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語文知識 >説課稿 >

【精選】説課稿模板8篇

【精選】説課稿模板8篇

作為一名為他人授業解惑的教育工作者,時常需要編寫説課稿,説課稿有助於提高教師理論素養和駕馭教材的能力。那麼大家知道正規的説課稿是怎麼寫的嗎?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説課稿8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精選】説課稿模板8篇

説課稿 篇1

一、説教材

(一)説課內容

《 》是小學《體育與健康》第 部分運動實踐第 單元的內容,在課本 頁。依據的教材是 出版社於 年 月出版的經全國中小學教材審定委員會 初審通過的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體育與健康》

(二)教材分析

游泳運動既是我國重點發展的競技體育項目,也是人民喜聞樂見的羣眾體育項目之一,每到夏季各地的游泳場館、江、河、湖、海等天然水域,彙集着數以千萬的游泳愛好者,他們不僅從游泳運動中享受到與大自然搏鬥的無窮樂趣,而且還使自己的身體在游泳鍛鍊中健康、強壯。小學生學習游泳,有助於培養學生參加體育鍛煉的興趣,在玩耍中主動學習,有利於提高心肺功能,鍛鍊學生的意志力,培養勇敢頑強精神。還能夠緩解學習壓力,以及防止長時間坐立而形成的脊柱側彎。本課為第二次課,新授內容為蛙泳手動作和憋氣漂浮,複習憋氣。

(三)教學目標

1、認知目標:通過涉水練習,使學生的身體與皮膚感受到温柔似“水”的意境。切身體會水中浮力。使90%學生能夠表述蛙泳手簡單動作步驟。

2、技能目標:使90%學生能掌握蛙泳手動作。60%學生能手抓水線漂浮10—15秒。40%學生能自己漂浮於水面,並能大膽做蛙泳手動作。並通過一定次數的重複憋氣練習,增強學生內臟器官的機能,提高肺活量。

3、情感目標:配合遊戲和集體練習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克服心理怕水障礙,超越自我,樹立安全意識。

(四)教學重點:本課的教學重點是蛙泳手動作

(五)教學難點:適應水的浮力和阻力,消除對水的懼怕心理。

確定本次課教學目標、教學重點、教學難點的主要依據是,根據游泳運動的基本教學方法,教學規律。以及學生的實際接受程度、生理和心理的承受能力所定。

二、説教法

本次課是本單元第二課時,在上一課基礎上,進一步學習游泳動作和技巧。根據教材內容和學生自身特點,主要採用講解法、動作示範法、分解練習法、完整練習法、運動遊戲法這五種教學方法進行教學。

1、講解法:教師根據教材上的理論知識和本課的教學目標,在陸地上向學生詳細講解蛙泳手動作。用簡潔清晰的語言向學生介紹動作步驟,重點和要達到的效果。吸引學生注意力,調動學生學習興趣。

2、陸上動作示範法:在講解的同時向學生做動作示範,配合講解,使學生更加清晰地理解和表象出動作的形態。在腦海中建立基本的動作結構。

3、陸上分解練習法:將一個完整動作分解為4步練習,有助於學生學習和記憶。加上簡單的動作名稱,突出每一步的重點。符合學生的實際情況,也有助於循序漸進的教學,為以後的練習打下基礎。

4、陸上完整練習法:在分解動作的基礎上,連貫起來練習。建立完整的動作形態。同時也要求每一步驟的標準。最後通過水中練習,強化動作意識和動作感覺,最終達到技術目標。

5、運動遊戲法:通過水中的遊戲,增加學習樂趣,增強學生對游泳課的興趣,讓學生愛上游泳,愛上體育課。促進學生進行終身體育鍛煉。

三、説學法

本次課的對象是 學生。學生年齡在 歲之間。這一時期的學生處於兒童向少年的轉型,也是身心發展的關鍵時期。此時他們興趣愛好廣泛,具備一定的學習和判斷能力,但是他們的注意力又容易分散,體力也不是很好。這就需要我們在教學過程中要激發他們的興趣來吸引他們的注意力,從而提高教學質量。還應注意強度不能太大。上訴情況就讓我們在教學中將學與玩相結合。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注重引導,調動學生的學習慾望和主觀能動性。在配合老師的指導講解,幫助學生克服怕水的心理恐懼,養成拼搏向上,積極進取的優良品德。

四、説教學程序

1、準備部分 (5分鐘)

1.1、課堂常規 班長整隊報告人數,師生問好; (2分鐘)

檢查服裝;

宣佈本課內容與目標

安排見習生

1.2、準備活動 班長帶隊做徒手操

2、基本部分 (35分鐘)

2.1、講解蛙泳手動作要領 (3分鐘)

2.2、分解練習蛙泳手動作 (4分鐘)

2.3、完整練習蛙泳手動作 (3分鐘)

2.4、下水 (3分鐘)

2.5、遊戲水中行走劃蛙泳手 分兩組接力比賽 (5分鐘)

2.6、遊戲水中行走憋氣劃蛙泳手 分兩組接力比賽 (5分鐘)

2.7、手抓水線憋氣漂浮 (10分鐘)

2.8、放鬆上岸 (2分鐘)

3、結束部分 集合站隊檢查人數 (5分鐘) 師生總結

佈置課後作業師生再見,下課

五、教學效果分析

通過這堂課的學習同學們積極嘗試、大膽體驗,教學氣氛輕鬆,同學們在玩和練中能掌握好蛙泳手動作和漂浮的基本技巧。對游泳的興趣逐漸加深。鍛鍊了自己的身體也鍛鍊了自己的意志。基本達到了本次課的教學目標。

説課稿 篇2

一、教材分析

《牧場之國》是四年級下冊第六冊“走進田園,熱愛鄉村”中的一篇描寫荷蘭田園美景的文章,全文圍繞“牧場之國的荷蘭”來寫:碧綠的草原,黑白花牛,乳白色的綿羊,黑色的豬羣,金色的晚霞,默默擠奶的人,寧靜安謐的夜晚,閃爍的燈美麗富饒的荷蘭就像一幅幅田園畫展現在我們面前,從文章的字裏行間,我們能體會和感受到荷蘭田園那詩情畫意的美,以及作者內心深處溢發的對荷蘭田園風光的讚美和嚮往之情。因此,我根據文本特點,在教學本課是以美為主線,調動他們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豐富其想象力,激發其靈感與頓悟,使學生實現創造能力的突變與飛躍。

二、學情分析。

我們班共有19名學生,此班的學生能用老師以前所規定的橫線和圓圈畫出課文所示的生字和詞;讀課文後,能提出自己不明白的問題並求助於同學和學習工具資料或老師,詢問或者查尋進行學習;但有部分學生自制力比較差,閲讀能力有待於提高,須老師進行提醒和指導;因此老師上課時,要充分發揮好“導”的作用。由於學生的定勢作用,一生先回答,其他學生的思維就跟着走了。教學時,要注意學生這種“跟着走”的現象。另外,要做好幾名後進生的指導工作,做好讀書習慣的指導,指導做好語文基礎訓練的相應練習題。此外,班裏有部分學生經過前面的學習訓練,能夠判斷出文章的記敍順序,能夠通過讀課文,初步簡單的歸納文章的主要內容;並且學生初步學會選用文章裏的優美詞句,進行摘錄、積累並能初步運用於作文之中,但有待於繼續進行引導訓練。

三、目標設計

依據四年級兒童特點和教材特色,本着“學語文、用語文”的課研精神,我把《牧場之國》的教學目標確定為:

1、通過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瞭解荷蘭牧場的特點,感受異國的田園風光。

2、通過小組合作提高學生感悟文章語言的生動性,積累語言的能力。

3、通過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培養學生體會作者對荷蘭的無比喜愛之情。

四、教學重難點分析:

教學重點:

引導學生了解荷蘭牧場的特點,感悟文章語言的生動,豐富學生的語言積累。

教學難點:

讓學生明白課文為什麼四次講到“這就是真正的荷蘭。

五、教法

1、採用“學——導——練”的教學模式。《牧場之國》是一篇略讀課文,在其教學過程中應充分發揮學生的積極性,充分發揚教學民主,充分發揮教師的潛能。因此採用“學——導——練”的教學模式。即在學生自學自悟的基礎上,老師組織學生進行交流後,再引導學生有重點較深入地理解課文,最後通過練習、作業進行鞏固和延伸。

2、朗讀法。正是因為本文滿蘸着作者欣喜與熱愛之情,描畫了荷蘭優美恬靜而又充滿生命氣息的田園風光。文字優美,情感濃烈,充滿了詩情畫意,從多方面給人以美的享受。因此,教學中,在學生理解想象的基礎上加強朗讀,引導他們把課文讀通,讀懂,讀深,進而達到“讀書百遍,其意自見”的目的。並通過有感情的朗讀感受景色美,語言文字的美,從而受到美的薰陶,美的感染,陶冶學生的情操,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和感情朗讀的技巧。

3、情境教學法。在教學中,我還運用現代教育技術手段,利用多媒體播放荷蘭牧場的田園風光,同時老師配樂朗讀課文,輔助畫面,再現課文內容。這種以圖畫展現情境,以音樂渲染情境,以語言描繪情境的方法,深深地撼動了學生的心靈,極大程度地激發了他們學習的興趣。讓學生在領略課文語言美的基礎上,真正領略到荷蘭牧場的美麗,既是美的享受,又輕鬆了課堂。

六、學法

因為教為學服務,所以在教學過程中我不越俎代庖,根據我採用的教學方法,以及新課標對四年級學生的閲讀要求: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動的形象和優美的語言,與他人交流自己的閲讀感受。放手讓學生運用讀、劃、議等學習方法,通過動腦、動口、動手等方式,培養學生讀、思、議的能力,促進學生思維品質的發展,提高自學能力。

七、教學流程

(一)創設情境,導入揭題

(出示荷蘭風景圖)教師簡介荷蘭花之國、水之國、牧場之國美譽的由來。

【這樣設計目的是:給予學生感官的體驗,能激發學生學習的內在需求。學生一定很想知道課文是怎樣描寫這充滿情趣的田園風光的。這為後面的學習做好了鋪墊。】

(二)讓學生以齊讀的形式明確學習目標,讓他們明確這節課要幹什麼。

(三)、引導學生自主學習,讓學生充分展示自我。:這一環節我共設計了三個自學指導:

1、初步閲讀,整體感知(自學指導一)

(1)、用自己喜歡的方式朗讀課文,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這個環節的設計目的是引導學生整體把握課文的主要內容】

(2)、檢查學生生字的掌握情況。

(3)、説説“牧場之國”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

這個環節,我充分尊重每個學生的個性基礎,給予了他們獨立思考的空間,保護了學生獨特的理解和感受。同時通過填空的形式降低了任務的難度。

2、再讀課文,深入體會。(自學指導二)

(1)、選擇你喜歡的自然段,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品讀課文。讀出感情、讀出體會,同時用筆劃出你喜歡的句子,想想為什麼喜歡?

(2)、採取小組交流、全班交流的形式檢查自學情況。

【在這個環節我將主動權交給學生,讓他們在課文的交流感悟中體會課文的情感。結合多種形式、有感情朗讀,如:個人讀師生讀、老師範讀、等。】

欣賞圖片,培養美感。

傍晚、夜晚的牧場啟發學生想象:如果此時你就在這寧靜的牧場上,會有什麼樣的感受?

【我充分挖掘教材內容,對學生進行想象訓練,有利於培養學生思維的創造性。通過想象讓學生不僅感受到動物們的快樂,也體會到動物與自然環境的和諧統一。】

3、自主探究,理解課文(自學指導三)

引導學生思考作者為什麼四次講到“這就是真正的荷蘭”,“真正”的含義是什麼?

(這樣設計目的是讓學生初步體會“這就是真正的荷蘭”這句話是文章的線索。)

(四)、當堂訓練:

針對學習目標和教學重難點制定出相關的訓練題,加以鞏固。

1、把重點字的拼音填在後面的括號裏:

(這樣設計的目的是讓學生在理解的基礎上覆習新詞、重難點詞。)

2、仿照課文用;“—————————是———————是——————也是——————”造句。

3、小練筆:真正的荷蘭是一個如詩如畫、充滿詩情畫意的國度,是優美恬靜而充滿生機的人與自然的完美和諧,請以“——————的荷蘭”為題,選一個你印象最深的特點,先把它畫在紙上,再用幾句話把它寫在你的畫上。

(設計這個環節目的是因為學生提出問題帶着問題讀書,讀中解決問題,這僅僅是閲讀教學的淺層次目標,走出課堂才是學生可持續發展和終身發展的必需。,為了把課內課外有機融合,適當拓展學習資源,拓寬學習渠道,真正做到在生活中學語文,在生活中用語文。)

(五)、學習反思

這節課你學到了什麼?用什麼方法學到的?

(這個環節即回顧了學生所學知識又讓學生充分展示了自我,交收穫和好的學習方法,實現資源共享,提供了互相學習的機會,增強了自信心。

(六)、板書設計:

牧場之國

黑白花牛的家園

成羣駿馬的王國這就是真正的荷蘭!

綿羊豬羣的天堂

寧靜恬美的夜晚

(保護環境,共創美好家園)

【我設計的板書體現了文章的主要內容和中心思想,是整篇文章的精髓,具有代表性,一目瞭然,方便學生的學習和理解課文。】

説課稿 篇3

今天我説課的內容是《生活中的圓周運動》,本次説課我將分為6個步驟,一、教材分析

本課是人教版(必修2)第五章的第七節,是圓周運動的應用課,內容豐富,教材中例子的選擇都各有特點,很有代表性:

鐵路的彎道——是分析水平面上的勻速圓周運動,

拱形橋和凹形橋——是分析豎直面上的非勻速圓周運動

航天器中的失重現象——研究宇宙飛船失重問題

離心運動——是研究向心力不足時物體的運動趨勢

根據學生實際情況,本節內容安排兩課時,本課只研究前兩部分,鐵路的彎道分析,也會放在先分析汽車在水平路面轉彎之後進行,這樣做的目的是為了讓學生的探究從易到難。

學習本節內容既能進一步鞏固學生學習過的受力分析,牛頓第二定律、向心加速度、向心力等知識,又能增強物理知識與日常生活,宇宙開發的聯繫,同時激發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培養學生學科學愛科學用科學的思想。

二、教學目標

依據教學大綱的要求,以及本課與實際生活聯繫緊密的特點,我特制定如下教學目標。

(一) 知識目標

1、 加深對向心力的認識,會在實際問題中分析向心力的。

2、 學會分析圓周運動的方法,並應用到拱形橋、彎道等實際的例子中。

3、 通過對幾個圓周運動事例的分析,掌握牛頓第二定律分析向心力的方法。

(二) 能力目標

培養學生獨立觀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提高學生概括總結知識的能力。

(三)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通過向心力在具體問題中的應用,體會圓周運動的奧妙,激發學生學習物理知識的興趣,培養學生將物理知識應用於生活和生產實踐的意識。

三、教學重點、難點

正確認識向心力的是本節課的教學重點與難點。學生常常誤以為向心力是一種特殊的力,是做圓周運動的物體另外受到的力,如何正確認識向心力的,是解決實際問題的關鍵,在教學中應充分重視這一點,因此,分析向心力既是本節的重點又是本節的難點。

在教學中注意通過多分析實例使學生獲得正確認識,抓住先分析物體所受的力(受力分析),再分析向心力的。明確告訴學生受力分析只分析性質力。

四、教法學法

本節課所採用的教學法主要有:

圖示法 利用圖片、影片、示意圖等使本節內容更加形象直觀簡潔的展現給學生。

問題發現法 通過設問的方式激發學生的探究動力

情景教學法 通過創設生活情景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

學法

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

主動探索、積極參與

通過獨立思考、小組討論

找尋規律,尋找解決問題的思維和方法

在整個教學活動中充分體現教師主導,學生主體的教育理念

五、教學過程

為了更好實現三維教學目標,首先通過視頻播放學生感興趣的視頻:火車轉彎,讓學生觀察思考、激發學生的求知慾,在學生觀看視頻的過程中提示學生認真觀察火車在轉彎時有什麼特點,然後引入本節課所研究的火車轉彎模型,水平面內的圓周運動。

一、 水平面內的圓周運動 的研究

探討課本的第一個問題:火車的轉彎問題,鑑於學生對於火車軌道及火車輪子結構不是很瞭解,通過視頻圖片讓學生對火車軌道的結構及火車輪子的結構特點有一定的瞭解過後,然後讓學生自主探究火車在水平軌道轉彎時向心力的,通過探究不難發現,火車在水平軌道轉彎向心力於外軌對火車輪緣的側向擠壓力,接下來繼續引導學生思考,火車在水平軌道轉彎有何弊端,並鼓勵學生討論如何去改進。通過教師的引導,學生的討論與思考,最後得到結論:

可將火車外軌與內軌呈現一定的高度差,並且當火車所受重力及支持力的合力恰好提供為向心力時,可以有效避免火車內外軌道受到擠壓,並進一步聯繫實際,在實際軌道一旦建成的情況下,進一步分析火車通過軌道速度應該滿足的條件,讓學生充分領略用物理知識解決生活中實際問題的樂趣。

二、 豎直平面內的圓周運動 的研究

在這一部分中,我首先設置了三個問題。

1、 汽車在水平的路面勻速行駛或靜止時,路面所受到的壓力如何?

2、 汽車在拱形橋頂點靜止時,橋面所受到的壓力如何?

接下來使問題進一步深化

3、 汽車以速度v通過拱形橋最高點時,橋面所受到的壓力又如何?

通過層層遞進的問題,使學生的思維活動不斷深入,培養學生的發散性思維。

接下來轉換情景,讓學生獨立分析汽車以速度v通過凹形橋最低點時,凹形橋所受壓力的情況。為進一步擴展學生視野,可繼續引導學生思考,在生活中為什麼我們的橋樑大多數建成拱形,而凹形橋卻很少,並將這一部分知識與必修一所學的超重與失重聯繫起來

接下來是拓展訓練部分,在拓展訓練部分,我設置了兩個事例,第一個火車以速度v通過傾斜彎道時向心力的分析,第二個,過山車通過最高點時,人對座位壓力情況的分析,通過這兩個事例的研究,加深學生對向心力的認識,並能將所學內容應用到更多的實際問題中,培養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及知識的遷移能力。

作業佈置

作業的佈置可要求學生完成思考與討論,假如將整個地球看成一個巨大的拱形橋,汽車以多大的速率通過地面時,可對地面的壓力為零,通過這一部分的思考與討論可激發學生的求知慾、增進學生的想象力,併為進一步探索新知識,解決新問題開闢更廣闊的空間。

最後是課堂小結

課堂小結將安排在板書上進行

六、板書設計

本節課的板書主要板書了兩種生活中圓周運動常見模型的受力分析及其向心力的,這樣的板書簡潔直觀,使本節課的重點一目瞭然,

尊重的評委各位老師,在我的整個教學中重在引導:

通過創設情景,教師引導學生觀察、分析,發現問題:通過創設疑問,教師引導學生思考、小組討論,解決問題。充分體現教師主導,學生主體的地位。

説課稿 篇4

説教材:

《識字的小祕密》是“讀課文趣味識字”的第二課,課文學的是形聲字的造字規律。讓學生通過學習課文,瞭解形聲字“聲旁多表音,形旁多表義”的特點,激發學生識字的興趣,培養學生的識字能力。課文內容共三首兒歌,第一首寫了一組帶有“堯”字的形聲字;第二首揭示了形聲字的規律;第三首寫3個帶有門字框的形聲字。

説目標:

根據課文內容以及《小學語文低年級各階段學習目標》我制訂了三方面的教學目標。(詳見教學設計)

説策略:

圍繞已確定的教學目標和教學重難點,我設計了兩大教學板塊:情景引入以及學習課文。在學習課文內容的過程中,採用不同的方式分步學習三首兒歌,讓學生在自主探究,發現規律的基礎上,總結學習形聲字的規律,最後進行拓展鞏固。

一、設置情景,創設輕鬆愉快的課堂氛圍

要想讓學生喜歡識字,首先得讓學生沒有心理負擔,敢於在課堂上暢所欲言,因此創設一種民主平等和諧的師生關係是至關重要的。以往的教學中,教師總處於一種凌駕於學生之上的特殊位置,這無疑會壓制學生的學習主動性。教師只有放下架子,親近學生,才能使學生在輕鬆愉悦的氣氛中接受知識。實踐證明,在這種氣氛下進行的學習,學生的興趣濃,主動性高,往往產生事半功倍的效果。

由此,教師在課堂最初設置了一個自己作為漢字國使者來訪的情景,模仿小海獺的語氣轉述國王口令,在稱讚學生識字能力提高,激發學生興趣,活躍課堂氛圍的同時將自己完全融入了學生之中。此時,教師已不再是教師,而是作為一名孩子的夥伴和引領者,和他們共同踏上了尋找識字小祕密的道路。在整堂課中,小海獺貫徹始終,沒有一個命令或要求是以教師的身份所發佈的,而是藉由小海獺之口提出要求,讓學生在快樂的探究之中輕鬆地發現形聲字的`規律。

二、自主探究,引導學生髮現識字規律

傳統教學往往採取教師教,學生學的方式,識字教學也同樣如此:教師先出示某個字,直接告訴學生這個字是形聲字,形聲字的規律是······這樣,學生就處於被動接受的狀態,即使當時記住了,也很容易遺忘,因為他並沒有經過主觀的努力。只有經過自己的思考所獲得的知識才會印象深刻。“授之以魚,只供他餐;授之以漁,終生受益”。因此,在教學中,應當引導學生自主探究,去尋找識字的規律和方法,先扶後放,讓他們自己找,自己想,自己説。通過他們自己觀察、討論、思考去獲得結論,教師再進行歸類總結。這種理解性地記憶,方便學生的運用,遠甚於單純機械性地記憶。

因此在這一課中,教師並不直接揭示形聲字的規律,而是讓學生在第一首兒歌中找出相似的兄弟們,然後想一想他們相同在哪?不同在哪裏?再引導他們發現漢字中的部首都代表不同的意思。這時,教師也沒有直接把形聲字的規律直接告訴學生,而是趁勢讓學生自主學習第二首兒歌,讀一讀之後説説自己讀懂了什麼。在學生找出形聲字的規律之後再讓他們在第三首兒歌中找出形聲字説説哪部分表聲,哪部分表形。相信通過這樣一個過程,學生對於形聲字規律的理解、掌握和運用都應當不成問題了。

三、穿插遊戲,進行趣味識字

孩子在遊戲中總是非常積極的,歡樂的。高爾基説:“兒童通過遊戲,非常簡單、非常容易地去認識周圍的世界。”教學中,遊戲作為一種特殊的學習方式,給學生提供了鬆弛歡快的環境,讓孩子們簡單、容易地認識了每一個字,激發了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慾望,識字的熱情高漲,識字的效果達到空前。

在《識字的小祕密》中就是採用了“叫名遊戲”以及“比比誰的眼睛亮” 兩個遊戲對課文中所學的生字進行了階段性鞏固。

另外,結合本課課文的特點還可採用一些趣味化的識字方式。例如

猜謎法:口進門是什麼?心進門是什麼等。

編順口溜,在課堂上編一些兒歌順口溜幫助學生識記生字,也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如同這篇課文就是以兒歌的形式出現,學生讀起來琅琅上口,易學易記。 模仿課文的形式可以讓學生也來為形聲字編編順口溜。例如“麗人留倩影,日出天氣晴”等,通過琅琅上口的順口溜,學生識字、辨字、記字,能起到了事半功倍的作用。

四、方法多樣,幫助學生輕鬆識字

在備課時,教師已有意識地對這篇課文中的生字進行歸類分析,考慮結合哪一部分的語言環境進行教學,考慮哪幾個生字可進行歸類教學,考慮不同的生字分別該採用何種方法進行教學。本課重點在於學習形聲字的規律,在生字中,形聲字也佔了大部分,於是教師就將“澆、燒、饒、撓、翹、曉、”這6個字結合第一首兒歌進行第一部分的生字教學。讓學生在會讀的基礎上尋找形聲字的規律。考慮到“豐”和“富”的構詞率較高,可採用組詞的方法幫助學生識記。“容、易”兩字作為第三部分的生字教學,結合“困難”這個反義詞,在理解意思的基礎上進行自由識記。如此一來,多樣化的教學方式,使得枯燥的識字教學不再那麼單調那麼艱難。

五、識寫結合,提高寫字質量

寫字是小學生一項重要的語文基本功。在認知的基礎上教會學生會寫字,寫好字。一年級教寫漢字,教師要逐筆領寫,讓學生看清楚漢字的肩胛結構,在田字格中的起筆、落筆以及基本筆畫的書寫方法,使學生一筆不苟地先描寫,再在田字格里練習書寫規範的漢字。一定使學生養成寫規範漢字的習慣。

《識字的小祕密》就是在一個“叫名遊戲”對門字框的字進行拓展鞏固之後,引導學生進行觀察分析,在教師的引導下認真寫好帶有“門字框”這一類型的字。

説課稿 篇5

一、説教材:

《真分數和假分數》是新人教版小學數學五年級下冊第四單元的第3節的教學內容。這一課教學是在學生學習了分數的意義、分數與除法的關係、比較分數的大小等知識的基礎上進行的。老教材,新思路是我設計這堂課的出發點。《新課程標準》全新地強調:“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研究性學習作為培養學生學習能力的重要學習方式愈來愈受到重視。所以在設計“真分數和假分數”這一課時,我力圖把研究帶入學習之中,讓學生在學習中進行研究,在研究中學到知識、發展能力。分數教學有兩個最基本的概念,一個是分數的意義,一個是分數的單位.學生在理解的基礎上掌握了這兩個概念,學習分數就可以舉一反三,因此在教學真分數和假分數時,我首先幫助學生從分數意義上理解和掌握新課的內容。

二、説學情:

學生在前一階段所熟悉的分數都是分子比分母小的分數,而且這些分數表示的都是一個數量中的一部分和這個數量的關係。本節課上,學生需要熟悉分子與分母相等及分子比分母大的分數,以及真分數和假分數的概念。

三、説教學目標:

[我根據教材的內容、學生的年齡、心理特點、學情以及基礎教育課程提出的三維目標制定以下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目標:1。理解和掌握“真分數”和“假分數”的意義,能正確判斷真分數和假分數,加深對分數認識的理解。會進行假分數與整數的互換 2。進一步培養學生的數感,培養學生的抽象、概括、實踐、創新、語言表達等能力。

(二)過程與方法目標:經歷探索的過程,在動手操作,自主探索與交流合作中,掌握觀察、分析、比較的方法。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使學生了解分數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增強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的意識,樹立學好數學的信心。

四、説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理解真分數和假分數的意義、正確判斷真分數和假分數。

難點:概括出真分數和假分數的意義。

五、説設計理念:

(一)自主探索,以學生髮展為本。

考慮到學生已有的分數的初步熟悉,本節課在教學思路上突出學生學的過程,力求讓學生自己探索發現、概括理解真分數、假分數的意義,突出學生的主體意識,聯繫生活實際,培養學生的數感,突出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二)操作實踐,以學生活動為主線。

實踐操作是兒童智力活動的源泉,本節課以實踐操作為切入點,使抽象的概念具體化,對學生思維能力發展起着極大的推動作用,學生通過做分數、觀察、分類、合作交流等實際活動中,熟悉、理解了新知,使學生能具體的感受真分數、假分數。

六、説教法、學法:

本課教學主要採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教學方法,在教學中為學生提供充分的探索與交流的時間,讓學生在觀察、操作、分類、比較、交流等活動中,自己概括出真分數和假分數的意義。因為真分數和假分數是一節概念教學課,概念的形成是認識的發展過程,也就是在對事物感知和分析、比較、抽象的基礎上,概括一類事物的本質屬性,不斷提出假設,驗證假設的過程。同時學生通過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提升了思維水平,提高抽象、概括等能力,而教師只是一個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

七、説教學程序:

一、談話引入

同學們,今天有這麼多的老師來到我們班,我希望我們班的全體學生向在座的所有老師們問好!

全班學生:老師,你們好。

二、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全體學生起立輕鬆的唱歌曲《小鳥 小鳥》

三、導入

1 .複習:2/3、6/7 表示的意義是什麼?

2 .説出 5/6、3/4、7/8的分數單位及有幾個這樣的分數單位。

四、教學實施

師:出示分數1/4,問:如何用塗色在圓片中表示出來,説説把什麼作為單位“1”,它表示有幾個這樣的分數單位。

1、 教學例1

① 出示題目:(課件)

分別用塗色表示下面各分數,説説把什麼作為單位“1”,表示有幾個這樣的分數單位。(小組動手合作)

1/3、3/4、5/6

② 集體訂正,課件出示:

2、 教學例2

師:出示分數5/4,問:如何用塗色在圓片中表示出來,説説把什麼作為單位“1”,它表示有幾個這樣的分數單位。

① 出示題目:(課件)

分別用塗色表示下面各分數,説説把什麼作為單位“1”,表示有幾個這樣的分數單位。(小組動手合作)

4/4、7/4、11/5

②集體訂正,課件出示:

3、比較例1和例2兩組分數,把這些分數按分子和分母的大小進行分類,你們把它們分成幾類呢?(小組合作 共同探究)

4、揭示真分數與假分數概念

①.提問:比較1/3、3/4、5/6三個分數的分子與分母的大小?這些分數比1 大還是比1 小?並説明理由。

②.學生觀察後,試着回答。

學生:(第一個圓)平均分成了3 份,這樣的3 份也就是一個整圓,表示1 ,而陰影部分只有1 份,所以比l 小。再請學生分別説出另外兩個分數。

③.老師指出:像上面的3 個分數都是真分數。我們過去接觸過的分數,大都是真分數。那麼,你能説説什麼叫真分數嗎?

④.讓學生獨立思考後,與同桌交流一下,再指名回答。

師問:像1/3、3/4、5/6這些分數比1大,還是比1小?

板書:

第一類:

1/3 3/4 5/6

分子比分母小的分數叫做真分數。真分數小於1 。

⑤老師再出示例2 中圖形的教具。

⑥.請學生分別用分數表示每組圖形中的陰影部分。

提問:第一幅圖中,把一個圓平均分成幾份?表示有這樣的幾份?怎樣用分數表示?

老師強調:第二組圖和第三組圖中每個圓都表示“1”。

⑦.比較4/4、7/4、11/5的分子和分母的大小,再與1 比較。學生觀察圖,試着進行比較,與同桌交流。老師指名回答:所表示的陰影部分佔據了整個圓,所以等於1 ; 所表示的陰影部分佔據了1個圓還多,所表示的陰影部分佔據了2個圓還多,所以和都比1 大。

⑧.老師指出:像4/4、7/4、11/5這樣的分數,叫做假分數。假分數大於1或等於1 。

第二類:

4/4 7/4 11/5

分子比分母大或者分子和分母相等的分數叫做假分數。

假分數大於1或等於1。

5、請學生舉出一些假分數的例子,引導學生多舉一些分子和分母相等的假分數。

五、練習鞏固

引導學生完成教材第54頁的“做一做”。

(l)學生先獨立完成第1 題,然後訂正。

(2)學生再獨立完成第2 題,引導學生觀察:表示真分數的點和表示假分數的點,分別在直線的哪一段上?

六、思維訓練

(一)、1、在分數 a/9 中,當a小於( )時,它是真分數;當a大於或等於( )時,它是假分數。

2、在分數 a/8 (a>0)中,當a小於或等於( )時,它是假分數;當a大於( )時,它是真分數。

3、分數單位是 1/10 的最小真分數是( ),最小假分數是( )。

(三)、判斷:

1、假分數都比1大。( )

2、 1/3 、2/3 、3/3 這三個分數都是真分數。( )

3、分母比分子大的分數是真分數。( )

4、假分數的分子不小於分母。( )

(四)1、寫出所有分母是8的真分數:

2、寫出所有分子是8的假分數:

3、寫出4個分母是8的假分數:

七、課堂小結

通過本節課的學習,我們認識了真分數和假分數的特徵,真分數的分子比分母小,真分數小於1 ;假分數的分子比分母大或分子和分數相等,假分數大於或等於1 。通過學習,要會正確區分哪個分數是真分數,哪個分數是假分數,並會正確應用概念靈活解題。

説課稿 篇6

各位領導、老師大家好:

我是,今天我出課的內容是青島版《科學》教科書三年級上冊第21課《有趣的浮沉現象》,我的説課將從以下幾方面進行。

一、教材分析:

第四單元《水的科學》,依據《課程標準》的要求,藉助學生對水已有的認識,編排了認識自然界水的分佈、欣賞自然界美麗的水體、探究水的形狀和形態的變化、認識水中物體的浮沉、比較水的多少、認識水的壓力等探究活動。本單元旨在讓學生親歷科學探究的過程,體驗探究帶來的樂趣,認識與水有關的基本知識。是在第二單元《它是什麼》的基礎上,引導學生進一步探究感官的作用,初步認識科學探究的過程,瞭解解決問題的途徑和方法。

《有趣的浮沉現象》是本單元的第四課。學生對水有一種天生的親近感,對水有許多親身的體驗,水與人們的生產生活有着密切的關係,正因如此,人類對水的探究利用從未停止過。本課在學生已有生活經驗的基礎上,安排了“認識浮沉現象”、“探究水的浮力”、“認識浮力在生活中的應用”、“探究改變浮沉的方法”等逐層遞進的活動,目的是引導學生從物體在水中有浮有沉的現象入手,經歷一個探究過程,從而獲得對水的浮力的認識。

本節課我的教學設想是:用科學課程標準的新理念指導課堂教學。因為科學課是以培養小學生的科學素養為宗旨,積極倡導讓學生親身經歷以探究為主的學習活動,培養他們的好奇心和求知慾,以發展他們對科學本質的理解,使他們學會探究解決問題的策略,併為他們終身學習和生活打好基礎。

在《科學(3-6年級)課程標準》理念的指導下,根據本學科的知識結構和科學探究過程的一般規律,並結合三年級小學生的實際情況,制定了本節課的教學目標如下:

科學探究目標:初步學會運用實驗的方法解決問題;能夠根據自己觀察到的浮沉現象提出猜想和假設;能夠採用簡單的儀器對物體的浮沉原因進行定量的觀察、實驗,採集數據並做出簡單的記錄;會通過觀察、實驗驗證假設是否正確。

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願意合作與交流;通過實驗探究,體驗科學探究要尊重證據;養成細緻觀察的習慣;由浮力與人們生活的關係認識到可以運用學到的知識改善自己和周圍人們的生活。

科學知識目標:知道物體在水中有浮沉的特徵;認識到水有浮力並能定性地描述水的浮力;理解水的浮力在人們生活中的應用。

根據本課的教學內容確定了本節課的教學重點和難點;

認識到水有浮力並能定性地描述水的浮力及水的浮力在生活中的應用是本課的重點;使學生理解完全沉在水中的物體也會受到向上的託力,是本節課的教學難點。

二、教法設計:

為了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猜想與假設能力和設計實驗自行探究的能力,本課採用了“引探教學模式”,即“觀察——猜想——引導——探究”。首先通過談話、看圖片,使學生產生學習興趣,從而開展一系列科學探究活動,加上教師的適時點撥,自行根據物體的浮沉現象,運用實驗方法解決問題。這樣把學生的主動性和教師的主導性有機結合,學生的主體作用和教師的主導作用也得到了充分體現,使學生通過自己的努力,既掌握了知識,又獲得了掌握知識的技能。

三、學法設計:

本課屬於引導式探究課例,是第一次嚴格意義上的實驗。通過觀察、實驗探究,認識水的浮力,對學生着重進行實驗能力的培養。

因此本節課讓學生親身經歷了“觀察現象——提出問題——猜想與假設——設計實驗——驗證猜想——得出結論——應用拓展”這一系列科學探究活動。活動過程都是在學生自願的前提下自主完成的,學生學的輕鬆、學的愉快、且學有所得:不僅體驗到了探究的興趣、認識了與浮力有關的基本科學知識,而且還引導學生意識到實驗是一種基本的、科學的探究方法,初步掌握科學實驗的基本方法和過程,提高了學生的科學素養。

四、教學流程:

根據本節課的教學目標和教學重難點,將本節課設計為以下六個環節:

1. 談話實驗,激發興趣。

為了激發學生對科學探究的興趣,這一環節我是這樣設計的:首先通過談話拉近與學生的距離,看圖片激發學生的興趣。然後教師給學生提供了精心選擇的、有結構的觀察研究材料,學生通過對“禮物”進行猜想、實驗驗證和開展彙報討論,思想上產生了一些迷惑,提出了研究的問題。這樣就揭示了本節課活動的主要內容和目標,調動了學生探究的積極性。為後面的研究討論奠定了基礎。

2. 激烈辯論,啟迪智慧。

雖然所有物體在水中都受到水的浮力,學生對於浮在水面上的物體受到水的浮力容易理解,對於沉在水中的物體也會受到水的浮力理解起來相對困難一些。因此,這一環節我是這樣設計的:在課堂上,讓學生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和實驗中觀察到的現象,自由發表自己的意見,並展開了激烈的辯論,這樣,課堂氣氛活躍、民主、和諧。

3. 驗證猜想,深化理解。

為了更好地理解物體浮在水面上和沉在水底的原因,這一環節我是這樣設計的:用紙蓋住玻璃杯口,先後把一個小粉筆頭和一個100克鈎碼分別放在這張白紙上,紙能托住輕的粉筆頭兒,託不住重的鈎碼,及時引導學生根據這一現象,推想物體浮在水面上和沉在水底的原因,然後讓學生通過自主實驗驗證自己的猜想,這樣學生在實驗中不但親自體驗到向上託的力量的存在,而且還體驗到不同的物體受到的向上託的力量有大有小,從而深化理解了浮在水面上的物體會受到向上託的力。

4. 設計實驗,驗證想法。

使學生理解完全沉在水中的物體也會受到向上的託力,是本節課的教學難點,為了讓學生突破這個難點,這一環節我是這樣設計的:先讓學生猜一猜,吊一下學生的“胃口”,然後啟發學生開動腦筋,利用教師提供的有結構的、開放性的實驗器材,自主設計實驗,選擇運用不同的實驗方法進行探究。

5. 總結規律,揭示結論。

在這裏揭示出“水的浮力”這一概念可以説是“水到渠成”,因此,這一環節我是這樣設計的:通過讓學生談對水的浮力的理解,使學生對水的浮力有一個比較完整的認識。

6. 聯繫生活,拓展延伸。

為了讓學生更好地理解水的浮力,最後一個環節我是這樣設計的:讓學生通過談感受、舉實例,使學生把水的浮力與生活結合起來,瞭解水的浮力在生活中的廣泛應用,通過討論解釋促進學生分析思維能力的發展

下面我將這節課展示給大家,敬請大家批評指正。

説課稿 篇7

我説課的內容是九年級化學專題複習----科學探究(氫氧化鈉變質的探究),下面我從學情分析、教材分析、教學方法、教學過程等幾方面説這節課。

一、學情分析

我任教班級的學生他們學習積極主動、課堂氛圍濃厚、思維活躍,在前面的學習中具備了氫氧化鈉以及酸鹼鹽的一些簡單的化學性質,有一定的自主學習能力、合作學習能力、科學探究能力,但對於氫氧化鈉變質的探究,學生不能很好的運用酸鹼鹽的相關知識來解決問題,需要老師適當的引導和點撥。

三、教材分析

關於氫氧化鈉變質的探究在教材中沒有出現,但在平時的練習中出現多次,在新課程標準中要求學生了解這部分知識,本節課是中考複習中的一節複習課,其內容是在學習酸鹼鹽之後,多酸鹼鹽性質的應綜合應用,這節課包括了氫氧化鈉的變質、檢驗、保存等問題,通過這節課的學習培養學生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和進行科學探究的方法與實驗探究的能力。

四、教學方法

創設情境:在教學中設置情景,讓學生在情景中學習。激發學生的求知慾和探究欲。

引導學生討論和思考:通過師生和生生互動,激發學生開展科學探究和學習化學的興趣。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合作學習能力、科學探究能力

分組實驗探究:培養學生觀察能力、分析歸納的能力、實驗探究能力、合作學習的能力。

多媒體輔助: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提高教學效率。

五、教學過程

首先創設情境導入新課,激發學生的求知慾和學習興趣提出問題幫助和引導學生進行猜想和假設,本課圍繞氫氧化鈉固體變質的問題,引導學生派生出“它是否變質?變成了什麼的物質?全部變質還是部分變質呢?已經變質的氫氧化鈉?”等系列問題,讓學生興趣小組設計實驗進行探究。

活動中學生積極性高,思維活躍,設計出了較多精彩的實驗方案,老師和學生對各組的實驗方案進行評價,在老師的引導下,學生自己解決了提出的問題,並通過分組實驗解決這個真實的解決,在教學過程中學生的自我探究和綜合應用知識的能力進一步得到了發展,使學生再一次經歷科學探究的一般過程和方法的鍛鍊,培養了學生尊重事實的科學態度。

説課稿 篇8

一、説幼兒

我班幼兒的平均年齡在6週歲左右,平時喜歡探究問題,求知慾強,好奇、好問,對周圍事物、現象感興趣。特別是對玩具有着濃厚的興趣,玩具的名稱、款式、玩法、等等是小朋友經常談論的話題,小朋友也經常把家裏的玩具帶來和同伴一起玩。玩具給孩子的童年增添了色彩和情趣,孩子在玩玩具的過程中發揮了想象力和創造力。因此,根據這一特點,我設計了談話《老玩具我知道》,幼兒對老玩具有一定的瞭解。

二、説教材

生活中有很多現象和事物都使幼兒充滿了好奇心和求知慾,他們總是在向父母或身邊的人尋找答案,腦袋裏對任何事物都充滿了為什麼!本節教學活動恰恰也是根據幼兒生活中感興趣的玩具選擇的教學內容,探索好玩老玩具。即適合幼兒的現有水平,又有一定的挑戰性;既貼近幼兒的生活又有助於拓展幼兒的經驗和視野。

三、説目標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指出:幼兒園談話教育要能從生活和遊戲中感受事物的重要和有趣;並學習老玩具的一些玩法,生活化和遊戲化是幼兒園教育的重點,根據《綱要》精神和本班幼兒的興趣、能力水平等實際,我將本教育活動的目標定位為:

(1) 瞭解有中國特色的老玩具。

(2) 有玩這些玩具的興趣和願望,並學習老玩具的新玩法。

(3) 能用清楚.連貫的語言大膽表述自己的想法。

四、活動的重難點:

重點:讓孩子認識老玩具。

難點:找出玩具不同的玩具和方法。

五、活動環節

1、激趣導入:出示課件,激發第一次認識老玩具的興趣。

(1) 引導幼兒為大家介紹自己帶來的玩具。

教師提問:大家猜一猜這是什麼玩具?這個玩具怎麼玩兒?

(2) 引發幼兒玩這些玩具的興趣和願望。

教師提問:這麼多玩具你最想玩哪個?或者喜歡玩哪個?為什麼?

(3) 引導幼兒積極探索、學習老玩具的新玩法。

教師提問:誰能在玩這些玩具的時候有新鮮的玩法?

(4) 引導幼兒為這些老玩具分類。

教師提問:這些玩具有這麼多玩法,它們有相同玩法的嗎?咱們能不能給它們分類?那些事屬於同一類的呢?

教師可從玩具的玩法、在室內或室外玩、會玩或不會玩等多角度引導幼兒分類。 最後:教師帶領幼兒在室外玩各種老玩具玩法。

活動延伸:

教育活動的結束不是學習的結束,而是探索的開始。所以,我把活動作了進一步的延伸:讓幼兒在室外玩各種老玩具玩法。

標籤: 説課稿 精選 模板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yuwenzhishi/shuokegao/7w20j4.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