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文學文本 >詩經 >

《詩經》札記的內容

《詩經》札記的內容

由於生僻字過多,致使《詩經》難讀。最令人頭疼的是借字——明明是一個“東”字,偏偏要念成“西”,因為這是借的東西。由於鄙人古漢語功底淺薄,無力解析生僻字和借字。只對自己能夠勉強應付的字詞作淺略解析。此文可謂名副其實的班門弄斧。

《詩經》札記的內容

一、飲食男女

“食”通常是指食物、美食和飲食。在《詩經》中卻另有寓意。

《丘中有麻》其詩有云:丘中有麥,彼劉子國。彼劉子國,將其來食。

《狡童》的內容是戀人鬧彆扭,小夥兒不理女孩兒。女子作詩吟道:

彼狡童兮,不與我食。維子之故,使我不能息兮。

作者稱,你這個傻小子,生氣後便不與我歡愛。沒有愛情的滋潤,俺吃不下,睡不好。讀者吟誦此詩,別有一番情趣。

《有杕之杜》之詩有曰:

有杕之杜,生於道左。彼君子兮,中心好之,偈飲食之。

《株林》是修築株林的役夫所作,譏諷陳靈公與夏姬這對狗男女不知廉恥:

胡為株林,從夏南。匪適株林,從夏南。

駕我乘馬,説於株野。乘我乘駒,朝食於株。

無論是“人之大欲,飲食男女”,還是“食色,性也。”其寓意皆與《詩經》相同,即指性愛。

對飲食男女的解析,本文只蜻蜓點水,詳見《詩經》札記——雲雨篇。

除了飲食外,《詩經》中凡提及露水,以及魚、魚梁,也多與男女之情相關。對此不再作進一步解析。

二、多義之詞

1、君子

《詩經》中“君子”一詞。其大致有兩種含義:一是指貴族,二是指情郎和丈夫。

在《國風》中,君子大多指丈夫,是女子對愛人的敬稱。

《汝墳》是一首思婦之詩,此詩的背景是周王室面臨危機,丈夫服役出征以定王室。妻子思想丈夫所作:

遵彼汝墳,伐其條枚。未見君子,惄如調饑。

遵彼汝墳,伐其條肆。即見君子,不我遐棄。

還有《草蟲》:未見君子,憂心忡忡。亦既見止,亦既覯止,我心則降。

以上兩首詩中,還涉及性愛,所謂人之大欲,飲食男女。在其他篇章中,將對其作進一步解析。

總之,《國風》中絕大多數詩篇中的君子是指丈夫。極少數詩篇中的君子,是指貴族。

《詩經·雄雉》中出現兩個不同含義的君子。其第二章有云:

雄雉于飛,下上其音。展矣君子,實勞我心。

此君子是指作者之丈夫,作者為愛人牽腸掛肚。

最後一章有云:

百爾君子,不知德行。不忮不求,何用不臧!

此君子是指貴族,因貴族徵發丈夫,使夫妻分離。作者批之。

與《國風》截然相反的是,《雅》中的`君子大多指貴族,極少數是指丈夫。 其大致規律是,但凡涉及情感、婚姻之詩,其君子多指丈夫。凡涉及政事之詩,其君子多指貴族。

《詩經》中的君子,沒有一處是指道德高尚之人。這與《論語》形成鮮明對比。

行文至此,插一點花絮:

在春秋時期,曾爆發了著名的齊晉鞍之戰中。在戰前,晉國大夫韓厥與御者互換位置。被齊人邴夏識破,於是謂齊侯曰:“射其御者,君子也。”齊頃公曰:“謂之君子而射之,非禮也。”邴夏所言之君子,是指地位高的貴族,同時也是晉軍的將帥。而齊頃公卻誤以為是道德高尚之人。此君子非彼君子也。

對君子之意的不同理解,不但會決定將帥的生死,甚至會決定戰爭的勝負。此外,還會誤讀經典,詳見本人超級無敵大作《君子遠庖廚》。正因如此,笨笨才會詳細論述之。

2、子

眾所周知,子是古代對男子的尊稱。如孔子、老子、墨子、孟子、荀子等等。下面解析子的其它含義。

子的本義是指兒女。若説某人生子,可能是兒子,也可能是女兒。正如《詩經·碩人》所云:齊侯之子,衞侯之妻。此處之子,便是指莊姜,即齊國國君之女。

而對男子的尊稱則是子的延伸義。除此之外,子同時也是對男子的通稱。

《左傳·宣公十年》記載:陳靈公、孔寧、仲行父三人同時與夏姬通姦。夏徵舒恥之,殺陳靈公,孔寧與仲行父出奔。傳文曰:二子奔楚。姦夫被稱為子,絕對不是對二人的尊稱,而是對男子的通稱。

此外,子亦是對女子的通稱。《詩經》中還多次出現“之子與歸。”是指女子出嫁。

《擊鼓》是一首軍旅之詩,作者在軍旅服役之時,思念家中妻子。回想起昔日對妻子的誓言——生死契闊,與子同説。執子之手,與子偕老。

以上兩首詩中所言之子,皆是對女子的通稱。

3、衣裳

衣裳今義是指衣服。但在古代漢語中,衣與裳(發音為chang)是有區別的。衣是上衣,裳是下衣。

《綠衣》之詩有云:綠兮衣兮,綠衣黃裳。

此之謂上衣下裳。皆為本義。此外還有延伸義。

《詩經·無衣》有云:豈曰無衣,與子同裳。王於興師,修我甲兵,與子偕行。

若將此詩之“衣”理解為上衣,就成了別人沒上衣,你卻給他褲子。這是説不通的。

在此詩中,並非其本義的上衣,而是延伸義,泛指衣服。

就如同墨子所言:使飢者有食,寒者有衣,勞者有息。墨子肯定不如此刻薄,使寒者只穿上衣,而不穿下衣。墨子所言之衣與《無衣》相同,皆是其延伸義,即衣服。此二者有別與《綠衣》之本義。

4、名詞作動詞——衣食

古代漢語中,常以名詞作動詞。最典型的是衣、食。作動詞之後,衣、食主要是指給予衣服,給予食物。

《詩經·鹿鳴》有云:呦呦鹿鳴,食野之苹。此食與今義相同,即吃、食用。

《莆田》之詩有云:我取其陳,食我農人。此食意為給予食物。念si。即周天子慰問農夫,給予農夫食物。(孔子曰:使民如承大祭。是言對執政者人民要有一顆敬畏之心。《莆田》中農夫耕作,周天子送飯,慰勞農夫。此詩中的周天子基本符合儒家君道的標準。以法家思想治國的秦始皇對人民斷不會有敬畏之心。)

衣與食相同,皆可名詞作動詞。還可進一步延伸。

《詩經·斯干》所云:乃生男子,載衣之裳。乃生女子,載衣之裼。

此處之衣,是對給予衣服的進一步延伸,即給出生的嬰兒穿衣服。

鄙人古代漢語知識淺薄。此文可謂男人露屁股——獻醜。難免貽笑大方。希望各位方家多多交流,提出寶貴意見,不勝感激。

標籤: 詩經 札記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wenxuewenti/shijing/lvmo29.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