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名人名著 >題西林壁 >

古詩題西林壁教學反思

古詩題西林壁教學反思

《題西林壁》是宋代文學家 蘇軾的詩作。這是一首詩中有畫的寫景詩,又是一首哲理詩,哲理藴含在對廬山景色的描繪之中。下面小編為大家搜索整理了古詩題西林壁教學反思,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古詩題西林壁教學反思

《題西林壁》是四年級下學期的一首哲理詩,也是小學階段唯一一首哲理詩。其他老師都認為這首詩不好教,尤其是放在四年級,難度更加大了。但既然我選擇了,就不能放棄。整個準備過程也是我不斷學習,提高的過程,不管結果如何,只要我努力了,就是成功。選擇這首詩我也想和更多的老師共同探討哲理詩的教學方法。

我一直都認為學習古詩對於學生來説是一件枯燥的事,但如果能讓學生感受作者的意境,去領略作者當時的心情,從朗讀入手去感悟詩句所表達的意思,那也許學習古詩就不是那麼乏味了,讀起來也更有味道。

在《題西林壁》一詩的教學中,我首先請大家觀賞廬山的風光片,請學生談談感受。在教學中我力求做到以讀帶講,讓學生自讀自悟。

這首詩詩句意思淺顯,學生看看註釋就能大致讀懂字面的意思。因此,教學本詩時,我把重點放在讓學生對詩中所藴含道理的感悟上,使大家明白了一個道理:“要想認識事物的本質,必須全面客觀地把握、冷靜地分析,才能不被局部現象所迷惑。”概括起來,也就是耳熟能詳的那八個字:當局者迷,旁觀者清。

在理解含義的基礎上,我讓學生結合生活實際來討論,比如對一個同學,我們應該怎樣看?只看到他的缺點呢,還是隻看到他的優點呢?讓學生明白只有客觀全面地評價別人和自己,才能取長補短,使自己變得越來越優秀。

在教學過程中,我感覺有許多環節沒有把握好:

一、如何帶領學生品味字句,領會意境,獲得美感?

推敲重點字詞,這是古詩教學必不可少的手段。但如何用古詩獨特的魅力激發學生的興趣,引導他們積極、主動地投身到詩中,去領略祖國語言文字的燦爛與輝煌?如何引導學生領悟形象美、哲理美、情感美?這還有待於進一步的實踐、總結。這節課我感覺教學中對於“嶺”和“峯”的理解雖然運用了圖片,但是仍然不透徹。我只是讓學生用一個詞語來感受峯和嶺的不同,這時如果能引入毛澤東的'“無限風光在險峯”的詩句,或其它詩句,進一步引導學生體會峯的高、險,課堂的詩味會更濃些。

二、教學機智欠缺

欣賞完廬山的風光片後,我讓學生談廬山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我有些誤導:用一個字來概括。其實我想説: 用一個詞語來概括。我沒能及時調整自己的教學策略。再如作者僅僅在説廬山嗎?一個學生沒有按我的思路去説,而是介紹作者的背景資料,我應該鼓勵學生説下去,而不是一味地為了追求自己理想的答案打斷學生的回答。

三、為了讓學生明白“當局者迷,旁觀者清”的哲理,我設計了看“地球”環節,把本來不復雜的問題更復雜化了,唐老師的建議很好:可以讓學生觀察一個生活中的物品,如蘋果、橘子等,學生的直觀感受更真切,化難為易。

我從老師們的辯課中發現自己教學中的許多不足,這次參加語文組的活動,我受益匪淺。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mingrenmingzhu/xilinbi/mklnqo.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