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語文知識 >説課稿 >

説課稿模板彙編7篇

説課稿模板彙編7篇

作為一名為他人授業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根據教學需要編寫説課稿,説課稿是進行説課準備的文稿,有着至關重要的作用。那麼寫説課稿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説課稿7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説課稿模板彙編7篇

説課稿 篇1

今天我執教的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試驗教科書語文三年級上冊的《金色的草地》一課。

本課是以色彩為主題的第一單元的第二篇課文,本課主要講了我家門前有一大片蒲公英的草地,每當蒲公英開發放的時候,草地就變成了金色,我和弟弟總是為了尋開心隨意揪它,但是有一次我發現了草地顏色的變化,還通過仔細觀察有發現了變化的原因,由此蒲公英成了我們最喜愛的一種花。

本文語言優美,充滿童趣,蒲公英神奇的變化激發了學生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通過學習培養學生熱愛自然,熱愛生命的情感,養成留心觀察身邊事物的習慣。

依據新課程標準和本課重點,結合學生的年齡特點,制定了以下的教學目標及重、難點。

1、學生獨立識字12個;

2、學生通過自主探究的學習方式,理解課文內容,瞭解草地顏色的變化及原因,引導學生體驗文中我對蒲公英的感情變化。

3、有感情的朗讀課文,練習複述片斷,培養學生的口頭表達。

4、培養學生熱愛大自然的情感,養成留心觀察事物的習慣。

教學重點、難點:

1、本課第四自然段草地顏色的變化及原因是學生學習的重難點。

2、文中我的情感變化及激發學生對大自然的熱愛也是本課的重點。

教學過程:

1、談話導入

2、初讀質疑

3、細讀解疑

4、總結延伸

設計意圖:

新課改以來,通過學習語文課程標準,我的教學理念在不斷的提高。學習了課程的基本理念第一部分,這一部分中非常明確的闡述了發展學生的語文素養是全面的、綜合的、持續的,突破了原來封閉的課堂教學發展論,就語文課程的解釋隱含着三個層面的內涵:言語能力的層面、文化浸潤的層面和審美薰陶的層面。在這個理念指導下,樹立以學生髮展為目的的教學觀,改變他律的被動學習現狀,使閲讀教學成為知識和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個維度的實施過程。我的做法是以合理重組教材、改良教學結構、突出學生實踐為突破口,進行塊狀推進,整合優化的實踐,以期達到減少頭緒、強化綜合、豐富閲讀教學內涵之目的。

我認為語文教學必須在處理教材上煉真金,洞悉各類課文的個性,依據課標要求和學生實際,準確把握教材的重難點,大膽剪裁,精心重組,可以將課文轉化成若干個相對獨立的塊式材料,以專題性的塊材料,替代以篇為特徵的語言材料形式。這樣既有利於減少頭緒、構築張力點,取點成面,也便於引導學生憑藉具體可感的語言材料進行自主實踐,探究性學習。整個教學過程讓學生經歷意義不斷生成與發展的過程,成為學生對學習意義探尋與創造的過程,成為積澱語言、培養習慣、發展智力、人文薰陶的過程。

説課稿 篇2

我今天所説課的篇目是《小橘燈》,它是沿海版九年義務初級中學語文教材第二冊的第七課。

一、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

《小橘燈》是本單元的講讀課文,也是一篇較好地體現本單元學習重點的文章:它上承第一單元知識點——“感知全文,提煉主旨”,下啟第四單元——“整體感悟,發表見解”,對學生認識學習語文與生活關係和培養學生吸收各表達能力有着重要的意義。

二、該課的教學目標和教學思路

1、瞭解作者冰心。

2、引導學生跟學過的課文進行比較。

3、整體感知課文,理清文章要素及情節結構。

三、該課重點難點

1、用普通話準確流利的朗讀全文,體會作者思想感情,理清文章要素及情節結構。

2、體會冰心“愛的哲學——愛母親、愛兒童、愛自然”在作品中的體現。

3、模仿朱自清《背影》的開頭改寫本課的結尾。

四、該課教法與學法

教材無非是一個例子(葉聖陶語),但教材又是一個很特殊的例子,它與數理化的例子不同。它是一個綜合性的複雜性的例子,從不同的方面可以有不同的用途;因此,我們要將這一例子用好用足用得其所。

“整體閲讀,以語言訓練為主是我上這節課的指導思想,在教學方法的選用上主要體現這一點,在處理教材時,先讓學生通過自讀、齊讀等方式從整體上進行充分的感知,對重要的字詞進行訓練;再對文章的大致內容進行梳理,把握故事情節,並儘量注意與寫作的緊密聯繫。因此,我在教學中採用朗讀、討論、質疑、課堂練習等方式使學生動口動腦動手,來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對於我們的學生來説,學法的指導和習慣的培養顯得異常的重要,這是走向主體性學習的最根本的途徑。因此,本課十分注重以下四點:

1、用準確的普通話流利地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對基本語料的積累。

3、聯繫學過的課文進行比較,與寫作相結合,引導學生對寫作的感悟。

4、體驗學習感受生活。

五、該課的教學過程

1、導入:(借介紹作者引入)

大家有聽説過冰心這一作家嗎?誰有讀過她的作品呢?(給點點時間學生小議)她是我國文壇上有較高知名度的當代作家,福建長樂人,原名謝婉瑩,作品有詩集《繁星》、《春水》,《寄小讀者》等。早期作品以提倡“愛的哲學——愛母親、愛兒童,愛自然”為主,後期的作品主要是對舊中國的控訴,表達對新中國的熱愛之情。大家想不想學一學她的作品呢?(想)好!那我們就來學習她的作品《小橘燈》,看一看作者作品提倡“愛的哲學”中的那一種呢?

(據心理調查表明,上課至少5分鐘之後,全班學生才能集中注意力。這説明,教師想提高課堂的教學效率,應當從每一節課的第一分鐘做起。從介紹作者開始導入,既可讓學生了解作者冰心及她提倡的“愛的哲學”在作品中的體現,激發學生學習和習作興趣,調動學生的情感,明確本課的學習重點難點,使他們產生學習動機,又節省了時間,一舉兩得。)

2、自讀課文從內容、情節、情感、主題方面整體感悟本文

1)作者圍繞“我”和小姑娘接觸的時間先後寫了那些事情?

2)你從這些事情可判斷出誰是主人公嗎?

3)你覺得主人公怎麼樣?

4)作者的感情又是怎樣的呢?

(這既是本節課的重點難點,又是個發現式的學習過程。問題有一定的難度,找成績好的同學個別提問,旨在給其它的同學做出示範。當然畢竟是初一的學生,不能做太高的要求,不論對錯都是可貴的,都要大力的表揚,讓他們獲得成就感,激起他們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習的自信心。教師着重的講解,分析,板書。)

3、比較閲讀並模仿改寫

(1)我們上學期學過了朱自清的《背影》,回想該文浮現畫面,想想《背影》採用的是什麼順序?試跟《小橘燈》比較一下。

——《背影》採用是倒敍,《小橘燈》採用的順敍。

(2)誰還記得《背影》的開頭,將它跟本文的結尾比較。

——《背影》的開頭:“我與父親不相見已二年餘了,我最不能忘記的是他的背影”。

——這兩段文字在文章位置雖然不同,但都起到了點題的作用。

(由第一冊的《背影》入手,勾起學生對舊知識的回憶,並和《小橘燈》進行比較,既讓學生複習舊知識的同時,又學習了新知識,進一步熟悉了新的課文,加深對本課的理解,並在寫作上受到一定啟發,為下一個問題做了鋪墊。)

(3)模仿《背影》的開頭改寫《小橘燈》的結尾。

——以競賽的方式,先讓學生小組討論、交流,然後每組請一位代表發言,最後老師表揚做好的小組並明確:“我與小姑娘離別已經十二年了,我最不能忘記的是那盞小桔燈”。

作文教學是語文教學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它主要擔負着培養學生寫作能力的任務。作文不僅是運用語言文字的訓練,而且也是一種嚴格的思維訓練。在課堂中進行小作文訓練,也是一種培養學生的創造力、語言表達能力和發展學生智力一種重要途徑。再是考慮到課進行到這一階段學生已經較累了,以競賽方式活躍一下氣氛,提高學習效率。)

4、齊讀課文(流利且有感情朗讀)

(朗讀是語文學習的重要方法之一,而我們學生最薄弱的也是這一點,是順其自然,還是切實去改變,我選擇後者,初一時期是訓練朗讀的關鍵時期,如果此時不加以強化,到了高年級再去補已經很難有成效,心理學認為人發展某種能力具有關鍵期,朗讀能力發展的關鍵期就在小學和初中階段。根據學生實際,對一些學生讀不準的詞語,採用英語學習中學單詞的方法,教師進行領讀,加深學生的印象。)

六、佈置作業:

1、書面作業:

文章總體上是以記敍為主的,但是在記敍的過程中,有抒情的語句出現,在細讀完課文以後,請將這段抒情性的文字找到,並體會一下它在文章中起什麼作用?(小黑板出示)

(教育學認為佈置的作業要根據教材內容和學生的實際情況,少而精,富有啟發性,難度適中。所以佈置這作業也從這點出發,啟迪學生的智慧為主。這一方面是為了讓學生加深對文章的理解,從整體上把握文章;另一方面是讓學生感悟“小橘燈”的象徵意義,體會文章主旨。)

2、閲讀作業:

熟讀課文,按“我”和小姑娘接觸的時間順序,給文章分段並歸納大意。

(出示閲讀要求,讓學生熟讀課文,為第二課時作鋪墊。)

七、板書設計:

小橘燈

冰心

愛的哲學:愛母親、愛兒童、愛自然

故事情節:初遇——探望——懷念

主人公:小姑娘

文章主題:愛兒童小姑娘:可愛

作者的情感:愛

(這樣的板書能突出本節課的重點,讓學生一目瞭然這節課所講的內容,方便學生的理解和做筆記。)

説課稿 篇3

一、説教材分析:

1. 教材內容:

本課是九年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七年級(下)9.3章等腰三角形,本課內容在初中數學教學中起着比較重要的作用。通過等腰三角形的特徵反映在一個三角形中等邊對等角關係,並且對軸對稱圖形特徵的直觀反映(三線合一),對以後直角三角形和相似三角形學習起到相當重要的作用。

2、教學目標:

(1)認知目標:

要求學生掌握等腰三角形的特徵和三線合一的特徵,使學生會用等腰三角形的特徵進行證明或計算,逐步滲透幾何證題的基本方法:分析法和綜合法;

(2)能力目標:培養觀察能力、分析能力、聯想能力、表達能力;使學生初步學會分析幾何證明題的思路,從而提高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及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3)情感目標:通過親自動手,發現“等腰三角形兩底角相等”和“三線合一”特徵,對學生進行數學美育教育。

3、教學重難點:

(1)教學重點:

等腰三角形兩底角相等的特徵是本課的.重點。

(2)教學難點:

等腰三角形“三線合一”特徵的運用是本課的難點。

4、教具準備:

為了使學生了解這堂課,本節課要求學生自制若干個不同等腰三角形和一般性三角形紙片模型。

二、説教學方法:

由於七年級學生的理解能力和思維特徵,他們往往需要依賴直觀具體形象的圖形的年齡特點,以及七年級學生剛剛學習軸對稱圖形,對軸對稱圖形的分析相對比較好,再加上七年級學生思維的感官性,所以本課由學生通過翻折等腰三角形紙片去發現等腰三角形的兩個特徵,也為使課堂生動、有趣、高效,特將整節課以觀察、思考、討論貫穿於整個教學環節之中,我通過實驗觀察,採用教具直觀教學法,啟發式教學法和師生互動式教學模式進行教學。

教學過程中注意師生之間的情感交流,培養學生“多觀察、動腦想、大膽猜、勤鑽研”的研討式學習模式,培養學生的數形結合的思想。對於等腰三角形的“兩底角相等”和“三線合一”這兩個特徵,通過讓學生動手操作,讓學生翻折不同的等腰三角形,如頂角是鋭角、鈍角或直角的等腰三角形,以及一般三角形的模版,從而讓學生逐步通過等腰三角形的軸對稱變換探索出相關的特徵。針對“三線合一”這一特徵,學生不容易引起重視,而它又是本課的難點和今後的廣泛應用,故在教學中適當補充例題進行教學,重在引起學生對這一特徵的鞏固和掌握.

為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和教師的主導輔助作用,教學過程中設計了七個教學環節:

(一)、温故知新,激發情趣

(二)、構設懸念,創設情境

(三)、目標導向,自然引入

(四)、設問質疑,探究嘗試

(五)、啟發誘導,初步運用

(六)、歸納小結,強化思想

(七)、佈置作業,引導預習

三、説學生學法:

⑴知識掌握上,七年級學生在小學階段已經接觸了三角形和等腰三角形的相關知識以及剛剛學習軸對稱圖形和三角形內容,再加上七年級學生對於圖形的直觀性容易接受,所以本課安排學生通過翻折等腰三角形去發現等腰三角形的兩個特徵不存在太大的問題.

⑵學生學習本節課的知識障礙:學習等腰三角形的兩底角相等和三線合一的應用有難度,學生不易靈活應用,容易造成應用中的掉三落四的現象,所以教學中靈活結合學生練習中可能存在的問題,進行簡單明瞭、深入淺出的分析講解。

⑶七年級學生的理解能力和思維特徵以及生理特徵,學生好動性,注意力易分散,愛發表見解,希望得到老師的表揚等特點,所以在教學中靈活抓住學生這一生理心理特點,一方面運用直觀生動的形象,引發學生的興趣,使他們的注意力始終集中在課堂上;另一方面積極創造條件和機會,讓學生髮表見解,發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

⑷在心理上,老師抓住學生對數學課興趣這有利因素,引導學生認識到數學的科學性和應用性,學好數學有利於其他學科的學習以及學科知識的滲透性。

四、説教學程序設計:

(一)、温故知新,激發情趣:

1、軸對稱圖形的有關概念,什麼樣的三角形叫做等腰三角形?

2、指出等腰三角形的腰、底邊、頂角、底角。

(首先教師提問了解前置知識掌握情況,學生動腦思考、口答。)

(二) 、構設懸念,創設情境:

3、一般三角形有哪些特徵? (三條邊、三個內角、高、中線、角平分線)

4、等腰三角形除具有一般三角形的特徵外,還有那些特殊特徵?

(把問題3作為教學的出發點,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問題4給學生留下懸念。)

(三)、目標導向,自然引入:

本節課我們一起研究——9.3 等腰三角形

(板書課題) 9.3 等腰三角形 (瞭解本節課的學習內容)

説課稿 篇4

各位評委老師:

下午好!我今天説課的題目是《農業的變化真大》,下面我將從説教材、説教法和學法、説教學過程、説板書設計四個方面來對本課進行説明。

一、説教材

《農業的變化真大》是人教版二年級上冊第八單元的第五篇課文,本單元是以愛科學為專題編排的。本課用淺顯生動的語言,介紹了寒冷的冬季,百花盛開,瓜果飄香;彩色的棉花,紡出五彩線,織出五彩帶,無土的水中,栽培出茁壯的植物;只佔世界百分之七的耕地,卻養活了佔世界百分這二十二以上的人口……先進的科學技術,給農業帶來如此巨大的變化,令人驚歎,這些先進的科學技術對學生一定有很大的吸引力,因此,教師可以充分利用學生的好奇心,引導他們把課文讀好,使孩子們在瞭解科學技術的同時接受語言文字的訓練。.根據新課程標準和本組課文訓練的主意圖以及學生的實際,我確定了本課的教學目標.

(一)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目標:認識“農”“致” “勃” “技”等14個生字,會寫8個生字。

(2)過程與方法目標: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注意積累“興致勃勃”“引人注目”等四字詞語。

(3)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藉助插圖瞭解一些農業知識,初步培養熱愛科學的情感

(二)教學重難點:

(1)教學重點:通過圖文的緊密結合,充分利用圖畫指導學生識字、讀書,並滲透觀察、想象能力的培養。

(2)教學難點:通過對科學技術的學習瞭解,感受農業技術的發達,增強學生熱愛科學的情感。

二、説教法學法:

科學合理的教學方法能使教學效果事半功倍,達到教與學的和諧完美統一。基於此,我準備採用的教法是觀察法、談話法、討論法、情感朗讀理解法,直觀教學的方法,引導學生自學,討論,交流.為學生營造一個民主,生動,活潑的學習環境,形成學生質疑問難,自主合作學習的局面.

[教具準備]:

錄音機、掛圖、字卡。

三、説教學過程

在本課的教學中,我們採用了自主學習,合作探究的教學方式,讓學生積極參與,激發他們的潛能,營造良好的課堂氣氛,力求達到本課的教學目標,主要從四個方面進行教學.

(一)、激趣導入、揭示課題

1師導入(出示巨型茄子、特長絲瓜圖片)老師給大家帶來了一幅很有意思的圖片,想看看嗎?

這是什麼?(生猜)像房子一樣大的茄子,多有意思呀!農業科技成展中有好多這樣的新產品呢!

想去看看(農業科技成就展)嗎?

3.孩子們都那麼充滿期待,都那麼感興趣,課文第一自然段有個詞寫出來了,是什麼呢?打開書,讀一讀。

4.是個什麼詞?生説,師出示興致勃勃讓學生反覆讀,聯繫實際説。

[設計意圖](激發學生的學習願望和參與動機是引導學生主動學習的前提,因此,新課的導入在於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當學生看到圖片時,會有一種新奇的感覺,隨之學習願望和參與動機便會自然產生。)

(二)、層層遞進、引導讀文

1.初讀

(1)藉助拼音輕聲讀課文,要把字音讀準確,把句子讀通順。

抽讀這幾段中的生詞(注意提示詞語連讀)(帶拼音自讀,去掉拼音抽讀,齊讀) 讀好四字詞語:

興致勃勃 引人注目 百花盛開

瓜果飄香 十分茁壯 科學技術

生字掌握了嗎?(帶拼音讀—提醒易錯字音—鼻音、邊音、翹舌音歸類讀—齊讀)

這些字在哪些地方見過?能組什麼詞?(識字途徑與組詞結合起來)

這些生字,你怎麼記住他們?(注意識字方法及歸類)

(2). 練讀長句:(生練讀—抽讀—師示範讀—齊讀)

A我們用世界上百分之七的耕地,養活了全世界百分之二十二以上的人口,袁爺爺立了大功。

B這種棉花在吐絮時就有紅、黃、綠等不同顏色,棉紡廠可以直接用它紡出五彩線,織出五彩布

(3)彙報(每人讀一自然段)

(4)評價 重點評價學生讀時字音是否準確,句子是否通順。

[設計意圖](*初讀課文應根據低年級小學生的年齡特點和閲讀能力提出要求,不必要求過高,這樣便於調動學生閲讀的積極性。)

2.再讀

同學們非常想了解農業有哪些變化,老師相信小朋友們讀了課文一定會明白的,有信心嗎?好,用你喜歡的方法讀一讀課文吧!

(1)用自己喜歡的方法讀課文。

(2)反饋學生閲讀信息,抽説你都看到些什麼?

説課稿 篇5

一、説教材

(一)教材簡析

《晏子使楚》是浙教版義教教材第十冊第四單元最後一篇課文。本單元的重點是引導學生在閲讀時要注意理解和揣摩文章中含義深刻的句子,先想字面上的意思,再聯繫上下文理解含着的意思。《晏子使楚》是一篇歷史故事,雖然離我們年代已有2500多年的歷史,但文章中的思辯之美能給我們以親切自然的感覺。本文主要寫了春秋時期齊國的晏子出使楚國,楚王依仗着國勢強盛侮辱晏子;而晏子他以自己的聰明才智,運用了針鋒相對、將計就計、順水推舟等高明的策略,一一加以反駁,維護了個人和齊國的尊嚴。讀來膾炙人口,令人回味無窮、發人深省。

(二)教學目標(第二課時)

1、理解晏子出使楚國,以自己超人的智慧和善辯的口才,駁倒了楚王的三次侮辱;維護了自己作為一個大國使者和作為強國齊國的尊嚴。

2、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和簡單的邏輯思維的過程。

3、激發學生為維護國家尊嚴而挺身而出,舉理力爭的愛國情感和懂得尊重他人的道理。

(三)教學重點

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掌握人物的個性特點,並朗讀好相關的句子。

(四)教學難點

晏子反駁楚王中這些句子的邏輯性的思維結論。

二、説學情

(一)學生對歷史性故事的文章一般還是比較有興趣的,但往往也只注意精彩的故事情節,而忽略句子詞語的深刻解讀,教師要循循善誘,讓學生細細品讀課文中的含義深刻的句子和精美的詞語。

(二)文學是用文字塑造形象的。學生已有較好的形象思維能力;同時也缺乏文學中的抽象思維能力。教師要很好利用這類具有思辯之美的文章,讓學生認真解讀,把握難點,努力突破,以提高學生的抽象思維能力。

三、説教法

(一)推導法:

在解讀晏子三次反駁楚王的句子時,教師可應用現代教學手段,在課件中分別先後給出(大前提、小前提)前面的兩個句子,然後引導學生得出結論。從而得出結論,讓學生感悟到晏子作為一個使者的精明和才智。

(二)誦讀法:

為了讓學生能很好體會到當時楚王的橫蠻霸氣、盛氣凌人;體會到晏子的沉着睿智,又針鋒相對,不受欺侮的人物特點,教師只有認真引導學生細讀人物的語言及其前面的提示語,才能很好感悟到人物內心精神世界的情感脈動。

(三)剝筍法:

在教學晏子三次反駁侮辱的故事導讀過程中,可採用從整體到局部,從局部的結果到分析理解個別的句子,詞語的方法進行。然後再串聯起三個故事,進行總體的再現領悟。例如:首先理解掌握每則故事分別講什麼主要意思,最後結果又是怎樣的?三個故事相互獨立,又彼此關聯。從“只好”的結果來分析,楚王是步步退卻,晏子卻一次比一次更淋漓盡致的在反駁,最後,楚王“只好”落得個“賠不是”的下場。由於這種強烈的首尾反差,能很好地引領學生去深究細摳,在深入的研讀中,找出箇中原因,得到人生的啟迪。

四、説學法

(一)聯想與想象:讓學生通過聯想和想象,獲得抽象思維品質的培養;感受當時國與國之間外交鬥爭的激烈舌戰。

(二)朗讀與討論:

説課稿 篇6

教學內容: 數學書P53-54及做一做,練習十一1-3題。

教學目標:

1、初步理解方程的意義,會判斷一個式子是否是方程。

2、會按要求用方程表示出數量關係。

3、培養學生觀察、比較、分析概括的能力。

教學重難點:會用方程的意義去判斷一個式子是否是方程。

教具準備:天平、空水杯、水(可根據實際變換為其它實物)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今天我們上課要用到一種重要的稱量工具,它是什麼呢?對,它是天平。同學們對天平有哪些瞭解呢?天平由天平稱與砝碼組成,當放在兩端托盤的物體的質量相等時,天平就會平衡,根據這個原理,從而稱出物體的質量。

二、新知學習

1、實物演示,引出方程。

操作天平:第一步,稱出一隻空杯子重100克,板書:1只空杯子=100克;

第二步,往往空杯子裏倒入約150毫升水(可在水中滴幾滴紅墨水),問:發現了什麼?天平出現了傾斜,因為杯子和水的質量加起來比100克重,現在還需要增加砝碼的質量。

第三步,增加100克砝碼,發現了什麼?杯子和水比200克重。現在,水有多重,知道嗎?如果將水設為x克,那麼用一個式子該怎麼表示杯子和水比200克重這個關係呢?100+x200。

第四步,再增加100克砝碼,天平往砝碼這邊傾斜。問:哪邊重些?怎樣用式子表示?讓學生得出:100+x300.

第五步,把一個100克的砝碼換成50克,天平出現平衡。現在兩邊的質量怎樣?用式子怎樣表示?讓學生得出:100+x=250。

像這樣含有求知數的等式,人們給它起了個名字,你們知道叫什麼嗎?對,叫方程。請大家試着寫出一個方程。

1、寫方程,加深對方程的認識。

學生試着寫出各種各樣的方程,再在全班展示,當然也有可能會出現一些不是方程的式子,教師應引導學生説出它不是方程的原因。

看書第54頁,看書上列出的一些方程,讓學生讀一讀。然後小結:一個式子要是方程需要具備哪些條件?兩個條件,一要是等式,二要含有求知數(即字母),這也是判斷一個式子是不是方程的依據。

1、反饋練習。

完成做一做,在是方程的式子後面打上。 對於不是方程的幾個式子要説明其理由。

2、小結:這節課學習了什麼?怎麼判斷一個式子是不是方程?

提問:方程是不是等式?等式一定是方程嗎?

看課外閲讀,瞭解有關方程產生的數學史。

四:練習

1、完成練習十一第2題,先讓學生説出圖意,再根據圖意再列出相應的方程。

2、獨立完成第3題,評講時,介紹什麼叫數量關係要,然後讓學生先説出各幅圖中的數量關係,再説出相應的方程,同一幅圖由於數量關係有不同的形式,因此方程形式也可能不同。

五、作業:練習十一第1題。

説課稿 篇7

一、學習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學習本文精當的選材,結構上的前後照應及描寫情狀的方法。

(2)品味文中有聲有色、文情並茂的語言描寫,體會其中的意境之樂。

2、過程和方法:

(1)默讀課文,整體感知,明確本文寫了哪些內容,讀中注意圈點勾畫。

(2)精度探究,揣摩文章的思路層次,尋求過渡語段,感悟文中藴含的感情因素。

(3)比較閲讀,將本文與後面的幾篇文章從內容、情感、結構、語言等方面對比閲讀,找出異同點,加以感悟、品味。

(4)心領口誦,在反覆誦讀中引起感情共鳴,積累語言,形成語感,提高語言能力。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認識文學作品對青少年成長的重要意義,自覺養成愛讀書,讀好書的習慣,培養熱愛自然,熱愛生活,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

二、重點與難點:

(一) 重點:

1、認識文學作品對青少年成長的意義。

2、精神生活的描寫:看畫、讀書、聽課等情狀。

(二) 難點:

1、理解閲讀文學作品可以明做人之理。

2、培養熱愛自然,熱愛生活,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

三、教學設想

第一課時:自主閲讀、整體感知。在獨立、合作研讀課文的基礎上,瞭解課文內容,概括文章主要寫了幾件事。理解本文選材的精當,體會文學作品對青少年成長的意義。

第二課時:討論、品味語言。小組討論交流,品味精彩的語句。體會作者對精神生活的描寫,進一步體會熱愛自然,熱愛生活,熱愛祖國的深情。

四、學習方法:自主、合作、交流的學習方式。

五、教具:多媒體課件輔助教學

六、課時安排:兩課時

第一部分:導入

巴金回憶,他曾仰望那深邃的夜空,點數閃爍的星星。冰心回憶,她曾眺望那浩淼的大海,摺疊紙船以思念母親。在我們的人生旅程中,總會留下一串串成長的足印,它們是那麼深刻,彷彿鐫刻在我們的心上一般。於漪老師也在回憶。她回憶了些什麼呢?這些記憶對她有什麼終生影響呢?今天我們就來學習全國特級教師於漪老師的一篇文章——《往事依依》,讓我們以這篇文章為橋樑,一起去踏尋於老師的成長足跡,相信我們一定能從中得到一些啟迪。

第二部分:作者介紹

首先讓我們一起走近名家,去了解於漪老師的生平。

於漪,江蘇鎮江人。畢業於復旦大學教育系。歷任上海市楊浦中學語文教師、校長,特級教師。

她上課聲情並茂,總能把學生帶入文學的情趣中,以提高學生語文學習的興趣。有一次在講課時朗讀《祖國啊,我的母親》,讀到動情之處,於老師真的聲淚俱下,聽課的學生無不為之震撼。

第三部分:整體感知,理清脈絡

上課,於老師是全身投入的;寫文章,於老師也同樣飽含深情。

問題:“往事依依”,通過預習我們知道於老師在文中飽含深情地回憶了她的幾件往事呢?分別是在哪幾個小節中回憶的呢?請用簡潔的語言概括。

明確:看圖畫、讀詩歌、聽講課、聆教誨。在文章的第二到六小節回憶了這些往事。

(學生們可能有不同的説法,比如把看山水畫,看《評註圖像水滸傳》分別列出。不否定他們,而是通過解釋説明都是看圖,所以就歸為同類事件。另外,用什麼語言概括只要意思對就可以,不必和老師一模一樣。)

問題:這樣看來文章的開頭和結尾是不是多餘呢?

明確:不是。開頭用來引出下文。結尾是對全文的總結,並且還指出這幾件事情對我的影響:喚起我的青春激情,催我不斷奮進。因此是總結,也是主題的深化。

問題:所以我們看到這篇文章的結構是什麼樣的呢?

明確:總分總的結構。文章脈絡非常清晰。

第四部分:細節找尋,品味情感

問題:明確了文章的脈絡,我就有疑問了,為什麼作者要回憶這幾件往事呢?這幾件往事在她心目中有什麼樣的地位呢?讓我們集體朗讀第一小節,找找答案。

明確:這幾件往事是歷歷在目,記憶猶新的。

問題:用文章題目中的詞來形容就是——(拖長聲音,讓學生們集體回答)

明確:依依。

問題:“依依”是什麼意思?

明確:縈繞胸懷,十分留戀。 (提示學生書上有註釋)

第五部分:內涵探究,主旨揭示

作者説往事依依,我們也看到這些事在作者腦海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可是為什麼偏偏是這幾件事給作者留下深刻印象呢?我們從一件件往事中進一步探究。

問題:為什麼看圖畫會留下深刻印象呢?“我”在看圖畫中感受到了什麼?

明確:作者在圖畫中看到祖國自然山水,家鄉風景,感到彷彿身歷其境,其樂無窮。

問題:我們再看,《千家詩》裏有什麼內容?在《千家詩》裏作者讀到了什麼,或者説感受到了什麼?

明確:祖國大地山川氣象萬千,家鄉山山水水美麗非常,風光流轉,陰晴雨晦,麗日藍天,風雲變幻,美不勝收。作者還讀到了五彩繽紛的世界。作者同樣看到了祖國的山水,家鄉的風景,感受到了生活的情趣。

問題:隨帶問問,這裏作者舉了很多書中的例子,順序上能交換嗎?

明確:不能,按春夏秋冬的順序。

問題:聽講課這一部分,作者給我們介紹了兩位老師。一位是國文老師,一位是代課的國文老師;一位老師講的是古文,一位講現代文;一位老師講課時頭與肩膀左右搖擺,悲歌慷慨;一位老師眼神中凝注深情。我們看到這兩位老師有很大的不同,為什麼都給作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呢?或者説是什麼打動了作者?

明確:雖然,這兩位老師並不相同,可是都給作者留下了深刻印象,他們之所以會給作者留下深刻印象是因為他們有着強烈的愛國熱情。

(以上幾個問題在書上不難找出相關答案,老師把重點在板書上寫出,以提示學生回答下一個問題。)

問題:有了以上的分析,我們可以問答之前的問題了。為什麼這幾件往事給作者留下深刻印象?那是因為作者本身有什麼樣的感情?

明確:作者對自然的熱愛,對生活的熱愛,對祖國的熱愛。

老師小結:正因為作者熱愛自然,熱愛生活,熱愛祖國,所以山水畫才能使她凝視良久;一幅幅插圖才能吸引她;才會在《千家詩》中編織自己童年美麗的生活花環;才會被老師左右搖晃的身子和注滿情思的眼神所感動;也才會銘刻老師的諄諄教導:多讀書,讀好書,成為志趣高尚的人。因為作者在藝術作品,特別是文學作品中感受到了自然的優美、生活的情趣、祖國的壯美。因此她熱愛文學。

往事依依,作者熱情不減,因此依依往事喚起作者的青春激情,催她不斷奮進。

這也是於老師通過這篇文章給我們的啟迪:只要我們從小養成讀書的好習慣,多讀一些好書,就一定能成為一個高尚的人,就能有輝煌的明天。

第六部分:延伸拓展,作文指導

課文內容我們瞭解了;作者愛自然、愛生活、愛祖國的深情我們體會了;我們也從中獲得了啟迪;這篇文章還有什麼值得我們學習的地方嗎?

我們看到作者在回憶往事中處處透着情。她的情又是通過事來表現的。文章形散而神不散。此文的“神”就是作者的愛自然、愛生活、愛祖國之情了。

“事”和“情”之間,有情,事才能有深刻印象;通過恰當敍事才能讓讀者體會其中的情。

同學們就要問了,怎麼才能達到敍事傳情的目的呢。我們就文中聽講課一節進行分析。

問題:請聽我讀這一節,你們分析看看作者對兩位老師分別是從什麼角度進行描寫的。

師有感情地朗讀第六小節。

明確:國文老師是重點抓住他的動作進行描寫的,代課國文老師是抓住了他的神態進行描寫的。

問題:為什麼要有這樣的區別呢?考慮是否和老師講的內容,以及老師表達感情的方式不同有關呢?

明確:國文老師講辛棄疾的詞,感情是奔放的,慷慨的;代課老師的感情是含蓄的,凝練的。

老師小結:文章要準確地敍事傳情,就要抓自己印象最深的來寫,而這最深的印象往往就是事物的特徵,要對之進行細緻的描寫。

這是於老師的文章在寫作上給我們的啟迪,我們來對比看看我們自己的文章(課前請學生就剛剛經歷的運動會寫一篇小短文,挑出有典型性的文章課堂分析交流)。

老師讀學生小作文《運動會一瞥》:

“9月27日和28日,蘇州立達學校秋季運動會在大家的關注下開幕了。各班的運動員們和拉拉隊都使出了渾身解數。運動會是扣人心絃的,有成功的喜悦,也有失敗的懊悔,但大家都開心地過了兩天。

我們班的顧了了同學參加擲實心球時,我看了整個過程。首先,顧了了雙手托起實心球,然後雙腳前後分開站,再把實心球重重地拋出了一道弧線,五米八零,是個好成績。

在這次運動會中,大家都贏了,都贏得了快樂。”

學生對文章的好壞進行交流。

(請多位學生談,各人説自己的體會,最後老師總結。)

老師總結:這篇文章對同學投擲實心球的過程描寫很細膩,這是此文的成功之處。但是文章開頭結尾寫的是“快樂”,文章的主體部分卻與之無關。所以也沒能達到準確敍事傳情的目的,我們聽完,體會不到快樂。這就是我們今天要講的寫作中另一個重要的地方了。寫文章還要正確選材,文章的材料和主題要一致。比如,《評註圖像水滸傳》相信給於老師留下深刻印象的絕不止是畫中的山水,一百零八個好漢肯定也會留下印象,但是這與本文的主旨無關,就不必寫了。《千家詩》中的內容也不止是四季風光,五彩世界,但也與主旨無關而不提了。所以,寫文章,正確、準確選材也很重要。

第七部分:本課總結

本課我們學習了於老師的《往事依依》,從中體會到了她對自然、生活、祖國的熱愛之情,明白了閲讀對我們的重要性。從寫作角度,我們也懂得了,寫文章要有真情實感,敍事準確傳情就要求恰當選材,描寫抓事物特點。

標籤: 模板 説課稿 彙編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yuwenzhishi/shuokegao/dq9qkg.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