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語文知識 >説課稿 >

【必備】説課稿模板7篇

【必備】説課稿模板7篇

作為一無名無私奉獻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準備好一份説課稿,説課稿有助於教學取得成功、提高教學質量。説課稿應該怎麼寫才好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説課稿7篇,歡迎閲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必備】説課稿模板7篇

説課稿 篇1

各位老師,大家好!今天我説課的內容是《異分母分數加減法》。

《異分母分數加減法》是北師大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五年級上冊)》第四單元第一課時的教學內容。在此之前,學生在三年級下冊已經學習了分數的初步認識、同分母分數的加減法及應用,在五年級上冊已經學習了倍數與因數、分數的再認識、約分、通分,這些知識為本節課的學習起着鋪墊作用。

下面談談自己對本節課教法與學法的思考。本課教材創設了摺紙的情境,利用情境提出數學問題,並得出算式1/2+1/4,然後通過計算,得出異分母分數加法的計算法則。但是,課程標準指出,有效的數學學習活動,不能單純地依賴模仿與記憶,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並要求教師要為學生提供充分從事數學活動和交流的機會,幫助他們在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的過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與技能,數學思想和方法。基於以上思考,我確定這樣的教學整體思路,另外創設學生感興趣的運動會情境,引導學生提出問題,通過質疑、猜測、操作驗證等活動,理解算理,獲取新知。並按照這樣的思路,去設計教學活動程序,以達成下面的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運用知識遷移,結合數形分析,總結異分母分數加減法計算法則,並會運用法則進行計算。

2、過程與方法:增強學生操作、觀察、對比、分析、聯繫、歸納、推理等能力。

3、情感與態度:培養學生主動參與、自主探究、積極進取的學習態度和尊重客觀事實的理性精神。

教學重點:結合數形分析,總結異分母分數加減法計算法則,並會運用法則進行計算。

教學難點:把異分母分數轉化為同分母分數。

教具和學具:同桌兩人一組,一組兩個同樣大小的圓紙片或兩張同樣大小的長方形紙或兩張同樣大小的正方形紙,但部分優秀的學生什麼都沒有,目的在於促進他們的思維,激發他們思維的無限可能。

接下來,我重點談談本課的教學程序與設計意圖。整個教學程序主要分為以下四個層次:1、回顧舊知,揭示課題。在這個教學環節中,將教材中摺紙的情境改為了五(1)班學生參加運動會的情況。因為我認為這樣更接近學生的生活實際,也更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然後提出問題:你能不能利用上面的數學信息提出一個用加法一步計算的數學問題?從而得到不同分數相加的算式,利用以前學過的同分母分數加法的計算法則,幫助學生理解只有分數單位相同,分子才能直接相加的算理,既從舊知識中引出新問題,凸顯新舊知識之間的聯繫,又為新知的學習打下基礎。

2、親歷活動,探求新知。這一層次,我主要通過以下幾個環節來組織教學。一是思考判斷,大膽猜測。以1/4+1/8為例,通過預設同學們在計算異分母分數加法時容易出現的錯誤,要求學生根據以前的認知判斷計算結果對不對,從而讓學生明白異分母分數相加不能直接將分子分母相加。並大膽地猜想計算結果,闡述自己的理由。二是實驗操作,探究驗證。讓學生利用學具或者畫圖的方式去探索異分母分數加法的計算方法,感知面、體、線在操作中的實際應用,瞭解異分母分數加法計算的關鍵是要把異分母分數轉化成同分母分數,從而得出異分母分數加法的計算法則。在此基礎上,讓學生進一步探究分母互質、分子都為1的兩個異分母分數相加的和的規律,發展學生的思維。三是利用知識遷移,探究異分母分數減法的計算法則。讓學生根據情境提出問題,獨立計算1/4—1/8,找到異分母分數加減法計算的共同點,歸納總結出異分母分數加減法的計算法則。

3、鞏固應用,強化技能。隨着學生學習的深入,他們對異分母分數加減法的計算方法有了比較深刻的理解,在這個時候,利用練習強化鞏固對新知的掌握。

4、自主閲讀,交流體驗。閲讀是一種很好的數學學習方法,讓學生通過閲讀再一次鞏固本節課的學習重點,並交流自己在學習過程中積累的數學經驗,從而再讓學生經歷一次再發現、再創造、再體驗的過程。

總之,整節課的教學力求體現自主探索、合作交流這一理念,讓學生在積極參與、主動探究新知的學習過程中得出異分母分數加減法的計算法則,並能進行初步的應用。謝謝大家!

説課稿 篇2

曲靖市麒麟區東山鎮恩洪小學 張黃瓊

《小草之歌》這篇課文是小學語文S版四年級上冊,第五單元,第一課的一篇精讀課文。這個單元要訓練的重點是:學生能抓住重點語句深入理解,體會他們所表達的思想感情。瞭解人物的崇高品質。受到“愛”的教育與啟迪,培養自己的愛心。教學時要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自主閲讀,積極思考,主動積累語言。

《小草之歌》中的之跟“的”的意思一樣,即小草的歌。作者用擬人化的手法,抓住小草的特點,讚美了小草的奉獻精神。

我在教學中要完成的教學目標有(一)指導學生正確流利的、有感情的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小結。(二)引導學生理解課文內容,體會小草的無私奉獻精神,感受詩歌的語言美、韻律美。(三)要訓練學生會認的字七個,會寫的字十個,要求掌握的詞語有九個。

教學重點、難點:理解課文內容,體會小草無私奉獻精神,感受詩歌的語言美、韻律美。

教學準備:字詞卡片、小草圖片等

教學時間:2課時

這篇課文在第一課時中,學生學生字。我採用的是查讀法p畫讀法等適合學生的一些方法。提高學生學習生字的興趣。在指導學生正確流利的、有感情的朗讀課文時我應用了講讀發和談話法。應用情景再現法把小草的圖片重現給學生,調動學生的主動性。提高學習興趣。在最後我出示小草的圖片,請同學添上讚美的話,就是要訓練學生用規範的語言p積累語言。

在教學過程中:我注重引導學生。例如:題目中的“之”當什麼講?題目串起來怎麼講?從而引出:小草的歌。“誰為小草歌唱?歌唱些什麼?”引出學生進一步的思考,引出下文。自讀詩歌,畫出新詞,並把帶新詞的語句讀一讀。每節課中我都讓出時間,空間給學生自學,在自學的過程中訓練他們,讓他們發現問題並能把問題解決掉,達成目標。這是最好的教學效果。我和學生一起合作學習,有利我發現學生在學習中遇到的問題,有利益個別指導,幫助後進生。同時也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因為這是一篇現代詩,詩歌的特點是想象豐富p形象感強,文字優美p意境深遠,富有音樂性和節奏感。我抓住詩歌的特點進行教學。(1)我幫助學生疏通文字後,讓學生初讀課文,瞭解詩歌的結構層次。理解詩歌的層次並不是讓學生歸納每節詩的意思,而是幫助學生理解詩歌的表達順序。(2)理解領悟詩歌的含義時,我帶領學生充分閲讀課文,讓學

生了解課文采用了擬人的手法,把小草當作人,讓小草進行自述,顯得親切p生動p易懂。我引導學生説詩歌是從那幾方面讚美小草的,體會小草為什麼會有這種自豪的感情。引導學生聯繫生活實際談談小草對人類的貢獻。(3)我和學生一起讀詩歌,讀出韻味,讀出節奏,讀出小草的無限深情,表達出對小草的讚美之情。

課後練習:

1、抄寫生字,把學會的新詞放入“詞語花籃”。

2、繼續練習有感情朗讀課文,並背誦自己喜歡的小節。

3、把課文中自己喜歡的句子抄在《我的採集本》上。

4、有感情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小節。

5、整理《我的採集本》和“詞語花籃”,繼續豐富內容。

6、練習朗讀、背誦P92《愛的奉獻》(“語文百花園五”中的“積少成多”內容),進一步體會詩歌的語言美、韻律美。[如果課堂上有時間,可先引導學生讀讀]。課後練習我每節課後安排了三個練習題。每個題的題量很小,可以做到練習的精,樣式多,學生不會覺得枯燥無味。

我每完成一個大目標,我都要小結,在這個過程中,不僅是對學生學習成果的總結,也是對自己教學效果的總結。在這一過程中,我和學生學到的知識都得到了及時的反饋。

我認真的板書:

小草之歌

第一部分:小草對大自然奉獻多,索取少。

第二部分:小草對環境保護有很大的貢獻。

第三部分:小草生命力頑強。

我會以新的理念、積極的心態,不斷學習的思想去迎和我的學生,也希望各位老師給我提出寶貴的意見。

説課稿 篇3

一、對教材的感悟和整合

《正負數》一課是北師大版實驗教材小學數學四年級上冊第七單元《生活中的負數》第二課時的教學內容。《數學課程標準》將負數的認識安排在第二學段“數與代數”的知識體系中,具體目標是:1、讓學生在熟悉的環境中認識正負數,知道正負數的讀寫法。2、知道0既不是正數,也不是負數。3、學會用正負數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問題,使學生體驗數學和生活的密切聯繫,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培養應用數學的能力。根據這三條目標,北師大版新課標數學教材四年級上冊出現了這嶄新的一課《生活中的正負數》。從《課標》中可以發現,本課的學習,意在讓學生感受正負數與生活之間的聯繫,並沒有複雜的概念與計算,知識層次比較淺。我認為,如何充分地展現正負數的魅力,激起學生探究的興趣,是教師在設計本課時值得關注的問題。

教師要學會“用教材”,而不能僅僅是“教教材”。通過對課本的反覆閲讀,我萌發了一個大膽地設想,那就是:改變原有編排,整合學習內容。第一課時僅僅是利用“温度”這一個情境來初步地感知生活中的正負數,第二課時才通過海拔高度、答對答錯、超市的盈虧、存摺上的存取等具體情境進一步揭示正數和負數的意義,擴充它們在生活中的應用。而我的設想是利用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將水果批發市場的物品記錄單引入教材,讓學生從熟悉的情境中引入,在數學史料的提示下自主創造正負數,在創造的過程中體會正負數的意義,通過合作交流,掌握正負數的讀寫法。同時將“海拔”高度等知識在溝通生活、豐富認識這一環節中呈現出來。使學生在具體情境中與正負數來一次“親密接觸”,為學生營造出生動活潑、樂於創造的學習環境。

二、設計理念

基於以上對教材的領悟,我的教學設計主要遵循了以下幾點:

1、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以自主創造、合作交流、動手實踐為主要學習方式,提倡學生的自主學習。學生是數學學習的主人。教師是學習活動的組織者、促進者、合作者,營造自由寬鬆的課堂氣氛,創造有利於學生自主發展的時間和空間。

2、充分尊重學生的生活經驗和認知基礎,引導學生聯繫實際,感悟“數學源於生活”這一理念。

3、遵循當前教育改革的主旨,以學生活中的數學、學有用的數學為最基本的教學理念,給學生一個自由發展的空間。在巧妙的教學情境體驗和有趣的相反意義的量的列舉、記錄中,學生們生動地感受了正負數在生活中的應用。

三、教學策略選擇與運用

現代教學論認為:學生只有在親身經歷或體驗一種學習過程時,其聰明才智才能得以

發揮出來。任何學習都是一種積極主動的建構過程。有這樣一句話:聽見了,忘記了;看見了,記住了;體驗了,理解了。可見讓學生感受數學、經歷數學、體驗數學是學生學習數學的最佳方式。

1.創設教學情境,生動呈現教學素材。

設計教學活動時,選用水果批發市場物品記錄單及教材中“珠穆朗瑪峯與吐魯番盆地的海拔高度、存摺存取記錄單”等教學資源,發揮信息技術的.強大功能,巧妙地創設教學情境,引導學生在生動的教學情境中感受、瞭解正負數產生的背景及其在生活中的廣泛應用,教學設計合理、科學、靈活、趣味性強,同時極大地激發、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熱情和積極性。

2.嘗試創造性學習及合作探究。

創造性學習就是促使學生創造性學習能力的形成和發展的過程。教學中,我採用同桌合作的方式,一人列舉相反意義的量,一人負責用正負數的方法記錄,引導學生在列舉生活實例中創造正負數、結合數學史料感知正負數的讀寫法,在四人小組交流中體會解決問題的方法,啟發引導學生在知識的海洋裏遨遊,潛移默化地增長創造的能力。

3、彰顯數學源於生活。

在本節課中,我始終以學生熟悉的生活情景貫穿全課,應用“水果批發市場物品記錄單、”“海拔高度”、“氣温的測量”等場境,充分讓學生體會到生活中處處藴含着數學知識,數學就在我們的身邊,使之不畏懼數學,樹立學好數學的信心及良好品質。

四、教學構思

(一)整體設計

這部分內容我是在“自主、合作、探究為主題的思想指導下設計教學的,該課分為“創境激疑——互動解疑——啟思導疑——實踐運用——總結評價”五個環節,通過教師的引導和學生的交流討論、合作學習,真正體現“學生是數學學習的主人,教師是數學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的教學理念。

(二)教學流程

1、創境激疑

首先視頻播放:水果批發市場進貨和出貨的場景及倉庫管理員的物品情況記錄單,由於記錄單的記錄不夠清楚,從而由此疑問入手讓學生嘗試用自己認為比較清楚的記法記錄水果進出庫情況,課件展示三種常見的記法,教師適時地引出正負數的數學史料,向學生展示在歷史的長河中,數學家們對正負數的探索與研究。 在欣賞數學史話的同時,引導學生適時反思:在這麼多方法中,你最欣賞第幾種?通過反思與追問,尋求統一、簡潔、通用的方法。這樣的設計實現了數學學習的再創造,學生由被動化主動,簡約地經歷了人類探索負數的歷程,體驗了由具體到抽象的數學化過程,並逐步符號化,學生認識逐漸清晰,由此自然引入本節課的探究內容。

2、互動解疑

分三步,第一步,同桌探究,列舉相反意義的量。同桌為一組一人列舉相反意義的量,另一人用 “+”或“-”的方法記錄在探究卡上。在展示彙報時讓學生參與板書,具體為:一人口述所列舉的相反意義的量,一人板演,並把相對應的寫在一起。由此加深對正負數也是相反意義量的認識。

第二步合作探究,認識正負數的各部分名稱。結合數學史料的介紹先想一想:現在對這些數有了哪些新的認識,再在四人小組內交流各自的發現。在合作中完善對正負數的認識,同時讓學生體驗到成功的喜悦。

第三步溝通聯繫,豐富認識。這一環節是迴歸生活,在存摺存取情況表、海拔高度等具體生活情境中理解正負數在生活中的應用和加深對正負數的認識,最後一個情境藉助温度計上0作為零上温度和零下温度的分界線這一認識,讓學生在同桌討論中明確:“0既不是正數也不是負數”

3、啟思導疑

教師介紹正數前面的“+”也可以省略不寫,強調負數中的負號千萬不能漏寫。

4、實踐運用

為了使學生鞏固新知,學用延展,此環節設計了分類、判斷、連線、按要求做題等題型,力求題型多樣,遵循循序漸進的原則,新穎的用手勢評判方式讓學生積極參與,在輕鬆愉悦的氣氛中鞏固運用所學知識。

5、總結評價

教學的尾聲,我是這樣處理的:先讓學生談談自己的收穫,對本節課所學的知識再現回憶,然後讓學生用正負數進行自我評價,最後教師對學生的表現進行評價,成績給予肯定,讓學生體驗收穫新知的喜悦。

五、板書設計

正負數

(表示相反意義的量)

負數正數

-1 +2

?? ??

0既不是正數也不是負數

板書是在學生動手自主歸納的基礎上,通過教師的點撥而形成的,設計簡潔明瞭,不但重點突出,還體現了板書的實效性。

總之,本節課的教學我力求做到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藉助學生熟悉的生活實例為素材,通過課件演示、講解及引導學生自主創造、合作探究、溝通生活豐富認識等活動,認識和運用正負數,啟發學生的思維,讓學生學以致用。

説課稿 篇4

各位老師:

大家好,今天我説課的內容是:人教版小學數學第十一冊第二單元第一課時的內容《分數乘法》的第一部分——分數乘以整數。

我將從説教材、説教學法、説教學過程這三方面展開。

一、説教材

(一)教材地位及作用

1、地位

《分數乘法》是人教實驗版六年制上冊第二單元的分數乘法的第一課時的內容。這部分內容的學習是在學生已經學習了整數乘法的意義和分數加法計算的基礎上進行的。在這個內容中,分數乘整數的意義和整數乘整數的意義相同,都是求幾個相同加數的和的簡便運算,只是這裏的相同加數變成了分數,同時分數乘整數又是分數乘分數、分數乘加、乘減混合運算的基礎,因此必須使學生切實掌握好。

2、作用

本部分教材內容是繼以前學過的分數的加法和減法後的又一分數運算,它既與整數的乘法有着內在的聯繫,也是後期進一步學習分數乘以分數的乘法的基礎。

(二) 教學目標

依據《課標》的要求,結合我對教材的理解和對學情的分析,確定了以下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能理解分數乘以整數的計算法則,熟練掌握它的運用。

2.過程與方法:創設故事情景,導入問題,引入新課;在教學過程中,通過學生的自主操作和探究,探尋分數乘法的意義,總結出分數乘以整數的計算法則;並利用課堂習題練習和闖關練習題,使學生在實際解題中理解和掌握其運算法則,以及熟練計算涉及約分與化簡的計算題,,以及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滲透數形結合的數學思想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通過情境故事進入課堂問題,使學生感受生活中處處有數學,進一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三)教學重點與難點

根據教學大綱的要求和教學目標,以及我對學情的分析,確定了以下重難點。

重點:掌握分數乘以整數的計算法則,並會在計算題中加以運用。

難點:在計算分數乘以整數的式子中,涉及約分與化簡的計算題的運算。

二、説教學法

(一)説教法

為了完成以上教學目標,突出重難點,根據本階段學生的認知特點和本節課教學內容,我在課前準備了線段單位“1”紙和PPT兩種教具。在整節課我將採用以下教學方法:

1、 問題導入法:創設問題情境,由一個關於分數乘以整數的計算問題引出本節課主題“分數乘法——分數乘以整數”;

2、 演示法:在解決問題中,運用直觀的教具,使學生理解題意,從而解決袋鼠與人速度問題。

3、 討論法:讓學生們根據計算的過程和結果自己總結計算法則,以培養學生合作意識,增強學生語言表達能力;

4、 練習法:在隨堂練習的習題中,強化學生對本節內容的理解,從而熟練掌握分數乘以整數的計算法則,並學會在實際問題中解題和做到舉一反三以強化新知。

多種教學手段有機地貫穿於教學各環節中,引導學生在感知的基礎上加以抽象概括,充分遵循了(從)感知→(經)表象→(到)概念這一認知規律。

(二)説學法

根據新課程改革提出的理念及本節課的教學內容,我打算指導學生運用以下學習方法:

1.計算總結:讓學生通過自己計算和討論總結概括出分數計算的運算法則;2.運用討論法、練習法等方式,讓學生在大量的實際習題中掌握知識,把文字知識運用於解題中進行掌握,從而進一步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努力做到教學做合一,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教學理念,使全體學生都能參與探索新知的過程。

三、説教學過程

本節課分六個教學環節:問題導入、探究新知、鞏固練習、課堂總結、佈置作業和板書設計。

(一)問題導入

通過講動物世界中的袋鼠速度與人的速度問題,引入本節課主題“分數乘法”,進而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問題如下:人跑一步的距離相當於袋鼠跳一下的2/11,那麼人跑三步的距離是袋鼠跳一下的幾分之幾?

我將引導學生理解題意,帶領學生一起解決問題,計算出過程和結果,發現用學過的知識不能計算出分數乘以整數的式子時,從而引出本節課新內容——分數乘以整數。

(二)探究新知

這一環節,分三步走:

1.總結分數乘以整數計算法則

從日常的生活中引入數學問題,使學生感受到數學知識的日常化、生活化。課件展示袋鼠與人速度問題圖,帶領學生們一起理解題意,解決問題。然後將讓同學們分小組交流,根據黑板上的分數相加以及分數乘以整數的兩個式子,討論總結出計算法則。接着我再根據學生的彙報,進行總結,板書出分數乘以整數的計算法則為:分數乘以整數,用分數的分子和整數相乘的積做分子,分母不變。

2.分數乘以整數計算法則的意義

在總結出分數乘以整數的計算法則後,趁熱打鐵,讓學生們觀察兩個式子,找出區別,然後總結出,運用分數乘以整數的計算法則意義為:運用分數乘以整數的計算法則進行計算,將會使得計算更為簡潔和準確快速。

3.隨堂練習引出約分和化簡計算題

在學習了分數乘以整數的計算法則後,將進行隨堂練習,進而鞏固知識,也為接下來要學習的涉及約分和化簡的計算做鋪墊。我將展示以下練習題:

前兩道題為基礎分數乘以整數練習,後兩道題會涉及約分,在由學生們自己的計算中總結出與前面習題不一樣的地方,接着我將順勢指出其特別的計算,這道題與前三道題的不同之處在於它會涉及約分,這是本節課又一知識點,即:涉及能約分的分數乘以整數的計算中,要先約分,最後結果為假分數的要化成整數和帶分數。

由學生們自己在實際計算中總結出知識點,也能培養學生們觀察能力和解題能力以及將知識運用於實際解題中的能力。

(三)鞏固練習

練習是幫助學生加深理解和鞏固認知的手段,是培養和提高學生的良好心理素質的途徑,整節課上我設計了有針對性、層次感強的練習。

1.基本練習:

在基本練習中,一共涉及四道題,分別是一道不涉及任何約分的計算題、涉及直接約分的計算題以及最簡結果為整數和最簡結果為帶分數的兩道計算題。如下:

2.提高練習

在提高練習中,我將用一道應用題(題如下)來進行鞏固練習,應用題是六年級的學生常見的題型,這道題的練習不僅能幫助學生鍛鍊解答應用題的能力,也引出延伸知識,即:在分數與多個整數相乘的計算中,分數乘以整數的計算法則同樣適用。

這些練習題難度由簡到難,層層深入,具有針對性,有利於學生對不同類型習題的掌握,也進一步的理解和鞏固了本節課的知識。

(四)課堂總結

讓學生談談本節課的收穫和體會,使學生體驗到探究成功的樂趣,樹立學好數學的信心。

本節課課堂內容為:

1、分數乘以整數的計算法則為:分數乘以整數,用分數的分子和整數相乘的積做分子,分母不變。

2、涉及能約分的分數乘以整數的計算中,要先約分,最後結果為假分數的要化成整數和帶分數。

(五)佈置作業

1、 課後練習題第二題

練習題可以幫助學生們加深對所學知識的理解,並能夠運用於實際解題中,做到學以致用。

2、 預習教材第10頁的內容——分數乘以分數。

讓學生們由今天所學知識聯繫下節課新內容,即分數乘以分數的運算,幫助學生們養成課前預習的好習慣,也能培養他們對知識的遷移學習能力,和對知識舉一反三的學習能力。

(六)板書設計

分數乘法

—分數乘以整數

分數乘整數計算法則:分數乘以整數,用分數的分子和整數相乘的積作分子,分母不變

整節課的板書如PPT所示,其中“分數乘以整數的計算法則”重點突出,

整個板書的形成既是老師教學思路的展現,也是學生學習思路的體現,既是學生學習的主要內容,也學生進行自主評價的一種縮影。

以上是我對本節課一些粗淺的認識和看法,敬請老師批評指正。

説課稿 篇5

各位老師各位領導,大家下午好,今天我説課的題目是大班綜合活動〈各種各樣的水果〉。

一、 説教材

1、 教材此活動來源於生活,我們都知道,水果是幼兒比較熟悉的,在個地的水果市場,我們都可以看到各種各樣的水果,且取材方便,它的種類很多比如説:蘋果、香蕉、荔枝橘子等。其中他們的顏色不同、形狀不同,大小不同,味道不同,吃起來營養豐富。雖然幼兒知道水果的名稱,但是對水果的外型、用途,營養價值都不瞭解,在日常生活中有的幼兒還不怎麼愛吃水果。因此,有必要讓幼兒水果的用途,特徵、營養價值,我認為選則此教材有一定的季節性,必要性。就如綱要中所説;及符合幼兒的現實需要,又有利於長遠發展,及貼近幼兒的生活,又有助於開闊幼兒的視野,因此,活動來源於生活,又服務於幼兒。

2、 目標定位:活動的目標是教育的起點和歸宿,對活動起着到向作用,其中既又獨立表達成分,又有融合的一面,目標定為:

1、 幼兒感知水果的外型,用途,及營養價值。

2、 幼兒通過遊戲自己創編水果兒歌,進一步瞭解水果。

3、 幼兒大膽探索,大膽表達,繪畫水果。

3、 活動重難點;根據綱要學習掌握水果的外型,顏色,用途等。並能夠大膽的繪畫水果。我們樹立了整合觀,科學觀,系統觀等。

4、 活動準備

1、 空間準備:五張桌子,便於操作。

2、 物質準備:各種水果,頭蝕,水果卡片。

3、 經驗準備:幼兒在知道水果的一定程度上更加能夠掌握好本次活動。

二、 説教法

新綱要指出:教師應該成為活動中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活動中指出教師和幼兒應合作探究,因此,本次活動了事不僅要以可愛的形象引起幼兒的興趣以外,還要挖掘本次活動的價值。採用的教法有:

1、 操作法它是建溝活動的基本方法,所謂操作就是幼兒自己動手操作。主要探索水果的趣味性、多樣性,讓幼兒看一看,摸一摸、聞一聞、説一説、比一比中獲得感知。

2、 演示法是指教師通過給幼兒講解,把事物和教具呈現給幼兒看,幫助他們獲得理解。

3、 遊戲法遊戲是活動的基本方法。通過遊戲的方法使幼兒通過遊戲的方式為説過創編水果兒歌,進一步的瞭解水果,熟悉水果。

4、 嘗試法 在教學中教師和幼兒一起繪畫自己喜歡的水果

三、 説學法

本次活動的學法有;

1 參與法新綱要科學領域中活動目標明確指出,幼兒能夠通過多種感官動手動腦,實踐探究。因此在活動中我採用看一看,摸一摸、聞一聞想一想、説一説等多種感知水果。

2、嘗試法 幼兒通過自己繪畫説過得到了動手的鍛鍊,並取進一步的瞭解水果。

3體驗法 心理學表明;人在主動積極參與的活動後,記憶力會比平時提高很多倍,為了使幼兒更加熟悉水果,我們就採用了幼兒的體驗法。

四、 説教學程序

我採用換換相扣來組織此活動,活動程序為

激發興趣--自由探索--遊戲結合--實踐體驗--情感交流--審美延伸

一、 激發興趣

興趣是幼兒最好的教師,活動一開始教師採用幼兒熟悉的蘋果姐姐的身份出現,要請幼兒到水果王國做客。在不知不覺中就已經吸引幼兒的興趣。通過音樂的過度到第二個環節。

二、 自由探索

根據幼兒的好奇、好動的心理,老師可以説水果寶寶害羞不肯出來,有幼兒來請水果寶寶,一一出示了水果,並通過幼兒的感知取了解水果的顏色、形狀,用途和營養價值。遊戲過度到第三個環節。

三、 遊戲結合

幼兒對水果有一定的瞭解之後,我以遊戲的方式請幼兒自己來表演喜歡的水果寶寶水果,並取和幼兒一起來為水果寶寶的兒歌。加深幼兒對水果的印象和了解。

四、 實踐體驗

幼兒對水果有一定的瞭解以後,老師可以請幼兒為水果寶寶照相,用什麼來照相〈水彩筆〉,幼兒肯定非常的好奇,都想來畫一畫,教師可以讓幼兒來繪畫自己喜歡的水果。並説出自己為什麼喜歡自己畫的水果。比如説:我喜歡我畫的蘋果,因為它的顏色好看,形狀好看,吃起來好吃,所以我喜歡蘋果。

五、 情感交流

在前面的活動過後,老師可以組織幼兒進行分組討論,幼兒互相説出自己喜歡的水果,為什麼喜歡?

六、 小結

通過本次活動我們認識了水果的顏色、形狀、用途和營養價值,那麼麼在生活中還有很多的説過,幼兒可以和和爸爸媽媽一起取更多的瞭解。

説課稿 篇6

一、課題選擇

1、家用電器種類繁多,學生每天都在接觸它,很熟悉,研究它,學生有興趣。

2、家用電器銘牌上的信息涉及到的初中物理知識多。仔細研究它,可以説涉及到了初中物理中的所有重要的電學知識和大多數力學、熱學中的重要知識。

3、把部分物理基礎知識融入到家用電器銘牌中,複習課中基礎好的學生沒有炒現飯的感覺,基礎差的學生也沒有聽天書和與己無關的感覺,相反可使他們感覺到物理知識和咱們的生活息息相關,並且很實用,從而激發他們學習物理知識的興趣和激情,在複習課中達到人人有所收穫的目的。

4、便於創設一些真實的生活情景,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和創新能力。

二、教學目的

1、知識與技能:知道常見家用電器銘牌上的一些參數所表示的物理意義,從而加深對相關基礎知識的理解,會應用物理知識解決生活中的一些實際問題。

2、過程與方法:通過對家用電器銘牌的分析,培養學生善於觀察身邊物理現象的習慣,通過對日常生活中一些常見實際問題的解決,讓學生親自經歷科學探究的過程,學習科學的研究方法,培養學生的科學態度、探究能力和創新能力。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通過解決學生實際生活中的具體問題,讓學生感受到學習物理知識是非常有用的,從而增加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和熱情。

三、教學重難點

重點:知道常見家用電器銘牌上部分參數所表示的物理意義。

難點:會應用物理知識解決生活中的一些實際問題。

四、學情分析

即將畢業的九年級學生兩極分化相當嚴重,準備考高中的學生在認真聽講,認真學習,沒有學習目標的同學上課心不在焉,而複習課,對基礎好的學生而言,認為是在炒現飯,上課時不隨教師的思維轉,其實他們只是掌握了書本上的一些基礎知識,如果把這些知識放到一些真實的問題情景中考查他們的各種探究能力和創新能力,又無法下手了。

五、教法設計

1、情景討論法:通過拍攝一些家用電器的銘牌圖片和學生身邊的真實生活問題情景,激發全體學生的學習興趣。

2、小組合作交流法:提供自由交流的空間,發揮學生的團體合作精神

3、協作教學法:教師以指導者身份從旁協助,

六、學法指導

學生在學法上主要是加強小組合作與交流,大膽進行討論、學會傾聽、評價和自我反思,從而使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得到充分的發揮。

七、--

教學準備

前一個星期佈置學生雙休日到家電城或家電維修部去認識各種家電,並觀察和記錄各種家電的銘牌,對不瞭解其意義的參數請教家電銷售人員和維修人員。

設計意圖:讓學生深入社會、深入生活,通過從生活到物理的認識過程,激發學生的求知慾,從而培養學生的探索精神和實踐能力,改革以書本為主,實驗為輔的教學模式,提倡多樣化的學習方式。)

説課稿 篇7

各位老師,大家好!今天我説課的內容是18課《廣玉蘭》第二課時。

一.教材分析

《廣玉蘭》是蘇教版小學語文第十二冊第六單元中的一篇課文,這是一篇優美的散文,它描寫了廣玉蘭的色美、形秀以及葉片的獨特情趣,表達了作者對廣玉蘭花的喜愛之情。

二、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通過朗讀,抓重點詞語,理解課文內容,體會廣玉蘭的幽香與純潔以及旺盛的生命力。

能力目標:能有感情的朗讀課文,感受廣玉蘭花的色美、形秀以及葉片的獨特情趣。能模仿第三自然段描寫其它植物開花時的形態。

情感目標:激發學生對廣玉蘭的熱愛,激發對大自然的熱愛、對生活的熱愛。

三、教學重點、難點

理解課文內容,瞭解廣玉蘭花瓣的色澤、質感、花開時的各種行態以及葉片的特點,體會廣玉蘭花的色美、形秀以及葉片的獨特情趣。

四、教學過程

第一步:複習導入:上課一開始我通過提問上一節課的學習,讓我們認識瞭解了一種從廣州一帶傳過來的植物--廣玉蘭,你能回想一下,説説你對廣玉蘭的瞭解,根據學生回答板書:氣味幽香。

為精讀課文作好鋪墊。作者為什麼如此喜愛廣玉蘭呢?這就很自然地過渡到第二環節的學習“精讀感悟”。

第二步:精讀感悟。課文第二段(第2—5自然段)是重點段落,分別從廣玉蘭花的純潔高雅、花的形態以及葉片特點三個角度具體描寫了廣玉蘭的純潔和旺盛的生命力。我引導學生通過一個層層推進的感知過程和情感激發過程,通過讀讀、背背、議議等形式引領學生進入文本,領悟作者對廣玉蘭的喜愛之情。 在學習第2自然段的時候,我先讓學生找出寫廣玉蘭色彩和質感的語句,然後一起分析,一起誦讀感悟。

在學習課文重點段第3自然段時,我進行了這樣的設計:

1、讀讀這段文字,邊讀邊想:究竟寫了廣玉蘭花的哪幾種形態。

2、出示廣玉蘭花的幾種不同的形態的詞語:含羞待放——剛剛綻放——盛開——凋謝。

3、結合對凋謝的花的不同看法的對比來體現廣玉蘭的旺盛的生命力。

第4自然段和第5自然段的學習我也將採用上述方法引導學生理解感悟。在學生交流終年不敗的葉子時,我還摘取了幾片樹葉,引導學生觀察、觸摸,感受葉片的獨特情趣,激發學生愛花之情。

第三步:拓展練習,激發情感。在學習完文章的重點段落後,引導學生在全班交流如果自己看到廣玉蘭花時想怎麼辦時,以此體現出對廣玉蘭的喜愛,最後齊讀最後一段,激發情感。

讀完後讓學生想想作者是一個怎樣的人。後總結作者是一個觀察仔細、熱愛生活的人,也希望學生做一個有理想、有抱負、熱愛生命、熱愛生活的人。

課後,佈置小練筆,模仿第三自然段描寫其它植物開花時的形態,在寫作中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

五、教學總結反思:

《廣玉蘭》一課的教學設計是根據新課標的精神,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利用情景資源,創設情景,運用教材,感知課文;整合課程資源,深入研究學習;拓展練習,處理、內化信息等促使學生自主、合作、探究性學習,致力於學生語文素質、語文能力的形成與發展。

標籤: 模板 説課稿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yuwenzhishi/shuokegao/xeo3d7.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