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語文知識 >説課稿 >

實用的説課稿模板集錦8篇

實用的説課稿模板集錦8篇

作為一名默默奉獻的教育工作者,很有必要精心設計一份説課稿,説課稿可以幫助我們提高教學效果。那麼寫説課稿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説課稿8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實用的説課稿模板集錦8篇

説課稿 篇1

一、説教材

《四個太陽》以兒童的口吻,敍述了小朋友要畫四個太陽,分別送給夏天,秋天,冬天和春天,表達了自己的美好心願,抒發了對生活的熱愛之情。

二、説教法

課文內容很短,在這裏我先朗讀一遍課文。(朗誦課文)可以看出,課文的語言優美,充滿童趣,相信是一篇學生愛讀的課文。

到現在為止,學生已經掌握了漢語拼音這一識字工具,基本上能夠做到用拼音主動識字,在拼音的幫助下進行閲讀活動。

三、説教學目標

根據教材特點和學生實際,以及語文課程標準的相關要求,我確定本課的教學目標如下:

一是認識本課的13個生字,會寫6個生字,在識字和寫字中繼續培養學生良好的識寫習慣。

二是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文中小朋友的美好心願,在朗讀的基礎上背誦課文。

教學的落角點主要在於識字,朗讀和興趣習慣的培養,同時發展學生的想象力,這也是教學本課的重點和難點。

四、説教學過程

教學的基本過程是:

第一步:導入新課

課件出示太陽的笑臉後,啟發學生:小朋友們,你們看,這是誰啊?是啊,今天太陽走進了我們的課堂,咱們熱情地和太陽打聲招呼吧!你們喜歡太陽嗎?為什麼?有一位小朋友,他也特別喜歡太陽,他更有神奇的魔法,畫了四個太陽,分別送給四季。今天,我們就來學習課文〈四個太陽〉。

板書課題時,重點指導學生寫“四”字和“陽”字,認識“陽”字的偏旁,讓學生書空,描紅。

第二步:試讀課文

請學生藉助拼音,試着讀一讀課文,把句子讀通順,把字音讀準確,在讀中自己認識生字。在學生自讀的基礎上,指學生輪流讀課文,瞭解學生試讀的情況。

第三步:指導朗讀

首先,朗讀第一自然段。課件出示第一自然段的文字,先指名學生朗讀,學生讀後,出示“掛 街”這兩個字,請學生記住這兩個字,積累詞語,以豐富學生的語言,認識這兩個字後,把字還原到課文中,指導學生朗讀,讀出“綠綠的太陽”給夏天帶來的“清涼的”感覺,讀得背誦下來。

接下來,用同樣的方法,指導學生朗讀第二,三,四個自然段。在朗讀中識字,在朗讀中積累背誦,發展學生的語言。

第四步:感悟內容

首先,師生一起朗誦全文。然後出示課件,讓學生填空:

夏天 綠綠的

秋天 太陽 ————

冬天 ————

春天 ————

學生填空後,啟發學生展開想象:小朋友,現在讓我們也來畫畫太陽吧,在春,夏,秋,冬四季裏,你想畫什麼顏色的太陽呢?為什麼?鼓勵學生交流,在交流中豐富學生的想象力,發展學生的語言,加深對課文的理解。

最後一步:指導學生寫漢字,在寫字的過程中,注意指導和評價,培養學生的還習慣。

總之,本課的教學,我以讀為主線,在讀中識字,在讀中感悟,在讀中想象,在讀中培養興趣和習慣,在讀中發展學生的語文素養。

説課稿 篇2

各位老師:上午好!

我今天説課的題目是五年級第23課《我設計的船》,本課屬於“設計應用”學習領域。船載着人類經歷了漫長而又偉大的航程,經歷了無數次的嘗試、失敗,創造了一個又一個壯舉。本課要讓學生通過觀看、收集、研究最新船的圖片,引導學生從各方面研究、討論目前船設計上的不足之處,討論未來船的發展,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創造能力。隨着人類的發展和需求,船的外形結構及其功能已經呈現出很多的變化。本課以“我設計的船“為題目,帶給學生無限的期待、無盡的遐想和無窮的創造慾望。本課通過線條、形狀、色彩和材質把學生自己的想法和願望具體化,進一步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造能力。本課利用電腦多媒體教學,播放大量有關船的圖片,引導他們想象未來船的造型、色彩,製作材料等,學生畫出想象中未來的船,在自主學習、小組學習,全班交流的過程中豐富學生有關船的認識,為下一課學習“夢中的遠航”做好準備。

學生情況:要上好這節課,就應該先上第22課《船》,它介紹了不同時期船的結構特點、用途,使學生知道船是人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交通工具。上節課通過大量的圖片資料,讓學生認識船、瞭解船,通過觀察欣賞,提高學生對船的認識,激發學生對船產生濃厚的興趣,點燃他們創造的激情。從遠古時代最早的獨木船到現代的萬噸遠洋巨輪,船的發展經歷了漫長而又偉大的航程。船的發明是勞動人民智慧的結晶,是人類的創舉。通過上節課的教學,使學生領略不同時代、不同民族、不同地域、不同用途的船的造型美、色彩美,感受船的悠久文化,激發學生對人類發明的敬仰,促進學生更加熱愛生活、熱愛科學。學生通過上一節課的學習,在對船的起源,外形、種類有了一定了解的基礎上,畫了畫自己喜歡的船,並對未來的船有了一定的構想,形成了學生寶貴的美術素養,自然而然地過渡到本節課的學習。本節課是想象我設計的船,這種想象類的繪畫能很好的激起學生的創作慾望,學生對未來的船有及其濃郁的興趣。

教學目標:

1.瞭解船的基本結構、比例、色彩等造型特徵,知道船的設計與製造要符合人的需要,要適應時代發展的需要。

2.培養對船造型的設計、表現能力,掌握造船的基本方法,創造出心中的船。

3.激發創造美的激情,並通過不斷的嘗試,體驗創造的艱辛,培養耐挫力和積極向上的樂觀精神。

重點和難點:

1.培養學生手腦並用的能力,感受創作的樂趣。

2.能熟練運用繪畫、製作技法,表現出自己設計的船。

教學策略與手段:

根據本課教材和學生的實際,為了更好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充分發揮他們的主體作用,我專門設計了學習卡。學習卡分為三部分:設計圖、創意説明、立體船的構想。這三部分有效融入到教學流程中,在小組討論中,先獨立思考完成創意説明,然後小組內進行交流討論,在思維地碰撞中,互相促進對方構想的成熟化,豐富了學生的審美語言;緊接着,在有了創意説明的構想積澱下,自主完成設計圖;最後一部分,是在完成繪畫創作後,對立體船的探究,豐富了學生對船的表現形式。學習卡有利於學生學習個性化、自主化的展開,有助於學生提升和完成因為審美直覺衝突而產生的審美創作需要。雖然學習卡有時應用在小組合作中,但它相對側重學生個體自我審美預想發展角度的生成。因為我個人覺得先於小組合作的自主學習是基本的學習方式,組織學生在有序的學習情境中自主學習,確保每個學生都能積極思考,感受美術作品,從文字的書寫鍛鍊學生的審美語言,為後面展開的小組合作學習打下了結實的基礎,是小組合作學習的有效性的先決條件。

教學流程

本課設計成四個部分進行教學

(一)交流導入階段

我針對學生的已經參與過的美術活動經歷,把這些美術經歷變成了美術經驗、形成了能力,為學生今天的學習打開了一扇經驗之門:學生欣賞各種各樣的船的圖片資料。並交流“現在的船和過去的船在造型和功能上的突破與改進之處”。本階段通過交流討論,調動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學生在瞭解船的基本結構、比例、色彩等造型特徵的基礎上,知道船的設計與製造要符合人的需要,要適應時代發展的需要。

(二)感悟創作階段

第一環節:欣賞交流

“你喜歡哪幅作品,作品中的船創意在哪裏?運用了哪些創作方法?”通過欣賞、研究他人設計的船的圖片,引導學生從各方面研究、討論他人是如何去設計船。通過這種提問的方式,來進一步激發學生的學習慾望,給學生自由的空間,培養了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

第二環節:小組討論

“你對未來生活中的船的造型與功能有哪些需求?如果你是未來的船舶設計師你將會怎樣設計?”學生先獨立思考,完成創意説明;然後同桌交流各自的創意,討論需要修改的部分;最後推薦一人,説一説討論結果。本環節引導學生從造型和功能方面獨立思考研究、同伴互助討論目前船設計上的不足之處,討論未來船的發展,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創造能力。

第三環節:想象創作

“畫你想象中未來的船的摸樣,還可對船的內部結構進行設計和想象。”學生根據自己的想象,加上小組的討論結果進行自由創作,利用線條、形狀、色彩等把自己的想法和願望具體化。培養了學生對船造型的設計、表現能力,掌握了設計船的基本方法。

(三)展示評價

教師提出評價要求:你喜歡哪幅作品?創意在哪,運用了什麼創作方法?你想給( )的作品提個小建議……。學生進行自評、互評,在評價過程中樹立學生的自信和發現自己的不足,相互學習中提升自己的能力。

(四)拓展

欣賞:手工製作的立體船。完成“我對‘立體船’製作方面的設想”。 學生欣賞書本上立體的作品,獨立思考並完成“我對‘立體船’製作方面的設想”,然後進行全班交流。激發起學生對立體船製作的興趣,激發學生創造美的激情,感受變廢為寶的神奇與創作的樂趣。

説課稿 篇3

1. 首先讓學生知道合理的食物搭配可以保證我們獲得均衡的'營養,由於吃食物的方法不同-------------有生吃的、熟吃的,這樣就會影響我們對食物營養的吸收。從而引出生的食物和熟的食物有什麼不同呢?不同的食物應該怎樣合理食用呢?

2.學生知道問題後,讓他們觀察書上的圖畫,也可以説出自己在生活中的例子,學生交流後進行發言,讓大家知道更多的食物知識。

3.大家知道了許多生吃的食物和熟吃的食物後,引導學生的注意力轉移到觀察比較生、熟馬鈴薯的問題上來。

老師事先已經把生的馬鈴薯和熟的馬鈴薯放在桌子上,請每個組的同學從生的馬鈴薯仔細觀察起在到熟的馬鈴薯,方法用:看、問、捏、嘗(衞生常識事先交代過)。

仔細觀察後進行討論,然後請同學發言,教師適當補充完善。

之後用同樣的方法觀察準備好的玉米,並討論發言。

老師給學生指出:熟的馬鈴薯和生的馬鈴薯一樣有營養,但是熟的馬鈴薯含有的營養成分更容易被人體吸收。(玉米也一樣)

4、把學生比較植物生食和熟食的注意力轉移到動物的生食和熟食上來。

先讓學生仔細觀察生的雞肉( 方法:看、問、撕),讓學生猜測如果把雞肉放在酒精燈上加熱後會有什麼變化,然後用鑷子夾着雞肉在酒精燈的外焰上加熱,熟以後進行仔細的觀察(方法:看、問、撕、嘗)。

學生觀察後進行交流和發言,然後進行小結:生的雞肉有腥味,顏色是紅的,不容易被撕開,有細菌,所含的蛋白質和脂肪不利於消化和吸收。熟的雞肉有香味,容易被撕開,細菌被殺死了,裏面的蛋白質和脂肪加熱後發生了變化,變得容易被人體消化和吸收了。

5. 讓學生閲讀50頁的知識點(通過學習使學生知道生食和熟食的各有各的好處)

6. 做練習

説課稿 篇4

一、設計理念

化學新課程倡導“生活化教學”、“探究性教學”、“互動對話教學”理念,從學生已有的生活和知識經驗出發,突出學生學習主體性,引導學生髮現情景設計中的問題,並引發思考和討論,進而解決問題,圍繞生活、化學、社會三個話題,力圖體現“由生活走進化學,再從化學走向社會”,充分融合了STSE新型教育模式,學會用化學的視角看生活,這正是本節設計的主要特色。

二、教材分析

1、地位與作用

選自人教版必修二第四章第二節,是高中化學必修模塊的最後一節,是以前所學化學知識在生活中的具體應用,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本節以化學與可持續發展為主題,在化學原理知識的基礎上綜合運用學科知識,初步建立起科學的能源觀,增進學生對化學科學的興趣和情感,體會化學學習的價值。

2、教學目標分析

(1)知識與技能:通過酸雨及温室效應的實驗模擬,認識酸雨和温室效應的形成原理和危害。

(2)過程與方法:通過對自然現象的實驗模擬,訓練實驗的分析、探究和設計能力。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以世博會為載體,增強環境保護意識,感受社會與生活中的化學視角。

本節重中之重是過程與方法,在原有教材基礎上創新性運用教材,通過模擬實驗探究問題,掌握實驗分析、設計能力,認識科學探究的意義和基本過程。 情感態度價值觀也是本節的重點之一,以社會問題為中心,學會將理論知識聯繫實際並應用於實踐,感受並讚賞化學對於改變個人生活和促進社會發展的積極作用,初步形成主動參與社會決策的意識。

3、重難點分析

(1)重點:酸雨及温室效應的成因及危害。

(2)難點:實驗設計及探究。

本節重點分析酸雨及温室效應的成因、危害,從化學理論的角度更加清晰具體地認識這些環境問題。 實驗設計與探究是通過自主的調查和研究來認識和解釋自然的活動,是一種自主建構的活動和思維的過程,並且重視交流與合作,因此其作為本節難點。

三、教學方法分析

1、情景激學,通過自然情景,激發學習興趣。

2、實驗引導,通過模擬實驗,引導學生分析討論。

陶行知先生説:“好的教師,不是教書,而是教學生學,教學生不僅學會,更需要教學生會學”,為了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變“要我學”為“我要學”, 本節採用情景激學法,激發學生的求知慾;在整個教學過程中,以學生的主動探索為主,教師的引導、點撥為輔,基於對化學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有了一定的認知基礎,藉助實驗探究法昇華理論,並充分利用多媒體輔助教學,突破重難點,提高課堂效率。

四、教學過程分析

(一)創設情景,激發學習興趣。

通過遊覽世博乘坐綠色巴士情景的創設導入課題,以化學問題為中心,激發學生思維和求知慾。

(二)學生討論,認識環境問題,

宋代哲學家朱熹説過:“學貴善疑”,懷疑—問題—思考是學有成就的必要條件,以環節一的情景為鋪墊,呈現問題鏈,層層遞進,引導學生展開討論。目前,環境問題越來越嚴峻,能源的合理利用、低碳、環保被提上日程,通過學生的積極討論,結合圖片重點分析酸雨及温室效應。

(三)模擬實驗,尋求解決途徑。

實驗一,酸雨的形成,老師設計演示實驗,學生觀察分析,在這個過程中,首先要介紹實驗設計的原則要求及注意事項,然後通過課堂演示,達到模擬自然情景的效果,引導學生觀察實驗現象。從心理學角度分析,視覺與聽覺的結合更利於記憶,實驗中,點燃酒精燈和硫粉後可以觀察到酸性石蕊試紙和pH試紙都變紅了,由這種實驗事實得出酸雨pH小於7,具有一定的腐蝕性這樣的結論,接着展示圖片資料,學生觀察總結酸雨危害。

實驗二,温室效應。實驗一側重教師活動,實驗二則側重學生活動,在實驗一中有了對實驗設計知識的掌握,在這裏強調分組合作設計模擬温室效應實驗,親自體驗通過實驗進行探究規律的活動,充分運用學生的發散思維及創新思維。一定時間後,設計好的同學以自己設計的實驗裝置開始實驗,沒有設計好的同學以我提前設計的實驗裝置圖進行實驗操作,做好因材施教,操作結束後,由同學總結實驗現象得出實驗結論,真正做到手腦並用、做學合一、理論與實際並行、知識與技能並重。最後再次通過播放一組圖片資料歸納温室效應危害。

(四)走進世博,感受新型能源,

承接環節一情景,展示世博場館:中國館,不僅帶學生領略雄偉的建築,更重要介紹中國館多方面充分利用了太陽能。倫敦零碳館,除了採用太陽能實現能源自給自足,還利用了生物質能發電,圖中的風帽還起到通風降温的作用。日本館,依然帶學生感受新型能源在場館中的應用,真正做到了將化學應用於社會,開拓學生視野,學會用從化學的視角看生活。新型能源中除了太陽能,生物質能還有哪些呢?最後整體介紹新型能源,圖文並茂,促進理解,昇華理性思維。對於新世紀的我們,在能源的綜合利用與環境保護話題上,已經不再是一個口號,我們需要做的還有更多。並且,向學生傳達一種理念:化學讓生活更美好!

五、板書設計

第四章 第二節 能源的綜合應用和環境保護

一、燃料電池

氫氧燃料電池:2H2+O2 = 2H2O

二、酸雨的成因及危害

1.酸雨成因:a、硫酸酸雨

SO2+[O] = SO3

SO3+H2O = H2SO4

SO2+H2O = H2SO3

H2SO3+[O] = H2SO4

b、硝酸酸雨

NO+[O] = NO22

2NO2+ H2O = HNO3+HNO2

2.酸雨的危害:

使大片森林死亡,農作物枯萎;使湖泊、河流酸化,毒害魚類;加速建築物和文物古蹟的腐蝕和風化過程;危及人體健康。

三、温室效應的危害

地球上的病蟲害增加;海平面上升;氣候反常,海洋風暴增多;土地乾旱,沙漠化面積增大。

四、新型能源

氫能、太陽能、地熱、風能、生物能、海洋能

六、參考文獻

【1】裴傳友,熊言林,阮志明.檢驗煙花爆竹燃放中產生的的實驗.設計與思考[J]化學教育,20xx,29(3):59

【2】吳興華,袁詩海.酸雨模擬實驗設計.化學教學,20xx. 05:9-10

【3】陳錦.温室效應模擬實驗的商榷【J】.化學教育,20xx,29(10):61

【4】婁進,劉小敏.探究多彩的化學實驗與教學設計.北京: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20xx:71

【5】A.K.貝茨[美].《氣候危機——温室效應與我們的對策》.1992,03,第1版

【6】呂康社,王欣. 新課程理念下開展STSE教育的思考[J]. 陝西師範大學繼續教育學報,20xx,(02)

【7】 劉玉僧. 模擬實驗及其教學[J]. 科學課, 1994(05)

説課稿 篇5

一、教材分析:

《橋》是五年級下學期第四組的講讀課文。本組課文的主題是“感人的故事”。教學本組教材,要引導學生潛心讀書,感受人物的精神品質,體會作者的情感脈絡和表達方法。《橋》的作者滿懷深情地塑造了一位普通的老共產黨員的光輝形象,面對狂奔而來的洪水,他以自己的威信和沉穩、果決的指揮,將村民們送上跨越死亡的生命橋。

這篇課文情節跌宕起伏,扣人心絃,語言簡練生動,極富韻味。在表達方法上也有三個突出的特點:

(1)構思新穎別緻,設置懸念,前後照應;

(2)多用簡短的語句來渲染緊張的氣氛;

(3)大量運用比喻、擬人等修辭手法,增強表現力。

依據教材特點,制定本節課教學目標如下:

1、認識生字新詞。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

2、體會文章的思想感情。領悟課文在表達上的特點。

3、感受老共產黨員無私無畏、不徇私情、英勇獻身的崇高精神以及題目的深刻含義。

二、説教學目標

作者編排的意圖是培養學生樂於助人的品質和寬大的胸襟。但是文章所描述的真人真事離生活太遙遠了,雖然學生通過各種信息渠道瞭解到許多優秀人物的英雄事蹟,但現實生活中大多數學生根本沒有見過這樣的人,他們缺少這樣的生活經驗。因此本課的教學我確立如下的目標:

1、認識6個生字,會寫14個生字。能正確讀寫“咆哮、狂奔、獰笑、擁戴、清瘦、沙啞、放肆、豹子、呻吟、攙扶、祭奠、亂哄哄、勢不可擋、跌跌撞撞”等詞語。 積累課文中的特色語言。

2、熟讀課文,用簡潔的語言概括課文的主要內容。

3、用心觸摸文句,通過研讀課文中的重點詞句,感悟洪水肆虐的危機情境,體會老漢的光輝形象。

4、體會作者的寫作手法,瞭解課文佈局謀篇、人物刻畫、環境描寫等方面的表達特點。

5、藉助文本喚醒真情,關注生活,感悟共產黨員的光輝形象。

三、説教學重難點:

新課標中指出要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不僅要培養學生的讀、寫、説的能力,還要重視提高學生的品德修養和審美情趣,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和人生觀。所以我把本課的重難點定為引導學生抓住課文中令人感動的地方,感受老共產黨員無私無畏、不徇私情、英勇獻身

四、説課時安排:

這篇課文我安排兩個課時,我把第一課時的教學目標確立為:1、認識6個生字,會寫7個生字。能正確讀寫“咆哮、狂奔、獰笑、擁戴、清瘦、沙啞、放肆、豹子、呻吟、攙扶、祭奠、亂哄哄、勢不可擋、跌跌撞撞”等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深入研讀,品位語言,重點學習第一、二部分:橋窄,水猛,人慌。感受洪水之大及當時場面。

第二課時的教學目標我確立為:1、品味語言文字,學習第三、四部分,重點感知老漢作為村黨支部書記和父親的雙重形象,以及在危難面前所表現出來的無私無畏的人格魅力;

2、初步感受課文佈局謀篇的特點;

3、積澱情感,感情朗讀課文,提升語感。

五、説教法學法:

為了突破重點,解決難點,順利達成教學目標,我結合教材特點和五年級學生思維活躍,求知慾強,樂於交流的學習特點,本堂課中主要採用以下幾種方法:

1、朗讀感悟法:結合本課的語言特色,以讀代講,以讀促學,通過自讀自悟、邊讀邊想像,生生評讀師生評讀等多種方式讓學生在讀中“思考”,在讀中“感悟”,在讀中“想象”,充分感受課文的語言美,並將之內化、沉澱,從而形成良好的語感。

2、想象感悟法:在本堂課的教學中,我力求挖掘教材的空白處,開啟學生想象的閘門。在研讀中,通過換位思考,體驗人物的內心,使人物的形象更豐滿,更高大,真正做到基於文本,又超越文本。同時發展了學生的語言和思維。

除了以上方法外,在本堂課的教學中,還穿插了自主探究法、合作學習法等等。我力求學生在讀中受到情感的薰陶,在語言實踐中學習語言,在品味語言中積累語言,在內容體會中掌握方法。

六、説設計理念:

激發閲讀願望,走進文章的情節

結合文本內涵,走進老漢的內心

研究文本外延,走進學生的思考

七、説教學流程:

為了完成教學目標,解決教學重點突破教學難點,課堂教學我準備按以下五個環節展開。第一課時:談橋引出課題(有形的橋和無形的橋--------北京奧運會是中國走向世界的橋,書籍是知識的橋,為教學難點做好鋪墊);初讀課文,理請脈絡;(課文的主要內容,分段,

的句、段,來渲染緊張的氣氛。書寫字詞。

第一環節為

一、誦讀詞語,再現場景:

1、聽寫描述洪水的詞語並感情朗讀。

2、透過這些詞語,你感受到什麼?

3、引讀水猛的句子。

4、交流災難來臨時,一百多位村民的表現,用一個詞來概括。

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是語文課程的基本特點。本環節即複習了課文的生字新詞,紮實了基礎,又為導入課文做了鋪墊,也為學生在後面的有感情的朗讀英雄言行做了熱身。

二.聚焦老漢,品悟黨支部書記形象:

我是這樣過度的:同學們,此時此刻,洪水勢不可擋,村民驚慌失措,亂作一團,在這千鈞一髮的時刻,是誰挺身而出,搭建了一座讓村民們跨越死亡的生命橋?

1、請同學們讀課文相關部分,想想老漢是個怎樣的人,你是從哪兒感受到的?

2、交流彙報,重點研讀木橋前,沒腿深的水裏,站着他們的黨支部書記,那個全村人都擁戴的老漢。老漢清瘦的臉上淌着雨水。他不説話,盯着亂哄哄的人們。他像一座山。

①自個兒讀讀這些文字,老漢在洪水中留給你怎樣的形象?板書:一座山

②再讀,哪些字詞讓你感覺到此刻的老漢就像一座山?

(研讀“站”和“盯”),回讀:他像一座山

③老漢默不作聲,但是,心中也這麼平靜嗎?此刻,他在擔心什麼呢?

3、復沓引讀句子(隨機指導朗讀):“橋窄!排成一隊,不要擠!黨員排在後邊!” 重點指導好三個感歎號(雖然聲音沙啞,但很堅定、有力、威嚴)

三、設置矛盾,體會父親形象

1、繼續關注老漢,讀15—23自然段,還有讓你刻苦銘心的場面嗎?劃下來準備讀給大家聽。

2、交流,讀。(呈現老漢和小夥子相關的幾個自然段。)把他們前後各自的動作對照看看,有沒有矛盾的地方?

①交流後,顯紅“揪”和“推”:指導朗讀揪的句子。老漢這一揪,很可能把兒子從生命線上揪到死亡線上,老漢猶豫了嗎?為什麼揪他?

②學生自由説矛盾的地方,顯紅“瞪”和“推”。教師出示以下句子並引讀,學生想象並交流省略號的部分,説話:

兒子瞪了父親一眼——父親啊

兒子推了父親一把——父親啊

父親推了兒子一把——兒子啊

3、重現父子倆在木橋前的一幕(15——23段),換進“父親和兒子”,再讀句子。 這兩部分環節給予學生充分的時間,放手讓學生抓住文章的重點內容去讀、品、議,通過老漢對鄉親、對自己、對兒子的言行的感悟,雜學生心目中樹立了一名無私無畏、不徇私情、英勇獻身的老共產黨員的光輝形象。突破了教學的重點,也為理解課題這一教學的難點作了準備。

四、昇華情感,理解橋

1、再次出示:木橋前,沒腿深的水裏,站着他們的黨支部書記,那個全村人都擁戴的老漢。同學們,你們現在明白了全村人為什麼都擁戴這為老人了嗎?引導學生總結,老漢在生死攸關的險境面前為人們搭建了一座生命橋,他所表現出的英雄言行感天動地:進一步想象以前人們為什麼擁戴他?

2.同學們, 讓我們飽涵神情的齊讀課題。

抓住“擁戴”一詞,不僅體會洪水面前老漢的行為值得人們擁戴,更進一步想象以前他的所作所為,體會他是:橋的含義,情感上水到渠成。再通過老師的渲染、話外音及齊讀,學生自然而然地理解了課題。

五、學習寫法,拓展昇華主題

1、這篇課文感人至深,除了內容的原因之外,還因為作者在表達方法上的獨具匠心。請同學們再來讀讀課文,看看作者在表達上都有那些特點。探究作者為什麼要到結尾才點明老漢和小夥子的關係?這樣安排有什麼好處?微型小説,結局出人意料。

探究句子的特點擬人、比喻。

2、同學們,文中的老漢雖然沒有名字,讓學生用自己的話來讚美老漢,並儘量使用上“橋”字,如,“老支書,你是村民們跨越死亡的生命橋!”“老支書,你在生死關頭,把生的希望讓給別人,把死的危險留給自己,你用自己的血肉之軀築起了一座永遠不會坍塌的橋”。

3、推薦閲讀雨果 諾曼底號遇難記

六、説板書設計

板書: 16橋

一座山 父愛如山

黨支部書記 一座橋 生命橋

七、説新課改理念

在本課的教學過程中,我突出“以人為本”的教學理念,以學生為主體,充分發揮課堂的主陣地,重視學生能力的培養,使學生邊苦學為樂學,在課堂上儘量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讓他們不斷嚐到成就感。讓學生潛心涵泳、誦讀體味。特別是第一課時,要讓學生靜下心來認真地讀,以誦讀體味為主要教學形式,注重誦讀中涵泳、意會、體悟。並在讀中瞭解課文大意、抓住文章的主要內容。讓學生能與文本、作者充分的進行對話,為下一節課學習做好準備。

根據這一指導思想,我在上課時要求學生分三個層次的讀課文:一讀課文,正音,讀通課文。二讀課文,瞭解文章大意。三讀課文,品析文章主要人物。一讀課文,正音,讀通課文,對一些難理解、難寫的字詞,重點指導讀寫,掃除學習課文中的障礙,發揮語文學習的工具性作用,使學生能很快進入文本。二讀課文,讓學生能更流利的讀文,更好與文本對話,歸納出文章的大意,對文章有一個整體的認識。再在這個整體認識的基礎上,提煉出主要人物——老漢。第三次讀文,有感情的讀課文重點部分,就是有讓學生抓住主要人物老漢的言行,感悟老漢的偉大。

説課稿 篇6

一、【教材分析】

《懷念母親》是義務教育人教版第十一冊第二組的第二篇課文。是我國著名文學家季羨林先生所寫,課文以回憶的形式,介紹了作者對兩位母親──親生母親和祖國母親“同樣崇高的敬意和同樣真摯的愛慕”,充分表達了作者對親生母親永久的悔恨,對祖國母親不變的愛意。

課文結構分明,層次清晰。作者開門見山,指出兩位母親在作者生命中同等重要的地位,為全文奠定了情感的基調,同時引出下文對兩位母親的描述。接着,作者描述了自己與親生母親的關係:雖然相處時間不多,但母子感情卻絲毫未減,相反因為母親的離世,更加深了自己對母親的歉疚,併為此不斷懷念母親,這為闡述自己對祖國母親的愛鋪墊了感情基調;然後,作者藉助日記、散文摘抄的語段,描述了在漫長的留學生涯中,對母親和祖國的懷念,將對兩位母親同樣的敬意、相同的愛慕表達得酣暢淋漓,這是文章的重點所在。最後,作者呼應文章開頭,説明為什麼會有對兩位母親不變的情懷,使文章結構渾然一體。

二、【教學目標】

編排這篇課文的目的,一方面在於從多個角度表現本單元的主題──祖國在我心中;另一方面,學習在讀懂課文的基礎上,體會關鍵詞句在表情達意方面的作用。本課文共分2課時,執教的是第2課時,

根據本單元的訓練重點、本課的具體要求和學生的實際情況,特制定本課教學目標、重點、難點如下:

1、知識能力目標:掌握本課生字新詞,初讀課文,重點學習1、2自然段,有感情地朗讀。

2、過程方法目標:通過抓住重點語句,以讀為本,通過多層次、多形式的讀來感悟課文,並創設情境,在場景的拓展中瞭解人物的內心情感。

3、情感態度目標:讓學生逐步深刻感受到作者對生身母親永久的悔恨。

三、【教學重、難點】:

重點:引導學生抓住那些表情達意的關鍵詞句,通過朗讀感悟,理解作者對生身母親永久的悔恨之情。

難點:引導學生從文字中去體會作者隱含的思想感情。

四、【設計特色】

教無定法,但科學合理地運用教學方法卻能使教學效果事半功倍。我主要採用朗讀法和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指導學生通過多種形式的朗讀,抓住重點詞句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通過讀悟結合,以讀為主的學習方法,讓學生自主參與知識的發生、發展、形成過程,培養學生合作交流,質疑探究的能力。引導學生注意圍繞所設計的問題,扣住文中關鍵性語句,聯繫自身的生活,來體會理解文中作者對生身母親永久的悔。

1、情景教學法:上課一開始,由“國寶”引出季羨林,課件出示:

季羨林生平、主要經歷、主要的成就,以及季羨林的作品《賦得永久的悔》片段,讓學生默讀,交流感受,為全文的學習奠定一個基調,使學生儘快地融入到文本的探究中。另外,在學習完第2自然段之後,整體迴歸文本的時候,讓學生在幽怨的音樂聲中朗讀,以調動學生的心絃,更好地表達對文本的理解。

2、朗讀感悟法:葉聖陶老先生認為語文教學最基本最好的方法就是讀,課堂上我採用多種形式的讀,如:指名讀、自由讀、齊讀、配樂讀等,達到讀中感悟、以讀促悟,以讀代講的效果。課堂中,通過各種形式的朗讀訓練,將學生完全浸潤在文本的語言文字之中,盡情地觸摸作者的心跳,聆聽作者的心聲,感受作者對母親的深深的悔恨之情。讓學生在朗讀感悟中提高語言的感受力,豐富語言的積累,受到情感的薰陶,獲得思想的啟迪,力求實現“訓練與感悟並重,工具與人文共振”。

3、資料拓展法:由於學生的年齡比較小,讀懂一篇散文,尤其是文學功底深厚的國學大師在七、八十歲寫的文章,實在是有一段距離,因此怎樣引導學生更好地感悟文本的語言文字,我想到了用資料的拓展,來充實學生對作者理解的空白與間隙,搭起橋樑以方便學生更深刻地感悟。比如,在課的導入時呈現了季羨林作品《賦得永久的悔》片段,進入第2自然段學習時補充了作者心中的悔,另外還有作者腦海中關於母親最深刻的記憶片段以及贍養母親的願望等等,一系列的資料補充,使得文章的背景更厚實,學生理解更到位。

非常希望,十分渴望自己的語文課,在瞬間走進學生的心,能讓學生的心靈開花,這樣的話,我的語文課堂就生機盎然了。然而,自己似乎總顯得眼高手低,比如學生的感悟怎樣使之面更廣,程度更深,作業的安排怎樣更合理等,都是值得我思考和改進的。

説課稿 篇7

一、説教材

《看課外書時間》是北師大版小學數學五年級上冊第四單元第71—72頁的內容。在學習本課時知識前,學生已經認識了分數與小數,也會比較分數的大小與小數的大小,會計算同分母、異分母分數的加減法。而本課的內容則是在這一基礎上的進一步發展。分數與小數的相互轉化是本課時重點。學好這部分內容為今後學習分數與小數的四則混合運算打下基礎。在探索問題的過程中,教材將分數與小數互化的方法滲透在其中,引導學生把所學的數學知識應用到現實生活中去,體現了數學在現實生活中的使用價值。

二、説教學目標

根據教材內容和學生的認知特點,我制定了以下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能正確地將簡單的分數與小數進行互化。

過程與方法:結合具體的問題情境,讓學生通過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等方式掌握分數與小數的互化方法。

情感、態度和價值觀: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進一步體會數學與現實生活的密切聯繫。

三、説重點、難點

根據學生的思維特點,結合五年級學生的實際水平,我確定如下重、難點:

重點:分數與小數的互化。

難點:掌握分數與小數互化的方法。

四、説教法學法

教法:在教法上主要採用“四環節循環教學法”。

學法:放手讓學生自學,依據每個自學指導進行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牢固掌握各部分知識。

五、説教學過程

為了更好的完成本節課的教學任務,我把教學過程分為以下幾個教學環節。

一、談話導入,揭示課題

同學們,你們喜歡看課外書嗎?每天看課外書的時間大約是多少?林林每天看課外書的時間大約是0.4小時,明明每天大約看 小時的課外書,林林和明明誰看課外書的時間多呢?這節課我們就共同探討這個問題。

板書課題:看課外書時間

我以談話的方式引入課題,既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又引起了他們主動參與、主動思考的慾望,使學生順利的進入了課堂。

二、出示學習目標

1、掌握分數與小數互化的方法。

2、能正確熟練地進行分數與小數的互化。

三、出示自學指導

學生明確學習目標後,我出示自學指導一:

認真看課本71頁上面表格中的內容,估一估林林和明明誰看課外書的時間多一些。

(2分鐘後比一比誰回答得最棒!)

2分鐘後,讓學生説説自己的估算結果。我出示自學指導二,怎樣才能精確地知道誰用的時間多呢?請同學們看自學指導二:

認真看課本71頁中間方框中的四種比較方法,選擇你喜歡的一種方法在練習本上做一做,並把你喜歡這種方法的理由在小組內説一説。

(5分鐘後比一比誰説的最好!)

在指導二中,我先讓學生看書,培養了學生動腦思考的能力,讓學生在練習本上做一做,加深了對知識的理解,讓孩子在小組內説一説,達到了相互學習的效果。5分鐘後,讓學生彙報自己喜歡的方法。我緊接着出示自學指導三,從剛才你們的彙報中老師發現,喜歡把分數化成小數或者把小數化成分數再比較的孩子多一些,那麼分數與小數互化的方法是什麼呢?請同學們看自學指導三:

認真看71頁方框中下面的兩種比較方法,想一想怎樣把小數化成分數,分數化成小數,在小組內説説你的方法。

(4分鐘後比比誰説得好,檢測題做得棒!)

我這樣設計指導三的目的是把探索的時間和空間交給學生,讓每個學生都參加到活動中來,再以小組為單位,討論總結出分數與小數互化的方法,既培養了學生的探索精神,又起到了“兵教兵”的作用。

學生反饋時,如果學生在小數化成分數時沒有説出化成最簡分數,要強調必須化成最簡分數。

自學檢測:

剛才同學們的回答都很好,敢不敢接受檢測題的挑戰?

1、把下列小數化成分數

0.3 0.75 0.27 0.125

2、把下列分數化成小數

1/5 2/3 1/8 1/25

四、鞏固練習

通過剛才的檢測,老師發現你們已經掌握了分數與小數互化的方法,敢不敢再次接受老師的挑戰?

1、比較下面各組數的大小

1/3和0.33 7/4和1.75 9/10和0.09 3/8和0.375

2、把下面6個數按從小到大的順序排列起來

0.7 9/10 0.25 43/100 7/25 17/20

五、小結

通過本節課的學習,你有什麼收穫?

讓學生談收穫,有利於學生對本節課所學知識再一次進行鞏固,同時也鍛鍊了學生的歸納和總結能力。

六、説板書設計

看課外書時間

1/4=1÷4=0.25

0.4=4/10=8/20 1/4=5/20

因為8/20>5/20 所以0.4>1/4

我這節課的板書設計簡單明瞭,能體現本節課的重點內容。

説課稿 篇8

一、説教材

(一)教材剖析

《嫦娥奔月》是九年責任教育六年制小學語文第九冊第三單元的一篇講讀課文。這是一篇神話故事。重要是講俏麗善良的嫦娥為了老百姓不受害,吞下了長生不老藥昇天成仙的故事。全文共8個自然段,可以分為3段。第一段就是1、2自然段,寫后羿為老百姓解除苦難,射下了九個太陽。第二段是3至7自然段,寫嫦娥為了老百姓不受苦,吞下了仙藥,飛到月亮上去了。這是全文的重點段。第三段是最後一個自然段,寫人們惦念嫦娥,企盼團圓。這個俏麗的神話故事,情節活潑感人,文字精美,可讀性強,是訓練學生想象能力、語言表達能力的好教材。

(二)教學目的

根據教材的特色,本課的教學目的可擬訂為以下幾點:

1、能精確、流利、有情緒地朗讀課文。複述課文。

2、藉助語言文字訓練學生想象力、語言表達能力。輔助學生理解課文內容,瞭解重點詞句的含義。

3、在語言文字中瞭解人物特色,感受嫦娥心腸善良、捨己為人的品質。

(三)教學重點通過課文中的餓癥結詞句感悟人物的特色,通過朗讀感悟課文意境美。

(四)教學難點對人物心情的精確把握。

二、説教法

教無定法,貴在得法。葉聖陶老先生的教學核心思想就是:“教是為了不教。”本着這一教學思想,我重要採用以下兩種教學方法:

(一)情境教學法

運用多媒體展示情境和音樂渲染情境,培育學生想象能力和感悟能力。

(二)以讀促悟法

引導學生讀書,感悟課文中藴含的美

三、説學法

教為學服務。教學的最終目的就是讓學生控制方法。《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閲讀是學生個性化行動,不應以教師的剖析來代替學生的餓閲讀實踐。”所以本課教學以讀為主,引導學生在讀中學、思中悟。

四、説教學程序

(一)賞“月”聽歌,吟詩,激發興趣

(課件出示月之圖),播放王菲的《明月幾時有》吟誦描寫月亮的古詩。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學生的學習興趣也提起來了。這一環節的設計,目的是讓學生初步感受課文中的意境美,讓學生有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激起學生學習課文的興趣,充分體現了情境教學法的恰到利益。

(二)欣賞嫦娥奔月之美,學習第六自然段

(課件出示:嫦娥奔月圖)首先讓學生想象圖畫後出示,引説圖上內容感受圖畫美。然後讓學生快速閲讀課文,找出描寫圖畫的有關段落,讀一讀,感受一下。指名學生讀,師生評議,對比圖畫再讀,找出重點詞句感受文字的意境美,培育學生的感悟能力,從而達到重點和突破難點的目的。

(三)感受人物內心,學習3、4、5、7、8自然段

“嫦娥為什麼要奔月?”、“她是個怎麼樣的人?”我創設了這樣的問題情境,讓學生攜疑讀文。有目的地讀文,重要是訓練學生的理解能力和自學能力。接着讓學生進行交換、討論、彙報。藉助語言文字培育學生的想象力、語言表達能力,通過老師的領導學生的讀來理解課文內容,瞭解人物特色,感受嫦娥心腸善良,捨己為人的品質。課文第七自然段學生的情緒得到進一步昇華,“后羿和嫦娥的情緒如何?”當后羿回來不見了妻子的時候,他有什麼反應?你從課文的那些細節感受出來?通過學生的多次情緒朗讀,充分感受到了人物的內心。最後讓學生説説人們為什麼非常惦念嫦娥?這樣的做法重要是培育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同時也是對課文的深入學習。

(四)總結全文

學習《嫦娥奔月》的故事,讓我們認識了三個不同的人物,(后羿、嫦娥、逢蒙)他們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請你用一個詞語來概括一下。這樣的總結讓學生對人物的特色加深了印象。

五、説板書

板書是一個微型教案,它條理明確,湧現文章的線索,簡略明瞭,突出文章的重點。我的板書設計是:

10、嫦娥奔月

后羿 神勇無比

嫦娥 俏麗善良 機智勇敢

逢蒙 奸詐貪婪

標籤: 集錦 模板 説課稿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yuwenzhishi/shuokegao/ww2den.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