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宋代詩人 >陶淵明 >

陶淵明傳翻譯

陶淵明傳翻譯

引導語:《陶淵明傳》是《昭明文選》的一篇,主要記錄陶淵明的事蹟,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原文翻譯,歡迎大家閲讀學習

陶淵明傳翻譯

  

原文

陶淵明,字元亮。或雲潛,字淵明。潯陽柴桑人也。曾祖侃,晉大司馬。淵明少有高趣,博學,善屬文;穎脱不羣,任真自得。嘗著《五柳先生傳》以自況,時人謂之實錄。

家貧親老,起為州祭酒;不堪吏職,少日自解歸。州召主簿,不就。躬耕自資,遂抱羸疾。江州刺史檀道濟往候之,偃卧瘠餒有日矣。道濟謂曰:“賢者處世,天下無道則隱,有道則至;今子生文明之世,奈何自苦如此?”對曰:“潛也何敢望賢,志不及也。”道濟饋以粱肉,麾而去之。

後為鎮軍、建威參軍,謂親朋曰:“聊欲絃歌以為三徑之資,可乎?”執事者聞之,以為彭澤令。不以家累自隨,送一力給其子,書曰:“汝旦夕之費,自給為難,今遣此力,助汝薪水之勞。此亦人子也,可善遇之。”公田悉令吏種秫,曰:“吾常得醉於酒足矣!”妻子固請種粳,乃使二頃五十畝種秫,五十畝種粳。歲終,會郡遣督郵至,縣吏請曰:“應束帶見之。”淵明歎曰:“我豈能為五斗米,折腰向鄉里小兒!”即日解綬去職,賦《歸去來》。徵著作郎,不就。

江州刺史王弘欲識之,不能致也。淵明嘗往廬山,弘命淵明故人龐通之齎酒具,於半道慄裏之間邀之。淵明有腳疾,使一門生二兒舁籃輿;既至,欣然便共飲酌。俄頃弘至,亦無迕也。

先是顏延之為劉柳後軍功曹,在當陽與淵明情款,後為始安郡,經過潯陽,日造淵明飲焉。每往,必酣飲致醉。弘欲邀延之坐,彌日不得。延之臨去,留二萬錢與淵明;淵明悉遣送酒家,稍就取酒。嘗九月九日出宅邊菊叢中坐,久之,滿手把菊,忽值弘送酒至;即便就酌,醉而歸。淵明不解音律,而蓄無絃琴一張,每酒適,輒撫弄以寄其意。貴賤造之者,有酒輒設。淵明若先醉,便語客:“我醉欲眠,卿可去!”其真率如此。郡將嘗候之,值其釀熟,取頭上葛巾漉酒,漉畢,還復著之。

時周續之入廬山,事釋慧遠;彭城劉遺民亦遁跡匡山,淵明又不應徵命,謂之潯陽三隱。後刺史檀韶苦請續之出州,與學士祖企、謝景夷三人,共在城北講禮,加以讎校。所住公廨,近於馬隊。是故淵明示其詩云:“周生述孔業,祖謝響然臻;馬隊非講肆,校書亦已勤。”

其妻翟氏亦能安勤苦,與其同志。自以曾祖晉世宰輔,恥復屈身後代,自宋高祖王業漸隆,不復肯仕。元嘉四年將復徵命,會卒。時年六十三。世號靖節先生。

翻譯

陶淵明,字元亮。有人説他叫陶潛,字淵明。潯陽柴桑(今江蘇九江境內)人。他的曾祖父陶侃,是晉朝的大司馬(官職名)。陶淵明少年時就有很高的志向,博學多識,擅長寫文章;聰穎灑脱,卓爾不羣,任性率真,清高自負。曾經著作《五柳先生傳》自娛自樂,當時的人稱這本書為實錄。

孝敬老人,家裏很窮,被起用任命為州祭酒(官職名),忍受不了官場瑣事,不久自己棄官回家了。州郡召他擔任主簿,沒有接受。親自耕種自給自足,得了疾病。江州刺史(官職名)檀道濟前去探望他,陶淵明卧牀捱餓好幾天了。檀道濟説:“賢人處世,朝廷無道就隱居,政治開明就出來做官,如今你生在開明盛事,為什麼自己如此糟踐自己呢?”陶淵明回答説:“我怎敢充當賢人,我的志向比不上他們。”檀道濟送給他糧食和肉,他卻揮手叫檀道濟離開。

後來擔任鎮軍、建威參軍(官職名)。陶淵明對親戚朋友説:“我打算當一個小縣的縣令過隱居的生活,可以嗎?”當政者聽説後,調任他為彭澤縣令。不帶家眷獨自上任,送了一個勞力給他的兒子,寫信説:“你每天的用度,要自給自足,現在派給你一個傭人,幫助你砍柴打水。他也是別人的兒子,你要善待他。”官府的公田都讓人種高粱,説:“我常常能喝醉酒就夠了。”妻子、兒子堅持要求種糧食,於是下令二頃五十畝的田地種高粱,五十畝種糧食。年終,恰逢州郡派督郵(官職名)到彭澤縣,下屬請示陶淵明説:“您應該裝束整齊穿官服面見他。”陶淵明歎氣説:“我怎麼能為了五斗米,向鄉里小人折腰!”當天就解下官印辭去官職,寫了一篇《歸去來》賦。朝廷徵聘他為著作郎(官職名),沒有接受。

江州刺史王弘打算和他結交,卻請不來他。陶淵明曾經去廬山,王弘讓陶淵明的老朋友龐通之準備酒席,在半路粟裏(地名)邀請他。陶淵明腳上有病,讓一個門生和兩個兒子交替抬轎,到了以後,欣然和龐通之一同飲酒。不一會王弘到了,陶淵明也沒有牴觸的情緒。起初顏延之(人名)擔任劉柳後軍功曹(官職名),在潯陽和陶淵明有交情,後來到始安郡做官,經過污陽(地名),常常到陶淵明的住所飲酒。每次去,都要暢飲直到喝醉。王弘打算邀請顏延之赴宴,整天都找不到。顏延之臨調走的時候,留下二萬錢給陶淵明;陶淵明全部送給酒店,以便以來就能喝酒。曾經在九月九日在房子邊上菊花叢中閒坐,時間長了,採了一手菊花,忽然趕上王弘送酒來了,隨即就喝,喝醉才回去。陶淵明不懂音律,卻保存了一張無絃琴,每次喝酒喝到酣暢之處,都彈撥一番寄託新意。來拜訪的人不論貴賤,只要有酒就招待他們。陶淵明如果先喝醉,就告訴客人:“我喝醉了要睡覺,你可以走了。”他的天真直率達到這種地步。郡將(官職名)曾經來拜訪他,正趕上他釀的酒糟熟了,陶淵明就用頭上的葛巾篩酒,篩完,又把頭巾紮在頭上。當時周續之(官職名)來到廬山,跟隨慧遠法師學佛,彭城人劉遺民也隱居在匡山,陶淵明又不接受朝廷徵聘,他們號稱“潯陽三隱”。後來刺史檀韶苦苦請求周續之出山,和學者祖企、謝景夷三人,一起在城北講授《禮記》,給他們“讎校”的官銜。他們住的公寓,就好像是馬隊。所以陶淵明寫詩給他們説:“周生述孔業,祖謝響然臻;馬隊非講肄,校書亦已勤。”

陶淵明的妻子翟氏也能安於勤勞清苦,和陶淵明志趣相同。自認為曾祖父是晉朝的宰相,恥於在後一個朝代降低身份,自從宋高祖(南北朝時期的宋,宋高祖劉裕)的基業漸漸興盛,再不願意做官。元嘉(南北朝宋文帝年號)四年將要接受朝廷徵聘,恰好去世了,時年六十三歲。世號叫做靖節先生。

註釋

親老家貧:家裏貧窮,父母年老。舊時指家境困難,又不能離開年老父母出外謀生。

漢劉向《説苑·建本》:“子路曰:‘負重道遠者,不擇地而休;家貧親老者,不擇祿而仕。昔者由事二親之時,常食藜藿之實,而為親負米百里之外。親沒之後,南遊於楚,從車百乘,積粟萬鍾,累茵而坐,列鼎而食,願食藜藿為親負米之時,不可復得也。”’

古人言有三種情況可稱為「不孝」:①阿意曲從,陷親於不義。②家貧親老,不為祿仕。③不娶無子,絕先祖祀。在這三種不孝的行為中,尤以第三者最重大。

絃歌(絃歌)

(1).依琴瑟而詠歌。《周禮·春官·小師》:“小師掌教鼓鞀、柷、敔、壎、簫、管、弦、歌。”鄭玄注:“弦,謂琴瑟也。歌,依詠詩也。”《史記·孔子世家》:“三百五篇,孔子皆絃歌之。”宋蘇軾《和王勝雲》之二:“齋釀如澠漲綠波,公詩句句可絃歌。”元李治《敬齋古今黈》卷一:“古《詩》三百五篇,皆可聲之琴瑟。詠其辭,而以琴瑟和之,所謂絃歌也。古人讀詩皆然。”郭沫若《洪波曲》第四章三:“差不多整天都有絃歌之聲在浩蕩地激揚着。我們的門禁並不森嚴,外來羣眾是可以隨意出入的。”

(2).指禮樂教化。《論語·陽貨》:“子之武城,聞絃歌之聲,夫子莞爾而笑曰:‘割雞焉用牛刀。’子游對曰:‘昔者偃也聞諸夫子曰:‘君子學道則愛人,小人學道則易使也。’子曰:‘二三子,偃之言是也,前言戲之耳。’”《史記·儒林列傳》:“及高皇帝誅項籍,舉兵圍魯,魯中諸儒尚講誦習禮樂,絃歌之音不絕,豈非聖人之遺化,好禮樂之國哉?”唐劉禹錫《國學新修五經壁記》:“俾我學徒,絃歌以時。”明李東陽《九橋書屋為京學陳教授作》詩:“猶有絃歌遺業在,誤疑家塾是黌宮。”清劉大櫆《問政書院記》:“絃歌以和其心,誦讀以探其義。”

(3).《論語·陽貨》記孔子學生子游任武城宰,以絃歌為教民之具。後因以“絃歌”為出任邑令之典。《晉書·隱逸傳·陶潛》:“謂親朋曰:‘聊欲絃歌,以為三徑之資,可乎?’執事者聞之,以為彭澤令。”唐秦韜玉《送友人罷舉除南陵令》詩:“共言愁是酌離杯,況值絃歌枉大才。”

祭酒

(1).以酒祭祀或祭奠。《儀禮·鄉射禮》:“獲者南面坐,左執爵,祭脯醢。執爵興,取肺坐祭,遂祭酒。”《清史稿·禮志十一》:“順治十八年,世祖崩,聖祖截髮辮成服……既大斂,奉梓宮乾清宮,設几筵,朝、晡、日中三設奠,帝親詣尚食祭酒。”

(2).古代饗宴時酹酒祭神的長者。後亦以泛稱年長或位尊者。《史記·孟子荀卿列傳》:“而荀卿三為祭酒焉。”司馬貞索隱:“謂荀卿出入前後三度處列大夫康莊之位,而皆為其所尊。”明許浩《兩湖麈談錄》:“按古禮賓客得主人饌,則老者一人舉酒以祭於地,示有先也,故謂祭酒,蓋尊重之稱也。”清趙翼《陔餘叢考·祭酒》:“祭酒本非官名,古時凡同輩之長,皆曰祭酒。蓋飲食聚會,必推長者先祭。胡廣曰:古禮,賓客得主人饌,則老者一人舉酒以祭,示有先也。”

(3).指出行的餞別酒。唐李賀《出城別張又新酬李漢》詩:“今將下東道,祭酒而別秦。”王琦匯解:“祭酒,謂祖道祭也。古者出行,必有祖道之祭。”

(4).漢魏以後官名。漢代有博士祭酒,為博士之首。西晉改設國子祭酒,隋唐以後稱國子監祭酒,為國子監的主管官。清末始廢。後亦以泛稱文壇、藝壇或學術界、文化界的首腦人物。鄭逸梅《逸梅叢談·妙喻》:“我師程瑤笙先生,當然算得畫苑中的祭酒,善於寫生,畫獸更具郎士寧的意味。”

粱肉

以粱為飯,以肉為餚。指精美的膳食。《管子·小匡》:“食必粱肉,衣必文繡。”唐杜甫《醉時歌》:“甲第紛紛饜粱肉,廣文先生飯不足。”宋陸游《自遣》詩:“衣冠尚作閒身祟,粱肉終非退士宜。”

標籤: 翻譯 陶淵明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songdaishiren/taoyuanming/2dmw24.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