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名人名著 >題西林壁 >

《題西林壁》教學的反思

《題西林壁》教學的反思

一直都認為學習古詩對於學生來説是一件枯燥的事,但如果能讓學生感受作者的意境,去領略作者當時的心情,從朗讀入手去感悟詩句所表達的意思,那也許學習古詩就不是那麼乏味了,讀起來也更有味道。

《題西林壁》教學的反思

在《題西林壁》一詩的教學中,我首先請大家觀賞廬山的圖片,請學生談談感受。在出示課題,初步瞭解作者觀賞廬山之後的感受,並釋題。

在組織自學時,我是這樣設計的:

教學片段:

師:現在大家出出點子,該怎麼學習這首詩?

生:可以通過看註釋理解詩意。可以用查字典的方法理解詞義。

提示:還可以根據圖畫理解詩意。

師:請同學們選擇適合自己的方法理解詩意,可以自學,也可以找同伴合作。

(生自學,師隨機指導)

師:現在我們一起交流自己的收穫,好嗎?

生:我知道第一二行的.意思是,從正面看,廬山是連綿的山嶺,從側面看,廬山是陡峭的山峯。

生:從遠處、近處、高處、低處看,廬山的景色都不相同。

請觀察廬山,你看到的廬山是什麼樣子的?

説話訓練:橫着看,廬山

側着看,廬山

站在遠處看,廬山

站在近處看,廬山

站在高處看,廬山

站在低處看,廬山

(理解三四句詩意)

師:自己理解了詩意,輕聲把詩句讀一次,想想:有什麼疑問嗎?

生:怎樣才能看清廬山真面目呢?

再次出示圖片六個角度,師請教大家:蘇軾只在這六個角度看了廬山嗎?

生:不是,他只選了六個有代表性的角度。

師:請同學們仔細觀察這幾幅圖,試着用一句話説説圖意。

生:站的位置不同,所見也不同。

生:每個角度,只能看到廬山的一部分。

師:那麼怎樣才能看清廬山真面目呢?

生:走出廬山,到(廬山)外面也看看(師:從多角度看),就能看清廬山真面目。

生:從各個方位看,就能看清廬山真面目。

生:只有全面的看,就能看清廬山真面目。(教師板書:觀察角度不同,觀察的效果就不同)

師:看山如此,看事如此,看問題也一樣。該怎麼看問題?

生:只有多方位看,才能看清事物真面目。(板書)

整節課很順利完成,流程也自然。 在執教本課的時候,成功的地方我覺得是此片段中的最後環節,學生總結教師板書寫實“觀察角度不同,觀察的效果就不同。”明理“只有多方位看,才能看清事物真面目。”但是引入的時候,第一部分花了太多的時間,介紹作者可以簡略一些,也可以在課外進行豐富。在課伊始,請同學們觀察了廬山的圖片,到讓學生感悟不同方位所見不同時,又一次觀察了廬山圖,課後發覺第一次觀賞時間太長,沒有必要,或者第一次觀賞的時間可以短一些,只選其中一兩張典型就可以了,這是課中的不足。

課中的另外一個問題是,我抓了一個詩句進行説話訓練,橫着看,廬山 ;側着看,廬山 ;站在遠處看,廬山 ;站在近處看,廬山 ;站在高處看,廬山 ;站在低處看,廬山 。但發現這個説話訓練很難,儘管有同學説了,但是能回答就上來的人很少。本來設計這個環節的目的是為了讓學生感受不同的方位看到的廬山各不相同,現在發現這種方法似乎不能起到很好的作用,那麼有什麼更好的辦法呢?這是我課後的疑慮。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mingrenmingzhu/xilinbi/rkm7noq.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