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語文知識 >説課稿 >

【實用】説課稿模板集錦九篇

【實用】説課稿模板集錦九篇

作為一名人民教師,常常要根據教學需要編寫説課稿,藉助説課稿可以提高教學質量,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快來參考説課稿是怎麼寫的吧!下面是小編整理的説課稿10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實用】説課稿模板集錦九篇

説課稿 篇1

教學分析:

一、學習目標

知識與能力:瞭解長城的構造,瞭解長城的悠久歷史,瞭解長城的軍事價值, 瞭解有關長城的文學作品。培養學生蒐集資料、佔有資料、運用資料的能力及語言表達能力、思維能力,學生綜合和概括。

(人們對長城的研究一直在深入,長城的有關資料種類繁多,數不勝數。因此教師不能把某些知識作為一堂課的重點。而只需學生在瞭解的同時,形成自己有關長城的某一方面的觀點。在信息時代,比記憶更重要的是,知道到哪裏去尋找需要的知識內容。)

過程與方法:這是一堂網絡環境下的專題課,長城文化的內涵外延非常豐富,學習本專題,可以充分發揮網絡優勢,放手讓學生先分組蒐集資料、製成作品,初步感知長城豐富的文化現象,然後在教師的引導下形成自己的觀點。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引起學生對文化現象的關注,初步瞭解“長城文化”的內涵及其價值,引發探究的興趣,激發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愛國主義情感。

二、教材內容及重點、難點分析

(一)本專題包括文章《萬里長城的構造》、《萬里長城的斷想》、《長城萬里行》以及參考資料《我還沒有見過長城》、《長城與都江堰》,內容涉及長城的構造、長城的藝術價值、使用價值、影響等。學習這個專題,要引起學生對長城這一文化現象的關注,初步瞭解“長城文化”的內涵及其價值,引發探究的興趣。在閲讀中,培養思維的深刻性,對文章能有深層次的理解;提高比較思維能力,會比較作者觀點的異同點。在討論研究中,學會綜合和概括,吸收豐富的文化營養,在此基礎上形成自己的看法。這對學生的學習提出了難題,因為書本教材相對來説,具有滯後性、信息量少,而網絡資源則更新快、密度高,有關長城的各種信息更是龐大而紛繁的,利用這個特點來訓練學生處理信息的能力並引導學生闡發自己的觀點。

(二)教學重難點:運用網絡資料,感知長城文化的豐富內涵,形成自己的觀點。

(三)相應策略:課前佈置學生有目的的蒐集有關長城的資料,並做成自己的作品,開課時展示學生作品,初步感知本課內容;利用羅哲文的《萬里長城的構造》引導學生認知長城的構造,拓展瞭解長城的歷史、價值形成自己的觀點,進而培養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愛國情感。

三、教學對象分析

(一)學生特點:

初二的學生,腦海中已經有了對長城的大體的印象,也積累了一定的素材。但肯定不夠深入,尤其對“長城內涵”還不夠怎麼理解。在電腦運用方面,我們的學生還不能夠熟練上網熟練查找資料,打字還不夠熟練,還跟不上學習和交流的要求。在能力上,邏輯判斷力還有待加強,分析和綜合資料時,容易以偏蓋全。相應的對策是,用研究性學習主導學生自由學習的方向。能力方面,利用學習夥伴合作的方式,讓大家參與討論,在羣體討論中增長個體的判斷、分析和綜合能力。

(二)相應對策:

針對這種情況,教師應充分利用長城豐富多彩的文化現象來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讓學生製作作品,一方面蒐集資料,另一方面也初步瞭解本課教學重點;結合教師整合學生蒐集來的資料做成的網站,引導學生從某一個角度深入的認識長城文化,形成自己的觀點,進而培養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愛國主義情感。

(三)學法研究:

1、蒐集佔有資料

學生充分發揮網絡優勢蒐集佔有資料,自己創作一個簡單作品,可以是*ppt、*doc、*swf等各種類型的作品。

2、閲讀法

引導學生背誦詩文、閲讀名文,比較閲讀,感受古今文人深厚的民族自豪感和愛國主義感情。

3、討論法

師生之間、同學之間互相評點,大膽説出個人意見,評論作品、評論觀點,共同交流意見。

四、教學策略及教法設計

根據新課程的要求:教學過程應突現“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這三維目標。本課教學中,教師要充分利用網絡優勢對傳統課堂的互補作用,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注重實踐與欣賞、討論相結合。具體方法如下:

(1)蒐集佔有資料

課前蒐集佔有資料,自制作品,感知豐富的長城文化內涵。

(2)提供資料

將學生蒐集到的資料整合,製作成網站形式,提供一個大容量的學習空間,方便學生自選角度認識長城。

(3)名文誦讀、比較閲讀

利用羅哲文的《長城的構造》為契機,綜合書本中的多篇文章,從史實、情感、語言多方面學習別人對長城的認識,培養學生運用資料、形成自己觀點的能力。

(4)師生互動

(5)用網絡論壇進行師生、生生交流,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感。

五、教學媒體設計

1、 學生製作的作品保存在自己的電腦上。

2、 教師將學生蒐集的一些資料及自己補充的資料整合成一個大容量“長城專題”網站,公佈在網上,學生可以自由查閲網站中的資料,可以通過留言板、bbs論壇發表自己的觀點,並能進行交流。

六、教學過程設計及分析

教學過程 設計思路及多媒體應用分析

(一)導入

播放歌曲《長城長》,導入對長城專題文化的學習。

板書:長城專題 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緩解課堂緊張氣氛。

(二)品讀《長城的構造》

師生誦讀、學習羅哲文的説明文《長城的構造》

以此文為例,連接本專題中《萬里長城的斷想》、《長城萬里行》以及參考資料《我還沒有見過長城》、《長城與都江堰》,從史實、情感、語言多方面學習別人對長城的認識,培養學生運用資料、形成自己觀點的能力。

(三)學生展示作品

學生展示課前準備的關於長城的作品,並介紹作品,師生加以評價。(課前已分組合作:以“歷史組、建築組、軍事組、文學組”等多角度去搜集資料) 給學生以成就感,提高學生蒐集資料的興趣,初步感知本課教學內容。

(四)交流作品、競爭激勵

為了大面積展示學生作品,給學生時間來交流作品——發表自己的觀點——師生點評。 學生欣賞其他同學作品,多角度感知長城文化內涵,並對某一作品做簡要評價,發展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五)教師提供站點資源

教師出示集合學生查找的資料而做成的網站,讓學生全面的認識長城文化豐富內涵。並引導學生注重對長城文化文學現象的學習。發揮網絡優勢,給學生提供足夠全面的資源庫,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

(六)師生互動

學生利用“長城專題網站”提供的資料,自選角度深入認識長城文化,並將心得發表在留言本或bbs論壇上,大家可以跟帖。 利用網絡論壇進行師生、生生交流,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感。

(七)小結課堂 佈置課後作業

低放《長城謠》曲。

結合學生的學習心得小結課堂,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情感教育。

渲染課堂氛圍,激發學生的愛國情感。

七、教學流程圖

説課稿 篇2

一、教材分析:

1、課題課型:今天我説課的內容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人教版第3冊第4單元的第3篇課文---《小柳樹和小棗樹》。

2、教材分析:這篇課文以擬人的手法介紹了小柳樹和小棗樹各有長短。課文借小柳樹和小棗樹生長情況的不同,賦予它們不同的性格特點:小柳樹因為自己長得漂亮而得意,瞧不起小棗樹;而小棗樹不因自己長得沒有小柳樹好看而泄氣,也不因自己結了又大又紅的棗子自高自大,相反還誇獎小柳樹。這是一篇很有趣的童話故事,從故事中讓同學們明白尺有所短,寸有所長的道理,知道要多看別人的長處。

本課是第4單元的第3篇講讀課文,它直接體現了本單元“怎樣看問題、想問題”這一主題思想。所以,在引導學生朗讀課文,感悟課文內容的同時,要讓學生懂得要善於發現別人的長處,正視自己的不足,領悟課文的深刻含意。

3、教學重點、難點:依據課文內容和二年級學生年齡特點:本課的重點應該是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和領悟課文所藴含的道理。難點是在理解尺有所短,寸有所長的道理上,真正做到多看別人的長處。

二、教學目標:

小學二年級是小學階段發展的基礎階梯,根據新課標的要求,遵循語文教學的規律,以及本課課文的特點,我擬定本課的三維教學目標如下:

認知目標:1、認識8個生字,會寫10個字。

2、知道小柳樹和小棗樹各有長處和短處。

技能目標: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能用不同的語氣表現角色的不同性格。2、能把識字與自己的生活經驗聯繫起來,培養學生的識字能力。

情感目標:感悟課文內容,在學習中體會“尺有所短,寸有所長”的道理,知道要多看別人的長處。

三、教法、學法:

教法:依據教學目標結合教材特點,我將採用“感悟朗讀法、讀書指導法、創設情境法”擴展思維法來組織教學,以讀為中心,導之以讀,導之以思,導之以説。把讀貫穿整個教學之中。

學法:教學是學生在教師指導下自覺主動的學習過程。要真正讓語文教學的課堂變成學生的學堂,必須遵循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讀書為基本的三為主原則,讓學生運用朗讀質疑討論想象的學習方式,來完成本課的學習。

四、教具準備:

根據本篇教材內容和二年級學生的興趣特點,課堂上我將藉助多媒體課件、生字卡片,來組織教學,以求達到激發興趣,主動參與的效果。為了使同學們更加清楚的認識柳樹和棗樹的外部特徵,我還準備了柳樹和棗樹的`圖片。

五、教學程序:

合理安排教學程序是教學成功的關鍵之一。本課教學我以新課標和誘思探究思想為指導,以探究發現為手段,在老師引導下學生自讀自悟為主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讓學生在語言實踐中理解和運用語言,實現學生的主動發展,針對二年級學生的認知規律,我將安排以下四個環節。

(一)觀察圖片,導入新課

(二)初讀課文,識字寫字

(三)朗讀課文,以讀明理

(四)相互品評,達成目標

下面,我來説説每個環節的具體設計。

1、觀察圖片,導入新課。

為了課始就能激發學生學習課文的興趣,我以學生比較喜歡的圖片入手,激起學生思維的火花,使他們饒有興趣地進入課堂。我是這樣設計的:小朋友,今天老師給大家帶來了一些圖片,你們喜歡嗎?那就請大家認真看看圖上畫了些什麼?對於説的較好的同學,給與激勵性語言表揚。接着,老師説:小柳樹和小棗樹他們兩個在一起會發生什麼事呢?這節課我們就來一起學習15課《小柳樹和小棗樹》,同時板書課題。

2、初讀課文,識字寫字。

這一環節,我從以下4個方面來進行學習。

(1)範讀課文,瞭解大意。

老師聲情並茂的範讀,不但能起示範作用,而且能調動同學們讀書的願望。使同學們想讀、樂讀,急於知道課文告訴了我們什麼事?

(2)自讀課文,讀準字音。

直觀形象的圖畫,老師入情入境的範讀令學生有躍躍欲試的急迫感,這時發揮學生的自主權,把主動權還給同學們,你們想讀嗎?那就快行動起來吧!不過老師有要求:把字音讀正確、句子讀通順,不認識的字藉助文下樹葉上的拼音或查字典來解決。

在學生自己讀完課文後,運用合作交流的學習方式,同桌互讀,互評,比比誰讀得最好,這樣一下子調動了同學們讀書的勁頭。在範讀、自讀、互讀的基礎上,同學們從整體上了解了課文內容,體會了課文的情感,枯燥的課堂成了同學們表演的舞台,這時就會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3)圖文結合,識記生字。

當學生讀通課文後,我及時總結,提出下一步的學習要求:同學們,剛才大家都能認真地把課文讀好,老師感到高興,下面請你用鉛筆畫出本課要求認識的字和要求會寫的字,在學生劃詞的時候,出示本文的兩幅圖畫,圖與詞語結合,看圖讀詞,感知詞意。為了避免單調的識字,我讓學生以開火車的方式認讀課文中要求認識的字(出示在大屏幕上)。這樣學生認字的興趣就會很高,也都願意人人蔘與。在此基礎上,我就激發學生自主識記本課生字。二年級的學生識記生字有了一定的基礎。老師要鼓勵學生用自己最喜歡、最習慣的方法識字,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下,讓學生動起來,解放他們的口、腦,使同學們的思維活躍起來,老師做了學生的引導者,開放性地教,學生獨立地,全身心地參與到學習中來,在情趣中學習,在愉悦中學習,在體驗中感悟知識,獲得能力。

(4)指導寫字

課程標準指出:寫字教學重視寫字的質量,不僅要求把字寫正確,還要指導學生把字寫端正、寫美觀。二年級的學生經過一年的寫字,對字的筆畫,筆順規則已基本掌握,現在教學生寫字就不必再一筆一畫地指導,教師要注意提示容易寫錯的筆畫、筆順,特別是那些不容易寫好的字,而且要加強範寫和指導,這樣可以省教學時間,提高教學效率,在本課的生字中怎、思、穿、彎四個字是寫字的難點,課堂上我除了對這四字示範指導外,我還隨時觀察學生的書寫情況,寫得好的及時鼓勵,同時重視學生的寫字姿勢和握筆姿勢。

3、朗讀課文,以讀明理

讀是思的憑藉,是悟的前提,是説的準備,是寫的基礎,要內化語言,首先要加強讀的訓練,新課標提出要讓學生充分的讀,在讀中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培養語感,在讀中體會不同角色的性格,這篇課文,我採用多種朗讀的方法來讀課文。

在進行這個環節教學時,我首先以問題導入:小柳樹和小棗樹,你們喜歡誰?為什麼?這時,可能有些同學會急於回答,我為了引導同學通過讀來回答問題,此時啟發引導,聰明的小朋友,你們可不要隨便説出喜歡誰,不喜歡誰?因為小柳樹和棗樹聽了會傷心,會不服氣的,説話一定要講道理,請小朋友認真讀課文,用小小發現家的眼光從課文中找出小柳樹和小棗樹有什麼不同。比一比,看誰發現的不同多,我讓學生以小小發現家的身份來朗讀課文,調動了同學們的學習積極性,同學們在輕聲自讀課文後,很快就會發現小柳樹和小棗樹長得不一樣,這時我讓同學們再讀課文,用不同符號畫出小柳樹和小棗樹外形特點的詞句,畫好之後,我讓同學們再品讀這些句子,要求同桌互相讀一讀,看誰讀得好,在學生讀好所勾畫的句子後,我相機提出:小柳樹和小棗樹除了長得不一樣外,還有什麼不一樣?聰明的同學會隨機答出:(他們性格不一樣),這時,我接着問,你從哪裏看出來,快點找出來讀一讀吧,此時,讓同學們採取選讀的方式,來感悟小柳樹和小棗樹説的話,體會她倆有什麼不一樣。如:

喂,小棗樹,你的樹枝多難看啊!你看我,多漂亮!

喂,小棗樹,你怎麼不長葉子呀?你看我,多漂亮!

從小柳樹説的話,我們可以看出小柳樹,得意、驕傲、不懂禮貌。

你雖然不會結棗子,可是一到春天,你就發芽長葉,比我綠得早,到了秋天,你比我落葉晚,再説,你長得也比我快,等你長大了,人們在樹陰下乘涼,那有多好啊!

從小棗樹説的這句話我們體會到,小棗樹寬宏大量,善於發現別人的優點。

最後當同學們明白小柳樹和小棗樹的不同之處時,讓同學們採用評價讀的方法體會,小柳樹前後的表現有什麼不一樣。並從書中找答案説説你的理由。最終通過評價讀的方法讓學生認識到小柳樹知錯就改,仍有她好的一面,到這裏學生對小柳樹已經有了新的看法,為了更好地培養同學們的口語交際能力,我採取生生互動的方式:讓小朋友找與自己觀點一致的同學説説:我喜歡誰?為什麼?(努力用上書中的語言,體會小柳樹的情感變化),為了加深同學們對課文的理解,最後採用分角色讀的方式,把課堂推向高潮,達到以讀促解,以讀悟理的目的。

4、相互品評,達成目標

教材的內容是教師和學生學習的憑藉,是一種重要的課程資源,但教師要善於在教學中開發學習資源,拓寬學習空間,使課堂變得更加豐富,為了達成本課目標,我設計了這樣一個問題:同學們,小柳樹和小棗樹有一個願望,想請你們幫助實現。請問你們願意幫忙嗎?小柳樹和小棗樹的願望是:瞭解小朋友的長處和短處,此時,讓同學們以一個小小發現家的身份在誇誇同學、評評自已的過程中學會用賞識的目光看身邊的人,學會正確認識自我,認識他人。

六、板書設計:

長處:樹葉茂盛

小柳樹 短處:不結果

和 各有長短

小棗樹 長處:會結果

短處:光禿禿

我採用結構式板書,把小柳樹和小棗樹進行比較,抓住了課文的特點,概括了全文內容,突破了學習難點,是文章結構的簡縮,使人一看,就一目瞭然,加深了學生對課文的理解。

七、新課程理念和誘思探究教學論在本課的體現。

本課設計的最大特色就是以問題為載體,以朗讀為主線,讓學生採取初讀、再讀、品讀、選讀、賽讀、評價讀、分角色朗讀等方法讓學生充分地讀書,有意識地創造氛圍促使學生主動地、專注地、饒有興趣地讀,達到以讀促解,以讀悟理之目的,在課堂教學中,教師發揮了課堂教學中組織者、引導者、合作者的作用,把學生的主動權真正交給學生,給他們創造自主的學習空間,使他們的思維潛能和創造精神得到充分釋放,使他們的個性得以充分地張揚,體現了學生是課堂的決策者、實施者的主體地位,同時,也給同學們創造了口語交際訓練的機會,發展了學生的語言。

説課稿 篇3

尊敬的各位領導、各位老師好!我非常榮幸能有機會來萍鄉衞校參加説課面試,我叫××,來自浙江大學人文學院中文系,我今天的説課題目是奧地利小説家卡夫卡的《騎桶者》,下面,我從教材、教法、學法和教學過程四個方面來對本課教學設計進行説明。敬請各位領導各位老師批評、指正。

一、説教材:

《騎桶者》是人教版高中語文選修外國小説欣賞第八單元第二課,本單元教學目標是理解“虛構”對於小説表達的重要性,瞭解“虛構”“事實”“真實”“想象”這些概念的區別與聯繫,培養學生在寫作中的虛構能力。《騎桶者》是小説虛構藝術創作中的典範作品,其創作背景是第一次世界大戰中奧匈帝國最艱苦的一個冬天的真實情況:缺煤;一個窮得買不起煤的人想去向煤店老闆借煤,他不是拎着空煤桶走着去,而是騎着桶飛着去的,結果是,他沒有借到煤,反而被煤店老闆娘的圍裙扇到了冰山區域。因此,結合新課程標準對小説閲讀的要求以及本課自身的教學內容和特點,我確定了以下以下三個:

1、教學目標:

(1)瞭解小説故事情節的發展

(2)領會小説的創作主題

(3)理解“虛構”對小説表達的重要性

2、教學重點:領會小説的創作主題

3、教學難點:理解“虛構”對小説表達的重要性

4、課時安排:一節課

二、説教法、學法

教學是教師教與學生學的雙邊互動活動,依據這一教學原則和具體學情,我決定採用問答法來引導學生進行課堂討論、大膽闡釋,輔以多媒體教學手段來完成本課教學。課前將作者卡夫卡的生平介紹資料發給學生,要求學生預習課文,並思考以下兩個問題:

(1)小説的故事情節是如何發展的?

(2)煤店老闆娘到底有沒有看到騎桶者,有沒有聽到騎桶者的呼喊?

三、説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設計:幻燈片展示騎馬、騎牛、騎自行車、騎掃帚、騎竹馬等圖片,並向學生提問:同學們,你們有看過或聽説過騎桶飛翔嗎?

設計目的是:結合日常生活,激發學生的想像力和學習本課的興趣。

(二)作者簡介

設計:學生來講,老師引導,幻燈片展示

設計目的:有助於學生更好的認識作者和解讀作品,培養學生知人論世的思維方法。

內容:弗蘭茨卡夫卡(1883年—1924年),奧地利小説家,1883年7月3日出生於猶太商人家庭,18歲入布拉格大學學習文學,後轉學法律,1906年獲法學博士學位,1923年遷居柏林,1924年6月3日病逝於維也納附近的基爾靈療養院。

卡夫卡長期擔任公司職員,21歲時開始利用工作之餘的時間進行寫作,他不以發表、成名為目的,只是想用寫作來排除自己內心的苦悶。他短暫的一生給後人留下的是三部未寫完的長篇小説《城堡》《審判》《美國》和以《變形記》《判決》《地洞》《飢餓的藝術家》為代表的幾十部短篇小説。卡夫卡被認為是西方現代派文學的鼻祖(奠基人),是歐洲表現主義文學的代表作家。

卡夫卡生活和創作的主要時期是在一戰前後,當時,經濟蕭條,社會腐敗,人民窮困,這一切使得卡夫卡終生生活在痛苦與孤獨之中,於是,對社會的陌生、孤獨和恐懼,成了他創作的永恆主題;卡夫卡筆下描寫的都是生活在下層的小人物,他們在這充滿矛盾、扭曲變形的世界裏,惶恐不安、孤獨迷惘,遭受壓迫卻無力反抗,嚮往明天又看不到出路,集中體現了“現代人的困惑”。

(三)課文分析

1、設計:學生默讀課文,五分鐘

設計目的:有助於學生熟悉課文,為下面深入分析文本打下基礎。

引導學生緊扣小説文本的同時,我設計了以下三個問題,來激發學生學習本課的求知慾和探索欲。

2、問題一:這篇小説,同學們課前都預習過,下面,就請同學們來概括一下小説故事情節是如何發展的?(問答法)

設計目的:有助於學生從整體上把握住小説故事情節發展,明確小説故事情節的虛構性,提高學生對小説文本的細讀能力。

明確:天氣寒冷,家裏無煤,窮得買不起煤的“我”想去向煤店老闆借煤,“我”不是拎着空煤桶走去,而是騎着空桶飛着去的,結果是,“我”沒有借到煤,反而被煤店老闆娘用圍裙扇到了冰山區域。(幻燈片)

3、問題二:小説主人公“我”認為煤店老闆娘看見了自己,而煤店老闆娘卻説“我什麼也沒有看到,什麼也沒有聽到”,那麼老闆娘到底有沒有看到“騎桶者”這個人、有沒有聽到“騎桶者”的呼喊呢?請同學們從文中找理由。(學生討論,自主發言)

設計目的:幫助學生體會虛構寫法的藝術效果,理解虛構對小説表達的重要性。採用課堂討論法,讓每個學生都能感受到課堂學習的樂趣,從而提高課堂教學實效。同時,這一問題的解決,也為下面分析小説創作主題進行鋪墊。

明確:兩者皆可,並用幻燈片展示。

(1)聽到看到的理由:小説中寫道,“她當然馬上看到了我”,“她把圍裙解了下來,並用圍裙把我扇走”。

(2)沒有聽到看到的理由:

①“我時常被升到二層樓那麼高,但從未下降到齊房屋大門那麼低”,老闆娘上來後,沒有抬頭看,因此,她沒看見“我”,如果她看見“我”了,發現“我”騎着桶在空中飛翔,會感到新奇,説不定會用煤來換“我”的桶;

②“它們和剛才聽到的附近教堂尖塔上晚鐘的聲響混合在一起,又是怎樣地使人產生了錯覺啊”,可見,“我”的喊聲和鐘聲混合在了一起,老闆娘以為“我”的喊聲就是鐘聲;

③老闆娘解下圍裙扇也可能是老闆娘覺得圍裙上有毛線絨想通過扇這個動作把毛線絨抖掉。

4、問題三:同學們,你們認為小説的創作主題是什麼?(學生討論、學生討論)

這樣設計是因為:引導學生歸納和挖掘小説的創作主題是本課的教學目標和教學重點所在。

老師引導:如果老闆娘的確看到了“我”並且拒絕給“我”一鏟最次的煤,那麼她的確是一個自私冷漠的人。如果老闆娘沒有聽到看到,那麼,老闆娘是不是自私冷漠就不一定了。這樣,作品的內涵就更豐富了。

板書學生髮言的答案:揭示貧困者的窘狀和有產者的自私無情;表現人民生活的艱難和社會的冷酷;表現人與人之間的不信任、不交流。

老師小結幻燈片展示創作主題:小説用一種虛幻的手法寫出了一個生活在貧困中的人向煤店借求一剷煤而遭到驅趕的故事,深刻揭示了現實社會的自私冷酷、人民生活的艱難以及人與人之間缺乏關愛、缺乏溝通的社會現實,表達了作者對社會的控訴和批判。

四、佈置作業

1、分析“騎桶者”、“煤老闆”、“老闆娘”的人物形象。

設計目的:人物形象塑造是小説創作三要素之一,學生在老師的引導下分析小説中的人物形象,有助於提高學生的文本細讀能力和對“虛構”的理解程度。

2、如果主人公“我”不是選擇騎桶去借煤,而是拎着空桶走着去借煤,故事情節又將如何發展?

設計目的:有助於學生在思考中釋放想像力,真正將“虛構”手法學以致用。

五、板書設計

騎桶者

卡夫卡

一、作者介紹

二、故事情節發展(理清結構)

決定借煤——生活拮据

到達煤店

騎桶借煤正式借煤

慘遭驅趕

三、“老闆娘”到底是否看到騎桶者、是否聽到他的呼喊?

四、創作主題分析

六、佈置作業

説課稿 篇4

1、教材課題:

《市場經濟的一般特徵》是人教版思想政治課經濟常識第二課第二節的第一框題。教材第一節介紹了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經濟制度,第二節講經濟體制。二者的關係可以類比為劇本和舞台的關係,經濟制度是確立經濟體制的依據,經濟體制則是按照經濟制度所設計的經濟運行方式。整個經濟常識教材的主線就是介紹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一般知識,所以這節課具有承上啟下的重要作用。

2、學情分析:

作為高一文科尖子班的學生,基礎好,思維能力強,由於學生是初次接觸經濟體制問題,且對過去實行的計劃經濟缺乏生活感受,因此,授課應有充分的過度和系統的講解,注重聯繫生活實際,選取典型事例,理解經濟學原理。

3、教學目標:

按照高中思想政治課新課程標準和學生的實際,確立本節課的教學目標是:

(1)知識技能上,識記市場經濟的含義和特徵,理解市場配置資源的機制,能在具體材料中分析市場經濟的一般特徵。

(2)情感、態度、價值觀層面,增強學生的節約意識、競爭意識、法制意識、效率意識。

(3)過程與方法:閲讀、歸納、設疑、講解、運用。

4、教學重點:

市場經濟的四個一般特徵。市場經濟的一般特徵是市場能優化資源配置的原因所在,因此要作為教學重點。但這一知識點重而不難,不宜一一講解,可採取閲讀、歸納、填表的方式解決。

5、教學難點:

市場配置資源的機制。在價值規律的支配下,市場三要素(供求、競爭、價格)的互動是市場能夠調節資源配置的原理所在。難點的解決採取温故知新的辦法,通過複習價值規律的內容和作用,理解市場如何通過供求、競爭、價格三要素的互動配置資源。

6、教學過程:

(1)複習課程導入新課,從經濟制度和經濟體制的聯繫中引出第一個話題:什麼是資源,為什麼要進行資源配置。

(2)問題過渡(資源配置應採取什麼方法),引出第二個問題是市場,什麼是市場經濟。

(3)問題引路,克服重點和難點:

①市場能否實現資源配置?

②市場能否實現資源優化配置

(4)練習環節、學以致用:設計具體的工程招標材料,讓學生分析所體,所體現的市場經濟特徵。

(5)簡要總結,引導預習。

7、課後反思:

(1)講慣了高三總複習的課,總是好講,好多講,導致時間安排不當,整節課前鬆後緊。

(2)借這個機會衷心地表達我的謝意:今年六七月份,我參加省上和全國的系列教研賽課活動,校領導、教務處、科研處、政治組賈組長及全體同行給予了我大力的支持和幫助,這些都是我立足三尺講台,努力進取的不竭動力。

説課稿 篇5

一、説背景:

我們生活在一個多民族的地區,每個民族都有着燦爛的文化,悠久的歷史和壯麗的故事。然而作為小學生,我們卻對少數民族瞭解甚少。新疆的7、15事件更讓我們領會到了民族團結的重要性。盼望通過本次主題隊會,讓同學們瞭解民族的差別,親熱各個民族,體會民族的文化,瞭解民族融會與民族團結的重要性。

二、説目標:

1、意識目標:學習民族知識、瞭解民族風情,民族政策,準確對待民族牴觸,從而進一步加強作為當代中學生咱們該為民族發展,祖國的富強盡本人應盡的義務的意識。

2、 行為目的:學生能自發保護民族團結,酷愛國度,不做有損民族團結的行動。

3、 感情目標:對學生進行民族團結教導,使每個學生對民族常識的懂得有所進步。

懂得尊重民族風氣,學習一種民族代表行的文明情勢,親自體驗民族文化的魅力。培育學生民族友愛的情緒。

三、説籌備:

1、召開會議闡明舉行這次班會的目標及意思,主持人男女各一名、文藝委員組織編排歌曲、舞蹈、口風琴演奏、詩歌朗誦。

2、收集少數民族服飾,民族歌曲,民族舞蹈,民族政策的材料。

3、老師準備好課件。

四、説流程:

各小隊報告人數 出旗 唱隊歌 活動正式開始

一、 導入:

賴雨欣:在浩瀚的歷史長河中,中華民族五千年文明,書寫着她永不停息的對美

好幸福的追求,展示着她永不磨滅的對民主富強的探尋。

謝向陽:她延綿的歷史、燦爛的文明從來就沒有中斷過。我們偉大的祖國母親,有着56個優秀兒女,在我們遼闊富饒的祖國大地上快樂的生活着。請聽歌曲:《娃哈哈》口風琴演奏

賴雨欣:偉大祖國的56個兄弟民族,在漫長的歷史發展中和睦相處,團結互助,用自己辛勤的勞動,共同開拓了祖國的大好河山,創造了燦爛的中華文化,推動了人類社會的進步。

合:我們大鎮二小也是一所民漢合校的學校,在這裏,我們各民族同學,互尊互愛,互幫互學,團結友愛,共同進步。

二、 活動開始:

賴雨欣:四(3)中隊手拉手主題隊會現在開始。下面請欣賞四(3)中隊的麥爾古拜帶來的舞蹈《新疆山水美》

賴雨欣:你們誰能説説我們國家有多少個民族?(指名回答) 謝向陽:這五十六個民族分佈在祖國的960萬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每個民族都有不同的民族習慣。

賴雨欣:為了互尊互愛,今天在這裏讓我們互相瞭解一些民族風俗吧! 你們知道那些民族的節日?分別是哪個民族的?(指名回答) 謝向陽:請欣賞謝向陽為我們帶的詩朗誦《我們都是一家人》

賴雨欣:有句名言説得好“一堆沙子是鬆散的,可它和水泥和石子、水混合在一起,它比花崗巖還堅韌”。

謝向陽:讓民族團結之路永不停息,愛心的浸潤,攻無不克。團結的力量無往不勝。

合:我們來自不同的地域、不同的民族。但我們心連心,血濃於水,我們堅信誰都離不開誰,誰都需要幫助和關心。 賴雨欣:無論現在還是將來,我們都是團結互助、相親相愛、其樂融融的一家人。 合:同學們,行動起來吧,擰在一起我們就是一道閃電,一束火炮;聚在一起,我們就是整個太陽,整個星空;站在一處,我們就用心靈結成信念不倒的牆。讓我們凝聚一心,攜手並進,共創我們美好的明天!同學們,為了我們的學習,為了我們的友誼,讓我們互相交朋友吧!

謝向陽:下面讓我們來共同唱響《和諧新疆》(合唱)來結束這次愉快的隊會。

下面請中隊輔導員,為這次主題隊會作總結。

中隊輔導員總結:今天是四(3)中隊在這裏成功的開展了《民族團結手拉手》主題隊會,同學們在各種表演中表現的都很好但是我也希望,通過這次活動增強民族團結意識,讓我們在這所民、漢、學校裏,互尊互愛,互幫互學,共同進步,讓我們的友誼之花越開越豔。 呼號 退旗

活動結束

三、説後果:

通過《民族團結手拉手》的主題隊會活動到達教育目標,提高學生們團結友愛的意識,共同學習,共同幫助,增強各族學生的向心力和凝聚力。增進各民族學生的友誼。

四、説創意:

整個活動以“民族團結”為基調,民族歌舞大家唱(演),民族政策大家談等程序,包括歌曲、詩歌、舞蹈,口風琴演奏等活動,旨在引起學生興致、樹立學生的民族團結的意識。整個活動力求人人蔘加,每一位學生都能夠積極參加表演,踴躍思考問題並建立民族團結意識。

説課稿 篇6

設計理念:

以學生的思維為中心,從課題入手,讓學生在積極主動的學習中,初步瞭解課文內容,引導學生自主、探究地領悟課文,體會課文所闡述的論點及告訴的道理。

一、 説教材

1、説內容。

本課是蘇教版小學語文第七冊第五單元第16課。《説勤奮》是一篇説理性的課文,通過古今兩個具體事例,告訴學生,勤奮是通往理想境界的橋樑,只有一生勤奮,才能有所作為,才能對人民、對社會作出應有的貢獻。根據本單元的教學訓練要求,我對這節課設計了以下

2、説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學會生字,生詞。

3)、學習給課文分段,説出段落大意。

4)、懂得勤奮是通向理想境界的橋樑,知道從小隻有勤奮學習,長大後才能對人民、對社會作出應有的貢獻。

3、説重難點

重點:讀通讀順課文,學會字詞。

難點:在讀懂課文的基礎上學習給課文分段,歸納每段的大意。

這樣確定教學目標,符合本課特點,使傳授知識,發展能力和進行思想教育緊密結合在同一教學過程中,互相滲透,共同完成。

二、 説教法 。

本課是《説勤奮》的第一課時,我採用了“先學後教,當堂訓練”的教學模式,運用了指導點撥的教學方法。在教學時,先談話導入、展示教學目標,再借助課文錄音讓學生整體感知課文。接着出示導讀提示,讓學生同桌共同學習探究,繼而進行檢查。

三、説學法 。

二十一世紀是一個知識經濟迅猛發展的時代,新時代人們對教育的要求開始轉向追求個體的自由,“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重視學法指導,是改革課堂教學、提高學生自學能力的需要,更是讓學生終身受益的需要。為此我根據課文內容的特點讓學生充分去感知語言材料,讓學生自己去讀書感悟、小組學習,研究語言文字。我教學時充分讓學生用“讀”“思”“議”“悟”的方法學習本課,仔細品味字、詞、段,理清課文條理。這種方法,不僅鍛鍊了學生的思維能力,也鍛鍊了學生自行解決問題的能力。

四、説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激發興趣。

1、談話導入。讓學生自由説説自己的理想。

2、揭題。

3、解題。

(設計意圖:讓學生理解課題的意思,並説説自己對勤奮的理解,以此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為學習下文打下基礎。)

(二)出示教學目標。(設計意圖:課件出示目標,讓學生明白這節課的學習目標,以便下面去學習課文。)

(三)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聽課文錄音,想一想課文説了一個什麼道理?(設計意圖:設計這一環節,以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是學生在仔細聽的同時能明白課文主要説的道理。)

2、課件出示自學提示。(設計意圖:課件出示目標,讓學生明白這節課的學習目標,以便下面去學習課文。)

3、生按提示自讀自悟,同桌討論。

(設計意圖:設計這一環節,主要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閲讀理解能力與合作能力。)

4、彙報交流,完成教學目標。

(設計意圖:設計這一環節,主要檢查學生的自學效果,對不足之處師及時點撥。)

(四)、指導寫字。

(五)、課堂小結。

(六)、佈置作業:分課堂作業和課外作業以檢查教學效果,鞏固所學知識。

五、説板書設計

16 説勤奮

提出觀點:勤奮是通往理想境界的橋樑

舉例説明:司馬光 童第周

提出希望:一生勤奮 作出貢獻

(設計意圖:設計這樣的板書,讓學生一目瞭然,幫助學生快速理清課文條理。)

總之,課程總目標提出“學會使用常用的課文工具書,初步具備蒐集和處理的能力。”為了實現教學目標,教師可根據教學需要,設計出與教學目標有關的作業。教學之前,我佈置學生回去自學課文,查找資料。學生收集到的資料是多方面的,有圖片、有錄音、有文字介紹,從不同的角度預習了課文,學會了字詞,也懂得了 “勤奮是通往理想境界的橋樑和從小隻有勤奮學習,長大後才能對人民、對社會作出應有的貢獻”的道理,為更好地學習課文內容打下了基礎。

説課稿 篇7

一、説教材:教材分析: 《豬八戒吃西瓜》 是根據古典小説《西遊記》的人物重新創作的一個有趣的童話故事:在去西天取經的路上,孫悟空和豬八戒外出尋找食物,豬八戒偷懶、嘴饞,在找到一個大西瓜後,饞得找出各種理由把整個西瓜都吃了,孫悟空利用豬八戒隨手扔的西瓜皮,使他連摔四跤,吃盡了苦頭,告訴了我們豬八戒好吃懶做、自私自利的行為,同時又非常的搞笑。幼兒通過在律動中逐步學習創編吃西瓜的動作,不僅感知到了律動的韻律特點,也使豬八戒的形象更加逼真,富有童趣,活躍了課堂的氣氛,也讓幼兒在活動中感受到了快樂。

二、説目標

由於中班是第一次接觸律動教學,所以確定本活動的目標是:

1、根據幼兒已有經驗,讓幼兒理解律動內容。

2、初步培養幼兒感知律動的韻律及旋律特點。

3、能夠在音樂的伴奏下,創編動作,體驗活動的快樂。

三、説活動準備

1、 豬八戒、西瓜、切西瓜、吃西瓜、扔瓜皮、摸肚子等圖片各一張。

2、電子琴。

四、説活動重難點

能夠感知律動的韻律特點並創編動作。

五、説教法

孩子的思維特點主要是直觀形象性,再加上活潑好動,好模仿,所以在本次活動中我主要採用了直觀、提問、示範、演示等方法。

六、説學法

活動中為幼兒創設寬鬆愉快的學習環境,使他們感受到活動的快樂,通過觀察、模仿、表演的形式進行學習。

七、説過程

(一)開始部分

通過出示圖片,引導幼兒觀察思考,回答問題,直接導入課題。

例如,小朋友喜歡吃西瓜,豬八戒也喜歡吃西瓜,這節課我們就共同來學習音樂律動《豬八戒吃西瓜》。

(二)基本部分

1、通過觀察圖片,啟發引導幼兒説出吃西瓜的過程。

例: 教師引導幼兒,現在我們拿了一個又大又圓的西瓜,怎樣才能吃到呢?

2、教師小結吃西瓜的過程,依次出示切西瓜、吃西瓜、扔瓜皮、摸肚子的圖片。

3、幼兒重複練習吃西瓜的過程,幫助記憶。

4、老師示範講解各個動作,重點是切西瓜和吃西瓜。

例、切西瓜,(1)老師講解動作要領,幼兒跟着做。

(老師示範,幼兒模仿,較難的地方師幼可以多練幾遍。)

(2)加入律動的講解。

(在活動中加入相應的節拍,提高了孩子學習的興趣,增添了課堂的活躍氣氛。)

(3)共同練習,重點也是難點。

A、節拍練習 B音符練習 C全音符練習 D聽音樂練習

(較難的地方可以多練幾遍,集體練,分組練,單個練)

5、吃西瓜的講解,練習同上。

(三)結束部分

教師:這節課我們共同學習的律動是《豬八戒吃西瓜》,並且還練習了切西瓜和吃西瓜的動作,學得非常的開心和快樂,下節音樂課的時候 ,我們繼續學習扔瓜皮和摸肚子的動作。

八、活動延伸

鼓勵幼兒將學會的動作展示給他人看,並且自己嘗試創編其他的動作。

説課稿 篇8

一、説教材

《有趣的電池》是幼兒通過玩各種各樣有趣的玩具,和自己的不斷觀察探索,一步一步層層深入地揭開電池的各種祕密,使幼兒在輕鬆愉快的環境中認識電池,並學會正確安裝電池的方法,其中還滲透了廢電池回收的內容,從而萌發了幼兒初步的環保意識,與幼兒園的環境課題緊密相連。該內容既使幼兒瞭解了電池的外形、種類、簡單的功能,還讓幼兒自己探索正確使用電池的方法,從而培養了幼兒嘗試性精神及探索科學的興趣。

選取這一題材是因為該內容層次清楚,且所使用的材料是深受幼兒喜愛的,易激起幼兒探索的強烈願望,使幼兒在活動過程中處於主動地位。

我確定本活動的目標為:

1.使幼兒瞭解電池的外形、種類、及簡單的功能。

2.在嘗試性操作活動中,鼓勵幼兒探索正確使用電池的方法。

3.培養幼兒嘗試性精神及探索科學的興趣。

教具準備:

收集多於幼兒人數的電動玩具,形狀、大小不一的電池,電池裝配示意圖,會發光的花兩朵。該教具彌補了圖片枯燥、不生動的缺陷,而其可操作性特點,既使幼兒一目瞭然,又便於教師講解,強調重點。

二、説教法

根據大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和接受水平,我採用了觀察法和嘗試探索法,並遵循循序漸進的教學原則,先讓幼兒玩玩具,發現電池的作用,進而觀察電池,瞭解電池的外行,並通過自制的教具幫助幼兒探索電池正確的安裝方法,突破難點。作後,讓幼兒體驗成功的喜悦,並確立初步的環保意識。

三、説學法

老師簡練生動、富有感染力的語言,配以形形色色可愛的電動玩具,把幼兒帶入一個樂趣融融的玩具遊樂城,視、聽、運動覺的完整結合,使幼兒更愉快地投入到活動中去。在操作過程中,幼兒邊探索邊表述自己發現了什麼祕密,鍛鍊了自己的口語表達能力,難易搭配的玩具使不同能力的孩子都得到發展和提高。

四、説教學程序

根據活動的目標與要求,我為幼兒提供了三次不同程度的嘗試探索機會。

第一次:感知電動玩具有電池和沒電池時的不同狀態。幼兒自由選擇玩具,老師巡迴瞭解幼兒發現了什麼,如有的玩具是會動的,有的會響、會發光。該環節是讓幼兒在探索中發現電池的功用。

第二次:認識電池並給玩具們選配合適的電池。師:電池的本領真大,你見過電池嗎?你的椅子下面就躲着一位電池朋友,請你等會拿出來,看一看,摸一摸,告訴大家電池是長的怎麼樣的,你發現電池上有什麼祕密?(這一步主要是讓幼兒觀察電池的外形)下一步就要請幼兒嘗試給玩具裝電池了老師瞭解幼兒安裝情況,引導幼兒觀察電池盒中也有“+、-”。

這一環節主要是讓幼兒觀察電池的外形和探索裝電池的正確方法,其中的難點主要是利用自制的教具會發光的花來解決。

再次嘗試,體驗成功的喜悦。

該環節主要是讓幼兒體驗成功的樂趣,並瞭解初步的環保知識。

説課稿 篇9

一、説教材

1、本課內容:

義務教育階段,數學的學習內容包括“數與代數”、“圖形與幾何”、“綜合與實踐”,本節課就“圖形與幾何”進行講解。根據大綱要求,有關本節課內容需要會畫直稜柱、圓柱、圓錐、球的主視圖、左視圖、俯視圖;能判斷簡單物體的視圖,並會根據視圖描述簡單的幾何體。

本節課的教學重點:理解三視圖,並掌握三視圖的畫法。

本節課的教學難點:幾何體與其三視圖之間的相互轉化。

2.在教材中的位置:

《三視圖》是人教版九年級下冊第二十九章《投影與視圖》第二節的教學內容,通過本節課的學習,為高中進一步學習空間幾何打下基礎。

二、説學生

1、學生已有知識基礎包括:平行投影、正投影、中心投影以及空間幾何體結構特徵。

2、本班學生課堂學習積極性高,好奇心強,具有一定的探究能力,但抽象思維能力薄弱,在課堂教學中應重點突破。

三、説目標

1.通過探究與學習,理解視圖、三視圖的概念,掌握三視圖畫法,能夠進行三視圖與幾何圖之間的轉化。

2.感受從不同方向觀察同一物體可能看到不一樣的結果,培養學生全面觀察的能力。通過對三視圖的分析,(採用實物模型)以小組探究的方法掌握三視圖的基本畫法,促使學生的思維活動外顯,提高學生的合作探究能力。

3.通過三種視圖才能確定一物體,啟發學生認識問題要從多個角度進行分析。

四、説教法和學法

1、教法:

根據新課程教學理念,要求以學生為中心,教師要注重引導與啟發,所以在教學過程中採用討論法和體驗學習教學法,通過師生互動、生生合作,使學生在動手動腦動口過程中,積極參與課堂教學活動,掌握學習重點。由於本節課知識相對較抽象,而學生抽象思維能力薄弱,所以在教授過程中採用直觀的演示法來突破知識抽象性這一難點。對於較簡單的理論概念,教師為保證課堂教學效率,採用講授法。

2、學法:本着以學生為本的教學理念,為了盡力讓所有學生都參與到課堂中,成為課堂的“主角”,同時也為了培養學生的合作探究能力,在學畫三視圖時進行小組討論探究學習。

五、説教學過程

1.導入新知:

以古詩《題西林壁》導入(橫看成嶺側成峯,遠近高低各不同)。

【設計意圖】切入主題,激發學習興趣,另外也能展現學科間並不是孤立的,有其互益性,數學也可以充滿文學是色彩

2、講解“視圖”的概念

結合上次課所學的“正投影”的概念延伸到“視圖”的概念。

【設計意圖】新知與舊知結合,建立知識之間的聯繫,便於學生理解

3、用圖片展示三視圖在生活中和工程設計中的應用,引導學生髮現通過三個方向的視圖,就可以確定一物體,引出對三視圖的研究。

【設計意圖】讓學生感受數學來源於生活,激發學生對數學學習的興趣,引導學生髮現三視圖的組成

4、通過直觀的動畫演示,説明三視圖的形成過程,與此同時講解“主視圖”、“左視圖”和“俯視圖”的概念;將三種視圖之間的位置關係(長對正、高平齊、寬相等)及大小關係的推演過程展示出來。

【設計意圖】學生的抽象思維能力薄弱,用直觀的動畫演示來完成這一教學內容,便於學生理解知識

5、本節課重點內容為掌握簡單幾何體的三視圖畫法,通過小組合作探究的方法來完成重點內容的學習。將學生分為十組,每組4-5人,將“四稜柱”“三稜柱”“圓柱”“圓錐”、“球體”的實物模型分發給各組,其中每兩個組所發模型相同,向學生説明任務要求。

活動任務:小組成員討論,探索如何將立體圖的三視圖畫出來。五分鐘之後,從所畫立體圖相同的兩個小組選出一組將小組成員討論出的三視圖畫到黑板上,另一組在此過程中仔細觀察,並對其進行評價。

根據學生所畫三視圖情況,引導學生總結畫三視圖的步驟(正投影、找位置、定尺寸)及應注意的問題。

老師重點説明畫三視圖時的細節問題,如看不見的邊用虛線表示、尺寸的確定與實物一一對應(嚴謹性),總結尋找畫幾何體三視圖的規律(柱體的主視圖和左視圖都為矩形、圓柱和圓錐的俯視圖都為圓形,但圓錐俯視圖中間有一黑點、球的三視圖都為圓形)。

【設計意圖】畫三視圖是本節課的教學重點,小組合作探究一方面可以加深學生對這一知識點的理解,另一方面,可以培養學生合作探究的能力

6、在PPT中由逆推法逐一呈現主視圖、主視圖+左視圖和主視圖+左視圖+俯視圖,讓學生説出相對應的幾何體,訓練學生由視圖到立體圖的轉換能力,進一步説明確定一個立體圖形需要三種視圖來描述。

【設計意圖】幾何體與三視圖之間的轉化是本節課的難點,用逆推法循序漸進地讓學生掌握由三視圖判斷幾何體的方法,易於學生接受

7、課堂小結

視圖的概念

三視圖的概念

三視圖的位置關係及大小關係

畫三視圖的步驟

【設計意圖】梳理歸納本節課知識點,讓學生對知識形成系統的認識,加深記憶

8、情感價值觀教育

猜猜他們是什麼關係?

看問題不能只看單方面,同學之間相處也是一樣的,要從很多方面看待同學,從不同的角度看待問題,這樣你看到每個人都有很多優點。

【設計意圖】培養學生多角度、全面看待問題的思維模式

六、説板書

七、説評價

1、教師通過觀察學生的課堂表現及反饋情況,以及學生小組討論後所畫三視圖的情況,判斷學生對本節課的掌握情況

2、小組合作探究環節,加入了小組之間互評的評價方式

本節課遵循“以教師為主導,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原則,重視發展學生的抽象思維,把課堂交給學生,讓學生親自經歷和體驗知識的獲取過程,提高學生的合作探究能力和創新精神。

八、説特色

1、打破學科界限,將語文與數學,工程學與數學相結合

2、將課堂與生活相聯繫,化抽象為具體

3、將信息技術靈活的運用到課堂教學中,輔助教學活動的開展

4、從學生的實際出發,在分組討論過程中,根據學生的學習水平分配相應的任務,如將較簡單的畫出“球體”的三視圖分給能力稍差的小組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yuwenzhishi/shuokegao/yoo2q0.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