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體裁作文 >讀後感 >

《無聲告白》讀後感500字

《無聲告白》讀後感500字

當品味完一本著作後,大家心中一定有很多感想,需要回過頭來寫一寫讀後感了。現在你是否對讀後感一籌莫展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無聲告白》讀後感500字,歡迎閲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無聲告白》讀後感500字

《無聲告白》這本書買了很久了,一直沒有看,除了沒有留有足夠時間給這樣一本尚未成為真正經典的書外,主要是這本書普通的外觀沒有引起我的興趣:散裝、平凡的腰封、書本太薄。然而,可能是緣分的作用,它最終與我相遇了。

這本小説的作者叫伍綺詩(Celeste Ng),是一位美籍華人,父母均為科學家的她,是香港移民第二代。當然,介紹作者肯定有一定原因,況且此書是作者的處女作,但凡處女作必含有作者早年經歷的影子,因此本書也無疑是在作者自身敍述的基礎上的延伸虛構。

《無聲告白》的故事由一個華裔家庭的女兒莉迪亞的突然死去引起,作者的筆牽着讀者的神經在以這個華裔家庭的組建開始以後十多年的時光裏任意穿梭。單單為了愛情建立家庭還是為了順暢的人生或是其他東西,這是莉迪亞的母親瑪麗琳十幾年的內心矛盾。有時候,大家都説要活得與眾不同,但這種與眾不同卻是在李氏家庭與當地的種族差異上,可能這種差異性並不是他們想要的,恰恰這樣一個家庭存在於如上述的矛盾之中,以及他們對莉迪亞死亡原因的.追溯而產生的不同意見,父親、母親、哥哥、妹妹、警察、同學……每個人都活在自己的孤獨中。

我發現美國的小説乃至電影都喜歡利用時間所產生的效果,這種效果並非是時間讓人產生的歷史滄桑感,而是時間的隨意性。其實我們也會在中國的文學作品或影視作品裏體會到,但這似乎並不是我們的傳統,中國人相信因果,於是中國文學(當然指的小説)的方式也以順敍居多。美國文化是歐洲分裂出來的文化,是從其他文化中抽離並組合起來的,因此這種起伏感、跳躍感也會在他們的文學中表現出來。

縱觀中外大部頭的文學名著,幾乎所有作品的時間跨度都非常大,戰爭、愛情、貧富這些文學主題在時間中得到延伸,從而傳達出時代感、孤獨感和淒涼感。而當下的文學正缺少這種能力,僅僅在一個節點摳得死去活來,總會使讀者產生厭煩。然而這也並不能全部歸罪於作者,像《紅樓夢》、《悲慘世界》、《戰爭與和平》這一類的作品的誕生對作者的要求當然也極高,沒有非凡的經歷而強迫寫類似的作品也必然一塌糊塗,因此當下的作者就找到了另一種出路,於是最近的作品就呈現出細膩的特點,而閲讀就不會有那種真正過癮的感覺了。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ticaizuowen/duhougan/zvrn7o.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