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語文知識 >説課稿 >

説課稿模板7篇

説課稿模板7篇

在教學工作者開展教學活動前,時常要開展説課稿準備工作,藉助説課稿可以更好地提高教師理論素養和駕馭教材的能力。優秀的説課稿都具備一些什麼特點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説課稿7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説課稿模板7篇

説課稿 篇1

一、説教材:

《一箇中國孩子的呼聲》一課是九年義務教育六年制小學語文第八冊第六單元中的第二篇講讀課文。本課屬於書信體文章,信中緬懷父親——一個為維護世界和平而獻出寶貴生命的英雄,並代表中國孩子呼籲國際社會:一致行動,維護和平,制止戰爭。課文用孩子的眼光看世界和平,把家庭的不幸和世界的不幸有機聯繫在一起,飽含着一個孩子失去親人的悲憤和對和平無比渴望的真摯情感,語言樸實,內容感人,由此引導學生從小放眼世界,關注國際局勢,樹立熱愛和平、維護和平的信念。從教材所處的位置分析,其任務主要是在承接學生前階段已掌握的“多讀、多想、多體會”這一讀書方法的基礎上,引導學生通過讀與悟,獲得真切的感受,領悟作者的表達方法,為本組課文後續兩篇課文《黃河魂》《鏡泊湖奇觀》的學習作鋪墊。

根據教材的地位、特點以及學生生活在中國這片比較和平的聖土上,對於戰爭,他們缺乏深入的瞭解,也很難想象出作者雷利的痛苦心境這一認知實際,為了引導學生理解信中“我”的呼籲,體會“我”對父親的深切懷念、對和平的無比渴望,我特在教學時利用配樂朗讀、圖片、錄像等多媒體手段來刺激學生的感覺器官,激發孩子們的情感,從而更好地幫助孩子們初步瞭解戰爭,瞭解它給人類帶來的災難是何等的痛苦。據此我擬定了以下的教學目標,用兩個課時來完成:

知識與能力:

1.認識18個生字,學會14個生字。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過程與方法:通過質疑、解疑和自主學習課文,瞭解課文的主要內容。

情感與態度:通過學習課文,能聯繫實際談自己學習課文的感受,樹立熱愛和平、維護和平的信念。激發孩子們熱愛和平的情感。

教學重點:瞭解課文的主要內容,體會“我”對父親的深切懷念、對和平的無比渴望和理解信中“我”的呼籲。

教學難點:加深對當今世界和平環境的認識,激發孩子們熱愛和平的情感,樹立維護和平的觀念。

二、説教法:

課程目標主要是通過教師指導下的各種教學活動來實現的,因此教的方法無疑是決定教學成效的重要因素之一,根據教材的特點、學生的認知規律以及已有知識,在本課教學中,圍繞“以讀為本,讀中感悟”的理念,第一課時我主要採用設疑激趣、情境創設、問題探究、活動體驗、角色移位等方法進行教學,巧妙地將教學寓於讀悟體驗活動之中,注重教師的積極指引和學生情感的自我建構,努力促使學生積極參與其中,在讀議互動中自主交流、充分體驗,讓學生沿着小作者的情感階梯,邁向情感高潮,產生共鳴,受到薰陶,得到啟迪。第二課時我採取“質疑導向”的方法,以複習第一課時有價值的問題為切入點,為學生明確了探究的主要任務:“

1、作者的爸爸是個怎樣的人?

2、當今的和平環境怎樣?

3、作者呼籲什麼?他為誰而呼籲?”然後組織學生圍繞這些任務進行感悟交流,把教學重、難點循序漸進地解決。最後結合實際進行總結討論並拓展延伸,從而體現教師的主導性和學生的主體地位,體現語文課的開放性和語文課與社會、與人生相結合的特點。

三、説學法:

素質教育把發展學生的主體性和培養學生具有現代人的精神作為核心內容,課堂教學作為素質教育的主陣地,我們應特別注重學法的滲透。本課在學法指導上,力求體現“讓學生主動參與、自主發展”的理念,課前通過收集資料;課中通過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到自讀、自學、交流、概括、質疑、感悟、討論等活動;課後通過情感朗讀,全方位地關注學生學習興趣的生髮,自主學習意識和習慣的培養,為學生創設良好的自主學習氛圍,讓學生在讀、思、議、悟、寫中,激勵其進行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以加深對課文的理解和體驗,並培養學生的語文素養以及合作探究精神,體現新課程標準中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與態度三個維度的統一。

四、説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1、激情導入,激發興趣

托爾斯泰説:“興趣是推動學生認識活動的巨大動力,成功的教學需要的不是強制,而是激發學生的興趣”,因此,上課伊始,我們便以課前學生所收集到的反映我們生活現狀的圖片或資料展示作為導入,當學生正為幸福所陶醉時,屏幕相機切換至瀰漫着硝煙的伊拉克戰爭片斷、震撼人心的美國“911”事件現場,這一幅幅真實的畫面將以強烈的對比衝擊學生的感觀,在一種視覺和心靈震撼中引導他們較為深入地瞭解戰爭,瞭解戰爭給人們帶來的災難是何等的痛苦,而老師隨之拋出的問題:看到這些情景,你們想説些什麼?將拉近學生與文本的距離,為課題的引出埋下伏筆,同時也激發了學生探究雷利呼聲的興趣與熱情。

2、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課程標準強調語文課程在教學中尤其要重視培養良好的語感和整體把握的能力。所以在初讀課文環節,我們設計了任務型的初讀方法,要求學生帶着“讀準生字的讀音,畫出帶有生字的詞語,把課文讀通順,不懂的詞語可通過查字典或聯繫上下文來理解;想想課文講了幾部分內容?課文主要講了什麼?”等任務進行初讀,而在隨後進行的“彙報交流自讀情況”環節中,則通過彙報自學生字的收穫,提出易錯之處,交流難記字的寫法以及對字詞的“檢測讀”、對文段的“正音讀”等,引導學生在讀的實踐中進一步提高識字的能力,達到將課文讀通順、讀準確、讀明白的初讀目的。經過了對全文的自讀、默讀以及對印象深刻文段的“正音讀”等多重鋪墊,學生對課文已形成了比較完整的初步印象,在此基礎上對課文主要內容進行概括既降低了難度,也提高了環節操作的實效性。

3、自讀感悟,交流討論

古人云:“讀書百遍,其義自現”。讀書,是學生與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也是學生的理解和感悟得以逐步實現和完善的過程,可以説,學生每一次的讀都會有不同的收穫與體會,如果説初讀課文環節,是讓學生“走近”文本,對課文形成整體的感知,那麼再讀文本,則是引領學生“走進”文本的過程。在這個環節中,我們把着眼點放在了捕抓學生讀文時情感的生成與問題意識,首先讓學生再次默讀課文,在有感而發處寫下感想,在不懂的地方作標識提問題,然後讓學生帶着讀書的收穫與困惑進行組內交流探究,通過研討,組內整理出有價值的問題或解決不了的問題並進行問題發佈。這樣的形式與要求,把學習的主動權交還給學生,既尊重了學生的自主選擇,反映了其獨特的感受,也培養了學生學習的興趣與主人翁意識。當各組把問題都呈現出來之後,我們並不急於讓學生去解決問題,而是引導學生對所提問題進行分類、歸納和疏理,將眾多零散的問題整理為具有共性的三類問題:

(1)作者的爸爸是個怎樣的人?

(2)當今的和平環境怎樣?

(3)作者呼籲什麼?他為誰而呼籲?這樣的設計,目的在於通過教師的指引,逐步提高學生的分析歸納能力,同時也為第二課時圍繞問題所開展的學習與感悟活動埋下伏筆。

4、三讀課文,自主探究

課程改革積極倡導新型的學習方式,《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指出,要“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於探究、勤於動手,培養學生蒐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與合作的能力”。為了進一步培養學生的探究意識和探究習慣,在本環節教學中,圍繞師生剛才共同歸納整理出的三個問題,我們設計了以下的探究活動:

探究活動一:圍繞問題,再讀課文,自主探究。這是學生個體層面的探究活動,它通過帶着問題進行自讀、靜思,為學生提供了獨立思考及自主探究的空間,可以説這樣的讀與思,將更具針對性與實效性。

探究活動二:帶着自己對問題的初探所得進行組內互動式的合作探究。相對而言,本次活動屬於學生羣體層面的探究行為,其目的在於讓學生在自探的基礎上,通過小組中的交流互探,達到互相啟發、共同促進的目的,既培養了學生的合作意識,也提高了學習的成效。

5、課後活動

本節課安排了兩項課後作業:“抄寫生字新詞”及“蒐集現代戰爭的圖片或資料”,意在繼續鞏固字詞寫法,併為第二課時讀悟結合的教學作鋪墊。

第二課時

此課時的課堂結構是:質疑導向——感悟交流——總結討論(學習昇華)——拓展延伸。具體如下:

1、複習問題,質疑導向

愛因斯坦説過:“問題的提出往往比解答問題更重要。”因此,上課伊始,我便引導學生回憶起第一課時已梳理出的三個有價值的問題:“

(1)作者的爸爸是個怎樣的人?

(2)當今的和平環境怎樣?

(3)作者呼籲什麼?他為誰而呼籲?”藉此來明確學習方向,為下一環節的教學埋下伏筆。

2、感悟交流,解決疑難

課程標準強調語文課程在教學中尤其要注重情感體驗、高尚情操與趣味的薰陶。所以在第二個環節,我特意以感悟交流的方式來理解學習課文。因為在第一課時時已經讓學生就這三個有價值的問題進行了小組內討論,因此在這環節中,讓學生默讀完課文後就直接在班上彙報交流討論結果。當然每個問題彙報的方式側重點有所不同:

(1)彙報交流對爸爸的認識,側重於理解重點句子。

(2)彙報交流對當今世界和平環境的認識,側重於情境的渲染,藉助了學生課前蒐集的圖片或資料以及老師蒐集到的電視報道錄象。

(3)彙報交流作者在為誰呼籲,側重於感情朗讀。

3、總結討論,感情昇華

語文即生活,生活實際是語文教學取之不盡的源泉。在教學中,我們要創造性地還原課文的本真,才易於使學生感知、感受、感悟,增強學生對文本的理解。所以在有感情朗讀全文後,拋出一個聯繫實際的問題;“為了制止戰爭、保衞和平,我們能夠做點什麼?”讓學生討論後各抒己見。

4、拓展延伸

讓學生勤動筆,綜合提高學生聽、説、讀、寫能力,仍是語文教學不可忽視的一大任務。基於此,我特意在這安排了一個動筆的練習:“給深受戰爭苦難的外國小朋友寫封信,表達你對他們的同情與關心。”這既訓練了學生的書面表達能力,還可更好地檢驗一下學生對本文思想感情的把握,可謂“一箭雙鵰”。

5、課後活動

本節課安排了兩項課後作業:“熟讀課文,讀出真情實感”及“把印象深刻的詞句摘抄下來”,意在整體體會全文的思想感情以及養成積累好詞佳句的閲讀習慣。

説課稿 篇2

一、説活動教材

現在正值秋季。秋風習習,落葉飄飛,跟孩子們一起看落葉、撿落葉、玩落葉,恣意地想象,感受秋天的氣息,享受其中的樂趣,這種感覺真的很好。描寫這一景象的詩歌、故事也有很多,《落葉飄》是選自語言老教材中的一首比較經典的詩歌,之所以選擇它為教學內容,是因為它不同於一般的抒情敍事詩,它還有着一種引人入勝的情節,刻畫出了動物們可愛鮮明的形象,從構建一幅有聲有色的秋景圖中,講述了充滿生機的大地,符合幼兒的欣賞特點,更容易激發幼兒的欣賞願望、學習興趣,引起美的情感和共鳴。

二、説活動目標

1、活動目標

依據《綱要》中語言教育的要求——引導幼兒接觸優秀的兒童文學作品,使之感受語言的豐富和優美,並通過多種活動幫助幼兒加深對作品的體驗和理解及幼兒園語言教學的任務,從認知、情感、能力三方面出發,制定了三個活動目標:

(1)理解詩歌的內容,感知詩中優美的語句,體驗詩的優美意境;

(2)把握詩歌運用的想象、擬人手法,格式等進行仿編,發展幼兒想象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3)激發幼兒熱愛大自然、關心周圍事物的情感。

2、活動重點

大班上學期幼兒已具有一定的口語表達能力,為這次活動奠定了一定的基礎,但幼兒缺乏仿編詩歌的經驗,基於這一點,確定教材的重點是:理解掌握詩歌內容。

3、活動難點:根據詩歌的句式結構仿編詩歌,發展創造性思維,培養口語表達能力。

三、説活動準備

1、材料準備

(1)設計與詩歌相匹配的課件;

(2)音樂磁帶;

(3)落葉若干

2、經驗準備

利用各種機會讓幼兒欣賞秋天的景色,發動家長帶孩子到大自然的懷抱裏進行暢遊,積累經驗。

四、説活動過程

第一環節:結合幼兒已有經驗,讓幼兒談談落葉飄飛的情景,引導幼兒進入談話情境,大膽地説,大膽地想,活躍氣氛,也可以説是預熱。然後讓孩子動起來,學一學落葉飛舞的樣子,動靜交替,在遊戲中欣賞理解詩歌第一段,感受其中的意境。

第二環節:藉助生動形象的多媒體課件,穿插直觀性的提問,提供給幼兒聽、看、説,大膽表現的機會,。通過循序漸進的提問,改變傳統的教學方法,讓幼兒在回答的過程中逐步總結出詩句,留下深刻形象的印象,為整體欣賞理解作好鋪墊,也為後面仿編活動打下一定的基礎。

第三環節:通過欣賞教師的配樂朗誦,激發幼兒朗誦的興趣,鞏固對作品的認識和理解,充分感受詩歌的意境。

第四環節:進行仿編,發展幼兒的創造性思維,培養口語表達能力,解決難點問題。根據大班上學期幼兒語言領域發展目標提出的要求,在仿編活動中要求幼兒通過改換詞句,使詩歌畫面出現新的內容。我為幼兒準備了一些形態各異的樹葉,將看、想、説等形式結合起來,同時讓幼兒和好朋友一起討論,在討論的過程中根據具體情況隨機指導,讓幼兒樂於合作,幼兒之間取長補短,更好的完成仿編任務,然後請他們在集體面前朗誦自己編的詩句,為幼兒提供展示自己的機會,進一步調動幼兒情緒,讓他們在輕鬆的氣氛中得到最大限度的發展。

五、説活動特色:

1、貼近幼兒生活的教材。秋天是每一位孩子都經理過的,也是他們所熟悉的,選用這個內容,使幼兒有話可説,有物可想,能激發幼兒創編的興趣,是幼兒能獲得成功感。

2、採用直觀教學法。讓幼兒更好地掌握詩歌內容,幫助幼兒理解詩歌中藴涵的優美意境,激發幼兒進行大膽地表述。

3、以人為本的理念。幼兒之間存在着個體差異,有些幼兒的想象力豐富,但表達能力不強,有的幼兒能説會道,但又缺乏一定的創造性,在仿編活動中讓幼兒和好朋友一起談論,幼兒之間取長補短,更好地完成仿編任務。

説課稿 篇3

我今天説課的內容是北師大版小學數學第三冊第七單元《買球》。我準備從教材分析、教法運用、 學法指導和 教學流程四個方面加以説明。

一、教材分析:

1、內容、地位、作用

《買球》是北師大版小學數學第三冊第七單元第76—77頁的內容,本課知識是在已經掌握了2—7乘法口訣的基礎上來學習的。學生已經有了編制口訣的基礎,教材在口訣的引入和解決問題時設計了買足球、買藍球的情境,讓學生結合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得出8、9的乘法口訣。在8和9的乘法口訣中,沒學過的`口訣只有3句,教材創設的情境中的兩個問題都是針對還沒有學過的口訣提出的。這部分知識是為學生以後學習乘法、除法打基礎的。

2、教學目標:

根據數學新課程標準及本課教材的特點,確定教學目標如下:

( 1)讓學生經歷編制8,9乘法口訣的過程,在探索中掌握8,9的乘法口訣。

(2)能正確運用8,9的乘法口訣解決實際問題。

(3)培養學生的估算意識、合作意識,體驗算法的多樣化和學習數學的樂趣。

3、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掌握8、9的乘法口訣。

難點:發現8、9 乘法口訣的規律,探索適合自己記憶的方法。

二 、教法運用

新課標提倡讓學生親身體驗數學知識的形成和發展這一數學理念,根據本課教學目標我採取以下教法:

1、創設問題情境,運用遷移規律,做好知識鋪墊。教師創設一個買球情境,再引導學生髮現並提出情境中的問題,進而分析、解決問題。

2、鼓勵學生獨立思考、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提倡算法的多樣化。在引導學生自主探索8×8=? 9×9=?的算法時,要特別注意引導學生利用已知的口訣來推算,然後組織小組或全班交流體現算法多樣化。培養學生自學、探索、概括、推理能力。

三、 學法指導

在教學過程中,要重視學習方法的指導,主要學法有:

1、自學研討法:學習8、9的乘法口訣時,放手讓學生獨立探索8×8=? 9×9=?的算法,先獨立思考後小組合作研討,然後在班內彙報交流,質疑解疑,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促使學生在自學探索過程中,主動獲取新知識,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探索精神和概括推理能力。

2、嘗試法:教學中給學生更多自主探索的空間,讓學生嘗試解決問題,編出口訣,鼓勵學生髮表自己的意見,允許不同的學生從不同的角度認識問題,採用不同的方式表達自己的想法,並講出自己的依據,用不同的知識與方法解決問題。使整個學習過程輕鬆、自由,學生在探索與解決問題中獲得成功的體驗,並加深對學習知識的理解。

四、 教學流程

整個教學過程我將採用以下步驟:創設情境、提出問題——小組合作、探索新知——深入探究、尋找規律——聯繫實際、解決問題——課堂小結、激勵評價五個環節組成。

(一)創設情境、提出問題

通過體育用品的情景,激發學生參與活動的熱情,導入新課。讓學生根據圖示提取有用信息,提出數學問題。

(二)小組合作,探索新知

1、解決問題一,“買8個足球一共要花多少錢?”。學生獨立思考後小組交流,然後班內交流。在學生探索8×8=?的算法時,要特別注意引導學生利用已知的口訣來推算。然後讓學生根據剛才的計算獨立編出8的乘法口訣,師板書。

2、解決問題二, “買9個藍球一共要花多少錢?”,編出9的乘法口訣。

(三)深入探究、尋找規律

1、讓學生觀察8、9的乘法口訣,你發現了什麼規律?(可能出現5—6種情況)

2、小組討論、交流,教師做出評價,並指出這些規律可幫助記憶口訣。

3、教師與學生交流記憶口訣的方法“手指遊戲”記憶法。使學生找出適合自己的記憶口訣的方法。

(四)聯繫實際、解決問題:

1、對口令,同桌合作;1只螃蟹8條腿,2只螃蟹幾條腿?

2、比一比、連一連;

3、根據圖中的素材解決問題;

4、“九九歌”;農諺中的“九九加一九,共多少天”?

(五)課堂小結、激勵評價

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有什麼收穫?學生結合課堂上的表現,進行自評、互評。

五、板本設計

買球(8、9的乘法口訣)

一八得八 一九得九

二八十六 二九十八

三八二十四 三九二十七

四八三十二 四九三十六

五 八 四 十 五九四十五

六八四十八 六九五十四

七八五十六 七九六十三

八八六十四 八九七十二

八九七十二 九九八十一

説課稿 篇4

【教學內容分析】

《羅布泊,消逝的仙湖》是人教版語文八年級下冊第三單元中的第二課.本單元的五篇都是不同類型的科學小品文,均是從不同側面思考了人與自然的關係,因而,本單元的思想教育、情感教育比知識教育更為重要.

本文屬是作家吳剛的一篇佳作,被評為20xx年度中國最佳報告文學,學習這篇課文,在文體上,能瞭解報告文學的知識;在內容上要把握兩點:

一是在對比羅布泊過去和現在的過程中總結羅布泊消逝的原因;

二是感受作者痛惜羅布泊消逝的基礎上走出羅布泊,走進家鄉、走進全國、走向地球,深刻認識環境污染,破壞生態的嚴重後果,從而樹立正確的生態意識,為保護和改善生態環境建言獻策.本文教學可結合課文,進行更多更深拓展性學習,幫助學生以小及大、從不同角度感受保護環境的重要性,激發學生保護環境的主人翁意識.

【學情分析】

八年級的學生已經初步具備了閲讀科技小品文的能力,能自主掃清字詞障礙,能快速閲讀並能概括內容要點,能在自主閲讀中獲得相關科學知識.因為條件的限制,大部分學生無法從網上去獲取資源,視野不夠開闊,這就需要教師從文本中,從網絡中挖掘更多的資源,豐富學生的見識,開闊他們的視野,激發學生聯繫生活,而且對於語言的賞析感悟能力較差,能在朗讀學習中體會作者的情感,會想不會用正確簡潔美的語言去表達自己的觀點或見解.

【教學目標】

1.瞭解報告文學相關知識.

2.能速讀課文,瞭解羅布泊的過去和現在以及消逝的原因,培養學生在文中尋找關鍵語句、提取信息、概括要點的能力.

3、通過朗讀、品讀,揣摩語句,感受作者強烈的憂患意識,培養學生的環保意識和“保護環境,從我做起”的社會責任感.

這樣設計的意圖是運用課文的理念,聯繫現實,引導學生思考關注生態環境問題,培養學生概括要點和語言表達的能力,培養學生的生態意識、環境意識、可持續發展意識,增強社會責任感.

【教學重點】

2.能速讀課文,瞭解羅布泊的過去和現在以及消逝的原因,培養學生在文中尋找關鍵語句、提取信息、概括要點的能力.

3、通過朗讀、品讀,揣摩語句,感受作者強烈的憂患意識,培養學生的環保意識和“保護環境,從我做起”的社會責任感.

【教學難點】

揣摩語句,在朗讀中體會作者的情感.

【教法學法】

根據《新課標》的要求以及自讀課的特點,我用一課時完成,我確定的教法是:多媒體教學法、興趣誘導法、誦讀法、指導點拔法、探究式教學法,在學生學習過程中遇到疑難,隨機相應地提示、點化、誘導.

學法分析:

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靈活運用圈點勾畫法、誦讀法、合作討論法、學生糾正補充法、比較學習法,培養學生自主、協作、整理、遷移知識的能力.

【教學時間】1課時

在本課教學中,我設計了三個大環節,六小環節來組織教學.以下我將具體説説我的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

1.出示彭加木、餘純順殞身羅布泊的圖片,配以事件文字説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2.引出課題,你從課文的標題中可以讀取到哪些信息?

(抽生交流,藉助百度百科區分 “消逝”與“消失”的不同)

看到這個標題,你想從課文中知道哪些問題?

生交流,預設學生可能提出的問題:

羅布泊曾今是什麼樣子?現在又變成了什麼樣?

是什麼原因使原先美麗的仙湖消逝了?

二、整體感知,品讀感悟

(一)今昔羅布泊

1.教師出示自讀提示,學生選用自己的方式速讀課文感知內容.

(出示自讀提示)

(設計意圖:用呈現出自讀提示,清晰直白,學生任務明確有利於學生有效閲讀.)

2.展示羅布泊今昔景象的圖片,配上對比鮮明的音樂,抽生解説,師生互評.

(設計意圖:畫面與文字相結合,激發學生想象,羅布泊的今昔景象對比給學生以強烈的視覺衝蕩,思想產生共鳴.)

3.教師指導學生帶着感情朗讀相關語句.

(出示羅布泊今昔變化的段落,朗讀時同步播放羣鳥鳴叫及淒涼憂傷的背景音樂.)

昔日的羅布泊景象……(讀出感情:輕鬆、歡愉)

今日的羅布泊景象……(讀出感情:沉重、惋惜)

(設計意圖:用提取整合文中的重點段落,指導學生朗讀時可以讓學生全神貫注,背景音樂的播放,可促進學生全身心融入到課文的意境中.)

(二)悲劇誰之過

1.問題:羅布泊從生命的綠洲變成了生命的禁區,是誰造成了這種惡果?

2.當一回律師:請你在文中找出人類“犯罪”時及“犯罪後”的證據.

學生思考交流的證據可能有:

“這出悲劇的製造者又是人”

“人們拼命地向塔里木盆地要水.”

“盲目增加耕地用水、盲目修建水庫截水、盲目掘堤引水、盲目建泵站抽水,‘四盲’像個巨大的吸水鬼,終於將塔里木河抽乾了……”

“號稱千年不死的胡楊林啊,在忍受了20餘年的乾渴後終於變成了乾枯的“木乃伊”.那奇形怪狀的枯枝、那死後不願倒下的身軀,似在表明胡楊在生命最後時刻的掙扎與痛苦,又像是向誰伸出求救之手!”

學生找到證據後同步朗讀,在朗讀中交流個人的體會.

3.最美麗的胡楊樹,世界的90%在中國.中國的90%在新疆,新疆的90%在塔里木.

⑴展示胡楊樹變化前後的圖片,學生提取文中語言,發揮想象,解説羅布泊的胡楊樹.

⑵在作者筆下,胡楊樹成了一個有感情的人,這是一個不願倒下的身軀,在向世界伸出求救之手,他用手想要訴説什麼?

⑶聽到了胡楊的訴説,作為人類的一員,此時此刻你又想對胡楊説什麼?用我們血管內汩汩流動的少年之熱血精神和它交流吧!

⑷變形文本,合作交流.(把本文變成一篇短小的平實的説明文讀一讀,和原文比較有何不同:語言的形象性、抒情性)引出報告文學,瞭解報告文學的特點:真實性、形象性、抒情性.(出示報告文學的特點,學生筆記):

(設計意圖:通過變形文本,引出報告文學,比上課初直接介紹更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用呈現報告文學的知識,學生筆記更準確.)

4.情雅成詩:

(三)一錯怎再錯

1.提問:羅布泊是近代人類釀成的一個大錯,這樣的悲劇停止了嗎?

(設計意圖:引出文中涉及到的青海湖、月牙泉,播放它們的圖片,引發學生的共鳴)

2.這些悲劇除了在遠隔萬里的新疆上演,我們的家鄉有沒有類似的悲劇呢?

(設計意圖:引出我們身邊的漢江,播放近年來漢江被污染前後的圖片,震撼學生的心靈:盲目破壞就在身邊,保護環境刻不容緩!)

3.除了身邊的家鄉,全中國、全地球處處都有這些悲劇的影子.出示資料鏈接:

(設計意圖:引發學生關注國家,關注地球,激起學生環保的憂患意識)

(四)我該怎麼做

1.作為人類一員,我們應該怎麼做呢?

2……課堂小結

學生就文本內容、學習情況做課堂小結.

三、佈置作業(自選其一)

⑴實踐作業:小組合作調查我們周圍的環境狀況,看看有哪些突出的環境問題,你認為可以怎樣解決?寫一份實踐報告.

⑵羅布泊經歷瞭如此的滄海桑田,請用第一人稱寫一段“羅布泊的自述”.

⑶擬寫一份保護環境的倡議書或一條宣傳語.

(設計意圖:呈現三個差異層級作業,學生可自主選擇練習,既能兼顧全體,又能照顧差異.)

説課稿 篇5

一、教學內容:

本課教學內容是北京市義務教育課程改革實驗教材《體育與健康》六年級用書。分腿騰越(第四課次);身體素質練習(複習)。

二、指導思想

本節課依據《體育課程標準》運動技能領域水平標準,結合北京市義務教育課程改革試驗教材《體育與健康》六年級用書。本着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以促進學生的身體健康為總目標,以學生的身體練習為主要手段,在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個體差異以及體現教師主導作用的前提下,教師引導學生主動參與分腿騰越的學練過程。

三、教材分析

本課教學內容:分腿騰越是六年級的支撐跳躍類教材。“山羊分腿騰越”是一項技術動作複雜,難度較大,對身體協調能力、力量等要求較高的體操類跳躍項目,對發展學生的腿部、腹部、肩帶等部位的力量及爆發力等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同時還能發展速度、靈敏性、協調性及身體的配合及控制能力,促進學生體能的發展,提高內臟器官的功能。使學生逐步學會自我保護和相互保護及幫助的技能,樹立安全意識。此教材單元計劃設計為6次課,本節課是第4次課。由於分腿騰越的運動負荷不是很大,學生身體素質有待提高,因此輔助教材搭配身體素質練習,以提高學生運動的負荷,培養學生在比賽中積極競爭,遵守規則的意識。

四、學情分析:

我教六年級的體育課程,因此對整體學生的身體及學習情況比較瞭解,三個班學生年齡都在12歲左右,普遍存在身體體質、運動技術有待提高的現象。六年級學生在體育課中比較易興奮,又易抑制,精神不易集中;對於説教過多、技術要求的教學因其理性思維還不完善而不易接受,也不感興趣;相反,對於直觀的、易於模仿的感性思維的體育課比較喜歡,學習興趣較高。

五、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複習山羊分腿騰躍動作,重點改進推手、挺身動作。發展靈敏素質及身體協調能力。

2.過程與方法:通過教師講解、演示、巡迴指導及學生的分組練習、評價等多種學習方式,促使知識在師生間、生生間的做到有效溝通,促進學生不同能力的均衡提高。

3.情感目標:培養學生勇敢、果斷和積極參與、注重遵守紀律的優良品質,建立並培養學生的自信心。

六、教學重點和難點

1.重點:推手迅速 挺身動作明顯

2.難點:落地平穩

七、教學手段:

1.通過教師講解示範,使學生建立正確的動作表象,明確本課複習重點。

2. 加強教師巡視時針對學生個體問題進行的有效指導。

3. 用激勵性語言,鼓勵激發學生學習的自信心。

4. 通過對學生動作進行技能評價,使學生認識自己掌握技術動作的程度,進一步提高認知水平。

八、教學方式與方法

1.教學方式:採用分組不輪換的組織方法。

2.教學方法:講解示範法、分組互學法和遊戲參與法。

九、教學資源:

1.田徑場地一塊。要求:平整無雜物,確保運動安全。

2.器材:山羊4個、大體操墊4個、踏跳板4個

十、教學流程:分為四個部分

開始部分1-2分鐘、準備部分7-8分鐘、基本部分24-26分鐘、結束部分3-5分鐘

下面我分別介紹一下每一個部分的內容

(一)開始部分(1-2分鐘)

教學步驟:

體育委員整隊,報告人數,師生問好,教師宣佈本課內容及要求並安排好見習生。要求學生積極思考,積極體驗,大膽嘗試,挑戰自我,同時學會保護與幫助的方法,加強合作與交流。

目的:加強組織紀律,明確教學任務。

組織隊形:四列橫隊

(二)準備部分(7-8分鐘)

教學步驟:

1. 徒手操及輔助練習

組織隊形:體操隊形

教法:共六節,每節4*8拍,由師、生交替口令,教師領作。

目的:是學生身體各個關節得到充分的活動,通過讓學生喊口令,培養學生口令的能力。

2. 小遊戲:跳山羊

教法:教師講解並示範跳山羊動作,強調安全,保持好距離。提醒學生做體前屈時(直膝),要低頭,身體儘量穩定,不要晃動。

組織形式:學生兩人為一組進行練習。

目的:為學習技巧做好身心準備,培養學生參加體育活動的興趣。

(三)基本部分(24-26分鐘)

1.分腿騰越(16-18分鐘)

教學步驟:

A、教師講解示範動作,使學生建立完整的動作概念。提示保護幫助方法。

B、複習助跑踏跳。要求:推手位置準確。

保護幫助:保護者面向練習者站在起跳板一側,當練習者踏跳的時候雙手扶住練習者的腰部進行保護幫助。

C、學生分組進行完整練習,教師巡迴指導,提示保護幫助到位,注意推手、挺身動作。

保護幫助:保護者站在跳箱正前離跳箱有一臂距離。當練習者踏跳支撐時保護者對練習者做雙手頂肩保護動作,主要是防止練習者失去重心,使練習者保持平衡。

D、請掌握動作較好學生示範,師生重點觀察推手、挺身動作及完整動作的穩定性。

E、學生分組進行練習,改進推手、挺身動作,提高落地穩定性。教師巡迴指導,提示進行保護幫助,注意安全。

F、學生進行小組內相互評價。優秀:推手挺身動作明顯,落地穩;良好:推手、挺身及落地穩做到兩項;合格:能夠獨立完成完整動作。

G、根據個人能力選擇不同高度山羊的練習。要求:注意安全保護到位。

H、教師小結教學情況,學生總結學習收穫。

2.身體素質練習(8-10分鐘)

教學步驟:

A、按規定路線(以跳箱組成障礙跳躍線路)進行跳躍練習

B、障礙跳躍線路學生創編結束動作

C、學生自行設計障礙路線進行比賽

教法:教師講解示範、巡迴指導、評價、監督。

目的:培養學生控制身體能力,發展學生的協調性和靈活性。

組織隊形:兩列縱隊

(四)結束部分(3-5分鐘)

教學步驟:

A、在音樂伴奏下,教師領做放鬆操,學生模仿練習。

B、教師總結講評。

C、師生道別,歸還器械。

目的:有組織的結束教學活動,逐漸恢復學生機體功能,對學生進行美育教育,培養學生創造美,表現美的能力。

組織隊形:四列橫隊

十一、教學效果預計:

預計課的教學目標基本實現。預計課平均心率120--130次/分。運動密度30--35%。

説課稿 篇6

各位領導各位評委大家好!今天我説的是九年義務教育人教版語文教材八年級上冊第二單元的《信客》的教學設計及其分析。

一、 説教材

《信客》是人教版初中語文八年級上冊第二單元的最後一篇課文,本單元是一個小説單元,本單元以“愛”為主題,幾篇課文都在訴説對普通人尤其是對弱者的關愛。使學生感受到“愛”這種博大的感情,從而陶冶他們的情操。

初中語文新課程標準要求“要重視學生思維能力的發展,要注重知識之間,能力之間以及知識能力情感之間的聯繫。根據以上分析,結合新大綱的教學目的和要求,再聯繫學生的實際,我確立了學習本篇課文的教學目標為:1知識目標:把握文章脈絡,理解思想內容。2能力目標:瞭解信客的職業道德和優秀品格。3情感目標:培養學生誠實守信的品質,樹立誠信為本的做人理念。

餘秋雨的大文化散文,把感性的生命體驗和理性的思考相融合,內涵豐富打動人心。而感性和理性相融洽的語言之舟有負載着思想的重量,把現代散文推向了一流。因此,我就將教學重點放在了感受信客的品格和精神,懂得關愛和敬重社會上這類平凡而又偉大的人。將教學的難點放在:揣摩質樸,典雅而又警闢的語言。

二、 説教法和學法

科學合理的教學方法能使教學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達到教與學的和

諧完美統一。為了調動每一位學生的學習熱情,體現新課標“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模式,我準備以誦讀品味法,講授法,講授法為主要教學方法。1,誦讀品味法:新課標要求各個學段的閲讀教學都要重視朗讀,以利於他們積累、體驗、培養語感。有感情地朗讀才能披文而入情,深入理解語言文字的內在含義,充分感受到作者所要表達的思想感情。因此,我將在課堂教學中引導學生通過以速讀、品讀、美讀和疑讀等途徑深入品味課文。2,講授法,:教師可以系統的傳授知識給學生。3,合作探究法:能讓學生自主合作,學會自主發展,探究問題。遵循了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發展為主線的教學理念。

學法上,我貫徹的指導思想是“把學生的主動權還給學生”。本課的教學充分體現了新課程標準的精神,即在學生的學習中注重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三個方面的共同發展。具體的學法是1勾畫圈點法:讓學生勤動筆積極讀書;2朗誦法:指導學生反覆朗讀,從中體會課文所藴含的思想感情;3討論法: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合作探究。

三、 説教學過程

為了完成教學目標,解決教學重點,突破教學難點。課堂教學我準備按以下六個環節展開。

環節一,導入新課。

首先我在黑板上寫下一個大大的“信”字。讓同學們説説看到這一個字最先想到的是什麼?通過學生們的發言我寫下“信件”和“誠信”兩個詞。這兩個詞融合了信客這一職業特點,緊貼課文內容。我設計的導語是:有這樣一種人,不為人們知道,他們普通,他們是專門為遠途的人送信和物品的人。這種人必須具有誠信的品德,這種人就被稱為‘信客’。此導語的設計使學生從感性上對信客生涯有一個整體感悟。改導入新課的方法不僅可以順利導入到這篇與信件,誠信有關的課文,還可以活躍課堂氣氛,集中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的興趣和求知慾,是學生迅速進入課文。

環節二、落實基礎。

1, 介紹作者和課文背景。

《新課程標準》指出:“語文是最重要的交際工具,是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是語文課程的基本特點。”編入初中語文教材的課文大多是古今中外的名篇佳作,其中藴含着作者或愉悦、或悲憤、或心酸的情感心路,幾乎每一篇優秀作品都是作者嘔心瀝血的心靈自白。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中要充分涉及文本的人文因素,通過對作者以及作品背景知識的介紹,掃除學生對文章的理解障礙、實現語文教學的主旨。

1, 講解字詞注音。

對字詞的講解為學生閲讀文本掃清了障礙,並有助於學生對基礎知識的瞭解。

環節三、整體感知。

1, 讓學生分段讀課文,並概況出每段的大概意思。

“讀書百遍,其義自現”學生讀書的過程就是初步與文本對話並瞭解文章內容的過程。找出每段的大概意思,能讓學生對課文內容進一步瞭解,對課文結構有一定的把握。這一問題讓學生通過自主探究獲得,也實現了對課文的整體感知。

2, 讓同學們談談信客這個職業怎麼樣?

在瞭解了信客的大概工作後再讓同學們來談這個問題就更加的輕鬆。對這個問題的解決也就自然而然的突出信客工作的不容易。同學們對提出來的問題共同探究交流最後共同解決。這樣既能讓學生們學有所思也會學有所得。實現了知識與能力目標。

環節四、研讀賞析。

1, 分析信客的品格。

要同學們分析信客的品格,實現了從文字層面到精神層面的探究,學生不僅感悟到信客這個“小人物”身上的大精神,而且會不斷的審視自己,從而達到德育的目的。

2, 作者在寫信客之前為什麼先寫老信客?

通過這一問題能夠引出老信客的那一段話,從而提煉出文章的文眼“信”。並以此為主線系統展開全文。循序漸進,逐層深入,使文章的主旨,信客的品質一步步明瞭。

這一環節輕鬆的實現了與文本的對話交流,使學生了解信客的職業道德和優秀品格。使我的教學活動達到發展學生思維能力,培養學生誠信素質的目的。同時也順利導入到現實生活關於誠信的話題。解決了本課的教學重點。

環節五、品味語言。

學生通讀課文,畫出自己喜歡的句子。教師歸結學生提出的看法和例句,並引導體會。讓學生們對文章語言有了更深解讀,從而解決了教學難點。

環節六、課後作業。

讓學生們為這名優秀的信客寫一段墓誌銘。既鍛鍊了學生的概括能力,更主要的是加深了學生對信客的認識,對誠信的認識。

四、 板書

好的板書就像一份微型教案。此板書力圖全面而簡潔的將授課內容傳授給學生,清晰直觀,便於學生理解和記憶,理清文章脈絡。

以上就是我從教材,教法,學法,教學過程和板書設計四個方面對本課進行了説明。我的説課到此結束,謝謝!

附:

板書

信客

餘秋雨

經歷:從業原因→怎樣做信客→為什麼不做信客 →當教師,校長是好樣的

苦差事

信客 小人物

城市鄉村紐帶

誠信無私

品格 任勞任怨 大精神

寬以待人

説課稿 篇7

尊敬的各位領導、評委,大家好。我説課的內容是:人教版小學數學第十一冊《一個數除以分數》。

一、説教材 Cod

《一個數除以分數》是第十一冊第二單元的內容,是在學生完成了分數乘法的學習基礎上進行教學的,是學生以後學習分數四則混合運算和分數應用題的重要前提。

本單元教材,先教學了分數除以整數,讓學生形成初步的計算概念。緊接着教學一個數除以分數,這其中包括了整數除以分數、分數除以分數兩塊內容。在此基礎上,把分數除以整數,一個數除以分數概括了統一的計算法則:甲數除以乙數(0除外)等於甲數乘以乙數的倒數。

本節課的教學內容是整數除以分數。

我設計了以下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目標:使學生理解一個數除以分數的算理,掌握一個數除以分數的計算法則,使學生理解“已知一個數幾分之幾是多少,求這個數”的數量關係。

過程與方法目標:使學生經歷探究的過程,引導學生形成從多角度解決決問題的意識。

情感與價值觀目標:滲透“轉化”的數學思想,培養學生對數學的熱愛。

二、説教材處理

1、學生狀況分析

在學習本節課內容之前,學生已經學握了有關除法的一些知識:整數除法、商不變性質、小數除法、分數與小數的互換,以及第一單元的分數乘法,為學習本節課的內容打下了知識的基礎。但是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仍然有所欠缺,習慣於接受而不習慣發現,不習慣從多角度思考去解決問題。(這個多角度解決問題也就是所謂的方法的多樣化。)本節課力圖引導學生從多角度去解決問題,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與能力。

2、教材的組織與安排

基於以上學情分析,我放棄了教材上對知識的直接呈現方式,而是先通過一組複習題,為學生從多角度解決問題做好鋪墊,同時教給學生“温故而知新”的學習方法,滲透“轉化”這種數學思想;然後通過兩道習題,引導學生在這些算法中選出更“普遍”的算法,即完成算法的優化。

三、説教學方法

基於培養學生的自主精神和探究能力,本課主要採取了嘗試教學法。嘗試教學法的優點在於遇到問題,讓學生先猜測,先想辦法,教師的引導只限於幫學生打開思路。

對學生而言,本課的主要學法是:主動探究式學習和小組合作式學習,以培養學生與他人交流合作的能力,以及傾聽他人的習慣。

四、説教學手段

本課的教學手段十分簡潔,教學過程中只需要投影來交流學生們的算法和結果,在反饋環節方便快捷的出示習題,對於完成本節課的目標來説,已經足夠。

五、説教學設計

(一)考考你

1、把下面分數化成小數。

4/5= 17/20= 3/16= 9/15=

2、豎式計算下面的除法,並説一説這樣算的理由。

1200÷500 1200÷0.5

3、計算

7/10×5/6= 12/19×11/24= 100×4/5= 8/9÷4= 48×25×4=

[三道複習題,其實是為學生解決問題而設置的三條“通道”,引導學生利用“舊知”解決“新問題”。第1題複習分數化小數的知識,2小題複習了小數除法,滲透了對商不變規律的複習。第3題複習分數乘法和乘法結合律。這些都為下一步學習打下基礎。]

(二)新課

1、導語

只有學好了以前的知識,才能順利地學習以後的知識,也就是所謂的“温故而知新”。同學們確信已經以上“舊知”掌握好了吧!(確信!)

那好,下面我就出一道更難的題挑戰挑戰大家,有信心嗎?(有)

出示例2

一輛汽車 小時行駛18千米,1小時行駛多少千米?

[導語滲透了學習方法的教學,告訴學生“温故而知新”,提醒學生要經常複習舊知識。]

2、學生讀題,理解題意

請同學們讀一讀題,然後試着在草稿紙上畫一畫,用線段圖表示出題裏的條件和問題。

然後選擇學生們畫得好比較的線段圖展示給學生們。

[我總覺得,培養學生的畫圖的習慣十分重要,尤其是分數應用題。畫圖可以形象直觀、簡潔地呈現題意,輔助學生進行抽象思維。]

3、學生列式,引導思考

學生列式如下:

18÷2/5=

教師引導:一個數除以分數,大家以前沒有學過,該如何計算呢?這就用到了舊知識,想一想,我們學過哪些跟除法有關的知識?相信大家運用以前學過的知識能夠解這個問題。

[提示學生運用知識解決總題]

4、嘗試計算,交流算法

有了複習題的鋪墊和教師的引導,學生可能會出現的算法如下:

①18÷2/5=18÷0.4=45〔運用分數化小數的知識,將分數除法轉化為小數除法〕

②18÷2/5=(18×5)÷(2/5×5)=90÷2=45〔運用商不變規律,將分數除法轉化為整數除法。〕

③18÷2/5=18÷2×5=45〔根據圖解題。這種方法,學生們看着線段圖一般都可以想出來,類似於以前學過的“歸一”問題,先算出一份有多少(即1/5小時行多少千米),再算出五份是多少。〕

這時,教師引導:你能不能把18÷2/5轉化成一道乘法?

如果學生想不出,則提醒學生觀察第③種算法,然後引導學生

18÷2×5=18×1/2×5=18×5/2=45

這就把一道除法題轉化成一道乘法題。

[滲透的“轉化”的數學思想,即把“不會的問題”轉化為“已經會的問題”。

教學過程,培養了學生從多角度去解決問題的意識,同時加強了新舊知識之間的聯繫。以後,學生再計算分數除法時,會在適當的時候,將分數化為小數或將小數化為分數;會在適當的時候,使用商不變規律,更加靈活的解決問題。]

4、算法的優化

請同學們運用合適的算法計算24÷2/3 24÷24/33

[計算第一題,學生們發現第一種算法失效,認識到“把分數化成小數“這種方法有一定的侷限性,即這不是一種普遍的算法,此時,第二、三種算依然有效;計算第二題,學生們發現第二種方法雖然有效,但是比較麻煩,從而認識到第三種方法是一種比較“普遍”、好用的一種算法。

這個過程就是在告訴學生,不僅要想多種辦法解決問題,還要在方法挑選出更好的方法。〕

(三)課堂練習

1、叔騎自行車上班,3/5小時行9千米,1小時行多少千米?

①學生做題。

②説一説這道題與上一題有什麼想同的地方?(都是知道了部分和部分相對應的分數,求整體)

③知道了部分和部分相對應的分數,求整體,用什麼法計算?〔為以後學習分數應用題打下基礎。〕

2、8/45÷4/5=

這道題如何計算?也就是下節課要學習的內容,請同學們做出來後,自學29頁例3,看一看“8/45÷4/5=”這道題做得對不對。

六、板書設計

一個數除以分數

18÷2/5

①18÷2/5=18÷0.4=45(運用分數化小數的知識)

②18÷2/5=(18×5)÷(2/5×5)=90÷2=45(商不變規律)

③18÷2/5=18÷2×5=45(“歸一”方式)

18÷2×5=18×1/2×5=18×5/2=45 (轉化為乘這個分數的倒數)

〔板書設計為學生總結了本課所學內容和學習方法,凸顯了“轉化思想”的重要性,突出了本課的教學重點。〕

標籤: 説課稿 模板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yuwenzhishi/shuokegao/q8yvvo.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