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語文知識 >説課稿 >

【必備】説課稿模板彙編5篇

【必備】説課稿模板彙編5篇

作為一名教職工,常常要寫一份優秀的説課稿,藉助説課稿可以更好地提高教師理論素養和駕馭教材的能力。那麼大家知道正規的説課稿是怎麼寫的嗎?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説課稿5篇,歡迎閲讀與收藏。

【必備】説課稿模板彙編5篇

説課稿 篇1

內容

一、教材分析

本冊教材按時間順序,依次介紹了史前文明,文明的起源及農耕文明新時代,而“從刻劃符號到象形文字”是文明起源中的一部分內容,系統地介紹了文字產生的原因及過程,以及古埃及象形文字、西亞楔形文字、中國甲骨文三種文字的各自特點及意義。通過對古代文字——這一文明標誌成就的説明,闡明瞭人類由史前文明過渡到農耕文明的軌跡。而教材編者的意圖也正在於讓學生通過學習,體會到文字的產生是人類告別野蠻進入文明時代的一個重要標誌,是我們瞭解人類過去的重要依據。

二、學情分析

此課時授課對象為八年級學生,學生自身也有一些特點。

1、知識掌握上,有一部分學生對古代文字有了解,但知之不詳,而大部分學生則從來沒有接觸過這些內容.為此,在課前,我將組織學生以組為單位,去收集相關材料;

2、心理上,依據現代教育理論研究,青少年學生極易被喚醒對未知內容的學習需要,我將抓住這一心理特點,在課堂上營造一種對未知事物的探索氛圍;

3、生理上,青少年好動,注意力易分散,愛發表見解,希望得到老師表揚,我將結合新課程理念,一方面運用直觀生動形象引發學生興趣,使他們的注意力始終集中在課堂上;另一方面,充分發揮學生主體性、合作性,讓學生合作探究,發表見解;

4、學習思維上,依據皮亞傑思維能力理論,青少年學生抽象思維不充分,對事物的分析還不能客觀明確,所以,教學中我將通過適當的講解及學生的討論、歸納,使學生形成歷史唯物主義觀點,從而突破這一障礙。

三、目標及重難點分析

1. 教學目標

1) 情感目標:用歷史唯物主義觀點關注世界文明特別是中華文明的發展歷程,提升學生探究社會發展奧祕的願望,同時通過比較中華文明與世界其他地區的差異,感受中華文明的古老和博大精深

中國是文明古國之一,有着令世人驚歎的文明成就,如文字、建築等,作為中華民族的一員,我們應引以為傲。所以,我把提升民族自豪感作為情感目標

2) 技能目標:能根據圖片資料挖掘、獲取有效信息,會用多種方法和現代信息技術收集與本課有關的資料並整理、歸納有效信息;學會在課堂中恰當地展示自己,與人合作,提高探究學習能力;

新課程理念中提到,“讓學生參與教學是課程實施的核心”,並且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因此,在技能目標中,我側重於學生的主動參與及相關能力的培養。

3) 知識目標:通過對古代埃及、西亞和中國商代文字的瞭解,思考並能歸納出不同時期、不同區域的文字特徵,理解文字產生的原因及與人類文明進步的關係;

2. 教學重點:文字產生的過程和古代埃及象形文字、西亞的楔形文字、中國甲骨文三種文字的各自特點,以及學生利用圖片資料獲取信息能力的培養。

依據我在教學中的實踐,學生利用圖片獲取信息的能力非常欠缺,所以我將其設為重點,準備在教學中多穿插一些讀圖內容,以培養學生此類能力。

3. 教學難點:培養學生初步運用歷史唯物主義觀點正確對待與分析人類文明的傳承

學生思維能力構成本身有所欠缺,他們對事物的認識往往侷限於感性層面,而不能利用歷史的、辨證的觀點去分析事物,對於這一難點,我準備在教學中以材料分析、小組討論等方式對其進行突破。

四、教學法分析

依據新課程理念,“教師是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引導者、參與者”,“讓學生參與教學是課程實施的核心”以及“新課程改革的主旋律是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同時再加上對學生認知活動規律的認識以及學生、教師在課堂地位中的正確定位,我準備在教學中融入以下幾類教學方法:

1、快樂教學,在導入新課過程中,就要激起學生學習興趣;教學過程中,加強師生之間情感和思想的交流,使融洽的氣氛貫穿始終,也讓愉悦的心境保持始終。

2、以“探究式”教學方法為主,通過小組合作學習的形式,創設寬鬆、民主、和諧、熱烈的課堂氣氛,並從中獲取知識,培養能力,滲透德育。

3、引導學生觀察有關的考古發掘圖片資料,幫助學生學習如何從資料中獲取信息,並發展學生想象力,形成有獨特性的見解。

4、教學過程中穿插“講述法”“比較法”,幫助學生整理知識、突破難點。

五、教學設計分析

1、課前準備;要求學生課前分組收集有關埃及象形文字,西亞楔形文字,中國甲骨文等文字的產生、書寫材料等方面的資料,並鼓勵各組將所收集的資料整理成文,製成小型展版、幻燈片等。這一準備主要是基於對學生的學情分析,使學生能夠在教學之前對內容有一些初步瞭解,為新課學習打下基礎。

2、新課

在新課教學中,我主要分成三個專題篇章進行教學

第一篇章:溯源篇——文字產生的過程

第二篇章:集粹篇——三種文字的主要特點

第三篇章:昇華篇——文字的發明與傳承

第一篇章:溯源篇——文字產生的過程

新課程理念強調課程要面向學生的生活世界和社會實踐,這就要求在教學案例的選擇上貼近學生生活。所以,在這一篇章中,我將利用一組漫畫導入,描述一位中學生因錯把母親交待的買“被子”聽成為買“杯子”鬧了笑話的故事。我設計此情境的目的主要有兩個:①、採用漫畫導入新課,進行快樂教學,符合學生身心特點,易激發學生的探究欲和學習興趣;②、讓學生體會語言交流和文字交流的區別,並初步瞭解文字產生的背景。

而在文字產生過程這一環節中,我主要設計了以下幾個步驟。

1、材料展示:通過展示不同時期的文字符號,導出文字產生過程,刻畫符號——圖畫文字——象形文字

2、資料觀察:通過觀察資料及課本圖2—23、2—24、2—25獲取歸納信息。

3、分組討論:學生通過小組討論,回答教材中的幾個設問,完成對三個過程的比較。

德國教育學家赫爾伯特曾提出一般教學過程,指出教學不外乎喚醒學習需要,運用學習方法,形成學習結論,獲取知識技能等幾個步驟,雖然新課標在學習目的上與舊課標有很大不同,但它在教學中也不外乎這幾個步驟。而如何將這些過程與新課程理念結合,完成學習目的才是我們真正追求的。在這一教學環節中,我用資料展示喚醒學生學習需要,激發學生學習興趣;運用觀察,討論等方法使學生形成學習結論,昇華情感,從而達成了一般教學過程與新課程理念的融合。

第二篇章:集粹篇——三種文字的主要特點

1、資料展示:請三組同學各派代表展示他們各自的展版,以使學生熟悉三種古代文字。

與前一環節的展示不同,這兒要求的是資料學生蒐集,講解學生進行。依據“讓學生參與教學是課程實施的核心”這一理念,學生在教學中是主體,教師應該多讓學生展示自己,表現自己,這也是我設計這一環節的理論依據。

2、觀察討論,通過對展版及其它資料的觀察分析,引導學生形成對三種文字的全面認識,其間教師重引導,討論重參與,重過程,以培養學生探究合作能力為目的。

人民教育出版社課程研究室的任長鬆老師曾專門指出探究式學習是新課改的一個核心,教學中要特別強調學生之間的相互傾聽、交流與合作,也要重視探究中學生形成的個人觀念,獨特感受和體驗。為此,我在教學方法中強調以探究學習為主,並在此環節予以突出,不僅要培養學生觀察分析能力,探究合作能力,也要引導學生產生自己的獨特感受和體驗。

3、識字遊戲:在前一環節突破重點之後,我將設計一個識字遊戲,展示三種不同的古代文字,要求學生進行識別,正確者給予適當獎勵。

此時,教學內容已過半,學生原本被喚醒的學習需要已逐漸淡化,因此,有必要通過遊戲方式再次喚醒學習需要。同時,在重點突破之後,學生是否已經掌握也需要教師作出判斷,而這種方式也恰恰能滿足這種目的,從而達到一舉多得的效果。

第三篇章 昇華篇——文字的發明與傳承

此環節主要介紹漢字的發明與傳承

1、漢字起源:通過兩則材料,引導學生運用歷史唯物主義觀點來分析人類文明的傳承,以突破難點。(材料)

在學情分析中,我們看到皮亞傑思維能力理論曾指出11——15歲的兒童抽象思維不充分,對事物的認識難以客觀全面,因此,在這一環節中,我設計了這一材料,以使學生能夠通過對這兩則材料的分析,突破難點。

2、漢字傳承

此處,我將通過講述,使學生初步瞭解三種古代文字的傳承,其中,特別指出只有中國的甲骨文一直傳承到了現在,而埃及的象形文字及西亞的楔形文字都因種種原因而中斷了傳承,由此,讓學生體會到漢字演變過程中所體現的中華民族悠久的歷史和中華文明生生不息的特點,從而增強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實現情感目標。

六、評價分析

新課程理念非常重視課堂評價,認為評價的本質功能在於促進發展。且對學生評價作了多重要求,如:評價標準多維化,評價方法多樣化,評價主體多元化等。為此,在評價中我也作了多重設計。

1、請學生評選出課堂中的最佳表達獎,最佳創意獎,最佳合作獎。多元智力理論認為,每個人都同時擁有九種智力,只是這九種智力在每個人身上以不同方式,不同程度組合存在,使得每個人的智力都各具特色,因此,學校裏沒有所謂“差生”的存在,每個學生都是獨特的、出色的,都應該予以肯定的評價。

2、請學生評價自己的課堂表現(情感、過程)

任長鬆老師指出探究式學習的評價應以形式性評價為主,而形成性評價,主要是關注過程,重在發展的評價,因此,我設計了這一評價方式,以達到評價過程的目的。

3、將學生的自我評價及原來製作的展版保存到學生成長檔案袋中。新課程理念注重對學生的質性評價,而成長檔案袋則恰恰提供了這一功能,能夠記錄學生成長點滴,從而達到質性評價的目的。

説課稿 篇2

課型分析:

本課是在地圖、大氣的知識基礎上延伸的知識點。為新授課。

教材分析:

〖知識內容:

在前面講了等高線的相關知識後,進入等值線判讀教學,這是第一課,主要是讓學生掌握影響等温線分佈的因素有哪些,並在掌握這些分佈規律後能靈活運用,根據等温線的分佈來進行判讀。

〖教學目標:

學習目標:

1、影響等温線的因素有哪些

2、理解這些因素怎樣對等温線的分佈產生影響

能力目標:

1、在掌握等温線影響因素的基礎上,分析並總結等温線的分佈規律

2、掌握等温線的判讀方法

情感目標:

1、培養學生分析問題的思路,通過知識運用獲得成就感。

2、培養學生積極參與的主體意識和勇於探索的創新精神。

〖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影響氣温分佈的因素 等温線的判讀方法

教學難點:等温線的判讀

教學方法:

〖目標導學法

本課教學運用布盧姆的目標掌握學習法、布魯納的發現教學法和蘇霍姆林斯基的發揮學生主體參與性等現代教學理論與方法的有機結合,形成“創設問題情境——目標導學探索——檢測點評反饋”三環節的教學過程,發揮學生主體參與學習,提高地理教學質量,優化地理課堂教學。

〖教學設計模式

1.利用圖文信息,提出知識性和能力性強的思考問題(創設情境)。

2.通過師生分析、發現的學習,掌握地理知識、原理與規律(導學探索)。

3.運用綜合歸納和知識遷移的方法,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檢測反饋)。

教學過程:

1.新課導入

通過等高線的知識回顧,先設計提問,影響温度分佈的因素有哪些?

設計意圖:讓學生從總體上粗略的瞭解本節課的學習內容框架。教學中按照影響等温線的因素:太陽輻射、海陸分佈、地勢 地形、洋流等因素逐步展開,通過板圖引導學生思考、探究,發現存在的規律。

2.提問創設問題情景,板圖引導學生思考分析

提問:太陽輻射在地球表面的分佈規律?我們僅考慮太陽輻射這一個因素,等温線會呈現怎樣的分佈規律?

針對學生的回答,通過板圖引導學生髮現南北半球等温線分佈的規律,進而幫助學生掌握判讀南北半球的方法。

設計意圖:依據建構主義學習理論和發現學習理論,利用提問,創設思考問題。充分發揮學生主體參與性,引導學生聯繫知識,積極思考,大膽聯想,發散思維,主動探究。培養學生的讀圖分析能力和綜合歸納能力。

3.創設問題情景,目標導學探索,建構知識體系

思考:以北半球為例(下面舉例均以北半球為例),在7月時,由於海陸熱容量(比熱容)不同,海洋和陸地升温情況不一樣,海陸等温線會發生怎樣的變化?(教師板圖,引導學生思考回答)讓學生自己動手去畫受海陸熱力性質差異影響下的等温線,並總結等温線的分佈規律。在講地勢 地形、洋流對等温線分佈的影響時,也是給學生創設問題情景,輔以板圖根據學生分析板演,既直觀形象的展示了學生的思維過程,又讓學生從中學到了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方法,對他們今後來講,遇到同類問題就有了一個清晰的解題思路。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積極地觀察與分析,主動地探索學習;力圖強化圖文信息轉化能力,通過師生雙邊活動或學生的分析討論,充分發揮教師主導和學生主體作用;使學生掌握地理問題的分析、歸納和綜合等邏輯思維方法和能力;根據學習知識應用到思考問題的解 答,提高學生的地理實踐應用與解決問題的能力。

4.知識反饋

⑴、直接根據前面所學知識,判讀等温線的延伸方向,使學生掌握地理知識的歸納和綜合等邏輯思維方法和能力。

⑵、通過問題情景,檢測反饋學生對等温線的彎曲與海陸的分佈及季節;等温線分佈與洋流流向及性質、名稱;等温線分佈與地勢高低與地形知識的掌握。

設計意圖:現代學習觀認為:學習需要學生自己與學習環境進行交互從而完成知識建構。 教師創設情景、激發和維持學生學習動機、引導學生、幫助學生自主發現、探索知識,達到鞏固所學知識,檢驗學生的實踐應用能力,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提高教學質量,優化課堂教學效果。

⑶、創設問題情景,對相鄰兩條等温線間的閉合等温線區域的進行判讀、結合該圖中的問題情景,根據等温線判讀兩地間相對高度。

設計意圖:鞏固所學等温線分佈規律,根據學習知識遷移、應用到思考問題的解答,提高學生的地理實踐應用與解決問題的能力。檢驗學生的實踐應用能力,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提高教學質量,優化課堂教學效果。

説課稿 篇3

大綱指出:閲讀教學是小學語文教學的基本環節,它的主要任務是培養學生的閲讀能力和良好的閲讀習慣。在閲讀教學中,教師要善於指導學生通過學習語言文字,正確理解課文的主要內容,體會思想感情,提高認識,受到思想教育。教學過程是學生的認識過程。小學生的認識過程一般包括:感知、理解、鞏固、運用四個基本階段。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注意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啟發學生積極參與教學活動,體現“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訓練為主線”的教學思想。

《跳水》是人教版第十冊語文第四單元的一篇講讀課文。文章記敍了在一艘外國帆船上發生的事:一隻猴子把船長兒子戴的帽子掛到了桅杆頂端最高的橫木一頭,孩子為了追回帽子,走上橫木。在萬分危急的時刻,船長急中生智,命令兒子跳水,使孩子轉危為安。

全文按事情的起因、發展、高潮、結局劃分為四段,分兩課時教學。本節課着重理解課文第三、四段的內容和事物之間的聯繫,使學生受到教育,明白道理。

根據本單元的重點訓練項目“注意事物的聯繫”和本節課的教學內容,確定這節課的教學目標是:

①理解課文內容,學習船長在危急中果斷處理問題的思想方法;

②學習用“注意事物之間的聯繫”的方法,深入理解課文內容;

③能用“模仿”“顯然”造句;

④朗讀課文。教學重點是理解事物的發展是由於帆船上人和猴子的聯繫而產生、發展、變化的。難點是理解船長為什麼要叫孩子跳水。

為了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使學生主動積極地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來,我運用板書、板畫激趣引學;錄音、錄像創設情境;引導學生運用“讀、議、説、練”四環節讀書法和“粗、精、品”三讀的閲讀方法,讀懂課文內容,落實教學目標。

本節課的教學程序我是這樣設計的:

一、板書畫——激趣引學;

二、讀片斷——體會險境;(感受)

三、議方法——發散思維;(理解)

四、説聯繫——落實目標;(鞏固)

五、練語言——鞏固發展。(運用)

具體的操作過程是這樣的:

一、板書畫——激趣引學

這一環節是為了激起學生學習的興趣,起到組織教學的作用。教師邊板畫邊敍述:在碧藍的大海上,風平浪靜,有一艘外國帆船完成了環球旅行,正往回航行。人們的心情愉快,聚在甲板上玩樂,這時,發生了什麼事呢?讓學生回答,老師繼續板畫。緊接着問:課文的第一、第二段分別講了什麼?學生回答,老師板書。

(起因) 水手 追 猴子

(發展) 猴子 逗 孩子

以教師的敍述和板畫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緊接着讓學生回答老師提出的問題,既複習了上一節課的內容,鞏固上節課所學的知識,又啟發學生積極思維,為學習新課做好準備。

二、讀片斷——體會險境

這是本節課的主要環節。教師引導學生運用“粗、精、品”三讀的閲讀方法,結合課後“思考·練習”第一題,學習課文的第三、四段。分兩步進行:

放開、走上

第一步,學習課文第三段。先讓學生提出學習這一段要解決的問題,教師再進行概括、歸納:

(1)孩子為什麼會走到桅杆頂端的橫木上去?

(2)從哪些地方看出孩子處境十分危險?讓學生帶着問題看錄像,聽錄音,粗讀課文,自己動腦筋找出答案,對課文的內容有個整體的感知。然後引導學生通過精讀重點句子,理解文中描寫猴子戲弄孩子的兩個句子,通過讀議,體會孩子“氣極了”的心情,也就是孩子走上桅杆頂端橫木的原因;再抓住描寫孩子走上橫木的動詞:“放開、走上、搖晃、發抖”以及描寫水手錶情變化的詞語:“嚇呆了,大叫一聲”和“只要一失足,直摔到甲板上就沒命了”,“即使他走到橫木頭上拿到了帽子,也難以迴轉身來。”(用幻燈打出)這兩組描寫孩子所處位置的複句,讓學生品味,(利用板畫幫助理解),使學生知道孩子遇險,面臨生死的險境,情節達到高潮。根據學生的回答,老師板書如下:

(高潮)猴子 逗 孩子 搖晃、發抖 險

第二步:指導學生小結出學習第三段的方法——“粗、精、品”三讀閲讀法,進行學法遷移,學習課文第四段。通過“三讀”,使學生知道:在危急的時刻,船長是怎麼做的,他為什麼這樣做。並讓學生把第四段內容歸納出來,模仿老師的板書,進行板書。

(結果)船長 命令 孩子 跳水 脱險

根據兒童心理學有關理論:“小學生的感知覺和有意注意還正在發展,情緒性仍很明顯,學習過程中,常受到當時情緒和興趣的影響……”為了增強直觀性,使學生更清楚地瞭解孩子所處的險境及孩子與猴子之間的聯繫,在以上兩個環節的教學程序中,我運用板書,板畫,同時運用錄像、錄音等電教手段,吸引學生的注意力,綜合調動學生的聽覺、視覺等多種感官,極大地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使整個教學活動變得生動、活潑。並注意指導學生運用“粗、精、品”三讀的.閲讀方法進行閲讀,使學生學會讀書。“粗讀”能大概瞭解文章的內容;精讀是能用“點、圈、勾”等記號畫出所學知識的重點、難點、關鍵詞。

三、議方法——發散思維

人的創造力主要是依x求異思維,它是創造性思維的核心。求異思維要求學生憑藉自己的智慧和能力,積極、獨立地思考問題,主動探求知識,多方面、等角度,創造性地解決疑問。依據這一理論,我設計了這一環節,讓學生設身處地探討搶救孩子的妙法,老師問:假如你是船上的一員,你準備採取什麼辦法使孩子脱險?讓學生暢所欲言,但暫不論辦法可否。再組織學生討論:孩子從高高的橫木上跳到水裏,同樣有危險,船長為什麼要命令孩子跳水呢?你的辦法和船長的辦法相比,哪一個的辦法好?採用小組討論的辦法,讓學生各抒己見。它既為每個學生參與學習提供了表現自我的機會,又加強了學生之間的信息溝通,引起學生繼續學習的興趣,在和諧、熱烈氣氛的學習活動中,使不同層次的學生認知結構、個性品質得到積極發展,開拓學生思維,培養學生思考問題的多向性、靈活性和創造性。教師指導學生認真閲讀有關語句,進行種種假設、推理、分析、比較得出:船長果斷命令孩子跳水是挽救兒子生命不容置疑的唯一辦法,從而懂得課文以“跳水”為題的深刻含義及船長的沉着、機智、果斷,突破了本節課的難點。採用啟發、對比、議論、交流等形式,引導學生主動參與教學活動,發揮主體作用,體現“主體轉移,把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的精神,打破傳統的課堂教學單向信息傳遞的束縛,調動學生學習的主體性,積極性。

四、説聯繫——落實目標

依據小學生好動、愛玩、有旺盛的求知慾的特點,我設計這一環節,使學生充分地動腦、動口、動手,把所有的感官調動起來。指導學生看着板書、板畫,説出孩子、猴子、船長、水手之間以及環境等的聯繫,以幫助學生理解事物之間是怎樣聯繫的,懂得這個故事就是在事物的聯繫中發生、發展、結束的,並讓學生用簡單的圖示進行板畫。看板書、板畫來説、來畫,既充分發揮了板書、板畫的直觀性,邏輯性等作用,又使學生的形象思維、邏輯思維及語言能力得到訓練。

在説、畫的基礎上,引導學生討論:學習了這篇課文,你想到了什麼?讓學生暢所欲言,從學法上和思想上進行指導,使學生學文以明理,領會文章的中心思想。體現語文教材的知識性和教育性,落實教學目標。

五、練語言——鞏固發展

在整個教學過程中都有語言的訓練,這一環節只是相對集中地進行語言訓練,以求得到鞏固發展。語言主要包括口頭語言和書面語言。由於教學時間的限制,課堂上着重於口頭語言的訓練,書面語言的訓練可留在課後進行。在這一環節中,我設計了兩道練習題

(1)理解“模仿、顯然”並口頭造句。

(2)在你熟悉的事物中舉例説説事物之間的聯繫。通過適當的練習,使學生把前面學到的東西加以運用,在運用之中,逐步地鞏固、熟練,形成能力,使學生學會分析事物和邏輯推理的方法,以利於學生語言能力、思維能力的同步發展。

最後讓學生質疑。在教學中,教師應充分地給學生提供質疑的時間、機會,交給學生質疑的方法,培養學生質疑的習慣,長期訓練,有利於培養學生的閲讀能力和良好的閲讀習慣,培養學生思考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本節課教法學法的採用和教學程序的設計,既貫徹了教學大綱的精神,又符合小學生的認識規律,體現了“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訓練為主線”的教學思想,有利於提高學生的素質,更好地完成教學任務。

附:板書設計:

12.跳水

(起因) 一、水手 追 猴子

(發展) 二、猴子 逗 孩子

放開、走上

(高潮) 三、猴子 逗 孩子 搖晃、發抖 險

(結果) 四、船長 命令孩子 跳水 脱險

説課稿 篇4

尊敬的各位領導、各位老師大家好:

今天我説課的內容是《兩位數乘兩位數筆算乘法》

一、説教材

兩位數乘兩位數筆算乘法是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三年級(下)第五單元兩位數乘兩位數的第二課時,是在學生熟練掌握表內乘法,能進行一位數乘多位數的筆算乘法,會口算、筆算萬以內的數的加減法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也是本單元的教學重點。兩位數乘兩位數筆算起着承上啟下的作用。學好本課將為學生繼續學習兩位數乘三位數的計算做好鋪墊。更為學生解決生活中遇到的因數是更多位數的乘法問題奠定了良好的基礎。教材提供了學生熟悉的情景,在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的同時,讓他們經歷算法多樣化,掌握兩位數乘兩位數不進位筆算乘法的方法。根據以上分析以及新課標提出的要求:要讓學生在獲得新知的同時,在情感態度價值觀等方面都能得到進一步發展和培養,為此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學目標:

1、學生經歷算法多樣化,掌握筆算乘法的方法。

2、理解第二個因數十位上的數乘第一個因數得多少個“十”,乘得的數的末位要和因數的十位對齊。

3、學生通過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學習新知,培養學生表達自己意見的能力和參與的能力。增強學生學習數學的自信心。

由於學生對筆算乘法已有一定的經驗,通過知識的遷移學生能很好的掌握本課的重點:學會筆算乘法的方法。但是學生對於第二個因數的十位乘第一個因數的積的末位為什麼要與因數的十位對齊難以理解,於是我將難點定為:

(1)知道乘的順序。

(2)知道第二個因數十位上的數與第一個因數的乘積是表示幾個十。

二、説教法:

素質教育提出:“以學生的發展為中心,使學生成為學習的主體。”結合“四環節教學法”所以我制定了以下的教法:

1、情景教學法:創設學生熟悉和喜愛的情景,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使他們產生迫不及待獲取新知的慾望,產生積極的數學情感。

2、任務教學法:學生通過猜測、思考、驗證、合作、交流等活動學習新知,完成教學任務。

3、遊戲教學法:在練習的時候加入遊戲環節使學生愉快的學習。

三、説學法

針對學生的年齡特徵,對於學法,我是這樣設計的:通過分組,讓學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動手實踐”中經歷算法多樣化,將其所學新知不斷內化到已有的認知結構當中去。並讓學生自己説出過程,以加深記憶。

四、説教學流程

(一)創設情景,引出新知(3分鐘)

我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資料情景,並且在此基礎上自己創設學生喜愛的智慧島情景。體現新課標提倡的用教材教,而不是在教教材。

我用多媒體引出家長帶孩子買書的情景,小紅的媽媽買了12本書,每本24元。

1、讓學生自己搜索信息,提出數學問題:小紅媽媽買書用了多少元?

2、嘗試解答,複習舊知

因為學已經學會兩位數乘一位數或整十數的列式解答,但對於這個問題學生能列式卻不能解答。於是在此時學生會產生學習新知的需要,從而進入新的學習狀態。激發更強烈的學習慾望。此時就順理成章的引出了新知。

(二)自主探索、學習新知(15分鐘)

1、自主嘗試,算法多樣

為建立新舊知識的聯繫,我讓學生獨立嘗試計算,不規定算法,給予他們充足的思考空間,培養他們自主解決問題的能力。

3、小組合作,全班交流

為緩解學生的表現欲,讓他們先在小組裏講一

講自己的算法,使每一個學生都有表達自己意見的機會,然後由小組推薦在班上講一講。

4、呈現算法,突破難點

學生的計算方式多樣,為建立與筆算乘法的聯繫我首選了這樣的算法,它有利於知識的遷移。

24×10=240

24×2=48

24048=288

接着板書筆算乘法:

24

×12

________

48__24×2

24 __24×10

________

288

學生可以即快又準確的算出第一步,知道48是由24×2得來的

為解決乘的順序在此我提出問題1、“接下來該怎麼辦?”2、“24×1真的是得24嗎”幫助學生理解這步計算。進而幫助學生理解本課的重點和難點。

由於學生親歷了知識形成的過程,不僅理解了新知,同時在這個充滿探索和體驗的過程中,掌握了學習數學的方法。

(三)應用遷移(5分鐘)

通過説一説來進行知識的遷移應用。

(四)實踐聯繫,鞏固新知(10分鐘)

練習是掌握知識,形成技能,發展智力的重要手段,也起到了檢驗學生學習效果的作用。考慮到學生在整節課的學習中難以始終集中注()意力,我在練習中特別加進遊戲環節,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1、當醫生,針對本課難點出題。

呈現學生比較容易出現錯誤地方的計算題,讓學生找錯並改正。

2、幫助小蜜蜂找花,我將“做一做”的題目寫在蜜蜂腳上(由多媒體呈現),誰做對了就可以得到一個獎品(貼紙)作為獎勵。

(五)小結反思,回顧新知(2分鐘)

回顧本節知識“筆算乘法有哪幾個步驟”,讓學生加深記憶和理解。

我的交流完畢,謝謝指導。

説課稿 篇5

一.説教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總也倒不了的老屋》是部編版三年級上冊第四單元第12課。第四單元圍繞學習“預測”這一閲讀策略,編排了《總也倒不了的老屋》、《胡蘿蔔先生的長鬍子》、《不會叫的狗》三篇寓意深刻、富有童趣的故事。《總也倒不了的老屋》是這一單元的第一篇課文,是一篇童話故事,講述了老屋與小貓、老母雞和小蜘蛛之間的故事。課文用反覆的手法推進情節的發展,用旁批的方式示範了預測的過程,提示學生可以依據標題、圖畫和情節來預測故事內容或結局,讓學生在交流中發現:預測不是無端猜測,需要有文本內容的支持,需要結合生活經驗作出有根據的判斷;預測沒有對錯之分,要在閲讀中不斷修正自己的預測。鼓勵學生在有趣的預測中懂得預測有據、預測有法,提升閲讀判斷力和想象力。

2.教學目標根據大綱要求和本單元訓練重點結合教材本身的特點及學生實際,按新課標要求擬定以下教學目標:

(1)認識“暴、湊”等8個生字,會寫“洞、準”等12個生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瞭解課文的主要內容,體會老屋樂於助人的精神。

(3)引導學生展開豐富的想象力,一邊讀一邊順着故事情節去預測,學習預測的一些基本方法,初步感受預測的好處和樂趣。

3.重點、難點分析

教學重點:依託閲讀,邊讀邊順着故事情節培養預測意識和方法,感受閲讀的樂趣。

教學難點:提煉預測依據

二.説教法和學法

1.説教法

為了達成以上教學目標,遵循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原則,宜將情教學法貫穿教學始終,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並輔以重點詞語突破,圖文結合,感情朗讀,讀中悟情,引導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同時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完成本課教學。

2.説學法

課堂是學生活動的舞台,根據學生的個體差異,綜合運用已經學過的讀書方法,如讀一讀、聽一聽,想一想、猜一猜、説一説、寫一寫等方法學習本課。

三、教學過程

為了更好地發揮教師的主導地位以及學生的主體地位,我設計了四個教學環節:

第一環節:遊戲導入揭示主題

我首先引導學生猜圖片內容,分部分出示圖片內容,讓學生猜。大家在不知不覺運用了方法叫預測,然後點明單元主題:預測

讓學生閲讀單元提示和語文要素,開啟閲讀之旅:《總也倒不了老屋》。以這樣的方式導入課題,增強趣味性同時集中了學生的注意力。

第二環節:課題展開,提煉方法

(1)預測從題目開始

1.根據文章題目預測。

(1)我首先板書課題:總也倒不了的老屋。再齊讀課題。讓學生質疑。有同學也對題目進行了大膽的猜測,(出示旁批)老屋是被施了魔法嗎?我提示學生可以根據題目提出問題,大膽進行預測。預測可以從題目開始。猜測老屋的樣子。

2.學習第一、二段

(1)指名讓學生讀第一自然段。思考:這究竟是一間怎樣的老屋呢?學生之間進行交流:你讀出了老屋究竟是一座怎樣的老屋?從哪些地方,看出老屋的老來了?然後我指導朗讀。老屋真的是太老了,咱們一邊讀一邊想象老屋的樣子。接下來我引讀:老屋這麼老,難怪他説——學生進行預測:老屋倒了嗎?學生預測,説理由。

(二)學習老屋與小貓對話的部分

我用多媒體出示:“等等,老屋!”一個小小的聲音在它門前響起,“再過一個晚上,行嗎?今天晚上有暴風雨,我找不到一個安心睡覺的地方。”然後我指名讓學生讀。“暴風雨”你們見過嗎?什麼樣的?然後讓學生猜測“小小的聲音”是誰的聲音。在學生大膽參測的基礎上出示插圖,揭示謎底。(小貓)學生繼續預測:老屋會答應小貓的請求嗎?並説明理由。預測故事發展還可以藉助文中的插圖。相機提煉預測依據。

指名讓學生起來讀第四段。想想自己預測是否一樣。然後指導學生一起朗讀:抓住提示語,讀出老屋的語氣。加上動作和表情並分角色朗讀第四至六自然段。

在此基礎上學生預測:這次老屋倒下了嗎?學生説説自己的理由。

最後師生總結預測方法。第三環節:嘗試預測,體驗預測樂趣我讓學生默讀剩下的內容,一邊讀,一邊想,預測到什麼內容,在有預測的地方做上你喜歡的記號。學生邊讀邊預測。然後小組之間交流預測。

5.小結:總結預測的依據,只要你想預測,文章到處都可以進行預測。邊讀邊預測讓我們學習充滿了樂趣。

第四環節:續編故事

第五環節:出示原作,設下懸念,推薦閲讀。

四、説板書

總也倒不了的老屋

小貓

老屋老母雞助人為樂

小蜘蛛

標籤: 模板 彙編 説課稿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yuwenzhishi/shuokegao/oq4d2o.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