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實用範文 >論文 >

美術教育類論文

美術教育類論文

教育肩負着傳播人類文明的重任,那麼對於美術教育的知識與歷史,大家知道哪些?

美術教育類論文

美術教育類論文《淺析黔東南苗族刺繡在地方高校美術教育教學中的思考》

摘要:

刺繡有很強的實用性和獨特的藝術魅力,是現存於貴州省黔東南州的一門古老的民間手工技藝。現代社會經濟高速發展,民族文化的傳承和發展受到了嚴峻的挑戰,文章從黔東南苗族刺繡的現狀出發,分析在地方高校了開設此類課程的意義,提出了在教學中的思考。

 關鍵詞:

苗族刺繡;傳統手工藝;美術教育;教學

教育肩負着傳播人類文明的重任。在地方高校的美術教育專業中開設民族手工藝課程,作為教育的一種形式,其功能之一就是促進技藝的傳承、發展。目的是為當地經濟和社會發展培養中、高應用型人才,為傳承民族傳統技藝服務。技藝的傳承需要教育,傳統技藝的傳承也可以促進教育的發展。

一、黔東南苗族刺繡的現狀

黔東南苗族刺繡歷史悠久,其樣式、造型與手法都有着古老的傳承,針法多樣,主要為十二種類,分別是平繡、編繡、數紗繡、破線繡、鎖繡、打籽繡、絞繡、疊繡、貼布繡、錫繡、馬尾繡等。其造型多變,想象豐富,風格古樸,色彩鮮豔,圖案飽滿,展現的是一種古樸原始的民族特色,體展現了苗族人們較高的審美水平。隨着生產力的提高,價格便宜,製作週期短的機繡產品快速進入市場,對傳統手工刺繡工藝產品在以下方面形成致命衝擊。

1.受到外來文化的滲入和影響,黔東南苗族傳統的刺繡圖案的造型、色彩構成及手工製作的流程都在慢慢發生着變化,如最具特色的龍紋、蝴蝶紋都由抽象的圖形逐漸演變為具象圖形,甚至還加入了其他民族的圖案元素,色彩也從多層次轉變為層次單一,這種轉變直接影響了對民族文化歷史、習俗上的研究價值。

2.傳統刺繡工藝製作所需材料從種棉到紡織成布,需多種工序,但這種全棉且紋理清晰的自制土布也逐漸被工廠生產的各類布料所替代,更不用説蠶絲料了。這類材料的使用大大影響了繡品中苗族傳統文化的思識形態的呈現。

3.由於外來文化的影響,年青人對自己民族傳統文化認識不足,導致年輕人大量外出打工,已不從事刺繡工藝的傳承。當地的傳統刺繡針法及製作流程,逐漸呈現消失的趨勢。

二、地方高校美術教育專業設置刺繡課程的現實意義

黔東南苗族刺繡是作為苗族的一種文化的表現形式,通過刺繡圖案的造型、色彩體現了民族的歷史、習俗、宗教信仰,其藝術性給人以視覺上的美感,藴含了苗族人民對社會、生活、自然的理解,展示的是黔東南苗族人民對美好生活的不懈追求的審美理想,是極其真實的,最樸素的民族風情。

在地方高校美術教育專業中設置刺繡手工工藝課程,目的是既能傳承傳統的手工刺繡工藝,又能促進當地經濟的發展。美術教育專業從初中畢業生中招收學生,學制五年,刺繡為其核心課程之一。學生經過五年的學習、實踐,基本掌握傳統刺繡工藝的製作技巧及流程,一方面完整的學習了傳統的古老的刺繡工藝的製作流程,另一方面可在傳承的基礎上在圖案、及製作材質上進行創新。這不僅傳承了古老的技藝還可以深度挖掘和發揚本民族刺繡工藝的特色,提高當地的人文素養,促進勞動力轉移,併為發展當地的特色旅遊做出貢獻。通過這種形式不僅培養了接班人,還拓寬了就業渠道。因此,在地方高校的美術教育專業設置民族傳統刺繡技藝課程,是推動學院教育改革和發展的新思路、新課題。

三、在刺繡課程教學中的思考

近年來,地方高校雖然對民族民間工藝傳承人才培養和師資隊伍建設給予了很大的支持,但在教學、科研方面的進步仍然較為緩慢,不能適應目前區域經濟對此類相關人才的需求。為了滿足民族地方高校刺繡工藝傳承在人才培養和服務地方經濟社會發展建設的基本需要,從以下方面進行了思考:

1.師資問題急待解決。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下屬16個縣,苗族人口眾多,各個縣的苗族服飾有所不同,刺繡的圖案紋樣、構圖、色彩、針法、材料及製作流程也各有特色。地方高校目前實施的是 “請進來、走出去”的辦學方式。即請民間藝人進課堂教學,讓專任教師到民間採風學習。由於掌握傳統技藝的.老藝人大多用苗語表述,在課堂教學中與學生出現溝通上的問題,傳授技藝仍是古老的方法,很難適應課堂教學的需要。專任教師在教學方面得心應手,技藝方面又存在不足。所以,需要兩者相互學習交流,最後形成雙師進行課堂教學。只有這樣,才能有利於技藝的傳承和發展。

2.傳統教學模式、方法需要改進。苗族傳統刺繡技藝的傳承都是長輩帶晚輩的形式。當前,繼續依靠這種教學的方式是行不通的,需要在傳統傳授模式的基礎上探索新的教學方法,建立一種新型的師生關係,教學形式不拘泥於課堂,應加大參觀、市場調研等教學環節的課時量,帶學生多看多瞭解苗族刺繡的歷史、文化內涵和市場對刺繡產品的供需要求,提高學生的民族自豪感,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開發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在教學中,還應做好資料的收集及整理工作,充分利用現代信息技術的優勢,通過錄像、錄音的方法記錄下刺繡工藝的製作流程,一方面作為資料保存,另一方面提供給學生作為教學參考使用。

3.需要在地方高校的美術教育改革中,適度調整人才培養計劃,根據實際情況開設傳統刺繡技藝的課程,因其具有濃厚的地方特色,所以教學的內容也要根據當地的經濟發展和地域特色,有步驟、有計劃地進行,多方式、多渠道地發展傳統刺繡技藝。

4.實踐教學體系方面,應依託企業,發揮高校聯合企業聯辦基地的優勢,按照“以服務為宗旨,以就業為導向,增強主動為經濟社會服務的意識和能力”的原則,建立功能齊全的“產學研合作中心”,加大實施“實踐教學” 與“市場需求教學”相結合的實踐教學模式的力度;邀請有創業經歷的畢業學生回校傳授創業經驗,開設創業專欄,開展各類豐富多彩的創新創業活動培養學生勇於探索,敢於創新,服務同學,奉獻社會的精神;搭建實踐活動、項目孵化和指導服務平台。可以採用承接訂單、來料加工、專門定製等方式對接市場,鼓勵有創業潛質的學生或學生團隊,在老師的幫助下開展創業項目的策劃。為學生今後的持續發展奠定基礎。

在我國當前實施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下,傳統技藝的繼承和發展是應重視的問題,就黔東南地方高校美術教育專業教學改革的現狀而言,探討、摸索傳統刺繡技藝的繼承、發展,賦予美術教育新的內涵,已成為教育工作者共同關注的課題。

參考文獻:

[1]安正康,蔣志伊,於信之.貴州少數民族民間藝術[M].貴州人民出版社,1992.

[2]葉繼紅.傳統技藝與文化再生[M].羣言出版社,2005.

標籤: 美術教育 論文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shiyongfanwen/lunwen/2qyk4.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