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名人名著 >短歌行 >

曹操《短歌行》其一品讀

曹操《短歌行》其一品讀

引導語:《短歌行二首》是漢末政治家、文學家曹操以樂府古題創作的兩首詩。今天我們品讀一下第一首。

曹操《短歌行》其一品讀

三國演義》第四十八回有關於曹操橫槊賦詩的描寫。曹操平定北方後,率百萬雄師南下,與孫劉聯軍在赤壁對決。在月明風清之夜,躊躇滿志的曹操在江邊置酒設宴,款待諸將,酒意濃濃,曹操手持長矛,立於船頭,慷慨而歌,歌詠的就是這首《短歌行》。電視劇《三國演義》中也對這一吸引人的場景進行了再現。可是,小説畢竟是小説,不能作為這首詩寫作時間的依據。此外,也有人認為,這首詩應該寫於赤壁之戰以後,由於曹操在赤壁之戰中戰敗,對人才的需求迫切,寫下了這首詩。

事實上,這兩種説法都沒有充分的依據,都不足信。時至今日,這首詩歌的寫作時間仍是一個未解之謎。不能確定寫作時間,並不影響我們對這首詩的理解與欣賞。在我看來,這首《短歌行》與另外一首《短歌行》代表了曹操詩歌的最高成就。

  短歌行 其一

  曹操

  對酒當歌,人生幾何!

  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當以慷,憂思難忘。

  何以解憂?唯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但為君故,沉吟至今。

  呦呦鹿鳴,食野之苹。

  我有嘉賓,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時可掇?

  憂從中來,不可斷絕。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

  契闊談讌,心念舊恩。

  月明星稀,烏鵲南飛。

  繞樹三匝,何枝可依?

  山不厭高,海不厭深。

  周公吐哺,天下歸心。

“對酒當歌,人生幾何”!有人把“當”解釋成“對着”的意思,我認為此解不妥,前面有“對”了,不應該再有“對着”之意,這樣就重複了。這裏的“當”應該是“相稱、相配”的意思,是指酒與歌相稱相配。這裏的“幾何”當然不是“解析幾何”或“立體幾何”中的“幾何”了,而是“多少”的意思。酒是助興的,歌也是助興的,古人喜歡一邊喝酒一邊唱歌,現在的KTV中也有很多人一邊喝酒一邊唱歌。喝着喝着,微有醉意,就感慨起來了。有什麼好感慨的呢?不同的人感慨的對象不同。想曹操這樣的政治家大權在握,他感慨的是人生短暫。這聯詩的意思是,一邊喝着美酒,一邊放聲歌唱,不禁感慨,人生很短暫啊。

“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朝露”就是早晨的露水。在鄉下生活過的人有這樣的體驗,早上來到田野中,可以看到晶瑩剔透的露珠在草葉上滾來滾去,可以照出自己的模樣來。這樣的露珠真漂亮啊,可是,隨着太陽生氣,露珠就不見了。這也告訴我們,美好的事物總是短暫的。曹操體驗到了生命的美好,所以把生命比作朝露,既美好又短暫。“去日苦多”可以按照“苦去日多”的方式來理解,就是“苦於去日多”的意思,就是因過去的日子已經很多而痛苦。這聯詩是説,人的生命就像早晨的露水一樣,既美好又短暫,可歎過去的日子已經很多了。

“慨當以慷,憂思難忘”筆鋒一轉,從對人生短暫的感歎轉到了對人才的憂思。這裏的“慨”是豪爽、不吝嗇的意思。“慷”是待人真誠、願意用財物幫人的意思。“慨當以慷”可以按照“當以慷慨”的方式來理解,就是應當豪爽真誠的對待有識之士。“憂”是對得不到人才的擔憂。“思”是對有識之士的思念。“憂思難忘”就是難以忘記對人才的思念以及對得不到人才的擔憂。這聯詩是説,人生短暫,就應當豪爽真誠地對待有識之士,雖然得到了不少人才,還是難以忘記對人才的思念以及對得不到人才的擔憂。

 “何以解憂?唯有杜康”是對首句“對酒當歌”的迴應。為什麼要“對酒當歌”呢?是因為要以酒解憂。“杜康”是古代傳説中的釀酒始祖,傳説是夏朝人。這裏的“杜康”代指美酒。有不少關於“借酒消愁”的作品,可見借酒消愁是古代文人的一大特點,曹操也不例外。這聯詩是説,如何才能消解心中的憂思呢?只有用美酒麻醉自己了。

從“對酒當歌”到“唯有杜康”是第一節,在這一節中,曹操感歎了人生的短暫,由此轉向到人才的憂思,如何才能消解這種情感呢?只有喝酒了。這一節的內容是積極向上的,這裏的借酒消愁並不是消解無聊之人的無聊之愁,也不是無聊度日,而是苦苦追思能夠建功立業的有識之士所帶來的憂思。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是《詩經·鄭風》中的句子。《詩經》原文為:“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縱我不往,子寧不嗣音?”“衿”是古代服裝下連到前襟的衣領。“青衿”代指秀才。“悠悠”是長久之意。“縱”是即使的意思。這裏的“寧”是豈能的.意思。“嗣”是接續的意思。意思是説,你那青青的長衣領啊,長久地縈繞在我心中,揮之不去,即使我不能到你身邊陪伴你,你豈能不接着給我音訊?這句話表達了青年男女對另一方的思念之情。曹操借用這句話來表達對人才的思念,“青衿”代指人才,擴大了這句詩原來的意象範圍。這聯詩是説,對青年才俊的思念之情,始終縈繞在我心頭。

 “但為君故,沉吟至今”中的“但”是隻、僅的意思。“君”是指能夠建功立業的人才。“沉吟”是沉思低吟的意思。沉思什麼呢?沉思當下的人才都有誰,如何才能得到這些人才。低吟什麼呢?人在過於關注某件事的時候,就會禁不住喃喃自語,有時候連自己都沒注意到。曹操描繪的就是這種狀態。有人以楊修之例將曹操描繪成一個嫉賢妒能之人,但從這句情真意切的詩句來看,曹操不應是一個嫉賢妒能之人。這聯詩是説,只是因為渴慕人才,沉思低吟到如今。

 “呦呦鹿鳴,食野之苹。我有嘉賓,鼓瑟吹笙”是《詩經·小雅》中的句子。這是整篇中的前兩聯。整篇描繪了大臣羣宴賓客的情景。“呦呦”是指鹿叫的聲音。“蘋”是指艾蒿。“鼓”在這裏當動詞用,是彈的意思。意思是,一羣呦呦叫着的鹿兒,在原野上吃着艾蒿。我在家裏宴請賓客,彈瑟吹笙奏出動聽的音樂。曹操借用這句詩來描繪自己招待人才的情景,表達了自己對人才的思念與求賢如渴的心理狀態。

從“青青子衿”到“鼓瑟吹笙”是第二節,在這一節中,曹操大量借用《詩經》原文,不僅表達了自己對人才的思念,還描繪了設宴款待人才的情景,進一步表達了自己的求賢若渴之情。

 “明明如月,何時可掇”有兩種解釋方式。一是把“明明如月”解釋為清明如月的博學賢才,把“掇”解釋為拾取、摘取之意,引申為收穫、得到的意思。這聯詩就被解釋為,那些清明如月的博學賢才,什麼時候才可以被我得到呀?二是把“明明如月”解釋為曹操對賢才的渴求之心,把“掇”看成“輟”的通假字,解釋為停止之意。這聯詩就被解釋為,我的拳拳渴求賢才之心,什麼時候才能停止呀(就是停止不下來之意)?這兩種解釋都可以解釋得通。若聯繫上下午來看,我個人認為,第二種解釋更好一些。

 “憂從中來,不可斷絕”承接上一句“何時可掇”。這裏的“憂”還是指上文提到的對於不能得到人才的擔憂。這種擔憂如同滔滔江水從內心深處洶湧而來,隨着年齡增加,事業未竟,這種擔憂也與日俱增,不可斷絕。曹操胸懷天下,有據天下為己有的志向,但又恪守臣節,他雖有稱帝的實力,但並沒有稱帝。雖然有人稱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但“尊天子、佑天子”的人正是曹操。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明確地對有識之士發出召喚。“越陌度阡”可以按照“越度阡陌”的方式來理解。“陌”指東西向的田間小路,“阡”指南北向的田間小路。“阡陌”指縱橫交錯的小路。“枉”是枉駕之意,這裏是對閒人的禮貌用語。“用”是為了的意思,表目的。“存”是問候、思念之意。天下閒人遍佈四面八方,曹操每日忙於政務,不可能一個一個去尋找閒人,因此,曹操發出召喚之音。這聯詩是説,有勞您穿越縱橫交錯的小路,枉駕前來得以相見。這是對從未與曹操相見過的賢人們發出召喚。

“契闊談讌,心念舊恩”中的“契闊”是久別重逢之意。“讌”同“宴”,就是宴會之意。我認為,“心念舊恩”有兩層含義:一是感謝久別重逢的閒人還記着舊日自己對他們的恩情,二是強調自己也記着舊日賢人們對自己的恩情。這聯詩是説,與久別重逢的賢人們在宴會上相談甚歡,互相感念着舊日的恩情。這是向那些曾經與曹操共事又離曹操而去的閒人們發出召喚。

從“明明如月”到“心念舊恩”為第三節,在這一節中,曹操一方面訴説自己求賢如渴之情與求賢不得的苦悶心情,另一方面對天下閒人發出召喚,不管是從未謀面的新賢人,還是曾經得見的舊賢人都是曹操渴求的對象。

“月明星稀,烏鵲南飛”通過自然界的景物來表達順應時代的道理。有人把“月明星稀”解釋為在月亮明亮的夜晚,星辰顯得稀疏。我認為這種解釋流於字面,過於膚淺。從“烏鵲南飛”可知,這聯詩描繪的是秋天的意象。當今城市霧霾嚴重,一年四季總是看不到幾顆星星,但是,有過在鄉下生活經歷的人都知道,盛夏時節,滿天繁星,隆冬時節,天上的星星少了很多。這是由於銀河系本身並不是均勻分佈的,夏天北半球看到的星星確實比冬天多。到了秋天,夜空中的繁星開始減少。因此,“月明星稀”是在描繪秋天夜晚的實景,告訴讀者秋天已來。這聯詩是説,在月明星稀的秋天,鳥兒開始往南飛去。

 “繞樹三匝,何枝可依”是在鳥兒的視角發出疑問,更是從人才的角度發出疑問。“三”在這裏並不是確數,而是虛指,是多之意。“匝”就是圈的意思。這聯詩是説,鳥兒繞着樹飛了很多圈,哪根樹枝可供它停靠棲息呢?俗話講:“良禽擇木而棲,賢臣擇主而侍”,又有“俊鳥登高枝”“士為知己者死”之説,可見在我國的傳統觀念中,選擇一個可以共事的明主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在傳統文化中,講究“貞操”,“貞操”最簡單的體現就是“一女不嫁二夫”“一臣不保二主”,正因如此,選擇明主至關重要。

 “山不厭高,海不厭深”是借用的《管子》中的話。原文為:“海不辭水,故能成其大;山不辭土,故能成其高;明主不厭人,故能成其眾;士不厭學,故能成其聖”。“辭”在這裏是推脱、拒絕的意思。這句話是説,大海不拒絕任何河流,所以大海才這麼大;高山不拒絕任何泥土,所以高山才這麼高;賢明的君主不討厭任何人,所以他那裏才人口眾多;有識之士不討厭學習,所以他才能成為聖人。曹操借用這句話來表達自己在擁有了一些賢才之後仍然渴望賢才的理由與感情。在我看來,“高”是“山”的特徵,“深”是“海”的特徵,“眾”是明主的特徵,“學”是“士”的特徵,任何一種事物之所以成為自己,就是因為自己具有了他者不具備的特徵。如果討厭、拒絕自己的特徵,也就不是這種事物了。

“周公吐哺,天下歸心”借用周公吐哺的典故,進一步表達自己的求賢之心。“周公吐哺”的典故出自《韓詩外傳》,據記載周公自言:“吾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也;又相天下,吾於天下亦不輕矣。然一沐三握髮,一飯三吐哺,猶恐失天下之士”。“哺”是指口中含着的未來得及嚥下去的食物。這句話是説,我周公旦是文王姬昌的兒子,是武王姬發的弟弟,是成王姬誦的叔叔,以宰相的身份治理天下,我對於天下是有一定貢獻的,在天下人眼中我也不渺小。可是,為了迎接前來拜訪的人,有時候我洗一次澡就要把頭髮紮起來三次去迎接,吃一頓飯要把食物吐出來三次去迎接,即便這樣,我還是擔心失去能夠建功立業的有識之士。曹操借用周公吐哺來表明自己對有識之士的態度。“天下歸心”是説天下人打心眼裏擁戴周公。這聯詩是説,周公為了及時迎接前來拜訪的人,寧肯把嘴裏的食物吐出來,正是由於這種善待人才的方式,他得到了天下人的擁戴。

從“月明星稀”到“天下歸心”是第四節,在這一節中,以鳥喻人,説明選擇明主的重要性,又借用管子的話,表明自己求賢如渴的理由與心情,最後以周公吐哺的典故結尾,求賢之心之情躍然紙上。

有人説,這首詩完全是曹操心聲的表達,作為一位文學大家,不會在自己的作品中參雜政治因素;也有人説,這首詩是曹操為網羅天下士人所做,完全出於政治目的。我認為,這兩種説法都因過於極端而有所偏頗。“政治家”也好,“文學家”也罷,只不過是從不同角度給曹操貼上的標籤而已。曹操還是那個曹操,他可以吟詩作賦,也可以指揮千軍萬馬,他殺掉了楊修,放去了關羽。

我認為,若沒有內心真實的想法和感情,無論如何也是寫不出這樣一首感情真摯的詩的,為賦新詞強説愁畢竟一視即破,感動不了自己的作品也感動不了讀者。因此,這首詩是曹操心聲的表達。與此同時,在曹操用人之際,這首詩也包含了打出求賢廣告的成分。共同的愛好是將人們連接起來的一種方式,如果有士人被曹操的這首詩打動,就很可能去投靠曹操。以這種詩歌的形式,比以正式公文的形式,求賢廣告更容易傳播,也更受歡迎。

這首詩融情理於一體,渾然天成,雖有《詩經》原文,但並無任何拼接痕跡。無論從文學上,還是從歷史發展的角度來看,這首詩都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標籤: 短歌行 品讀 曹操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mingrenmingzhu/duangexing/97993z.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