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語文知識 >説課稿 >

【精華】説課稿彙編六篇

【精華】説課稿彙編六篇

在教學工作者開展教學活動前,常常要根據教學需要編寫説課稿,藉助説課稿可以有效提高教學效率。如何把説課稿做到重點突出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説課稿6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精華】説課稿彙編六篇

説課稿 篇1

我説課的內容選自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第七冊第四單元第二部分內容《平行四邊形和梯形的認識》第一課時。

一、説教學內容

1、教材分析

這部分內容是在學生直觀認識了平行四邊形,初步掌握了長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徵,認識了垂直與平行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學好這一部分內容,有利於提高學生動手能力,增強創新意識,而且進一步發展了學生對“空間與圖形”的興趣,對學生理解、掌握、描述現實空間,獲得解決實際問題的方法有着重要價值。

2、教學目標

《數學課程標準》強調:讓學生親身經歷將實物抽象成數學模型,並進行解釋與應用的過程,從而使它們真正掌握數學知識與技能,理解數學思想與方法,獲得廣泛的數學活動經驗,為此我確定本節課的教學目標是:

(1)認識平行四邊形,掌握特徵,理解四邊形間的關係。

(2)經歷把四邊形分類,抽象概括特徵的過程,動手操作,合作交流,探討平行四邊形和長方形、正方形之間的關係。

(3)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和空間思維能力,培養創新意識。

3、教學重難點

根據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和知識基礎,我確定本節課的教學重點是:經歷知識的形成過程,掌握平行四邊形的特徵。

把理解平行四邊形和長方形、正方形的關係確定為教學難點。

二、説教法與學法指導

本課設計理念為:

1、課堂教學首先是情感成長的過程,然後才是知識成長的過程。

2、學生的學習過程是一個主動建構、動態生成的過程,教師要激活學生的原有經驗,激發學生學習熱情,讓學生在經歷、體驗和運用中真正感悟新知。

3、數學學習理應成為學生享受教師服務的過程。

基於以上理念,教學中,我遵循“引導探究學習,促進主動發展”的教改思路,採用如下教學方法:

(1)引導學生採取“觀察、分類、比較、操作”等方式進行探究性學習活動。

(2)組織學生開展有意識的小組合作交流學習。

(3)適時運用多媒體教學,充分發揮現代教學手段的優越性。

學法:學生在學習時通過實際操作,動手實驗,自主探索,合作探究的方法,經歷知識的發生、發展和形成過程,進而在交流中體驗圖形的特徵,使他們的學習活動成為一個生動、活潑和富有個性的過程。

三、説教學過程

(一)談話激趣,複習舊知。

1、認識四邊形

2、説説正方形、長方形邊和角的特點

[設計意圖:教學的任務是解決學生現有的知識水平與教育要求之間的矛盾,我們必須關注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和知識基礎,為擴展新知作好鋪墊。]

(二)動手探究,初步感知。

1、猜想平行四邊形的特徵。

2、動手驗證(小組討論交流)

[設計意圖:學生自主設疑,激發學生興趣,讓學生以飽滿的熱情投入到探究之中。]

(三)加深印象,明確關係。

1、學生自主分類

3、學習四邊形關係集合圖

[設計意圖:激發學生的表現欲,享受成功的喜悦,激起探究新知的慾望]

(四)聯繫實際,鞏固新知

1、判斷對錯,加深對定義的理解。

2、到主題圖中找出已學四邊形

3、欣賞生活中的平行四邊形

[設計意圖:通過看、想、畫這一過程,喚起學生頭腦中對四邊形的已有認知。]

四、課堂評價

本節課以教師為主導,以學生為主體,以比較為主線,以師生互動、自主探究、分組合作為主要方式,輔之以多媒體教學,讓數學貼近生活,貼近實際,貼近原有經驗,使學生主動學數學,探究學數學,快樂學數學,充分體現了課堂教學中互動生成的動態結構模式,達到了預設的教學目標。

説課稿 篇2

課文介紹:

本課選自鄂教版教材第二單元,本單元閲讀部分以“大海”為話題組織了五篇課文,以不同的形式從不同的角度展現大海的風貌,闡釋着人與大海的關係。

本文屬於學者型散文,其知識含量的豐富,思維方式的獨特體現着智慧的魅力。只有飽學之士才能寫出如此大氣的文章,讀文如睹其人。文章通過對海的博大、壯闊的描述,引出有關海的種種聯想,進而引出海與人類的關係,從作者深邃學習思考中,我們懂得了大海是人類生命的搖籃,是人類文明的搖籃,是人類心靈的家園。

我將本文的説課按照説教學目標,説教材的重、難點以及教法、學法、教學手段、教學過程這幾個環節展開説課。

一、我依據新課程標準“三維目標”的要求,遵循本單元及本課的特點,設定的教學目標是:

1.學生能飽含激情的朗讀課文,掌握一定的朗讀技巧。(因為語文課標要求,學生能用正確、流利的普通話有感情地朗讀)。

2.學習編寫閲讀提綱的一般方法。

3.品味文中的雅詞妙句和含義深邃的句子,加深對文章的理解。

(新課標要求學生有鑑賞文學作品的能力,就這篇文章而言,它不僅語言詩味濃郁,而且思想內涵深邃,有很高的品位價值,可以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和思想內涵)。

4.通過對本課的學習,深切感受到海的博大、壯闊,並由對海的表象認識上升到對海的內在認識,即感受到有生命力的海,海是生命的搖籃,是文明的搖籃,是心靈的家園。

(新課標要求學生“欣賞文學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體驗,初步領悟作品的內涵,從中獲得對自然、社會、人生的有益啟示。”)

二、教材的重點、難點

我將本課的重點設計為:編寫閲讀綱要和品味語言。

難點:理解作者由海而產生的聯想和深邃的思考。

三、教法

我選用的是讀書指導法和美點尋蹤法。

1、讀書指導法:我的具體做法是學生在朗讀前,老師先提出要求。各段按照文意和其他具體情況去處理閲讀效果,或輕,或重,或強,或弱……並同時指導學生掃清閲讀的文字障礙。

2、美點尋蹤法:首先讓學生朗讀,在把握全文閲讀綱要後,讓學生對選擇的優美語句進行賞析,老師再點拔指導。

(這樣不但在教學中突出了學生的主體地位,而且可以針對學生感興趣的問題進行研究,使教學的實際意義更大。 )

四、學法

自主學習,合作探究:

①對於本文,學生自身必須有相當深厚的知識沉澱和開闊的眼界,才能理解。課前,先讓學生收集與大海有關的歌曲、詩歌、文章圖片及各種與大海有關的科技、奇聞趣事等,對海先有一個熟悉的過程,同時,也培養了學生從報刊、書籍或其他媒體中獲取有關資料的能力。

②我將此環節還安排在賞析探究中,由於本文是一篇氣勢磅礴,內藴豐富,哲理深邃的大散文,對於文本的解讀不可能單一化,教師要尊重學生的個體體驗。

(新課標提出,對課文的內容和表達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問,並能運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討疑難問題)。

五、教學手段

1、運用配音朗讀。

由於本文內容不僅展現海的浩蕩、磅礴的氣勢,而且讓人心胸為之開闊,我採用了一曲能引發沉思的輕音樂,並伴有海浪、海鷗的聲音。這樣,營造了一種意境,更能讀出這種情韻,也更能讓學生進入角色,促進學生與文本的對話,並由此產生共鳴。

説課稿 篇3

一、説教材:

《水上飛機》是蘇教版國標本教材三下的一篇科學童話。全文共8個自然段。第一段寫小海鷗發現了一條奇怪的大船後想去問個究竟。第二至七段寫小海鷗通過與水上飛機交談,瞭解了水上飛機的'種類和主要用途。第八段寫水上飛機聽到報警後立即前往救援。課文故事性強,情節饒有趣味,語言生動活潑,沒有高深的道理,沒有艱澀的術語,讀來情趣盎然,引人入勝,是加強語言訓練,激發科學興趣的好教材。

説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分角色朗讀海上救援機與小海鷗的對話。

2、在自讀的基礎上圈畫詞句,找出海上飛機的外形、種類、作用。激發學生從小愛科學、學科學,長大用科學為人類造福的志趣。

3、體會對話和擬人化手法表達形式的有趣,想象水上飛機還能發揮哪些新的作用,學着海上救護機與小海鷗的對話形式進行寫一寫。

説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在自讀的基礎上圈畫詞句,找出海上飛機的外形、種類、作用。激發學生從小愛科學、學科學,長大用科學為人類造福的志趣。

難點:體會對話和擬人化手法表達形式的有趣,想象水上飛機還能發揮哪些新的作用,學着海上救護機與小海鷗的對話形式進行寫一寫。

二、説教法、學法:

以讀為本,小組討論,互相評價,分角色朗讀等多種方式來學習。

三、説説教學流程:

環節一、認識——自主閲讀整體把握

(一)談話導入

課一開始,我用導語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把學生的積極性調動起來,就形成了“未成曲調先有情”的良好課堂基調,接下來讓學生質疑課題:看着課題你有什麼問題要問嗎?明代學者陳敏章説:“學貴質疑”一開始就讓學生髮現問題、提出問題進而才能產生解決問題的慾望,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二)初讀感知,整體把握

通過讓默讀課文,思考:課文主要從哪些方面介紹了水上飛機?引導學生初步整體感知文本。

環節二、實踐——重點突破語意兼得

(三)感悟水上救援機的外形、種類和本領。

我抓住本課的兩個關鍵問題,水上飛機究竟是什麼樣子?水上飛機究竟有什麼作用?直接切入教學重點,讓學生把自己想象成小海鷗,入情入鏡,一起去探索,以激起學生的閲讀興趣。

1、第一自然段,通過學生的自主閲讀,抓住水上飛機的外形特點--------白色船體的兩邊長了兩個大翅膀,和“奇怪”一詞體會體會小海鷗的內心想法,以讀為主。自主探究,讀、思、議、練結合的方式,培養學生的語言感悟能力,激發學生的閲讀興趣。

2、第二至六自然段我指導學生分角色朗讀對話,引導學生從提示語中瞭解小海鷗的驚訝和水上飛機的和善、懂禮貌,讓學生邊讀邊加上動作、表情,使學生入情入鏡的從對話中瞭解水上飛機的作用,以小海鷗的視角去體會對水上救護機的敬佩,加深體驗,以使讀有情感的奠基,讓情感有抒發的平台。

(四)自學其他水上飛機的種類和本領

第七自然段,引導學生通過自讀、理解、指導取名等活動,讓學生為自己喜歡的飛機命名,使他們有一種親切感,以體現形式的主體性,讓他們體驗到成功的喜悦。結合省略號,以小組合作交流的方式,讓學生充分發揮想象,給孩子一個展示才華的機會,在不知不覺中激發學生從小愛科學,學科學,長大用科學為人類造福的志趣。以突破教學的難點。

(五)總結全文,激發探究的興趣

第八自然段,水上飛機的本領到底如何,為了讓學生真正瞭解他的奇特本領,我採用學生自學的方式,將學生直接帶入第八自然段的學習,使學生認識水上飛機的本領的確大、的確神奇,令人佩服,並結合學生的實際,對文本進行有效的整合。

環節三、總結——講練結合,拓展閲讀。

(六)小練筆

想象水上飛機還能有哪些新的本領,學着海上救護機與小海鷗的對話形式進行寫一寫。這樣的設計既發揮了學生的想象力,又能夠學以致用。

説課稿 篇4

一、 説教材

1.教材分析。

《搭配的規律》是蘇教版小學數學四年級(下冊)第六單元第50頁到第51頁的教學內容。

本單元主要安排學生學習簡單的搭配及簡單的排列數與組合數的問題。教學內容主要分為兩個部分。(1)讓學生通過對例題的學習,認識生活中的搭配現象,探索並尋找兩種物品的搭配方法,這兩種物品的搭配如何才能做到有序,探索這些現象中的一些簡單的數學規律,在獲得規律認識的基礎上,再引導學生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2)經歷規律的再認識,解決稍微複雜的實際問題,感受規律的應用,提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培養了學生全面有序地思考問題的意識。

本節課的教學是第一階段的內容,重點在有序的“找”規律。

2.教學目標。

(1)讓學生經歷對幾個事物進行搭配的過程,按一定的順序有條理地進行思考,並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表示出對幾個事物進行搭配的所有方案,探索搭配的規律。

(2)讓學生通過觀察、操作、驗證、歸納,並主動與他人開展交流,體會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性和逐步優化的過程,發展符號感。

(3)結合具體情境,讓學生經歷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進一步體會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繫,增強應用數學的意識。

(4)讓學生在探索規律的活動中獲得成功的體驗,增強對數學學習的興趣和信心;在他人的幫助下,能及時調整自己的探索策略。

3.教學重點、難點。

通過觀察,合作探究,探索兩種物品的搭配如何才能做到有序,找到這些現象中的一些簡單的數學規律。

二、説學情

四年級的小學生已經有一定的生活經驗、觀察能力,強烈的好奇心和探索慾望。《搭配的規律》這堂課是從常見的生活現象中找隱含的規律,發現這個規律並不難,關鍵是讓學生知道這些現實生活的現象要用數學的眼光去觀察,抽象概括。所以在教學中體現以學生為中心,通過教師的組織和引導,用多媒體課件和遊戲活動,在一定的情境激發他們的慾望,從中發現這個規律。

三、説教法、學法

根據本節課的特點,從生活中發現和探索兩種物品的搭配如何才能做到有序,找到這些現象中的一些簡單的數學規律。因此,在教學中將主要採用談話、小組合作、遊戲等教學方法。先用談話導入,激發他們的興趣和好奇心。在探索規律時,採用多媒體課件創設幫助學生自主探索的情境,學生初步發現這個規律後,採用小組合作學習法,找規律,對規律的認識得到提高將做到教學思想上體現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教師只是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

四、説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引入新課

以教師買花為例,3束花1個花瓶,詢問學生有幾種搭配,並讓學生上台演示自己的搭配方式。於是從花與花瓶的搭配中引出課題——搭配的規律。

(通過花與花瓶的搭配,讓學生初步感知搭配現象)

(二)新課教學

1.出示課本情境圖:2頂帽子和3個布娃娃。

2.小組合作完成搭配。

3.學生反饋並演示。

首先指名一個小組到講台前演示搭配過程,説出結論。

再指名另一個小組到講台前演示不同的搭配過程,説出結論。

(讓學生親自操作,親身體會搭配。)

教師根據學生的回答小結:

如果選帽子,有2種選法,每一種選法又有3種配布娃娃的方法,因此選搭配方法共有2個3種,共6種。(板書: 2個3種)

如果選布娃娃,有3種選法,每一種選法又有2種配帽子的方法,因此選搭配的方法共有3個2種,共6種。(板書: 3個2種)

(這裏為學生創設了現實的問題情境,突出了學生的主題探索活動,在學生合作的基礎上,將引導學生有序地進行觀察,發現,交流,使每一位學生都經歷不同的探索過程,增強他們探索,研究問題的興趣和能力。)

有2個3或3個2,共6種。

4.小結:搭配原則:有順序、不重複、不遺漏。

(三)繼續探究

1.課件出示用符號代表的帽子和布娃娃。

2.要求學生用連線的方法搭配。

3.學生展示不同的連線方法。

(四)討論歸納,總結搭配規律。

1.學生舉例生活中的問題並解決。

2.總結計算方法:搭配種數=布娃娃個數×帽子頂數

(這裏用計算來解決搭配規律問題,找規律最後找到什麼規律,就是找到了事物中藴含的數量關係,就是對於數量關係比較隱蔽的生活中的問題,找到了用數學方法解決的具體方法)

(五)運用規律,解決實際問題

1.完成“想想做做”第1題。

2.聯繫生活,進行菜譜搭配。

五種蔬菜和三種肉的搭配。

(用生活中的實際問題,讓學生進一步感知搭配規律,感受其在生活中的應用,加深學生對規律的理解。)

3.猜一猜。

老師買了一些上衣和褲子,搭配方法一共有12種。問:老師買了幾件上衣幾條褲子?

學生根據搭配種數的求法逆向思考上衣和褲子的件數。(共6個答案)

(安排一道逆向思維的題目,由果找因,逆向思維,學生對規律有了更深的瞭解。)

(六)小結

看法:整節課氣氛活躍,教師把學生積極性調動得很高,教師也很注意師生的互動,並通過遊戲的法讓學生在遊戲中獲得新知。教學環節銜接自然,過渡語也較為自然,重點突出。教學引入以教師要買花的實例,讓學生演示搭配方法,一可以讓學生形象地瞭解什麼是事物的搭配,從而明白事理,為探索規律打下基礎;二是明確研究的課題,使學生學有目標,也調動了學習積極性。教師重視讓學生找搭配規律的過程,然後通過小組合作與交流,讓學生經歷了實物到圖形,從具體到抽象的幾個過程,引導學生構建數學模型課堂,並培養了學生合作意識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説課稿 篇5

尊敬的各位評委、老師:

大家好!今天我説課的題目是《空氣的熱脹冷縮》,下面我將從教材、教學目標、教法學法、教學準備、教學過程這幾個方面進行説課。

一、説教材

首先我來説説教材,《空氣的熱脹冷縮》是教育科學出版社出版的《科學》五年級下冊第二單元第四課的內容。這節課是在學生研究了液體的熱脹冷縮之後,讓學生開始關注並研究空氣的熱脹冷縮現象。教科書將該課知識分為兩部分:第一部分是觀察空氣是否熱脹冷縮;第二部分是怎樣解釋熱脹冷縮現象。

二、説教學目標

對於五年級學生來説,探究“空氣的熱脹冷縮”性質是比較具有挑戰性的活動,學生們的好奇心以及動手的慾望會讓他們對本課的學習內容很有探究的熱情。根據新課程標準的要求和學生的認知特點,我將本節課的教學目標制定如下:

1、科學概念:氣體受熱以後體積會脹大,受冷以後體積會縮小。熱脹冷縮現象與物體內部微粒的運動有關。

2、過程與方法:觀察空氣的熱脹冷縮現象。準確描述和交流實驗現象,嘗試用“模型”解釋現象。

3、情感、態度、價值觀:對熱現象產生更濃的探究興趣。

教學重點:用多種方法觀察空氣的熱脹冷縮現象

教學難點:觀察空氣體積變化的方法設計、用“模型”解釋熱脹冷縮現象

三、説教法學法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他們對周圍的世界有着積極的探究欲,課堂應該是學生主動參與和能動的過程。本着這樣的宗旨,我主要使用的教學方法有:觀察比較法、啟發引導法。

為了更好地引導學生,突出學生的主體性,強調學生的參與性,我本節課主要採用了小組合作與探究的學習方式,讓學生通過實驗和模擬活動,去發現、去體會、去揭示性質。

四、説教學準備

每組準備:錐形瓶、氣球、燒杯3個、熱水、常温水、冰塊等。

教師準備:學生實驗設施一套、空氣與水熱脹冷縮對比設施一組、滴管、紅水、冰塊、熱水瓶、課件等。

五、説教學過程

根據教材和學生的理解能力我將本節課設計為四大板塊 。

(一)複習舊知,引出主題

我先出示一個裝有紅墨水和玻璃細管的裝置,詢問學生這個裝置老師在研究什麼問題時用過?這樣能夠喚起學生上節課所學的“熱脹冷縮”知識,既是對舊知識進行復習,也為探究“空氣的熱脹冷縮”性質埋下伏筆。接着我把瓶子裏的水倒掉,並擦乾,詢問學生:瓶子裏還剩什麼?在學生回答還有空氣之後再問,你覺得空氣也像水之類的液體一樣也具有熱脹冷縮的現象嗎?學生進行猜測後,進入新課的學習:到底空氣有沒有熱脹冷縮的現象呢,我們要用什麼方法來證實我們的猜測呢?

(二)合作交流,探索新知

“如何才能讓學生通過探索,得出空氣具有熱脹冷縮的性質呢?”因為這一環節是本節課的中心環節,也是本節課的教學難點,為了突破這一難點,我主要採用了實驗演示和小組合作的學習方式來突破的,讓學生在教師的啟發引導下,設計實驗方案並動手驗證的方式來進行。

1、觀察空氣是否熱脹冷縮

首先,為了把學生引入探究中,我有目的的提出了這樣的建議: 空氣是流動的,又是看不見的,我們該如何設計實驗才能清楚地看到空氣受熱、受冷後體積的變化情況呢?請同學們看大屏幕,我們要解決三個問題,課件出示:

(1)準備藉助哪些材料幫助我們“觀察”空氣的體積有沒有發生變化;

(2)準備用什麼方法讓空氣受熱、受冷;

(3)猜測可能產生的現象。

然後我讓學生分組討論,設計實驗方案。學生通過討論,初步提出了自己的設想,並集體彙報“要把空氣裝到瓶子裏,讓瓶內的空氣受冷(或受熱),然後觀察空氣的體積變化情況,再根據現象推斷空氣是否具有熱脹冷縮的性質。”

通過小組討論和閲讀課本提示,學生還想到了,要看到原本看不見的空氣體積的變化是需要藉助其他的物體的,想到了在瓶口上套一個氣球,皮膠等多種方法來試一試。這時我放手讓學生大膽去嘗試,來進行實驗操作。我從旁指導,並強調學生一定要注意安全。很快學生就有了結論,並填寫好了實驗記錄:空氣受熱時,氣球會 鼓起來 ,説明空氣體積 膨脹了 ;空氣受冷時,氣球會 凹進去 ,説明空氣體積 收縮了 。

2、比較水和空氣的熱脹冷縮

在觀察了空氣的熱脹冷縮現象後,還希望學生能對空氣和水的熱脹冷縮現象作一比較。因此教材內容中設置了這樣一個問題要學生思考:“與水相比,空氣的熱脹冷縮有什麼特別的地方?”所以我設計了一個對比實驗:

在兩支相同型號的試管內分別裝進紅水和空氣,再在試管口都塞上一個帶玻璃導管的橡膠塞,並在裝空氣的試管上端的玻璃導管內注入一段紅水,調整紅水的位置,使其與另一支試管中紅水的液麪頂端相平。

請一位學生分別用兩隻手握住兩支試管一會兒,用手心熱量給試管內的水和空氣加熱,觀察比較兩支試管液麪上升的速度有什麼不同?

當實驗演示完畢後,學生很容易得出結論:空氣受熱後膨脹,將水擠了出來,而且空氣的熱脹冷縮現象比水更明顯。通過以上的幾個環節,學生掌握了本節課的重點,突破了本節課的難點,也很好的培養了學生動手操作和與人合作的能力。

(三)模擬遊戲,解釋現象

當學生通過觀察實驗活動建構起空氣有熱脹冷縮的性質後,會產生“為什麼空氣受熱會膨脹,受冷會收縮”的問題。而“解釋空氣熱脹冷縮的原因”是本課學生認知上的一個難點,怎樣才能讓學生建立這樣抽象的概念呢?閲讀教材P35,瞭解模擬空氣“微粒”運動的遊戲,嘗試在班級內完成。討論交流:

(1)同學們都緊挨着站在教室中間不動的時候,和每個人都起勁兒地跳躍時,哪種情況下佔據的空間大?

(2)從遊戲中,你們明白了什麼?你能解釋水和空氣的熱脹冷縮現象嗎? (3)物體的熱脹冷縮是怎樣引起的?我們能建立自己的假説嗎?

這時我讓學生通過角色扮演的模擬活動,把一種抽象的運動用直觀的“模型”表達出來。在遊戲中,我注重讓學生體會“微粒”的運動、“微粒”的距離、和圈的大小、這三者之間的關係,在遊戲中體會、感悟、理解其中的含義,從而加強直觀感受和對空氣熱脹冷縮的本質的理解,建立起學生自己關於“熱運動”的認識。最後用課件展示:原來,常見的物體都是微粒,而微粒總在那裏不斷地運動着。物體的熱脹冷縮和微粒運動有關:當物體吸熱升温以後,微粒加快了運動,微粒之問的距離增大,物體就膨脹了;當物體受冷後,微粒的運動減慢,微粒之間的距離縮小,物體就收縮了。

這樣的一個教學過程,從讓學生動一動,由體驗而感悟,由感悟再遷移,完成了學生思維的提升。

(四)鞏固落實,拓展延伸

科學課取材於生活,應用於生活。指導學生把課堂中學到的知識如何在生活中運用,也是科學課的重要任務之一。為了體現所學知識的實用價值,我設計了這樣的幾個問題。 課件出示:

1、乒乓球被踩癟了,你能幫助老師讓它恢復原狀嗎?

2、夏天給自行車輪胎打氣時,氣不會打得太足,為什麼?

這樣學生對本節課的知識得到了落實,達到了學以致用的目的。

通過以上幾個教學環節,我培養了學生觀察、思考、想象的能力,整節課自始至終不脱離學生的嘗試與體驗,使學生體會到了成功的喜悦,並領悟到了空氣的熱脹冷縮的應用價值。

以上就是我的説課內容,既有我的一些小小體驗,同時也存在很多不足,懇請各位評委、老師多多批評、指正,謝謝!

説課稿 篇6

一、説教材

1、説課內容:

蘇教版版數學第十一冊P50《倒數的認識》

2、教材的地位、作用及前後聯繫

倒數這部分內容是在分數乘法計算的基礎上教學的,通過觀察乘積是1的幾組數的特點引導學生認識倒數,為後面學習分數除法做準備,因為一個數除以分數的計算方法就是歸結為乘這個分數的倒數,所以這部分內容是分數除法計算關鍵,它溝通了分數乘法和除法的計算,起着承前啟後的橋樑作用。

3、教學目標

(1).學生通過觀察算式的特點,引出倒數的意義,並能夠真正的理解和掌握。

(2).學習求一個數的倒數的方法,使學生能夠正確地求出一個數的倒數。

(3).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概括能力。

4、教學重點和難點

倒數的引入是為分數除法作準備的,所以本課的教學重點是讓學生熟練掌握求一個數(包括分數、自然數)的倒數的求法,教學的難點是幫助學生理解倒數的意義,尤其是互為倒數的兩個數間相互依存的關係。

二、 説教法

本課我採用了發現式教學法。教師只是通過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的身份,引導學生主動參與到整個學習過程中去,讓學生自學例7,給學生提供放手的思維空間,並尊重學生的自主性,允許學生在探究新知中犯錯誤,並在修正錯誤的過程中體會成功。

三、 説學法

1、 觀察、比較的方法。

倒數的意義是從幾組乘積是1的算式引入的,因此,指導學生進行有效的觀察比較這幾組算式的共同點和不同點可以進一步培養學生的觀察、分析能力,加深對倒數的意義的理解和識記。

2、自學嘗試的方法。

在倒數的意義和求一個數倒數的方法的學習中,指導學生自學和嘗試性的解答,最後再引導學生對照課本,進行比較,促使學生仔細認真閲讀課本,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創造能力。

四、説教學過程

(一)、複習導入

教學剛開始的口算練習,我的目的是一方面起到練習鞏固口算的目的,另一方面為本節課的新知做鋪墊,讓學生初步感知互為倒數的兩個數的一些特徵,如乘積是1,兩個數的分子和分母調換了位置等等。

口算各題: 5 18

哪兩個數的乘積是1,交流分數乘法的計算方法。

(二)、探索新知

1、理解倒數的概念

出示例7,提問:這8個數中,哪兩個數的乘積是1(板書:乘積是1)學生獨立完成。

學生回答,教師板書: =1 =1 =1

教師講述,揭示倒數的概念,這裏有三組數的乘積是1,乘積是1的兩個數互為倒數(板書:的兩份數互為倒數,在“兩個數”、“互為”下加上着重號),聯繫具體的題目説一説。

教師在具體的例子中直接揭示倒數的概念,學生在聯繫具體題目説一説誰和誰互為倒數中能夠初步感受倒數的形式。

2、板書課題:認識倒數

馬上揭示課題直截了當,將更多的時間放在深入理解倒數上。

(1)進一步理解倒數的意義:倒數不是表示一個具體的數,而是表示兩個數之間的一種關係,當兩個數的乘積是1時,這兩個數就互為倒數。

使學生明確倒數表示的是兩個數之間的一種關係,增強其邏輯的嚴密性。

(2) 求倒數的方法。

問:通過剛才的學習,我們知道了什麼是倒數,你能分別找出 和 的倒數嗎?隨機板書: =1 =1

問:觀察上面互為倒數的5組數,他們分子、分母的位置發生了什麼變化?引導學生説出:互為倒數的兩個數分子分母的位置是顛倒的。

問:我們可以用什麼方法求一個數的倒數?(調換分子、分母的位置)

該環節讓學生尋找求倒數的方法,例7中找乘積是“1”的兩個數,是對互為倒數的兩個數的初步感知,通過觀察比較,學生能得到求一個數倒數的方法是:分子分母調換了位置。

5的倒數是多少呢,為什麼?

1的倒數呢?

問:0有倒數嗎,為什麼?(0沒有倒數,0乘任何數都得0)通過交流,學生明確:因為5 =1所以5的倒數是 ;1 1=1所以1的倒數是1。

5、1、0是比較特殊的三類數,學生需要回到倒數的概念中去尋找方法,使學生牢記倒數的概念,在解決問題中鍛鍊學生的推理能力。

3、 練一練,知道學生正確書寫一個數的倒數。

三、鞏固提高

想想做做1、2、3題讓學生獨立完成,再選擇兩題説説怎樣想的

第4題教師逐一板書,後一組一組引導學生觀察,發現規律:(1)真分數的倒數都是大於1的假分數。 (2)大於1的假分數的倒數都是真分數 (3)給出的數是幾分之幾,他們的倒數是整數。 (4)非零的自然數,他們的倒數都是幾分之一。

這組題對於學生的能力又是一個理論上的提高,不僅能發現規律,而且要用準確的語言表達,這不是這麼簡單的,尤其對於第二組和第四組來説,所以對於説的不準確的老師引導者的角色要呈現出來,讓學生得出真理!

四、全課總結

1、這節課,我們一起認識了什麼倒數,“倒數” 和別的數有什麼不同?

2、怎樣就能很快得到一個數的倒數?

這兩個問題涵蓋了學生對倒數概念的理解和求一個數倒數的方法,學生可以回顧之前的經驗做一個總結概括。

五、佈置作業

六、板書設計: 倒數的認識

乘積是1的兩個數互為倒數

求一個數(0除外)的倒數,只要把這個數的分子分母調換位置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yuwenzhishi/shuokegao/7wkx2g.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