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語文知識 >説課稿 >

説課稿模板8篇

説課稿模板8篇

作為一位兢兢業業的人民教師,通常會被要求編寫説課稿,編寫説課稿是提高業務素質的有效途徑。怎麼樣才能寫出優秀的説課稿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説課稿8篇,歡迎閲讀與收藏。

説課稿模板8篇

説課稿 篇1

一、説教材:

課文改編自《孟子·公孫丑上》中一文,講的是古時候有個人盼望禾苗長得快些,就把禾苗一棵一棵往上拔,結果禾苗都枯死了。這則寓言告訴我們:不顧事物發展的規律,急於求成,反而會把事情弄糟。理解這則寓言故事所藴含的寓意,對二年級學生來説是有一定難度。為此,須根據學生的認知心理特點,注意形象渲染,重視情境感受,讓他們在具體形象、生動有趣的情境中,感知語言情境,感受語言內容,感悟語言內涵,並讓他們在形象的想象和創造中培養創新能力。

二、説目標:

基於這樣的本文解讀,考慮二年級學生認知特點,本文本的教學目標設計如下:

1、會認4個生字,會寫4個字。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默讀課文,能在讀中悟出故事的寓意:做事不可急於求成。

3、能把故事講給別人聽。

教學重點:正確、流利地朗讀課。

教學重點:能在讀、説、想中悟出故事的寓意:做事不可急於求成。

三、説流程:

基於寓言的人文性特點與教學目標,我把教案設計成:談話——初讀——究因——感悟——明理——拓展六個環節。

第一環節:導入、寓言特點

讓小朋友們説説知道哪些寓言故事後揭題。目的在於記寓言的特點:簡短,深刻。

第二環節:嘗試學習、讀文識字

這環節讓學生帶着課題中的疑問,反覆讀課文,進行整體感知。

先從課題中的“苗、助、長”的理解入手,問,如果你想讓自己的禾苗長得快些,有什麼好辦法呢?引出“揠”的理解。

第三環節:理解課文,感悟寓意

通過對文本的閲讀,明確農夫操之過急的心態,為下文的理解打下鋪墊。同時,抓住這一主線,帶動“巴望”“焦急”等詞語的教學。利用這些詞語帶動上下文閲讀,結合語境想象理解,藉助關於“急”的成語小結內容,巧妙地將識字與理解課文相互滲透,真正實現隨文識字。

主要過程如下:

1、農夫種了禾苗後是怎樣的心情?請學生從文中找依據。

2、你好像聽到了農夫對禾苗説什麼?想象,進一步體會“巴望”的心態。

3、讀出焦急的語氣。

4、 “急”字換4字詞語,(詞卡揭示:迫不及待、急於求成、急不可待)一起讀一讀。既積累詞語,又能巧妙概括此段內容。

第四環節:感悟,換位發表看法

引導學生進入不同的角色情境,多角度展開想象,體會農夫做法的愚蠢,並表達自己的觀點。

第五環節:寫字指導。

第六環節:佈置作業,拓展延伸閲讀。

讓二年級的學生認識古文,是對今後學習古文的啟蒙。展示書籍,激起學生課外閲讀的興趣。

四、説理念:

在《揠苗助長》這課設計中,我着重於讓學生隨文識字,隨文理解,隨文創造。

首先是引導大膽猜測。對課文中的詞語解決,運用“猜想”的方法,要學生聯繫課文內容,結合生活實際,藉助知識基礎,能夠自己猜出意思的就不要查字典,對猜測不放心的可以查字典進行驗證補充,這樣能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的知識儲備,以培養學生獨立求索的精神和獨立學習的能力。

其次是引導創造形象。為使學生深切感受和理解課文情境,一是引導展開豐富想象,還原具體形象。通過“從課文內容你好像看到了什麼,聽到了什麼”引導將課文的語言文字還原成具體形象。這就能讓學生在形象的想象創造中加深對課文內容的感受和理解,加強對課文的感悟。

再則是引導介入評價。小學生對藴含於課文情境中的深刻藴含往往難以理解,就事論事地引導理解,學生則難以接受。為此,教者引導學生一會兒充當拔苗人,一會兒充當旁觀者,進入情境,介入其中,談看法,説感受。這樣,能有效地調動學生的生活儲備和知識積累,引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內在動力,以淺化知識難點,活化課堂氣氛,使學生在課文內容的理解和課文藴涵的領悟同時,得到創新能力的培養。

説課稿 篇2

一、説教材

我今天要説的是人教版小學語文第二冊第五單元的一篇課文《四個太陽》,這篇課文的作者憑藉豐富的想象力和

獨特的創造力,在四個不同的季節裏畫出了四個不同的太陽。表達了作者善良的心地和美好的心願。

二、説設計理念:

這篇課文我準備採用個性化教學,通過農遠光盤資源創設情境,激發學生的閲讀興趣,培養學生的想象能力,引領學生自讀自悟。在設計中緊緊抓住低年級學生的認知特點和心理特徵,儘可能地讓學生在一種愉悦的氣氛中去進行各種

學習活動。

三、説教學目標

根據一年級學生的特點和新課程理念,結合本單元課文訓練的意圖以及學生的實際,我確定了以下教學目標:

知識技能方面:讓學生會認 “掛”“街”等13個生字,會寫“園”“因”等6個字;能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背誦課文,並仿照課文進行創造想象,用口語表達自己心中的太陽。

過程方法方面:讓學生用喜歡的方式讀課文,以同桌互讀的形式交流感受;在集體精讀、賞讀中積累語彙,獲得言語美感。

情感態度方面:通過農遠光盤資源的播放讓學生入情入境地讀文,體會作者想象之美,感悟作者通過畫太陽要表達的心願是什麼。

四、説教學重難點

本文的教學重點是識字、寫字,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感悟作者通過畫太陽要表達的心願。難點是理解“多彩的季節”的含義。教學時我充分利用農遠光盤資源喚起學生的想象,激發情感,讓學生在心靈的碰撞和感悟中輕鬆理解課文。

五、説教法學法:

1、説教法 因為一年級學生的思維方式以直觀、形象為主,他們的好奇心強,容易被新鮮的事物所吸引。因此這節課我主要採取情境教學法,利用農遠光盤資源製作多媒體課件,創設課文情境、引導學生學習。讓學生在優美的音樂、美麗的畫面的引領下,進入課文所描繪的意境,激發他們學習的興趣、朗讀的慾望,更加深入、形象地感受、理解課文內容。其次是以讀代講:“讀”是理解課文,體會作者思想感情的有效手段。通過不同形式,不同要求的讀,引導學生感受課文的語言美和意境美。

2、説學法

與教法相適應,以學生為主體,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參與學習活動,讓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通過質疑、探究、感悟、想象等引導學生讀讀、悟悟、説説、畫畫。最大限度地發揮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和創造性。

六、説課前準備:

課前我對農遠光盤資源進行了整合並製作成多媒體課件,同時準備了生字卡片和“四個太陽”圖片。其次讓學生

蒐集資料,準備白紙、水彩筆、生字卡片等。

七、説光盤資源的利用:

根據本節課教學的需要,我對各種農遠光盤資源進行了重新組合,讓它真正起到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激發學習興趣,為教學服務的輔助作用。如:讓學生在輕鬆的狀態中,欣賞畫面和音樂,感知課文,進入情境,通過畫面展開想象,發展思維等,讓農遠光盤資源真正為教學增光添彩。

八、説教學流程:

為了突出教學重點,突破難點,我結合教學目標,計劃用兩課時完成這篇課文的教學。

第一課時,播放農遠資源裏的課文動畫朗讀,讓學生對課文整體感知,然後指導學生學習生字新詞。因為低年級學生應以識字、學詞、學句為重點。

下面我着重來説説第二課時的教學過程。

第二課時的教學任務我準備分以下四個版塊來完成:

第一個版塊是認一認,複習鞏固

首先利用識字卡片組織學生分組開火車讀生字。

接着利用農遠光盤資源裏 “摘果子”的形式鞏固生字。這樣做是為了把識字環節真正落到實處。

然後引導學生回憶課文並請學生上台張貼每個季節對應的太陽圖片,激起學習興趣,激發讀書熱情,讓學生對課文內容有直觀的瞭解。

第二個版塊是讀一讀,感悟文本:

這一版塊我首先讓學生聽農遠資源光盤裏電視老師範讀課文,整體感知,並學習電視課堂裏的小朋友提讀書要求。

聽完課文後,再讓學生自由讀課文並選擇自己最喜歡的一個太陽美美地讀。 接着讓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學一學自己喜歡的那一自然段,然後自由組合、小組討論讀懂了什麼。我隨機出示如下要求。

這樣做既能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尊重學生的個性發展,又能激勵學生選擇適合自己的閲讀方法,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同時通過學生心靈的碰撞,促進對課文內容的理解,自覺地解決問題。

然後以學定教、引導學生彙報交流、誦讀課文,説演結合,體會想象美。

比如:當學生説出喜歡綠色的太陽時,我先讓學生説説喜歡的理由,並播放下面這個片段引導學生感受夏天的炎熱,再聯繫生活實際説一説。然後又播放下面這個片段,引導學生體會綠色的太陽帶來的清涼,再通過指名讀、評讀、賽讀等多種形式來品味課文中語言文字的精妙! 説到金黃的太陽時我準備這樣教學:首先讓學生説出喜歡金黃的太陽的理由,然後播放秋天果子成熟的片段,插入這個片段是為了喚起想象,激發情感,引導學生想象説話。然後反覆指導學生朗讀,並出示這個重點句子引導學生個別讀、小組讀、齊讀等。最後出示這一段讓全班學生帶着感受去讀。總之通過多種方式的朗讀讓學生去感悟,去表達,調動孩子參與教學的積極性,使課堂氛圍輕鬆、活潑。

紅紅的太陽這一段我也是利用農遠光盤資源播放寒風呼嘯及太陽升起的片段,體會“凍僵”和“温暖”的含義,並引導學生聯繫實際進行説話訓練。最後通過多種形式的讀來感悟體會小畫家美好的心願。 當學生説到彩色的太陽時我在問學生:彩色的太陽送給誰?後又讓他們説説理由。然後播放這個春天的資源,引導學生觀察春天、描述春天或複習有關春天的詞語、詩歌。

這樣讓學生聯繫舊知,並利用農遠光盤資源讓學生欣賞春天的美景,交流、讚美春天,這時學生就很自然的感受到了春天的多彩,輕鬆地突破教學難點。

最後指導他們同桌品讀,再師生合作讀等。

總之這個彙報的環節通過穿插農遠光盤資源,創設情景,引導學生通過反覆讀、説、演感受課文文字之美,想象之美,意境之美。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逐步加深理解,學會從多角度去理解課文。

當學生彙報完以後,我又指着板書引導學生一起梳理全文,接着播放農遠光盤裏電視老師指導背誦的互動,激發學生背書的熱情,通過填空法或引讀法指導學生背誦。這樣通過人機互動、師生互動 ,讓學生整體回顧、深化理解課文,體會小作者的美好心願,為下一步的説話和寫話做好鋪墊。

第三個版塊是説一説,拓展延伸:

愛因斯坦説過:想象力比知識更重要。因此在學完課文後,我告訴孩子們我有一個心願,就是送一個快樂的太陽,希望他們每天都快快樂樂。藉此引導學生自由説説想畫一個什麼樣的太陽,送給誰,心願是什麼?同時播放音樂《種

太陽》,讓他們入情入境,充分培養他們的口語表達能力和想象能力。

第四個版塊是畫一畫,想象提升:

當學生説完後我又趁熱打鐵讓學生畫一個自己喜歡的太陽,同時播放音樂“種太陽”。

然後我又播放農遠資源電視課堂裏孩子的精彩彙報為他們拋磚引玉,激發學生展示作品,發表想法和意見。也真正地把美術、音樂和語文學科有機地結合起來,既訓練了學生的表達能力、想象能力,又促進了學生個性化的發展,以及情感態度價值觀的良好構建。

最後展評典型的學生作品並佈置學生回家向爸爸媽媽説説自己的心願,在課餘以“我心中的太陽”為題,出一次牆報。這樣做讓每個學生的作品都有展示的機會,讓每個學生都能體會到成功的喜悦。

九、説板書設計:

最後説説板書設計,我的板書圖文結合、簡單明瞭,直觀採用文中四個太陽的圖片以及四個重點詞語,這樣做既符合學生的年齡特點又能激發他們強烈的學習興趣,還能用較為清晰的思路引導學生複述課文內容。

十、説總結反思:

以上是我對《四個太陽》一課所作的教學設計。在整個教學設計中,我始終以“發展與創新”的教育理論為指導思想,以學生為主體,利用農遠資源充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通過自主學習、合作探究的方式理解課文內容,培養學生的想象能力和説話能力,同時促進學生審美能力的發展。

説課稿 篇3

教材分析: 下雨天的時候,幼兒都會被大人保護的很好,他們對雨天的概念真正的理解並不多,雨是從哪裏下來的,雨下來的時候是什麼樣子的,雨絲的模樣。所以讓幼兒用自己的雙手使用平時不起眼的材料去創造“雨”,去感受“雨滴”或者“雨絲”的樣子。大大滿足了幼兒的興趣和需要。幼兒從生活中尋找具有豐富感性內容經驗的題材是培養幼兒感知,創造能力的重要一環,抓住幼兒身邊的熟悉的事物,更能吸引幼兒進行創作,針對這個特點,我利用連續幾天下雨不斷一事,為幼兒設計了這一活動,讓幼兒通過事先的觀察,瞭解雨的特徵,獲取有關雨的信息之後,引導幼兒學習短垂線、長垂線、斜線的畫法,激發幼兒對繪畫活動的興趣。

教學目標:

知識性目標:利用色彩、粗細、疏密、節奏不同的點、線及細小的形狀、創造性地表現不同的雨及雨中的情景。 情感性目標:嘗試體驗下雨給人與動物帶來的不同感受。 能力性目標:鍛鍊幼兒以動作、線條再現情景的能力。

在吃透教材的基礎上,我確立的本課的教學重點是:引導幼兒回憶下雨的情景,感受人間親情、友情以及人與自然的關係。本課的教學難點是:用色彩、粗細、疏密、節奏不同的點、線及細小的形狀、創造性地表現不同的雨,表達自己不同的感受

教具準備: 1、繪畫紙、油畫棒、雨傘、範例等。 2、已觀察過下小雨和下大雨的情景。 3、教師收集一些有關下雨的圖片、錄象、聲音 。 4、每人一雙雨靴,一件雨衣。

教學方法: 新《綱要》指出:“教師應成為幼兒學習活動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根據我班幼兒的學習特點,本次活動我運用了觀察、比較法,直觀法,講解示範法。 1、觀察、比較法,直觀法:因為大班幼兒的思維具有明顯的具體形象性特點,屬於典型的具體形象性思維。從幼兒認識事物的特點來看,以看掛圖,聽教師講解直接刺激幼兒的視聽器官,能使教學進行得生動活潑,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 2、講解示範法:講解演示是本次美術活動中教師引導幼兒進行操作的重要步驟。

下面我來説教學過程:1、出示雨傘,引入活動 2、談話活動 3、鼓勵幼兒用身體動作表現不同的雨 4、引導幼兒學習短垂線、垂線、斜線的畫法 5、幼兒大膽作畫,教師指導 6、展示交流 7、活動延伸

第(一)環節:出示雨傘,引入活動

師:小朋友看,老師帶來了什麼?傘是用來幹什麼的呀?請小朋友看大屏幕,天氣怎麼樣了?下雨了,滴答滴答,快到老師的傘下來避雨吧!雨傘真好,有了傘我們就淋不到雨了。

第(二)環節:談話活動

引導幼兒討論:請小朋友説説小雨是什麼樣子的?大雨又是什麼樣子?它們一樣嗎?(鼓勵幼兒大膽講述) 小結:下小雨時,雨是一滴一滴掉下來的,下大雨時,雨就像一根根線一樣,落下來,颳大風時,雨就像一根根的斜線落下來。

第(三)環節:鼓勵幼兒用身體動作表現不同的雨

通過回想雨的不同形態,讓幼兒對雨有了進一步的瞭解和認識,再加上讓幼兒用身體動作來表現下雨,更使幼兒對雨以及對這個活動增強了興趣。 第(四)環節:引導幼兒學習短垂線、垂線、斜線的畫法

(1)師:剛才我們説了説雨,還學了學雨落下的樣子,現在我們來畫一畫雨好嗎? (2) 師:先畫什麼樣子的雨呢?(有的幼兒説先畫大雨,有的幼兒説先畫小雨等。) (3)師:我們按從小到大的順序來畫,先畫小雨好嗎? 教師邊示範畫法,邊講解:下小雨了,雨點從天上落下來,一滴一滴落在地上,下大雨了,嘩啦啦,雨像是線一樣一根一根的落下來,颳大風了,雨被風吹得都斜了過來。剛才我們説到的就是這三種情況,下面請小朋友伸出右手食指,跟着老師一起練習畫下雨。 (4)教師和幼兒一起邊説邊作畫空練習。

第(五)環節:幼兒大膽作畫,教師指導

(1)師:教師發現小朋友在空中畫的雨非常的好看,我們把它們請下來,讓它們飛到我們的畫紙上來,讓更多的人看到他們好嗎?畫的時候,請大家還是先畫小雨,再畫大雨,然後畫颳風時的雨。

(2)幼兒操作時,教師巡迴指導,注意提醒幼兒: a、雨落下的方向;b、要畫兩種線;c、要畫滿整張紙d、正確的繪畫姿勢與握筆方法。

第(六)環節:展示交流

(1)展示全部作品,幼兒相互欣賞。 (2)師:你喜歡哪張作品,為什麼?(引導幼兒大膽講述) 評析:講評時不強調作品的好壞,而讓幼兒自由説出自己的喜好,哪怕是一個小細節,都成了同伴讚揚的對象,這種方式既培養了幼兒大膽表述的習慣,也增強了幼兒本身的自信心。

第(七)環節:活動延伸

幫助幼兒穿好雨衣,雨靴,帶領幼兒進行《踩雨》活動,讓幼兒在雨中尋找更多的快樂。

教具準備: 1、繪畫紙、油畫棒、雨傘、範例等。 2、已觀察過下小雨和下大雨的情景。 3、教師收集一些有關下雨的圖片、錄象、聲音 。 4、每人一雙雨靴,一件雨衣。

説課稿 篇4

一、 課的構思

培養學生自主學練能力是當前體育教學過程中實施《新課標》的需要,也是體現主體性教學的一種現代教學思想。本節課以學生為主,以學生的發展為本,確立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本課着重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教學內容是技巧和遊戲。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運用教學模型、標準示範幫助學生建立形象、直觀的體驗和感受,並先提出問題,讓學生自己尋找解決問題的辦法,培養學生的發現性思維及多樣性思維和自我創新能力。在動作技能形成過程中,採用了嘗試、啟發、點撥的方法,使學生對新動作有個總體的瞭解,同時根據不同水平,讓學生自主選擇輔助練習,完善技能的不同練習方法,是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嚐到成功的樂趣。同時,還拓展學生四維空間,超越過去那種被動教學模式,使學生在學習中做到會學、會用、會舉一反三。通過素質練習遊戲,培養學生良好的人際關係及合作精神。

二、 教學目標

1、 運動參與:使學生能積極主動地參加各種遊戲活動。

2、 運動技能:使大多數學生基本掌握本課的動作技能,懂得安全活動的意義。

3、 身心健康:使學生明確遊戲的目的,自覺克服運動中遇到的各種困難。

4、 社會適應:與同伴和諧相處,在體育活動中表現出合作探究行為。

三、 教材分析

本節課我選用的教材是初一年級的前滾翻。學生們都喜歡一些激烈的球類運動,在高強度的對抗中比免不了要摔倒。在學會了前滾翻之後就不容易受傷,而且懂得了自我保護的方法,這樣學生就不會對技巧運動提不起興趣,從而喜歡上它。因為有了興趣,所以學生們愛學習、想創造。

四、 教學過程

1、 準備部分:在課的開始部分,帶領學生作熱身操進行熱身,充分活動身體個關節,為 學習和鍛鍊做好準備。

2、 基本部分:首先運用遊戲“搶座位”來進行前滾翻輔助練習,在技巧學習過程中應用教學模型,採用了啟發式教學,讓學生在安全的基礎上敢於嘗試,在實踐中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教師及時點撥、誘導,使學生由過去的被動學習,變成主動思考,自主活動、自主創造、自我管理的活動方式,同時心裏也獲得了愉快的體驗。在遊戲的教學中,教師只提出目的和要求,小組討論練習方案,讓學生把這節課所學內容運用到遊戲當中去,使學生在學習中體會快樂,在快樂中學習,啟發學生對體育學習的興趣,並在此基礎上提高學生反應性和靈敏性,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

3、 結束部分:放鬆整理,在音樂的伴奏下,學生走成圓形進行放鬆練習。讓學生對小組和個人進行自我評定。回收體育器材。

五、 課的評價

本節課採用“一主自選”的教學模式,既重視羣體教學又注意學生個性化幫助,最大限度的調動了每位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充分發揮師生在學習過程中的主導作用,真正體現教學的平等。

説課稿 篇5

尊敬的各位評委,各位老師:

你們好!

今天,我説課的題目是《不同的聲音》。本課選自於湖北教育出版社《科學》教材四年級下冊第二十課。

一、 説教材。

這一課的內容主要是幫助學生認識不同的聲音,並初步瞭解聲音不同的原因。在課堂上,學生通過大量的親身實踐活動,輕鬆地體會聲音現象。從而認識到:聲音的不同是因為物體發出的聲音高低,強弱,以及發聲物體本身音色不同而造成的。在此基礎之上,引導學生認識噪音的危害,並要求學生了解我們周圍噪聲的污染,提出防治噪音的建議。把知識的獲取與利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融為一體,使科學課的學習與學生生活實際緊密結合。

根據本單元的教學要求和本課的特點,我設計了三點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通過豐富的實驗,蒐集實驗事實,使學生知道聲音有強弱、高低的區別;悦耳、嘈雜的不同。

(2)能力目標:在感知聲音的過程中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比較辯認能力。

(3)德育目標:向學生進行環境保護教育,使學生認識到悦耳的聲音使人愉快,嘈雜的聲音危害人體健康。並通過對聲音的研究,培養學生探索聲音的興趣,熱愛生活、熱愛大自然的情感。

二、教具的準備:

為了順利的完成教學目標,在教學本課之前,我根據本課的特點,準備了很多的實驗用具:(課件出示)以此讓學生有了更加感性的真實體驗。

在這些實驗材料的基礎上,我還在網上下載了很多聲音素材,並製作了相關多媒體課件(課件演示)。

三、説教法

我們知道小學科學課程是以培養學生的科學素養為宗旨,其中包括科學知識和科學探究兩部分,強調探究式學習活動是科學課程的一大特色。我在設計本課教學時,力求打破原有教學模式的束縛開放課堂,讓學生“學玩”結合,最大限度地提高學生學習活動的自由度,讓每一個學生的創造個性都得到充分自由的發展。於是我採用了操作法、交流討論法、遊戲法、觀察法、演示法(課件演示)等課堂教學方式,調控課堂教學,活躍課堂氣氛,使學生的學習有張有弛,但又始終曲不離譜,符合中年級學生的心理特點,這樣的學習對他們來講,不再是一種負擔,而是一種愉快的精神享受。

四、教學程序的設計:

在設計本課教學程序時,我的原則是:充分開放課堂,讓學生親自參與教學過程,給他們提供一個廣闊的自由活動空間和思維空間,為此我設計了四個教學環節:

(一) 激發興趣,導入新課。

愛玩是孩子的天性,是興趣的一種表現形式,而興趣又是求知的前提。為了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興趣,在導入新課時,我是這樣設計的.:(錄像)課前將這些實驗材料放在學生的實驗桌上,讓孩子們走進實驗室就會感到好奇:自然課上為什麼擺放着這麼多的樂器呢?在學生的好奇中老師的第一句話更讓他們興奮不已,我設計的第一句話是:“同學們,大家喜歡玩嗎?今天,我們就來盡情地玩桌子上的這些東西。”學生的心理馬上就會處於興奮狀態,在他們興高采烈玩的過程中必然會發現這些物體敲敲打打後發出的聲音各不相同,我順勢提出疑問:“自然界中為什麼會各種各樣的不同的聲音?”這樣就自然而然地將學生引入到對新知識的探究中。(此環節安排在3分鐘左右。)

(二)探究操作,玩中求知。

教師作為探究活動的設計者,最重要的是要更新觀念,讓學生從被動學習轉變為主動學習。在這一環節中讓學生繼續玩,當然這種玩不是一種盲目的玩,玩的過程實際上就是學生探究的過程,教師要當好探究活動的促進者和指導者。這時候,我設計了以下幾個小活動:

活動一:

猜聲音遊戲:找一名同學矇住眼睛,由其他同學分別用自己正常的嗓音對這位同學説一句話,讓這個同學猜是誰發出的聲音?

用準備好的一段混合了各種聲音的音像資料(邊點圖片邊出示鳥鳴、笑聲、讀書聲、汽車聲、泉水叮咚聲、琴聲、歌聲……)讓學生來猜猜大自然中的聲音。這樣一來,學生馬上就能初步感受到各種物體發出的聲音都是不一樣的。也就是我們所説的音色的不同。雖然音色這個概念對學生來説還是比較抽象,但此時就好理解了。

理解之後,為了讓學生有進一步的親身體會,我讓他們自行設計物體的發聲實驗。看誰能利用有限物體發出更多的聲音。通過實驗,學生的創造力得到了充分的發揮。他們用自己的語言總結出了“不同的物體能發出不同的聲音”。我馬上總結:每種物體的聲音有都自己的特色,這就是我們所説的音色。音色不同,聲音就不同。

聲音的不同除了與發聲體的音色有關之外,還與聲音的強弱高低有關。為了讓學生髮現聲音的這些特性。我又準備了針對性的活動‘

活動二:

1、放一段相同的音樂,但兩次播放時,音量一大一小。聽完之後向學生提問:你們發現了什麼?學生此時馬上會發現音樂都是相同的,但是通過改變音量的大小,所以相同的音樂便有了區別。在學生説出自己的感受之後,我放手讓他們用身邊的同一種物體發出這樣大小不同的聲音,並請學生上台演示。(課件)順勢引出結論:音量不同,聲音就不同。

2、為了鞏固和驗證這個結論,我又設計了這樣一個環節:我問學生,我們怎樣通過外力來改變聲音的大小,使發音物體發出大小不同的聲音呢?我讓學生自行設計實驗。有一個學生沒有通過任何的實驗器材的幫助,直接走到我的身邊,用大小不同的聲音叫我了一聲“老師”;我馬上給予了鼓勵。學生自行總結出:用力的大小決定聲音的大小。

活動三:

聲音的不同,除了音色和音量這兩個因素之外,還與音調的高低也有着密切的關係。為了弄清楚這個知識點,我是這樣設計的:

首先,我用兩種不同的音調唱了一句歌(??)緊接着我向學生提出了我的問題:剛才從老師的歌聲中你聽到了什麼?學生紛紛發言,説我的聲音一高一低,如同兩個人發出的聲音。於是我讓學生自己試着用聲音進行改變音調的測試。並通過敲擊大小不同的木魚,吹排簫,撥粗細、長短、鬆緊各不相同的橡皮筋,總結出物體在什麼情況下會發出高音,什麼情況下會發出低音。總結過後,得出結論:音調不同,聲音就不同(出示板書)

就這樣,學生一邊玩一邊體驗一邊討論。“玩”使學生始終處於主動學習、思索的狀態,並從關心玩的過程發展到注意玩的結果。在“學玩結合”中,學生以多種感官的參與、豐富的體驗形成了初步的概念,在總結時,讓學生把自己的體驗和感受盡情地表達和演示出來,教師再根據學生的體驗情況查漏補缺,幫助建立科學的概念。此環節根據學生的認知程度安排在15分鐘左右。

(三)整理鞏固,玩中求證。

科學必經得起反覆的推敲和驗證,概念形成後為了進一步驗證和鞏固概念,我又讓學生展開豐富的想象,自己任選實驗材料或通過拍拍手、跺跺腳等各種方式自告奮勇走上講台一邊演示一邊講解:怎樣可以表現出聲音的強弱,怎樣可以表現出聲調的高低。這樣設計既給學生提供了一個大膽展現自我的機會,同時又為學生科學創造力的發展提供了良好的智力背景和實踐機會,使創造教育紮根於課堂。此環節安排在10分鐘左右。

(四)辨別賞析,昇華認識。

在學生對聲音的音色、音量、音調有了充分認識的基礎上,向學生進行噪音危害人體健康的教育,是十分有必要的。

為了引導學生將所學知識延伸到具體的行為上,我還設計了這樣一個小情景:同學們正在聚精會神的聽老師講課,在這陡然安靜的瞬間,一個同學的鉛筆盒及書本嘩啦一聲摔到了地上。(當然這是我提前設計並佈置好的)在這強烈的反差下,學生必然深有感觸。於是捉住時機馬上提問:你願意聽這種不和諧的聲音嗎?你生活的周圍還有哪些聲音是噪音?我們怎樣才能杜絕噪聲?

通過這樣的提問,學生就自然而然地聯想到了自己的行為,如:有的同學説在父母親午休的時候,不能打擾他們;有的同學説在電影院等公共場所,不能大聲的喧譁,以免影響他人;等等。這樣設計非常貼近學生的實際生活,學生會有更直接的體會,我無需過多的説教,就能夠達到良好的現實教育目的。這一環節安排在10分鐘左右。

在課程的最後,播放一曲“歌聲與微笑”,讓學生隨着樂曲齊聲歌唱,在這美好的樂曲聲中,在這美好的心情中結束全課

小學的《科學》科目,是一門涵蓋了物理知識,化學知識,地理知識等眾多知識的學科。做為一名科學教師,我還將在未來的教學工作中不斷的探尋和求索。我想,我的教學設計肯定還有很多不足之外,請大家多多指教。在此,我也感謝各位給了我們這樣一個交流的平台。謝謝!

説課稿 篇6

一、説教材

1.説課內容:九年義務教育六年制小學數學第五冊87-88頁例3,並且完成做一做和練習二十二1-2題。

2.教材分析:這個例題是含有兩個已知條件兩步應用題。它是在學生已經學習了簡單一步應用題的基礎上,又在四冊和本冊教材中學習了三個已知條件兩步應用題,之後進行教學的新知識。兩步應用題是本冊重點內容之一,同時它在應用題教學中又佔有重要地位。在兩步應用題中,連續問是基礎,三個已知條件是過渡,兩個已知條件是重點。例3是學生首次接觸的兩個已知條件兩步應用題。它應當是重點中的重點,為此給學生造成顯明、深刻的第一印象是十分必要的,科學、合理地設計好本節課顯得尤為重要。

3.教學目的:根據大綱精神和教材意圖確立如下三個教學目的。

(1)通過多(少)幾求和,幾倍求和(差)應用題的解答,使學生初步認識有兩個已知條件兩步應用題的結構,初步學會這類應用題的解答方法,進一步加深對兩步應用題的理解。

(2)通過條件變換,知識遷移,培養學生分析、比較、推理能力和求同思維、求異思維能力。

(3)通過本節知識學習,向學生滲透事物間是有"聯繫的"、是可"變化的"、"具體問題要具體分析"的辯證唯物主義觀點。根據教材特點和學生實際,教學重點應當是;有兩個已知條件兩步應用題的解題方法。兩個已知條件,其中一個條件在解題中用兩次學生很少接觸是教學難點。教學關鍵是正確分析數量關係找準中間問題。

二、教法和學法

根據本節教學內容、教學要求、學生的認知規律和認知水平,主要採用如下方法。

1.運用遷移規律、比較的方法進行啟發誘導式教學。

2.運用線段圖、討論、總結等方式和解題思路分析,激發主體參與意識,調動主體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以深化學法訓練。

三、教學過程設計

本節教材編者是按照:複習-例題-想一想-做一做-練習題為一個完整的知識系列或是教學過程安排的。其中每一環節均有其自身的側重點。複習的目的在於遷移引新,例題的目的在於探究解題思路,想一想的目的在於擴展知識,舉一反三,做一做的目的在於內化知識、強化能力、訓練思維。因此教學過程設計五個環節。

(一)複習舊知,抓遷移。

用複習題引入新課。這一複習題是本節知識的生長基礎,要有意識地把複習題向例題導入。為此分四個層次完成複習題。

1.出示複習題:"飼養小組養10只黑兔,16只白兔,一共養兔多少隻?"並出示符合題意的兔子彩圖,目的在於引起學生興趣、注意力和理解題意。

2.獨立解答本題(指名板演),同時教師畫出複習題的線段圖。這個線段圖主要為新授作伏筆,同時也從不同角度理解題意。

3.共同訂正複習題。

4.變條件、抓遷移。如果把"16只白兔"改為"養白兔比黑兔多6只"應當怎樣算?因為複習題學生都順利完成,而經此變化學生便會達到"欲罷不能"的程度,會極大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就此激情入境導入新課。這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習的"兩個已知條件兩步應用題"。並簡單提出學習要求。(略)

(二)探究新知抓思路。

這一環節是落實教學要求的中心環節,通過啟發誘導、分析比較、推理判斷和線段圖的直觀理解,調動學生的積極參與及探究例題的解題思路和解答方法。

1.出示例3:"飼養小組養10只黑兔,養的白兔比黑兔多6只。一共養多少隻兔?"

2.指名讀題,並找出已知條件與所求問題。

3.比較例3與複習題相同點與不同點。意在理解題的結構和數量關係。

4.討論:

(1)參照黑板複習題的線段圖想一想例3的線段圖與它會有哪些相同和不同地方?

(2)誰能把複習題的線段圖改成例3的線段圖?讓學生參與畫圖活動,培養畫圖能力,並實現圖形的遷移。

5.學生改圖,教師適當幫扶。以上幾步旨在理解題意和理解數量關係,培養學生積極參與意識,形成能力。

6.藉助線段圖理解題意,分析數量關係,抓解題思路。

(1)教師指圖説題意。目的是讓學生進一步理解題意。教師要指出圖中四條線段,五種數量及其包含的與所求有關的兩層數量關係。

(2)分析數量關係、抓解題思路。①要求一共養兔多少隻,根據題意必須知道哪兩個條件?為什麼?②根據已知條件能直接算出共養兔多少隻嗎?為什麼?③根據什麼條件可算出白兔的只數?以上幾步是按分析法訓練學生分析數量關係,尋求解題思路。下面兩步用綜合法進行解題。④想一想應先求什麼?為什麼?怎樣求?學生口述算式:10+6=16。⑤所求問題是否求出?為什麼?應怎樣求?學生口述算式:10+16=26。

7.學生看書消化例3,並完成例3中的填空,提出不懂地方。

8.讓學生用分析、綜合法口述解題思路和解題方法。同時師生共同把黑板例3補充完整。

9.小結例3。

(1)共同總結解題方法:①先求中間問題②再求所求問題③根據數量關係求出中間問題是解題關鍵。

(2)抓難點。例3"10"用了兩次每次意義一樣嗎?為什麼?

(3)強化審題。比較複習題與例3都有兩個已知條件為什麼有的一步計算,有的兩步計算?

(三)聯繫比較抓擴展。

完成"想一想中的兩個問題。主要聯繫例3變換條件,進行比較,使靜態知識變成動態知識,使單一知識點變成知識鏈。從而合理擴展知識,實現舉一反三。通過例3完成了四個方面知識教學,"想一想"擴展兩方面內容,因此分兩層進行教學。

(1)看書中第一題該怎樣想?怎樣做?①學生試着改題。②出示改好的題。③對比例3找出聯繫和區別。④學生説思路和方法。⑤獨立完成並共同訂正。

(2)出示第二個問題,問該怎樣解答?學生獨立完成,教師巡視指導,偏重中下生。指名回答:每步算什麼?為什麼這樣算?師生共同回顧上兩題,聯繫例3回答:

1.變化的地方是什麼?

2.沒變化的地方是什麼?

(四)練習鞏固、抓內化。

這一環節是內化知識、訓練思維、培養能力、掌握解題思路、形成技能的重要環節,是實踐的環節。

(1)求同思維內化知識。完成"做一做"兩題。一題是培養審題能力,如何確定用一步還是用兩步運算。二題是鞏固幾倍求和。

(2)變式思維拓寬知識。完成練習二十二前兩題。一題是逆向思維拓寬知識。二題是幾倍求差,是本課、擴展的第四方面知識。可比照"想一想"解答。有餘力的學生可嘗試改變本節做過的問題。

(五)全課總結、抓規律。

課堂過程實質上是按照認識--實踐--再認識的過程進行的。全課總結是再認識的過程,是認識的昇華和飛躍,時間雖短卻起到畫龍點晴、概括規律的作用。

本課總結:

1.總結解題思路。

2.總結解題方法。

3.總結例3

所擴展的知識鏈,培養髮散思維意識。這樣把規律性東西條理化,總結出來,使學生有章可循,有據可依。

説課稿 篇7

一、教材反思

本課題所處單元安排在氧氣的性質、二氧化碳的性質以及製法之後進行學習。在學習氧氣的性質時,學生對燃燒有了一定的認識;在學習二氧化碳的性質和製法時,學生又知道了一些滅火的方法。本課題從燃燒條件的探究入手,學生通過實驗探究,得出燃燒所需要的條件,再根據燃燒條件推論滅火的原理。

二、實驗反思

為了對燃燒的條件進行有效的探究,我採取下列方法:

1、 讓學生分組實驗探究燃燒的條件,實驗內容調整為學生易於操作的簡單對比實驗。通過不同的實驗現象來探求影響燃燒的因素。

2、 對於書本的演示實驗,考慮到環保的因素,我對實驗做了一些改進。如下圖所示:

改進後的優點在於:第一、對環境幾乎沒有影響;第二、在探究燃燒條件的同時不但鞏固了二氧化碳的不支持燃燒的性質,並且能讓學生對影響燃燒劇烈程度的外部因素有清晰的認識。但是在做實驗的過程中我也發現過了一些問題:

(1)課本中是用金屬作為傳熱源的,而改進的實驗中主要靠試管傳熱使白磷燃燒。但是試管的傳熱效果遠沒有金屬好,所以本實驗對温度的要求比較高。

(2)實驗中我發現在相同的水温下裝有空氣的試管中的白磷燃燒,而向裝有二氧化碳的試管中通入大量空氣後白磷依舊沒有燃燒起來,但是將此試管中的白磷倒入少杯中白磷卻燃燒了。起先我猜想是白磷與空氣的接觸面積不夠,因為燒杯的底部是平的而試管的底部是凹下去的,白磷遇熱先熔化成液體,液體將白磷液封住了使白磷與空氣隔絕。所以我便將導氣管加長使之與白磷接觸,可是仍然沒有燃燒。於是我猜想是否是温度的原因,於是我將熱水換成了剛燒開的水,白磷燃燒了。那麼為什麼在相同的水温下裝有空氣的試管中的白磷燃燒,而向裝有二氧化碳的試管中通入大量空氣後白磷不燃燒起來?我猜想可能和吹滅蠟燭是一樣的道理。因為通入空氣的時候雖然使白磷可空氣接觸了,但是由於氣流的流動帶走了熱量,使環境的温度沒有達到白磷的着火點,所以白磷沒有燃燒。

經過反覆的實驗我總結出成功的關鍵:①由於本節課一般是在11月份上,此時的環境温度低,水温下降的快,所以實驗時要用開水才能讓白磷迅速的燃燒起來。②白磷一定要用濾紙將表面的水吸乾,注意要用鑷子不能用手直接接觸白磷以免白磷自燃。③儘量用小試管,因為試管越大傳熱效果越差。

三、教學實施反思

1、學生自我設計實驗驗證燃燒條件的環節中由於平日沒有積累訓練,再加上本節課由於提供的實驗用品有限,所以學生在設計實驗方案時思路不夠開闊。

2、由於考慮到水温的原因,我只能將邊做實驗邊分析的模式改為將實驗做完再利用動畫回顧實驗現象進行分析的模式,課堂效果略顯遺憾。

3、燃燒條件的實驗探究學生都能積極參與,在老師的引導下也能自然地歸納出燃燒所需要地條件,效果令人滿意。

4、學生不習慣舉手回答問題,我想學生的學習習慣也是教師行為塑造的結果。如何提高學生主動融入課堂,參與課堂的積極性,自己還要深思。

5、白板技術的運用增強了課堂的趣味性,能夠實驗PPT中不能實驗的推拽功能,及時抓住了課堂上的生成性資源。不過導入視頻後發系統的運行速度比較緩慢。

説課稿 篇8

《陶罐和鐵罐》是九年義務教育人教版小學語文第七冊中的一篇寓言故事,它趣味性強,寓意深刻,講的是國王御廚裏的兩個罐子的故事。鐵罐自以為堅硬,看不起陶罐,經常奚落它。而陶罐卻沒有與它計較,埋在土裏許多年以後,陶罐出土成為文物,而鐵罐卻化為泥土,不復存在。故事告訴我們,每個人都有長處和短處,要善於看待別人的長處,正視自己的短處,相互尊重,和睦相處。選編這篇課文的意圖,一是讓學生理解課文説明的道理,學會全面地看問題,懂得要多發現別人的長處,正視自己的短處;二是繼續學習初步把握課文的主要內容,體會課文表達的思想感情。

我在設計本課教學時,能夠依據新課程理念,樹立“學生是學習的主體”的觀念,從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入手,充分調動和發揮學生的主動性,讓他們真正地成為課堂的主人,並把學生的發展做為課堂追求的目標。

教學目的:

一、知識與能力:

1、認識本課10個生字。

2、分角色朗讀課文。

二、過程與方法:

1、通過多種形式的朗讀及小組合作學習。

2、理解課文內容,瞭解寓言藴含的道理。

三、情感、態度、價值觀:

1、懂得做人應該謙虛謹慎,不應該驕傲自滿。

2、不要以己之長比別人之短,我們要多看別人的長處的道理。

《陶罐和鐵罐》這一課的教學重點是通過陶罐和鐵罐的對話以及神態的描寫,瞭解鐵罐的傲慢無禮和陶罐的謙虛而不軟弱,從而理解課文所講的道理。本課的教學難點是要使學生通過學習課文,學會全面地看問題,懂得要多發現別人的長處,正視自己的短處。

為了抓住重點,突破難點,我設計瞭如下四大板塊:

(一) 談話導入,激發興趣;

(二) 進入文本,品讀理解;

(三) 深入文本,研究感悟;

(四)表達感受,深化感悟揭示寓意,明白道理

;

四、教法

1.指導觀察法

遵照學生的認知規律,充分發揮文中插圖的作用,以圖帶文、圖文並茂,既激發了學生的興趣,也自然地加深了對課文的學習。

2.表演教學法

針對小學生的年齡特點,採用表演讀,旨在創設良好的學習環境,調動學生的興趣,誘發學生的情感,使他們投入課文所設置的情境中。

3.鼓勵欣賞法

教師及時的點評,甚至學生之間的互評,都是以鼓勵、欣賞為主,主要是激勵學生充分地展示才能,滿足他們希望得到讚許,體會成功的心理特點,激起學生學習的慾望,增強朗讀的信心。

四、學法

1.合作學習法

在學生自讀自悟的基礎上,注重討論、交流、合作、體會。讓學生抓住課文主要內容的同時,能聯想自己已有的知識積累。

2.美讀訓練法

以“看”“聽”“説”“讀”“悟”為主要訓練方式,把“讀”的訓練貫穿在整個教學中,通過師與生、生與生面對面地提高、思考、討論、交流、體會、練讀逐步實現教學目標,讓學生在具體的閲讀實踐中得到鍛鍊。

五、教學過程設計:

第一板塊:談話導入,激發興趣;

假如你有一個陶罐和一個鐵罐,你喜歡誰?為什麼?從學生的發言中總結出他們倆各有各的長處和短處。從而使學生對文本產生興趣。

第二板塊: 進入文本,品讀理解;

這個板塊主要抓住課文1---9自然段來展開教學。首先使學生了解“這9個自然段主要講了什麼”,而後抓住重點詞“奚落”進行挖掘,“鐵罐是怎樣奚落陶罐的?”“面對鐵罐的一次又一的奚落,陶罐又是怎樣回答的呢?”讓學生找一找、劃一劃,加深對文本的印象,養成良好的讀書習慣。接下來,課件兩次出示四個重點句子,重點進行品讀。在師生、生生對話中構建話題,以讀為本,在朗讀中內化感悟。從而瞭解鐵罐和陶罐的不同性格特點。

第二板塊: 深入文本,研究感悟

瞭解了陶罐和鐵罐的不同性格特點,再深入的探究是不是真的像鐵罐説道那樣,陶罐破成了碎片,而他自己堅固得什麼也不怕?他們之間到底發生了什麼變化?抓住重點句子(1、2)知道陶罐不僅像原先一樣光潔、樸素、美觀,而且還成了文物。抓住最後一段,知道鐵罐並不刑他自己説的那樣堅固得什麼都不怕,而是消失得無影無蹤了。

①、捧起陶罐,倒掉裏面的泥土,擦洗乾淨,它還是那樣光潔,樸素,美觀。

②、 “多美的陶罐!”一個人説,“小心點兒,千萬別把它碰壞了,這是古代的東西,很有價值的。”

第三板塊:揭示寓意,明白道理

通過“你想對鐵罐説些什麼?”讓學生各抒己見,暢所欲言,從而揭示本文所要告訴我們的一個道理。本文具有深刻的寓意,告訴我們任何事物都有長處和短處,要看到別人的長處,正視自己的短處,否則驕傲必敗。我設計讓學生聯繫實際,説説我們學習上、生活中有哪些驕傲必敗的事例,今後要怎樣做才對?藉此進行思想教育。

第四板塊:表達感受,深化感悟

1.從陶罐和鐵罐的不同表現以及最後不同的結局,你想到了什麼?(懂得了什麼?)

2.學到這裏,同學們一定有不少的想法和感受,你們想説什麼呢?請拿出自己的留言板把想説的話寫上去,寫後再交流交流。

(1)我想對陶罐説:

(2)我想對鐵罐説:

(3)我想對自己説:

(評:鼓勵學生從不同角度寫出自己心裏想説的話,珍視學生在尊重文本價值前提下的富有個性的、獨特的見解,從而引導學生感悟課文所講的道理,體會課文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3.同學們,你們都説得很好! 我們不能拿出自己的長處和別人的短處來比,要善於發現別人的長處,正確看待自己的短處。我們要相互尊重,友好相處!來,請全班同學起立,和你的同桌握個手,一邊握後,一邊説:“握握手,我們都是好朋友!

附:板書

19陶罐和鐵罐

陶罐 鐵罐

謙虛 傲慢

標籤: 模板 説課稿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yuwenzhishi/shuokegao/xq2vj0.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