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實用範文 >論文 >

初中美術教育論文

初中美術教育論文

導語:就在學校美術教育遭遇冷落的同時,整個社會對美的追求卻是日甚一日,這種追求已浸潤到生活的方方面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初中美術教育論文,歡迎借鑑!

初中美術教育論文

從初中美術教育的現狀,初中美術學科的存在價值,初中學生學習美術的心理特點,初中美術學科的課時設置以及當代社會對人才的需求等諸方面,對初中美術教育的目的進行了探討,提出不同於現行《教學大綱》中關於教育目的的觀點,認為對初中美術教育應作全面實際的瞭解,對初中美術教育目的應作科學準確的定位,並設想了一些根據教育目的的調整而改變的方法。

教育目的,或曰教學目的,是一切教育、教學工作的根本問題,是這些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教育目的一旦確定,必將制約、影響着所有教育、教學行為的實施操作。本文論述的是初中美術教育的目的。在論述該目的之前,讓我們對初中階段美術教育的受眾進行一番瞭解。

美術教育的涉及面相當廣泛。如以年齡分段,有學前美術教育,小學美術教育,中學美術教育,大學美術教育,直至老年美術教育等等;如以教育場所的不同來區別,則可分為學校美術教育,社會美術教育,家庭美術教育等等。應該承認,不同年齡階段、不同教場所的美術教育目的的定是各不相同。本文涉及的美術教育的受眾是:必須接受九年制義務教育的初中的全體學生,年齡在十二歲至十五歲之間,學習形式是以課堂教學的形式進行。

初中美術教育要達到怎麼樣的目的,九二版《九年義務教育全日制初級中學美術教學大綱(試用》是如此表述的:"向學生傳授美術基礎知識和基礎技能;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增強愛國主義精神,陶冶高尚情操,培養良好的品德、意志;提高學生的觀察能力,想象能力,形象思維能力和創造能力。"《美術教育學》又作了如此詮釋:美術教育的目的分為一般目的和具體目的,一般目的中包括智育目的,德育目的,美育目的;具體目的則包括:提高學生美術"雙基"水平,提高學生美術心理素質,提高學生美術鑑賞能力。

看了以上這些文字,一個基本感覺就是:上述教育目的內容繁雜,目標繁多,多頭平行,條理不清。可以想象,有關專家學者在制定初中美術教育目的時,太想面面俱到,恨不能窮盡有史以來出現過的所有的關於美術的教育目的。於是乎,這個教育目的的字裏行間,處處與歷史上曾有過的如技能教育、審美教育、情操教育、能力教育、個性教育、創造教育等教育目的論一一暗合,真不愧為集美術教育目的之大成。遺憾的是,這教育目的只是出自一些人的想當然耳,它並沒有真正反映出初中階段美術學科的特點,與學校的美術教學實際情況尚有不少差距

教育目的應該體現學科特點,聯繫實際,準確明瞭,切實可行。本文認為,初中美術教育應以培養、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為主要目的,具體説來,就是以提高學生感受美,欣賞美,鑑別美等能力為主要目的

原因如下:

應該看到,初中美術教育的地位和作用,正在為越來越多的有識之士所認同。這從近年來國家對有關美術教育的師資培訓、設施添置的投入不斷加大可得到印證,這也令從事美術教育的教師感到些許的欣慰。但是,在當前的教育制下,無論是社會,還是學校,仍然把應試教育作為首選,語、數、外等應試學科可謂是重中之重,是學生竭盡全力學習的內容。可以斷定,此種狀況在相當的時間裏不會改變。就在這樣的大環境中,與考試無關的美術課,被不少人視作"雞肋",棄之不能,食之無味。在這些人眼內,所謂美術教育的價值、功用,僅僅還停留在理論的層面,甚至連這樣的程度都尚未達到。當然,也有極少數初中學校的極少數班把美術學科作為"特色",但其辦學目的直指升學,其教學目的與正常意義上的初中美術教育目的不可同日而語,此應另當別論。

一個有趣的現象是,就在學校美術教育遭遇冷落的同時,整個社會對美的追求卻是日甚一日,這種追求已浸潤到生活的方方面面。如此冷熱相對,形成強烈反差,而初中美術教育就在這樣的無奈和夾縫中自得其樂地生存。

面對尷尬境況,要實施、完成《大綱》中提出的如此眾多的教育目的,無論是教師的教,還是學生的學,都很難與實際情況合拍。與其泛泛而談地廣提目的,不如實實在在地明確主要方向,增強教與學的可操作性。

現行的教育模式,在西方已延續了數百年,在我國亦有百年以上歷史,其間,各門學科的設立,都經歷了時間的考驗,具有科學性、合理性,都能體現三學科獨特的存在價值。那麼,美術學科不可替代的作用體現在哪裏,它與其他學科的區別又在哪裏?這是決定教育目的的一個重要問題。時至今日,還有不少人認為,美術可以開發人的智力,並可鍛鍊、培養種種非智力因素。這些人通常會以意大利文藝復興時期的巨匠達·芬奇為例,説他既是藝術大師,又在物理、醫學方面有所建樹;並還會把愛因斯坦擅拉小提琴作為佐證。殊不知,此説已步入誤區,其錯誤就在於忽略了美術學科的特點,用各門學科的共性來取代美術學科的個性。試問,現代學校開設的課程,有哪一門學科不能培養、提高學生的智力?有哪一門學科不需要具備非智力因素。

相信每一位從事初中美術教育實踐的教師都有如此經驗;絕大多數主課學習成績優良的學生,其美術學習成績也不錯;反之,一些美術學習成績較好的學生,卻不一定是全面發展的學生。我們大家還都知道,各級各類美術院校及美術專業每年在招收學生時,其文化考試分數線之低,總能令人瞠目結舌。這種局面的形成已非一年半載,以至於經常有這樣的情況出現:某學生學習成績不佳,報考理想學校無望,便在臨考之前求助於美術教師,看能否幫忙突擊輔導一下,且到美術門類的學校試試,覺得那裏是可以投機一把地方。

以上種種現象從不同的側面説明:美術學科對於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開發和培養並沒有什麼超乎尋常的'作用,事實上,這也是美術學科的主要價值所在。

據説,在美術專業入學文化考試的分數線問題上曾有過爭論,結果大概不了了之。不管怎麼説,為了開發大腦的左半球,卻導致大腦右半球的萎縮,總是令人遺憾的事。

自有美術教育以來,中外學者在研究美術教育的過程中,不約而同地發現這樣一個規律:兒童在學習繪畫的過程中,都會經歷從塗鴉期到寫實期的轉變。研究表明,十三歲到十五歲的少年兒童,由於心理髮育的原因,絕大多數人會進入一個被稱之為"高原期"的階段,在這個階段,兒童對自己的繪畫自慚形穢,不斷產生抑制情緒,進而喪失了動手作畫的興趣。這時候,學生對美術作業取的是一種應付的態度,很少有積極的參與,有相當部分的學生甚至不能完成作業,更有極個別學生出現牴觸、厭惡的情緒。在教學第一線從事實踐工作的教師或多或少都曾遇到這等情況,不少教師經過努力,想改變或者改善這樣的局面,但總是收效甚微,究其原因,就是違背了學生成長過程中的規律。規律之所以叫規律,就是不以人的主觀意志為轉移。違背規律,一定要初中學生完成相當數量的美術作業,特別是繪畫作業,非但不能達到目的,相反,只會增加教師和學生彼此的痛苦,得不償失。順應規律,才是明智的選擇。

根據現行的九年制義務教育課程標準,整個初中階段從六年級至九年級,四年共有一百四十四節課時可用於美術科目的學習。對應《大綱》規定的各種目的,極其有限的課時愈顯微不足道。面對眾多教育目的,其他姑且不論,僅"雙基"教學而言,幾乎就是不可能的事情。何為基礎知識?何為基本技能?"雙基"要達到何種程度?《大綱》沒有明確界定。從我們所能看到的教材中,都包括有繪畫、工藝設計與雕塑三大板塊,具體區分,各板塊又都包含了大量內容。就以基本技能而言,視覺藝術的不同種類何止數十種。倘若有位精通各種技法的教師,光是將這些技能講解,演示一遍,一百多課時不知夠用否?更惶論讓學生"較熟練地"掌握某一種技能了。美術課上,比比皆是的狀況往往是學生將教材工具鋪陳開來,還沒動手塗抹幾下,下課鈴聲已響,這樣,學生學習的興趣、操作的連貫性或多或少地打了折扣。

現代社會對人才的要求更高。更全面,這是素質教育的初衷,也是現代教育的目標。曾幾何時,家長熱衷於送孩子參加各類美術學習班,潛意識中或許還希望孩子能出息成美術專門人才。現在,絕大多數人都清醒地認識到,社會不可能、也不需要這麼多的專職畫家。在物質文明不斷髮展的今天,社會要求處在義務教育階段的美術教育,能培養出具有審美意識和能力的社會成員。哪怕他們畫不好一根線條,塗不好一塊顏色。

在新的世紀,人們的生活、學習、工作等各個領域,必然會越來越多地融入審美的要素,可以這樣講,感受美,鑑賞美,審視美的能力,是現代人最基本的能力之一。

綜合以上所述,可以得出結論:九年制義務教育初中美術教育應以培養、提高學生審美能力為主要目的需要特別指出的是:教學目標指向審美能力,並不排斥諸如"雙基"、"觀察"、想象、創造"等能力的培養,關鍵是要理順其中的主從關係。在眾多關係中,審美能力是綱!其他能力是目,綱舉才能目張;審美能力是皮,其他能力是毛,"皮之不存,毛將焉附"?無論是繪畫、工藝或雕塑的教學,只不過是提高審美能力的載體,諸等能力的培養應當視為達到審美目的的手段和媒介。其實,仔細想想,即使在專業性極強的美術院校,學生在具備了一定的美術能力後,他們製作出來的各類美術作品,還不是為了表達其審美趣味、審美觀念和審美價值麼?

教育目的的調整當會增強美術教學的可操作性。從審美的角度出發,教學內容應向欣賞部分傾斜,要循序漸進地、系統地向學生介紹有關美的規律的基礎知識、在八年級、九年級,可以完整地學習史外美術史,結合欣賞古今中外的經典藝術作品,必將會讓學生受益匪淺。

當前的美術評價,過多地看重學生的技能,其實應該淡化技能方面的要求。教育以審美為目的,令美術成績的評定也有了一個抓手,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的繪畫作業不再是評價的唯一依據,考核可以更多地以試卷形式進行。

不可否認的一個問題是,確有一些學生對學習美術有強烈的興趣。那麼,對這些學生美術能力的培養,應該通過美術興趣小組實施,或通過社會教育、家庭教育等途徑進行。

歷史進入嶄新世紀,時代的發展呼喚着素質教育,教育以人為本的理念已深入人心。作為基礎教育組成部分的美術教育,亦擔負着培養全面人才的重任。"潤物細無聲","潛移默化",是初中美術教育發揮其價值的基本方式,這就更加要求奮鬥在教學第一線的美術教師耐得住寂寞,"但求耕耘,不問收穫",不怨天尤人,不妄自菲薄,努力工作,積極探索,為美術教育事業貢獻力量。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shiyongfanwen/lunwen/olqj3q.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