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語文知識 >説課稿 >

實用的説課稿模板錦集十篇

實用的説課稿模板錦集十篇

在教學工作者開展教學活動前,時常需要編寫説課稿,寫説課稿能有效幫助我們總結和提升講課技巧。優秀的説課稿都具備一些什麼特點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説課稿10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實用的説課稿模板錦集十篇

説課稿 篇1

《小壁虎借尾巴》是一篇科普童話,他處於人教版小學語文一年級下冊第四單元,本單元教材以夏天為專題組織材料,內容豐富,既有寫夏天美景的,又有寫夏天情趣的。學習本組教材,要引導學生走進大自然走進社會,走進生活大課堂,讓學生主動識字,注意積累。學生可在本組教材學習過程中,體會夏天的美好,感受夏天的情趣。《小壁虎借尾巴》這篇課文藉助擬人的手法,通過小壁虎向小魚、老牛、燕子借尾巴的故事,講了幾種動物尾巴的特點,揭示了“動物尾巴都有用”這樣一個道理。文章生動有趣,深入淺出,把小動物有禮貌和它們之間真誠相待的美好形象表述得栩栩如生,使孩子們既學習了科學知識,又受到了美的薰陶,由衷地愛上多姿多彩的夏天。

根據本課在教材中所處的位置,以及學生的知識水平和思維能力,我從三個維度設定了本課的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會認“壁、虎”等9個生字。會寫“河、姐”等6個生字。

能力目標:瞭解小魚、黃牛、燕子、壁虎的尾巴用處及壁虎尾巴再生的特點。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培養學生的朗讀能力、邏輯思維能力和口頭表達能力。

德育目標:教育學生禮貌待人。

認識生字,讓學生懂得魚、牛、燕子和壁虎尾巴的用處,接受禮貌教育,是本課的教學重點;讓學生理解小壁虎尾巴得用處和特點是本課的難點。

我班留守兒童較多,許多家長也忙於自己的事情,學生的學習沒有家長的幫助,學習起來稍有吃力,所以本課教學我計劃3課時完成-----第1課時初讀課文,認識生字,學習課文1、2自然段,第2課時教學三至七自然段並指導朗讀,瞭解小魚、黃牛、燕子、壁虎的尾巴用處及壁虎尾巴再生的特點。激發學生樂於觀察周圍事物,有閲讀課外讀物的興趣。第3課時,識記生字的形,指導書寫,完成課後練習。孩子通過這樣的三課時教學,定能夠學的紮實,學得輕鬆愉快,能力得到相應的提高。

今天我着重講第二課時的教學設想。

根據童話故事生動有趣和學生的興趣愛好我將採用情景教學法,讀中玩,玩中學,以讀代講,以讀促悟。根據課文三到五自然段的語言結構特色,以及低年級閲讀教學對學生閲讀能力的要求,我在學習中採用“先扶後放,扶放結合”的方式,交給學生學習的方法,突出重點、突破難點。利用典型詞語、句子進行語言文字的訓練與邏輯思維訓練。

所以我在教學程序中做了如下設計:

1.猜謎語、看動畫片都是孩子喜歡的活動,我用猜謎的方式把孩子引入課堂,檢查孩子們第一課時中學到的知識,出示字謎:你錯一半。(借)蟲子爬到文字邊。(蚊)看字它是蟲,其實不是蟲。(蛇)用猜謎語引入課堂,不僅讓學生的注意力很快的集中到了課堂上,還在輕鬆愉快的氛圍中複習鞏固了第一課時中學到的一些新知識,做到寓教於樂。

2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低年級的小朋友喜歡直觀形象的東西,而且樂於接受一些新的挑戰,正是初生牛犢不怕虎,什麼都想去嘗試一下,學生猜字謎出後,我播放準備好的無聲動畫片,讓孩子準備當小小配音員,給動畫片配上音。我告訴小朋友:要想配音配得好,就得學好今天的課程,仔細體會人物的感情,記好人物的台詞。

孩子在興趣引導下,以極高的熱情投入到新課的學習中。

為更好地為課文配音,必須理清文章思路:包括故事的起因、經過、結果,故事中有誰,幹了什麼事、説了什麼話等,實際是引導學生充分研讀課文。

首先,回顧壁虎借尾巴的原因。這個環節就是鞏固上節課所學習的知識,引啟下文的學習的作用。

通過第一課時的學習,學生很快就把借尾巴的原因找到了:“因為小壁虎的尾巴掙斷了,他覺得沒有尾巴很難看,所以他想去借一條尾巴”。

原因找到了,接下來了解借尾巴的過程。閲讀教學法不是教師講,學生聽,是在教師指導下的學生自主的實踐活動,引導學生學習第三、

四、五自然段。此環節我採用“從扶到放”的教學程序:學習第三自然段以扶為主,學習第四、五自然段,以放手讓學生自學為主。這個由

扶到放的過程,就是教給學生讀書方法的過程,也是培養學生自學能力的過程。

我以扶為主,圍繞“向誰借”、“怎樣借”、“借到了嗎”這幾個問題。領學課文第三自然段。做以下引導:

哪個自然段寫小壁虎向小魚借尾巴?讀讀看,他借到尾巴了嗎?是不是他借尾巴時沒有禮貌,所以小魚不借給他?他借尾巴時怎麼説的?出示小壁虎借尾巴時説的話,從哪裏看出他有禮貌?指導朗讀小壁虎的話。比較下面的句子和標點。“小魚,你把尾巴借給我!”“小魚姐姐,您把尾巴借給我行嗎?”引導學生理解用上“姐姐、您、行嗎”等詞語,及詢問的語氣,説明小壁虎很有禮貌。這麼有禮貌,為什麼小魚不把尾巴借給他呢?學生帶着這樣的疑問去到小魚的話中尋求答案。

小魚説:“不行!我要用尾巴撥水。”比較句子:小魚説:“不行啊,我要用尾巴撥水呢。”引導學生體會加上“啊”“呢”這些語氣詞,可以表現小魚是友好拒絕,和因為不能把尾巴借給小壁虎而為難的心情。人物的思想感情已經鮮活分明,教師再指導學生分角色根據自己對人物的情感體會有感情地讀第三自然段。讓學生入情入境,深入文本,體會文章內涵。為後邊當配音員做好更充分的準備。

這樣運用比較法,抓住重點詞句,學生很快就明白小壁虎十分禮貌,這既進行了語言文字訓練,又進行了文明禮貌教育。收到教育、教學合二為一的效果,體現文道統一的原則。

師生一起總結學習第三自然段的學習方法,讀---問---悟---讀。“教”是為了“不教”。我交給學生學習的方法,注重了語文能力的培養。

第四、五自然段採用以上方法教學,使學生處於輕鬆、愉快、積極思維的氣氛中,做到面向全體,發揮教師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作用。

另外,藉助“小魚用尾巴撥水”“黃牛用尾巴趕蠅子”、“燕子用尾巴掌握方向”。提問:你們從中明白了什麼道理?進行歸納推理。由個別現象,總結出一般結論——動物的尾巴都有用。

既然動物的尾巴都有用,那麼壁虎的尾巴也有用。有什麼用呢?課文中沒有直接説明,是教學的難點,如何突破這個難點,先得弄清壁虎尾巴的特點。學生自由讀六、七自然段,找出壁虎心情變化的詞語。(難過——高興)小壁虎為什麼高興了?(因為他長出了一條新尾巴)【我適時介紹再生的意思:小壁虎這樣尾巴斷了,又重新生長的現象叫做再生】這一特點對它有什麼用處?對照前文,可知壁虎尾巴有自我保護作用。這部分的教學是一種演繹推理,由一般結論推斷出個別現象,至此突破了難點。

“讀”是對信息的輸入,而“説”應該是對信息的輸出了,培養學生口頭表達能力,是一個長期訓練的過程。在閲讀教學中必須把讀與説結合起來。

學生知道了這幾種動物尾巴的作用之後。我播放課件,鼓勵學生説説他們尾巴的作用。如果僅僅只讓學生説説這些動物尾巴的作用,就沒有體現語文課的特點,所以我讓學生模仿第三自然段的結構句式説一段話。比如:小壁虎爬呀爬、爬到森林裏,看見松鼠蓬鬆着尾巴在樹下吃野果,小壁虎説:“松鼠哥哥,您把尾巴借給我行嗎?”松鼠説:“不行啊,我要用尾巴當降落傘呢!”這樣既培養了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又能使學生把所學知識轉化成能力,從而獲得成功的快樂。

(2)在教完課文後延伸設疑,指導學生討論:如果以後小壁虎尾巴再斷了,還會去借巴嗎?既緊扣課文重點,引導學生利用已學知識加以總

結,突出難點——壁虎尾巴可以再生。

至此,課文思路已經清晰,人物、語言、情感也已明瞭,為動畫片配音的時機成熟,再配以清新優美的鋼琴曲,孩子們踴躍地參與到配音活動中。

得法於課內,延伸於課外,提高語文實踐能力,這是語文教學的至高境界,我向學生推薦課外讀物,擴大孩子的視野,增強閲讀興趣。

根據教學目標,強化教學效果,我還對學生進行能力延伸的指引:

小壁虎看到長出的新尾巴真開心呀!它要去告訴他的好朋友。小壁虎會怎樣把這件事告訴它的朋友呢?朋友又會對小壁虎説些什麼?請同學們也來噹噹小作家,像課文那樣,編個小故事。

我想通過這種訓練,培養學生創新精神,使學生的思維能力和頭表達能力均能得到發展。總之,任何能力的形成,都必須經過持久的強化訓練。所以,我堅持在閲讀教學中引導學生掌握閲讀方法,不斷改變學習方式,使學生在學習中成長,在合作中成長,在實踐中成長。v

説課稿 篇2

一、 説課內容

我説課的內容是北京市義務教育課程改革實驗教材第二冊第八單元第22課《風睡着了》

二、 指導思想與理論依據

《語文課程標準》在第一學段“識字寫字”方面提出的要求“讓學生喜歡學習漢字,有主動識字的願望。”識字是一年級教學的重點,也是難點。“識字教學要將兒童熟識的語言因素作為主要材料,同時充分利用兒童的生活經驗,注重教給識字方法,力求識用結合。”

教學中努力做到:

1.激發興趣,引導學生自主識字,教師在關鍵處進行點撥。

2.引導學生在詞語、句子中理解字義。

3.引導學生擴展詞語,結合生活實際理解詞語的意思,加強語言積累。

三、教學背景分析

1、教材特點

這是一篇保護環境的童話故事,主要寫在草原和樹林的努力下,狂風被制服了,它告訴孩子們,植樹種草可以防風、防沙。課文運用了童話的形式,語言生動,既有寫實,又有擬人化的描寫。

2、學生特點

一年級下學期學生已經初步掌握了一些識字方法,有了一定的識字能力,但一些難字還需要老師的。

3、教學方式與教學手段

根據低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運用謎語,圖片有效的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慾。

創設情境,促進學生合作學習,使學生能夠快樂識字。

通過讓學生用生字組詞、説句子,用不同形式讀,來感悟語言、積累語言、運用語言。

四、教學目標

1、學會7個生字,認讀11個字。

2、會讀課後練習中的詞語。

3、初讀課文,知道植草種樹有利於環境保護。

五、教學重點難點

1、學會7個生字,認讀11個字。

2、朗讀課文,初步瞭解課文的內容。

六、教學流程

激情引趣,導入新課

初讀課文,自學生字

引導互查,糾正字音

知義記形,正確書寫

再讀課文,瞭解大意

七、教學過程

(一)、互動猜謎,導入新課

1、師出謎語:小樹見它招手,花兒見它點頭,禾苗見它彎腰,雲兒見它讓路。(貼出:風圖)

2、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篇和風有關係的課文,板書課題,學生齊讀課題。

3、看着課題,你有什麼疑問嗎?學生質疑(風怎麼會睡着了呢?風在哪睡着了?……)

[設計意圖:猜謎導入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引導學生對課題進行質疑,激發學生進一步學習的慾望。]

(二)、初讀課文:自主識字

1、自己讀課文,不認識的字藉助拼音多讀幾遍。

2、同桌互讀,如果你的學習夥伴讀準字音你就給他畫一面小旗子,如果字音沒有讀準請你幫幫他,

3、指名讀、評讀。

4、自主識字

請你看看這些生字中有哪些是你已經認識的?輕輕地把它讀兩遍。不認識的字多讀幾遍。

5、檢測自主識字效果

這篇課文中的生字新詞可真不少,你們都能讀準字音嗎?我來考考你們吧!

課件出示本課生字:城市經過帶香懷(指名領讀,齊讀。)

理解詞語

Chéng shì

城市 (師問:你出生自哪個城市?

師説:北京是世界聞名的大城市,我們生活在這麼幹淨整潔的城市多幸福呀!再讀一遍這個詞。)

dài zǒu

帶 走

jīngguò

經 過(老師問:每天上學,從你家到學校路上要經過什麼地方?

( 如果學生能夠説出來,老師要給予肯定評價:你真善於觀察,説得真清楚。如果學生説不好,老師要鼓勵:彆着急,今天回家的時候你可以邊走邊留心記一記。)引導學生在説話中理解:經過就是路過的意思。

xiāng

清香( 老師問:什麼是清香?)

引導學生理解:清香是一種淡淡的香味

再讀這個詞語。

指導:清香的味道讓人聞起來多舒服呀!讀得輕柔些,讓我們彷彿聞到花草的清香。

這3個詞藏在一個句子裏了,我們一起讀一讀。

出示:

jīng guò dàixiāng

風經 過 草原,帶走的/只有/草原的 清香。

指導:要讀好長句子還要注意停頓,看!有斜線的地方稍稍停一下。注意了停頓聽起來好聽多了。

自由讀、指名讀、齊讀

[意圖:教給學生讀好長句子的方法。]

文中還有一些詞語不好讀,老師給它們注了音,你們試着讀一讀。

ben hou juanji xuqiao

奔 跑吼叫 捲起 繼續 瞧

chuanchengqiang huai

呼呼直 喘逞強 懷 抱

自己練讀。

如果打亂順序你還認識嗎?老師指,你們讀,看誰讀得又快又準確!

這些詞語如果去掉拼音讀還認識嗎?

開小火車帶讀。

這裏還有一個長句子呢,你們能讀好嗎?用我們剛才説的讀長句子的方法讀讀這句話。

風躺在樹林的懷抱裏,在樹葉沙沙的催眠曲中,慢慢地睡着了。

這次大家都注意了讀長句子要停頓,果然好聽多了!你們真是會學習的孩子,一起輕輕地讀讀這句話,再讀得慢一點!

[設計意圖:檢查字音,落實讀準字音的目標。]

6、識記字形

你能用什麼辦法把這些生字朋友記住呢?

引導學生用多種方法記字形:看筆順跟隨表記字形、按部分記字形、熟字換偏旁等方法。

7、再讀課文

字詞你們都讀準確了,把它們再送回課文中去,你們能把課文讀得通順連貫嗎?

(三)、再讀課文 感悟課文

整體感知

課文你們讀通順嗎?不過要想知道風為什麼睡着了,風在哪睡着了,只把字音讀準確了,課文讀通順還是遠遠不夠的,還要能夠帶着你們剛才提出的問題邊讀邊思考,認真讀讀這篇課文邊讀邊想你讀懂了什麼?(讓學生説的充分些!!)

根據學生髮言總結出

風,先來到(),沒帶走黃沙,又來到( ),在( )睡着了?

八、指導書寫

趁風睡着了的時候,我們來安靜的寫幾個字好嗎?

(1)在這課的生字中有三個左右結構的字,打開書。(找到了嗎? 城經懷 )

(2)認真觀察這三個左右結構的字有什麼相同之處?

(左窄又寬 ,注意避讓。豎中線返紅,師説:你們看,這三個字右邊的部分都從豎中線穿過了一點,體現了漢字左右避讓的原則。)

(3)仔細觀察這三個字怎麼寫才能寫漂亮?

A “城” 注意避讓原則,土字的最後一筆橫變提,斜鈎要寫得舒展。

B “經” 右上的橫撇和點不能交叉,點沒出頭。這兒大家在寫的時候要注意。

C “懷”豎心旁的筆順要提醒大家,一筆點、二筆點、三筆豎。

(4)自己認真地讀帖,把這三個字各描一個寫一個。拿出筆先擺好寫字姿勢,檢查三個一你做到了嗎?經過仔細地觀察,相信你一定能寫好。

寫完的同學照着範字比較比較,哪兒寫得不好看再改一改。

(5)師發現學生普遍問題後再範寫。

(預設:我發現有的同學寫“城”字時左右寫得太緊湊了,擠在一起多不舒服呀!看老師來寫個“城”。“城”左窄右寬,把土字旁寫得稍往左一些,注意第三筆是提,右邊的“成”字斜鈎要寫得舒展,稍長一些。)

(6)有時間再寫一個“城”字。

九、小結

風怎樣來到草原和樹林,草原和樹林對説了什麼?請你回家認真讀課文,下節課我們來學習。

十、學習效果評價

1、觀察在識字學習過程中,學生是否有興趣,能否做到積極主動。

2、通過指名讀和同桌互讀,檢查學生是否能夠把本課詞語和句子讀正確。

3、學生能否用簡單適合自己的方法識字。

4、觀察學生是否能夠正確書寫這3個生字,能夠關注間架結構,把字寫端正。

十一、教學設計的特點

1、關注學生髮展,引導學生主動識字,科學識字。

2、識字方法多元化。

3、理解詞義方法多樣、巧妙。

説課稿 篇3

本文是由語文教案工作室上載的:筍芽兒説課稿。

教材簡析

本課是一篇科學童話,講的是春回大地,萬物復甦,筍芽兒衝破一切阻礙,由竹筍生長為強壯的竹子的經過。作者通過這個故事,啟迪學生要趁大好時光,衝破阻礙,好好學習,勇於進取。

題目點出了題材範圍,即寫一顆“筍芽兒”這個主要人物(植物人格化)。“筍芽兒”是一個名詞,從課題亦可推知本課是記敍文,全文以筍芽兒生長過程為線索,講了四層意思,講了筍芽兒出土之前和出土以後的兩個階段,出土之前,筍芽兒只是“央求”,而後是不顧一切阻攔:“一個勁兒向上鑽”,表現了她有一種向上的精神,出土以後,筍芽兒以頑強的意志,不斷地排除阻礙,在陽光下,春雨的幫助下,勇於進取,終於茁壯成長為高大的竹子。

本文是按照事情發展的先後順序記敍的,結構類型屬於縱向結構,文章脈絡如下:

春雨姑娘滋潤

春雨姑姑呼喚→雷公公呼喚→小草弟弟鼓勵→

太陽公公照射

本課的類型屬於講讀課文,是單元的開篇文,本單元訓練重點是觀察,要將思想內容、語文知識,段的訓練溶為一體,藉助過去所學的觀察學習方法學好本課,且進一步地領會和運用此法,為後面的《喇叭花》《美麗的小興安嶺》的學習打基礎,掃除阻礙。

教學目標

1.理解課文內容,瞭解筍芽兒的生長過程,領悟筍芽兒向上進取的精神。

2.學會本課生字新詞,會用“央求”造句。

3.能根據課後的提示給課文分段,並懂得按事物發展過程分段的方法。

4.學會分角色朗讀課文。

我們知道,文道結合,讀寫結合,講練結合是閲讀教學的基本規律,因而語文課的教學目的往往是綜合型而非單一型的,一般包括教學目標(1)屬於思想教育範疇;教學目標(2)屬於語文基礎知識的學習內容;教學目標(3)是屬於技能訓練部分。上述四點,努力體現文道、讀寫結合、有講有練的閲讀教學特點。

教學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難點一般從思想內容、基礎知識、基本技能三個方面選擇其一,它是比較單一型的,重點太多就不稱其為重點了。比較本課內容、知識和技能三個方面,儘管單元訓練重點是觀察,但它已並非初次接觸,故觀察、朗讀不是重點。所學生字大部分為合體字,均由熟字組成,因而字詞訓練也不是課文訓練重點,課文中筍芽兒的向上進取精神是本課的中心,故本課教學的重點是筍芽兒出土之前與竹媽媽的對話,出土以後與小草弟弟的對話,以及她自己的自白。本課講竹筍發芽長成竹子的過程,學生感到生疏,這是教學的難點。擬採用如下的方法來突出重點和突破難點:

1.緊扣中心,一線串珠。從釋題、析文到練習,都以筍芽兒生長的過程為線索。教學時,將學生抓住筍芽兒的語言作前後比較,體會筍芽兒積極向上、努力進取的願望、行動和結果。例如:“央求”與“自豪”,“不住嘴地説”與“急得大叫”,“瑟縮着身子”與“一個勁兒地往上鑽”等等,從中讓學生體會到筍芽兒向上進取的精神。

2.參看插圖,講述知識。突破本課難點,教學中教師根據教學的進程出示各個生長階段的筍芽兒圖片,同時講述有關知識,使學生在學文的過程中,瞭解筍芽兒的生長過程。

教學過程

興趣是誘發學生學習動機的強大動力,只有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習方法才能變被動為主動,變厭學為樂學。本課四層按筍芽兒生長過程的順序進行記敍,結構相似,內容淺顯。如果從頭到尾用談話法進行教學,學生勢必感到乏味。根據學生年齡特徵、心理特徵,在教學方法上,採用簡筆畫教學,以激起學生在樂中學、學中樂;在學法指導上主要採用舉一反三的“範例引路法”。教學流程大體如此:創設情緒——導學第一節——質疑搶答——互問互答——總結評定——作業練習。現概説如下:

(一)創設情緒

猜謎語,引出課題,出示實物,解題。

1.釋題。

2.初讀課文,粗知課文大意。

3.講讀課文第一小節,老師讀、問,學生聽、劃、想、答,共同活動,理清層次,概括段意。畫出筍芽兒喜歡温暖,害怕寒冷,在地下沉睡,直到雷聲隆隆才生長髮芽的簡筆畫。

4.總結這一節的學習方法。(科學的指導學生看書,歸納、整理本節學習的主要內容和重點,教給學生學習的方法,使學生從模仿學習過渡到有意學習,這是培養學生學習能力的重要一環。)

(二)質疑解難

質疑開始,學生自解疑難。激發學生用上節教師教給的方法進行學習解答疑難,每一題給予評分,每組搶答時由組長指定本組同學答題。促使每個學生都以高昂的情緒參與學習活動。

第二部分質疑如下幾方面問題:

1.誰呼喚筍芽兒?雷公公是怎樣呼喚筍芽兒的?筍芽兒聽了是怎樣表現的?

2.這時竹媽媽是怎樣做、怎樣説的?

3.筍鑽出地面需要哪些條件?

4.默讀課文並把有關板書補充完整。

5.齊讀最後一個自然段,想想這一部分要講什麼?在全文起什麼作用?

6.通過課文的學習,你明白什麼道理,從中受到什麼啟發?

7.請幾位同學分別朗讀全文。

教法與教學手段

根據學生的特點和課文內容,在教學中採用電教手段,綜合使用電教媒體,充分發揮教師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作用。

(一)觀看錄像,導入新課。

根據課文內容,讓學生觀看錄像,欣賞細雨濛濛,春雷轟轟,桃紅柳綠,鶯歌燕舞,萬物復甦的春景,同時也觀察筍芽兒從黑糊糊的地下破土而出,脱掉層層筍殼,最後長成修長挺直、蒼翠的青竹的過程。同時配以優美的音樂,使學生沉浸於歡樂的春天的景象中,從而調動學生學習的興趣,使學生受到美的教育。

(二)聽課文配樂朗讀錄音,初步領會課文中各種“人物”的感情和心理變化過程。

講課前讓學生聽課文配樂朗讀錄音,讓學生熟悉課文,並在富有感情色彩的課文朗讀聲中對課文出現的各種人物(春雨姑姑、筍芽兒、竹媽媽、雷公公、小草弟弟)在情感上有一個初步的瞭解和把握,為理解課文,體會“人物”感情打下基礎。

(三)看投影片,瞭解筍芽兒的生長過程。

投影片再現筍芽兒,再現筍芽兒破土而出的生動景象。這景象分別用四張投影片再現,沉睡在黑糊糊的土裏→再也沉不住氣了→一個勁往上鑽→終於鑽出了地面。

課堂練習和作業佈置設計

(一)選擇詞語填空。

請求央求要求

1.奶奶( )我每天按時回家。

2.小明( )媽媽讓她出去參加集體活動。

3.在我們在再三( )下,老師終於同意我們的這次計劃。

(二)按課文內容填空。

1.筍芽兒的生長過程是:____、____、________、____。她的生長得到了____、________、____、____的幫助。

2.筍芽兒由“瑟縮着身子”到“____”可看出筍芽兒____的精神。

(三)造旬。

……央求……

(四)感情朗讀課文(或分角色朗讀課文)。

緊扣教學目的,課堂練習和作業佈置的設計也從基本技能和基本知識、思想教育進行檢測,第一題和第三題針對目標(2)進行語文基礎知識的檢測,以“要求、請求、央求”三個詞作為詞語的訓練點,讓學生通過比較,學會運用這三個詞。其中第一題又為第三題打下基礎,讓學生在理解的基礎上完成教學目標(2)的後半部分。第二題針對目標(1)進行思想教育和語文知識的訓練。讓學生通過完成這一道題,來了解課文的大意,並從中受到“在成長的道路上,只有經風雨,見世面,不甘落後,奮發向上,才能成為祖國的有用之材”的教育。第四題針對目標(4)所定的檢測題,檢測學生通過學習理解之後自己對課文的理解。

板書設計:

春雨姑姑 滋潤 竹子

太陽公公 照射 我長大啦! 成材

小草弟弟 鼓勵 脱下小衣

雷公公 呼喚 鑽出地面 生長

春雨姑姑 呼喚 沉睡地下 萌芽

筍芽兒

(奮發進取)

這一板書方式在於突出本課教學重點,突出了筍芽兒以奮發進取的精神,在春雨姑姑、雷公公、小草弟弟、太陽公公的幫助下,由“沉睡地下”至“一個勁兒往上鑽”最後長成竹子的過程,通過體會筍芽兒身體不斷生長,思想也不斷成長,領悟到筍芽兒向上進取的精神,這種板書直接揭示了中心,突出了重點。

説課稿 篇4

一、教學背景:

本課可以説是我校的校本教學,農村小學,我們沒有先進的教學設備、工具,沒有現代化的教學手段,但紙編花籃,即使廢舊報紙得到利用,又能培養、鍛鍊學生的能力,五年級的學生有了一定的動手能力,所以組織了本課的教學。

二、本課的教學目標為三項:

一是知識目標,通過教學與實踐使學生學會編制花籃的方法;二是能力目標,培養學生觀察、分析、動手能力以及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並養成勇於探索、敢於創新的精神。三是德育目標,培養學生耐心細緻、不怕困難、團結協作的優秀品質。《紙編花籃》的教學設計,根據農村學生的實際情況、年齡特點和已有的認知水平,制定有效的教學目標。

三、本課重點、難點。

學習紙編花籃的方法,學會編制;難點,發揮想象力創造出不同的造型。

四、教學方法及依據:

1.直觀教學法,為加強教學效果,在教學中通實物演示增強教學的直觀性;

2.分析法,不僅讓學生明白做什麼、怎麼做,還要讓學生懂得為什麼要這麼做,創造的源泉和靈感來自實踐,要讓學生懂得“為什麼”和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

3.示範法,要在短時間內掌握操作技能、技巧,有效的途徑是教師進行示範操作。

五、指導學法。

通過本課的教學使學生學會觀察、分析、小組合作學習的能力。從學生角度看,他們做的紙編花籃,成年人認為很簡單,但對於他們,就像成年人去做航母一樣,一個人很難做到,需要合做,集中大家的智慧形成合力,才能打造出特色的精品。本課中分工明確,從捲紙筒——粘紙邊——編紙底——編和幫扶等每一道工序,學生自己分得合理、自然,體現出學生合作意識很強,集中計論研討,最終設計方案都融入了創新。

六、教學步驟和過程。

本課的教學主要為為五個環節:一是創設情導入,板書課題,學生明確學習任務;二是實物展示,學生觀察實物,瞭解編織的特點,通過觀察分析,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三是引導示範,教師講解示範製作方法步驟,學生邊聽邊看演示,明確製作的過程和方法;四是製作創新,學生弄清基本方法後,進行編制,同時發揮他們的才智創造出新的樣式。這個過程中,教師針對不同的小組出現的問題隨時糾正、指導,時在製作過程中各組同學必須發揮團結合作精神;五是展示評價,展示學生的作品,進行評價,明確編織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和欣賞編制的成果,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感受成功的喜悦。學生從無知到有知,從不會做到會做,首先要對做感興趣,才能做好,從而在體驗與探究的過程中成長,在認識與發展自我中不斷完善,本課順應了這一理念設計了“需要花籃——想做花籃——編制花籃——評價花籃——利用花籃”六大環節,讓學生在步步深入中品嚐成功,體驗快樂。或遭受失敗,體驗挫折;或改獲很小、甚至一無所獲,體驗平淡;點點滴滴的感悟和體驗,日積月累,年復一年,終將會迸發出創造的火花。

七、重點的突出和難點的突破。

針對本課重點,最有效的方法是教師的直觀演示和過程中的隨時糾正指導,另外就是發揮同學之間的團結合作能力學生自評是本課設計獨到之處,學生互評是這節課的亮點,最後應用又像是放入催化劑,讓學生感受到成功的快樂。

本課的教學過程和方法都是最直接、最簡單、最有效的,所以堅持示範和隨時的指導是完成的.關鍵。

八、滲透德育教育。

通過觀察、實物展示、製作創新、展示評價等環節,注重培養學生良好的技術素養,滲透節約資源和利用廢舊資源的意識。

九、板書。

紙編花籃

一、 捲紙筒 二、編制

1、編紙底 壓平

1 、長 2、立柱 方向決定型關

2 、細 3、收口 整齊美觀

3、緊

説課稿 篇5

尊敬的各位領導、各位老師:大家好!

今天,我説課的內容是蘇教版小學語文課本二年級下冊第三單元中的第七課《蝸牛的獎盃》。

一、説教材:

《蝸牛的獎盃》是蘇教版小學語文二年級下冊的一篇寓言故事。講的是善飛的蝸牛獲得飛行比賽的冠軍獎盃以後,自我陶醉,不思進取,結果翅膀退化,獎盃成了堅硬的外殼,只能在地上爬行的故事,告訴我們在榮譽面前驕傲自滿就會背上沉重的思想包袱,阻礙自己進步的道理。這篇課文內容長短適中,但層次清楚,內容通俗易懂,童趣性強,與課文相配的兩幅插圖中蝸牛的形象形成鮮明的對比,蝸牛的樣子和神情給學生以豐富的想象空間,非常適合二年級學生朗讀,有利於引發學生對寓意的感悟。

二、學生學情分析:

通過本單元前一篇課文的學習,學生已經初步領悟了發現文本背後寓意的方法,但二年級的學生仍處於形象思維階段,他們的認知特點和整體語文素養決定了他們在學習時仍更多地關注於課文的人物形象和故事情節,而忽視形象的寓意和文本的內涵。學生中也有成績好,驕傲自滿的學生,學習這篇課文正好可以對他們進行一次思想教育。

三、説教學目標、重難點

根據二年級兒童的年齡特徵、認知水平以及我對本課教材的理解,我準備用兩課時完成本課的教學。

説第一課時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部分生字,能正確讀、規範寫。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掌握一個多音字。認識、學寫偏旁“支”。

2、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讀通、讀順長句子,初知課文大意。

第一課時教學設計

一、談話,引入課題。

1、(板書:蝸牛)指讀“蝸牛”,同學們對蝸牛瞭解嗎?生交流

2、師:小朋友比較熟悉現在的蝸牛的樣子,傳説過去的蝸牛是有翅膀的,並且還得了一 個冠軍獎盃呢。邊説邊完整板書課題,請齊讀課題—蝸牛的獎盃,引導學生學習生字“獎”,讀準三拼音,教師再講寫這個字應注意什麼?邊範寫“獎”字,邊説記憶方法:這個字,上面是“將軍”的“將”的變形,下面是個“大”字。古代的大將軍打了勝仗,皇帝會送給他一個大大的獎賞。學生書空。

3、然後鼓勵質疑:讀了課題,你想知道什麼?學生自由發言。

二、初讀課文,感知大意。

教師趁勢引導:

1、請大家帶着這些問題打開書本,自由讀課文。

2、出示讀書要求:

第一遍,讀準字音,不認識的字多讀幾遍。

第二遍,給課文標好自然段,並畫出不理解的詞。

第三遍,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讀通、讀順長句子。

給足學生自由朗讀的時間後

3、檢查自讀情況。

(1)課件出示部分詞語,多種形式讀。

(2)你知道哪些詞語的意思?簡單交流,教師適當點撥。

(3)指開火車分自然段讀課文,注意糾正讀音。課件出示部分長句子指導朗讀。

(4)談談你讀懂了什麼?(將輕鬆的課堂氛圍還給學生,讓不同能力學生從不同的角度理解課文,樂於交流)。

4、學生按要求再讀課文,學生小組合作學習思考:

(1)、蝸牛以前是什麼樣子的?用橫線劃出來。

(2)、後來蝸牛變成什麼樣子了?用波浪線劃出來。

(3)、蝸牛為什麼會發生這種變化?用括號標出來。

教師巡視,全班交流,訂正。再讀一讀這些句子。古人云:讀書百遍,其義自見。如此反覆誦讀為第二課時的學習做好了鋪墊。

三、自主探究,識寫結合。

1、課件出示本課部分教師課前在田字格中寫好的生字,自主識記。

2、認識新部首“支”,範寫“翅” 。注意強調“支”成為部首後最後一筆“捺”的變化。(多媒體演示寫法),學生描紅。認識多音字“強”,練習用“強”字組詞。

3、指導學習難寫好的“蜜”。指導筆順。

學生描紅、臨寫、教師巡視及時指導。

4、交流其他生字的字形特點(形聲字)後在書上描紅、臨寫。

四、總結

通過學習課文,我們才知道,原來蝸牛背上的殼竟是多年前它參加飛行比賽時得的獎盃,這是一件多麼可怕的事啊,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讓我們期待下節課的學習。

今天我主要談談第二課時的教學設計。下面我先説説教學目標的確定:

説第二課時教學目標:

1、複習本課生字,繼續學習本課生字“蜻 蜓 蜂”,並能正確、美觀地書寫,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抓住“有力、自由、遙遙領先、得意洋洋”等詞語,幫助學生理解詞語,以及“……”的用法來讀懂課文內容。

3、瞭解蝸牛身上硬殼的由來,明白在榮譽面前驕傲自大,就會背上沉重的思想包袱,阻礙自己前進的道理。

説教學重點、難點:

綜上所述,藉助看圖,引導想象,緊扣重點詞句反覆品讀,引導學生與文本、教師進行對話,在充分的朗讀中體會“在榮譽面前驕傲自大,就會背上沉重的思想包袱阻礙自己前進”的道理是本課的教學重點。“它成天把獎盃背在身上,唯恐別人不知道它是飛行冠軍。到了晚上,蝸牛就睡在獎盃裏,生怕被別人偷了去。”這兩句話中“唯恐”和“生怕”雖然是近義詞,但擔心、害怕的程度不同,對於學生來説比較難體會,因此領悟、體會這兩個詞在句中的意思,讓學生初步感受母語的豐富多彩成了本課的難點。

四、説教法、學法:

1、教法

在教法上我會充分運用多媒體出示相關圖片,創設多種情景,引導學生觀察、想象,抓住課中的重點詞句,反覆朗讀,自由交流,從而突破重難點。

2、學法

針對學情,在教學時我將指導學生通過已有的知識經驗,藉助圖片,展開想象,反覆朗讀等多種手段領悟文章內涵。

五、説教學過程:

本課時主要通過鞏固複習;讀中感悟,學習課文;創設情境,理解寓意和學寫生字,討論延伸,激發課外閲讀興趣五個環節進行教學。具體設想如下:

第一環節:鞏固複習

1、首先我引導學生複習認讀課文中的“自由地飛翔、遙遙領先、得意洋洋”等由生字組成的新詞。選擇其中一兩個詞説一句話。觀察這些詞之間的聯繫,簡單地説説課文內容。檢查學生對生字詞的掌握情況,再現課文內容,為繼續學習課文作準備。針對二年級學生的能力水平,提供一兩則填空題,大大降低了學生的説話難度,有利於循序漸進地培養學生的表達能力,增強學生的表達自信心。

第二環節:朗讀感悟,學習課文

1、讀讀悟悟,體會以前蝸牛翅膀的有力

教學一開始,我就出示幾張對比鮮明的蝸牛圖,讓學生在強烈的對比中激起探究慾望。提問:你見過的蝸牛是這個樣子的嗎?看到這兩種不同的蝸牛,你有什麼想法嗎?(學生進行交流)隨後,我放手讓學生自讀一、二兩自然段,我適時點撥學生抓住“有力、自由地飛翔”體會以前的蝸牛翅膀有力,飛行自如。考慮到學生對於“遙遙領先”一詞理解有一定的難度,因此,課件出示第二自然段內容,我緊扣“遙遙領先”這個詞,用形象直觀的多媒體教學法再現比賽場景,讓學生反覆讀句子,藉助“甩下、所有”理解“遙遙領先”就是所有這些參加飛行比賽的對手都被蝸牛超過了,而且被甩得很遠。在此基礎上指導學生找出帶有“有力的翅膀、自由地飛翔”(課件中用紅色突出)的句子好好讀一讀。教師趁勢説:這下,老師明白了,蝸牛在飛行比賽中得到獎盃是因為:引讀第一自然段“它有一對有力的翅膀,能在空中自由地飛翔。”順勢板書:有力的翅膀、自由地飛翔。它的對手就這麼幾個嗎?還有誰也會來參加比賽?師點撥:難怪文中用的是“……”(課件提示參賽小動物和省略號),我們讀到這兒時要稍微停頓一下(指導讀好省略號)。接着教師引導學生入境體驗:蝸牛憑着出色的飛行本領獲得了冠軍,還得到了讓人羨慕不已的獎盃呢!(課件出示獎盃)小朋友,假如你就是那隻獲勝的蝸牛,此時此刻,你就站在那高高的領獎台上,手捧着金光閃閃的獎盃,你最想説什麼?教師扮演記者,學生扮演小蝸牛,想象練習説話。(課件演示:採訪圖片!)想象中,培養了思維能力、語言表達能力,加深了對課文的理解感悟。過渡:獲得冠軍的小蝸牛,後來有什麼樣的表現呢?結果又如何?巧妙地激起孩子們學習探究第三自然段的慾望。

2、讀讀品品,感悟得獎後蝸牛的得意

第三自然段是本文的重點,及難點所在。教學時,首先,我放手讓學生自由讀讀課文第三自然段,弄清這一段告訴我們什麼事?找到反應蝸牛得到獎盃以後的表現的詞語,此時(板書:得意洋洋)指導讀出這種得意洋洋的感覺。緊接着,以“得意洋洋”為切入點,引導學生再次走進文本,找找描寫蝸牛得意洋洋的句子:(課件出示:“蝸牛成天把獎盃背在身上,唯恐別人不知道它是飛行冠軍,到了晚上,蝸牛就睡在獎盃裏,生怕被別人偷了去。”)用換詞的方法理解成天的意思,(利用換詞理解的方法可以逐步提高學生用已會的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此時,教師再次質疑:老師納悶了,這蝸牛成天把獎盃背在身上,它究竟想幹嗎呢?它一定會揹着獎盃到處炫耀吧!它會怎麼跟別人説呢?此環節引導學生想象蝸牛成天揹着獎盃碰到小動物們會説些什麼,從而體會到蝸牛從此不思進取,每時每刻都在想着炫耀自己,把榮譽看得很重的心態。在教學中,我預計“唯恐、生怕”這兩個詞文言色彩較濃,學生的理解不到位,因此,我和學生交叉讀這兩句話,併為“唯恐、生怕”找找近義詞,初步感知蝸牛內心擔心、害怕的心情。引導學生深入思考:蝸牛對於“別人不知道自己是飛行冠軍”和“獎盃被別人偷去”這兩件事更擔心哪件事。學生在交流中不僅能體會到語意大體相同而選用不同的詞語表達,能使文章意思更顯得準確鮮明,使蝸牛對獎盃、榮譽看重的心態更深地烙在學生腦海中,然後指導學生讀出蝸牛既得意又擔心的心情就水到渠成了。從而引導學生感悟到在榮譽面前驕傲自大就會背上沉重的包袱,阻礙自己前進。

3、讀讀想想,領悟蝸牛翅膀退化的原因。

課文的第四自然段寫了蝸牛因不再練習飛行,翅膀退化了,再也飛不動了。教學時,我放手讓學生自讀,組織交流感受。在語言環境中理解“天長日久、退化、勉強”等詞語。根據我以往的教學經驗,學生在理解“退化”一詞時會有困難,因此,我讓學生再讀第三段,瞭解蝸牛翅膀退化的原因,幫助學生理解退化一詞。從而體會蝸牛不思進取,結果沉重的獎盃變成堅硬的外殼,只能在地上慢慢地爬行。(板書:堅硬的外殼、慢慢地爬行)。

第三環節:創設情境,理解寓意

在學生深入感悟文本的基礎上,我利用媒體出示蝸牛以前和現在樣子的圖片,啟發學生觀察想象蝸牛現在的心情。接着創設情境:看着現在的自己想到以前能自由自在地飛翔,此時,如果你是蝸牛會説怎麼想呢?轉換角色思考:看到再也飛不上天的蝸牛,你想對它説些什麼?先交流,然後寫在書上。或用填空説話的方式降低想象説話的難度,讓更多的孩子能積極參與到課堂中來。學生通過説話的過程提高認識,深化學生對寓意的理解。在此基礎上,出示“謙虛使人進步,驕傲使人落後”等名言。讓學生齊讀,進一步感悟課文所藴含的道理。

第四環節:學寫生字

語文教學的出路何在?確實需要眼睛向下,固本培元。起點不妨低些,但訓練一定要紮實,要求一定要嚴格。就低年級而言,語文教學應該要把着力點放在加強識字、寫字的訓練上,放在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與學習素質上,本課重點指導學生在田字格中正確、美觀地書寫“蜂、蜓”兩個生字。我利用媒體出示生字,指導學生朗讀,找出兩個生字的共同點,説説自己識記生字的方法。然後讓學生在書上當堂練寫,提醒學生注意寫字姿勢,認真書寫。

第五環節:討論延伸,激發課外閲讀興趣。

最後討論,《蝸牛的獎盃》是在講蝸牛變化的故事嗎?(教師要説明這也是一個童話故事,它是要讓我們從中受到教育和啟發的,不是講有關蝸牛知識的文章。)課文是根據楊嘯的寓言詩《蝸牛的獎盃》改寫的。(課件出示原文內容),請學生課後查找閲讀。簡單介紹《毛驢辦學》、《狐狸和寶鏡》、《螃蟹的懇求》、《豬的訴狀》等。

六、説教學板書設計:

針對這一課的教學,我設計瞭如下板書:

7、蝸牛的獎盃

有力的翅膀 堅硬的外殼

得意洋洋

自由飛翔 慢慢爬行

這樣的板書,我主要以蝸牛的身體及心理的變化過程,體現出了文章的層次、條理清楚,學生對課文內容就一目瞭然了。

七、總結陳詞:

我今天的説課到此結束,懇請各位領導、老師給我提出寶貴的意見。謝謝大家!

引用資料:歌曲《蝸牛與黃鸝鳥》蝸牛在歌曲裏是如何做的?讓學生明白道理!即:歌曲歌頌了蝸牛堅持不懈的進取精神。知識:學無止境!人外有人!天外有天!

説課稿 篇6

教材簡介:

《最大的麥穗》是小學語文第11冊的一篇課文.這是一篇散文,敍述了古希臘學者蘇格拉底讓弟子們摘一個最大的麥穗的事,揭示了人的一生必須實實在在地抓住眼前的機遇,而不能東張西望,錯失良機的道理.全文共7節,可分為3段:第一段(第1節)寫蘇格拉底要求弟子們去麥地裏摘一個最大的麥穗;第二段(第2—6節)寫弟子們摘麥穗的經過和蘇格拉底對他們的教訓

;第三段(第7節)寫弟子們從蘇格拉底的話中悟出了做人的道理.

根據教材特點和學生的實際情況,結合語文課程標準,我制定了以下教學目標: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最後一節.

能前後聯繫,領悟最後一節語言文字,明白必須善於抓住機遇,不能東張西望,錯失良機的道理.

能聯繫實際,談談對追求應該是最大的,但把眼前的一穗拿在手中,這才是實實在在這句話的理解.

教學重點:着重讀好蘇格拉底説的話,體會弟子們所悟出的道理.

本課教學分兩課時完成,第一課時是初讀課文,瞭解課文大意,;第二課時主要理解課文內容.這裏主要講第二課時.

教學理念.

學生是學習的主人.這已成為大家的共識.因此,在語文教學中,應把學習的時間和空間還給學生,通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提高語文能力.古人云:讀書百遍,其義自見.因此,在閲讀教學中,應讓學生多讀,在讀中感悟.

為了實現教學目標,我設計了以下教學過程:

導入.

今天,我們繼續學習《最大的麥穗》.

過渡:小小的麥穗,給人很大的啟示.通過本節課的學習,你一定會解開心中的疑惑,並從中受到啟發.

學習第一段.

自由朗讀第一段,劃出蘇格拉底對弟子們説的話,並讀一讀.

出示蘇格拉底對弟子們説的話:

你們去麥地裏摘一個最大的麥穗,只許進不許退,我在麥地的盡頭等你們.

指名讀,並説説為什麼這樣讀.

齊讀

過渡:弟子們有沒有摘到最大的麥穗 你認為是什麼原因

學習第二段.

自由朗讀課文2—6節,思考上述問題,在書上的有關地方做上記號.

2, 小組內交流,要説出自己的理由.

小學生的研究性學習要有實效,一個重要的問題就是幫助學生找到可以操作的有針對性的學習策略.這個教學環節避免了學生許多無效或低效的學習活動,維護了研究性學習的嚴肅性.

全班交流:

(1),根據學生的回答出示:

這時,兩手空空的弟子們才如夢初醒,他們回頭望了望麥壟,無數株小麥搖晃着腦袋,似乎在嘲笑他們.

(弟子們沒有摘到的原因是:眼光不夠開闊,猶豫不決……)

用邊讀邊議的方式交流,既是讀重感悟的研究結果的呈現,有是自然的思維與説理的訓練.

(2),想一想,此時,他們的心情如何 他們會想些什麼

4, 面對弟子們的表現,蘇格拉底會有什麼想法,請大家讀讀他説的話.

出示:這塊麥地裏肯定有一穗是最大的,但你們未必能碰見它;即使碰見了,也未必能作出準確的判斷.因此,最大的一穗就是你們剛剛摘下的.

指讀,説説從中體會到了什麼.

討論:如何才能讀出自己的體會.練讀 .齊讀.

因為閲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因此在教學中,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閲讀實踐.

5,過渡:蘇格拉底用摘最大的麥穗這件小事來教育他的學生,含蓄的告訴學生一個深刻的道理,他的學生聽懂了嗎

學習第三段.

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一讀最後一節,劃出自己最喜歡的一句,聯繫實際,説説自己的體會.

同桌交流.相機板書.

語文新課程標準指出:語文教學要讓學生學會感受,體會,揣摩.要重感悟,重語感訓練.

出示名言,讀一讀.

機會是每個人都有的,但許多人不知道他們已碰到它.

——達爾文

機遇只垂青(重視)那些懂得怎樣追求她的人——查理·艮科爾

機會來的時候像閃電一樣短促,完全靠你不假思索地去利用.

——巴爾扎克

學到這兒,你希望找到一生中最大的麥穗嗎 為了找到最大的麥穗,你會怎麼做

總結課文.

學了本課後,你有什麼收穫呢 寫一句凡人名言在書上.

交流.

作業.

1,朗讀文中最喜歡的句段,並背下來.

2,選擇一題練習:

*如果你見到蘇格拉底的學生們,你想對他們説什麼,請寫下來.

*最後一段話,使你想起了生活中的哪些事,請舉個具體的例子,寫出自己的體會.

附板書:

最大的麥穗

(追求)

要抓住機遇

眼前的一穗

(實實在在)

説課稿 篇7

一、 説教材

1、 教學內容:本課是人教版四年級第七冊四單元的內容。

2、 教材簡析:分數是我們四年級學生剛剛接觸到的新內容,它又是學生對分數理解的關鍵,本課的學習還為以後異分母分數相加減的學習打下基礎。

本課“簡單的分數加減法”是在學生初步掌握了分數意義的基礎上來進行的。讓學生通過課件中的動畫操作演示,使學生理解加減法的算理,並且明白只有在分母相同的情況下,分子才能相加、相減的道理。使學生通過操作明白算理,在“動”中思、在“動”中悟。

3、 教學目標:經過我對教材的分析和對學生的瞭解情況,我將本課的教學目標擬訂如下:

知識目標:使學生理解分數加減法的意義;掌握同分母分數加減法的計算法則;能正確迅速地計算有關習題。

能力目標: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

思想目標:滲透“變與不變”的數學思想。

4、 本課的教學重點為:理解和計算簡單分數加、減法的計算方法。

5、 本課的教學難點為:理解簡單分數加、減法的算理。

二、 説教法。

在本節課中,我在教學方法上力求體現以下幾方面。

1、 從生活情景出發,以遊戲環節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

“注意是知識的門户”,“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可見學生學習的注意和興趣是影響教學質量的重要因素。

2、 大膽利用課件讓學生自學,使全體學生處於課堂教學的主體地位。

3、 引導學生自己總結分數加減法的計算法則。

4、 在學生的反饋中,對於出現的問題給予及時的指導。

三、 説學法:

在整個教學環節中,學生是學習的主體,為了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我決定在教學中採取以下的學習方法:

1、讓學生利用自己的眼睛觀察課件中的動畫演示自己歸納、總結分數加減法的計算法則。

2、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讓學生在觀察、分析、概括的同時,自己嘗試對分數加法的計算,並讓學生通過小組交流,將分數加法的算理初步理出一條思路。

3、充分利用小組交流的機會,讓學生增強合作學習的合作精神。

4、給學生一個展示自我的平台,讓學生自己充當老師的角色,自己出題,學生自己解答。

四、 説教學過程:

1、 為了喚起學生對舊知識的記憶,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因此我在複習中,設計了一個“過關遊戲”環節,鼓勵學生主動參與,集中他們的注意力,在計算回答的同時,也將分數的含義理解在學生頭腦中得到加深,為新課內容打下基礎。

2、 在新課以前,我出示一個探索實驗的動畫圖,讓學生直接根據演示列出算式,然後告訴學生知道為什麼:+=,接着就揭示課題:簡單的分數加減法。這樣可以使課題很自然地滲透到學生腦海。

3、 在例1的教學中,我決定採取讓學生讀懂題目以後,自己分小組討論列出算式,再試着進行計算,並把自己的思考方法告訴自己的小夥伴。我想通過這種方法,一定可以使學生人人動手、動腦,體現出自主探索學習的優越性。

4、 就課標指出,必須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體驗學數學、用數學的樂趣,並在具體的生活情意中讓學生親身經歷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體驗探索成功的快樂,因此在例2的教學中,由於有例1的基礎,我讓一個學生直接列出算式,算出結果以後,再特別指出:“”這個分數有何特點,然後利用課件演示,使學生明白實際就是一個單位:“1”

可以直接等於“1”,並且讓學生説一説還有哪些等於1的分數,請學生舉例,同時使學生明白等於1的分數有無限多個。

5、 在分數減法的教學中,由於有了加法的基礎,所以我決定大膽的讓學生自學,通過學生自己的討論、探索、推理,利用小組交流的機會,將分數減法的算理記在心中。尤其在例4的教學中,讓學生積極思考,明白為什麼要把“1”看作“”,而不看作其他分母的分數的原因。

6、 在分數加減法教學過程完成後,我準備引導學生完整的歸納出同分母分數加減法的計算法則,並且教師板書在黑板上,以利用學生的感覺器官,增強學生的記憶。

7、 課堂練習是一堂課的關鍵部份,所以我在學生完成了課本相應的做一做以後,鼓勵學生自己上黑板出分數加減法的題目,再請其他學生來完成,通過這個環節的練習,我想學生一定具有極強的課堂興趣。

8、 最後,我還安排了一個“摘蘋果”的遊戲,讓學生在玩中學,在玩中記、在歡快的氣氛中,將本節課的知識點刻入學生大腦。

五、 板書設計:

根據本課的教學重點和教學難點。我特將板書設計如下:以上是我對這一課時的教學設想,在這堂課的設計中,我以新課標為準繩,在教與學的過程中充分調動了學生的思維能力及動手能力,一定能極大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使他們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讓他們在愉悦、興奮的氛圍中自然接受所學的知識內容,並讓學習內容能在實踐中得到昇華,為後面的學習分數打下基礎。我相信學生能在老師的帶領下,完成此節課的教學內容,基本達到教學目的。

説課稿 篇8

一、 説教材

大家好,今天我説課的內容是人教版第八冊第25課《兩個鐵球同時着地》。本篇文章講述了伽利略在追求真理的過程中,敢於挑戰權威,對亞里士多德的所謂真理產生了懷疑,經過反覆試驗後,登上比薩斜塔,用事實驗證了真理,讚揚了伽利略不迷信權威的獨立人格和執著追求真理的精神。

二、説教學理念

古希臘學者普羅塔戈説過:“頭腦不是一個被填滿的容器,而是一束點燃的火把。”在本課教學中,教師力爭做學生思維的激活者,情感的激發者,學習的引導者,以學生讀、説、議,去代替教師單一的講授,通過對課文重點詞句的感悟、理解、品味、積累、運用,使學生得到思想的啟迪、思維的發展。

三、説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瞭解課文所寫的典型事情的主要內容。

2.聯繫上下文理解“信奉”、“膽大妄為”的意思,並在對比品讀和想象中初步體會伽利略不迷信權威,執著求實地探索科學真理的精神。

四、説教學重、難點:

在對比品讀和想象寫話中初步體會伽利略不迷信權威,執著求實地探索科學真理的精神。

五、 説教學準備

教師準備簡單的教學課件。

六、 説教學流程

上課開始,我便用親切的語氣和學生進行交談:同學們,一位哲人曾説過,發現一個問題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在平時的生活中,你是否對那些既定的事實產生過疑問,並孜孜不倦地尋找答案呢?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伽俐略年輕時代的一個實驗《兩個鐵球同時着地》。

(一)、初讀課文

1、分自然段讀課文,比一比誰讀得正確流利。

( 我這樣鼓勵學生,如:這位同學讀得好極了!誰能和他讀得一樣好?你的聲音真好聽!激發學生的讀書興趣。)

2、邊聽邊用鉛筆標記出不明白的地方。

3、畫出使你深受啟發的句子,並在文中寫出自己的感受。(這個環節主要是為了讓學生掃清字詞障礙,對文章內容進行整體把握,對提出問題做好準備。)

(二)質疑問難

(學生要提高就需要學習,學會質疑,學會創造,而這個創造學習的過程恰恰是一個不斷嘗試的過程。教師要引導學生質疑,思考,探索,讓學生的創新意識得到培養。)這個過程中,學生提出的問題,有的可以直接解決,如理解字詞方面;有些問題要在講讀課文過程中解決。如:

(1)兩個鐵球為什麼同時着地?

(2)"原來像亞里士多德這樣的大哲學家,説的話也不是全都對的。"這個句子是什麼意思?

(三)、深入文本

1、師問:當時的亞里士多德是個什麼樣的人?資料介紹,大屏幕展示。人們對他的態度是什麼?通過與“相信”的比較中理解“信奉”, 有多少人信奉?人們對他信奉到什麼程度?讓學生找相關的段落(第二自然段),大屏幕展示: 師指導學生注意通過神態、動作和語氣來表現責備。這樣一位大名鼎的科學家,説過這樣一句話:大屏幕展示: 他想説明一個什麼觀點?(球落地和重量有關) 先抽學生談,然後大屏幕展示落地過程。

2、但當時的伽利略,年僅25歲,是個數學教授,沒有名,沒有地位,是個平凡小輩,他信奉了嗎?是怎麼想的?學生在書上找出,再大屏幕展示: 如果把句中的“如果”刪除可以嗎?為什麼?學生以4人小組形式,討論交流。教師參與討論。從對比中體會伽利略對亞里士多德觀點的質疑,並不是簡單草率的懷疑,而是有理有據,它以假設正確為前提,通過嚴密的邏輯推理得出的,可見其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集體討論交流後觀看大屏幕展示兩種落地情況,讓學生明白其觀點的矛盾性。面對這樣的結論,伽俐略怎麼做的?

(1)提出問題:伽利略做試驗有什麼特點?(反覆、許多次)

(2)換詞比較:用“重複”換“反覆”行嗎?兩者有什麼不一樣?

(3)設境想象:伽利略反覆做試驗,每次做的都不同,可能有什麼不同? (高度不同、球的質量不同、試驗地點不同、天氣、風力等試驗條件不同……)進一步理解“反覆”“許多次”的語言內涵,進而感受伽利略治學的嚴謹。

3、 多次反覆試驗的結果是什麼?理解反覆與重複的不同。

4、 讓學生用書來做做這個試驗。

5、人們在他實驗前有什麼表現?找出有關語句。學生自學,小組內解決問題。大屏幕展示表格,學生填空。為什麼有人説他膽大妄為呢?由膽大妄為引入補充16世紀時,意大利的布魯諾因反對亞里士多德 的“地心説”,堅持真理“日心説”而流浪異國、被捕入獄,最終被教皇活活燒死在羅馬廣場的資料。

6、面對這樣的科學氛圍,用“伽利略如果 ,就會 ;但是,如果 ,就會 。最終他選了 。”滲透説話練習,深入體會伽利略懷疑權威所要面臨的生命危險。面對危險,他毅然決然地登上了比薩斜塔。看!伽俐略在斜塔頂上出現了。他右手拿着一個10磅重的鐵球,左手拿着一個1磅重的鐵球。兩個鐵球同時脱手,從空中同時落下來。此時的人們是什麼表現?找出句子填空。同學們,在那樣的科學氛圍中,伽利略做出了這驚天動地的舉動,你認為他是一個什麼樣的人?人們從中明白了什麼道理?你從中受到什麼啟發?抽生談感受,讓學生暢所欲言。進一步體會伽利略為了真理,為了科學,不畏強勢、勇於獻身的偉大精神。大屏幕展示受到的啟發。

(四)、拓展延伸

多麼可貴的精神,伽俐略公開向權威挑戰,在比薩斜塔的一項重要的試驗,給科學史造成了轟動,給整個歐洲以巨大的震撼!現在他光榮地走下了比薩斜塔,假如你是一位記者,如何採訪他,或者是先前嘲笑他的觀眾,現在有何表現,或者你就是此時的伽俐略,你會怎麼説?讓學生展開想象。這時,課堂氣氛必然會活躍起來。 這樣打開學生的思維,讓課堂成為他們想象的場所,讓所有學生在課堂上激情四溢。創設良好的課堂情境,有利於激發學生創造性思維,促進師生之間、生生之間的合作發展。

總結:伽利略不迷信權威,勇於質疑,使他走向了成功。如果你碰到書中有錯,你敢不敢提出來?那就快快行動吧,仔細讀讀課文中亞里士多德説的話和第4段中寫伽利略試驗結論的話,你會發現也有值得懷疑的地方。(“同時從高處落下”,應該改成“同時從同一高度落下”。)以此提高學生敢於質疑的精神。

七、説板書設計:

這樣的板書突出重點難點,形成知識結構,能建立教學信息系統,易於鞏固記憶。

產生疑問

反覆試驗

公開試驗

試驗成功

説課稿 篇9

 一、教材分析:

陸游是南宋愛國詩人,一生孜孜以求地收復中原,報效國家,卻屢遭主和派打擊、排斥,晚年甚至受到好友楊萬里的詩諷。他一生很愛梅花,因為梅花象徵着氣節。他的這首詠梅詞正寄寓了他憂國傷時、堅守節操的情志:在孤獨和寂寞中,他堅守心靈的恬定;面對悲劇性的消亡,他矢志不渝。

二、學情分析:

學生在初中階段已接觸過該詞,詞的大意稍有了解,教學的重點不必拘於此點。因此,引導學生學習、掌握鑑賞詩、詞、曲的方法,培養他們熱愛我國的傳統文化是該課的重點。

根據課文的特點和學生的實際情況,我對本文做了以下的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指導學生歸納總結鑑賞詩詞的基本方法。

2、引導學生在誦讀中把握作者感情。

【教學重點】分析詞的意象;理解作者詞中表達的感情。

【教學難點】整體感知詞裏的藝術形象,學習歸納鑑賞詩詞的基本方法。

【知識目標】瞭解陸游的生平以及愛國情感;理解梅花的形象和品格內涵;背誦本詞。

【能力目標】引導學生在朗讀中把握作者的情感;掌握鑑賞詩、詞、曲的方法。

【情感目標】熱愛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培養積極健康審美情趣。

 三、教學手段、教學方法分析與設計:

(一)教法設計

根據 “以學生髮展為本” 的課程改革理念,結合該班級學生的實際情況,體現“學會學習”的教學觀念,在教學中主要採取了以下方法:

(1)講授法:

為了幫助更好地理解《卜算子·詠梅》中梅花的形象,講解作者的生平,介紹作者寫詞的時代背景,串解本詞的意境。

(2)啟發式教學法:

適時運用多媒體等手段拋出問題,啟發學生思考,挖掘學生思維潛能,幫助學生提高解決疑難問題的實踐能力。

(3)知識遷移法:

指導學生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是學生獲取知識的金鑰匙,是學生自主發展的關鍵。在學習《卜算子·詠梅》時,引導學生概括歸納鑑賞詩詞的方法,建立知識的網絡結構,為學生的自主探索提供可行性前提,再讓學生利用所學的方法去鑑賞其他的詩詞就水到渠成了。

(二)學法設計

(1)觀察分析法

在導入部分,播放梅花的相關圖片,讓學生直觀感受梅花的人格魅力。再結合日常對梅花的瞭解,概括常態的梅花具有的人格內涵。

(2)誦讀法

“書不可不成誦,或在馬上,或中夜不寐時,詠其文,見其義,所得多矣。”利用誦讀法可以使學生在讀書時眼觀其文,口讀其聲,耳聽其音,腦思其義,能夠充分調動學生的眼、口、耳、腦。同時,誦讀法能留下深刻的印象,幫助理解,加深記憶。

( 3 )小組討論法

促使學生在觀察、思考的過程中,學會總結歸納,進行知識遷移。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讓學生踴躍參與課堂教學,通過小組討論的方式,在民主的氛圍中引導學生總結提升,最終能夠獨立鑑賞任意的詩詞。

四、教學過程:

(一)由多媒體課件——“梅花”的圖片導入

(二)作者情況及寫作背景

(三)初讀——釋義——瞭解詞的大意

(四)講授“意象”與“意境”的相關知識點

(五)再讀 注意節奏與情感

(六)總結鑑賞詩、詞、曲的方法

(七)拓展鞏固:馬思遠 “天淨沙 ·秋思”

(八)作業

(九)教學反思

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是學習詩歌的方法之一。朗讀指導可在學生基本瞭解詞意、體會作者情感的基礎上進行。指導的基本方式是:學生自由練讀——指名試讀——示範指導——再練讀——再試讀。還可以創設情境,如展示圖片、配上激昂歡快的樂曲等,使學生入情入境地朗讀。詞的朗讀與古詩略有不同,同樣講究節奏與韻律,但句與句之間的語氣更加連貫,上下闋之間停頓略長一些,注重意境的營造。這首詞在語言形式上接近現代漢語,便於朗讀時情感的醖釀與抒發。教師可啟發學生講一講詞的大意,對講錯的地方,師生互相補充修正。在熟讀的基礎上,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背誦並默寫。課後延伸:可以讓學生在課下把詩詞朗誦用錄音機錄下來,同學之間相互欣賞,激發學生誦讀和積累古典詩詞的興趣。

 五、預期教學效果

(一)本堂課的主要特色

以梅花的圖片導入,配合廖昌永的《梅花引》歌曲,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並引起他們對梅花所具有的人格內涵進行思考。

注重“知識遷移”的學習方法。分析詩詞的意象和梅花的品格將作為整堂課的重點,學習之後學生能概括總結出鑑賞方法並能遷移運用到鑑賞其他詩詞中去。

(二)教學效果預測及應對措施

針對學生的知識結構,良好的導入是激發學生學習熱情、求知慾和探究心理的有效方法。採用多媒體播放梅花凌寒獨自開的壯美景色,加上音樂的渲染,有聲有色,具有直觀性,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興趣,為學習新知識架設了橋樑。這個環節學生基本上注意力比較集中,興趣會比較高漲,能獨立概括出梅花的堅強、冰清玉潔的特點。陸游資料的恰當引用補充了學生認識上的空白,對於理解詩詞的情感做了很好的鋪墊。

但本課容易以老師的講解為主,學生只是傾聽。所以在理解詩詞時,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放手讓學生去獨立思考,當學生感覺不知從何下手時,老師再及時地點撥。

説課稿 篇10

各位領導、各位老師:

大家好!今天,我説課的內容是《談生命》,下面將從以下幾個方面對本課的教學設計進行説明。

一、説教材

1、教材解讀

《談生命》是冰心的一篇談生命本質和生命意義美文,道出了她歷經滄桑、倍嘗酸甜苦辣的生命“體驗”。全文僅有一長段,但思路清晰、章法嚴整、文字簡潔、哲理深邃,形象表達尤其精彩。開篇用一句話:“我不改説生命是什麼,我只能説生命像什麼”引出話題,接下來以“一江春水”和“一棵小樹”為喻描寫生命歷程,最後直抒胸意,昇華哲理,揭示了生命由生長到壯大再到衰弱的一般規律,以及生命中的苦痛與幸福相生相伴共同法則,表達了生命不止,奮鬥不息的意志和豁達樂觀的精神。

2、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理解、積累“讀一讀,寫一寫”中的詞語;

(2)體會文中比喻、反覆等修辭手法的巧妙運用;

能力目標:

(1)整體感知課文內容,培養正確、流利、有感情朗讀課文的能力;

(2)引導學生用圈點,勾畫的方法品讀文章精美簡練的語言。培養感悟能力。

3、教學重點:

(1)理解作者含蓄而深厚的感情,培養學生積極、樂觀的人生態度。

(2)賞析文中優美、含蓄、富有哲理的語言,加強對文字的感悟能力;

4、教學難點:

透過文章精美、簡練、富有畫面感的語言,品味文章深沉含蓄的意藴。

二、説教法

情境導入法,誦讀教學法,聯想想象法

三、説流程

(一)情境導入:

教師在黑板上寫下“生命”二字,引導學生描述由這個詞引發的生活聯想,以口頭作文的形式表達自己對生命的體驗,為下面的學習作好鋪墊。

(二)朗讀課文,感受生命的律動

1、聽讀課課文,初步感受生命

(1)教師配樂朗讀課文,學生聽讀。並對學生提出如下要求:標出你認為難以認讀的字詞,標出你認為老師朗讀得好和不好的語句。

(2)交流反饋,鼓勵學生有自己的見解和朗讀方式。

(3)字詞積累(重點在“讀一讀,寫一寫”)

2、自讀課文,整體感知

要求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自由讀課文,想像春水奔騰不息,小樹頑強生長的畫面,思考作者用一江春水東流入海、一棵小樹長大落葉歸根來比喻一個人生命的全過程有沒有道理,暗示了怎樣的人生態度?

(然後全班交流,教師是點評)

(三)精讀美文,品悟生命的力量

1、請同學們細讀文章,然後從下列問題中任選一個,賞析品味語句。

(1)我最欣賞的一個詞語;

(2)我最喜歡的一句語;

(3)最能激發我想像的一組畫面;

2、教師出示示例

3、學生對文章進行圈點評註,可以進行小組間的合作。

4、交流反饋(學生自由表達自己的見解,教師點評,引導生揣摩富有表現力的精美的,富有哲理的詩句,深入領悟文中表現出來的積極的人生態度,同時指導學生朗讀背誦)

5、教師小結:作者將抽象的生命形象化、人格化,將生命的流程物象化,描寫出一幅幅優美生動的圖畫,融入了自己對生命的感悟,讓我們充分感受本文意境美的同時,領悟了生命的本質。

(四)延伸閲讀,感悟生命的真諦

齊讀“宇宙是一個人生命”到文章結束這部分,找出本文的主旨句,談談自己對生命的認識(學生交流,教師適時點評)

教師小結:作者告訴我們生命是珍貴而又短暫的,在我們人生的四季中,快樂與痛苦相生相伴,我們應用堅強、樂觀、向上的主旋律,譜寫自己短暫而又激越,昂楊的生命之歌。

(五)拓展表達,升化生命的意藴

讓學生根據“一江春水”表現生命曲折而又豐富多彩的形式和“一棵小樹”表現生命過程的形式仿寫:“生命像 , 。”

(學生仿寫,然後聯讀展示)

(六)佈置作業:

1、背誦積累文中自己喜歡的句段;

2、收集人類或自然界中痛苦與幸福相伴相生的生命現象,然後以“生命,苦耶、樂耶”為話題寫一段話。

我的説課到此結束,謝謝大家!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yuwenzhishi/shuokegao/4r389x.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