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語文知識 >説課稿 >

四年級科學《各種各樣的巖石》説課稿範文

四年級科學《各種各樣的巖石》説課稿範文

作為一名人民教師,往往需要進行説課稿編寫工作,通過説課稿可以很好地改正講課缺點。那麼優秀的説課稿是什麼樣的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四年級科學《各種各樣的巖石》説課稿範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四年級科學《各種各樣的巖石》説課稿範文

一、教材分析

《各種各樣的巖石》是教科版科學課四年級(下)《巖石與礦物》單元第一課時內容。它屬於“科學探究”的目標系列,本課主要是讓學生通過多種感官、多種方法探究常見巖石的特徵,培養學生觀察巖石、研究巖石的興趣。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分析概括能力、創新能力。本課在本單元是起始作用,為後面《巖石會改變模樣嗎》、《各種各樣的礦物》等課時的探究活動作好充分的準備。

本課以“石頭展覽會”活動為切入點,課前鼓勵學生在已有生活經驗的基礎上,收集各種各樣的巖石。觀察時指導學生綜合運用多種觀察器官研究“我的巖石”的特徵。然後讓學生自己選擇一種標準給這些巖石分類。“觀察巖石”目的在於讓學生研究不同巖石的個性特徵,“給巖石分類”目的在於讓學生研究一些巖石的共性特徵。與舊教材相比,本課能夠很好地以探究為核心,為學生提供大量的探究機會,嘗試運用科學的探究方法,讓學生充分經歷探究過程,逐步形成科學地看問題、想問題、解決問題的習慣和能力,從而培養學生的科學素養,迎合了新課改的基本理念。

 二、學生分析

其實學生對巖石並不陌生,他們在生活中已經接觸了各種巖石,但有時越是熟悉的事物學生越不容易產生關注,學生並不會花很多的時間去探究巖石更多的奧祕,這恰是我們教學有價值的地方。我們可以在“熟悉”兩個字上做文章,課前讓學生收集巖石材料,以便增加課堂巖石標本的數量。我期望通過本課教學後,當學生撿到一塊巖石時,不會隨便看過後就隨手扔掉,而會運用各種觀察方法對它進行研究。對於四年級的學生的認知水平來説,這種觀察不適合大步子教學,四年級的學生從接觸科學到現在,他們經歷的觀察活動比較多,雖然對探究性觀察在三年級下冊部分單元學生才有所涉及,但教學期望與實際效果有一定距離,為此,本課宜採用層層推進的方式設計教學。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學生是科學學習的主體,他們對周圍的世界具有強烈的好奇心和積極的探究欲,應該是他們主動參與和能動的過程。而我們教師是科學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引領者和親密的夥伴,對學生在科學學習活動中的表現應給予充分的.理解和尊重,並以自己的教學行為對學生產生積極的影響。

三、教學目標:

科學知識:知道巖石是一種天然的物質;知道每塊巖石都有各自己形狀、顏色、組成顆粒及紋路等方面的特點;知道有些巖石可以根據一定的標準可以分成一類。

科學能力:

1、學生能運用多種感官和簡單工具進行巖石的觀察活動;根據巖石的不同特徵,提出多種巖石分類標準,用標準對巖石分類。

2、通過一塊巖石的觀察活動,讓學生經歷“觀察方法——觀察結果”的過程,提高觀察方法與技能

科學態度:

體驗蒐集、觀察巖石的愉悦情感,激發學生進一步研究巖石的興趣。

教學重點:掌握巖石的概念,能用感官和簡單工具觀察巖石的各種特徵。教學難點:能比較地準確描述巖石的顆粒結構和紋路特徵。

 四、教學準備:

1、學生課前蒐集各種各樣的巖石,

2、教師準備常見的巖石標本。

3、觀察工具:放大鏡、小刀、記錄紙等。

本課的教學重點是學生能運用多種觀察方法,觀察巖石的特徵並進行觀察描述。教學難點:學生比較巖石,,用不同的標準對巖石進行完全分類。

 五、教學活動過程:

(一)、引入揭題

1、談話引入。

師:大家都帶了巖石嗎?誰來説説你的巖石是哪裏找來的?學生説説巖石的來歷(讓學生了解巖石分佈的廣泛性)

2、辨別巖石與非巖石。

教師出示磚塊,學生辨別巖石與非巖石。

師:看來巖石到處可見。我也帶了一塊石頭(非巖石),你們看看這塊石頭怎麼樣?(學生辨別)為什麼不是巖石?

師:你們自己帶的都是巖石嗎?(學生檢查自己帶的巖石)

3、揭題。(板書課題)

師:今天我們就來研究研究自己帶的這些各種各樣的巖石。

(二)、巖石展覽會

1、介紹“我的巖石”。

師:誰來説説自己的巖石有什麼特別的地方?

根據學生的描述,瞭解學生的關注點,初步確定指導的方向。

(讓學生共享勞動成果,分享成功的喜悦,同時初步觀察、描述巖石的一般特徵。)

2、如何觀察“我的巖石”。

師:你們的巖石真有特色,我也帶了一些巖石,你們想知道它們是怎樣的嗎?(引起學生觀察巖石的慾望)

師:你們準備怎樣觀察?

生:用眼睛看形狀、顏色、花紋;手摸的感覺;用鼻子聞氣味;輕輕敲打後看看……

教師引導並板書:

(1)用眼睛可以觀察巖石的什麼?

(生:顏色、形狀、條紋或花紋、斑點、大小等)

(2)用手怎樣觀察?(摸)摸可以感覺到巖石的什麼?

(生:光滑粗糙程度)

(掂)可以掂一掂它是輕還是重。(輕重)

(指甲劃)看劃痕是怎樣的

(3)用鼻子聞氣味?怎麼聞?

(生:靠近點、磨擦、輕輕敲打後再聞……)

(4)輕輕敲打後看看有什麼變化?聲音是怎樣的?

教師:討論了那麼長時間,我們來回顧一下剛才討論的內容(重複觀察方法)。(讓學生明確觀察的方法)

(教師指導學生完善、提高觀察巖石的方法,學生明確觀察巖石哪些方面的特徵。)

3、“我的巖石”觀察記錄。

(1)師:在觀察巖石的同時,我們還要做什麼?(生:記錄)

師:我們應該一邊觀察一邊記錄,我要看看哪位同學觀察的多,記錄的也多!

(2)教師巡視指導,大約兩、三分鐘後表揚某些小組學生,給他們提供一份“觀察工具”作為獎勵。(激勵學生更加認真觀察)

或者在兩、三分鐘後問學生:你們是否想要一些觀察工具?想要的小組材料員上台領工具盒!教師繼續巡視指導觀察記錄。

使用觀察工具提示:小刀危險!小心使用!

1.用放大鏡觀察,你能發現這塊巖石的組成顆粒

或條紋是怎樣的嗎?還觀察到什麼?

2.用小刀刻劃,劃痕與指甲劃的一樣嗎?氣味又

如何?這塊巖石是硬還是軟?還發現了什麼?

請仔細觀察,及時記錄你們的重大發現!!!

(3)大約十分鐘後,讓材料員整理觀察工具和巖石標本,組長指揮小組內部交流觀察發現。

4、“我的巖石”觀察描述。

師:誰先來説説自己的觀察發現!

學生彙報“我的巖石”觀察發現,要求按:

我是用什麼方法對巖石進行觀察的?我觀察到了巖石的哪些特徵?這樣的遵循“觀察方法——觀察結果”的邏輯關係進行交流探究結果。

師:你們知道他(她)觀察的是哪塊巖石嗎?

學生根據他的描述,識別、尋找出相應的巖石。要求觀察同號巖石的學生對他的觀察方法和觀察結果進行補充或質疑。

(應用於後續的分類活動,作為分類標準)

(三)、給巖石分類

1、指導分類方法。

師:請大家把你們的巖石,你們能對它們進行分類嗎?你們將按照怎樣的標準分呢?

生:按顏色、形狀、光滑不光滑……

2、給巖石分類。

師:請大家在分類時思考以下三個問題:(出示分類提示)

(1)我們是按什麼標準分的?將巖石分成了哪幾類?

(2)我們想到了多少種不同的分類方法?

(3)不同的分類方法結果一樣嗎?

學生分類,教師巡視指導。

3、彙報交流巖石分類結果。

學生彙報交流分類結果,説明分類標準。

根據學生的彙報情況,教師取出一塊凝灰巖,

問:這塊巖石屬於哪一類?為什麼?追問:

(1)有沒有一些巖石可以在不同的分類標準下歸入不同的類別?

(2)有沒有一些巖石不屬於任何類別?

(四)、小結拓展(播放雁蕩山地質錄像)

教師繼續追問:你知道這塊巖石是怎樣形成的嗎?

師:這是一塊雁蕩山最常見的巖石,想知道它是怎樣形成的嗎?

讓我們一起來看一段有關“世界地質公園”——雁蕩山的錄像吧!

教師播放雁蕩山地質錄像(結束本課教學)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yuwenzhishi/shuokegao/goop3n.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