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實用範文 >論文 >

提高語文素養與創新思維論文

提高語文素養與創新思維論文

摘 要:新一輪語文課程改革十分強調全面提高語文素養。促進學生語文素養全面協調發展,一個很重要的渠道就是要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對此進行有益的實踐與探索,從設疑置問,點燃創新思維的火花;展開想象,放飛創新思維的翅膀;打破思維定式,開闢創新思維的蹊徑等途徑來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促進學生語文素養全面提高。

提高語文素養與創新思維論文

關鍵詞:語文素養;創新思維;想象;思維定式;發散思維

仔細研讀《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不難發現,其中有十三處用不同的筆墨強調提高語文素養。這充分表明,語文教育目標是“着眼於語文素養的整體提高”。促進語文素養協調發展和提高,除了薰陶感染、語文實踐、多讀多寫等途徑外,還有一個很重要的渠道就是要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沒有創新思維的支持,語文素養也難以提高。因此,啟迪創新思維是促進學生語文素養全面提高的重要途徑。何謂創新思維呢?創新思維不屬於跟形象思維、抽象思維相併列的一種思維類型,而是就思維的結果有無創新而言的,無論是通過形象思維或者是抽象思維,只要其結果有創新,就可謂創新思維。我們常説“心想事成”,如果沒有“心想”的意念,自然不會產生“事成”的結果。同樣,如果沒有創新的念頭,也不會有創新的結果。由此可見,只要擁有創新的念頭,整天想着去發現,創新的思路就會源源不斷地湧現,並將創新更好地付諸行動。既然創新思維是一種意念,那麼創新思維就可以培養。如何增強消化功能,將語文知識轉化為語文素養,這是新課改形勢下我們語文教師要探討的課題。探討這個問題,有助於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促進學生語文素養的整體提高。筆者根據新課改精神,對此進行了有益的實踐與探索,在此總結出自己的做法與體會,以期與同行們共同探討。

一、設疑置問,點燃創新思維的火花

人類創新史告訴我們,所有的創新都源於問題。問題誘發創新需要,產生創新意識。問題是新課程改革強調的現代學習方式的基本特徵之一。朱慕菊主編的《走進新課程》中指出:“問題是思想方法、知識積累和發展的邏輯力量,是生長新思想、新方法、新知識的種子。”從而表明,問題是啟迪思維的動力,是創新思維的基礎。語文新課標十分重視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明確指出:“尤其要注重激發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慾,發展學生的思維,培養想象力,開發創造潛能,提高學生髮現、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提高語文綜合應用能力。”發展學生的思維、開發創造潛能離不開對問題的探究。因此,能否提出對學生具有挑戰性或探索性的問題,並使學生產生問題意識,是點燃創新火花的關鍵。所謂問題意識,是指問題成為學生感知和思維的對象,而在學生心裏造成一種懸而未決但又必須解決的求知狀態。樹立強烈的問題意識,能激發學生認識的衝動性和思維的靈活性、深刻性,從而激發學生的求異思維和創新思維。那麼,如何樹立強烈的問題意識呢?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中設疑置問,營造一種學生能夠明顯意識到難度適宜的問題情境,使學生產生認識上的懸念和困惑,促使他們迫不及待地去創新、去探索。

例如,教學朱自清的《春》一課時,筆者為突破理清文章的`寫作思路這個重難點,創設了問題情境,在誦讀、美讀的基礎上,讓學生思考如下問題:

1.文章主要寫了什麼內容?抒發了作者怎樣的情感?

2.文章主要從哪幾個方面來寫“春”的?

3.文章又是從哪幾個畫面來描繪春天的?請分別給每幅畫面擬一個恰當的小標題。

4.你從文章的寫作思路上感悟到什麼?

從上述設計的問題看,前兩個問題學生認真閲讀,細心體會,不難回答,設計目的是讓學生啟動思維,點燃創新火花。第3題有創意,學生可從景物特徵、寫法和語言等角度來總結。第4題則是個開放題,難度適宜,具有探索性,學生有不同的閲讀經歷,不同的理解程度,可能有不同的感悟,但只要學生能基本説出自己的體會,就應給予肯定,勿強求統一的答案,這也是創新思維的體現。

因此,在語文教學中,教師要善於設疑置問,打破學生頭腦中的平靜,激起他們思維活動的波瀾,引發他們在前浪推後浪中思考問題,推動創新思維的發展,在逐步解決問題的基礎上提升語文素養。

二、展開想象,放飛創新思維的翅膀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能主動進行探究性學習,激發想象力和創造潛能,在實踐中學習和運用語文。”足見想象的重要性。想象是人腦特有的功能,與電腦相比,想象力是人腦的優勢。什麼是想象?想象是人腦將儲存的表象改造或組合成新形象的心理過程。想象作為形象思維的一種基本方式,不僅能構想出未曾知覺過的形象,而且還能創造出未曾存在的事物形象。想象力具有自由、開放、浪漫、跳躍、形象、誇張等特點,它能使思維逍遙神馳,一瀉千里,超越時空。沒有想象力,一般思維就難以昇華為創新思維,也就不可能做出創新的成果。老舍説:“創作永遠離不開想象。”法國文學家狄德羅説:“想象,這是一種特質。沒有它,一個人就不能成為詩人。”可以説,一切藉助於形象思維創造出來的文學藝術都需要想象,沒有想象就沒有文學藝術。

在語文教學中,若沒有豐富的想象力,學生的閲讀理解和表達能力就難以提高。因此,激發想象力,讓一般思維昇華為創新思維,是語文教師肩負的重任。新課標理念指導下編寫的語文教材,選文文質兼美,文學藝術作品比重較大;文學作品之所以扣人心絃,就是寓形象、意境於模糊的觀念中。模糊的觀念比清晰的觀念更富表現力。這主要體現於不同的讀者通過不同的思維方式來完成對文學作品的理解,也就是人們常説的“有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這是因為人在一定的意境中會產生各種各樣的想象。在語文課堂教學中,如何激發想象力,開發學生的創造潛能呢?常用的想象方法有兩種,一種是再造性想象,另一種是創造性想象。在語文教學中,學生憑藉課文中生動的描述、精美的插畫,通過閲讀或觀察,進而感悟、體驗,漸入意境,腦海就會顯現出活靈活現的畫面、鮮明的形象,彷彿身臨其境思索着,任憑想象的翅膀自由飛翔。這是培養學生再造性想象的好方法。例如,學習《安塞腰鼓》一課時,作者通過描寫西北漢子擂腰鼓的場面,如“驟雨一樣,是急促的鼓點;旋風一樣,是飛揚的流蘇;亂蛙一樣,是蹦跳的腳步;火花一樣,是閃射的瞳仁;鬥虎一樣,是強健的風姿”,學生通過精讀,那腰鼓舞壯闊、豪放、火烈的場面再現在腦海裏,彷彿如聞其聲,如見其景。因此,教師要善於引導學生細讀課文,將學生帶入課文所描述的意境,教會學生抓住表現力強的語句進行想象,再現文中的畫面,在想象中體會精彩語句的作用,受到感染薰陶,從而獲得語文素養。

所謂創造性想象,是指不依據現成的描述而獨立地創造出來新形象的過程。如,童話故事中的美人魚、《西遊記》中的孫悟空等形象,都是創造性想象的產物。語文學科具有模糊性、綜合性、間接性的特點,在學習過程中需要學生感知、探究、體驗,從而去理解課文的“言外之意”“文外之畫”“字中之情”,這就給學生以創造性想象的廣闊空間。在閲讀教學中,教師要善於引導學生髮現課文中作者故意留下的“空白”和未知結局,讓學生進行創造性想象。所謂“空白”是指作品中沒有直接説出來,需要讀者根據生活經驗、審美情趣等進行感悟,回味想象和補充的地方。例如,學習《孔乙己》一課時,結尾有一句“大約孔乙己的確死了。”教師可以以此為切入點引導學生思考,這句話對孔乙己的死描述得很模糊,説“大約”又説“的確”,不敢確定。但從他末次出場的樣子肯定是活不了,會死在什麼地方?死了之後會是什麼模樣?直接的死因是什麼?要求學生加以補充,進行創造性想象。經過討論交流,有的想象他用雙手爬向自己的墓地;有的想象以他知識分子的清高,絕不會選擇暴屍街頭;有的想象他雖窮困潦倒,以他死要面子的性格,死也要死得有尊嚴……只要想象合理,都要予以肯定。在寫作教學中,教師可以利用擴寫、續寫、改寫等方法來訓練學生的創造性想象能力。因此,教師一方面要抓住富有表現力的語句,引導學生進入意境,展開豐富的想象再現生動的畫面;另一方面要挖掘作品中故意留下的空白,讓學生進行補充,展開創造性想象。學生通過想象,對文章的感知和理解進一步加深,從而就能促進語文素養的提升。

三、打破思維定式,開闢創新思維的蹊徑

思維定式是創新思維的天敵。所謂思維定式,是指根據自己的經驗或習慣形成認識的固定傾向,影響後繼的分析和判斷,從而形成“思維栓塞”。對於創新思維的培養來説,思維定式是比較可怕的,創新思維的缺乏也往往是由於自我設限造成的。要想培養創新思維,必須先打破在頭腦中構成固有的思維模式,勇敢地衝破傳統的看事物、想問題的方式方法,另闢蹊徑,就會出現“山重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效果。既然創新思維是看結果,那麼我們可以用不同的思維方式如發散思維、逆向思維、橫向思維等都可以打破思維的定式,從全新的思路來分析面對的問題,使要解決的問題有所突破,產生新異的效果。

發散思維(又稱求異思維)是創新思維的重要特徵之一,這個特徵貫穿於創新活動的始終。所謂發散思維是一種不依常規、尋求變異、從多方面探求答案的思維方式。培養學生髮散思維有一種常用的形式,就是指面對一個問題讓學生能夠有多種解決的答案。然而,有些學生由於受思維定式的影響,往往只會用一種方法來解決一個問題。長此以往,勢必造成思維僵化、死記硬背。因此,在語文教學中,要加強對學生髮散思維的訓練,以使學生的思維更加流暢,靈活變通,更具創新性。例如,在豐富學生語彙方面,可以讓學生按一定的要求寫出儘可能多的詞語。如,寫出表達心理活動的動詞,寫出形容人的神態的形容詞,寫出描寫景物的詞語……這樣持之以恆,學生的詞彙量必能大幅增加,從而提高寫作能力。在閲讀教學方面,教師可挖掘教材中具有某種創新價值的問題,引導學生從不同角度、不同方向來進行思維發散。例如,學習《口技》一課,在通讀、誦讀的基礎上,探究作者寫法上的成功之處。筆者提出問題:“作者的筆法妙在何處呢?”學生立即研讀課文、討論交流。許多學生能用發散思維回答這個問題:妙在首尾呼應,妙在側面烘托,妙在摹聲傳神,妙在變換時間詞上。在語文教學中,如果堅持經常用發散思維啟迪,開發學生潛能,相信定會使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得到增強,語文素養也會得到事半功倍的提高。

逆向思維是“反其道而思之”,它是採用反向思維尋求解決問題的方法,亦是打破思維定式的一種創新途徑。逆向思維在語文教學中有較廣泛的運用。如,成語中的“樂極生悲”“南轅北轍”,詩句中的“於無聲處聽驚雷”“置之死地而後生”,修辭方法中的對比、反襯,寫作中的倒敍等,都是逆向思維的具體表現形式。橫向思維是跳出圓圈、觸類旁通的思維方法。運用橫向思維有助於打破定式的想法,衝破舊觀念的束縛,產生新觀點,推動對問題創新性的解決。如,在議論文的學習中,教師要善於引導學生觀察作者是怎樣從其他的角度提出觀點,論證問題的。在語文教學中,教師要善於引導學生尋找打破思維定式的各種思維方法,並進行訓練。長此以往,定能使學生的思維有質的變化,從而促進學生的語文素養全面協調發展。

總之,新一輪課程改革很強調全面提高語文素養。堪比消化功能的創新思維,能把知識轉化為人所需要的素養。因此,語文教學應重視學生的創新思維的培養,增強消化功能,促進學生素養全面協調提高。語文教師可以從設疑置問、展開想象、打破思維定式等途徑着力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一個具備創新思維的學生,他的各種素養也高,將來才最有希望成為出類拔萃的人才。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shiyongfanwen/lunwen/gogmex.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