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語文知識 >説課稿 >

高中地理必修3説課稿

高中地理必修3説課稿

地理學是一門研究人類賴以生存和發展的地理環境,以及人類和地理環境關係的學科。以下是小編精心準備的高中地理必修3説課稿,大家可以參考以下內容哦!

高中地理必修3説課稿

高中地理説課稿設計【1】

一、説教材:

1.地位作用:這節課是在學習了大氣組成、分佈、運動的基礎上,從生活的實際需要出發,論述影響我國天氣變化的幾種常見的天氣系統,通過學習讓學生學會識讀電視天氣預報節目中常出現的簡易天氣圖,聽懂播放的天氣形勢預報。本節課還為第四單元的氣象災害颱風,寒潮的學習提供了基礎。

2.目標確定:

①知識目標:理解氣團、鋒面、低壓、高壓的概念和形成。

理解鋒面系統並記住它們對天氣的影響。

理解低壓(氣旋)、高壓(反氣旋)的特徵。

②能力目標:會閲讀冷鋒、暖鋒、低壓、高壓等各類圖。

會閲讀天氣形勢預報圖。

③德育目標:通過閲讀天氣圖,培養理論聯繫實際的能力。

3.重點之一:對我國有重要影響的鋒面天氣。其為重點的原因是:

①鋒面系統是影響我國的主要天氣系統,如我國北方夏季的暴雨,冬季的寒潮以及北方冬春季節的沙暴天氣都是冷鋒造成的。

②鋒面天氣掌握之後可以“學以致用”,如“一場春雨一場暖,一場秋雨一場寒”。

重點之二:高低氣壓的天氣特徵。其為重點的原因是:

①我國夏秋季節東南沿海的颱風天氣就是熱帶氣旋(低壓)強烈發展的表現。

②我國長江流域的伏旱天氣以及北方“秋高氣爽”的好天氣就是高壓系統控制下形成的。

難點之一:冷鋒、暖鋒與天氣的關係。其為難點的依據有二:

①鋒面對天氣的影響比較抽象。

②冷暖氣團哪個為主動和被動不易確定。

③鋒前鋒後的位置不易辨認。

④鋒面兩側的温度、濕度、氣壓、風的差異不好掌握。

⑤冷暖鋒過境前、過境時、過境後的天氣狀況不好記憶。

難點之二:鋒面氣旋的理解。其為難點的原因有二:

①學生不明白為什麼能形成鋒面氣旋而不形成鋒面反氣旋。

②水平氣流的輻散與輻合難於長久記憶,且易記混淆。

二.説學法:

1.興趣學習法。本節有日常生活中的天氣現象,學生求知慾強。

2.手勢記憶法。水平氣流運動的方向可藉手勢強化記憶。

3.知識遷移法:鋒面知識遷移到生活中,指導學生會看會聽天氣預報。

三.説教法:

1.多媒體視聽教學法:由於本節內容抽象,通過電教模擬演示,可以使抽象思維具體化,有全新的視聽感覺。

2.比較教學法:冷暖鋒、氣旋反氣旋,用比較法教學學生記得牢。

四.説程序:

1、導入新課:

先播放兩段“城市天氣預報”和“天氣形勢預報”的錄像。看完後,告訴學生要能夠看懂和聽懂這些天氣預報圖,首先要了解影響我國的主要天氣系統及其與天氣有關的基礎知識、這樣導入新課,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起他們的求知慾望。

講授新課:

一、鋒面系統

㈠鋒面構與特點

(利用多媒體播放鋒面動畫,通過教師一系列的提問,引導學生了解鋒面的概念,構特點,天氣特點)

1.概念:冷暖氣團的交界面

2.構特點:暖氣團在鋒面上面,冷氣團在鋒面下面。(問:①為什麼暖氣團總在鋒面的上面?②一上一下兩種不同性質氣團會穩定存在嗎?)

3.天氣特點:鋒面附近常伴有云、雨、大風等天氣

(過渡:根據冷暖氣團誰主動移動,可將鋒面一般分為哪兩種類型)

㈡鋒面類型與天氣

(利用多媒體播放冷鋒、暖鋒與天氣的動畫,通過以下問題幫助學生學習冷、暖鋒與天氣的關係,完成表1)

(問題:①冷、暖氣團誰主動向對方移動?暖氣團抬升情況如何?

②何為鋒面過境時、過境前、過境後?提示學生根據鋒面移動的方向來確定。

③冷、暖鋒面過境前,過境後分別在什麼氣團控制下,天氣如何?

④冷、暖鋒過境時天氣如何?

⑤冷鋒、暖鋒降水都發生在鋒面的哪一側?它們又有何不同?)

教師講解:我國降水和一些災害性天氣大都與鋒面有聯繫。影響我國天氣的鋒面主要是冷鋒,例如,我國北方夏季的暴雨,我國冬季爆發的寒潮,我國北方冬、春季節的大風和沙暴天氣都是冷鋒造成的天氣現象。

高中地理必修3説課稿【2】

一、説教材

地理環境有氣候、地貌、水、土壤、植被等要素構成。水是地理環境中最活躍的因素之一。《陸地水與水循環》這節內容通過對陸地水體類型的介紹,水體類型轉化規律的分析和水循環原理的剖析,使學生能對地球淡水資源有比較全面的瞭解。本節教材的`特點之一,是從幫助學生認識地理環境的角度出發,注重闡明地理過程及地理的基本原理和基本規律,培養學生正確的人地觀。本節內容是第三單元的重點。

二、説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使學生了解陸地水體的各種類型以及不同類型水體之間相互轉化規律,理解水資源的性質,使學生明白在一定時間和空間內水資源數量是有限的,並非取之不盡,用之不竭。

2、理解自然界水循環的類型、主要環節和海陸間循環的意義。理解人類是如何水循環規律來化害為利,造福人類的。

能力目標

1、通過水體類型及其轉化等圖表的學習,使學生掌握利用圖表和數據的基本方法和技能;通過水循環等知識的學習,使學生學會運用地理基本概念、原理分析評價地理問題。

2、利用水循環過程的學習,學會繪製地理示意圖。

德育目標

通過陸地水體有關知識的學習,增強學生的憂患意識,樹立科學的環境觀和資源觀,使學生養成節約用水的好習慣。

三、説教學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

1、陸地水體相互轉化及其規律。

2、海陸間水循環的過程和意義。

因為這些知識是學習河流水文特徵的基礎,也是學生正確理解水資源性質的前提。更能使學生對我國的“三峽水利工程”、“南水北調工程”有更深層次的瞭解。

教學難點

1、河流水的補給以及河流水、湖泊水和地下水相互轉化規律。

2、海陸間水循環的意義。

這些內容和各地的氣候、地貌、地形等其他地理要素關係密切,而目前學生對各區域的特徵瞭解不多,就給學習帶來了難度。

四、説教學方法

教無定法,應“以學定法”,這是新課程“以人為本”的教育思想的體現。以此為出發點,本節課根據教學內容的特點和學生年齡特徵,主要採用以下教學方式:

1、構建問題情景,引導探究性學習

在教學中,營造寬鬆和諧的課堂氛圍,創設思考問題的空間,激勵學生在解決問題中探究,有利於激發學生學習地理的積極性、主動性,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地理實踐能力。

2、師生合作、生生合作,引導合作學習

師生之間、生生之間圍繞一個或幾個問題相互交流信息,從而促進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學習活動,在獲取知識、解決問題的過程中發展思維,培養合作的態度。這種方式既有利於培養學生的合作學習意識,又能增強學生競爭意識,提高參與各種活動的積極性,促進全體學生的共同發展。

五、説學生學法

教學矛盾的主要方面是學生的學。教是手段,會學是目的。教師在教學中必須“授之於漁”,培養學生獨立獲取知識的能力。本節課主要使用自主學習的方法,組織和指導學生在自主學習的基礎上,積極開展合作教學和探究教學。提高課堂教學質量和學生的綜合素養。

六、説教學過程

整個教學過程準備圍繞“地球為什麼鬧水慌”着一主題來組織教學。通過構建五大問題情景、四大圖表系統、兩次合作討論來完成。

導入:通過多媒體播放地球有關水的資料,創設第一個問題情景:“地球是水的行星”,為什麼地球上很多地方還鬧“水慌”?

新課教學:展示“陸地水體類型以及儲量百分比圖”,引導學生讀圖,完成兩個知識點的學習:陸地水體按空間分佈分為地下水和地表水;陸地淡水的儲量很少,只有0.3%。這是地球鬧“水慌”的原因之一。

結合生活實際,創設第二個問題情景:人類使用的淡水資源為什麼主要依賴河流水、淡水湖泊水和淺層地下水?

展示水資源循環週期表,組織學生自主學習,得出結論:河流水、淡水湖泊水和淺層地下水更新週期較短,利用後在較短時期內可恢復。而其他水體更新週期很長,冰川更新需要1600年,相當於是不可再生的水資源。這是地球鬧“水慌”的原因之二。

承轉到下個知識點,也本節重點和難點:陸地水體的相互轉化的學習。需要化大約15分鐘時間。展示“河流徑流與降水量的關係圖”、“冰川補給的河流流量與氣温的關係圖”和“河流與潛水相互補給示意圖”。詳細分析圖表,提高學生讀圖能力,突破難點,使學生掌握陸地水體補給的規律。同時理解陸地水體補給的時空分佈不均,雨季鬧水災、乾季鬧旱災,是造成“水慌”的又一原因。

結合現實問題,創設第三問題:為什麼全球鬧“水慌”現象越來越嚴重?是地球淡水資源在減少嗎?引入水循環內容的學習。這也是本節的重點知識,這部分知識的教學,要讓學生學會繪製水循環的示意圖,來突出重點知識的學習。學習水循環知識後學生已經明白地球淡水資源在不斷循環,是一個常量,地球“水慌”加劇是人造成的,包括過量使用水資源、污染、浪費等。

提供華北地區的一些生產、生活情況資料,創設第四個問題情景:華北地區處在半濕潤氣候區,為什麼缺水現象越來越嚴重?怎麼解決?

組織一次合作討論,讓學生學會表達和傾聽。相互交鋒、相互融合、相互補充。共同提高。

引出“南水北調”、“三峽”工程,提供資料。組織第二次合作討論:“南水北調”、“三峽”工程的背景以及現實意義。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yuwenzhishi/shuokegao/oqro9o.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