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文學文本 >文言文 >

《五代史宦者傳》論原文及翻譯

《五代史宦者傳》論原文及翻譯

導語:歐陽修是在宋代文學史上最早開創一代文風的文壇領袖。領導了北宋革新運動,繼承並發展了韓愈的古文理論。下面和小編一起來看看《五代史宦者傳》論原文及翻譯。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原文

自古宦者亂人之國,其源深於女禍。

女,色而已;宦者之害,非一端也。蓋其用事也近而習,其為心也專而忍;能以小善中人之意,小信固人之心,使人主必信而親之。待其已信,然後懼以禍福而把持之。雖有忠臣、碩士列於朝廷,而人主以為去己疏遠,不若起居飲食、前後左右之親可恃也。故前後左右者日益親,則忠臣碩士日益疏,而人主之勢日益孤。勢孤,則懼禍之心日益切,而把持者日益牢。安危出其喜怒,禍患伏於帷闥②,則向之所謂可恃者,乃所以為患也。患已深而覺之,欲與疏遠之臣,圖左右之親近,緩之則養禍而益深,急之則挾人主以為質。雖有聖智,不能與謀。謀之而不可為,為之而不成。至其甚,則俱傷而兩敗。故其大者亡國,其次亡身,而使奸豪得藉以為資而起,至抉③其種類,盡殺以快天下之心而後已。此前史所載宦者之禍常如此者,非一世也!

夫為人主者,非欲養禍於內而疏忠臣、碩士於外,蓋其漸積而勢使之然也。夫女色之惑,不幸而不悟,則禍斯及矣。使其一悟,捽④而去之可也。宦者之為禍,雖欲悔悟,而勢有不得而去也。唐昭宗之事是已⑤,故曰:深於女禍者,謂此也。可不戒哉!

【注】①選自《新五代史·宦者傳》評論中的一部分。②帷闥:帳幕和小門,這裏指宮廷之內。③抉:挖出,可靈活譯為“搜捕”。④捽:揪。⑤唐昭宗(李曄)因宦官專權為禍,天覆元年(901年),與宰相崔胤密謀誅殺宦官。崔胤寫信請朱温發兵迎接昭宗。但事情被宦官知道了,先劫昭宗到鳳翔。次年,朱温兵圍鳳翔。天覆三年春,城中食盡投降,朱温盡殺宦官。後來,崔胤和昭宗也先後被朱温殺了。

譯文

自古以來,宦官擾亂國家,它的本源比女色造成的禍 患還要深遠。

女人,不過使人君沉溺於美色罷了;宦官的危害,不僅僅在一個方面。因為他們在人君身邊辦事,又親近又熟悉;他們的心思,又專一又隱忍;能夠用小善去迎合人君的心意,用小信去穩住人君的感情,使得做人君的,一定信任他們,並且親近他們。等到人君已經信任他們了,然後用禍與福進行威嚇來控制人君。即使朝廷裏有忠臣、賢士,可是人君卻認為他們離自己疏遠,不如侍奉起居飲食、跟隨在前前後後的宦官可靠。所以,身邊的宦官一天天更加親近,忠臣、賢士就一天天更加疏遠,於是人君的地位也一天天更加孤立。人君勢力孤單了,害怕禍患的思想就一天天更加嚴重,於是控制人君的宦官的地位,一天天更加穩固。國家的安危由他們的喜怒來決定,人君的'禍患就隱藏在宮廷之中。那麼先前認為可靠的人,現在卻成了發生禍患的原因。禍患已經很深了才覺察,想要跟疏遠的臣子謀劃去掉常在身邊的宦官,過於遲緩,就會滋養禍患,使它更加嚴重;過於急切,他們就會挾持人君作為人質。這時即使有大聖大智的人,也無法給人君出謀劃策。即使謀劃了也不能去做,做了也不能成功。到了事態十分嚴重的時候,就會兩敗俱傷。所以禍患大的,就要亡國,次一點的就要喪身,而且能使奸雄藉助這個口實來起事,直到搜捕宦官的同黨,把他們全部殺掉,來使天下人心大快,這樣才算了結。以前史書上記載的宦官禍患,常常是這樣的,不是一代了!

那些做人君的,並不是想在宮廷裏面滋養禍患,把忠臣賢士疏遠在外面,這是逐漸積累造成,而且在形勢上逼使他這樣的。對於女色的迷惑,不幸而又不能醒悟,那麼禍患就會臨頭;如果人君一旦醒悟,揪着頭髮丟棄她就行了。對於宦官的禍患,雖然想悔悟,可是卻有不能夠除掉他的形勢。唐昭宗的事情就是這樣的。所以説這比女色造成的禍患還要深遠,就是這個緣故,怎麼能夠不警惕呢!五代史宦者傳論歐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wenxuewenti/wenyanwen/02299d.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