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語文知識 >説課稿 >

説課稿模板5篇

説課稿模板5篇

作為一名為他人授業解惑的教育工作者,時常需要用到説課稿,説課稿有助於提高教師的語言表達能力。那麼寫説課稿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説課稿5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説課稿模板5篇

説課稿 篇1

一、 説教材

(一)説教材內容及特點:

《桃樹下的小白兔》選自山東省教材大班下學期在《桃花朵朵》次主題二中的一個活動。前蘇聯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説過;“自然界裏有許多美好的事物,如果不事先指給孩子看,講給孩子聽,他們自己是不會留意的。’故事《桃樹下的小白兔》以桃花為主題,講述了一個美麗春天的童話故事,表現了生機盎然的大自然以及春天裏的人,事物間和諧友好的情感。在故事中,生動形象的意境,優美的語言,吧孩子們帶入瞭如詩如畫的大自然中,賦予了他們想象,美麗的深淵。四季如春,生活經驗與故事的意境完美的結合在了一起,激發他們主動講故事,表達與體驗美的情緒與情感。

(二)幼兒情況分析

選用《桃樹下的小白兔》作為大班語言活動素材是因為:由故事引出綜合性活動,包含了大班年齡段孩子最重要的情感教育——分享教育。欣賞故事,理解故事,重點引導幼兒積極動腦筋,知道小花瓣對於不同大小的動物有不同的用途,最後是遷移經驗,激發幼兒的想象力,想象花瓣還可以當什麼?知道分享的重要性,讓幼兒通過自己感受來理解小兔子關心別人,和別人一起分享帶來的快樂,從而給他們一個隱性的情感教育,在不知不覺中體會。《綱要》中指出,鼓勵幼兒大膽,清楚地表達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嘗試説明,描述簡單的事物或過程,發展語言表達能力和思維能力。選取這個活動正是為了孩子提供了一次這樣的機會。

結合以上要求,我擬定了以下目標:

1、萌發幼兒對童話故事的興趣,激發幼兒關心別人的情感。

2、發展幼兒大膽想象及表達的能力。

3、幫助幼兒理解故事,能有順序的看圖書,並嘗試表達自己所看書的內容。

活動重點:理解故事內容,體驗關心別人,與人分享帶來的快樂。

活動難點:幼兒能有順序的看書,嘗試表達自己所看圖書的內容。

活動準備:(1)背景音樂,故事錄音磁帶。

(2)與故事內容配套的課件,幼兒用書。

二、説教法

《綱要》指出:“引導幼兒接觸優秀的兒童文學作品,使之感受語言的優美,通過多種活動幫助幼兒加深對作品的理解.”本活動我主要採用的教育法有:

1、討論法:討論交流是我們進行的也是孩子最喜歡的一個環節,活動開始時,先請孩子看幼兒用書,初步理解故事內容,然後請幼兒相互結伴説説自己想到的故事,充分發揮幼兒的想象力和創造力。

2、演示法:在這一過程中,現代教學輔助手段的運用,發揮了傳統教學手段不可替代的功能,使理解和認識更透徹,通過製作多媒體動畫“桃樹下的小白兔”,讓幼兒充分感受到了故事的意境美,加深了對故事的理解。此外,我還適時採用了賞識激勵法對活動加以整合,達到了藝術性、社會性、愉悦性的和諧統一。

三、説學法

著名特級教師丁漪説過:“課的第一錘要敲在學生的心靈上,激發起他們思維的火花,或像磁石一樣把學生牢牢地吸引住。”所以,在課的第一環節,首先給幼兒創設了一個身臨其境的氛圍,充分發揮幼兒的想象力和創造力。還通過這樣一個環節,不僅給幼兒提供了異想天開的空間,還初步培養了幼兒積極動腦的良好的學習態度以及謙讓、友好等美好情感。在第二個環節,通過提問:小兔把花瓣給了哪些朋友?小動物們把花瓣當成了什麼?幫助幼兒理解故事內容及童話中的想象手法。活動的最後,請幼兒評價:小兔子為什麼把小花瓣給了朋友們?你認為這樣做怎麼樣?引導幼兒知道關心別人,保證了教學目標的全部實現。

四、説教學程序

(一)創設意境,鼓勵幼兒大膽想象表達

《綱要》中提出:創造一個自由,寬鬆的語言交往環境,支持、鼓勵、吸引幼兒與教師、同伴交談,體驗語言交流的樂趣。在活動的第一個環節,在優美的背景音樂中,讓孩子們分組交流四幅圖片,完整的討論,過程包括了提出一個簡單的問題,如:這些圖上有什麼?你覺得説了一件什麼事?讓幼兒相互討論,回答該問題並向他人介紹自己的想法,這裏,我特別強調“你覺得”,是為了打消幼兒的顧慮,鼓勵幼兒大膽表達自己的見解,討論交流是孩子最喜歡的一個環節,因為在這一個環節中他們可以無拘無束的講述自己的想法,説明自己對問題的見 解,反駁他人的觀點,提出自己新的想法。(從而實現了目標3)

(二)觀賞故事

這一環節是請幼兒欣賞我自己錄製的配樂童話故事“桃樹下的小白兔”,優美的音樂能渲染出童話優美的意境,在欣賞前,我請幼兒注意聽一下老師講的故事和自己的故事是不是一樣(1)滾來一個雪球,真的是雪球嗎?為什麼把小白兔看成了雪球?(引導幼兒體會比喻的手法)幼兒能説出“白兔”和“雪球”之間的相似之處,理解比喻句的意思。(2)通過提問:小白兔把花瓣給了哪些朋友?小動物們把桃花瓣當成了什麼?幫助幼兒理解故事內容及童話中的想象手法。教學中的提問,給幼兒提供了表現的機會,幼兒在回答中理解並學習運用重點詞語。

(三)教師利用故事圖片,幼兒第二遍傾聽故事

教師生動的講述,配以色彩鮮明的圖片,把幼兒帶入童話的優美意境中,視覺、聽覺的結合,有助於幼兒理解故事內容,學説優美的句子,感受故事優美的語言和優美的意境。這種方式可以幫助幼兒理解故事內容和吸引幼兒的注意,避免幼兒因為故事太長而走神,欣賞完以後,我提出問題,小動物們還會把它當成什麼?鼓勵幼兒大膽想象,提問:要是給他們換一下,老山羊把花瓣當成小船,螞蟻把桃花瓣當書籤,行不行呢?為什麼?(讓孩子充分發揮想象,同時要考慮到物體的相對大小)

(四)幼兒評價

通過提問:小白兔為什麼把桃花瓣給了朋友們?你認為這樣做怎麼樣?並讓幼兒説一説:如果你也像小白兔一樣擁有這些花瓣,你會把它送給誰呢?引導幼兒知道關心別人。

(五)活動延伸

我改變以往教師小結滲透德育這種蒼白無力的説法,播放音樂,讓幼兒在優美的意境中,充分發揮想象:如果自己受到花瓣你會把它當成什麼呢?用紙畫下來,送給你的朋友。昇華主題,讓幼兒體驗關心別人帶來的快樂。

説課稿 篇2

一、説教材

《能辨顏色的手》是講貨主欺騙盲人,盲人揭穿騙局的過程,通過盲人那雙能辨顏色的手讚揚盲人的智慧,批評貨主的欺騙行為。故事藴含着物理學方面的知識:物體吸收輻射熱的能力與物體的顏色深淺有關。故事中,盲人實際上是通過太陽照射下罐子的不同温度而辨出罐子的黑白顏色。

課文情節生動、人物角色鮮明、可讀性較強,故事內容能抓住學生的心。

二、説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讀好角色的對話。

2、理解課文內容,懂得盲人如何知道貨主欺騙自己的道理。

3、能抓住課文主要內容,並通過人物的神態、語言、動作描寫,體會人物的品質。

三、説教學

1、讀。老師提出問題,學生在文中找出對應的語句讀。

2、悟。在研讀重點內容時通過指讀、分角色讀、齊讀、演讀等多種形式,讓學生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自我感悟,在讀中形成語感,在讀中陶冶情操,在讀中積累語言。

3、想。如果你在現場,你會怎麼想?怎麼説?圍觀的路人會議論些什麼?“想”既利於學生在頭腦中再現故事情節,又拓展了學生的思維,培養了學生的想象能力。

4、議。盲人是如何用手辨出罐子黑白的?讓學生能夠充分發展自己的見解,允許有不同意見。“議”這一環節的設計,充分發揮了學生的主體地位,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讓學生在老師搭設的學習舞台上發揮、表演。

5、再讀。在學生深入體會感受後,把自己體會到的朗讀出來。使學生在讀中欣賞品味,既激發了學生讀書的慾望,提高品味詞句的能力,又再一次感受盲人的智慧。

6、演。分角色表演故事,加深對課文的理解。

説課稿 篇3

説教學分析:

1、説教學內容:一年級上冊第64、65頁,練習九1---3題,《10的認識》。

2、説教材位置:10的認識的編排是:先顯示一幅主體圖供學生數數並抽象出數10,再認識10、10以內數的順序、比較相鄰兩個數的大小,最後學習10的組成和寫數。由於我們採用的計數法是十進制計數法,滿十要向前一位進1,因此10的組成十分重要,它是今後學習20以內進位加法和進一步認識100以內、萬以內以及多位數的基礎,本節課內容是本單元教材的重點內容之一,在整個小學數學教學中佔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本課重點是全面掌握10的組成,依據教材的編排意圖和學生認知規律,我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考慮和設計本節課:

(1)聯繫學生的認知規律,創設問題情景,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課本是知識的載體,使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的中介物,它對教學起着指導作用。教材是外在的,教師只有把教材加工成學生可以感受到的,學生的學習過程才變得生動有味。因此,我在教材提供素材的基礎上,從學生的實際出發,擴大了教材的範圍,設計生動有趣、直觀形象的數學活動,如:猜一猜、講0和9的故事、做拍手遊戲、找朋友、貼人、用展台進行直觀演示等,讓學生在生動具體的情景中認識10,建立初步的數感。

(2)以自主、合作、探索的學習方式,最大限度地提高學生主動參於學習的程度。

學生不是一張白紙,即使一年級的學生也有一定的數學經驗和知識的積累,特別是10的認識這一內容,大多數學生在幼兒園或在家裏已接觸過。因此,我在教學中,不是讓學生被動汲取、模仿、記憶和反覆練習,而是創設了動手時間、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學習環境,體現知識形成過程,體現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意識和能力。如:小組合作擺小棒、貼人遊戲等。

(3)引導學生感受到數10與實際生活的密切聯繫。

“數學知識來源於生活,又服務於生活。”學習完用10根小棒擺一個圖形後, 問學生:我們的身邊或我們生活中與10有關的奇妙的事很多,你能用動作或一句話表示出來嗎?教完10的認識後,我安排了一個“課中操 十個手指”活動,一來讓孩子們休息一下,二是讓孩子們感受數的意義,體會數的作用,建立數感。

總而言之,本節課我以“學生的發展為本”精心設計。在這樣的教學環境中,學生不僅學到了知識,其動手能力、交流合作技巧也得到發展

3、説學生實際:

一年級的學生在學前教育時,就初步認識了數字1--10,所以本節課的內容對於他們來説也並不陌生。但是,由於我校地處民族大街一帶,家庭來源複雜,家長的素質不是很高,大多數孩子沒有經過正規學前教育,學習習慣比較差。開學一個月來,有3、4個學生在各方面很優秀,特別是學習方面。有3位學生很特別,汪洋本人還算努力,但家長沒文化,一個字也不識,每次佈置的大本和卷子作業都不完成;李永妍,開學學一個月了,連上課聽講都不會,更別説學習了;翟文傑是個特殊的孩子,雖然上過學前班,和沒上的一樣,上課很隨便,説話也不清楚…

4、説設計理念: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數學知識的教學是建立在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上,要把數學知識與學生的日常生活實際聯繫起來,學生的學習過程是一個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過程。本節課的教學設計,本着充分體現了《課標》的精神,從導入到實踐活動整個環節都與學生的日常生活聯繫在一起。而且根據一年級學生好奇、好玩、好動的天性,在學生學習的過程中讓學生觀察、動手、比較等一系列的活動,創設和諧的學習氛圍,拉近學生與數學的距離,使學生的思維可以得到盡情的跳躍,個性得到盡情的張揚,逐漸感受到數學學科的趣味性、生活性和挑戰性,達到教學的目的。

説教學目標:

1. 知識目標:引導學生認識、感受10的過程、初步建立數感;全面認識和掌握10的數數;認、讀數10;比較大小和組成以及10的寫法。

2. 能力目標:通過分一分、看一看,提高學生觀察能力和動手操作的能力;增強小組合作交流意識。

3. 德育目標:讓學生體會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學會用學到的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説教學重點:全面掌握10的組成。

説教學難點:引導學生根據各種活動的內容和情景,提出問題並利用所學的知識解決問題。

説教學準備:實物投影、計數器、尺子。

説學具準備:小棒、數字卡片

説課稿 篇4

各位評委老師上午好!

今天我説課的題目是《方程的意義》

《方程的意義》是人教版小學數學五年級上冊教材53-54頁的內容,下面我從説教材、説學情、説教法學法、説教學流程、説板書設計幾個方面對本課的教學進行一下闡述:

一、説教材:

教材分析:方程在小學乃至初中整個學習過程中,都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方程的意義》這一節內容是學習其他方程知識的基礎。本課只要求學生初步理解方程的意義,知道什麼是方程,能判別一個式子是不是方程。整個教學過程先通過天平演示引出等式和含有未知數的等式,然後對一些不同的式子通過觀察、比較、分析對其進行分類,最後歸納、概括出方程的意義,培養了學生分析、比較、歸納、概括、創新等能力,為以後學習解方程和列方程解答應用題打下良好的基礎。

學情分析:

五年級的學生生動活潑、富有好勝心理,並且大部分學生已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能在課堂上大膽地表達自己的見解。因此,在這節課中我設計了多種活動,大膽地放手讓學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從而使學生輕鬆學到知識。

根據這一部分教學內容在教材中的地位與作用,結合教材以及學生的年齡特點,我制定以下教學目標:

⒈ 知識與技能目標:理解並掌握方程的意義,弄清方程與等式之間的關係。

⒉ 過程與方法目標:(1)在觀察、分析、操作、討論中探究學習;(2)、讓學生構建概念數學觀念,並解決實際問題。

⒊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1)、學生在寬鬆的氛圍中學有所得,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2)、體會知識探索過程中合作交流的樂趣。

教學重點:建立方程的概念。 教學難點:正確區分等式與方程的含義,理解等式與方程的關係。

二、説教法:

教法:這節課,我主要採用“直觀教學法”、“演示操作法”、“觀察法”等教學方法,為學生創設一個寬鬆的數學學習環境,使得他們能夠積極自主的、充滿自信的學習數學,平等交流各自對數學的理解,並通過互相合作共同解決所面臨的問題。我設計瞭如下三個方面的教學手段:1、利用多媒體課件進行直觀的操作和演示,讓每位學生在觀察和動手操作的過程中理解和歸結出結論。2、恰當運用現代教學手段,突出重點突破難點,努力促進本節課教學目標的實充分利用身邊事物。3、創設情境,激發興趣,讓學生能在輕鬆愉快有趣的氛圍中理解掌握知識。

三、説學法:

學法:為了使學生獲取《方程的意義.這部分的知識,在課堂教學中,我注重學生學習知識的過程,給學生充分的時間和空間進行觀察和思考,在特定的數學活動中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增強學生學習知識的信心。讓學生動眼觀察,動手操作,動腦思考,動口表達,真正理解和掌握方程最基本的知識,培養學生探索、比較、概括和應用的能力。用比賽的方式激發學生的積極性,增強自信心。

四、説教學準備:

教師準備:實物天平,自制的多媒體課件,方程貼卡。

五、説教學流程:

為了突出教學重點、突破教學難點,達到已定的教學目標,我安排了以下四個教學環節,即:

創設情境,生成問題——探索交流,解決問題——鞏固運用,內化提高——回顧整理,反思提升。

每個環節的具體教學設計如下:

第一環節:創設情境,生成問題。

謎語導入,(古怪老頭,肩上挑擔,為人正直,偏心不幹 ——打一實驗用品)引出天平這個公正的大法官,使得學生對天平感興趣,從而請學生説説對天平的瞭解,接着視頻介紹天平的原理。

認識天平

(1)介紹天平

(2)提問:天平有什麼作用?

(3)學生積極回答,教師充分肯定學生的想法。(評價學生)

(4)教師總結並引入新課:天平可以用來量取物體的重量。今天這節課我們就利用這個天平進行演示來研究一下相關的數學問題。

第二環節:探索交流,解決問題。

本環節我設計了以下幾個教學活動。

活動一:

1、創設情境,抽象數學算式

情境1:(多媒體演示)天平左邊的托盤上盛放2個50克的砝碼,右邊的托盤上盛放1個100克的砝碼。

(1)教師演示課件,提問:①你觀察到天平發生了什麼變化?

②你能用一個數學算式表示一下這個現象嗎?

(2)學生回答問題,並列式:50+50=100(教師板書)

(3)教師小結:當天平左右兩邊的物體同樣重時,天平是平衡的。因此,像50+50=100這個算式,左右兩邊數值相等,我們把這樣的算式稱為等式。

(4)左邊拿走1個50克的砝碼,換一個物體,重y克,可能出現幾種情況?

生:天平右邊重

師:你能用一個數學算式表示一下這個現象嗎?

生:50+y﹥100(教師板書)

生:天平左邊重。

師:你能用一個數學算式表示一下這個現象嗎?

生:50+y<100(教師板書)

生:天平平衡。 師:你能用一個數學算式表示一下這個現象嗎?

生:50+y=100(教師板書)

情境2:(多媒體演示)演示出天平左右盤分別放一個空杯子和一個100克的琺碼,使學生觀察到在天平平衡,即空杯子的重量和琺瑪的重量是相等的,空杯子的重量=100克。繼續演示,在杯中倒滿水,天平傾斜,説明不平衡,得到100+x>100的不等式。(板書:100+x>100)

再在右端增加150g琺碼,又得到100+x=250的等式。(板書: 100+x=250)

情景3:天平左邊放一個球,右邊方一個50克的砝碼,根據不平衡狀態得到y<50的不等式。(板書:y<50)接着在左邊增加一個同樣大的球,天平平衡了,得到y+y=50或2y=50的等式。 (板書:y+y=50或2y=50)

(以上的板書都做成貼片形,可隨時移動位置,方便下一環節進行分類。)

活動二:

引導分類,概括方程的意義

在得出這麼多的等式和算式後,同學們能將它們進行分類嗎?

1、請學生以4人為小組討論交流,並交流分類的標準。

2、請學生在黑板演示,發表觀點。(會出現的分類情況)

①按“是否是等式”進行分類

②按“是否含有未知數”進行分類

③按方程,等式不等式分來

(老師及時評價學生的表現 鼓勵表揚)

本節課我選用第三種分類方式,因為這種分類很細緻,而且通過這種分類我們能夠認識一種新的數學名詞---方程

請同學們繼續觀察這些已經被分好的式子,你能看出它們有什麼特徵嗎?

學生在發言的過程中逐步引出課題《方程的意義》,繼續概括出方程的定義:含有未知數的等式叫做方程(板書)。在此基礎上,再次讓學生觀察,討論與交流,得出方程兩個要素:一必須含有未知數(未知數不一定用X表示,未知數不一定只有一個)、二必須是等式(也就要有“=”)。

今天我們又學習了一個新知識,那麼你掌握它的相關知識了嗎?接下來我們就一起來驗證一下吧!

第三環節:鞏固運用,內化提高。

練習題組設計如下:

(一)方程意義的鞏固

(1)多紅旗比賽,下面哪些算式是方程?哪些不是?為什麼?

①35+65=100 ②x-14>72 ⑦x+y=p ⑧3a=9

③y+24 ④47=5x+32 ⑨⑩0.2+x>1.3

⑤28<16+14⑥6(a+2)=42 ⑩20-y<x11、 X=0

(2)教師提問:通過這道練習,同學們對方程有了哪些更進一步的認識?

(3)教師充分肯定學生的想法並引導學生總結:

①未知數可以在等式的任意一邊,甚至是兩邊都有。

②任何字母都可以當作未知數??

(二)突破難點,探索“方程與等式“的關係

判斷正誤並説明原因。

方程一定是等式。( )

等式一定也是方程。( )

幾何關係圖:

展示學生結論:方程是等式的一部分,等式中含有方程。

(三)根據文字列方程 請一位學生説出他的年齡,老師比他大15歲,你知道老師今年多少歲嗎?

(四)根據情景列方程

1、你有辦法使天平平衡嗎?

2、你能列出方程嗎?

第四環節:回顧整理,反思提升。

這一環節,我利用課件展示以下幾個問題:

? 今天你學會了什麼?? 你有什麼收穫?

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每位學生充分發言,交流學習所得。

在評價方面:先讓學生自評,接着讓學生互評,最後教師表揚全班學生,以增強學生的自信心和榮譽感,讓學生再次體會成功的喜悦。使他們更加熱愛數學。

八、説板書設計:

科學的板書設計往往對學生全面理解學習內容,提高學習效率,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本課的板書設計包括:

方程的意義

50+y=100 50+50=100 50+y﹥100

100+x=25050+y<100

y+y=50或2y=50 100+x>100

方程 等式 非等式

含有未知數的等式叫做方程

這樣的板書設計既條理清楚、簡單明瞭、一目瞭然;同時又突出了本課的教學重點,對學生的學習起到幫助作用。

以上是我對《方程的意義》這部分知識的分析與教學設計。由於時間短促,有很多不當之處,希望各位評委老師多加批評指正,我的説課到此結束。謝謝大家!

説課稿 篇5

* 教材解讀

首先是教材解讀:

《井上的樂趣》是我國著名版畫家郝力羣先生回憶童年生活所寫的一篇散文,收錄在《我的樂園》一書中。作者有條有理地寫了一個清涼的小天地——水井,給我們展示了一幅生機勃勃的大自然的畫面。條理清晰,語言質樸純真,充溢着作者對快樂童年生活的美好回憶,令人讀來不禁想要一同嬉戲這塊快樂的小天地。

* 教學目標

根據語文課程標準和教材特點,結合學生的年齡特徵,我確立瞭如下的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學會本課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3、憑藉具體的語言文字,學習抓住事物的特點,詳略結合等寫作方法。

4、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方法學習,在探究中品讀古井帶給作者的樂趣、體會作者懷念美好童年及對故鄉真誠的愛。

第四點教學目標正是本課的教學重難點。

* 説教法、學法

在這堂課中,由課題入手,直接揭題導入,從而明確的主要內容,而後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探究性,緊扣關鍵字詞句,對文本進行富有個性化的閲讀,期間再付之相關的説話訓練、句式訓練等,讓學生在輕鬆愉悦的氛圍中讀懂文意,體會文境。

* 説教學過程

一 揭題導入,檢查預習。

語文的學習是以課文文本為載體,能正確掌握字詞、朗讀等是學好一篇課文的基礎,而經過較為系統的練習,學生已掌握了一定的自學方法,因此第一環節主要是揭題導入新課,並着(zhu)重檢查學生課前的預習情況。

1揭題導入

配樂出示相關圖片,教師描述情景:這是一個古老的水井,在它的周圍生長着許多有趣的植物,不時還有可愛的小蜜蜂、小鳥等動物來這裏做客呢!這兒也是作者力羣先生小時特別喜歡的地方,為他的童年帶來了無窮的樂趣,今天我們就一起走近這口古井,感悟它的獨特樂趣。教師相機板書課題:請學生齊讀。

接着是檢查預習環節。

2 檢查預習

主要通過學生自主彙報,互相提醒的形式來檢查預習情況。

重點關注字音:平翹舌音:桑葚 翹舌音:做巢 輕聲字:薄荷 後鼻音:耕地

易錯字音:懸崖 碾爛(nian) 哺餵(bu) 灌木 石臼(iu)

易錯字形:巢 螺 臼 (運用形象記憶法記憶)

在讀準字音的基礎上,請學生朗讀自己喜歡的段落。

二 以“趣”字為抓手,引領學生研讀文本。

版塊一 走入文本,靜思默想,感受“趣”。

本篇題目表述清晰,重點突出,因此我選擇把文題作為教學的突破口,以貫穿起全文的教學。首先引導學生明確此處的“井”是指作者童年時代家鄉的一口老水井,接着請學生通過查字典理解“樂趣”的詞義,即“使人感到快樂的情趣。”那麼家鄉的這口井究竟給作者帶了什麼樂趣,讓作者的童年如此快樂呢?引導學生以這個大問題為線索去通讀全文,尋找答案。

新課程標準積極提倡採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這種學習方式能夠在寬鬆的氛圍中實現資源的互補,使得學生的主體地方得以發揮。另外本篇課文條理清晰,層次分明,很適合學生自學。基於以上兩點思考,我主要採用了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來組織學生研讀文本。

此次小組合作要求主要有:

1 默讀課文,思考水井的哪些事物給作者帶來了樂趣?“趣”在哪裏?

2 圈畫出關鍵詞句,學習以寫關鍵詞的方式進行批註。

3 小組長組織組員交流,要求每個組員都要發言。

4 小組選派一名代表進行彙報。

我深知這一環節對於整堂課的重要性,因此我會給予學生足夠的思考、交流時間。

版塊二 結合文本,暢所欲言,傾吐“趣”。

陶行知先生曾倡導過“六大解放”,而其核心是解放學生的.大腦,這就要求我們在教學過程中充分尊重學生的獨特體驗。因此在讓學生靜思默想後,我將組織學生來交流自己的感受,在交流的過程中做到最大限度地尊重學生的主體感受。

結合文本內容及學生年段特點,對於交流環節我進行了以下的預設。

1 “趣”在生機勃勃的植物。

第三至五自然段向讀者描述了一幅生機勃勃的植物圖,這種趣味是顯而易見的,學生較易能找到,

另外在學生彙報時重點引導學生抓住植物的特點來講述,並學習作者這種準確的表述方法。

如甜杏是桔黃色的,紫桑葚是水汪汪的,薄荷草則是清香的,水井邊還會有什麼樣的植物呢?你能想一想,説一説嗎,引導學生抓住植物特點來進行言語實踐,在學生多樣的回答中也就理解了此處“……”的作用。此時可相機進行寫法小結,並副板書:抓特點來寫

再讓學生找找看作者詳寫了哪些植物呢?(有荊條、薄荷和酸棗樹)它們都有什麼特點?描寫荊條一句,作者採用了擬人的修辭手法,把蜜蜂的嗡嗡叫説成是在哼着小曲子,此處可以進行仿寫練習,讓學生在實際練習中體會擬人句的用法及作用,感悟作者語言的生動。薄荷重在感受其清涼。而描寫酸棗樹的語段則重在啟發學生想象一羣小孩子撿紅酸棗吃的快樂情景,並用自己的語言描述一番,進行讀説結合的言語實踐訓練。

水井邊的植物只有這些嗎?當然不是,其實有甜杏、紫桑葚、薄荷、灌木等七種植物呢,讓學生感悟水井邊植物之多,這麼多的植物作者卻只選了幾個最有代表性的來寫,使得重點更突出,指明在寫作時,學生也可以學習這種詳略結合的寫法,並副板書,進行寫法歸納。這一部分帶領學生感悟植物多與特色各異,體會這生機勃勃的植物們給作者帶來的不同的樂趣。

2 “趣”在活潑可愛的小動物。

古井邊不僅植物眾多,有趣的動物也不少呢。相信學生一定能找到這些有趣的小動物們的。叫作“倒”(第四聲)的小動物學生可能並不清楚,教師可以補充相關圖片資料,告訴學生這種小動物其實就是蟻獅,形狀像沙和尚的頭,有一對大顎,因為平常總是倒退着走,所以被稱作“倒”因其會在沙地上一面旋轉一面向下鑽,看起來就像在耕地一樣。這麼奇特的行走方式相信學生一定會覺得很有趣的。再如那“撲通撲通”跳進井裏的青蛙,“尾巴一翹一翹”的黃鸝,“在井上飛翔”的小蝴蝶……(ppt標註 體會省略號用法)總之小動物部分並不難懂,而且小動物的動作十分有趣,因此這一部分重在啟發學生想象小動物的動作,做一做動作,通過有感情的朗讀來感悟小動物的活潑可愛,體會這份無邊的樂趣。

3“趣”在獨具特色的地形。

出示“我們的井,可不是一般的井,地形好極了,它在一個懸崖下。”一句,這種地形好在哪裏呢?原來這裏的“崖壁是凹進去的”“井的左右是高高的石壁”。這時老師可以相機進行板畫古井的地形,幫助學生理解這獨特的地形究竟是什麼樣的,從而讀懂這奇特的地形所形成的有趣之處,那就是作者所言的“下起雨來也下不到井裏”。“人家的井都是從井底往上冒,而我們的井卻是一股泉水從石壁的一條裂縫往下流。”在學生交流到泉水時,引導其感悟“叮咚叮咚”這一象聲詞的使用之形象,進行運用象聲詞的口語練説,並相機播放泉水叮咚作響的音樂,配以清泉細流,綠意盎然的圖片,引發學生感悟這天然泉水之清、之涼、之多。

4 “趣”在自由無拘的玩耍。

古井邊豐茂的植物、可愛的動物、獨特的地形為童年時代的作者提供了天然的玩耍空間,而這種自由無拘的玩耍自然讓孩提時的作者感到樂趣無窮。那還等什麼?趕緊去看看小時候的作者都玩什麼了?原來他們用小手摸出小螺或者小蝦,可惜卻從未摸到小魚。這裏可以播放相關圖片感受捕捉的樂趣。對於為曾摸到小魚的遺憾可以通過引導學生關注標點符號來體會,“多麼希望井裏能夠出現小魚呵!”這裏用了一個感歎號,作者該是多麼的期盼啊!為什麼如此期待呢?一個破折號向我們解釋説明了原因:原來孩子們只在圖畫上看到那種小魚,而自己卻從未摸到過他們,一個省略號將孩子們滿心期待卻又落空的遺憾表現的淋漓盡致。然後請孩子試着用這樣的語氣來讀一讀,在讀中體會標點符號在表情達意上的重要作用。(此時,副板書關注標點)

版塊三 透過文本,觸摸人物,昇華“趣”。

文本字裏行間都透露出“趣”字,更多的是停留在感知層面。對於文字內隱的“趣”往往會忽視,因此在讓學生交流完自己的閲讀體會後,我會補充適當的作者背景資料,明白作者寫成此集子時已是七十多歲高齡了,並一生以自己出生於靈石,身為靈石人而感到自豪……這樣,這個“趣”字字不僅僅代表着有趣,也藴含着作者對美好童年生活的回憶和對家鄉真誠的愛了。

在這三個大版塊的教學中,我還會在學生交流的過程中相機組織不同形式的朗讀,以讀促悟,以讀促講。另外我不僅引導學生理解的文字,更通過多種形式進行了言語實踐的訓練。《小學語文課程與教學論》中指出“在語文閲讀中,文本語言具有雙重身份。一方面它仍然是信息的載體,認識的工具,學生必須以它為憑藉,披文得意、入情悟理,學習思想,接受薰陶;另一方面,它又是認識、學習的對象,閲讀時不僅要接受信息,更要認識掌握載體本身。”這裏説的載體便是語言文字,因此在教學中我還關注了引導學生品味、消化、積累、運用課文的語言,接受寫作方法上的薰陶,實現語文學科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

三 拓展延伸、推薦閲讀。

推薦閲讀力羣回憶散文集《我的樂園》,走近作者無憂無慮快樂的童年生活。

* 板書設計:

井上的樂趣

植物 抓住特色

樂趣 動物 懷念童年 有詳有略

地形 熱愛家鄉 關注標點

玩耍

總之,整堂課緊緊圍繞着“自主探究,自讀感悟”這一主題,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真正享受閲讀的樂趣,使課堂成為學生生命成長的快樂歷程。!

標籤: 説課稿 模板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yuwenzhishi/shuokegao/m47oko.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