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名人名著 >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 >

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課文教學案例

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課文教學案例

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通過在夏天夜行鄉間所見到的情景,流露出自己對豐收之年的喜悦和對農村生活的熱愛。下面是yjbys小編和大家分享的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課文學案例,更多內容請關注名著閲讀欄目。

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課文教學案例

學習目標:

1、 正確、流利、有感情的吟誦詞文。

2、 藉助註釋理解詞的意思,想象詞中描繪的景象。

3、 感受詞中的意境,陶冶學生熱愛大自然的感情,培養學生對古詩詞的濃厚興趣。

學習重點、難點:

通過有感情的吟誦體會詞的意思;

想象詞中描繪的畫面,感悟作者情感。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唐詩宋詞是我國民族文化的精粹,千百年來,廣為傳頌。同學們,我們已經學過了不少古詩,今天這節課,我們將走進宋詞,來領略它獨特的魅力。

1、讀一讀題目?從題目中你有什麼發現?

(根據課文鏈接找出詩詞區別)

2、介紹作者

辛棄疾:字幼安,號稼軒居士。愛國主義、英雄主義是辛詞的主調,亦有作品寫農村生活小景,清新可愛。

二、出示學習任務

(一)讀詞,讀準字音;

(二)讀詞,讀出韻味;

(三)讀詞,想象這首詞描繪了怎樣的畫面,並和小組內的同學交流;

(四)讀詞,説一説你讀後的感受是什麼。

三、小組自學,梳理疑難,相互交流

四、展示,適時點撥

1、讀

(1) 讀準字音;

(2) 讀出韻味;

指導:古詩詞的朗讀,音斷意連,讀出節奏需要放慢速度,該停頓的地方誇張一點,韻味就出來了。

(3)難點:稻花香裏/説豐年

七八個星/天外

兩三點雨/山前

(4)有感情的吟誦。(指名讀、男女生賽讀、齊讀……)

過渡:同學們,現在就讓我們也穿越一把,一起走到辛棄疾的身邊,做他的同行者,和他一起來欣賞黃沙嶺的夜景。

2、賞

上闋:

(1)詩人筆下都描繪了什麼?

明月 別枝 鵲 稻花香 蟬鳴 蛙聲

(2)你看到了什麼樣的景象能説出來嗎?

(3)伴隨着清風吹拂,傳來陣陣稻花香、蛙鳴聲,在詩人看來,這青蛙也在訴説,他們會説這什麼?

過渡:這麼充滿詩情畫意的月夜,真讓人想走進了畫卷一般,詩人走着走着,天氣突然起了變化,發生了什麼?(齊讀下闋)

下闋:

(1)詩人看到了什麼?

(2)過去很熟悉的茅店找不到了,他心情如何?(急)

(3)最後結果如何,他找到避雨的地方了嗎?(齊讀最後一句)(喜)

過渡:這一“急”一“喜”,讓夜行更有了一種情致。

感受:這次夜行,給你留下最美好的記憶是什麼?

3、 寫

此情此景,真令人回味無窮,讓我們再一次走進黃沙嶺,領略辛棄疾這難得的悠閒與快樂吧!(齊讀)

同學們,讓我們拿起手中的筆,用我們的語言來描繪一下這美景吧!

五、課堂小結

這節課,我們從古詩詞的語句當中看到了一幅鮮活的美景,體驗到了詩人真摯的情感。《西江月 夜行黃沙道中》這支醉人的鄉間夜行曲帶給了我們一種美的享受,趣的'體驗!

拓展閲讀: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的寫作背景

這首詞作於辛棄疾閒居上饒帶湖期間。黃沙,即黃沙嶺,在江西上饒縣西,風景優美,所謂“溪山一片畫圖開”(辛棄疾《鷓鴣天·黃沙道中即事》)。辛棄疾在其附近建有書堂,經常往來於黃沙道中。辛棄疾在南宋曾做到封疆大吏,但他那英偉磊落的議論和果斷幹練的作風,特別是力主抗戰恢復的政治主張,卻遭到同僚的嫉恨和最高統治階層的打擊。宋孝宗淳熙八年(1181),他終於被彈劾罷官,回到帶湖家居,過着投閒置散的退隱生活。辛棄疾一直重視農業生產和同情民間疾苦。在任湖南轉運副使期間,他曾奏進《論盜賊札子》,為民請命,歷數百姓“嗷嗷痛苦之狀”,指出“官逼民反”的事實,大聲疾呼朝廷要“以惠養元元為意”。他在罷官閒居以前就説:“人生在勤,當以力田為先。”遂以稼軒名,自號稼軒居士。

而長期的農村閒居生活,更使他接近了農村,和農民建立了較深的感情,以至農村的一事一物都引起他極大的興趣。因而他對農民的疾苦很關切:“父老爭言雨水勻,眉頭不似去年顰。殷勤謝卻甑中塵。”(《浣溪沙》) 風調雨順,老百姓不致餓肚子了,他也感到很高興。在這些農村詞中,辛棄疾是把和平寧靜的農村同污濁傾軋的“市朝”對立起來的。“古今陵谷茫茫,市朝往往耕桑。”(《清平樂·題上盧橋》)他在官場裏遭受排擠迫害,而在農村可以得到暫時的慰藉,尋求精神的寄託。正如他的朋友陸游説的那樣:“農家農家樂復樂,不比市朝爭奪惡”(《嶽池農家》)。正是在這種複雜感情的促使下,辛棄疾才寫出了像《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這樣輕快活潑的農村詞,也只有聯繫作者的身世遭遇和思想抱負,我們才能更深刻地體會到這類詞的妙處。

這是辛棄疾中年時代經過江西上饒黃沙嶺道時寫的一首詞。宋孝宗淳熙八年(1181),辛棄疾因受奸臣排擠,被免罷官,開始到上饒居住,並在此生活了近十五年。在此期間,他雖也有過短暫的出仕經歷,但以在上饒居住為多,因而在此留下了不少詞作。詞中所説的黃沙嶺在上饒縣西四十里,嶺高約十五丈,深而敞豁,可容百人。下有兩泉,水自石中流出,可溉田十餘畝。這一帶不僅風景優美,也是農田水利較好的地區。辛棄疾在上饒期間,經常來此遊覽,他描寫這一帶風景的詞,現存約五首,即:《生查子》(獨遊西巖)二首、《浣溪沙》(黃沙嶺)一首,《鷓鴣天》(黃沙道上即事)一首,以及本詞。

辛棄疾的這首《西江月》前兩句“明月別枝驚鵲,清風半夜鳴蟬”表面看來,寫的是風、月、蟬、鵲這些極其平常的景物,然而經過作者巧妙的組合,結果平常中就顯得不平常了。鵲兒的驚飛不定,不是盤旋在一般樹頭,而是飛繞在橫斜突兀的枝幹之上。因為月光明亮,所以鵲兒被驚醒了;而鵲兒驚飛,自然也就會引起“別枝”搖曳。同時,知了的鳴叫聲也是有其一定時間的。夜間的鳴叫聲不同於烈日炎炎下的嘶鳴,而當涼風徐徐吹拂時,往往特別感到清幽。總之,“驚鵲”和“鳴蟬”兩句動中寓靜,把半夜“清風”、“明月”下的景色描繪得令人悠然神往。

接下來“稻花香裏説豐年,聽取蛙聲一片。”把人們的關注點從長空轉移到田野,表現了詞人不僅為夜間黃沙道上的柔和情趣所浸潤,更關心撲面而來的漫村遍野的稻花香,又由稻花香而聯想到即將到來的豐年景象。此時此地,詞人與人民同呼吸的歡樂,盡在言表。稻花飄香的“香”,固然是描繪稻花盛開,也是表達詞人心頭的甜蜜之感。而説豐年的主體,不是我們常用的鵲聲,而是那一片蛙聲,這正是詞人匠心獨到之處,令人稱奇。在詞人的感覺裏,儼然聽到羣蛙在稻田中齊聲喧嚷,爭説豐年。先出“説”的內容,再補“聲”的來源。以蛙聲説豐年,是詞人的創造。以上四句純然是抒寫當時當地的夏夜山道的景物和詞人的感受,然而其核心卻是洋溢着豐收年景的夏夜。因此,與其説這是夏景,還不如説是眼前夏景將給人們帶來的幸福。

不過,詞人所描寫的夏景並沒有就此終止。如果説詞的上闋並非寥廓夏景的描繪,那麼下闋卻顯然是以波瀾變幻、柳蔭路曲取勝了。由於上闋結尾構思和音律出現了顯著的停頓,因此下闋開頭,詞人就樹立了一座峭拔挺峻的奇峯,運用對仗手法,以加強穩定的音勢。“七八個星天外,兩三點雨山前”,在這裏,“星”是寥落的疏星,“雨”是輕微的陣雨,這些都是為了與上闋的清幽夜色、恬靜氣氛和樸野成趣的鄉土氣息相吻合。特別是一個“天外”一個“山前”,本來是遙遠而不可捉摸的,可是筆鋒一轉,小橋一過,鄉村林邊茅店的影子卻意想不到地展現在人們的眼前。詞人對黃沙道上的路徑儘管很熟,可總因為醉心於傾訴豐年在望之樂的一片蛙聲中,竟忘卻了越過“天外”,邁過“山前”,連早已臨近的那個社廟旁樹林邊的茅店,也都沒有察覺。前文“路轉”,後文“忽見”,既襯出了詞人驟然間看出了分明臨近舊屋的歡欣,又表達了他由於沉浸在稻花香中以至忘了道途遠近的怡然自得的入迷程度,相得益彰,體現了作者深厚的藝術功底,令人玩味無窮。

從表面上看,這首詞的題材內容不過是一些看來極其平凡的景物,語言沒有任何雕飾,沒有用一個典故,層次安排也完全是聽其自然,平平淡淡。然而,正是在看似平淡之中,卻有着詞人潛心的構思,淳厚的感情。在這裏,我們也可以領略到稼軒詞於雄渾豪邁之外的另一種境界。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mingrenmingzhu/yueye/474l7o.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