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文學文本 >古籍 >

兩小兒辯日原文和閲讀題目解析

兩小兒辯日原文和閲讀題目解析

選自列禦寇所編的《列子·湯問》,是一篇極具教育意義的寓言文言文。通過兩小兒爭辯太陽在早晨和中午距離人們遠近的問題,使孔子不能判斷誰是誰非的事,體現了兩小兒善於觀察、説話有理有據和孔子實事求是的態度。[1]

兩小兒辯日原文和閲讀題目解析

作品原文

兩小兒辯日(1)

春秋戰國列禦寇編

孔子東遊(2),見(3)兩小兒辯鬥(4),問其(5)故(6)。

一兒曰:“我以(7)日始(8)出時去(9)人近,而日中(10)時遠也。”

一兒以日初(11)出遠,而日中時近也。

一兒曰:“日初出大如車蓋(12),及(13)日中則(14)如盤盂(15),此不為(16)遠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兒曰:“日初出滄滄涼涼(17),及其日中如探湯(18),此不為近者熱而遠者涼乎?”

孔子不能決(19)也。

兩小兒笑(20)曰:“孰(21)為汝(22)多知(念“智”)乎?”[2]、

註釋

1. 選自《列子·湯問》。原文共十三章,這是第七章。

《列子》成書於春秋戰國時期,由列禦寇編寫。

《列子》又名《沖虛經》,是由春秋戰國時期著名道家思想家列子(禦寇)所著經典。

後漢班固《藝文志》“道家”部分錄有《列子》八卷,《列子》錄有《天瑞》、《仲尼》、《湯問》、《楊朱》、《説符》、《黃帝》、《周穆王》、《力命》等八篇,其內容多為民間故事、寓言和神話傳説.

現在流傳的《列子》一書,在先秦曾有人研習過,經過秦火,劉向整理《列子》時存者僅為八篇,西漢時仍盛行,西晉遭永嘉之亂,渡江後始殘缺。其後經由張湛蒐羅整理加以補全。《湯問》取此篇首句“殷湯問於夏革”中的兩字為題。

2. 東遊:向東遊歷。

3. 見:看見。

4. 辯鬥:辯論,爭論,爭辯。

5. 其:代詞,代“兩個小孩”。

6.故:緣故,原因。

7. 以:認為。

8. 始:剛剛,才。

9.去:離。

10.日中:正午。

11.初:剛剛。

12.車蓋:古時車上的篷蓋,像雨傘一樣呈圓形。

13.及:到。

14.則:就。

15.盤盂(yú):古代盛放食物的器皿。圓者為盤,方者為盂。

16.為:是。

17.滄滄涼涼:形容清涼的感覺。滄滄:寒冷的意思。

18.探湯:把手伸向熱水裏,意思是天氣很熱。湯,熱水。

19.決:判斷。

20.笑:在這裏不是嘲笑,採用了反問的句式突出了孩子們的天真可愛。

21.孰:誰。

22.汝:你。

23.“孰(21)為汝(22)多知(念“智”)乎?”兩個重要的通假字“為”=“謂”,説;知=智,智慧。

譯文:

有一天,孔子到東方遊學,看到兩個小孩在為什麼事情爭辯不已,便問是什麼原因。

一個小孩説:“我認為太陽剛出來的時候離人近一些,中午的時候離人遠一些。”

另一個小孩卻認為太陽剛出來的時候離人遠些,而中午時離人近些。

一個小孩説:“太陽剛出來的時候像車蓋一樣大,到了中午卻像個盤子,這不是遠的時候看起來小而近的時候看起來大的道理嗎?”

另一個小孩説:“太陽剛出來的時候有清涼的感覺,到了中午卻像把手伸進熱水裏一樣,這不是近的時候感覺熱而遠的時候感覺涼的道理嗎?”

孔子也不能判斷是怎麼回事。

兩個小孩笑着説:“誰説你的知識淵博呢?”

作品鑑賞

《兩小兒辯日》表現了古人為認識自然、探求客觀事理而獨立思考、大膽質疑、實事求是的精神;同時闡述了“學無止境,我們要不斷學習”的道理。

通過閲讀,我們發現兩個小孩有着善於觀察、大膽質疑、勇於探索的精神,而孔子則實事求是、謙虛謹慎——這説明了治學要實事求是,不能不懂裝懂的道理。[2]

對於兩個小孩為什麼觀點不同,那是因為他們看事物的角度不同:一個從視覺出發,用“如車蓋”和“如盤盂”的比喻,生動形象的寫出了太陽形狀的大小;另一個從觸覺出發,用“如探湯”的'比喻生動形象的寫出了太陽在中午時的灼熱。[3]

事實上,現代科學已經對這種現象有了科學的解釋:早上和傍晚,太陽角度低,穿透的大氣層很厚,受到大氣層梯度折射率影響很大,光路彎曲顯著,所以人看到的太陽就大;中午太陽角度大,穿透的大氣層相對較薄,受到大氣層梯度折射率影響較小,光路彎曲沒有早上和傍晚明顯,所以人看到的太陽就覺得小了。

此外,當太陽在早上的時候是從地面升起,而遠處的屋子或山正和那大太陽成了一小一大的鮮明對比,而在中午,有時候太陽周圍沒有我們所熟悉的東西來做對比,簡單運用生活規律或生活常識去解釋是無法作出正確解釋的。

作出正確解釋是一個漫長的過程,我們所需要的正是“兩小兒”和孔子的這種獨立思考、大膽質疑、實事求是的精神。

如今我們知道日地距離在一天內的變化是微不足道的。早晨太陽離我們稍遠一點,中午稍近一些,兩者相差約等於地球半徑,僅相當於日地距離的1/2300,這對觀察太陽的大小和太陽輻射到地球的熱能都不起多大影響。

早晨的太陽看起來大一些,中午的太陽小一些,實際上是一種視覺誤差。因為,早晨太陽剛從地平線上升起來時,有山峯、樹木等地面物體作對比,太陽就顯得大一些;而中午的太陽高懸在空曠的天空,相形之下就顯得小一些。實際上用儀器測太陽的視直徑,若不考慮地平線上大氣折射的影響,早晚都是一樣的。[4-5]

兩小兒辯日閲讀題目和答案

題目

一、一詞多義:

⑴為 ①此不為遠者小而近者大乎 ②孰為汝多知乎

⑵其 ①問其故 ②及其日中如探湯

二、古今異義(彩色):

⑴日中如探湯

⑵我以日始出時去人近

三、劃分句子的朗讀節奏。

⑴我以日始出時去人近 ⑵此不為遠者小而近者大乎

四,文學常識填空。

《兩小兒辯日》中,兩個小兒辯論一天中太陽大小的變化情況,一個從__角度出發,一個從__角度出發,故得出相反的結論。説明了____、____道理,表現了他們____的可貴精神。

五、課文內容:

(1)兩小兒為什麼會得出不同的結論?

(2)這則故事可以給我們以多方面的啟示。請寫出你所得到的一種啟示。

(3)從文中哪一句話可見兩小兒辯論內容的複雜性?

(4)兩小兒能對這個複雜的自然現象提出疑問,説明了什麼?

答案:

1.⑴①為:是 ②動詞:説、認為 ⑵①其:那 ②它

2.⑴湯:古義:熱水;今義:常用於食物煮後所得的汁水。 ⑵去:古義:離;今義:為從所在地到別的地方。

3.⑴我以/日始出時/去人近 ⑵此不為/遠者小/而近者大乎

⒍(1)視覺 觸覺 知識無盡 學無止境 獨立思考、探索真理

4.(1)因為判斷太陽遠近的標準不同。

(2)人們懂得的東西總是有限的,知識是無窮盡的。

(3)孔子不能決也

(4)表現了古人認識自然、探求客觀事理而獨立思考、大膽質疑的精神。

《兩小兒辯日》告訴我們的道理:

(1)生活中要善於觀察,才會有所發現。

(2)説話要有理有據。

(3)要學習孔子實事求是的態度。

(4)即使是孔子這樣的大學問家也有不知道的事情,每個人都需要虛心學習

(5)認識事物的角度不同,得出的結論就不同。

(6)學海無涯,我們應該樹立終身的思考。

(7)學習兩小兒執着探究、獨立思考、大膽質疑的精神。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wenxuewenti/guji/lrjx37.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