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語文知識 >説課稿 >

【必備】數學説課稿模板彙編五篇

【必備】數學説課稿模板彙編五篇

作為一位兢兢業業的人民教師,就有可能用到説課稿,藉助説課稿我們可以快速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那麼寫説課稿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數學説課稿5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必備】數學説課稿模板彙編五篇

數學説課稿 篇1

一、教材分析。

本節內容是北師大版數學實驗教材第二冊第五單元中的第一節內容,在此之前,學生已經學習了運用“湊十法”進行一位數加一位數的口算進位加法,並且在本學期第三單元學會了運用列豎式的方法計算不進位的兩位數加法。在本節課中,要讓學生在獨立思考的基礎上,經歷與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過程,探索並掌握兩位數加一位數進位加法的計算方法,並能正確地計算。學生第一次接觸到列豎式的方法計算進位加法,瞭解“滿十進一”的計算規律,這對於他們以後學習筆算加法非常重要。因此對豎式的寫法,教師要進行必要的指導。基於這些理念,本課設計了以下教學目標:

(一)、教學目標。

1、學會正確計算兩位數加一位數的進位加法,在豎式計算中,知道“滿十進一”的運算規律。

2、探索適合於自己的計算方法,體會算法的多樣化,培養學生思維的靈活性。

3、通過引導學生自主探索、交流,培養學生綜合的學習能力。提高學生探索問題的能力,鼓勵學生學會與他人積極合作學習的良好學習品質。

4、使學生體會數學與現實生活的密切聯繫。

(二)、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是運用“滿十進一”的規律正確計算兩位數加一位數的進位加法。教學難點是培養學生表達信息、解決問題的能力。

二、學生的認知分析:

一年級學生年齡小、思維活躍、表現欲強,有一定的獨立思考、合作交流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學生已有兩位數加減一位數(不進位、不退位)的知識作基礎,對豎式有簡單的瞭解,在前面的學習中已有過練習。在數學學習中,學生對計算有着濃厚的興趣,這些都是本節課學生學習的前提條件。

三、教法與學法分析:

根據一年級學生的年齡、心理、認知規律特點,我採用了靈活多樣、新穎有趣的方法手段,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提高課堂教學效率,這也是我們在“激趣導學”課題研究中大力倡導的。因此本課我採用愉快式教學方法為主,運用大量的活動、討論、比賽等形式引導學生學習,注重運用引導法、觀察法、討論法等方法進行教學,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讓學生在問題情境中主動探究算法,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課堂的主人。根據小學一年級兒童的特點以及本課的特點,把本節課學生的學法定格為:自主探究法、討論學習法等。

四、教學過程分析:

(1)、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在開課之初,我利用小學生好勝心強的心理特點設計了讓學生過二關才能到圖書館去看看的情境,使得學生都想當勇敢的闖關者,激發了學生挑戰知識的慾望,併為學習新知作好了鋪墊,使課堂有了良好的開端。

(2)自主學習、探究新知。

在這一部分內容中,首先我利用“圖書館”這一情境圖進行新舊知識鏈接,可以體現數學來源於生活實際這一原則。然後,在探討算法中,我設置了三個步驟:第一步是自己獨立思考算法,給學生充分的自主探究的空間和時間,保證每個學生都能感受探索的樂趣,品嚐成功的快樂。第二步是在組內交流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提高學生的主動參與意識;給學生充分探索、思考、動手、動口、交流的時間和空間,開闊學生的思路,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第三步讓學生在全班交流,培養學生表達、交流的能力。在交流中,我特別注重了列豎式的計算方法,學生已經學會列豎式計算兩位數不進位加法,有的學生甚至已經有列豎式計算進位加法的知識儲備,所以當學生提出可以列豎式計算時,我就先讓學生試着列豎式計算,自己講解計算方法,然後教師再強調“滿十進一”的計算法則。(3)暢談收穫、總結學法。

在小結中,不僅讓學生談自己的收穫,而且還評價自己這節課的表現,這樣做不僅歸納了本節課的知識要點,提高學生總結歸納知識的能力,更重要的是讓學生對學習充滿了自信心,找準了自身的閃光點和不足之處,學生相互學習、取長補短、共同提高。

(4)聯繫實際、拓展延伸。

本節課緊緊圍繞本次研究主題“激趣、導學”,從學生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引出學習內容,引導學生自主探究算法,培養了學生的各種能力,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體會數學知識來源於生活實際,也可以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

數學説課稿 篇2

一、 説教材

《分香蕉》是北師大第三冊第四單元的第4節新課,通過前面3節分桃子、分蘋果、分糖果內容的學習,學生已經進行了大量的等分活動,積累了一定的經驗。這三節平均分的活動,是在學生還不知道除法的情況下,從已有的生活經驗出發,在操作水平上解決除法問題的過程。這節課是在學生已經積累了一些平均分的經驗基礎上開始認識除法的,從學生熟悉的分香蕉的具體情境,抽象出除法算式,從而理解除法與平均分的聯繫,體會除法運算的意義。同時,介紹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稱,進一步用除法算式表示並解釋平均分的具體過程。

二、 説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 本節課的教學目標有以下四點:

1、使學生從分香蕉的具體情景中,抽象出除法算式,並理解除法與平均分的聯繫,體會除法運算的意義;

2、掌握除法算式的讀法、寫法,並認識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稱;

3、學會用除法算式表示並解釋平均分的具體過程和結果;

4、培養學生動手操作能力和初步抽象概括能力。 教學重點:理解除法算式的意義,會將分的過程用除法算式表示。 教學難點:理解除法算式的意義,建立除法算式與平均分之間的聯繫。 課前準備:小棒20根、投影儀、課件等。

三、 説教學設計思路

課標指出: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學生是數學學習的主人,教師是數學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基於這樣的認識和本課學習內容的特點,首先要考慮的就是如何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使他們成為課堂的主角,主動投入地學習。在設計教學時我主要突出兩點

1、通過讓學生動手擺一擺、填一填、分一分、圈一圈、畫一畫等,幫助學生通過大量的感知,形成表象,在此基礎上進行抽象概括,初步建立等分活動與除法的聯繫,達到教學目標,突破教學的重難點;

2、課前瞭解到學生對這部分知識在生活中已經知道了一點,但有不全面,根據學生的個人知識和直接經驗,所以在教學除法算式的意義、讀法等,我決定大膽放手讓學生來説出新課的內容,教師只是適當的指導、點撥。這樣既可以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又能很好地發揮學生的智慧,學生的興趣就很濃厚。

四、説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故事引入 (課件出示情境主題圖) 師:你們瞧,這兩隻小猴皺着眉頭正在發愁呢!猜猜它們是為什麼事發愁?(學生自由猜一下)對啊,它們正在為分面前的香蕉發愁呢。猴哥哥和猴弟弟誰也不肯吃虧,想分的公平一些,你們説怎麼分才好呢?(引出平均分)

[設計意圖]:利用學生喜歡的動物故事引入新課,學生有了生活經驗,既喜歡,又能很好地發揮自己的智慧,學生的興趣就很濃厚。 (二)、動手操作,探索新知:

1、平均分12根香蕉 (1)、分一分: A、用12根小棒代替香蕉平均分成2份,請你分一分。 B、你能用一句簡單的話把剛才分的過程和結果説一説嗎? (把12根香蕉平均分成2份,每份6根)

(2)、如果又來了一隻猴子,你怎麼把這些香蕉平均分呢?分的過程和結果又怎麼説呢?獨立分同桌互相説。 (3)、你還會把這12根香蕉平均分成幾份?獨立分自己輕輕説全班交流

2、認識新朋友

(1)、師:像這樣把12根香蕉平均分成2份,每份6根可以用除法算式來表示。你知道怎麼寫嗎? 122=6(根),12、2、6分別表示什麼?表示什麼意思?這個算式表示什麼? 這個算式你會讀嗎?

(2)、那麼把12根香蕉平均分成3份,每份4根的除法算式怎麼列呢?你能説説它各部分的含義嗎? 下面的幾種平均份又怎麼列除法算式?請你寫在本子上。

(3)、觀察這幾個除法算式,你發現了什麼?

(4)、每個小朋友都有自己的名字,除法算式這幾部分也有它自己的名字,誰能來當小老師説一説?

[設計意圖] 通過幫猴子分香焦把學生吸引到數學的活動中來,然後通過學生自己動手分一分,説一説等活動,使學生進一步理解了除法的意義,掌握了平均分與除法算式的關係,並會讀、寫除法算式,整個活動過程教師充分讓學生自己去探索,尊重和信任學生,為學生充分參與到學習活動中提供了時間和空間。

(三)、遊戲:闖關 師:你們幫小猴解決了煩惱,他們非常感謝你們呢!想邀請你們和它們一起去闖智力關,你們願意去嗎? 1、看圖列式(課件)。 2、説一説,分一分。(看課件説,在練習紙上分一分) 看算式分一分。 105=( ) 153=( ) 204=( ) [設計意圖]:創設了闖關這個遊戲,讓學生在競賽的'氣氛中對學習的知識進行鞏固練習應用。説一説、分一分這題是看算式讓孩子分圖,是個逆向思維,有一定的難度,激起孩子的挑戰慾望,使學生進一步理解除法算式和平均分的聯繫。

(四)、課堂總結:

1、今天你有什麼收穫?和大家分享一下。 (機動)

2、排座位:馬上就要召開校運動會了,準備邀請18位二年級的家長來觀看,校長把安排座位的工作交給我們班去完成,你認為座位怎麼排比較合適?説説你的理由。

板書設計 分香蕉

把12根香蕉平均分成2份,每份6根 122 = 6(根)

把12根香蕉平均分成3份,每份4根 123 = 4(根)

把12根香蕉平均分成12份,每份1根 1212 = 1(根)

被除數 除號 除數 商

數學説課稿 篇3

教學內容:

根據課本第9頁至第10頁教學內容進行設計。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結合欣賞與繪製圖案的過程,體會圓在圖案設計中的作用能用圓規設計簡單的圖案。

2.能力目標:在設計圖案的活動中,進一步體會圓的對稱性等特徵。

3.情感目標:廠家圖案的美,發展想象力和創造力。滲透“化曲為直”的數學思想。

教學重點:

結合欣賞與繪製圖案的過程,體會圓在圖案設計中的作用並能設計簡單的圖案。

教學難點:

在設計中,進一步體會圓的對稱性等特徵。

教具準備:

教學掛圖

教學方法:

兩先兩後學導法

教學過程:

一、引入課題。

這節課,我們將結合欣賞與紅製圖安排過程,進一步鞏固對所學圖形特徵的認識。

板書課題

二、欣賞圖案。

1.看一看:出示課本的教學掛圖,讓學生認真觀察。

2.議一議:看到這些圖案,你有什麼感受和體會?這些圖案是由哪些基本圖形組成的?怎樣組成的?

3.欣賞:老師出示教學掛圖,學生欣賞美麗圖案。

三、設計圖案。

1.塗一塗。

(1)指導學生完成課本第9頁中的塗一塗的第1題。

(2)指導學生完成課本第10頁中的塗一塗的第2題。

2.做一做。

(1)指導學生完成課本第10頁做一做中的第1題。

學生完成設計任務後,老師組織學生進行全班展示,交流。

(2)指導學生完成課本第10頁中做一做的第2題。

四、鞏固練習。

先讓學生自學課本第10頁數學萬花筒中的內容,再讓學生按照圖示的方式試一試,畫出一個圓。在此基礎上,組織學生進行全班展示和交流。

五、全課小結。

今天你有什麼收穫?

數學説課稿 篇4

《8、9的加減法》是小學數學第一冊第六單元第二小節的重點內容之一,它是在學生學習了7以內的加減法和8、9的認識的基礎上安排的,是進一步學習20以內加減法計算最直接的基礎。它是本單元的重點,也是本冊書的重點內容之一,甚至在整個小學數學教學中都佔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

根據《教學大綱》的要求、教材特點以及學生的實際情況制定教學目標如下:

1、通過觀察、操作,使學生感受到根據一幅圖能夠列出兩加兩減四個算式。會計算8、9的加、減法。

2、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想象能力和表達能力。

3、培養學生合作意識、探索意識、評價意識和創新精神。其中教學的重點是計算8、9的加、減法。教學難點是看圖列算式(減法算式)、正確計算。

為了突出重點、突破難點,在學法上我採用了讓學生通過合作交流、操作、思考、遊戲等多種方式進行學習,培養學生善於歸納、合作以及創新的精神、培養學生思維的靈活性,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在教法上採用一法為主、多法配合的方式,主要應用引導、探究的教學方法組織教學。通過點撥、引導使學生形成技能。在教學程序上,遵循學生的認知規律,安排了以下三個環節:

第一:導課。

在這個環節中,首先對學生提出《課堂常規》要求,以對口令、比一比的形式,讓學生了解《常規》、遵守《常規》;再複習8、9的組成,為熟練口算掃清障礙。

第二:新課。

1、結合情境,引導學生充分感受“一圖四式”。由於學生已經有了看一幅圖列出兩個算式的基礎,所以列出加法算式相對容易一些,而列出減法算式則是這部分的難點。因此我採用小組合作的方式,讓學生以看圖説話的方式蒐集相關數據,初步感知根據一幅圖可以列出四道不同的算式。

2、在老師的指導下進行操作,通過擺蘋果圖使學生進一步鞏固和理解“一圖四式”。在計算過程體現加減法之間的聯繫。

3、幫助學生積累計算方法,為學生提供創造的空間。直接出示算式5+3、3+5、8-3、8-5計算,提問:你是怎樣算出得數的?鼓勵學生説出多種計算方法,使計算方法多樣化(如:數數、想數的組成與分解、調換加數的位置、算減法想加法等)。

同時讓學生進一步感知加減法之間的關係。

第三:反饋練習,鞏固新知。

根據一年級學生的特點,在練習內容的設計上由易到難,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如:先根據班內兩組學生的人數列出兩加兩減四個算式;再通過找朋友的遊戲進一步鞏固加減計算;最後通過看卡片計算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這樣的設計同時又能夠體現數學來源於生活、應用於生活。、

數學説課稿 篇5

一、教材分析

1、説課內容:九年義務教育小學六年級數學第十二冊P55-P56條形統計圖。

2、學材分析:

在第八冊教材中,已經教學過一些簡單的統計知識,學生已經知道一些統計的意義和作用,學習過一些收集和整理數據的方法以及一些簡單的製作方法。本單元是在學生已有知識的基礎上進一步展開教學編制複式統計表、含有百分數的統計表,認識各種統計圖的特點及作用學會製作一些簡單的統計圖。學過這部分內容,使學生進一步認識統計圖的特點及作用,並受到國情教育。

本單元先説明統計數據經過分類整理以後,除了可以製成統計表以外,還可以製成統計圖,通過讓學生看錶(或看圖)回答問題,加強對統計工作的認識,同時幫助學生知道製作統計圖的方法,還説明了製作各種統計圖的步驟。

本節課的教學內容在這個單元中具有承前啟後的作用,統計表所提供的信息和方法是本節課學習的直接基礎,同時,這節課中對統計圖製作方法的掌握情況將直接影響到後面折線統計圖的學習。

本節課的教材遵循“整體——局部——整體”的編寫思路,使學生經歷簡單的數據統計過程,進一步學習收集整理和描述數據的方法,並根據數據分析的結果作出簡單的判斷與預測;進一步體會事件發生的可能性的含義,並能預測一些事件發生的可能性。

3、教學目標:

1、經歷觀察、動手製作、展示交流評價等主動探索、互動合作的學習過程,認識條形統計圖,知道條形統計圖的意義與用途;瞭解製作條形統計圖的一般步驟,能製作簡單的單式條形統計圖。

2、感受數學與生活的聯繫,能簡單解釋統計結果,根據結果作出簡單的判斷和預測,並加以交流,在學習中受到國情、愛國主義等方面的教育。

3、鼓勵學生自主實踐探究和合作活動,發展自主和創新能力。

4、教學重點:條形統計圖的製作和讀圖練習。

5、教學難點:

1、根據作業本的大小確定所畫條形統計圖的位置和大小。

2、恰當確定縱軸上的單位刻度的大小。

二、教法學法

本節課主要根據教學內容與學生的實際情況,採用嘗試教學法教學,通過引導學生經歷觀察、瞭解(理性)——嘗試動手製作(感性)——掌握規律(理性)——運用規律(實踐)的主動探索、交流的學習過程,讓學生全面、全程地參與到探索與學習的全過程,採用觀察、動手製作等主動探究、合作交流的學習方法,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熱情,培養學生的觀察、操作與自學能力,能根據有關信息加以分析並作出判斷和預測,進一步感受數學與生活的聯繫。

三、總體設想

整個教學過程首先通過創設情景,新舊知識的比較,引入新授,通過對條形統計圖相關的內容的介紹,使學生初步瞭解,感知條形統計圖,接着引導學生自主探索,使學生進一步認識條形統計圖(這兩個環節的設計主要為下面的教學環節打基礎)。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依照圖例,根據提示步驟嘗試製作,讓學生初步感知條形統計圖的製作,並通過師生的交流,使學生初步瞭解製作條形統計圖的一般步驟,強調突出重點、難點。從而進一步再次嘗試並設計製作,這一次要求學生在相互協作與老師引導的基礎上,能夠突破難點。通過以上幾個環節,學生有了理性知識與感性體驗,這時通過師生交流總結出條形統計圖的意義、特點、製作條形統計圖的一般步驟,到此探索新知識的過程便結束。接下去的環節是實踐應用、鞏固拓展深化,在這個環節中的相關的內容都是學生經歷過的發生在身邊的與生活密切聯繫數學事例,課前佈置學生蒐集與現實生活密切相關的內容、數據,並運用到課堂中,這樣讓學生有意識地經歷簡單的數據統計的全過程進一步學習收集整理和描述數據的方法,並根據數據分析的結果作出簡單的判斷與預測,並進行交流,注重在具體情景中對可能性的體驗,避免單純的統計量的計算。

四、教學理念

1、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

2、教師應向學生提供充分從事數學活動的機會。

五、教學過程透析

(一)創設情景,激情引趣

1、多媒體播放08奧運申請成功時刻的錄像

【這一環節是通過播放錄像創設情境,激發學生感情,引發學生學習興趣,並再一次讓學生體會當時的情景,感受奧運申請成功後的驕傲自豪感。】

2、出示我國往屆奧運金牌數的比較調查統計,看看能發現一些什麼信息?【讓學生有意識地經歷簡單的數據統計和描述數據,為引入新課做好準備。】

3、引入新課

(1)教師出示與前一統計表相對應的條形統計圖。

(2)比較統計表與統計圖的優缺點,並做出選擇。

(3)提示課題。

【通過新舊知識的比較,引入新授,對條形統計圖相關的內容的介紹,使學生初步瞭解,從直觀感性上感知條形統計圖。】

(二)觀察探究、積極思考、嘗試製作

1、談話引入:大家知道了條形統計圖,你還想學習它哪些方面的內容?

【引導學生自己提出研究的問題,教師儘可能不直接提出。問題是學生學習的起點。學生有了強烈的問題意識,也就有了強烈的求知慾。因此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是有效進行探究式學習的前提。而通過對學生問題的瞭解,特別是對基於學生經驗的真實問題的瞭解,可以使教師把握正確的探究方向。從學生產生的問題出發組織教學活動,可使教學活動成為學生需要不斷髮展的一部分,如果再與學生一起討論這些問題的研究方法和研究這些問題所需要的條件,選出一到兩個可以在課堂上利用現有條件進行研究的問題,學生當然很有興趣,這樣學生自主學習的願望就變得比較強烈,會全身心的投入到探究過程之中去,學生就會很輕鬆的完成知識的建構過程。】

2、出示20xx年雅典奧運會獲獎牌總數前5名的國家和地區的統計圖。觀察條形統計圖,你能看懂什麼?

3、要把這麼漂亮的統計圖畫出來,你覺得該怎麼畫?(先觀察再同桌合作交流)

【由教師中心轉向以學生為中心,在課堂教學中,教師由“幕前”到“幕後”,做一個導演。主要是安排好情景,引發學生的學習動機,使學生由“旁聽者”轉變成實際參與者。】

4、師課件展示製圖過程。

5、現場調查學生喜歡的體育項目,製成統計表,讓學生根據統計表的內容製作成條形統計圖,小組合作完成。

【 現代教學觀對課堂教學提出的新要求:在教學實踐中要給予學生充分的時間和空間,讓學生自由討論,自主探索。在實際參與中,獲得親身體驗和直

接經驗。學生由此獲得的知識,不再是靜止的、被動的,而是在教師創設的情景中,自己發現問題、研究問題。】

(三)實踐應用

1、讓學生把課前收集到的自己感興趣的話題資料,製作成條形統計圖。

2、展示各小組的統計圖,學生讀圖、獲取相關信息,並作出評價。

【進一步再次嘗試並設計製作,這一次要求學生在相互協作與老師引導的基礎上,能夠突破難點。】

(四)拓展開放,課件演示幾種表現形式不同的條形統計圖,拓展學生的視野,並説説認識、體會或建議。

【這個環節中的相關的內容都是發生在身邊的與生活密切聯繫數學事例,根據數據分析的結果作出簡單的判斷與預測,並進行交流,注重在具體情景中對可能性的體驗,從而使學生明白數學來源於生活,又用於生活的新課程理念,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

五、開放小結

1、引:課要結束了,老師想問你們對自己這堂課學習滿意嗎?

2、調查統計,課外完成製作統計圖。

【進一步感受數學與生活的聯繫,向學生提供充分從事數學活動的機會。】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yuwenzhishi/shuokegao/rd8kld.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