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教師之家 >閲讀答案 >

蒹葭閲讀附答案

蒹葭閲讀附答案

導語:《蒹葭》是九年義務教育三年制初級中學教科書《語文》(人教版)第四冊第七單元的一首詩歌。下面是小編為你準備的蒹葭閲讀附答案,希望對你有幫助!

蒹葭閲讀附答案

蒹葭閲讀附答案

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溯洄從之,道阻且長。溯游從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悽悽,白露未晞。所謂伊人,在水之湄。溯洄從之,道阻且躋。溯游從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謂伊人,在水之涘。溯洄從之,道阻且右。溯游從之,宛在水中沚。

[評析]:《蒹葭》是《詩經》中表現“朦朧美”的名篇,寫一位戀者在深秋的清晨,在蒹蒼露白的河畔,徘徊往復,神魂顛倒,心焦地尋求他思念的戀人。

全詩共三章,每章都用水岸邊的秋景起興,借景抒情,把水鄉清秋的景物同詩中的主人公的相思感情交融在了一起,渲染氣氛。詩中虛實結合,把實際情景同想像、幻想交織在了一起,加強了藝術感染力,而這一想像之景的出現,卻深刻地描繪出了一個痴情者對戀人的強烈感情。

閲讀題及答案:

1、賞析《詩經?關雎》並答題

①本詩圍繞一個__求__字,寫一個男子對美好女子的愛慕追求。

②詩中思念情人使人歷歷在目的一個細節是_輾轉反側_,通過反覆寫男子對愛情的執着追求且細心呵護的短語是: __友之__、__樂之__。

答案:①詩中為愛情設置了一個特定環境:蒹葭  白露  道阻  水中,來表現主人公對愛的純潔與執着。

②全詩反覆鋪排描寫,渲染撲朔迷離的尋愛歷程,極富__含蓄___美、__意境__美、_迴環_美、_音樂__美。

2、對下列詩歌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C)

A、《關雎》選自《詩經》,它是我國最早的一部詩歌總集,收錄了從西周到春秋時期的305篇詩歌,分為“風”、“雅”、“頌”三部分。常用“賦”、“比”、“興”手法。

B、藝術手法主要上表現為“興”和“重章疊句”。在情感特質上主要體現為以禮節情。小夥子雖然非常愛慕“淑女”,但是他沒有讓這種愛氾濫;雖然追求不到心上人而異常痛苦,但是他又能夠自我排解這種痛苦,使情感始終沒有超越倫理的制約。體現出健康明朗的風格。

C、《關雎》描寫了一個青年小夥子,偷偷地愛上了一位姑娘那種單相思的動人情景。詩中的“君子”和“淑女”,為貴族“少爺”和“小姐”;詩中的.“琴瑟”和“鐘鼓”為貴族的專用品。

D、全詩運用比興的表現手法,以物喻人,借景抒情,並以重章疊句,反覆詠唱的藝術形式,充分表現了人們對於美滿婚姻和幸福生活的追求和願望。

3、對下列詩歌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A)

A、《蒹葭》是詩經中表現“朦朧美”的名篇。可能是寫一個男子傾心於一個女性,這首詩和關雎都可以看作愛情詩,但是無論從風格上還是從表現手法上都沒有很大的差別。

B、蒹葭中沒有明確的故事,第一章寫到主人公隔水相望,苦苦追尋,伊人彷彿就在不遠處的水中陸地上,若即若離。第二章、第三章突出追尋之路的艱險與漫長,渲染主人公感情的綿長持久,與《關雎》相比,《蒹葭》的情感韻味更濃郁。

C、在藝術手法上,《蒹葭》比《關雎》“興”的特點更加突出。“蒹葭”“水”和“伊人”的形象交相輝映,渾然一體,用作起興的事物與所要描繪的對象形成一個完整的藝術世界。

D、《蒹葭》這首詩,動靜結合,描摹傳神,詩中景物如蒹葭、霜露、秋水、小道、湄、涘等,都是靜態寫照,而歌者忽上忽下的尋求伊人,伊人忽隱忽現,欲即轉離,這又都是動態的描摹,如此動靜結合,使這幅畫給人留下了更加生動、鮮明的印象。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jiaoshizhijia/yuedudaan/yxkxwp.html
專題