答,我並沒有誇他:“棒極了!”,“真聰明!”而是對他説:“你能答對,説明你是個善於思考的孩子,但老師相信你能想出更好的辦法。”孩子們聽到這樣的評價學習熱情更高漲了,思維題更活躍了,他們有些想法是我的預設中不曾有的,所以我想在學生思維停滯不前的時候,恰當的鼓勵比一味地:“你真棒”的超值嘉獎更有效。

教育是一門永遠有遺憾的藝術。本節課大部分內容是以自主探索,小組合作的學習方式進行了學習的。但在整個上課過程中,我發現總有那麼幾個孩子,在自主探究時,總是不是很投入,他們似乎也在想,也在做,但每次在合作交流前,他們都沒有自己的想法,而是在小組中去聽別人説,然後去附和別人的意見。課下我問他們為什麼會這樣,他們説:“不用自己想,反正一會兒就合作了,聽聽別人是怎麼想的就行了。”聽了他們的話,我一直在想,小組合作是有利於解決問題,集體的智慧更有利於學生的多向思維。然而,這種學習方式也有它自身的缺陷:削弱學生獨立思考、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並使之產生一定的依賴性。如果一個人解決不了問題,那可以依靠集體。如果將來的社會需要你獨當一面的時候,你又如何去解決問題呢?因而,我想,在今後的教學中,應該在組織學生自主探究這方面再多下些功夫,“巧”下些功夫,讓孩子們在樂於獨立探究、會獨立探究的基礎上再去合作交流,這才是孩子們所需要的能力。

五年級數學説課稿 篇6

各位評委老師好!

我今天説課的內容是,我將從以下幾個方面來分析本節課。

第一, 指導思想

本課以"健康第一"為指導思想,全面推進素質教育,培養學生終身體育的意識和科學健身的能力,充分發揮學生主體地位,提高學生的體育素養,使學生快樂學習。

第二, 教學內容

本課的教學內容是初中《體育與健康》____ 教學模塊____ 必修單元的______ 技術,______ 直接影響學生的______ 素質,在教學中佔重要地位。其技術動作並不複雜,但要是學生做到____ _就比較困難,所以師生都應高度重視,努力完成教學目標。

第三, 教學目標。根據教學內容可確定以下教學目標:

1、使學生掌握____ 的基本知識,形成正確的概念。

2、通過學習,使大部分學生掌握____ 的技術動作,發展學生____ 素質。

3、培養學生______ 精神。

第四,重點和難點。根據___ 的技術特點和學生實際情況,可確定本課的

重點是:

難點是:

可通過教師的指導和學生的練習突破次重點和難點。

第五, 學情分析。

本課的教學主題學生是 年級學生,共40人。由於小學生處於生長髮育期,身體素質和運動技術較差,但對於直觀的,易於模仿的知識興趣較高,根據此特點,本課採用直觀的教學原則,利用學校現有場地和器材,努力完成教學目標。

第六,教法和學法

本課採用教師啟發指導,學生反覆練習的教學策略,利用講解、示範、啟發、問答和糾正錯誤等教學方法,充分發揮學生主題地位和教師主導作用,利用循序漸進的練習過程,使學生掌握______ 的技術,努力完成教學目標,培養學生的______ 素質。

第六, 教學過程。

根據人體生理機能活動變化規律,可將本課教學分為引入情境階段、激發動機階段、技能學習階段、總結整理階段。

激發動機階段包括

1課堂常規 ,包括正隊、檢查人數、師生問好等,使學生進入上課狀態。

2向學生宣佈本課教學內容、目標和要求

激發動機階段包括:

1學生熱身,進入運動狀態,防止運動損傷出現。

2(新內容的輔助練習)進一步熱身,激發學習興趣,活躍課堂氣氛,為新技能的學習奠定基礎。

技能學習階段:

1學生觀看教學錄像,瞭解__ 的基本知識,教師提出觀看目標,學生討論__ 技術動作,形成模糊概念。

2教師利用掛圖向學生講解示範動作,學生模仿教師動作。講解時注意重點和難點,示範時注意分解動作和示範速度,以側面示範為主,正面示範為輔,使學生看的更清楚。

3徒手練習,使學生初步體驗動作和初步形成動作。

4分組練習,教師指導、觀察學生練習,發現錯誤並糾正錯誤,通過提問,瞭解學生練習感受。使學生基本形成動作。

5.遊戲或比賽,瞭解學生掌握動作情況。

總結整理階段:

1在音樂的伴奏下,教師指導學生做放鬆操,使學生身心。

2教師總結學習情況,回收器材,宣佈下課。

第八:根據教學內容和教學需要,本課需要場地為————

需要器材為———

第九:本課的練習密度為35%,學生平均心率為140/分鐘。

第十:本課遵循客觀事物認識規律和動作技能形成規律,課堂教學合理,氣氛活躍,能完成教學目標。

五年級數學説課稿 篇7

一、 説教材

1、教學內容:北師大版數學五年級下冊《數學與購物》中的第2課時內容。

2、教材簡析:

本節課是在學生學習和掌握了“解決分數乘法問題”、“購物搭配” 、“估計費用”和“折扣”等知識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通過前面的學習,學生已經具備了一定的基礎能力。在這樣的基礎上再學習《購物策略》,我設定了如下的教學目標。

3、教學目標:

(1)、根據實際需要,對常見的幾種優惠策略加以分析和比較。

(2)、體會解決問題的基本過程和方法,提高分析、比較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3)、體會生活中處處有數學。

4、教學重難點:引導學生研究與討論,根據實際需要,選擇恰當的購物策略。

二、教法與學法

新課程非常強調數學與生活的聯繫,培養學生用一雙數學的眼睛觀察生活,能用數學的知識解決問題,這也是我們教學堅持不懈努力的方向。

本節課的教學中,給學生提供了大量主動參與數學活動的機會,創設學生平時比較常見的買飲料、酸奶等情境,有意識地為學生創設了良好的數學交流活動情景並幫助他們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過程中綜合利用數學知識來分析不同情況下各個商店的優惠策略,主動選擇對自己最有利的策略來解決問題。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始終處於興奮、愉悦、渴求的心理狀態,注重學生的情感與態度,知識與技能的形成和發展。課堂中,讓學生在自主探索中學會觀察、分析,學會應用,使每個學生都有表現的機會和獲得成功的體驗,始終以一種愉悦的心情去學習。在動態生成中讓學生感受到數學來源於生活又應用於生活,在解決問題中對學生進行拓展引導,鼓勵學生用不同的方法解決問題,激勵學生的發散思維,並引導學生在多種方法中進行選擇,這是一種決策意識。

三、教學設計

(一)、創設情境,引入新課。

1、六一兒童節馬上就要到了,同學們有沒有想舉行一些活動來慶祝呀?在舉行慶祝活動時肯定需要一些糖果和飲料,今年超市舉行了很多的優惠活動,連老師都看花了眼,不知哪家便宜,大家願不願來幫老師解決這個問題。這節課就來研究怎樣買飲料的數學問題。板書揭示課題:購物策略。

[設計意圖:抓住學生喜愛的六一兒童節,為學生創設輕鬆的學習氛圍,巧妙地引入課題。]

(二)、師生互動,探究購物策略。

1、買果粒橙

(1)出示情境圖

師:同學們看這是我們平常最喜歡喝的果粒橙,你能讀懂什麼?

(2)買1小瓶

a、那我們就一起走進福州的三大購物超市(課件),看看聰明的商家是怎樣開展推銷飲料的活動。從情境圖中你讀懂了什麼?

學生可能這樣想:

永輝超市買1大瓶送1小瓶,也就是説,只要買一大瓶就免費送一小瓶。買小瓶沒有優惠。

好又多一律九折,我舉個例子説:10元錢的飲料打九折後是9元。

曙光超市30元以上打八折,就是説不滿30元不優惠。

b、商家為了擴大自己的銷售量真是絞盡腦汁,我們一起去買飲料吧!先買1小瓶,怎樣買合算呢?

學生思考後回答

(3)再買1大瓶1小瓶怎麼買合算?

學生可能這樣想:我去永輝超市買,我想永輝超市買一大瓶送一小瓶,只花10元。在沃爾瑪超市不滿30元不便宜,在好又多打九折,花10.8元。

(4)買3大瓶3小瓶

a、看來我們買東西時還真得動動腦筋,仔細分辨,才能買到比較合算的飲料。那麼淘氣也有問題,你能幫他解決嗎?他想買3大瓶3小瓶飲料,能幫他解決去哪家買比較合算嗎?

學生通過計算知道

b、你用的是計算的方法,誰還有不同的方法?

學生可能這樣想:比較折扣多少的方法解決問題

c、如果你是消費者,根據自己的需要,你準備去哪家買?

學生根據自己以往的生活經歷提出情境解決問題……

師:同學們都是聰明的消費者。

(5)為每人準備約200ML飲料

六一就要到了,老師想為我們班同學每人準備約200ML,去哪個超市買比較合算?我們班有多少名同學?(35人)我們一共約需要多少飲料?(200×35=7000 ML)這7000 ML飲料我們到哪個超市買比較合算呢?請以小組為單位解決吧!

學生討論,先在小組交流,在全班交流

師:同學們真聰明,想出這麼多種購買方案,最後我們一致認為去沃爾瑪超市買5大瓶和5小瓶(10×5+2×5)×0.8=48元比較合算。

(6)總結購物策略

師:我們剛才一起經歷瞭如何買更合算的飲料這樣的活動,你有哪些體驗或感受想對大家説?(教師總結購買飲料30元以下去永輝或好又多超市,30元以上去沃爾瑪超市買比較合算。)

[設計意圖:在學生熟悉的情境中,通過組織學生對以上題目討論與交流,逐步啟發學生如何根據具體情況,選擇恰當的購物策略,發展學生的發散思維,提高學生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2、購買酸奶

(1)出示酸奶情境圖

師:大家愛喝酸奶嗎?老師在超市中還發現這樣同一品牌的酸牛奶。請看——(課件出示)你獲得了哪些信息?

師:如果你自己喝的話你會選擇哪種?如果再為你的家人帶點,你會選擇哪種?(學生自由説想法。)

(2)解決買1升,1.5升酸奶分別有幾種買法的問題。

師:要買1升有幾種買法?你知道1升有多少嗎?

生:有三種:1大盒,2中盒,5小盒。

師:大家同意嗎?要買1.5升,有幾種買法?

生:也是三種。

(3)小組合作解決怎樣買2.4升酸奶合算的問題:

師:淘氣要買2.4升酸奶怎麼買合算呢?

①學生小組合作交流並作好記錄

大盒

中盒

小盒

買2.4升酸奶所需錢數

1000ML/9.7元

500ML/5元

200ML/2.6元

②學生分組彙報,投影展示不同買法。

③引導思考:還有沒有更便宜的買法?

(4)總結策略

師:同學們説得都有道理,就按你們喜歡的方法買吧!你建議別人怎樣買同一包裝不同容量的酸奶?(在滿足所需酸奶的前提下,同一食品,大包裝要比小包裝便宜。)

[設計意圖:通過這樣一個學生平時常見的情境,引導學生交流最省錢的購買方法,在小組合作解決問題時,通過填表格,啟發學生有序思考,滲透解決問題的好方法,培養學生的決策意識。]

(三)、機動練習。

師:生活中還有很多打折讓利的現象:你能利用這節課所學的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嗎?

我要買一件上衣260元,現在有4家折扣店銷售,A店:8折銷售;B店:滿100元減30元;C店:滿100元返30元購物券。我去哪家店買合適?

[設計意圖:密切聯繫學生生活實際,拓展購物中打折、讓利現象,引導學生進一步體會到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繫。]

(四)、全課小結:

師:今天我們學習了購物中的數學問題,你覺得對你有什麼啟示呢?

生:總結

師:在購物中有許多和我們息息相關的數學問題,相信同學們今後更能聰明、理智的購物。老師最後祝願同學們六一兒童節快樂!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yuwenzhishi/shuokegao/o87jmo.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