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語文知識 >説課稿 >

説課稿模板集錦九篇

説課稿模板集錦九篇

作為一名默默奉獻的教育工作者,總不可避免地需要編寫説課稿,説課稿有助於提高教師理論素養和駕馭教材的能力。怎麼樣才能寫出優秀的説課稿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説課稿9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説課稿模板集錦九篇

説課稿 篇1

一、説教材:

《論語》十則是魯教版六年級上冊第一單元的第六篇課文,它選自我國儒家經典著作《論語》。這是一本記錄孔子及其弟子言論的語錄體古藉,是中華民族優秀的文化遺產,對我國幾千年政治、思想、文化產生了巨大的影響。課文中所選的十則,大多是簡短的談話和問答,篇幅短小,內容淺顯,着重敍述了求知態度、學習方法、修身做人三方面內容,具有普遍的教育意義。

本文是學生進入初中之後學習的第二篇文言文,學習本文,是對文言文的進一步熟悉和了解。而學好本文,更有利於促進學生學習文言文的興趣,有利於以後文言文的學習。

同時《語文課程標準》要求“閲讀淺易文言文,能借助註釋和工具書理解基本內容。注重積累、感悟和運用,提高自己的欣賞品位。”基於以上分析我把本課的教學目標確定為:

1、能流暢、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在朗讀中感知大意。

2、初步學習運用“加字法、換字法”等方法,理解課文。(重點)

3、能當堂背誦課文,積累成語警句。

4、聯繫實際,體會思想,端正態度,改進方法,提高修養。(難點)

二、説教法

“教無定法而又有法”,教學方法的設計應面向全體而又注意個體差異,應以滿足學生的學習需要為出發點和落腳點。針對教材實際和學生情況,我設計以下幾種教學方法:

1、朗讀法。

“讀書百遍,其義自現。”本文是文言文,課文要求背誦,對文言字詞的理解主要是通過朗讀來實現;其次本文語言簡練,句式相似者較多,適宜朗讀,通過朗讀,從整體上感知語言,理解內容。

“教學千法讀為本”,通過反覆地讀、大聲地讀、氣韻暢達地讀,讀出古味,熟讀成誦,培養學生古文的語感。在反覆的吟誦中,品味語言,感知每一句的大意,加深對每一則內容的理解。為此我將學生讀的訓練分為三個層次:讀準字音,讀準節奏;讀懂內容,讀出韻味;讀出感悟,讀出智慧。

2、點撥法。

根據學生的實際和年齡特徵,運用點撥教學法,以突破重點。教師針對學生在學習課文的過程中存在的知識障礙、思維障礙等,用畫龍點睛和排除故障的方法,啟發學生尋找解決問題的途徑,從而達到掌握知識和發展能力的目的。為此我充分利用電子白板的批註筆功能,引導學生歸納總結本文中關鍵字詞的意義和用法。教會學生一些解釋文言字詞的方法,引導學生自主理解課文。

3、合作探究法。

四人小組合作探究,學生圍繞問題自由發表自己的見解。在合作探究的過程中,通過與文本的交流,學生積極地參與學習,表現出積極的思維。用學生的互問互答,老師的適當點撥和評價等互動互助的形式,讓每個學生都“動”起來,在開放的探究活動中逐步加深對文章的理解,甚至提出質疑,使學生在主動探究中有新發現。

三、説學法

初一學生剛接觸文言文,缺乏古文功底,學習積極性有待提高。所以,教學時應注重培養學生學古文的興趣,教給他們一些學習的方法,並要求他們能通過學習,掌握一些淺顯的文言文基礎知識,為今後的文言文學習奠定基礎。

1、朗讀法:引導學生在反覆的朗讀中,感知含義,加深理解。

2、整體感悟法。雖然每一則之間內容缺乏聯繫,然而就其內容的側重點而言,內容又可歸納為學習和修身兩部分,整體感悟內容,以利於初步把握孔子的思想,即他所認為的學習方法和學習態度,以及個人的品德修養。

3、討論、合作探究法。讓學生獨立思考,大膽提出自己的見解,討論探究面越是深廣,就越能激發學生主動求知的潛能,有利於學習的深入;學會發現問題,並能圍繞某個問題探究,解決,在積極採育中使自己的話語、思維能力得到鍛鍊,學到一些學習文言文的方法。

四、説教學過程

本文是一篇重要的講讀課文,內容充實,內涵深厚,需要掌握的東西比較多。因此我在教學上安排二個課時進行教學,為便於説課,我從整體上陳述這兩節課的教學過程。

一、設疑導入,瞭解作者

1、今天,我們要攜手一起去拜訪一位大人物,這個人曾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評為世界十大名人之一。在1988年,75位諾貝爾獎得主曾在巴黎宣稱:如果人類要在21世紀生存下去,就必須回到2500多年前去吸取他的智慧。你們知道這個人是誰嗎?()

2、從資源庫拖拉出孔子像圖片。你們瞭解他嗎?出示幻燈片,指名讀。(或是從資源庫中拖拽出孔子的視頻介紹進行播放)

今天這堂課,就讓我們走近孔子,走進《論語》十則。

二、分層誦讀,理解感悟

(一)初讀課文(讀準字音,讀出節奏)

這是同學們進入初中以來第二次接觸文言文,你們知道要如何才能學好文言文嗎?

朗讀是解讀課文的第一把鑰匙。學習文言文,誦讀是最基本的方法。哪麼朗讀課文應注意哪些問題?俗話説:“讀書百遍,其義自見。”我們要在讀中領悟文意、在讀中積累語彙、在讀中質疑思辨、在讀中陶冶情操。今天我給大家的朗讀提出這樣幾個具體的要求。(出示)

1、指名讀課文前五則,指名評價(這位同學讀的怎麼樣?誰能比他讀的更好?指名讀後五則)

2、引導讀出節奏。老師再給大家推薦兩種讀法:一個是按意義節奏讀,如學而/時習之,不亦/説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一個是按音節節奏讀,也就是按古時搖頭晃腦地讀,我給大家搖一搖,學——而——時習之,不——亦——説——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

3、同學們按音節節奏找一找感覺。生紛紛搖頭晃腦地讀。(播放背景音樂)

(二)再讀課文(讀懂內容,讀出韻味)

1、要讀出文言文的韻味必須建立在理解內容的基礎上,所以我們必須先疏通文意,再找韻味,請同學們説説,理解文言文一般有哪些方法?

2、出示翻譯文言文的方法(出示)

3、自主學習,疏通文意(小組合作交流探究嘗試理解文意)

4、指名翻譯,(注意關鍵詞意思和深刻含義。)教師利用白板進行圈點批註。

5、除此以外,還有什麼不懂或疑難嗎?

6、疏通了文意,我們對十則內容有了較深刻的理解。下面我們就來有韻味的讀讀吧!

(三)三讀課文(讀出感悟,讀出智慧)

沒想到同學們讀得這麼聲情並茂,這麼韻味十足,我已陶醉多時了。通過剛才的讀,我們的眼前也彷彿栩栩如生地站立一位慈眉善目的老者,他微笑着,睿智的眼中流露出的是對同學們的讚歎與欣賞。

1、下面,請同學們選擇自己最喜歡的幾則,當堂背誦,看誰背得又快又多。

2、指名背誦,追問:你為什麼最喜歡這一則?讀着你喜歡的語句,你是否讀出了一份智慧,獲取了一些思想營養呢?請任選一則,談談自己的感受,説説你的啟迪。

(教師在此基礎上,明確這七則分別是講述學習方法、學習態度和為人品行的)

三、當堂積累,拓展延伸

1、精妙的語言,總能流傳千古,這十則中哪些作為成語被保留了下來?找出來積累到筆記本上。

2、補充積累《論語》經典名句

四、課堂總結,佈置作業

今天在這堂課上,我們是與經典同行,與聖賢為友,與2500多年前的孔子作了一番面對面的交流,真是不亦樂乎。

課外瞭解孔子其人、其事、其思想,與他做次“親密接觸”,來一次思想的遠遊。

説課稿 篇2

一、文本認識

《望月》是蘇教版小學語文第十冊第七單元中的一篇散文。全文以“望月”為聚焦點,雖形散卻神聚。其靜謐明雅的月色、清新俊逸的語言、深沉委婉的意境更給學生感受自然之美提供了一個自然、質樸的視角。而“小外甥”奇妙的想象,則使文章頗添了幾分童話色彩,易於引起學生共鳴,便於啟發他們同樣用童心來感受和反映世界。作為本單元的主體文章,《望月》還能通過課外拓展的教學形式,獲得超越文本的意義建構,使學生在品讀、感悟中體會“月亮”所具有的獨特的中國文化內涵,並從中受到美的教育和人文精神的薰陶。

二、教學目標

根據《語文課程標準》對高年級閲讀教學的相關要求,基於教材特點和學生認識水平,我將本課第二課時的教學目標定位為:

1、 品讀課文中描寫月光和小外甥獨特、充滿童趣幻想的句子,感受文本語句的語言美、形象美和意藴美,激發學生熱愛大自然和祖國語言文字的情感,這是本課的教學重點。

2、 積累描寫月亮的詩句,領略詩詞意境,體會“月亮”所具有的獨特的中國文化內涵,同時培養學生蒐集資料、處理信息的能力。這是本次教學中的難點。

3、進行説話、寫話等訓練的指導,讓學生用童心來反映世界,在激發想象力的同時,提高學生的表達及感受能力。

三、教學過程

1、在賞析體悟中感受“月光之美”。

首先,引導學生回顧課文內容,用一個字或詞來概括形容一下自己閲讀後的感受。(板書:美)在此基礎上,指導學生疏理文章的脈絡,以小標題的形式提煉出文章所藴藏的三個因素的美。(板書:月光之美 古詩之美 想象之美)

(師:是啊,如水流淌的月色美,意味深遠的詩句美,文中小外甥新奇的想象也很美。如果説文中的美直接感染了讀者的話,課文中哪一句話寫出了在那樣的夜晚,“月光之美”和“古詩之美”曾經深深地打動了作者和他的小外甥呢?)

在這個環節,教師根據板書,因勢利導,讓學生找出文中的中心句,並且引導他們反覆品讀,充分質疑,教師將有價值的問題強調凸顯出來:“月光”和“詩”既不是水,又不是酒,如何讓“我們”沐浴其間,又怎會使“我們”沉醉不已?

學生帶着這個問題自由朗讀課文的第1、2自然段,抓住重點詞語結合中心句讀出自己的體會,深入感受“月色之美”。

【設計意圖】在教學第一部分時,我主要着眼於朗讀的指導與訓練,通過“品讀析情法”、“感悟鑑賞”等教學方法,引領學生進入語境,同時鼓勵學生敢於表達自己個性化的閲讀體會。如從“吐灑”、“晶瑩閃爍”、“鍍”等詞可以體會到月光的淡遠、清幽,正如水一般澄澈;而“隱隱約約”、“黑色剪影”等詞寫出了月光的朦朧、寧靜等等。學生在賞析的過程中感受“月光之美”,培養了語感,提高了對文字的感悟能力。

2、在拓展品讀中沐浴“古詩之美”。

(1)是啊!這明暗互襯、動靜相宜的景,這讓人動心動情的月光的美,如何不叫人沉醉呢?讓我們再來讀一讀這個中心句,想一想,應該通過朗讀強調哪些詞語?

(2)為什麼在這句話中,“詩”這個詞要用逗號隔開呢?

(3)對啊!令我們“沉醉”的不僅是月光,還有什麼?

(4)“誦明月之詞,歌窈窕文章”向來是歷代文人墨客的雅事。下面,就讓老師來扮演文中的“我”,同學們都是文中活潑聰穎的“小外甥”,我們還可以盡情發揮想象,充分調動自己的詩句積累,一起來再現當時“賽詩會”的情景,一起沐浴、沉醉在詩的情感和意境中去吧。

(5)配樂解説:你描繪的是明淨清雅的林中之月。

你展現的是大氣磅礴的沙漠月升。

你勾勒了令人魂牽夢縈的故鄉之月??

或者:通過你的朗讀,我彷彿看到了詩人月下獨酌時孤寂的身影。

通過你的背誦,我似乎體會到了詩人在月夜快馬加鞭趕回故里的歡暢。

“今夜月明人盡望,不知秋思落誰家。”表達了詩人的愁緒與綿綿的思念。 ?? ……

(6)再次回到中心句(幻燈):看來,同學們都是充滿才氣的小詩人,對寫月亮的詩瞭解得還真不少,現在讓我們再回到這個中心句,經過剛才的“賽詩會”,你對這句有什麼新的體會?你還能“品”出其它的意味嗎?

(7)小結:多美的意境啊!詩句因為月光多了一份靈動,月光卻因為詩句添了一份厚重。月光和詩互相融合,渾然一體。讓人沐浴其間,使人久久沉醉,不願離去。

【設計意圖】在教學這一個環節時,我儘量通過學科間資源的整合,既增強了古詩詞欣賞的直觀性、情境性,又幫助學生調動主觀情感積極參與,使學生的主體地位得以真正確立。在具體設計時,採用“想象感悟法”、“積累拓展法”等教學方法,通過“豐富朗讀形式,讀出韻味;渲染課堂氣氛,讀出情味。”和“激發學生想像,讀出意味;巧妙點撥引導,讀出餘味。”等多種手段,使學生在立體化閲讀中還語文以畫面、還語文以意象,實現讀者與文本及作者深層次的交流對話,感受到了詩句“言有盡而意無窮”的特點。

3、在遷移創作中放飛“想象之美”。

指名讓學生分角色朗讀第三部分。讓學生通過描寫小外甥神情、語言等詞句,感受“小外甥”愛幻想、富有童真童趣的特點,並且説一説:“在‘小外甥’眼裏,月亮像____________ 。”(幻燈),同時,以“在我的眼裏,月亮像_____________ 。”(幻燈)這樣的説話練習作為切入點,引導學生展開豐富的聯想,進行遷移創作,通過編寫詩歌、畫畫,書法或創作童話的方法來具體地表現自己心中獨特的那個月亮。

【設計意圖】在學生的畫裏,在學生的筆下,“獨特”的月亮代表着自己獨特的閲讀感受。本環節的設計旨在通過“扶放結合法”、“遷移運用法”,使學生參與主體的語文實踐與創造,把自己對月亮的感性認知、對文章情感的深切體驗以個性化的方式展現出來,同時也進一步固化自己的閲讀感受。

4、總結全文,昇華情感。

在這節課的學習中,我們和作者與“小外甥”一道,沉醉在清幽曠遠的月光中,沉醉在意象深遠的古詩意境裏,沉醉在充滿情趣的創造空間裏。正所謂“月兒本無情。情在人心間。”人們眼中的月,實際上就是人們心中的月呀!希望同學們在以後的學習生活中,也能“以心觀萬物”,去體會“萬物皆有情”的奇妙和樂趣!

説課稿 篇3

設計理念:

以“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人”為基本理念。在設計中注重營造氛圍激發感情,讓學生在老師富有啟發的語言中自主學習,合作學習,在探究中發展自己。《課標》中對第一學段提出了“喜歡閲讀,感受閲讀的樂趣。”的要求,設計中注重培養學生在自己的朗讀實踐中讀懂課文,積累語感,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想象能力。

材料説明:

這是新版《新課標實驗教材》第三冊、第四單元的一篇課文。它以兩幅清晰的畫面,樸實的四段文字,講述了“一個種葫蘆的人,不知道葉子與果實的關係,只盯着葫蘆,卻不管葉子上的蚜蟲,結果葫蘆都落了。”這樣一個故事,讓學生明白要全面看問題和虛心聽取意見的道理。這篇文章語言生動,是一篇有助於學生朗讀、語感、理解從中明白道理的文章。

教學目標:

1、 會認讀本課的生字,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

2、 理解課文內容,瞭解植物的葉子與果實的關係,懂得這個故事

説明的道理,培養學生的觀察思維能力。

3、 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教學重點:正確理解詞、句的意思、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教學難點:明白本課藴含的道理。

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 創設情境,激趣導入:

1、(出示圖一)師述:從前,有個人種了一棵葫蘆。細長的葫蘆藤上面長滿了綠葉,可出了幾朵雪白的小花。花謝以後,藤上掛了幾個小葫蘆。多可愛的小葫蘆哇!那人後來得到了葫蘆嗎?這又是為什麼呢?今天我們就來學習14課《我要的是葫蘆》。

2、板書,讀題。

二、 自學課文,整體感知:

1、 自由朗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讀通句子、遇到不認得

的字可以藉助漢語拼音,或者問同學。

2、 檢查自學情況:

1) 認生字:

葫 蘆 藤 哇 盯 言 每 治 棵 掛 怪 慢

2) 認讀詞語

葫蘆 細長 長滿 雪白 可愛 每天 蚜蟲 自言自語 盯着 慢慢地

3) 指名分段讀課文

小結:從剛才的檢查中,老師知道同學們個個都是聰明好學的孩子,很快就能與這麼多的生詞、新詞交上朋友,我相信在後面的學習中,同學們表現得會更棒。

三、 自主合作,朗讀感悟:

學習第一段:

1、(出示圖一)師:剛開始那葫蘆長得怎麼樣呢?自由的朗讀第一自然段。

2、 出示句子:“從前,有個人種了一棵葫蘆……多麼可愛的小葫蘆哇!”從哪些詞語可以看出葫蘆長得好?理解“長滿”“謝”“掛”。

生:從“長滿”、“綠”、“掛”可以看出葫蘆長得好。

生:從“多麼可愛的小葫蘆啊”也可以看出葫蘆長得好。

3、 你歡這些可愛的小葫蘆嗎?請你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出你的喜愛之情。

4、 指名讀。

5、 這麼可愛的小葫蘆,大家都非常喜歡。從哪裏能看出種葫蘆的人喜歡呢?

生:那個人每天都要去看幾次。

6、 練習用“每天”造句。

師:這顆葫蘆長得這麼好,這麼可愛的小葫蘆,一定會結出大葫蘆,實際上是這樣嗎?

(小葫蘆慢慢地變黃了,一個一個都落了。)這是為什麼呢?

小組合作學習第二、三段:

出示思考題:1、看到葉子上長了蚜蟲,種葫蘆的人是怎麼做的?

2、説説小葫蘆為什麼會慢慢地變黃了,一個一個都落了?

3小組練讀種葫蘆的人與鄰居的話,看誰讀得最好。

交流彙報學習情況:

1、 指名回答

2、 隨機指導朗讀

⑴ 那個人眼睛只盯着小葫蘆,此時他心裏會怎麼想?理解:“盯着”“自言自語”,反覆朗讀體會此時種葫蘆人的高興心情。

生:他心裏想我的葫蘆長得多好呀。

生:我的葫蘆又長大了一些了,你快長吧。

生:他想我很快就可以收到這麼多葫蘆了。

⑵ 鄰居提醒他要治一治葉子上的蚜蟲,他卻不以為然滿不在乎。這時他心裏又想些什麼?

生:他想我不要葉子,要的是葫蘆,所以葉子有蟲沒關係。

生:葉子跟葫蘆沒關係,我要的是葫蘆。

生:我要葫蘆又不要葉子,葉子上有蟲有什麼關係。

⑶ 角色朗讀(鄰居:勸説,種葫蘆的人:奇怪,不以為然)

3、 補充:(綠色加工廠)

(葉子是植物的營養器官之一,植物通過葉子吸收太陽光和二氧化碳,再與根部吸收的水分和無機鹽進行光合作用,產生有機物,成為植物的營養。)

4、 填空,明白原因:

因為葉子出了( ),葉子被蟲( )就( ),沒有葉子,不能把充足的養料送給小葫蘆,小葫蘆缺( )所以都( )。

齊讀第四段

1、 種葫蘆的人見到葫蘆都落了會想些什麼?

2、 學了這個故事讓你明白了什麼?

四、 拓展練習,發展語言

1、 假如讓你來勸説那個種葫蘆的人,你將怎麼樣來説服他呢?

2、 讀編故事:

第二年,那個人又種了一顆葫蘆。………………

五、 迴歸課題,總結延伸

今天大家又學到了新的知識,明白了葉子與果實的關係。其實在大自然中到處都藴藏着知識和智慧的寶藏。只要你留心觀察,用心思考,多看課外書,你們會有更精彩的發現。

六、 板書設計

我要的葫蘆

葉子(綠、滿)——生了蚜蟲

怕什麼?還用治?

一顆葫蘆

葫蘆(可愛) —— 變黃,落了

説課稿 篇4

一、説教材

《坐井觀天》這是一則寓言故事,課文通過生動有趣的對話,給孩子們講述了一個寓意深刻的故事,文章通過青蛙和小鳥對天的大小的爭論闡明瞭一個深刻的道理,看問題,認識事物,站得要高,看得要全面,不能像青蛙那樣犯了錯誤還自以為是。課文短小精悍,圖文對應,青蛙和小鳥的對話淺顯易懂,學生能夠從中明白藴涵的道理。

二、説導學目標

結合新課標的要求和本課的實際,我確定這一課時的目標有三點;

1.會認“沿、答”等10個生字,會寫“觀、渴、喝”三個字。

2.識記“井沿、大話、弄錯、無邊無際”等詞語;讀準多音字“哪”。

3.讀懂、讀好小鳥和青蛙的三組對話,並分角色朗讀,初步感知寓意。

三、説導學重難點

會寫3個生字,課文4—7自然段青蛙和小鳥的對話是教學的重點,初步理解坐井觀天的寓意是教學的難點。

四、説導學方法

根據寓言故事的特點及本課的語言特色,在教學中我以青蛙與小鳥的三次對話為線索,以讀代講,以讀促學,讓學生在讀中悟情明理,我運用談話法、對比法、小組合作學習法等教學方法,激勵學生全面參與,主動學習,培養理解能力和實踐能力。

五、説導學過程

圍繞教學目標,緊扣新課標和教材,體現“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教學思想,體現以讀為本以讀促學的教學方法,注重看、聽、讀、説、練的教學思想,我設計瞭如下教學步驟。

1、激發興趣,引入新課

考慮到低年級孩子認知比較直觀的特點,上課開始,我用講故事的形式激發了學生的興趣,有走入課堂的慾望。

2、多種形式,認識生字、新詞

本文有3個要求認識的生字,在這一環節中,我設計了三關,由簡到難,第一關,學習生字,第二關,在新詞中認識生字,第三關,在句子中鞏固生字,這樣學生從字、詞、句中認識和鞏固了生字。

3、朗讀課文,理解寓意

一堂成功的語文課必然充滿朗朗的讀書聲,對本課的學習,我注重在指導朗讀上下工夫,在讀中理解,讀中感悟。

首先,我安排了自由讀,邊讀邊找出青蛙和小鳥的對話。

其次在青蛙和小鳥的三次對話中,我採用了分角色讀、講讀句子,讓小朋友們體會到它們的感情。

4、延拓提高:

1.找出帶有“哪”字段句子,通過多讀,體會在不同句子中,讀音的不同,總結:“哪”字用在句末時要讀輕聲。

2.談收穫,讓學生學會表達,鞏固知識點的掌握。

説課稿 篇5

一、説教材

(一)教材分析

初中階段,學生們逐漸產生了較明顯的逆反心理,易與父母發生誤解、矛盾,甚至衝突,導致雙方關係疏遠或緊張。若不及時加以妥善的引導和解決,將不利於他們的成長。本節課的主要內容就是講授如何與家長溝通商量以及溝通的要領,進而講與父母交往的藝術。這對化解父母孩子之間的衝突有着相當重要的作用。

(二)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探索解決親子衝突的途徑和方法,提高學生與父母溝通、解決問題的主動性,在家庭矛盾發生後會用合理、恰當的方法來解決矛盾,從而與父母和諧相處。

2、【能力目標】:

學會與父母溝通,從而鍛鍊學生的溝通能力和問題處理能力。

3、【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

通過學生的回憶和反省,體會父母的深沉、無私的愛,從而增強學生的責任意識和為家庭付出的主動意識,增強與父母之間的感情,使雙方能夠互相理解和欣賞,培養學生尊重父母的品質,引發學生人生價值的思考。

(三)教學重點和難點

引導學生學會與父母進行溝通,彼此袒露內心世界,進而達到相互理解,掌握溝通的正確方法,並學習雙贏的溝通策略,這既是本課的重點,也是本課的難點。

(四)教材處理、資源分析

依據三維教學目標、教學重點、教學難點,我對教材作了如下處理:大部分引用的是教材中的文本資源,但為了增強學習的趣味性和教學的直觀性,我給學生播放了動畫《父女經典對話》,展示了兩張幸福的家庭生活照片,從而激發了學生對幸福、和諧的家庭氛圍的嚮往;為了更好地掌握與父母溝通的技能,除了教材中介紹的與父母交往的藝術和學生互動時交流與父母交往的經驗竅門外,我還向學生介紹了八招與父母交往之神功,使這一重難點內容得到了有效的突破。

二、説教法、學法

(一)教法設計

由於本課內容淺顯,不涉及更多理論,主要是情感和實踐問題。為提高教育實效,我設計瞭如下的教學方法

——學生自主探究活動法,輔之以教師必要的點撥。

(二)學法設計

學法與教法是相互依賴、相互促進的。現代教育思想尤其要注意學生的主體作用,重視學法指導。由於本課內容淺顯,主要是情感與實踐問題,即把課上所學內容,運用到與父母交往的實踐中,故本課教給學生的學習方法是——實踐探究法,既鞏固課堂所學知識,又很好地貫徹了“學以導行”的教學理念。

(三)學情分析

1、中學生在成長過程中,與家長教育(交往)的矛盾日益突出,表現在三個方面:

(1)青少年的獨立意識越來越強,希望平等獨立地處理自己的事情,而父母喜歡包辦學生的一切事。

(2)父母與孩子之間存在代溝,子女與父母之間缺乏必要的溝通。

(3)當代青少年的年齡特點與父母固有觀念所造成的衝突。

2、中學生在家庭中存在的問題:

(1)相當數量的中學生不瞭解自己的父母,65%的中學生不知父母生日。

(2)相當數量的中學生缺乏反哺意識。

調查發現:中國學生最尊敬的十位人中,竟然沒有自己的爸爸、媽媽。

(3)責任意識淡薄,責任能力弱。

(4)出現矛盾只會吵鬧,不善溝通。

故初中思品課針對學生面臨的現實問題,要求安排這一教育內容。

(四)手段選用

多媒體教學手段

三、説教學程序

基於上述説明,本課教學設計如下:

(一)導入 (1分鐘)

教師語言導入,自然進入主題

(二)架起溝通的橋樑 (25分鐘)

1、播放動畫《父女經典對話》,學生談啟示

2、出示兩張幸福、温馨的家庭照片,學生談感受

3、辨析兩種家庭觀,正視家庭衝突

4、幫小冰處理家庭矛盾,探求解決衝突的方法

5、踐行方法,總結要領:

(1)認識與自己父母發生過的一次矛盾,當時是怎樣處理的?

(2)分析小陳的故事,設想小陳會怎樣做?

(三)交往講藝術 (11分鐘)

1、談平時與自己父母交往的經驗和竅門兒,得出認識:交往是要講究藝術的

2、介紹與父母交往之神功(八條)

(四)小結 (1分鐘)

(五)設計親情計劃 (5分鐘)

讓學生制定一個計劃,今後應該怎樣和父母相處,昇華本課所學,併為佈置實踐作業做鋪墊

(六)課後實踐,陽光行動 (2分鐘)

給父母寫一封信

説課稿 篇6

古代教育學家孔子説:“不學詩,無以言。”這句話在今天有很大的意義,因為古詩語言精煉,情感強烈,節奏鮮明,意境優美,引導學生學些古詩,可以陶冶情操,豐富想象,還可以培養學生對語言文字的興趣和敏感力。

我説課的內容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教科書》四年級上冊《古詩詞三首》中的《鄉村四月》。

一、説教材。

《鄉村四月》是新課標人教版小學語文第七冊第六單元的一篇精讀課文。是宋代詩人翁卷所作。這首詩以白描手法寫江南農村初夏時節的景象。文章選入課本,主要意圖是讓學生通過閲讀課文,感受講詩情畫意的田園美景,體驗洋溢着泥土氣息、自然質樸的鄉村生活,並由此產生熱愛與嚮往之情。學習作者的表達方法,同時豐富自己的語言積累。

根據精讀課文的要求以及學生學習古詩的特點,我確定本課的知識技能目標為:

1、會認“蠶”字,會寫“蠶”“桑”兩個生字。

2、能有感情地朗誦、熟練地背誦詩歌,並能準確無誤地默寫。

3、能領會詩的意思,並能説出一、二句詩的大意。

4、積累其他描寫田園風光的詩句。

德育目標為通過本詩的教學,讓學生熱愛富有情趣的鄉村。

美育目標為通過對本詩的閲讀,使學生從中感受到鄉村田園風光

的美麗。

二、説教法

作為四年級的學生,已經接觸了不少的古詩,能基本正確地進行朗讀,結合註釋內容粗知大意,具備了初步的認知水平,怎樣讓學生更深入的對古詩詞的語言的美和所表現的內容的美去品味和體會,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是教師要引領學生達到的。對本首詩的內容來説,鄉村生活對我們農村的學生來説是一個很好的心理切入點。

本首詩描寫的是江南水鄉初夏的獨特景色,與我們生活的環境有相同的特點,這是在教學中要引導學生感受出來的。在本節課的`教學設計中讀、猜、想、悟,便是我的教學方法的一條主線。

三、説學法

俗話説“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從開始接觸古詩時要求學生回憶以往學習古詩的方法,然後告訴同學這節課我們仍舊按照這個方法學習古詩。讀通順,讀正確,然後調動孩子游戲的天性,動起小手,踏起小腳為詩配上節奏,把詩讀成琅琅上口的童謠,接着,通過對詩人潛字用詞的體會來培養學生對語言文字的感悟能力,然後又進一步提出要求,要求孩子們在詩中讀出畫兒來,通過調動孩子們的想象去領悟詩歌內容,寫詩中的畫面,從而體會詩人情感。

四、教學流程

激情導入;懂詩題;作者簡介;整體感知;知詩情、悟詩意;感悟昇華;拓展閲讀。以上就是本節棵的教學流程,讓同學們在循序漸進中學會這首古詩,體會古詩的意境,學會這首古詩。

説課稿 篇7

我執教的是小學語文第一冊《g、k、h》的第一課時。

本課時的教學目標是:

1、學會g、k、h三個聲母。認準字形,發音準確。2、正確書寫g、k、h三個聲母。圍繞這些目標,我設計了以下教學過程:

一、談話揭示課題。由前面認識的8個聲母,引出本課的學習內容:3個新聲母。

二、引出新授內容。首先我讓學生觀察情境圖,通過學生想象説話和教師總結故事,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同時也引出了鴿子圖、蝌蚪圖與喝水圖,並引出了音節ge、ke、he。

三、教學g、k、h的讀音。我由鴿子圖引出g,通過範讀,講發音方法,再範讀,指名讀,讓學生正確讀出g。為了使學生讀準音,我編了順口溜:一隻白鴿ggg。為了讓學生認準形,我讓學生找藏着的g,並讓學生説説g還像什麼,又編了順口溜9字拐彎ggg。k和h的教學與g的教學基本相同,只是在k的教學時,我穿插了一個小實驗,拿一張紙放在嘴前,讓學生比較出:發k時,吐出的氣還要強一點。

四、課中操。教學到此時,我覺得學生比較累了,我便穿插了課中操《找朋友》,讓學生輕鬆一下。

五、教學g、k、h的寫法1.歌曲《找朋友》之後,我設計了找朋友的遊戲,讓學生説説出示的三幅圖分別像什麼,他們的朋友是誰。從而引出了g、k、h。接着,我再利用新的順口溜讓學生再次記憶了字形。2.出示字母卡,讓學生自己觀察説説筆順與格式。3.在h的書寫指導時,我進行了h與n的比較。4.最後是學生練習描紅書寫。以上過程如有什麼不妥之處,還請大家批評指正!

內容概括:這篇介紹了關於《g、k、h》説課稿,希望對你有幫助!

説課稿 篇8

一、説教材

《巴東三峽》選自語文版八年級上冊第幾單元的第一篇講讀篇目,敍述了作者經過長江三峽時看到的雄偉奇麗的景色,是一篇內容翔實的精美的遊記。本單元選編了一組遊記,內容豐富,描寫生動,富有深厚的文化內涵。通過學習,讓學生掌握遊記的特點、寫作方法、語言風格等,瞭解祖國山河的秀麗。

本文是第一篇,八年級的學生有了一定的語文基礎知識與閲讀能力,但系統地接觸遊記還是初次,教學時要注在引導學生了解遊記的特點,理清作者的遊蹤,品味文中不同景物的不同描畫。為接下來的古今遊記的學習奠基鋪路,提高學生的賞析能力和審美情趣。

新課標要求:“欣賞文學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體驗。”“品味作品中富於表現力的語言。”基於教材與學情的特點,根據新課標的“知識與能力”“過程和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三個維度,我擬定教學目標如下:

1.理清文章脈絡,掌握遊蹤順序。

2.分析不同景物的特點

3.培養學生欣賞自然山水美的情感

根據文本(內容和形式)的特點,及學生的認知情感特點。

教學重點:從用詞和修辭的角度品析語言的特點

教學難點:作者從不同角度描寫景物的方法

二、説教法

話説:教有常法,但無定法,貴在得法。根據學情、本課的教材特點和教學目標、,遵循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原則,結合多媒體輔助教學手段,選擇啟發誘導法、問題教學法、情景教學法。通過創設情境,啟迪學生的思維,引發學生在尋求和探索問題的思維過程中,逐步深入,培養學生髮現問題解決問題的各種能力。

三、説學法

在制訂教法的依據上,考慮八年級學生的認知特點,及知識、能力水平的不平衡性。我根據不同的教學要求,靈活採用誦讀品味、討論探究、圈點勾畫、練習遷移等方法,在教師創設的問題情境中,讓學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活動中,獲得個性化閲讀的體驗,通過誦讀和理解相結合,提高學生分析細節、品味語言的鑑賞能力。

四、説教學過程。

本課分幾個課時完成,本節是第一課時。

(一)課前準備:

新課標要求拓展語文學習的領域和空間。課前讓學生通過網絡、圖書館等途徑蒐集作者、文本有關的資料,製成知識卡或幻燈片,作好在課堂上與同學交流的準備。

(二)教學過程本課時的主要教學環節有:情境導入——誦讀品悟——活動遷移——小結

1.導入:()

課件播放“長江三峽”的風景,在背景音樂中,再現課本情景。教師配上優美的解説詞,導出課題,引領學生隨作者逆流而上,去欣賞“巴東三峽”的美景。

這一環節是為學生學習本課營造氣氛、激發興趣。

新課標要求:在通讀課文的基礎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內容,體味和推敲重要詞句在語言環境中的意義和作用。語文教學是師生與文本的平等對話,教師創設問題情境,對學生的解讀加以啟發誘導。

2.誦讀品悟:通過“感知性地讀—按要求讀—鑑賞性地讀”這三個層次的誦讀,在師生的雙邊活動中,藉助於圈點勾畫、探究討論法等,突破重難點。

(1)探究性地讀——學生快速朗讀:1找出文中難讀的字詞,師生一起正音、釋義。2圈出作者的遊蹤、畫路線簡略圖。3個別段落段落教師範讀,強調語氣、語調、情感、表情。

這一環節主要讓學生在讀中整體感知課文內容,把握情感,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

(2)按要求讀課文:教師創設問題情境,讓學生有目的地讀。1根據遊蹤作者分別寫了哪些景物?有何特點?2本文還引用了一些詩、諺語、典故與景物描寫融為一體,有何作用?學生通過小組合作、討論第一小題並不難完成,第二小題如果學生只會講到形象生動,教師要加以引導點拔畫龍點睛等作用。這一環節是突破重點,旨在培養學生分析細節,描寫景物的能力。

(3)鑑賞地讀——精讀精典段落:

1.品讀喜歡的句段2.摘抄優美句段3.賞析語言

從修辭和手法等角度來分析作者是如何駕馭文字,這樣寫有什麼好處?這個環節旨在突破難點,讓學生融入文本,領悟語言的奧妙,積累語言,提高鑑賞與寫作能力

3.活動遷移——“小導遊”活動

這是授課的最後一個環節,在優雅的古箏曲中,通過讓學生再次欣賞幾幅優美的三峽風光圖片,讓學生選擇不同的遊點充當導遊。

此項設計可以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從書本到現實,加深對三峽景點的印象,同時鍛鍊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和創新能力,建設開放而有活力的課堂。

4.小結

本文通過設置問題和情境,抓住遊蹤引導學生領略長江三峽的奇美風光,學會描寫景物,品味語言,把握遊記的寫作特點,充分體現了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新課標精神。

五、佈置作業(依據大語文教學觀和學生水平的不平衡性,使課堂上的知識得以拓展、延伸,任選一題)

1.與七年級的酈道元的《三峽》相比較,加深把握遊記與記敍文的不同。

2.寫一篇以遊家鄉的旅遊景點的遊記。字數不少於600字。

六、説板書

本着簡潔明朗,體現作者與教學的思路,反映教學重點,便於學生理解把握

巴東三峽

劉大傑

1,弄清作者遊蹤

2,抓住景物特徵 當小導遊

3,品味語言

説課稿 篇9

一、説教材

《長江之歌》是北師大版六年級上冊的一篇課文,它是上世紀八十年代風靡全中國的大型電視紀錄片《話説長江》主題歌歌詞。《長江之歌》是一首抒情詩,詩詞意境博大深邃,歌頌了中華民族的母親河──長江,抒發了中華兒女對偉大祖國真摯、自豪的讚美之情。《長江之歌》是一曲關於長江的頌歌。整首詩歌從兩個方面來寫:第一部分(第1節)是寫實,從長江的地理特點出發,具體寫出了長江源遠流長、宏偉博大、巨人般的氣概。第二部分(第2節)則重於抒情,歌頌了長江古老悠久的歷史和奔騰不息、力量無窮的磅礴氣勢。詩歌採用形象、凝練的語言,句式整齊,節奏輕快,極富感染力。並且運用擬人、比喻、反覆等修辭手法,讀來大氣磅礴,氣勢恢宏。

二、説學情。

學生在經過了五年的語文學習後,已經形成了一定的詩歌的學習方法和學習步驟,能通過資料以及對背景的瞭解對詩歌的大意進行自學理解。但同時,學生還存在理解詩歌有時不夠深入,缺乏自己的思考過程,特別是在體悟詩歌情境上有着明顯的不足。因此,教師在教學中應着力培養學生聯繫上下文賞析詩歌的意識和習慣的同時,需幫助學生在頭腦中更好的建構起詩中情境畫面,讓學生由詩句產生豐富的聯想,體會詩歌的意象美。

三、説教學目標

根據語文學科課程標準、本階段的教學目標及本班學情,制定本課的教學目標如下:

目標一:能在閲讀中自主識字,讀準字音,積累詞語。

目標二:能朗讀和背誦課文。結合有關長江概況的資料理解“你從雪山走來”、“你向東海奔去”、“你從遠古走來”、“你向未來奔去”等句的意思。

目標三:知道課文通過對長江的描寫和讚美,表達了對祖國的熱愛之情。

四、説教學重難點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作者對祖國的讚美之情。

五、説教法、學法

學習時隔對於六年級學生來説,內容理解方面沒有太大的難度,但是如何在教學過程中充分體現以學生為主體,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和創新意識,是擺在我們面前的教學任務。因此,在教學中我確立了以學定教的主導思想,努力體現以學生為主體。對古詩內容的理解上,以學生的獨特體驗為主,給學生充分的思考、討論時間,力求使課堂體現一個全體學生積極學、獨立學、創造性地學的過程,使學生的語文素質得到真正的提高。 每一個孩子都願意去做發現者,以滿足自己的表現欲。理解詩意過程中,教師要尊重瞭解學生的個性心理體驗,不做統一的講解,詩中所表達的思想感情讓學生自己體會,教師相機指導,做到讓孩子有自己的收穫。

六、説教學流程

在深入研究教材,制定教學目標之後,我針對班級學生實際情況對教學進行了如上設計:

有效利用課程資源,營造激情氛圍

1。同學們,通過課前預習,你們對長江都有哪些瞭解?

2你們見過長江嗎?好,我們一起來欣賞長江的美麗風光。(播放畫片)

是啊,長江它奔騰不息,氣勢磅礴,孕育了五千年的燦爛文明,哺育了一代又一代的中華兒女,為了讚美她,作曲家還專門譜寫了一首歌,想聽嗎?

3。播放歌曲《長江之歌》

(檢查預習是為了讓學生養成良好的讀書習慣,不至於使預習流於形式,因此,檢查預習更有必要,他可以提示學生確立學習目標,查缺補漏。所以,讓每一個學生帶着自身的經驗和背景來進行預習,必將會有自己獨特的體驗和感受。)

交流釋疑。

(一)大家知道嗎,剛才那美妙的歌曲的歌詞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的詩歌——《長江之歌

本詩是《長江之歌》的歌詞,歌頌了滔滔不絕、氣勢磅礴的母親河──長江。在引入時,播放長江江水奔騰入海的錄像,讓學生一下子就能被這幅奔流不息的壯觀景象所吸引、所折服,並利用地圖,加深學生對長江自西向東橫貫整個中國的印象,進而油然而生豪邁情懷,利於詩歌學習。

在初步瞭解長江,出示課題之後,播放《長江之歌》,這首歌曲旋律激越,加上激昂的歌詞,將學生的情緒帶入一個高潮,引出學生的激情,並使他們產生一種學習詩歌的迫切感,在感情上與詩歌達成初步統一。

(二)加強學生自主學習,突破教學難點

1。 通過上節課的學習,我們知道這首詩歌又兩小節,通過朗讀,你發現這兩小節在結構上又什麼相同的地方?

2。 。屏幕出示後四行:讀一讀,體會作者這樣寫的好處。(作者運用反覆的寫作方法,更能表達對長江的讚美、依戀之情。)

3。讀完後,你知道了什麼?。那麼作者為什麼説長江是無窮的源泉,長江有母親的情懷?板書:(無窮的源泉)(母親的情懷)

4。分組合作學習:為什麼説長江是無窮的源泉?為什麼説長江有母親的情懷?帶着這樣的問題,我們一起來靜心默讀這首詩,邊讀邊將你感受深刻的詞句畫下來,並做批註。

5、交流:(第1節)(1)從哪些地方看出長江是無窮的源泉?

(2)交流。出示:你從雪山走來,

春潮是你的丰采;

你向東海奔去,

驚濤是你的氣概。(“雪山”在祖國的最西部,“東海”在祖國的最東部,長江能從祖國的最西部走來,向祖國的最東部奔去,説明她源泉是無窮的。)

(3)指導朗讀:這兩個分句我們該怎樣讀?哪些詞提示了你?(第一個分句要讀得柔和一些,因為長江是“走來”,第二個分句讀時要讓人感覺有氣概,因為長江是“奔去”。)

(4)從哪些地方看出長江有母親的情懷?

(5)交流:出示:你用甘甜的乳汁,

哺育各族兒女;

你用健美的臂膀,

挽起高山大海。(“哺育各族兒女”:只有母親才會哺育兒女,在這裏把長江看作了母親,而且長江哺育的是各族兒女,可見這位母親的胸懷是多麼的寬闊。

“你用健美的臂膀,挽起高山大海”:這裏又把長江擬人化了,長江很長,它就像母親伸長那健美的臂膀,從西至東,把祖國的高山大海拉在手裏,讓它們緊密聯繫在一起,永不分離。)(6)指導學生看地圖,並聯系實際想象體會“哺育、挽起”的意義。指導朗讀:這一句我們要讀得很深情。

(7)指導朗讀“

我們讚美長江,你是無窮的源泉;我們依戀長江,你有母親的情懷。”要讀出“讚美”“依戀”的感情。

學習這首詩歌,需要了解“你從雪山走來,春潮是你的丰采;你向東海奔去,驚濤是你的氣概。”“你從遠古走來,巨浪蕩滌着塵埃;你向未來奔去,濤聲迴盪在天外。”“我們讚美長江,你是無窮的源泉;我們依戀長江,你有母親的情懷。”等重點詩句,而這就需要對長江的發源、流域、歷史、文化等有一定了解。所以在學習本文之前,可以讓學生先進行充分的預習,課堂上在理解詩句之前,也可以安排小組合作學習,讓學生根據蒐集的資料,談談對詩句的理解,其後進行全班交流,教師進行一定指導,難點詩句就可以“迎刃而解”了!

6、精讀第2節。

(1)從哪些地方看出長江是無窮的源泉?(“遠古”是指很遙遠的古代,長江從遠古走來,向未來奔去,時間跨度很大,長江永遠不會停息,所以説它是無窮的源泉。)

(2)指導朗讀第一句:“走”、“奔”句與第一部分的“走”、“奔”句對比讀,體會長江的宏偉氣勢和永葆青春的活力。(“灌溉花的國土”:祖國的領土那麼大,長江能將它們一起灌溉,所以説它是“無窮的源泉”。“推動新的時代”:長江能推動時代的發展,力量是無窮的。)

(3)從哪些地方看出長江具有母親的情懷?(“你用純潔的清流,灌溉花的國土”:母愛是純潔的、神聖的,長江像母親一樣滋潤着祖國的每寸土地。“你用磅礴的力量,推動新的時代”:母親的力量是巨大的,長江就像母親一樣,對新時代的發展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4)師引讀:所以,“

我們讚美長江,你是無窮的源泉;我們依戀長江,你有母親的情懷。”(這個環節是在老師的引導點撥下學生交流賞析重點的句段,品味朗讀,昇華對長江氣勢磅礴、讚美的認識和理解。教師自始至終要成為學生真誠的閲讀夥伴,努力做到:真誠交流——與學生一起交流獨特理解,分享閲讀心得;有效組織——組織學生有序自信的開展交流,使更多的學生暢所欲言;適時點撥——引領學生昇華對長江的讚美。)

拓展延伸:

1。播放並讓學生學唱《長江之歌》;

2。你還知道哪些有關讚美長江的詩句?3在九八年的夏天,我們經歷了一場戰鬥。“敵人”就是長江。怎麼“母親河”是“敵人”?你或許要問。她曾安靜地流淌着。哺育了千萬人民,灌溉着良田萬頃,滋潤了兩岸的泥土,我們吮吸着她的乳汁,沐浴着她的恩澤。忽然她卻勃然大怒,掀起駭人的滔天巨浪。沖走了房舍與家畜,無情地捲走了親愛的家人,這是為什麼?這其中有一部分自然因素,但更多的是人為造成的傷害,濫砍亂伐,隨意破壞自然生態環境,讓人們嚐盡了惡果,同學們!我們要愛護我們的地球,關注我們的生存環境,愛護我們的母親河,我們賴以生存的生命之源,一起攜手共建美好家園。

(三)多種形式朗讀課文,昇華愛國情感

本詩中心明確、氣勢昂揚、富有激情,是一篇難得的朗讀佳作。適宜以讀代講,以讀代悟。教師不必作過多的解釋與分析,將自己的感悟強加於學生,而是應該注重讓學生在朗讀的實踐中體會、感悟深刻的愛國情感。所以在讓學生讀準字音、讀通課文後,就可以鼓勵學生以多種形式朗讀課文,交流朗讀方式。可以採用:自己朗讀課文、同桌合作讀、小組讀,最後可以採用配樂詩朗誦、學唱《長江之歌》收尾,將課堂帶上一個高潮。

對於《長江之歌》這樣的佳作,五年級的學生通過預習、教師指導、小組合作之後,對文章的內涵已經能夠掌握。這時,通過多種形式的朗讀,讓學生的情感與文本同步,深刻感受到詩歌中的愛國熱情。從而營造出激情氛圍,昇華情感。

七、説板書設計

板書是一篇文章的精髓,它反映了文章的主要內容和中心。既簡明扼要,又凝聚着強烈的感情,滲透着深刻的理性。再加上學生的情感,讓整堂課真正成為和諧互動、學習的樂園。

本節課我是這樣設計板書的:

雪山 遠古

長江之歌 奔 向 讚美

東海 未來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yuwenzhishi/shuokegao/e78o20.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