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語文知識 >説課稿 >

《用比例解決問題》説課稿3篇

《用比例解決問題》説課稿3篇

在教學工作者實際的教學活動中,時常會需要準備好説課稿,説課稿有助於學生理解並掌握系統的知識。那麼應當如何寫説課稿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用比例解決問題》説課稿,歡迎閲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用比例解決問題》説課稿3篇

《用比例解決問題》説課稿1

説教學目標:

1.掌握用正比例的方法解答相關應用題。

2.通過解答應用題使學生熟練地判斷兩種相關聯的量是否成正比例,從而加深對正比例意義的理解。

3.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4.發展學生綜合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説教學重點:

掌握用正比例的方法解答應用題。

説教學難點:

能正確判斷兩種相關聯的量成什麼比例,正確列出比例式。

説教法和學法:

1.教法:創設情境,質疑引導。經歷用比例方法解決問題的過程,體驗解決問題的策略,培養和發展學生的發散思維。

2.學法:理解分析與合作交流相結合。

説教學準備:

教學掛圖、小黑板

説教學過程:

一、聯繫實際,複習遷移

1.判斷下面每題中的兩種量成什麼比例?並説明理由。

(1)單價一定,總價和數量。

(2)我們班學生做操,每行站的人數和站的行數。

(3)速度一定,路程和時間。

(4)每噸水的價錢一定,水費和用水的噸數。

2.師:同學們,全社會都在節約用水,在和我們息息相關的用水問題裏也藏有數學問題。

二、探索新知,培養能力

1.教學例5

(1)出示掛圖:觀察畫面,説出題中告訴我們哪些信息?

(2)出示例5:張大媽家上個月用了8噸水,水費是12.8元,李奶奶家用了10噸水,李奶奶家上個月的水費是多少?

(3)提出:你能用以前學過的方法解答?

(4)學生試着解答,並彙報解法。

可能出現兩種情況:生1:12.8÷8×10生2:10÷8×12.8

=1.6×10 =1.25×12.8

=16(元)=16(元)

(5)激勵引新

師:這兩種方法都合理,還可以有什麼方法解答呢?

學生互議,師引導,我們已經學習了比例的知識,能不能用比例解答呢?師指出:這樣的問題可以應用比例的知識解答。今天我們就來學習用比例知識解答問題,引出課題,並板書:用比例解決問題

(6)探討新知

提出問題,同桌討論:題目中有哪兩種相關聯的量?它們成什麼比例關係,為什麼?根據這樣的比例關係,你能列出等式嗎?

(7)引導生説出等量關係:水費∶噸數=水費∶噸數,然後嘗試解答。

板書:解:設李奶奶家上個月的水費是X元。板書計算過程略

(8)概括總結:象這樣的題目,用比例解答應用題與算術方法解答應用題均可,如果題目中沒有要求的,我們採用任何一種方法都可以,但如果題目要求用比例解的,就一定要用比例的方法解。

2.變式練習。

師:剛才我們用歸一法和比例法幫李奶奶解決了水費問題,同學們真不簡單,瞧!王大爺又遇到了什麼問題?

(1)出示條件:王大爺家上個月的水費是19.2元,它們家上個月用了多少噸水?

(2)讓學生用比例的知識解答改編後的題目。

(3)指名板演,並説一説你是怎麼想的?

(4)比較一下改編後的題和例5有什麼聯繫和區別?

例5的條件和問題改編以後,題中成正比例的關係仍沒有改變,解答的方法也沒有改變,只是要設需要用的水數為X噸,列出等式是:12.8∶8=19.2∶X

(5)想一想:怎樣用比例解決問題?

小結:用比例解決問題,應先分析題中的數量關係,判斷相關聯的兩種量成什麼比例關係,再根據問題中的等量關係列出方程,然後解方程。

三、説鞏固練習,形成技能。

1.小黑板出示:一輛汽車2小時行駛140千米,照這樣計算,從甲地到乙地共行駛5小時.甲乙兩地之間的公路長多少千米?

① “照這樣計算”就是説()是一定的。

②()和()成()比例。

③兩次行駛的路程和時間的()相等。

④根據這樣的比例關係,請你列出方程。

2.教科書第60頁做一做第1題:讓學生直接用比例知識解答。做完後,討論並請同學説一説:你為什麼這樣列式?

3.完成練習九第3題。師提醒:同一時間、同一地點的身高和影長成正比例。

四、説全課總結。

今天我們學習的是什麼應用題,它的解答步驟是怎樣的呢?

五、説課後延伸,深化拓展。

一條公路全長1500米,一個工程隊前3天修了600米,照這樣計算,還需要多少天才能把這條公路修好?

《用比例解決問題》説課稿2

一、説教材:

1、教學內容:

這部分內容是再教學過比例的意義和性質,成正、反比例的量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這是比和比例知識的綜合運用。教材首先説明應用正、反比例的知識可以解決一些實際問題。例5和例6的教學應用正、反比例的意義來解的基本應用題。為了加強知識之間的聯繫,先讓學生用以前學過的方法解答,然後教學用比例的知識解答。正、反比例應用題中所涉及到的基本問題的數量關係是學生以前學過的,並能運用算術法解答,本節課學習內容是再原有解法的基礎上,通過自主參與,合作交流、發現歸納出一種用正、反比例關係解決一些基本問題的思路和計算方法。從而進一步提高學生分析解答應用題的能力。

成正、反比例的量,在生活實際中應用很廣,學生再前兩年的學習中,已接觸過這種情況的問題,如歸一、歸總應用題,只不過那時是就題論題,沒有上升到一般規律。這裏主要使學生學習用比例的知識來解答,再原有認識的基礎上,再讓學生用其他方法解答同一題目,概括出一般規律。通過解答使學生進一步熟練地判斷成正、反比例的量,從而加深對正、反比例意義的理解。同時,由於解答時是根據正、反比例意義來列等式,又可以鞏固和加深對所學的簡易方程的認識。所以,再教學上要十分重視從舊知識引申出新知識,再這過程中,藴涵了抽象概括的方法,運用這個概括對新的實際問題進行判斷,這是數學學習所特有的能力。

2、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使學生進一步熟練地判斷成正反比例的量,加深對正反比例概念的理解。

2、使學生能利用正反比例的.意義解答比較簡單的應用題,鞏固和加深對所學的簡易方程的認識。

3、培養學生的分析、判斷和推理能力。

過程與方法:

經歷用比例知識解答問題的過程,體驗解決問題的策略,培養和發展學生的發散思維的能力。

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感受數學知識與實際生活的密切聯繫,培養應用數學的能力。體驗解決問題的樂趣,激發學習興趣,培養學生動腦思考的良好學習習慣。

3、教學重點:用比例知識解決實際問題

4、教學難點:能夠正確分析題中的比例關係,列出方程

二、説學情

用比例解決問題這部分內容是學生在對比例的基本性質有了一定的建構基礎以及掌握了正、反比例的意義的背景下進行探索學習的。六年級學生已經具備了一定的探索、合作、交流、自主學習的能力。相信在教師的組織和引導下一定能突破重、難點知識,從而完成教學目標。

三、説教法學法:

1、為了實現教學目標,突出重點,解決難點,利用學生已有的解決有關基本應用題的方法和比例關係的知識,提出問題,為學生創設有效的數學活動,探究解決有關基本應用題的解題思路和計算方法。

2、採取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學習方式,讓學生通過看、想、交流等數學活動,自覺參與到知識形成的過程中,獲得基本的數學知識和技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加學生學好數學的信心。

3、從“一題多解”的探究過程中,提高學生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確保數學活動的有效性。

四、説教學流程:

第一、情境引入:

老師請你用一把米尺去測量學校旗杆的高度,你能行嗎?給出信息,引入新課內容。

第二、聯繫實際,複習遷移

1、出示課件:數學門診

判斷下面的説法是否正確,並説明理由。

2、判斷下面兩種相關聯的量是否成正比例?為什麼?

第三、情境教學新課

1、學習例5,用正比例意義解決問題。

(1)、學生提出問題。同學們,全社會都在節約水資源。請大家想一想,和我們息息相關的用水問題裏藏有哪些數學問題呢?

小結:水的單價一定,用水噸數與總價成正比例。

2、教師提出問題。

看來同學們能正確判斷兩種量成什麼比例關係了。這一節課我們一起運用比例知識來解決一些實際問題。請看屏幕。

出示例5:

思考:題中告訴了我們哪些信息?要解決什麼問題?你能利用數學知識幫李奶奶算出上個月的水費嗎?

3、解決問題。

(1)嘗試解決。

(2)根據學生回答教師板書:

(3)激勵引新。

大家能用我們學過的方法先求出每噸水的價格,再算出10噸水的價錢。請大家再認真想一想,能不能用剛剛學過的知識——比例來解答呢?

思考:

①題目告訴我們哪幾個量?

②哪種量是固定不變的?哪兩個量成什麼比例關係?

③怎樣列含有未知數的等式?)

學生回答上述問題完成填空。(因為每噸水的價錢一定,所以用水的噸數和水費成正比例,。也就是説,兩家的水費和用水的噸數的比值相等。可以根據比值相等列出等式。)

反饋學生解題情況。

驗算:你認為李奶奶用了10噸水交16元錢,這個答案符合實際嗎?你是怎麼判斷的?

3、變式練習。

瞧!王大爺又遇到了什麼問題呢?出現下面的練習:王大爺家上個月的水費是19.2元,他們家上個月用了多少噸水?

學生獨立用比例的知識解決這個問題。

第四、學以致用。

1、用比例解決下列問題。

1、萬老師騎摩托車從家到學校上班,6分鐘行使了480米,照這樣計算,他從家到學校共行使了20分鐘。他家到學校的距離有多少米?

2、今年元旦那天,小麗的媽媽到銀川商城購物,發現有件保暖內衣質量不錯,於是買了3件,共付了180元。回來後,鄰居張大媽也想買幾件,於是乘車到銀川商城買同樣的保暖內衣,她共付了300元,能買幾件?

3、解決課前提出的問題。(學校旗杆高一般由學校面積大小而定)

提醒:同一時間、同一地點的身高和影長成正比例。

根據實際情況,可以獨立解答,也可以討論解答。

4、實踐作業。

1、一根粗細均勻的圓木,鋸成了5段共用了326分鐘,照這樣計算,如果把這根圓木 鋸成7段,需要多少分鐘?

2、請同學們利用上一題的原理測一測咱們學校的教學樓的高度。

第五、課堂總結。

説説你的收穫。評價自己的表現。

《用比例解決問題》説課稿3

一、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掌握用正、反比例知識解答含有正、反比例關係問題的步驟和方法。

2.使學生熟練地判斷兩種相關聯的量是否成正反比例,從而加深對正反比例意義的理解。

3.發展學生探究解決問題策略的能力,幫助其構建相應的知識結構。

過程與方法:

經歷用比例知識解答問題的過程,體驗解決問題的策略,培養和發展學生的發散思維的能力。

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感受數學知識與實際生活的密切聯繫,培養應用數學的能力。體驗解決問題的樂趣,激發學習興趣,培養學生動腦思考的良好學習習慣。

教學重點:用比例知識解決實際問題

教學難點:能夠正確分析題中的比例關係,列出方程

二、説學情

用比例解決問題這部分內容是學生在對比例的基本性質有了一定的建構基礎以及掌握了正、反比例的意義的背景下進行探索學習的。六年級學生已經具備了一定的探索、合作、交流、自主學習的能力。相信在教師的組織和引導下一定能突破重、難點知識,從而完成教學目標。

三、説教法學法:

1、為了實現教學目標,突出重點,解決難點,利用學生已有的解決有關基本應用題的方法和比例關係的知識,提出問題,為學生創設有效的數學活動,探究解決有關基本應用題的解題思路和計算方法。

2、採取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學習方式,讓學生通過看、想、交流等數學活動,自覺參與到知識形成的過程中,獲得基本的數學知識和技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加學生學好數學的信心。

3、從“一題多解”“變式練習”的探究過程中,提高學生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確保數學活動的有效性。

四、説教學流程:

課程標準中指出:數學教學是數學活動的教學,這裏強調的是數學活動,因此本節課的教學也是以數學活動貫穿始終的。整節課的數學活動都是以數學思考與合作交流穿插有序的進行,為學生創設一個有效的數學活動氛圍。

(一)、聯繫生活,習舊引新:

新課程標準中指出:“重視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的知識中學習數學和理解數學”,“教師應充分利用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引導學生把所學的數學知識應用到現實中去,去體會數學再現實生活中的應用價值。”遵循這一理念,我以複習導入,説先讓學生説説什麼是正比例,什麼是反比例,接着判斷各題成不成比例,成什麼比例,然後結合教材中提供的素材 “生活用水、包裝圖書等信息,”讓學生判斷題中的相關聯的量成什麼比例關係,並列出等式,為下面的解決問題打下堅實的基礎。

數學源於生活,生活中處處有數學,類似歸一、歸總的實際問題生活中素材很多。學生再生活中也有用水收費和包裝圖書的經驗,用學生熟悉的事情引入新知,能很好地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在學生在交流中提取有用的信息,為下面的探究呈現素材。

(二)、合作探索,領悟解題方法:

1、感知用比例解決問題的關鍵。

(1) 我先組織學生用學過的方法自主解決問題,讓學生對題中的數量關係有了初步的認識。

(2)接着讓學生用學過的比例知識分析解答,我出示思考題,小組交流,並試着解決,讓一部分學生體會到成功的喜悦,通過集體交流訂正,讓大家領會到解決問題的方法。

“什麼都可以代替,唯有思維不可代替”,在這當中教師要逐漸打開學生獨立思考的閘門,激發學生的求知慾,放手讓學生獨立思考,大膽實踐,自己解答,在此基礎上教師在給以指點和總結。所以在學生完成例題後,緊接着進行變式練習,進而總結解題方法,為學生獨立解決例6做準備。

2、再比較中體會知識的實質。教師引導學生對上面兩道題進行比較,組織學生觀察、討論、找出思考過程和計算方法上的異同點。再學生充分小組交流的基礎上,引導學生形成有價值的發現和體會。

(三)、鞏固應用,提升認識

1、練習的設計,緊扣例題,讓學生再熟悉的比例關係中,進一步掌握用比例解決問題的方法。

2、數學源於生活又服務與生活,所以我設計的課後作業是讓學生利用所學的知識測量計算學校旗杆的高度。

(四)、課堂小結

意在讓學生對所學的內容進行回顧,深化認識,加深理解。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yuwenzhishi/shuokegao/gk8g8n.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