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語文知識 >説課稿 >

【實用】説課稿模板錦集九篇

【實用】説課稿模板錦集九篇

作為一名人民教師,總不可避免地需要編寫説課稿,説課稿有利於教學水平的提高,有助於教研活動的開展。我們應該怎麼寫説課稿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説課稿9篇,歡迎閲讀與收藏。

【實用】説課稿模板錦集九篇

説課稿 篇1

親愛的評委老師和各位同仁們,大家下午好。我説課的內容是《桃花源記》我將從教材、教學目標和重難點、學情、教法、學法、教學過程、板書設計以及教學反思等方面來説課。

一、 説教材

《桃花源記》是人教版八年級上冊第五單元的第一篇文言文。

教材內容:作者以洗煉的筆墨,給我們描繪了一幅沒有塵世羈絆的人間樂園——世外桃源。借虛構的故事表現了作者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寄託了一定的社會理想。

教材特色:語言淺顯易懂,簡練生動,富有表現力。

教材能起到提高學生的文化品位、培養學生文言文的審美情趣的作用。

二、 説教學目標、重難點

新課標指出:“閲讀淺易文言文,能借助註釋和工具書理解基本內容。注重積累、感悟和運用,提高自己的欣賞品位。”

三維目標:

【知識與能力】1、積累重點文言詞語。2、理解文章的內容。 3、領會文章深刻的主題思想。

【過程與方法】1、加強朗讀訓練,提高誦讀能力。2、培養自學文言文的能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正確評價作者的理想,思考現代人生

重難點:

【重點】1、積累重點文言詞語。2、感受桃花源的美境,理解文中作者所表達的美好理想。

【難點】1、領會文章深刻的主題思想。2、評價作者心目中的理想社會。

三、 説學情

八年級學生的知識經驗:已經有了一定的文言知識儲備,藉助課下注釋和工具書應該可以自行疏解文意,因此可以放手讓學生自主的學習。

八年級學生的心理特徵:思維的獨立性有所發展,但仍很片面,就需要教師在課堂上起到一定的引導作用。

四、説教法、學法

新課標指出: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體,教師是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和引導者。語文教學應在師生平等對話的過程中進行。語文教學應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習慣,引導學生掌握語文學習的方法,為學生創設有利於自主、合作、探究學習的環境。

教學方法:誦讀法、情境教學法、討論點撥法。教法的根本是學法,只有把學法教給學生才能達到不教,正所謂“授之以漁,則終身受益無窮。”學法:誦讀法、圈點勾畫法、合作探究法等。我計劃用多媒體課件1課時完成這一課的教學。

五、 説教學過程

我將從情境導入,檢查預習,譯讀品味 ,體驗欣賞,拓展延伸 ,總結全文 ,佈置作業 等環節進行教學。

(一)設置情境導入

新課標指出:“語文教學應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導入】教師以一幅桃花源圖片配上輕音樂,在這其中導入新課:同學們,有這樣一個地方,四季風景如畫,當春天桃花盛開時,人們在田間自由的耕種,老人和小孩悠閒自在地生活着,這個地方就是“世外桃源”。它源自東晉大詩人陶淵明的名作《桃花源記》,今天我們就一同走進文中去領略一番吧。

【設計意圖】以音樂渲染情境,美麗的圖片能吸引學生,激起學生對課文的感知和想象。

(二)預習檢查

新課標指出:“瞭解課文涉及的重要作家作品知識和文化常識。”同時指出:“各個學段的閲讀教學都要重視朗讀,能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

1、簡介作者。教師先檢查學生對陶淵明的瞭解情況,學生根據以往的學習經驗能從課下註解瞭解到陶淵明的部分知識,顯然這些知識還不夠,教師出示課件上的知識並引領學生去了解。

2、全班齊讀課文。在讀課文的過程中教師瞭解學生對字音、節奏、情感的把握情況。如果學生對字音、節奏、情感把握有偏差,就安排學生對照課下註解自讀課文糾正字音、節奏、情感的環節。

3、學生對照課下註解自讀課文。教師講明自讀要求。在學生自讀的過程中,教師巡視班級,對學生好的學習方法,例如查字典等提出表揚,以期成為其他學生的榜樣。

4、展示朗讀成果。教師請幾位學生讀課文,在學生讀的過程中教師適時指導字音、節奏、情感。並安排教師師範朗讀:“忽逢桃花林,夾岸數百步,中無雜樹,芳草鮮美,落英繽紛。漁人甚異之。”

5、再次齊讀課文。

【設計意圖】

1、讓學生簡介作者是為了讓學生養成通過查閲資料蒐集信息的習慣並形成能力。2、將字音的教學放在朗讀中,符合學生接受新知的規律。3、教師在學生最需要的地方示範朗讀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譯讀品味

新課標指出:“閲讀淺易文言文,能借助註釋和工具書理解基本內容。注重積累、感悟和運用,提高自己的欣賞品位。”

1、複習文言文翻譯五字法和信達雅要求。

2、同桌互譯全文。教師先提出要求:用鉛筆圈下較難的字詞或句子,然後學生對照課下註解一人一句翻譯全文,教師在此巡視全班掌握學生翻譯的情況,並相應答疑。

3、全班交流疑難點。

4、教師出示檢測題。

【設計意圖】1、語文教學要注重基本技能的訓練,給學生打下紮實的基礎。對於八年級學生,能粗略看懂一篇文言文並能嘗試着用現代漢語把文意表達出來,已達到教師的教學目的。2、通過檢測題既可以檢驗學生對基礎知識的掌握程度,又可以加深印象、鞏固知識。

(四)體驗欣賞

愛因斯坦説:“提出一個問題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

1、 教師在這個教學環節為學生設置了一個有趣的情境——穿越時空連線,讓學生扮演記者和漁人、桃花源村人對話,在這樣的情境中提出問題並解決問題。對於學生較難回答的問題教師記錄並用多媒體呈現出來。

2、 問題有:(1)、桃花源的自然環境與社會風尚如何?(2)、漁人離開桃花源,“便扶向路”,又“處處志之”,而後來“尋向所志”,卻“不復得路”。為什麼??(3)在桃花源中,作者寄託了怎樣的社會理想?我們應當怎樣看待這樣的理想?

3、教師補充寫作背景並組織學生討論。

【設計意圖】學生對課文的內容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問,並能運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討疑難問題,這符合新課標的閲讀要求。

(五)拓展延伸

因為陶淵明的《桃花源記》一文,我們今天的社會便出現了很多桃花源。假如你是導遊,你怎樣向遊客介紹桃花源呢?寫出你的導遊詞。

(六)總結全文

這節課,我們走進了桃花源,瞭解了陶淵明。雖然陶淵明嚮往的理想社會還帶有這樣那樣的侷限性,但他對理想的追求,對黑暗現實的否定,還是值得肯定的。老師希望每位同學能樹立起自己的理想,找到屬於自己的那片“桃花源”。

【設計意圖】完成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正確評價作者的理想,思考現代人生。

(七)佈置作業

1、必做題:背誦全文

2、選做題:用自己的話敍述文中的故事,並説給父母聽。

3、拓展題:預習24課《大道之行也》,找出和《桃花源記》的內在聯繫。

【設計意圖】

作業分層次,體現了因材施教的原則

六、 説板書設計

七、 説教學反思

1、 對於這篇文言文的學習,我認為朗讀是首要的,也是必要的。我在備課時主要關注學生能力的培養,學生通過對照課下註解自行朗讀課文、疏解課文。通過朗讀展示,教師適時給予指導。充分遵循學生是主體,教師是主導的“二主”作用。

2、 創設情境,時空連線讓學生與文中人對話,學生在自主合作探究中培養髮現問題並解決問題的能力。

3、作業設計分層次,體現了因材施教的原則。

我的説課完畢,感謝各位聆聽。

説課稿 篇2

一、説教材

1、教材分析

《和時間賽跑》是人教版課標本語文第六冊第三單元中的一篇精讀課文。這是一篇清新、淡雅又略帶憂傷情緒的散文,也是一篇惜時教育的好教材。“我”因外祖母去世而悲傷不已,後來聽了爸爸的一席話,看到太陽落山、鳥兒飛行等自然現象,明白了為什麼要珍惜時間;並在和時間賽跑的經歷中,體會到了應該怎樣珍惜時間。課文給我們以深深的啟示:雖然“光陰似箭,日月如梭”,雖然“所有時間裏的事物,都永遠不會回來了”,但是,“假若你一直和時間賽跑,你就可以成功”。這是一篇珍惜時間的好教材。這篇課文還有一個很巧妙的地方,那就是,雖然第四自然段很難懂,但是用課文5、6自然段的內容可以解釋它。

2、教學目標

根據以上教材的特點以及學生的實際情況,結合新課程的三維目標理念,在教學中我擬定以下幾點教學目標。

(1)會認6個生字,會寫13個生字。正確讀寫課文中的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部分。

(3)聯繫上下文和生活經驗,理解重點詞句的意思。

(4)明白時間是多麼珍貴,初步培養學生珍惜時間,好好運用時間的習慣。

3、説教學重難點

通過以上分析,我確定本課的教學重點是:理解文中父親説的話和文章最後一段話,明白其中藴涵的道理。難點是:通過文中具體事例明白時間可以爭取的道理,從而培養珍惜時間的習慣。

二、説教法和學法

説教法——語文教學要遵循“以教師為指導,以學生為主體,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培養語感,在讀中受到情感薰陶”的教學原則。針對本課的教學目標和三年級學生的特點,我選擇以下教學方法:

1、朗讀品悟法。“讀”是理解課文,體會作者思想感情的有效手段,“讀”也是語文實踐的主要途徑之一。本課教學中我引導學生走進文本,讀進去,想開去,調動學生已有的生活體驗來理解和體會語言。並採用多種方式朗讀,讀悟交融,讓學生實現與文本的融合,形成新的感知。

2、材料補充法:文本只是為我們的學習提供了一個載體,我們應該以文本為契機,由文本拓展適當的課外材料。本課教學中,我將林清玄的背景資料和課外資料引入補充教學,使學生在對比學習中加深對課文語言的感悟,體驗珍惜時間的意義。

在教學中,我積極倡導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通過讀讀、劃劃、議議,鼓勵學生選擇合適自己的學習方法,去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注重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習慣,尊重學生個性差異,把學習主動權還給學生。

三、説教學過程和設計意圖

本文我打算用兩課時的時間來完成。第一課時的主要內容是初讀課文,學習生字詞,

品讀1-5自然段。第二課時的主要任務是:品讀6—10自然段,理解重點詞句的意思,明白時間是多麼珍貴,初步培養學生珍惜時間,好好運用時間的習慣。下面我重點來説説第二課時的教學過程。本課教學我共分4個板塊來進行。第一板塊——複習導入,引出話題,第二板塊——聯繫上下文,感悟時間的意義,第三板塊——走進林清玄,懂得珍惜時間,第四板塊——創編名言,寫下心靈的文字。

第一板塊——複習導入,引出話題

1、老師導語:這節課我們繼續走進課文,去聆聽林清玄的心聲。學生讀題。

2、外祖母去世的時候,我的心情十分哀痛。爸爸對我説了一段很深奧的話。請自由讀第四自然段,想想爸爸到底要告訴我什麼?

學生讀課文,課件出示第四自然段的內容。

老師引導:爸爸明明白白地告訴我,時間帶走了爸爸的一切,也帶走了外祖母的生命,將來也會帶走我的一切。誰願意讀讀爸爸的話。

第二板塊——聯繫上下文,感悟時間的意義

老師導語:在以後的日子裏,我對爸爸的話,又有了哪些更深入的理解呢?我們一起走進“看日落、看鳥飛”的部分。(這2個自然段正好可以解釋第四自然段爸爸説的那段話,我是這樣進行教學的)

(1)自由讀6、7自然段,一邊讀,一邊思考,你讀懂了什麼?

(2)(出示第6自然段的內容,)我們先走進第6自然段“看日落”,請大家默讀這一

段,一邊讀,一邊在相關的句子旁邊寫下自己的體會。在學生充分默讀的基礎上,交流讀後的體會。這一段話只有兩句,適宜在朗讀中整體感受。比如,當學生説:我體會到了作者心裏很着急,我就引導:把你的着急讀出來吧。如果學生説:我感受到了作者的悲哀,我就引導:他悲哀呀,誰能讀出這份悲哀來。在指導讀好這句話以後,課件出示,讓學生回讀第四自然段中的第二句——你的昨天過去了,它就永遠變成昨天,你再也不能回到昨天了。

(3)讓我們繼續走進看鳥飛,看作者為什麼悲傷,為什麼着急。課件出示第7自然段,

我讓學生自由讀這段話,一邊讀,一邊想:這一段話中,哪一句話讓你的心頭為之一顫?

在充分自讀的基礎上,學生肯定能找出這一句:或許明天飛過這條路線的,不是老鳥,而是小鳥了。這個句子也是幫助理解第四自然段,從而突破難點的一個關鍵句。我分三步來進行:

首先指導學生默讀這句話,並談談從這句話裏,你讀懂了什麼。學生的理解可能會停留在字面的理解上。然後,我會這樣深入引導:我想知道老鳥去哪裏了?相信學生能感悟到:老鳥也許老了,飛不動了,或者已經死了。我追問:小鳥就不會有事嗎?小鳥也在慢慢地變老,有一天也會死去。接着,我進一步引導:還有什麼也會象老鳥和小鳥一樣呢?(預計學生會説:我們,樹林,所有有生命的東西等等)再接着,指導朗讀:當你知道,有一天,我們也會象老鳥一樣,你會有什麼心情?估計學生會説:我會傷心,我會害怕,我會想哭等等。把你們的心情送進去讀一讀吧!學生齊讀第7自然段。最後,回讀第四自然段中的第3、4句——爸爸以前和你一樣小,現在再也不能回到你這麼小的童年了。有一天,你會長大,你也會象外祖母一樣老,有一天,你度過了你的所有時間,也會像外祖母一樣永遠不能回來了。

(4)有感情地朗讀6、7自然段

第三板塊——走進林清玄,懂得珍惜時間

1、激情過渡:外婆永遠不會回來了,這一點林清玄明白了;生命是很脆弱的,這一點林清玄也明白了;時間一去不復返,他更明白了。我們再來讀讀這段話,課件出示,學生齊讀第四自然段。

2、此時此刻,作者心裏除了憂傷,除了着急,他還要幹什麼?

引導讀題:和時間賽跑

課件出示第8自然段,自由讀,想一想作者此時此刻會有什麼樣的心情?為什麼會有這樣的心情?

預設學生回答:因為他跑贏了太陽,他贏過了哥哥,他和西北風賽跑了,所以他很高興,很快樂等等。在學生充分體會的基礎上,指導男女生分組朗讀,讀出我的那一份高興,讀出我的那一份快樂。

3、作者就這樣和時間賽跑,在後來的20年裏,受益匪淺。指名讀第9自然段。這一段有點難理解,因此我找了一段介紹作者林清玄的資料,讓學生對比讀一讀,想一想從資料的那幾句話裏讀懂了第9自然段中的那幾句話。比如資料中的這句話“為了實現作家夢,他十幾年如一日,每天早晨4點就起來看書寫作,每天堅持寫3000個字,每年就是100萬字,就是幾本好書。”正好可以幫助理解“那幾步雖然很小很小,用途卻很大很大。”在充分的對比閲讀的基礎上,我再用指名朗讀,分組朗讀、齊讀等形式,回讀第9自然段,在讀中深化理解。

4、自由讀第10自然段,思考:從“一直”這個詞中,你讀懂了什麼?學生有了上面對林清玄的背景資料的瞭解,一定會説:一直就是堅持不懈,永不放棄等等。

於是,我根據學生的體會,完成板書,也就是把課題變成這樣一句話,並指導讀好這句話。

第四板塊——創編名言,寫下心靈的文字

1、古今中外一代代人,從家境貧寒的鄉村野夫到叱吒風雲的英雄人物,當面對人生短暫、歲月匆匆時,如何使自己在世上留下深深的痕跡,發出許多的感歎?請看——

課件出示朱熹、岳飛、貝多芬等人的珍惜時間的名言,引導誦讀積累。

2、未來的科學家、魔術師、表演藝術家,作家們,你們會怎麼説呢?請拿起你們的筆,盡情抒發自己的感情,盡情創編自己的名言吧。

3、總結:在匆匆流逝的40分鐘裏,我們讀懂了課文,讀好了課文,讀寫了自己的感受。最後,讓我們在誦讀林清玄的這句名言中結束本課吧!

四、説板書設計

假若你一直和時間賽跑,你就可以成功!——林清玄

説課稿 篇3

我今天説課的內容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教科書二年級上冊,第22課《窗前的氣球》。

説教材: 本文敍述了一個動人的故事。天真活潑的科利亞因患有傳染病而被醫院隔離治療,躺在牀上的科利亞是多麼的孤單,多想飛到夥伴們的身邊一起去感受那朗朗的書聲,一起去操場奔跑、去歡笑。心有靈犀的同學們感受到了科利亞的孤獨,給他送去了一個飄着的氣球,氣球給科利亞帶來了一聲問候、一張笑臉、一陣驚喜。通過這篇課文讓我們看到了一份真摯的友誼,窗前的氣球將激動着孩子們的顆顆童心,淨化着孩子們幼小的心靈,引導着孩子們打開想象的大門,飛向真情的天空。這是一篇面向孩子們進行情感薰陶的好教材。我教的是第一課時。我認為閲讀教學最重要的是指導學生把課文讀準、讀正確、讀流利、讀出感情;還有認字,積累語言和體現正確價值觀,在這個理念指導下,我根據二年級學生特點,定下以下課時目標: 知識與能力:認識“科、亞”等7個字。會寫“病”兩個字。 過程與方法: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體會同學之間的真摯友誼。

下面我就簡單講講我昨天這堂課的設計意圖:

一、設置懸念,導入新課 因為本課的難點是體會人物前後的情感變化進而讓孩子們感受到同學之間的深情厚誼,特別是科利亞一開始的那種真沒意思的心情二年級的孩子不一定能完全體會,所以一開始,我通過課前談話,讓學生生説説開心的事,引出假如有一天你不能再享受這些快樂了,你有什麼感受,引導學生通過對比初步體會失去這些快樂後的孤獨、難過的心理,為課文的情感體驗做好一定鋪墊。

二、自主識字 識字、寫字是低年級語文教學的重要內容。但是二年級學生已經掌握了初步的識字方法,我覺得應該把識字的主動權交給學生,突出學生富有個性化的識字方法,因此,本課教學中我拋棄了原先的那個要學生先看拼音讀、再去拼音讀、然後識記字形這樣按部就班的方法教學而是利用小組合作學習的方法,給學生自主合作學習空間、時間,讓他們自己突破識字難關。並利用請生字寶寶下來的遊戲鞏固識字效果並以趣激發。保持學生持續學習的熱情。

三、以角色體驗來解讀文本、朗讀課文。 健康的孩子不一定能體會病牀上的科利亞的孤單與寂寞。因而,可能會出現學生對這一部分課文領會不深、掌握不牢的情況。教師在此環節應引導學生聯繫生活實際,進行角色轉換,讓學生與科利亞融為一體。這樣才能真正進入科利亞的內心世界,達到進入文本的目的。剛開始設計這份教案的時候,我是這樣設計的:讓學生所以教學1、2自然段時為了讓學生理解課文中科利亞的真沒意思,我先用課件出示科利亞一個人靜靜地躺在病牀上,呆呆地望着窗户的情景圖,並配上讓人感到孤獨寂寞的低調音樂,加上科利亞的獨白,:我生病住在醫院裏覺得真沒意思。當學生進入情境後,讓學生結合課文中的詞句談談為什麼科利亞會覺得沒有意思?引導學生説説科利亞在醫院裏不能做什麼,只能怎麼樣?來體會科利亞的孤獨、沒意思。 四、以空白點為突破點來激發想象,鼓勵創新 愛因斯坦説過:“想象力比知識更重要,因為知識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動着進步,並用是知識進化的源泉”。人的童年時期是培養、發展想象力的最佳時期。 課文留有不少空白點,例如:科利亞獨自一人躺在病牀上時的孤獨心理,這為孩子們的想象提供了廣闊的空間。同時,這個空白點也是學生們理解文本中科利亞沒意思的心理的突破點。剛開始設計這一環節的時候我是這樣想的:讓學生先説説科利亞會想什麼?然後我給學生一個句式:科利亞靜靜地躺在病牀上,呆呆地望着窗户,他想起以前……而現在……這樣一個句式去寫。試教的時候,學生表現不是很好,也體會不到科利亞的這種孤獨,沒意思,而且這樣教費時很長。所以我就改成利用多媒體課件播放一段動態的畫面,讓學生耳濡目染,刺激學生的感官。很快地進入了科利亞的心理,從而激發他們進一步想象:假如你是此時的科利亞,你還會想什麼?我覺得這一環節比起原先的教法課堂效果好了很多。學生有所感悟反過來影響了我,上課的時候我看到一個孩子在聽的時候,眼睛微微紅了一下,就在那一剎那我心裏湧過一陣酸楚。

五、略讀課文,感悟情感 我覺得課堂40分鐘是十分有限的,怎樣用有限的時間去獲取儘可能多的收效。我認為我們教師對教材的取捨是非常重要的。因為課文3、4自然段內容淺顯易懂,根本不用老師多講。因此,我在這裏採取了略處理,通過過課件播放第三自然段引出第四自然段,然後讓學生讀讀第四自然段想想此時科利亞的心情又是這樣的,你從哪裏體會到了?進而引出本課的重點也是難點,小夥伴們透過氣球給科利亞送去的是什麼?讓學生體會同學之情,我本來想讓學生能説出:問候、關心就行了,但是東城小學二(5)很不錯,他們能體會到氣球帶來的是温暖、同學友誼等等。

六、拓展延伸 情滿課堂 本文的價值在於教育學生“懂得珍惜友情,獲得美好的人生體驗”。所以這一環節讓學生寫祝福的預設實質是發現學生的愛心,教育學生關愛他人,是人生最快樂的事情。最後老師送出禮物讓學生有感情讀兒歌迴歸整體,讓師生達到情感的共鳴,點明瞭主題。這裏我本來還有一段《歌聲與微笑》的音樂,讓學生能在輕鬆快樂的氛圍中表達自己的心聲,可是由於我的疏忽,忘記放音樂,我覺得挺遺憾的。最後,我談談我上了這節課後的一點小感觸。我記得有位老師説過這樣的故事,他説在猶太人的家庭裏,當孩子稍微懂事的時候,母親就會翻開《聖經》,滴上幾滴蜂蜜,讓孩子去吻《聖經》,這種儀式的用意不言而喻,書是甜的。是的,書是甜的;我希望,語文,也應該是甜的。這節課我感受到了兩個“甜”。體驗創設情境,讀“可愛的”一句,孩子仰起一張張可愛的笑臉,他們感受到了科利亞的開心,他們的內心也是甜的。我的心也是甜的。指導長句讀紮紮實實地帶學生讀長句子,一遍一遍又一遍,孩子們讀通了,讀順了,也讀好了,他們也感受到進步是“甜”的。

我想:語文的甜,是認識與發現的快樂,是品味與賞析的愉悦,是表達與交流的酣暢;語文的“甜”,是一次精彩的發言,是一個會心的眼神,是一抹自信的神采;語文的甜,更是師生心靈交匯的那一瞬間……

但是,畢竟我還年輕,我的課堂還很稚嫩,課堂中還存在很多不足之處,還不可能體會到這麼多的甜,希望各位多多批評指正,讓我今後的語文課堂能多感受一點“甜”,謝謝大家!

説課稿 篇4

新《綱要》在科學領域的目標中指出:讓幼兒“能從生活和遊戲中感受事物的數量關係並體驗到數學的重要和有趣。”而科學教育的內容應從身邊取材”,讓他們感受到科學就在身邊,激發他們的探索慾望和對科學本身的興趣,從而順利地實現活動目標。

在《動物園裏裝電話》第一環節:討論家中電話號碼的祕密時,高老師頭戴獅子頭飾帶孩子們進入了活動中,讓孩子們從日常生活經驗着手,回憶電話號碼及其作用,通過觀察,思考、討論、區分出了固定電話和移動號碼的區別,感知了電話號碼不能有重複。不足之處,就是這一環節時間稍微長了點兒,可少幾個幼兒介紹自家的電話號碼,還有教師要交代一下856是新埭地區的號碼。動物是孩子們成長過程中的親密夥伴,給小動物裝電話既激起孩子們對活動的興趣又聯繫了孩子們的生活實際,第二環節:為動物裝電話,教師是直接導入的,提出設計要求,先請個別幼兒上來示範,教師針對幼兒在示範中出現的情況進行分析、指導。在孩子們清楚明確操作要求後,集體進行設計,教師巡視指導。在這一環節裏,教師也為能力強的幼兒提供了繼續探索的`慾望,她讓先完成設計的幼兒相互之間交流自己設計的電話號碼,然後進行撥電話遊戲。在周俊超小朋友提出疑問:“什麼叫重複”,高老師及時解惑。第四環節:我的設計,請幾位小朋友展示自己的記錄結果,請集體檢查是否按要求完成。孩子們在繼續動腦的過程中,進一步感知了6個數字的不同排列順序組合,體驗了數字的神奇。第六環節:延伸活動,告訴幼兒以後我們將為小動物設計移動電話號碼,激發了幼兒進一步探究的興趣。

一節課聽後,讓我學到了很多,反思自己的不足,借鑑同事們的好方法,這樣會讓活動的目標達成度更高。

説課稿 篇5

一、説教材

本課的知識目標是瞭解新型師生關係的基本內涵,能夠説出與教師交往與溝通的基本準則,瞭解、掌握與教師交往的幾種正確方法(技巧);能力目標是能夠通過恰當的方法表達對教師的感情,能夠運用角色互換的方法理解師生交往中的矛盾衝突,能夠主動與教師進行有效的溝通;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目標是願意與教師交往,積極與教師進行有效的溝通,認同教師職業所藴涵的價值傾向,例如奉獻、敬業、愛等,主動增進與教師的感情、尊敬教師、理解教師、體諒教師等,認同新型師生關係之民主、平等的基本價值取向,積極建立和諧的師生關係。教學重點難點是學會與教師進行有效的溝通,創建和諧美好的師生關係。

二、説學情

通過教學使學生知道新型師生關係的基本內涵,能夠正確處理師生交往中的矛盾衝突,與教師進行有效的溝通,引導學生樹立起師生交往的新觀念。

三、説教法

導入採用隨堂調查的方式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再通過學生採訪教師活動來引出傳統師生觀念使師生間交往存在困難。通過兩張圖片進行對比,讓學生根據圖片説出新型師生關係的基本內涵。

四、説學法

通過學生小品表演展示案例,運用小組合作探究來分析案例,並使學生掌握一些教師交往的技巧,再結合自身的經歷,談談自己當時是怎麼處理的。如果以後碰到會怎麼處理?把所學的只是運用到生活實際,以此來突破教學重難點。最後,通過“教師,我想對你説”這個活動,讓學生把心裏話寫出來交給老師,使知識得到昇華。

 五、説教學過程

第一幕 師生交往新觀念

導入新課:説説影視作品和文學作品中有關傳統老師的形象

(1)傳統師生關係的特點及負面影響

特點:老師是權威,學生是遵從者

負面影響:造成師生間的隔閡,影響師生間的交往

活動一:老師補充古希臘的蘇格拉底和我國古代孔子談話教學法,並就“學生新角色和師生交往的新行為”發表看法?

(2)新型師生關係的特點

基礎:新型的師生關係建立在民主平等的基礎上。

表現:在這種關係中,師生之間人格平等、相互尊重、相互學習、教學相長。老師是我們學習的合作者、引導者和參與者,是我們的朋友。

通過活動一,引導學生髮現師生新角色之間的對應關係,明確新型師生觀的精神,引導學生髮現觀念轉變對師生交往行為產生的積極效應,鼓勵學生主動改變師生關係。

第二幕 共築師生情感橋樑

活動二:看圖説話P50

你有過這樣的煩惱嗎?遇到這樣的事,你是怎樣處理的?處在困惑中時,你主動與老師溝通了嗎?

(1)主動溝通是一切交往的前提

化解與老師的誤解、矛盾,增進與老師的感情,一切從主動溝通開始。溝通產生理解,理解產生信任。

活動三:情景再現,請幾組同學分別扮演老師和學生 (情境教學法)

數學課上,坐在副班長小強旁邊的幾含“搗蛋鬼”嘀嘀咕咕説個不停,弄得大家都很煩。老師再一次警告後,要求小強坐到教室最後面的一個空位上,老師不停地催促小強,小強氣呼呼地坐在那裏就是不動,大家預感到一場衝突就要爆發…….

老師是怎麼想的?這種衝突會如何發展、如何解決呢?他們解決問題的方式相同嗎?結果相同嗎?為什麼會有不同的結果?

(2)主動與老師溝通的方法

①從老師的角度看問題。

原因:老師與學生角色的不同,看問題的角度的不同是產生師生矛盾、衝突和對立的主要原因。(補充盲人摸象的寓言故事加以説明)

怎樣:學生如果能夠從教師的角度、立場考慮問題,設身處地為老師着想,就能理解老師的想法,從而順利化解師生之間的衝突。

②正確對待老師的表揚和批評。

老師的表揚是肯定,是鼓勵,是期待;老師的批評是愛護,是鞭策,是期待。

當我們被誤解的時候,一定要建立在真實的基礎上向老師作出解釋。

表揚要再接再厲,批評要有則改之、無則加勉。

③原諒老師的錯誤。

活動四:補充故事,柏拉圖關於人的定義(人——雞)

原因:作為普通人,老師也不可避免地會犯錯誤。(人非聖賢,孰能無錯。)

怎樣:用恰當的方式指出老師的錯誤,不傷害老師。(你認為有哪些恰當的方式呢)

(3)師生交往禮儀

禮貌待師、注意場合、勿失分寸

六.教學反思

以隨堂調查導入新課,激發學生興趣,調動學生的積極性。通過小品表演展示案例,培養學生的表演能力,強化學生的感知能力,並引起學生共鳴。聯繫自己平時和老師交往的現狀,説説自己在師生交往方面存在的問題,使知識得到昇華。

在上課過程中出現了跟預設不一樣的答案,有些地方處理的不是很好。在設置問題時不夠明確,導致學生回答出現偏差,整節課出現頭重腳輕的狀況。

説課稿 篇6

一、 説教材

1、課文內容:

本文是一篇富於詩情畫意的優美散文。作者江口渙是20世紀日本知名的小説家、評論家。他採用紀實的描寫手法,通過二個特定的場景去寫高貴、典雅、温馴的鶴羣振翅高空展示的美姿和搏擊倉鷹而凸現的精神。託物而言志,儘管所託之言,所抒之情是含蓄而深沉的,對鶴羣進行的描寫也是純客觀的,但卻無處不流露出作者理性的思想和激越的情感。作者藉助鶴這個載體,構架的材料,從而折射和體現人的某種精神。 動物世界這一單元,既讓學生見識豐富多彩的自然生活,又讓學生通過解讀動物身上體現出來的精神,來解讀人類;透過動物世界看到人的世界。

2、教學目標 根據教材特點,本課時制定如下教學目標:

(1) 初步瞭解什麼是託物言志的寫法;

(2) 領會本文細緻傳神的描寫;

(3) 學會觀察、欣賞、描述,並進行對比閲讀。

3、教學重點和難點:

根據教學大綱對閲讀教學的要求:整體感知,深入感受。

本課時的教學重點、難點設計為:

(1) 重點:體會鶴羣的形象和理解鶴羣的精神;

(2) 難點:理解鶴鷹之戰開始時鶴羣的驚慌。

二、 説教法

關於教法,有一句話對我的啟發很大:“真正的閲讀是與作者心靈的對話,如果讀書的人正在成長的中學生,而書的作者是民族與世界、人類的大師、巨匠,那麼,這樣的讀書實際上是一個文化傳遞、精神傳遞的過程,要能形成作者—編者—教師—學生四者之間對話交流的互動關係。” 教師應當設法使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保持旺盛的精力和良好的興趣領會、認同作者的情感和編者的意圖。據此,我採用電化教學手段來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擴大教學的容量;指導學生將自己的習作與作品原文進行比較,幫助學生走近作者、理解作者、感悟作者;並採討論法來激活學生的思想,開拓他們的思維。

三、 説學法

課堂教學要充分讓學生自主學習,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體。因此,我準備以自學討論法作為總的學習方法,以寫作訓練作為突破口,具體操作步驟為:

一看:教學之初就讓學生觀看一段羣鶴飛翔的動畫;

二寫:要求學生對這一場景進行描寫;

三比:通過與原文描寫進行比較,體會進行場面描寫要注意從哪些方面着手;

四議:鶴羣開始時的驚慌與所要表現的鶴羣的精神有無矛之處;

五讀: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加深對課文的整體感知和理解。

四、 説教學過程

(一)、導入:創設情景,激發思維

首先,由“鶴舞白沙,我心飛翔”這句廣告詞引導學生進入想象的空間。然後播放一段鶴羣翔空的動畫,要求學生仔細欣賞全過程,準備用十分鐘時間寫作一段不少於100字的場面描寫(多媒體展示鶴羣翔空的動畫) (説明:這個環節設計不直接入題,而是先觀看動畫,目的在於激活學生的思維,讓他們較快進入角色,參與教學的雙邊活動。)

(二)、自讀

1、 根據所看動畫,寫一段場面描寫。

2、 給加橫線的字詞注音、解釋,然後全班同學齊讀1-9段。 佇立( ) 綺麗( ) 湮沒( ) 剽悍( ) 盤旋( ) 輕盈( ) 翱翔( )

3、 選讀2-4篇習作,學生思考比較 A:比較二者在語言和句式運用上哪一個更準確,更生動,更形象; B:靜靜思量作者的與同學的習作,按他們各自的內容在自己頭腦中勾勒畫面,比較其完整,和諧的優劣之處; C:經過比較辯析,思考要從哪些方面進行描寫才能使場面更加形象生動。 (説明:比較閲讀是一教高的閲讀層次,在這一關鍵環節中,教師應設計好適合於學生的“台階”,讓學生達到自學的效果。這三個問題從具體內容到整體感知再到深入認識,一步步引導學生加深對問題的分析,體會鶴羣的形象。)

(三)、討論

1、 對課文第二部分教學,我採用討論法進行教學,設置如下問題作為討論要點:

A、從鶴羣搏擊蒼鷹和救護同類這一情節中,你能感受到這是一種怎樣的精神?

B、現實生活中,人們常見因車禍而倒在血泊中的人,或看見寒風中沿路乞討的乞丐,或看見老人顫巍巍立於公共汽車中,人們一般作何反應。與鶴羣比較,他們的可貴之處在什麼地方?

C、鶴鷹之戰開始後,鶴羣的情形有什麼變化?這些變化是否破壞了鶴的形象,為什麼? (説明:這三個問題是針對教學重點和教學難點而設計的,絕大部分同學能準確回答問題A,問題B是由表及裏,由鶴轉入對人的思考,託物言志,引導學生對人類社會的某些行為進行思考。問題C的目的在於指導學生學會辨析,全面地思考問題,解決理解課文的難點。)

2、 得出結論 各項結論均右學生討論得出,只要言之成理均可視作正確答案。

(四)反饋 最能打動你心靈的是哪些內容,談談你對這一內容的理解。 (説明:這是一道開放性的作業,同學可以自由發表自己的見解。)

(五)課外作業 課後練習第二題

(六)板書設計 鶴 羣 翔 空 場面描寫(生動形象) 鶴 → 人

1、 細緻深入觀察 形象:優美、高貴

2、 動靜結合描述 精神:團結精神、友愛精神

3、 句式多變表達

説課稿 篇7

各位評委老師大家好: 我選擇的説課的科目是語言,課的題材是聽説遊戲《蓋樓房》。

一、設計意圖

大班的孩子語言發展很快,他們已不滿足於會使用簡單句來説一段話,而轉向為詞彙的豐富和會説一定的合成句,要理解掌握並且運用都需要經過一定場合的練習。而聽説遊戲就是用遊戲的方式組織的語言教育活動,教育目標以培養幼兒傾聽和表述能力為主,活動內容主要集中在幼兒在聽和説的理解和表達方面。聽説遊戲就能有意識地幫助幼兒練習,讓他們通過專門的集中的學習迅速地把握某一種句法的特點規律,並在嘗試運用過程中提高熟練使用的水平。我選擇的《蓋樓房》這一聽説遊戲正適合大班幼兒學習。

二、説話動目標

《綱要》在語言領域中提出:“發展幼兒語言的關鍵是創設一個能使他們想説、敢説、喜歡説、有機會説並能得到積極應答的環境”以及要“鼓勵幼兒大膽、清楚地表達自己的想法和感受,發展幼兒語言表達能力和思維能力。”根據這一目標和要求,結合大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和語言發展水平,我制定了本次活動的目標:

1、幫助幼兒學習運用“ΧΧ越ΧΧ,就越ΧΧΧ”和“ΧΧ越Χ越Χ”的句型。

2、注意引導幼兒仔細傾聽同伴的發言,積極參與集體活動,不重複別人的語句。

目標中提到:教師要幫助幼兒學習運用“ΧΧ越ΧΧ,就越ΧΧΧ”和“ΧΧ越Χ越Χ”的句型。因此在整個活動中,我始終圍繞這一目標進行教學,這既是本次活動的重點也是本次活動的難點。

三、説話動準備

為了更好地服務於本次的活動目標和完成活動內容,我做了以下準備工作: 1、課前已學習過用“ΧΧ越來越Χ”的句型講話。 2、鼓一面,錄音帶一盒。 3、兩棟樓房牆基和可移動的樓層圖若干。

四、説教法學法

為了在教學中幼兒更好的進行學習,根據幼兒學習的特點主要採用了傾聽法、示範講解法、遊戲法。

為什麼要採用以上方法?

傾聽法:教師敲鼓、放錄音是為了培養幼兒良好的傾聽習慣和學習興趣。

示範講解法:老師範講能引起幼兒談話的興趣,並在談話內容及語言表達上起到示範作用。

遊戲法:在談話過程中,如何使幼兒都積極發言,是一個比較困難的問題。幼兒對

大班説課聽説遊戲<<蓋樓房>>

遊戲本身有興趣,用遊戲法來刺激幼兒主動發言,克服困難,積極發言。能收到較好的效果。

五、説話動程序

根據大班幼兒學習語言和年齡的特點,結合幼兒園教學工作原則和本次活動的目標,我設計以下幾環節:

一、設置遊戲情境。二、交代遊戲規則。三、引導幼兒玩遊戲。四、幼兒自主遊戲。

第一環節,設置遊戲情境。

活動開始時,教師以神祕的口吻對幼兒説:閉上你們的眼睛,用你的小耳朵聽聽這是什麼聲音?你發現了什麼?教師敲鼓,敲鼓的力量由輕到重,速度由快到慢。啟發幼兒用“ΧΧ越來越Χ”的句型表述。接着播放錄音,錄音機裏傳出來的風聲由大漸小,貓叫聲由響到輕,狗叫聲由輕到響。教師根據幼兒對已有的詞彙經驗,提出問題:你們可以用一個什麼詞來表達?啟發孩子用“ΧΧ越Χ越Χ”的句型來表達事物變化的過程,如:風越刮越小,貓越走越遠,狗越叫越響等。我可以請一些語言表達能力比較弱的孩子來回答。在這個環節中,我採用了傾聽法、提問法,運用啟發性提問讓孩子們將聽到用語言描述出來。“ΧΧ越Χ越Χ”的句型,反映的是一個事物的變化過程,採用組織孩子傾聽各種聲音變化的差異感受事物的變化,創設遊戲的情況。這種方式更能使孩子們直觀地感受到事物的變化過程,也易吸引孩子的注意力,為順利過渡到下一環節作鋪墊。

第二環節,交代遊戲規則。

沒有過多的去講究環節上的花樣形式而是直接通過語言向孩子介紹遊戲規則,這對於大班的孩子來説,比較容易,也能理解。我出示事先準備好的樓房牆基圖和可移動的樓層圖引起孩子們瞭解遊戲規則的興趣。我説:“今天我們來玩蓋樓房的遊戲,不是用磚、水泥那些建築材料而是讓你們來用“ΧΧ越Χ越Χ”的句型説話,回答正確的小朋友就可以給你所在的這一小組蓋上一層樓,看哪一組的小朋友蓋的樓房高?”這是遊戲規則一,規則二是提醒孩子注意傾聽別人的説話,不能重複同伴講過的內容;規則三是不用“ΧΧ越Χ越Χ”的句型談話的孩子,説得不恰當或重複同伴語句的孩子,均不能給他蓋樓房。

第三個環節是教師引導幼兒玩遊戲。

教師面向全體孩子,鼓勵孩子們運用“ΧΧ越Χ越Χ”的句型編説完整的句子,進行“蓋樓房”遊戲活動。如孩子們會説“太陽越升越高”,“氣越打越足”,“花越開越美麗”,“人越長越高”等,這樣不僅能充分調動孩子學習積極性,而且也活躍了課堂氣氛。這時教師引導

孩子思考比較兩種句型,即“ΧΧ越ΧΧ,就越ΧΧΧ”及“ΧΧ越來越Χ”,讓孩子認識區別,鼓勵孩子仿照“ΧΧ越ΧΧ,就越ΧΧΧ”的句型結構,説出新的句子來。如“風颳得越大,樹就搖得越厲害”,“天越黑,小明就越害怕”。

活動中我設計組織孩子思考、比較兩種句型是一種學習方式,有利於孩子在原有語言經驗的基礎上,習得新的語言經驗,培養了幼兒的主動性。從而強調了重點,難點在這也突破了。

第四環節,幼兒自主遊戲。

這一環節,我採用分組“蓋樓房”的競賽遊戲方式,先將孩子們分成兩組,然後分別請兩組的孩子用“ΧΧ越Χ越X”,“XX越XX,就越XXX”的句型創編語句,當某一組的某一孩子講得正確又不重複別人語句的情況下,給這一組添上一層樓。最後,比一比看哪一組的樓房蓋得最高,給最高的樓房插上一面紅旗,表示這組小朋友齊心協力贏得了勝利。

在大班開展競賽性的遊戲活動,能提高孩子的積極性,激發孩子學習的興趣、競爭意識、產生集體榮譽感,從而促使孩子更主動地參與遊戲,發展孩子的聽説能力。孩子們開展競賽遊戲活動中,除了鼓勵孩子積極大膽的發言外,我還注意教育孩子發揚競賽風格,與同伴友好相處。為了讓每一位孩子都有練習參與的機會,遊戲多玩幾次,使活動生動、有效,孩子們成為真正活動的主人。

以上是我對這個教學活動的理解、分析與做法,如有不當之處請評委老師給與批評指正,

説課稿 篇8

各位老師:

我今天説課的內容是:“第四單元我為校園添色彩中的活動一《校服的設計》下面我從教材分析、學情分析、設計理念、教學目標、教學方法、教學程序等幾個方面説一下我的教學思路。

一、教材分析:

《服裝效果圖設計》是九年義務教育美術教材人教版七年級上冊第四單元《我為校園添色彩》的第一課。本課注重對學生審美情趣,創新精神的培養,充分利用學生已有的知識,引導學生仔細觀察、分析、思考、討論、體驗等一系列的自主探究性活動,設計豐富多彩的學生裝,從而培養學生對服裝基礎知識的瞭解以及對廢舊材料的合理利用,提高學生的設計能力和創造能力,並在設計與製作中提高對着裝美的鑑賞能力。引導學生懂得藝術源於生活並服務於生活的常識,為下節課服裝的模擬製作奠定基礎。

二、學情分析:

此班是日常任課的普通教學班,班中學生人數58人,學生掌握基礎知識與技能一般,一旦調動起學生的興趣,會產生強大的內驅力,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從而培養了學生對着裝美的鑑賞能力和審美情趣,激發創新意識。

三、設計理念:

以往此課都是由老師講學生聽,再由學生設計服裝這一傳統教學模式,而新課程強調學生自主學習,自主探究,更加重視美術學習的過程和方法及對學生創新精神與實踐能力的培養,為此我採用了以下教學方法來達到本課的目標。

1、啟發引導階段,組織學生進行服裝模特表演,創設情境,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使學生產生內驅力,激發學生創作的慾望。

2、運用多媒體技術,提供大量的美術圖片,拓展學生視野,激發學生創新思維。

3、學生與教師共同參與美術活動,進行搭配完整服裝圖片,使學生真正成了課堂的主人,突出了學生的主體地位。

4、通過學生自評,互評,教師點評展示大量學生設計的服裝效果圖的作品,讓學生體驗成功的愉悦。

5、課後拓展是課堂教學知識的延伸,從中也使更多的學生加入美術的行列進行自主學習與探究學習,更大的挖掘學生的潛能,使本課教學更有意義。

四、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瞭解服裝設計的基礎知識及學生裝的設計知識。

2、過程與方法:通過服裝設計知識的學習使學生能夠獨立設計並繪製服裝效果圖。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通過學習加深學生對服裝文化的瞭解,提高學生着裝美的鑑賞能力,培養學生審美情趣,張揚學生個性,激發創新意識。

五、教學重點:

1、瞭解服裝設計的基礎知識(服裝的造型款式與色彩搭配)

2、學生裝的設計知識

六、教學難點:服裝效果圖的繪製

七、教法:導入激趣、啟發誘導、自主探究、直觀演示、談話法、討論法

八、學法:設疑啟思、觀察比較、

九、計劃課時:一課時

十、教具準備:服裝設計作品圖片、多媒體課件、人體模特剪影圖片、巴比娃娃與巴比娃娃服裝、數名學生課前穿好大小和體及款式新穎、色彩協調不同風格的服裝以備課堂表演。

十一、學生準備:收集服裝效果圖片、鉛筆、彩色水筆、水粉顏料、毛筆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1、請課前準備好的學生展示服裝表演,教師和學生共同欣賞(走T台)。

媒體顯示:媒體播放音樂,為走T台的學生配樂。

2、設置問題:引導學生通過表演談感受。

3、教師總結:學生的審美不同,對服裝款式的要求也不同。服裝設計的款式要與不同的氣候條件、場合、環境、人的年齡、身份、職業相適應。

4、展示課題:《服裝效果圖設計》

設計意圖:通過情境導入,激發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點燃學生的創作慾望,從而使學生感受服裝的魅力。

二、親身感受體驗新知

1、設置問題:服裝款式變化最多的在什麼地方?媒體顯示:媒體播放圖片。

學生仔細觀察服裝款式圖,自主分析,細心體會,思考問題並積極回答(服裝變化最多的在領子、口袋、袖口、前片、褲口…)

2、教師總結並提出探索性問題:哪些服裝的款式比較適合咱們中學生?

3、教師提供事先畫好的不同色彩和各款式的服裝設計圖片讓學生進行色彩搭配。實物投影儀展示服裝圖片。

(同種色組合、類似色組合、對比色組合)

學生自主參與美術活動並講解色彩搭配的原因。

4、教師總結服裝設計的三要素(款式、色彩、面料)

設計意圖: 通過設置問題引導學生自主觀察,分析,找出問題的答案。培養學生自覺解決問題的能力.

學生自主參與美術活動解決問題,學生的情緒無比高漲。

三、自主探究設疑解疑

1、展示繪製的服裝效果圖並設置問題。學生觀察、研究、分析、討論並總結服裝效果圖的繪畫步驟。

2、教師直觀演示服裝效果圖的繪製步驟。

(1)用鉛筆在人體模具上畫出所設計的服裝款式。

(2)用彩色水筆着色,線條簡練以體現生動的效果,也可用水彩顏色和水粉顏色着色。

3、設置問題:如果讓你們設計學生裝的話,作為設計師你準備如何設計?

設計意圖:通過美術活動培養學生自主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四、實踐發展

1、欣賞不同風格的學生裝。學生欣賞不同風格的學生裝,開闊學生的思維。

2、教師提出設計學生裝的要求。(服裝的造型款式和色彩要符合中學生的特點,體現當代中學生的風采)

學生根據自己的構思進行設計學生裝。

注意事項:

(1) 領口的透視現象。

(2)設計的服裝要符合人體的結構。

設計意圖:通過欣賞不同風格的學生裝拓展想像的空間,激發學生創新意識。

五、教學評價

1、展示學生的作品,鼓勵激發學生,給予肯定。

學生自評,互評,敍述自己的設計意圖和總結個人創作經驗。

2、教師作為參與者融入到學生的中間。

3、教師總結本課所學知識,加深對服裝設計知識的理解

設計意圖:使師生真正做到了在平等的環境裏自由交流,學生的形象思維和創造性思維能力得到了提高。培養了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和突出了學生的主人翁地位。

六、課堂拓展

1、教師展示自己設計並製作的服裝(巴比娃娃穿着各種風格的和體服裝)並鼓勵學生根據自己的設計圖進行模擬製作,組織開展服裝展示會。學生傳出驚訝與喝彩聲,給予教師肯定

2、教師組織學生穿着不同風格的校服表演校園中的生活。

媒體顯示:學生伴着悠揚的音樂及教師的祝詞表演。再一次激發學生興趣,使學生產生強大的內驅力,使本課知識得到拓展與延伸。

教學反思:十多年的教學生涯,使我深深地感到,初中階段的學生雖已有了獨立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但教學過程中難以調動學生的興趣,學生不善於表述自己的感受,表現自己的能動性,因而抑制了學生的個性發展。而新課程的全面實施給學生營造了一個自由、寬鬆、和諧的學習氛圍,時刻關注學生的發展,充分發揮每一個學生的潛能。於是我在實施本課時,首先讓學生穿上各式服裝,伴着優美的音樂進行模特表演。 一方面用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喚起學生的學習慾望,另一方面讓學生根據表演談對服裝的感受,使學生很自然地進入了新課的學習。在教學過程中,我充分利用了電化教學手段和事先設計好的服裝圖片,讓學生親自參與教師的活動,學生的熱情無比高漲,充分調動了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增強了學生的自信心,激發了學生的創作的激情。有的學生則很快的設計了一套色彩絢麗的運動裝,以展示中學生的時代風采,有的學生設計了一套温文爾雅的西裝以顯示男生的紳士風度,有的女生則設計了色彩亮麗的裙裝,文靜典雅的褲裝,看到他們設計的一個個畫面並滿懷激情的訴説着自己的構思,我的心裏感到無比的欣慰。學生的服裝效果圖雖然設計的豐富多彩,但我覺得課堂時間太有限,不能盡情的發揮學生的創作熱情,於是我與校德育處共同組織學生以班級為單位利用廢舊材料進行服裝的立體設計與製作學生熱情更加高漲,作品更加絢麗多彩。

説課稿 篇9

一、 理念

充分尊重學生的主動性,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性,將能力和技巧化入知識當中,以基本知識為起點,逐步培養學生的自讀能力和運用語言的技巧。在知性與感性的思維循環中,任學生馳騁,逐步把握散文語言的特點,進行審美體驗,理解並領會作者的情思。大致的流程可以是:初讀初體驗——深讀深理解——再讀再體驗。

二、 説文本

余光中的《沙田山居》是一篇詩化散文,語言優美,想象力豐富,情感藴藉深沉,風格古樸雋永。

全文描寫的對象是作者在香港九龍半島沙田的一處居住環境,主要寫了圍着我的山和圍着山的海。

顯然,山是作者着重描寫的對象。作者將山比喻成羅漢,山頂是佛頭,半山腰以上是佛肩,山腰以下是佛肚,山谷是肚臍。三四兩個自然段對山的各個時段都進行了形象生動的描寫。早晨馬鞍山高高聳立於東方,使朝陽遲到,為看日出須得登上佛頭。傍晚時西邊魁梧的鹿山遮去了半壁西天,黃昏早來,鳥雀啼鳴。夜晚迅速來臨,眾鳥棲定,草間吟哦四起,幽谷中迴音陣陣,山影茫然陰森,潛伏着不安。

除了從不同時段描寫山,作者還描寫了雲煙氤氲的山、起風的山、熱鬧的山,分別體現在文章五六七自然段。

對於圍着山的海,作者也進行了描寫,體現在第二自然段。首先,海和山是相互綢繆的,是融合在一起的。晴豔的下午,海上碧波萬頃;起風的日子,海波此起彼落;夜深時分,潮聲起伏,漁火璀璨。

作者運用了大量的比喻、擬人,長短句交迭,富有節奏,語段描寫集中,豐厚飽滿,凝鍊緊湊又不失輕盈灑脱,使文章展現出形象生動、含蓄藴藉、自然流暢的特點。作者極盡描摹之能事,如此縱情山水,其喜樂陶醉之情可見一斑。此外,文章發端:“那便是,大陸的莽莽蒼蒼”、“重九的陶菊已經兩開,中秋的蘇月已經圓過了兩次”,以及文末賦詩一首“……湘雲之後是楚煙,山長水遠,五千載與八萬萬,全在那裏面……”,含蓄深沉地吐露了思念祖國家鄉的情懷。

三、 説學生

高一學生對散文和詩歌已經有了初步的感受能力,可以通過默看、朗讀以及背誦初步體會其間語言的優美和作者的情思。所以可以讓學生初讀課文,形成初步體驗。在初讀課文的時候順便疏通陌生自詞。

但是,這只是初步體驗,如要形成深入理解和體驗就需要教師的引導了。理解是前提,要想深入體驗,首先必須揣摩文章語言的特點,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從描寫了什麼,其特點又是什麼,怎麼寫的三個角度思考對文章語言形成理性認識。也可以發揮想象讓學生在心中繪圖,然後用語言講出來,請其他學生評説。或者參照課文進行比較。

教師可以從學生的背景知識出發,比如曾經學過的《我的空中樓閣》。讓學生將兩篇文章對比着來看。

中國文學抒情的風格以深沉藴藉為主,作者情思常浸染於字裏行間,學生明白對語言特色有了理性認識後,可以藉助語言這個橋樑,深入作者內心。教師在這裏可以介紹學生採取兩種方法靠近作者內心,第一種是朗讀或誦讀,第二種是默想,充分發揮自己的想象力,在主觀世界裏再造一個“沙田山居”。另外,也間或有一些直接流露心聲的語句,可以當作突破口。此過程設想最終完成學生知性和感性的貫通,對文章形成渾成天然的感受。

四、 説教學過程

首先,讓學生回顧《我的空中樓閣》,從已有的知識背景切入,導向課文。

第二步,教師提出自讀要求:文章描寫的對象是什麼,請自讀課文,初步體味這些對象的特點,並劃出你最喜歡的句子。

第三步,學生自讀課文。

第四步,請學生思考自讀要求中提出的問題,組織語言,回答這些問題,並鑑賞自己喜歡的句子。先放開學生自己説,教師再視情況提供一些鑑賞的角度,逐步理解語言特色以及作者情思。然後調動學生想象力,進行構圖,用語言表述,學生相互評論。在此過程中,眾多學生的零星感受可以發生相互聚合,逐漸完成對整個課文的完整體會。教師注意留心相似感受進行聚合,並板書文章的脈絡線索以及結構。

第五步,將學生的知性迴歸課文,通過朗讀或想象的方式,將知性融入富有體驗的感性當中,設想借此完成感性和知性的貫通。當然,此時的體驗較之於初始體驗應該是更加深刻更加鮮明瞭。

第六步,培養學生藉助想象,靈活運用各類修辭手法,融情於景的語言能力。佈置一篇隨筆:請充分發揮自己的想象力,運用比喻和擬人的修辭,寫一篇關於自己居住地的文章,藉以表達內心的情感。

五、 説板書

沙田山居(1)

山(3——7)

海和山是相互綢繆的,是融合在一起的。

晴豔的下午,海上碧波萬頃;

起風的日子,海波此起彼落;

夜深時分,潮聲起伏,漁火璀璨。

重九的陶菊 中秋的蘇月 文末小詩 鄉愁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yuwenzhishi/shuokegao/x7xxj9.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