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經典美文 >隨筆 >

解決學生作文困惑策略語文教學隨筆

解決學生作文困惑策略語文教學隨筆

“困惑”一:寫作與現實生活的斷軌

解決學生作文困惑策略語文教學隨筆

毫無疑問,寫作要有豐富的生活閲歷,要有敏鋭的觀察生活的能力。一個生活安逸、經歷平平的人;一個麻木冷漠,沒有激情的人,是寫不出好文章的。遺憾的是,當今的中學生,他們的生活大都單調而乏味:每天都是宿舍 教室 食堂的。就本人所處學校而言:白天安排七節正課(上午四節,下午三節)此外,還有早讀一節,晚自習兩節。學校為了便於統一管理,實行全封閉式管理,把學生完全限定在校園內,就連中午學生也得在教室自習。這樣的生活,叫他們去哪裏找寫作的素材,又如何獲得寫作的激情?因此,寫起作文來,內容枯燥,千人一面,也就不足為奇了。在這種疲勞戰的猛烈進攻下,除了個別對生活特別富有觀察力且特別多愁善感的學生外,其餘的大都對生活抱冷漠的態度。他們不但覺得自己的生活“沒意思”,而且用冷眼看世界,覺得什麼都“沒意思”,什麼都與自己無關。這樣,寫作和生活斷軌,如何能更好的積累寫作素材,又如何能寫出好文章?

“困惑”二:寫作與課文內容脱節

我們不敢説現行的語文書的篇目選得不好,平心而論,現行的.語文書,其篇目都是經過精心挑選的,特別是那些名家名篇,更是篇篇精美,令人讚歎不已。然而遺憾的是,那些精美絕倫的文章,猶如架上的葡萄,可望而不可及。儘管它們都是玉露甘泉,卻離我們的學生太遠了,解不了他們的近渴。朱自清的《背影》,把父子之情描繪得淋漓盡致,是散文中的精品。然而,現在的中學生有幾個曾為它感動?父親“買橘子”能把朱自清感動得潸然淚下,但買幾個橘子就能感動我們的學生?如今的孩子,別説是幾個橘子,就是你扛來了幾箱美國黑梨,他也覺得這是理所當然的,有吃就吃,不吃白不吃,何必動感情傷身體?因此,任何一個語文教師,只要他仔細觀察就不難發現,絕大多數的學生對課文的態度是:你寫得確實好,我實在學不來。葉聖陶老先生曾有“課文就是例子”的主張,但這個“例子”難以舉一反三,語文課的“例子”永遠只是“例子”,使人感到深深的遺憾和長久的困惑。

“困惑”三:寫作與批閲的矛盾

寫作是一項艱辛的勞動,寫作需要自己努力去寫,也需要教師認真的批閲。有時一句精妙的評語,會象一座明亮的燈塔,使學生感到豁然開朗;有時一處恰當的改動,又會象巨石投湖,在學生的心裏激起難以消失的漣漪。可以説,沒有一個學生不希望自己的作文能得到教師的精心批閲,也沒有一個教師不希望把自己學生的作文改好。然而,如今的學生和教師都大大地不走運。教師大都不能滿足學生的要求。試想,一個語文教師,教兩個班的語文,一個班的人數假設為50,這樣,他佈置一次作文,就得批改100篇文章。100篇的文章,光看一遍就會使人暈頭轉向,何況還要在上面畫圈畫線寫評語。這是一項大大地超出教師工作量的工程,教師不可能每篇文章都精批細改。曾經在《語文學習》上看過一篇文章,説是某教師有寫長批語的癖好:每看一篇作文必寫下大幾百字、甚至洋洋千字的批語,並能以此為樂事,長久地堅持下去。我對這個教師表示深深的敬佩,而且不但從心裏敬佩,也從行動上進行效仿。然而慚愧得很,我沒有能力收到預期的效果,一個晚上下來,即使加班加點到深夜,也只能批上那麼三五本的作文。如此批改,質量是有了,但數量呢?何況我們沒有辦法每天晚上坐在燈下批改作文至深夜。我不知道寫作與批閲的矛盾何時才能解決。

嗚呼!寫作面臨的困惑可謂多矣,要寫好一篇作文何謂難矣。

然而作文還是要寫的,寫作教學也還是要堅持下去的。作為一個語文教師,怨天尤人、唉聲歎氣是無益於事的,關鍵在於如何帶領學生走出困境,闖出一條血路,走向寫好文章的彼岸。在此,筆者結合自己近十年來的作文教學摸索,以及吸取其他老師的教學實踐精髓,談談自己的幾點嘗試,並以就教於同行們。

“對策”一、營造良好的寫作氛圍

目前中學生學習緊張,生活枯燥,而這恰恰又是寫作之大忌,因為緊張壓抑思維,寫作需要輕鬆愉快的氛圍。而營造氛圍的方法很多,我常用到下列幾種,都能收到較好的效果。一曰點綴課堂。為了豐富作文課的內容,調動學生的寫作積極性,我常常費盡心機地點綴課堂,把作文課上得生動而有趣。比如上完了《綠色蟈蟈》,我要學生模仿《綠色蟈蟈》,寫一篇關於蟬的説明文,在對蟬的特徵作了一番簡要的介紹之後,我從事先準備好的小盒子裏放出兩隻蟬(它們身上捆着細線,可以隨時收回),讓它們在教室裏飛竄,鳴叫。同學們興致勃勃地看着它們,寫作的熱情達到空前的提高。待我收回蟬後,許多學生就乘着餘興,一揮而蹴,一篇關於蟬的説明文很快就寫成了。二曰一反常態。一般情況下,學生對連續教他們幾個學期的教師,就能熟悉其特徵,而一件東西(包括人)如果讓對方太熟悉了,就沒有新鮮感,激不起興趣。為了儘量避免這一情況出現,我常常在上課(尤其是寫作課)時故意作些一反常態的舉動,使學生在驚訝之餘產生寫作的衝動。比如,我向來比較注重板書,特別愛把字寫得比較大以使後排的學生也能看清。可是那天,我卻故意把一些字寫得很小,許多學生直吵着説看不到,但我並不予以理採,依然故我地寫着小字,直到最後亮出作文題目——談談近視眼,學生才恍然大悟。在那篇作文中,學生對近視眼的危害性談得真切具體,而且很是深刻。當然,營造良好的寫作氛圍還有許多其他方法,這裏不一一列舉。

“對策”二、時文賞析

針對目前課文內容與現實生活相去甚遠的缺陷,我採用適時提供時文以供學生賞析的做法。一般每週精選一篇文章讓他們欣賞。由於這些文章比較貼近現代生活,較能引起中學生感情共鳴,讀後不但能留下較為長久的記憶,而且往往會產生強烈的寫作慾望。記得有次學生欣賞完《假如你想做一株臘梅》之後,大部分學生都被深深地感動了。他們為臘梅的遭遇而歎息,又被臘梅那堅忍的品格所折服。而這歎息、這折服,又化為一種動力,使他們產生一種躍躍欲試、不吐不快的感覺,於是,一篇篇略帶模仿痕跡但卻形質兼美的文章相繼出現了。《假如你想做一株小草》寫得悽婉動人;《假如你想做一棵青松》又寫得雄渾悲壯。學生們真正嚐到“舉一反三”的甜頭。這樣一週一練,日積月累,學生的寫作積極性就漸漸地調動起來,寫作的能力也在不知不覺中得到提高。

“對策”三、靈活多變的寫作訓練

針對當前中學生作業多,時間緊的具體情況,我採用了靈活多變的訓練方法。即每學期除了寫若干篇大作文外,把主要精力集中在小作文、週記、甚至雜感、語絲上。鼓勵學生捕捉瞬間的靈感,文章不求篇幅,只求富有內涵和生活情趣。只要寫得生動活潑,哪怕不成文不成章,只有三言兩語也給予鼓勵。這樣做的結果是,學生擺脱了“寫作文”這個框框的束縛,能夠輕裝上陣、暢所欲言,往往是在還沒有來得及意識到自己是在“寫作文”的情況下,一篇短文就寫好了。許多文章短則短矣,但卻相當精美。例如有個學生面對着自己家裏的魚缸,發出這樣的感歎:你來自江河,囚於魚缸,你的心中一定有無限的憂傷,你不會訴説,我卻能讀懂,因為魚缸是你的囚籠,學校是我的牢房。還有個學生寫道:感謝你,書包,你跟着我受累,卻從不埋怨,你把書本裝在肚裏,我把知識裝在腦裏。讀着這樣一篇篇精美的東西,我們還苛求什麼呢?而且這樣短小的東西,改起來也方便,從而緩和了寫作與批閲的矛盾。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meiwen/suibi/qklvv2.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