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語文知識 >説課稿 >

地理説課稿3篇

地理説課稿3篇

作為一無名無私奉獻的教育工作者,時常會需要準備好説課稿,編寫説課稿助於積累教學經驗,不斷提高教學質量。那要怎麼寫好説課稿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地理説課稿3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地理説課稿3篇

地理説課稿 篇1

一課題選自人教社出版的普通高中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地理》必修1中的第二章第一課,適用於高中一年級學生學習。整個説課共分為六個部分。

一、教材分析

第一節內容包括:大氣的受熱過程、熱力環流和大氣的水平運動。主要圍繞大氣與人類生存與發展的這一主線展開的。內容的安排遵循學生的認知規律,循序漸進,步步深入。大氣的受熱過程主要講述大氣的熱力狀況(大氣對太陽輻射的削弱作用和大氣的温室效應),主要闡明大氣的能量來源,太陽輻射到達地球以後的能量轉換過程。而太陽輻射能量的分佈不均及其能量轉換,又是產生大氣運動的根本原因。也是形成一切大氣過程和大氣現象的重要原因。因此是本單元重要的基礎知識,在邏輯上起着鋪墊作用。

(一)教學目標

知識和技能:

1學生能説出地球大氣最重要的能量來源

2學生能説出近地面大氣主要、直接的熱源

3理解大氣對太陽輻射的削弱作用和大氣的温室效應。

過程與方法:

1學生能説出大氣的受熱過程

2學生能運用圖表分析説明大氣對太陽輻射的削弱作用和大氣的保温作用。

3教師創設問題情境,引導學生進行探究。學生的學習方式有自主學習、小組討論、不同觀點間的辯論。

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1、認識大氣運動與人們生活和生產活動的關係,明確人類活動應如何趨利避害。

2、能將所學知識運用於實際,服務於社會。

理由:這些都是基礎知識和技能,對於培養學生各種能力和解決實際問題都大有幫助:也有助於學生形成科學世界觀,人生觀。

(三)教學重點、難點

大氣的削弱作用和保温作用。

理由:大氣的受熱過程具體包括大氣的削弱作用和保温作用,是本章的基礎,掌握了這部分知識,也就達到了本節課的要求。所以定為重點:而且該內容較為抽象、難理解,所以定為難點。

二、學生分析

學生對於日常生活中常見的大氣現象比較熟悉和感興趣,但對於大氣的受熱過程這一抽象現象感到難以理解,要運用原理來解設一些常見現象,難度更大;而大氣的受熱過程是本節、乃至本章的基礎知識,起着鋪墊作用,這必然要求學生深刻理解、掌握、會靈活運用這部分知識。

三、教學手段和方法

多媒體演示、導學法和程序法教學,引導學生主動探索,解決問題。

四、説學法指導

1、 讓學生重視圖文轉化,培養學生閲讀地圖的能力。

2、 學習地理知識的觀察方法

3、 掌握地理理性知識的邏輯方法

4、 運用地理知識解決問題的方法

理由:本課文字簡潔,圖象豐富,色彩鮮豔,主題突出。學生學習過程中應緊密聯繫教材中的插圖,將抽象、深奧的大氣知識轉化為直觀的圖象,彌補同學們感性認識的不足,鞏固理性知識,並能靈活運用。

五、課堂設計的整體思路:

本課的指導思想:以一切為了學生的發展為核心,以創設有效問題情境,促進學生有效學習為課堂模式。積極營造和諧、寬鬆的課堂氣氛,充分調動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以學生活動為課堂主要組織形式,引導學生主動探究、相互討論、合作式學習的學習方式。

因此在課堂上,我準備採取整課問題情境與階段問題情境兩部分來進行。創設特定的地理情景,在情景學習中思考、質疑、討論,達成共識。力爭在課堂四十五分鐘內能使學生全神貫注,充分調動學生思維的積極性。學生可以在教師指導下,自主參與到課堂中來,在學習中理解,在學習掌握,在學習中提高。

六、教學程序:

基於以上的思路,我設計了以下三個教學環節:導入新課,講授新課,歸納總結。

導入新課:

(一)在地球的圈層結構中,地球的外部圈層可分為哪幾個層次?(學生思考,並回答)理由:由第一章引入到第二章內容的學習,體現銜接性,自然過渡

(二)創設整課問題情境,整課內容可分成下列幾大問題情境:

1、 大氣圈地球的外套具有哪些作用?

2、 在赤道處的乞力馬扎羅山(5895米),山頂終年積雪,為什麼?

3、 深秋季節,農業生產中為了防止晚熟的莊稼遭受霜凍經常在田地間燃起一堆堆篝火,你認為他們這樣做對防禦霜凍有作用嗎?為什麼?

4、 在冬春季節,市場上有新鮮的西瓜、黃瓜等。你知道它們是在哪裏生產的嗎?你瞭解它們的設計和生產原理嗎?

理由:從心理學角度分析,在每堂課的起始階段,學生對新課的內容和教師在新課中的教學活動懷有好奇心,注意力也比較集中。教師把所要學習的新知識創設成若干問題情境,用新穎的方式、生動的語言提出來,以滿足並強化學生的新奇感,激發學生的求知慾。從而為整課內容的學習,打下了很好的鋪墊。

七、講授新課:

展示地球外部圈層圖,讓學生講解有關大氣圈的厚度,低層大氣的組成及作用的知識。

理由:作為新課內容的鋪墊和開始,教師補充和糾正。

(一)、大氣的受熱過程

[活動1]讓學生閲讀序言部分、大氣的受熱過程文字和圖2。1地面輻射使大氣增温。並思考如下問題:

1、大氣圈地球的外套具有哪些作用?

2、地球大氣最重要的能量來源是什麼?

3、太陽輻射、地面輻射和大氣輻射分別屬於短波輻射還是長波輻射?為什麼?

4、請簡述大氣的受熱過程。

5、近地面大氣主要、直接的熱源是太陽輻射,還是地面輻射?為什麼?

理由:在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被調動以後,教師應努力保護並經常強化這種積極性。不斷創設階段問題情境是維持學生學習熱情,把課堂教學導向深入的好方法。這裏所指的階段問題情境是指教師在教學過程的各個階段,圍繞每一個整課問題情境創設的一系列小問題。

上述問題的解決,主要培養學生閲讀、讀圖、分析、組織和歸納能力。將學生分成小組,在討論、合作中完成。教師讓學生代表依次回答上述問題,對學生正確回答多加表揚,不足之處,多加啟發,也可讓其他學生加以補充,教師起點撥作用。充分讓學生動起來,真正把課堂還給學生。

教師建議:為了讓學生深刻理解大氣的受熱過程,對於用好地面輻射使大氣增温圖。本人有如下設想:一方面,應將多媒體圖重新設計一下,在圖上尤其突出太陽輻射(一小部分被大氣削弱,大部分太陽輻射到達地面),地面輻射(一小部分地面輻射散失到宇宙,大部分地面輻射被低層大氣吸收)、大氣輻射(大氣逆輻射較多,射向宇宙的大氣輻射較少)。第二方面,在學生感性認識儲備的基礎上,對於這張圖要重點精講一下。1、對於太陽輻射,我提了如下問題:到達大氣上界的太陽輻射多,還是到達地面的太陽輻射多?為什麼?2、雲量多的時候,對太陽輻射起什麼作用?理由是:為後面多雲的白天和晴朗的白天氣温的高低作了鋪墊。最後用短波進得來,長波出不去簡要概括。

出示思考題:6、在赤道處的乞力馬扎羅山(5895米),山頂終年積雪,為什麼?

理由:學生有了以上知識儲備,並且有好奇感,能活躍課堂氣氛,能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相信學生能解決這個問題。

[活動2]關於大氣輻射的內容,讓學生合作討論課本31頁活動題。本人也將如下調整:活動題按排如下:

1、 大氣逆輻射的存在,對地面有什麼作用?如果用大氣保温作用概括,你認為合適嗎?

2、 為什麼多雲的白天氣温較低,而晴朗的白天氣温較高?

3、 為什麼多雲的夜晚氣温較高,而晴朗的夜晚氣温較低?為什麼霜凍多出現在早春和晚秋晴朗的夜晚?

4、 多雲天氣和晴朗天氣,哪一個晝夜温差大,哪一個晝夜温差小,並思考為什麼?

5、根據圖2。2分析,為什麼月球表面晝夜温度變化比地球表面劇烈得多?

理由:為了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在教學過程中我將創設條理明晰,合乎邏輯與學生認知心理特點的階梯式的問題情境。引導學生由淺入深、一步一步地進行深入的思考的探究。創設階梯式問題情境,培養學生思維的邏輯性和深刻性。

教師建議:再次使用地面輻射使大氣增温圖,重點突出:1、大氣逆輻射的方向怎麼樣?2、在夜晚的時候,地面熱量的收入和支出分別是什麼?3用多媒體展示圖片講解。

再次出示思考題:

6、深秋季節,北方農民為了防止晚熟的莊稼遭受霜凍經常在田地間燃起一堆堆篝火,你認為他們這樣做對防禦霜凍有作用嗎?為什麼?

7、 冬春季節,市場上有新鮮的西瓜、黃瓜等。你知道它們是在哪裏生產的嗎?你瞭解它們的設計和生產原理嗎?

理由:學生有了以上知識儲備,並且有好奇感,能活躍課堂氣氛,能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從而引導學生解決這些問題。

以上7題中,1~5層層遞進,環環相扣,6~7則是書本聯繫實際,聯繫現實生活。

最後:歸納總結:

8、將下列地理事物之間的聯繫用方框圖來表示。

太陽 地面 大氣 宇宙空間

理由:8題是對大氣的受熱過程的一種變式訓練,可以加深對這部分知識的理解,可以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和綜合概括能力。

教師建議:我可先展示多名學生的知識結構。學生個性不同,知識結構圖也有多樣。讓學生自己敍述大氣的受熱過程,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內化為學生的能力。最後教師展示下圖,把受熱過程概括為 太陽暖大地,大地暖大氣,大氣還大地。

歸納總結:

大氣的受熱過程影響着大氣主要的熱狀況、温度分佈和變化,制約着大氣的運動狀態。引入熱力環流知識的學習。

地理説課稿 篇2

尊敬的各位評委、老師:

大家好!

我説課的題目是《地球的宇宙環境》,它選自湘教版必修一第一單元第一節,我今天和大家交流的是第2課時“普通而特殊的行星——地球”,我説課主要有以下幾個內容。

一 教材分析

本節課內容是在學習了人類對宇宙的認識、多層次的天體系統基礎上,從地球在宇宙天體系統中的地位和行星特點這兩個角度去認識地球的'普通性,而地球的特殊性表現在地球上具有生命物質,生命物質存在的條件是三個“金鎖鏈條件”。

二 學情分析

城市的學生通過電視、電影等科幻影片瞭解到一些有關宇宙的零碎知識,甚至對一些科幻情節(像外星人阿凡達)信以為真,他們對有關宇宙中生命存在的形式和條件等知識充滿了幻想、好奇、渴望,本節課我將通過激發學生的興趣引導學生探究為什麼地球是太陽系中一顆普通而特殊的行星。

三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目標

利用資料證明地球是太陽系中一顆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理解地球上存在生命物質的原因。

2.過程與方法目標

1.閲讀“太陽系模式圖”,歸納八大行星繞日公轉的共同特點來佐證地球是一顆普通的行星。

2.運用相關學科知識,從温度、水、大氣等方面,分析地球上存在生命物質的條件,逆推地球上能形成生命的原因。並以小組討論的形式,提出在宇宙中尋找外星人的依據。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1.通過了解地球所處的宇宙環境,樹立宇宙是物質的科學宇宙觀。破除迷信,反對邪教。

2.通過科幻影片中外星人的探討活動,一方面激發學生探究地理問題的興趣,體驗自主、合作、創新探究過程和團隊意識。另一方面,培育珍惜、愛護人類共同的家園――“只有一個地球”的意識,增強關注人類未來生存空間的責任感。

3.通過認識地球是太陽系中一顆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確立任何事物發展都有其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觀點。

(教師過渡:通過對教學目標的分析,根據教材和授課對象的特點,確定本節的教學重難點為)

4.教學重點:地球上生命存在的條件及原因。

5. 教學難點:地球上生命存在的原因。

(教師過渡:那麼運用哪些方法和手段才能夠更好的解決教學重難點內容呢?接下來我説説教法選擇及學法指導)

四 説教法和學法

1. 説教法

教無定法,應“以學定法”,這是新課程“以人為本”的教育思想的體現。以此為出發點,根據教學內容的特點和學生年齡特徵,本節課主要採用以下教學方法:

(1)、小組合作學習:通過五個學習活動揭示地球上生命物質存在的“金鎖鏈條件”以及日地距離、地球體積質量大小、公轉自轉的週期的長短對“金鎖鏈條件”形成的影響。

(2)、情境教學法:展示太陽系運動示意圖,讓學生從地球的形狀、運動特徵分析得出地球是一顆普通的行星。

2、 説學法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本節課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滲透學法:

(1)、圖表探究:學生通過閲讀“太陽系的行星基本數據”和“太陽系示意圖”分析 “金鎖鏈條件”的形成。培養學生從各種地理圖像中獲取地理信息的能力。

(2)、合作探究:課前收集有關行星的基本數據、環境特徵以及地球的相關資料,上課時分小組討論,進一步加深理解地球存在生命的條件及原因。通過小組討論、小組活動,培養學生的互動能力,使學生學會合作學習。

(教師過渡:下面我將重點説説具體的教學過程)

五 教學過程

我直接切入主題進入新課的學習

活動一:多媒體展示太陽系八大行星自轉公轉的運動示意圖(上堂課已經閲讀過),讓學生進一步思考行星的形狀、運動特徵,能否發光發熱,分析歸納地球與其他行星的共同特徵,從而得出地球是太陽系中一顆普通的行星。這樣,通過創設符合教學內容要求的情境和提示新舊知識之間聯繫的線索,幫助學生構建當前所要學習的知識。

一、地球是一顆普通的行星

活動二:展示美國科幻片《阿凡達》當中有關的圖片,設疑:真的有生命出現在地球之外的潘多拉星球嗎?

生命物質存在需要哪些基本的條件呢?展示南北兩極白雪皚皚的景觀圖片、高大雪山的圖片、熱帶沙漠地區乾旱的景觀圖片、中緯度濕潤的沿海平原景觀,前面三張圖片與中緯度濕潤的沿海平原景觀相比較,同學們覺得造成景觀迥異的自然條件是什麼?通過觀察、讀圖分析比較,由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得出三個“金鎖鏈條件”的結論。

活動三:展示地球宇宙環境中太陽的穩定性、安全性的材料以及地球與其他行星運行軌道特點,讓學生共同討論:

1、假如太陽光照變得不穩定或者太陽突然消失,地球上將會出現怎樣的情形?並對你的答案做出解釋。

2、太陽系行星的公轉運動有什麼特點?對地球上生命形成有什麼影響?

通過學生的合作討論,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和語言組織能力,歸納得出地球上生命存在的外部條件是穩定的太陽輻射和地球安全的運行軌道。

活動四:閲讀太陽系行星基本數據表,小組通過數據對比討論分析:

1、地球的體積和質量(與水星、金星相比)對“金鎖鏈條件”的形成有什麼影響?

2、 如果日地距離太遠或太近(與水星金星、天王星海王星相比),情況會怎麼樣?

3、地球上有適宜的温度,除日地距離外還有什麼原因(提示:從地球自轉和公轉的週期、大氣層等角度分析)?

4、如果地球人要“移民”到其它行星,你認為哪顆行星最合適?説明理由。(我先收集有關太陽系中最有可能適宜生命存在的行星或衞星)

通過合作學習、問題探究和資料的收集分析,強化了學生學習的過程和方法,揭示了地球上存在生命物質條件的形成原因。

地理説課稿 篇3

尊敬的各位老師,大家好!

我今天説課的內容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材七年級《地理》上冊第二章《天氣與氣候》,第一節《多變的天氣》。

【教材分析】

這一節課一共有三個小標題:1.天氣及其影響。2.明天的天氣怎麼樣?3.我們需要潔淨的空氣。

本節課中一共有三個活動:1.讓學生了解天氣與我們的關係。2.讓學生了解天氣預報的相關知識。3.讓學生懂得保護環境。

本節課中有一個閲讀材料,旨在讓學生知道世界上第一張天氣圖的誕生。

本節課中有五個概念:天氣、降水、氣温、風力、風向。

需要學生掌握的知識點有:天氣的特點、降水概率的意義、風力與風向的表示方法。

【教學目標】

根據以上的教學內容,並且結合我們農村學校的教學條件、教學環境、學生認知水平以及我縣正在大力推行的“杜郎口教學模式”,制定本課時的教學目標如下:

知識目標:讓學生理解天氣、降水、氣温、風力、風向這五個概念;瞭解天氣預報的製作過程;理解衞星雲圖上不同色彩所表示的不同含義;區分天氣預報標誌符號的含義;區分空氣質量等級的劃分。

能力目標:能用一定的語言文字對天氣進行描述;能夠判斷風力、風向;能看懂天氣衞星雲圖;能模仿進行天氣預報的播報。

情感態度價值觀:讓學生感受到天氣與我們的生產、生活、工作、學習有密切的關係,我們應該保護好環境,讓地球上永遠陽光明媚。也就是培養環保意識,樹立環保觀念。

【教學方法】

這一課的教學方法上,我準備學習杜郎口教學模式,充分發揮學生的學習主動性,讓學生合作共進,討論分享、自主探究、競爭測評。我還要採用多媒體教學手段展示一定的教學內容,達到直觀形象的教學效果,以便於學生更好的把握。

【教學過程】

在教學過程方面,我準備按以天三步進行:1。感受天氣。2.認識天氣3.掌握天氣預報4.瞭解空氣質量。通過這四個環節的教學,來實現本課時的教學目標,並且設計一定數量的測試題來檢測本課的教學效果。具體的教學過程我準備這樣安排:

一、導課。

天氣這一節課的教學與生活緊密相關,我們就簡單地利用身邊的教學資源,選擇學生感興趣的話題,選擇學生有話可説的話題進行引課。我準備這樣導課:同學們,大家説今天的天氣怎樣呢?“誰能用自已的話對今天的天氣進行一下描述呢?通過這兩個問題,讓學生用語言對天氣描述,打開學生的話匣子,讓學生自由發言,從多方面説説今天的天氣如何。

學生描述了今天的天氣之後,再深入一步,繼續提問:“大家對今天的天氣描述得很好。天氣是多種多樣的,大家能否對下面圖片中的天氣也進行生動的描述呢,試試看。”進入正課教學的第一環節:感受天氣。

二、感受天氣

我將利用自己所作的多媒體課件,展示一系列圖片,分別為:陰天、雷電、狂風、暴雨、晴天、濃霧、沙塵暴等,讓學生用生動優美的詞語進行天氣描述。例如晴天,學生可以説:陽光明媚、晴空萬里、萬里無雲、豔陽高照、碧空如洗、陽光充足等等一些詞語進行描述。再如雷電,學生可以説:雷電交加、電閃雷鳴、雷霆萬鈞、雷聲大,雨點小、風雷如晦等一些詞語進行描述。然後再提問:“天氣不一樣,每個人的愛好也不一樣,誰能説説自己最喜歡哪一種天氣,並説明喜歡的理由這一環節的教學學生可以更自由的發言,更自由地延伸。例如學生説:“我喜歡晴天,因為晴天可以出去盡情遊玩”這些話都符合學生的心理特徵。是學生真實心理的表露,我們應該給予肯定,讚揚學生的這種敢説真話,説實話的精神。而不應該否定。

從上面的問題:“我最喜歡的天氣”的發言中教師引導出下面的問題:“為什麼有的天氣我們喜歡,有的天氣我們不喜歡呢?因為這些天氣對我們的生活、生產、工作、學習會造成不同的影響,天氣對我們的生產、生活、工作、學習會有哪些影響呢?大家以小組為單位進行合作性自學。

探討:天氣的影響”

要求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在共同探究的基礎上完成《學案》上的學習要求(任務3.4.)

1.完成第一題的E項填空,即補充資料,教師可以在學生髮言後再次進行補充,例如:20xx年春節我國南方大雪,使得京廣線郴州段癱瘓;20xx年夏末秋初,生成於南太平洋水域的颱風造成我國南方好幾個城市大量積水等。

2.學生討論總結出天氣在哪些方面會對我們有緊密關係,這道題需要教師的引導,讓學生能總結出以下內容:材料B説明天氣與生活密切相關;材料C説明天氣與農業生產有密切關係;材料D説明天氣與軍事活動有密切關係。

三、認識天氣

天氣與我們的生活有如此密切的關係,那麼究竟什麼是天氣呢?

要學生能從教材43頁的第一段的閲讀材料中總結出天氣的概念以及天氣的特點。我準備這樣引導,同學們,天氣與我們的生產、生活有這樣密切的關係,那麼請大家想一想,什麼是天氣呢,我們從哪些方面把握天氣呢?天氣有哪些特徵呢?學生在閲讀了第一段材料之後應該能回答出兩個問題。不需要教師進行過多的補充。

四、天氣預報。

在講完天氣的概念及天氣的特徵之後,我準備這樣過渡:天氣的一大特點是天氣的多變,今天的天氣我們可以感知,哪麼明天的天氣會怎樣呢,我們如何知道明天的天氣呢?甚至説如何知道後天的天氣呢?生答:“看天氣預報。”是的,就讓我們一起來看一次天氣預報,大家在看的時候注意思考:天氣預報都報了那些方面的內容。或者説,天氣預報是從哪些方面進行預報的。

媒體展示。播放天氣預報的媒體視頻,師生共同觀看。

在看完天氣預報之後,我會這樣提問學生,:“在剛才的觀看中,你聽到了天氣預報的播報員從哪些方面對天氣進行了預報?在天氣預報員播報城市天氣預報的時候,你看到了哪些圖標。”生答:説了風、降水、温度……

生答:從降水、氣温、風力、風向、衞星雲圖等方面進行播報……

在學生回答問題的基礎上,教師應總結如下:中央台的天氣預報分為四部分:1.衞星雲圖分析。2.中國氣象分析。3.中國城市天氣預報。4海洋天氣預報。有時候還會加上城市空氣質量預報,林區火險等級預報、自然災害發生情況預報。剛才大家也看見了屏幕上用不同的圖標表示不同的天氣。我們把這些圖標叫作天氣符號。請大家以小組為單位,在共同討論的基礎上,合作學習教材45到48頁內容。要求學生完成《學案》上要求的學習任務(任務6.)

五、教學展示:以小組為單位,給每一小組分配3個城市,讓每個小組選出自己最優秀的天氣預報播報員進行模擬播報。播報完成之後,各小組之間派出學生代表,本着客觀公正的原則進行互相之間的點評。

六、首次測評

先給學生5分鐘時間,讓學生對本環節的內容進行課堂快速記憶。然後,用多媒體屏幕出示測試題,讓學生分組回答,不會回答的可以請求其他組進行“救援”。通過此項活動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

七、空氣質量

同學們,隨着社會的發展,特別是城市空氣質量預報成為時代的新特徵。為了減小城市污染,營造最佳生存環境,進行城市空氣質量預報,對人們的環境意識時刻進行着提醒,顯得非常重要。下邊請大家合作完成教材48頁到49頁的學習內容。要求學生完成《學案》上的學習任務(任務7)

八、二次測評、品德教育

這七個問題中前幾問教材中均有答案,一目瞭然。不用過多的探究,關鍵是後三問結合生活實際,有針對性,有實踐性,有指導意義,要求學生先在小組討論,形成共識,再派出小組發言人,代表本組進行展示陳述。

九、小問號

在這個環節我設計我個問題:

1.我們這節課學習了天氣預報,大家知道天氣預報是如何生產出來的嗎?讓學生看視頻動畫。簡單瞭解天氣預報的製作過程。

2.要想了解天氣變化,我們還有哪些途徑呢?讓學生結合生活,談談。

十、總結。

孔子説:“日知其所亡。”今天我們學習了天氣的有關知識,各組派出一名學生用簡短的語言總結一下自己這節課的學習體會。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yuwenzhishi/shuokegao/jv3dwl.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